《道德经》感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情况介绍

首先,其实选到《道德经》解读这门课纯属偶然,当时选课是由宿舍舍友随机代选的。期初我对《道德经》的兴趣很一般,觉得都是古文,自己古文翻译又不好,又比较怕麻烦,所以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对《道德经》的了解只是知道它是一门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对其的内容了解得微乎其微。本学期第二周开始,每周六的上午2到4节,我开始到多媒体楼103教室听老师介绍和解读《道德经》。虽然也有过缺课,但是大部分课程我都没有落下。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在这门通识选修课上我们学习的是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道德经》不仅蕴含着深刻哲学道理,还有音韵之美、讲究修辞和语言精炼等特色,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经过老师悉心细致的讲解下,以及老师播放视频的影响,我对《道德经》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其博大精深的内涵里收获了不少感悟和对学习生活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启示。

二、主要的感悟和启示

(一)无之为用

《道德经》上篇“道篇”中的第十一章,其内容是“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

从这一章里,我学到了在生活中不能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老子所举的三个例子,是从三个方面推导利和用的关系。人认识道的过程,就是在已知的基础上探索未知的过程,已知的是条件和基础,未知的是探索的方向和动力之源。而且如果只是将实在的事物囤积而不发挥其使用价值,利益越积越多,却未必见得是一件好事。实在的事物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其用途。就像我在学习的时候,通过学习我可以考取我需要的证书。因为我以后工作需要这些证书,我才有动力去学习考取它们的知识。而且拿到它们之后,它们又对我以后工作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去彼取此

《道德经》上篇“道篇”中的第十二章,其内容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一章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告诉我们物质生活是为了精神生活服务的,是基础性质的,精神充实才是最重要的、终极的追求。

从这一章里,我学到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要分清楚手段和目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吃饭是手段,活着是目的;赚钱是手段,改善生活质量是目的;物质富足是手段,精神自由是目的;罚款是手段,人们不犯错误是目的;等等。人生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决定要什么,再决定做什么。做人要像指南针一样,思想坚定,永远指向“南北”,“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

(三)自知者明

《道德经》上篇“道篇”中的第三十三章,其内容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他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满饱的精神风貌。

从这一章里,我学到了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自知的意义在于自省,检点自己的心行。通过反省认识到自己更多的不足和弱点,然后不断强化自己,使自己变成更好的人。

(四)不知知病

《道德经》下篇“德经”中的第七十一章,其内容是“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这一章是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格言。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人自以为是,不懂装懂;还有些人没有什么知识,而是凭借权力地位,用大话、假话欺人、蒙人。对于这些人,老子大不以为然,并且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从这一章里,我学到了学问上真知道,无以不知知、实践上真知情,难以不知知、人格上真知我,耻以不知知。人生的大忌是只看到事务的表层,却以为已经洞悉了事物的真相;一知半解,强不知为知,这种浅薄与浮躁,曾害了多少人。要自省自重自励。

(五)为而不争

《道德经》下篇“德经”中的第八十一章,其内容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本章的格言,可以作为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例如信实、讷言、专精、利民而不争。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结合,而以真为核心。

从这一章里,我学到了真理、言辞、德行应依据自然(客观)规律来鉴定,并且遵循“从善到真,从真到美”的良性循环,力避“从恶到假,从假到丑的“恶性循环。自然的才是最美的。

三、结语

虽然这门课对《道德经》的解读时间很短,有很多的道理老师并未来得及讲解完善,但是通过这短暂的学习唤起了我对《道德经》的浓厚兴趣,愿意在以后的自主学习的时间里自己多去看多去体会其更多的内容与内涵,学到更多有用的感悟和道理。

最后,谢谢老师的辛勤教导,老师您辛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