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探索乐园》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观察和探索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常见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说出水果的内部结构。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水果、切水果的工具、展示板、图片等。

学具:每组一张记录表、彩笔、水果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切开的水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引导幼儿关注水果的内部结构。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切开后的水果图片,讲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如苹果的核、香蕉的籽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观察一种水果的内部结构,记录在表格上,并尝试用彩笔描绘出来。

4. 小组讨论(5分钟)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大家一起讨论水果的内部结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水果名称水果内部结构水果的营养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水果,记录其内部结构,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水果内部结构,进行描绘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幼儿观察、探索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中准确描述水果内部结构的要求。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

2024年中班科学《切开后的水果》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切开后的水果》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切开后的水果》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水果切开后内部结构的观察和描述,探索水果的种子、果肉、果皮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和描述水果内部结构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使学生了解不同水果的种子、果肉、果皮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类和比较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果内部结构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水果的种子、果肉、果皮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刀、放大镜、实验盘。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切开水果,观察内部结构(10分钟)教师用水果刀切开水果,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如种子、果肉、果皮等,并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一种水果,如苹果,引导学生描述苹果的内部结构,包括种子、果肉、果皮的特点。

同时,讲解如何用彩笔和画纸记录观察结果。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果进行观察和描述,将观察结果用画纸和彩笔记录下来。

5. 小组分享(10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水果的内部结构:种子、果肉、果皮观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用画纸和彩笔记录不同水果的特点:颜色、形状、大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水果,描述其内部结构,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水果名称:橙子内部结构:种子:多且小;果肉:分瓣,多汁;果皮:厚实,难剥离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水果内部结构,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种类的水果,丰富教学内容。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观察切开后的水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观察切开后的水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观察切开后的水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观察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观察不同种类水果切面的形状、颜色、结构等,让孩子们了解水果的内部构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水果的内部构造,认识不同水果切面的特点。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水果切面的形状、颜色、结构,了解水果的内部构造。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有效交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若干,水果刀,切水果板,放大镜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入话题:“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你们知道水果的里面长什么样子吗?”让孩子们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切开水果的过程,示范如何观察切面,引导孩子们关注水果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特点。

3. 观察与探索(10分钟)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果,切开并观察切面,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记录在记录本上。

4. 随堂练习(1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引导孩子们用语言描述水果切面的特点,鼓励他们相互提问、交流。

6. 互动游戏(10分钟)组织孩子们进行“猜猜看”游戏,蒙上眼睛,通过触摸水果切面,猜出水果种类。

7. 板书设计(5分钟)在黑板上画出水果切面的简图,标注名称和特点,便于孩子们回顾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一画今天观察到的水果切面,并写下一句话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画的是苹果的切面,它像一朵花,中间有五个小洞洞。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孩子们的操作安全,适时给予指导,提高观察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庭中尝试切开其他水果,与家人分享观察成果,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切开后的水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切开后的水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切开后的水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观察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知道水果的营养价值。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交流、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珍惜食物、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水果的名称和内部结构。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水果的内部结构,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水果、水果刀、盘子、显微镜、幻灯片等。

学具:画笔、画纸、水果模型、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盘切开的水果,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水果的名字吗?切开后的水果里面有什么秘密呢?”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幻灯片介绍各种水果的名称,让幼儿初步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

3. 例题讲解:教师切开一个苹果,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内部结构,讲解苹果的营养价值。

4. 随堂练习:分组让幼儿观察切开后的水果,描述水果的内部结构,并在画纸上进行绘画。

5. 小组交流:让幼儿分组交流自己的观察和绘画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7.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幼儿珍惜食物,关爱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1)水果名称: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2)内部结构:果肉、果核、果皮等。

(3)营养价值: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果,画出切开后的样子,并描述其内部结构。

2. 答案:(1)水果名称:如苹果、香蕉等。

(2)内部结构:如果肉、果核、果皮等。

(3)观察心得:如切开后的水果真有趣,我学会了珍惜食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切开水果的实践情景,让幼儿观察、描述水果的内部结构,达到了教学目标。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切开后的水果》,主要涉及第一章“生活中的观察”,第三节“切开水果的发现”。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切开后的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让幼儿了解不同水果切面图案的特点,通过观察、描述、表达,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切开后的水果的图案特点。

2.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描述切开后的水果图案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切开后的水果(苹果、橙子、香蕉等)、图片、投影仪。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切开后的水果,展示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水果切开后的样子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画纸、水彩笔等学具,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切开后的橙子、香蕉等水果,并尝试在纸上画出切面图案。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苹果切面:五角星形橙子切面:圆形香蕉切面:月牙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果,选择一种切开后的水果,画出其切面图案。

答案示例:切开后的西瓜,切面图案为三角形。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切面图案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水果切面图案的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可布置相关作业,让幼儿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切开水果,培养其持续观察的兴趣。

拓展延伸:开展“切开水果分享会”,让幼儿带来切开后的水果,分享观察成果,提高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描述切开后的水果图案特点。

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观察不同水果切面,让幼儿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常见水果的名称,了解其内部结构,提高幼儿的生活常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切开后的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放大镜、展示盘、白板、笔。

2. 学具:每组一份切开后的水果、放大镜、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观察并猜测是什么水果,引导幼儿关注水果的切面。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水果的切面,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引导幼儿关注水果的内部结构。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苹果为例,讲解苹果的内部结构,如种子、果肉、果皮等,并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观察一种切开后的水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讨论水果的内部结构。

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本组观察的水果,并分享观察到的内部结构。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白板上画出不同水果的切面,标注内部结构,如苹果、橙子、香蕉等。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切开一种水果,观察并画出其内部结构。

2. 答案:根据观察,正确画出切开水果的内部结构。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水果的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不同水果的营养价值,引导幼儿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及教学反思(共五则)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及教学反思(共五则)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及教学反思(共五则)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及教学反思《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水果横切、竖切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2.能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教具:三块展示板(见图1、2、3),各种水果,实物投影仪,背景音乐。

2.学具:人手一张记录表,若干水果的切面图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苹果、香蕉、猕猴桃、梨……)师:如果我要把梨分成两半,可以怎么切?切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标记表示竖切,见图1。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感知: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理解“切面”的概念。

1.观察梨的竖切面。

师:“|”这个符号表示把梨竖起来切。

你们看看切开后的梨是什么形状。

(椭圆形。

)(教师将切开的梨放在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种子。

)数数有几粒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长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梨核,并观察梨核的形状。

)师:我们看到切开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种子,这个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

(以“竖切”引入主题,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关注水果的切面形态,同时形象地理解了“切面”的概念。

)2.观察梨的横切面。

师:除了从上到下竖切,还有什么不同的切法吗?(引导幼儿说出横切的方法,同时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一”标记。

) 师:如果把梨横着切会出现什么样的切面呢?会和刚才竖着切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切面的形态。

幼儿园《切开后的水果》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切开后的水果》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切开后的水果》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水果,了解水果切开后的样子。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水果的喜爱,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水果,知道水果切开后的样子。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刀、切水果的模具、画纸、画笔。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水果,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字,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探究:教师用水果刀将水果切开,让幼儿观察水果切开后的样子,引导幼儿描述水果的内部结构。

3. 实践:教师发放水果和切割工具,指导幼儿动手操作,尝试将水果切开,并观察水果切开后的样子。

4. 展示: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切开的水果,并描述水果切开后的样子。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水果切开后的特点,如果肉的颜色、形状等。

五、作业设计1. 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切开的水果,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2.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切开其他水果,并观察水果切开后的样子,第二天分享给同学。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水果的认识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和展示自己。

六、教学延伸1. 科学小实验:教师准备一些切开的水果,让幼儿尝试通过触摸、闻味等方式区分不同水果。

2. 亲子活动:教师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水果拼盘,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发挥创意,摆放水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的参与程度如何。

2.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八、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水果的认识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切开后的水果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切开后的水果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切开后的水果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主要围绕“切开后的水果”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认识水果的内部结构”,详细内容为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常见水果的内部构造,认识各种水果的种子、果肉等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常见水果的内部结构,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切水果的工具、放大镜、白纸、彩笔。

学具:每组一份水果、切水果的工具、放大镜、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各种水果的篮子,引导幼儿观察篮子里的水果,让他们猜猜这些水果切开后的样子。

2. 教师演示(10分钟)(1)教师选取一种水果(如苹果),边讲解边演示切水果的过程。

(2)教师用放大镜观察切开后水果的内部结构,让幼儿观察种子、果肉等部分。

3. 幼儿动手操作(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果进行切开。

(2)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切开后水果的内部结构,并用白纸和彩笔进行记录。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种水果,结合切开的实物,讲解该水果的内部结构,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根据观察到的水果内部结构进行回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切开后的水果2. 板书内容:(1)水果的名称(2)水果的内部结构:种子、果肉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果,尝试切开并记录其内部结构。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水果内部结构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水果的内部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部分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仍需加强指导。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彩教案活动切开后的水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彩教案活动切开后的水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彩教案活动切开后的水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观察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了解不同水果的内部构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水果的名称,了解其内部构造,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理解不同水果的内部构造。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水果、水果刀、盘子、显微镜、投影仪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切开后的水果,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苹果为例,讲解切开后的苹果内部构造,引导幼儿观察果肉、果核、果皮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种水果,切开并观察其内部构造,进行简单记录。

4. 分组讨论(10分钟)各小组分享观察结果,讨论不同水果的内部构造特点。

6.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制作切开后的水果手工作品。

7. 展示与评价(5分钟)幼儿展示手工作品,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水果名称内部构造(果肉、果核、果皮等)观察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水果,记录其切开后的内部构造。

2. 答案示例:切开一个橙子,观察果肉、果皮、果核等,用画笔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水果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组织一次“水果分享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直观性4. 分组讨论的组织与引导5. 动手操作的指导与评价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幼儿对水果内部构造的理解和观察力的培养。

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探究,认识并描述水果的外部特征;2.通过切开水果,认识并描述水果的内部结构;3.协作分享,培养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水果:苹果、橙子、香蕉、西瓜等;2.刀:橡胶刀或者银质刀;3.碗、盘、勺等;4.活动流程表、PPT。

三、活动过程1. 环节一:启发性问题•学习目标: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孩子们发现水果,了解水果的外部特征。

•活动内容:教师鼓励孩子们来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然后通过孩子们的介绍引导他们认识不同的水果,了解水果的外部特征。

比如:色彩、形状、大小等。

•教学反思:这样的环节是由教师激起学习动机的开端,也是一种有效的启发性学习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深度了解了水果的识别和鉴别能力。

2. 环节二:切开水果•学习目标:通过切开水果,认识水果的内部结构和特征。

•活动内容: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布置各种水果在桌子上,用橡胶刀或者银质刀,让孩子们轮流切开水果,用碗、盘、勺等装入水果,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和特征。

孩子们可以自由分享自己摆盘的水果。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是学习的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了解水果,能够直观地感受水果的内部结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3. 环节三:团队分享•学习目标:协作分享、培养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内容:孩子们将自己摆盘的水果分享给小组成员,互相欣赏和学习。

同时,根据分享者的不同,团队成员互相询问、鼓励、表扬,不断成长。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是促进孩子们团队合作意识的关键,它能够调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全面合作、尊重交流等积极因素,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的社交技能。

四、落实和总结为了更好的实践活动效果,教师需要准备好下面内容:•活动记录表•学生反思表•活动发现表活动结束后,教师会根据学生反馈和自己的体会,总结出以下收获和不足:收获•学生能够通过切开水果来认识水果的内部结构和特征。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册第四章《切开后的水果》。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水果结构,了解水果内部构造;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切开后的水果变化;学习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培养观察、探索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常见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内部构造,掌握切开水果的基本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切开水果变化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切开水果的变化,理解水果的内部构造。

2. 教学重点:掌握切开水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刀、砧板、放大镜、各种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表、保鲜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篮子,里面装有各种水果,引导学生猜测篮子里的水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a. 教师介绍水果的名称,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外观特征。

b. 教师示范切开水果,讲解切开水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c. 教师展示切开后的水果,引导学生观察水果内部构造和变化。

3. 学生操作(15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果进行切开。

b. 学生观察切开后的水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c. 学生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切开后的水果,并尝试用放大镜观察。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切开水果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a. 各组汇报观察结果,分享切开水果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a. 水果名称b. 水果内部构造c. 切开水果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果,选择一种切开,记录切开后的变化,并画出切开后的水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描述切开水果的变化。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观察切开后的水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观察切开后的水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观察切开后的水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观察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对苹果、橙子、香蕉等常见水果的切开过程进行观察,让幼儿了解水果的内部构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常见水果的内部构造。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描述水果的内部构造。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切水果的刀具,放大镜。

2. 学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切水果,讲解切开后的水果内部构造,如苹果的种子、橙子的瓣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水果,观察并描述切开后的样子。

4. 互动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水果内部构造,鼓励他们用彩笔在画纸上进行描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的内部构造图,配以简短的文字描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水果,画出切开后的样子。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水果内部构造进行描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尝试切开其他水果,观察内部构造,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同时,可结合美术课程,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切开后的水果,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互动讨论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关键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吃的水果切开后的样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探险家,一起探索水果的奥秘吧!”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幼儿对切开水果的兴趣。

2024年切开后的水果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2024年切开后的水果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2024年切开后的水果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二节“切开后的水果”。

详细内容包括:观察不同水果切面的形态、颜色和结构;探索水果内部构造与外部特征的关系;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水果切面的特征,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探索水果内部构造,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3. 知道水果的营养价值,养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果切面的特征及其与外部特征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水果切面,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水果、切水果刀、展示盘、放大镜。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几种典型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讲解切面的特征。

(2)通过放大镜观察水果切面,引导幼儿发现水果内部构造与外部特征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取一种水果进行观察,描述切面的特征,并记录下来。

4. 讲解水果营养价值(5分钟)教师用PPT展示水果的营养成分,讲解水果对身体的好处。

5. 创作水果画(10分钟)幼儿根据观察到的水果切面,用画纸、水彩笔、剪刀和胶棒创作一幅水果画。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水果切面特征:形态、颜色、结构水果内部构造与外部特征关系水果的营养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果,画出切开后的样子,并描述其特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水果切面,让幼儿了解了水果的内部构造与外部特征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幼儿对水果切面的描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果园实地观察水果,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观察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常见水果的名称、外形和内部结构,增强他们的生活经验。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常见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若干,水果刀,切水果板,盘子,显微镜。

学具:画纸,水彩笔,记号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去果园采摘水果,让幼儿观察水果的外形、颜色和味道。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引导幼儿发现水果内部的秘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种水果,用画纸和水彩笔记录切开后的水果内部结构。

4. 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水果内部结构,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5. 小组合作(1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种水果,用显微镜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并用记号笔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a. 水果的名称和外形b. 水果的内部结构c. 观察方法和记录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常见的水果,记录切开后的内部结构。

答案示例:我观察了切开后的苹果,发现苹果的内部有果肉、果核和种子。

果肉是红色的,果核是硬硬的,种子藏在果核里。

2. 作业要求:用画纸和记号笔记录,文字描述清晰,画面整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更多关于水果的实践活动,如制作水果拼盘、水果汁等,让幼儿在实践中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和用途。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引导方式4. 小组合作的组织和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延伸的可行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果,如视觉、触觉、嗅觉等,以全面了解水果的特点。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切开后水果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科学》,具体内容为“切开后水果”。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水果内部结构,解不同种类水果特性和营养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切开后水果内部结构。

2. 培养幼儿对水果种类和营养价值认识。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描述切开后水果内部结构。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水果种类和营养价值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水果刀、放大镜、展示盘。

2. 学具:画纸、彩笔、水果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篮子新鲜水果,邀请孩子们观察并猜测:切开后水果会是什样子?2. 例题讲解(10分钟)我逐一展示切开后水果,让孩子们观察其内部结构,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所见,如“苹果里面是白色,有很多小种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种水果,用水果刀切开,观察并描述其内部结构。

4. 讨论与分享(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大家一起讨论切开后水果特点和营养价值。

5. 创作环节(10分钟)孩子们用画纸和彩笔记录切开后水果,并标注其名称和特点。

我带领孩子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和描述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切开后水果2. 板书内容:水果种类: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水果内部结构:颜色、形状、种子等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家里常见水果切开后样子。

2. 答案示例:苹果切开后样子:里面是白色,有许多小种子,味道酸甜可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切开后水果产生浓厚兴趣,观察和描述能力也得到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们注意安全使用水果刀。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庭中尝试切开其他水果,并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增加对水果认知。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观察不同水果切面的结构,让孩子了解水果的内部构造,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水果的内部构造,能正确描述各种水果切面的特征。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掌握观察水果切面的方法,了解不同水果的内部构造。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水果切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切水果的工具、放大镜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切开的水果,引导孩子观察切面,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个水果切开后是什么样子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分别展示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的切面,引导孩子观察并描述切面的特征。

如苹果的切面有种子,橙子的切面有瓣,香蕉的切面有丝状物。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分组进行观察,每组选一种水果,用放大镜观察切面,记录在记录本上,并用画笔描绘切面。

5. 观察分享(5分钟)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分享观察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展示各种水果切面的图片,标注切面特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果,画出水果切面,并描述其特征。

2. 答案示例:苹果切面有种子,呈圆形;香蕉切面有丝状物,呈长方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积极参与,观察认真,但在描述水果切面特征时,部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水果的切面会有不同的形状和特征,激发孩子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同时,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尝试切开不同水果,观察并记录其切面特征。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切开后的水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切开后的水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切开后的水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观察不同水果切面的形状和结构,让幼儿了解水果的内部秘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常见水果的名称和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观察水果切面的方法,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

难点:引导幼儿学会使用工具切水果,并观察切面的形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刀、砧板、各种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水果刀、砧板和各种水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箱子,里面装有各种水果,邀请幼儿猜猜箱子里有什么,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拿出一个水果,如苹果,切开展示切面,引导幼儿观察切面的形状和结构,讲解水果的内部秘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种水果,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水果刀和砧板切开水果,观察切面的形状和结构。

4. 分享与讨论(10分钟)教师邀请各组幼儿展示切面的形状,引导幼儿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水果名称2. 水果切面形状3. 观察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切开家里的水果,观察切面形状,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切面形状,描述水果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其他事物的切面形状,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时的观察方法和引导方式。

3. 随堂练习中幼儿使用水果刀的安全问题。

4. 分享与讨论环节中的互动和描述观察现象的能力培养。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切开后的水果”。

通过观察和探索切开后的水果,让幼儿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常见水果的名称和特点,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切开后的水果,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描述切开后的水果,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

重点:学会观察、描述和合作,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水果、水果刀、盘子、餐巾纸、放大镜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采摘水果,让幼儿观察水果的外观。

(2)回到教室,教师展示各种水果,让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切开一个苹果,让幼儿观察切面,引导幼儿发现苹果的内部结构。

(2)教师用放大镜观察切面,让幼儿发现苹果的种子。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切开一个水果,观察并描述切面的特点。

(2)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幼儿补充。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切开后的水果2. 内容:(1)水果名称(2)水果外部特点(3)水果内部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果,描述切开后的样子。

答案示例:我观察了家里的一个橙子,它切开后的样子是这样的:橙子的外皮是橙黄色的,皮很厚。

切开橙子,里面的果肉是橙红色的,一片一片的,像月牙一样。

果肉里还有很多小种子。

2. 课后拓展: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切开其他水果,观察并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观察和探索切开后的水果,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引导,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开展“水果拼盘”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了解水果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班社会教案切开后的水果

中班社会教案切开后的水果

中班社会教案——切开后的水果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水果及其切开后的样子,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用刀具切水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分享、合作的精神,让幼儿感受切开水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水果及其切开后的样子。

难点:培养幼儿用刀具切水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刀具、砧板、盘子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操作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各种水果,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字,激发幼儿的兴趣。

2. 介绍水果切开后的样子:教师用刀具将水果切开,展示给幼儿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水果切开后的样子。

3.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幼儿用刀具将水果切开,注意安全使用刀具。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知道切开水果的过程。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水果切开后样子的认识。

2. 评价幼儿在使用刀具时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关注幼儿在分享环节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其他水果,尝试自己切开,并观察切开后的样子。

七、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刀具安全:使用儿童专用的安全刀具,避免幼儿受伤。

2. 教师监护:在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使用刀具情况,确保安全。

3. 砧板使用:让幼儿在砧板上切水果,避免弄脏桌面。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水果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2.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分享环节的表现,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3. 教师要定期检查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九、教学拓展:1. 开展水果知识竞答活动,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水果的知识。

2. 邀请家长参与水果切开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3. 组织水果品尝会,让幼儿尝试不同种类的水果,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切开后的水果
设计意图:
水果是幼儿十分熟悉的食物,但他们不一定了解水果的切面形态。

在该活动中,我紧扣“水果切面”这个点,以问题引路,带领幼儿进行探索,使幼儿获得相关的认知经验。

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整个探索过程包括观察感知、猜想验证、游戏拓展三个环节。

“观察感知”环节重在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初步理解“切面”的概念;“猜想验证”环节则通过让幼儿探索苹果、猕猴桃、香蕉的切面形态,感受水果切面形态的多样性;在最后的“游戏拓展”环节中,让幼儿两两合作,根据六种不同的水果切面进行配对游戏,既为幼儿创设了交流、合作的机会,也对幼儿的认知、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

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水果横切、竖切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2.能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准备:
1.教具:三块展示板(见图1、2、3),各种水果,实物投影仪,背景音乐。

2.学具:人手一张记录表,若干水果的切面图片。

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苹果、香蕉、猕猴桃、梨……)师:如果我要把梨分成两半,可以怎么切?切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标记表示竖切,见图1。

)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感知: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理解“切面”的概念。

1.观察梨的竖切面。

师:“|”这个符号表示把梨竖起来切。

你们看看切开后的梨是什么形状。

(椭圆形。

) (教师将切开的梨放在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

)
师: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种子。

)数数有几粒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长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梨核,并观察梨核的形状。

)
师:我们看到切开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种子,这个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

(以“竖切”引入主题,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关注水果的切面形态,同时形象地理解了“切面”的概念。

)
2.观察梨的横切面。

师:除了从上到下竖切,还有什么不同的切法吗?(引导幼儿说出横切的方法,同时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一”标记。

)
师:如果把梨横着切会出现什么样的切面呢?会和刚才竖着切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切面的形态。

)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横切的方法,激发了幼儿探索水果横切面的兴趣。

幼儿通过观察与比较,大胆推测和假设,产生了探索和验证自己想法的愿望,这为后面的探索活动作了铺垫。

)
师:究竟谁猜对了呢?我们还是切开来看一看吧!(教师操作演示,并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画出相应的简笔图。

如:看,变成什么形状了?<圆形。

>再仔细看看里面的梨核像什么呀?<小花。

>数数有几片“花瓣”?每片“花瓣”里藏着什么?<种子。

>比比种子的数量和“花瓣”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一样多>)
(在对水果横切面的观察感知中较为自然地整合了形、数量、空间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 3.比较竖切面和横切面的不同。

师:竖切和横切出来的切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从外形轮廓、梨核、种子三方面寻找不同。

)
(二)猜想验证:分组探索不同水果的切面形态。

1.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水果,有苹果、猕猴桃、香蕉,等会儿请你们每人选择一样水果,猜猜把它竖切和横切后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把你的猜想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在表格里。

(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水果,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入,让幼儿大胆猜想,这是对幼儿现有知识经验的挑战.幼儿的求知欲就在这种寻根究底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

) 2.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观察指导(见图2)。

3.交流猜想结果。

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猜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如,(香蕉组侧重从外形进行猜想)香蕉竖切后是什么样子的?横切呢?(猕猴桃组侧重从种子的排列进行猜想)看看猕猴桃组的记录,你同意谁的猜想?(苹果组侧重从苹果核的形状进行猜想)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最难猜?
(这种提问方式既避免了拖沓,又突出了重点。

)
4.切开水果验证,并请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绘画记录。

5.组织幼儿交流观察结果。

如,香蕉组重点讲外形变化和种子退化,猕猴桃组重点讲种子排列,苹果组重点讲核的形状。

(三)游戏拓展:配对找朋友。

1.明确操作要求。

师:(在展示板上出示草莓、菠萝、哈密瓜、橙子、无花果、猕猴桃的完整图片,见图3。

)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配对找朋友”的游戏。

请你们每人在篮子里选一张图片,看看是什么水果的切面,然后找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和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把图片贴到相应的表格里。

(此环节是活动的拓展延伸。

六种不同的水果代表了不同的难易层次,幼儿在操作时需要排除颜色、形状的干扰。

结果草莓的配对正确率较高,哈密瓜、菠萝、橙子的配对正确率较低,无花果配对最难<因为幼儿不常见到这种水果>。

虽然展示板上有猕猴桃图片,但我并未提供幼儿操作用的小图片,它只是作为一个干扰因素。

)
2.在《好朋友》音乐伴奏下,幼儿每人找一水果的切面图片进行配对找朋友。

3.讲评。

师:你们找到的是什么水果,它是怎么切的?切开来的样子是怎样的?
(这个环节需要幼儿逆向思维,相对于上一环节来说难度有所提高。

采用“找朋友”的游戏形式,既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又有效提升了幼儿的观察、判断、合作能力。

)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你们发现了很多水果的秘密,老师就把这些水果奖励给你们,一起品尝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