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第五章 生产物流管理
两种生产方式的生产物流主要内容是一致的,
主要有两种: (1)物料搬运管理 主要针对物料在车间与仓库之间、车间与车 间之间、工序与工序之间的物流活动进行有 效管理,包括设计合理的物料搬运路径、选 择合适的搬运工具、控制搬运的批量以及时 间间隔等
(2)在制品、成品储存管理 在制品储存管理的重点是控制合理的在制品
2特点 它是企业整个物流的中间环节,在企业内部,
活动范围相对企业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较小, 具有如下特点: (1)主要功能要素是搬运 (2)是一种工艺过程型物流
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流程一旦确定,物流便成 为工艺流程的组成部分,可变性很小。
(3)具有很强的伴生性
很难与生产过程分开而形成独立的系统
?1物料搬运管理?主要针对物料在车间与仓库之间车间与车间之间工序与工序之间的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包括设计合理的物料搬运路径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控制搬运的批量以及时间间隔等?2在制品成品储存管理?在制品储存管理的重点是控制合理的在制品数量重点是控制合理的在制品数量过少会影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过多会挤压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过多的生产面积和仓库面积降低生产效益
(3)偏差的测定与处理
指的是在生产物流计划实施过程中,按照预
定时间及顺序检测计划执行的结果,根据发 生差距的原因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处理。 偏差的测定需要采用物流跟踪的方法,即从 原材料投产到成品出厂,动态收集记录各工 序的生产、库存、搬运等实时数据,掌握生 产物流的流量、流向及变化。
1.车间与仓库之间的物流组织 车间与仓库之间的物流活动主要是两者之间的物料 搬运转移,包括将车间加工的在制品运至在制品仓 库,将在制品从仓库搬至车间用于继续加工,以及 将最终产品加工车间生产出来的产成品运至成品库 等等。 车间和仓库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远也不宜太近。太远 会加大物流作业量,太近因仓库物流需要占据较大 空间,会影响车间正常工作。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第五章物流设施规划及其布置设计(1)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六分。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各经济领域设施的相关性
设施
规划与设计
制造生产领域 商贸流通领域 物流行业领域
物流活动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 计
物流及相关设施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六分。
3.不同领域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内涵
生产制造领域、商贸领域和专门的物流领域都有物流活动,尽管也最求物流系统优 化,但因设施的基本功能是生产、营销或其他服务,物流只是支持体系,物流合理 化只是设施规划与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
二.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设施场址选择
物流设施规划与 设计
设施内部布置规划设 计
设施平面布局规 划
设施建筑设计
搬运系统设计
公用工程规划设 计
7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六分。
1.设施场址选择
任何一个生产或服务系统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
在外界环境对生产或服务系统输入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科技和社会因素的同 时,生产或服务系统又对外界环境输出其产品、服务、废弃物等,因此生产系统 或服务系统不断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其活动。同时,生产或服务系统的活动结 果又不断改变其周围环境。
圆柱型
—
有油腻
多
—
40
圆柱
怕破碎
很少
—
—
d
—
d
—
c
—
b
—
d
28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六分。
归类方法:绘制P-Q图,进行ABC分析
(1)绘制P-Q图
其中P代表物料种类,Q代表物流量(当量物流量)。根据每一种 物料Pi(i=l,2…,n)其对应点Qi,即可画出由直方图表示的P-Q图 (见图5-7)。
物流技术与实务第5章
单一运输方式的选择
1.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 (1)物品种类方面。在考虑运输物品的种类时,应以物品的形状、单件体积、物品的危险性和易腐性,尤其要从物品对运费的负担能力等方面考虑。 (2)运量方面。有些运输方式不适用于批量非常小的货物运输,而有的则只适用于小批量货物运输。 (3)远距方面。运输距离的长短也直接影响到运输方式的选择,通常中短距离运输比较适合于选择公路运输或铁路运输。
物流技术与实务
物流技术与实务
调度基本工作制度 5.3 运输调度 值班制度 会议制度
第五章 物流运输
第五章 物流运输
5.3 运输调度
调度基本工作制度
在铁路调度中,为检查、落实当日运输生产情况,布置、审批次日计划,各铁路局每日召开两次电话会议: (1)第一次电话会议——每日10:00前召开,由调度所主任汇报第一班计划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保证完成全日计划的措施;根据铁道部不知的次日轮廓计划,向铁路分局下达次日计划任务;布置重点工作要求 (2)第二次电话会议——每日16:00前召开,由调度所主任报告当日运输工作完成情况及次日日(班)计划安排。
物流技术与实务
第五章 物流运输
5.3 运输调度
调度工作的特点、原则与要求
3.调度工作的基本要求 (1)政策性 (5)集中性 (2)预见性 (6)及时性 (3)计划性 (7)经常性 (4)机动性 (8)全面性
物流技术与实务
第五章 物流运输
物流技术与实务 5.1 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的种类 3.水路运输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公路运输
第五章 物流运输
5.1 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的种类
4.航空运输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特点:运输速度快、包装简单、适于较贵重的小批量物品几生鲜食品的运输。 缺点:运费高,不适合于低价商品的运输;有重量限制;只限于机场周围的城市利用。 因此,航空运输比较适宜500公里以上的长途客运,以及时间性强的鲜活易腐和价值高的中长途运输。
第五章会展物流系统
5.参展过程中,如有顾客购买展品,物流供应商与顾客充 分沟通,将展品运至顾客指定地点,如果是国外顾客,还 需办理好出关手续
6.参展结束时,物流供应商及时与各参展商及场馆方协助, 安排好展品的撤馆和返回等相关工作。
现代物阳物流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跟 踪定位功能,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所有在途货物的详细信息,同时 建立了网上查询、网上委托、电话支持等一系列客户服务机制。打 破了传统的被客户督促、追问式服务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依靠功 能强大的信息系统,及时主动的向客户提供其托运货物的详细运输 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客户对八达的满意度,减少了客户投诉事件的 发生。优质地客户服务为企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科技发展,企业信息化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型运输企业青睐, 有着先进意识的管理者已经看到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信 息化的成功实施必然会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并让管理者、员 工、客户真正体会到信息化所带来的轻松与快捷,使企业得到丰厚 的物流管理成果。在运输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建 设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第三国继续展览,对于转为正式进口的展览品,海关根据有关规定办理进 口手续,缴纳各项税费和其他费用;
➢ 组织者或其代理人向海关交验展品核销清单一份; ➢ 代理人持核销单及出境许可证,自己运返,或者由专业运输机构托运; ➢ 通知参展商或其国内代理; ➢ 展品最后运抵参展商所在国,由代理核销开始时运出展览的记录,如果销售
现代会展物流系统模式
流程
1.会展主办方指定本次展览惟一的物流供应商,并将此物 流供应商的信息告知各参展商。
2.各参展商与物流供应商沟通,确定参展商展品的种类、 数量、起运时间、需要办理的手续、展位布置时间等信息。
最新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精品课件第五章 物流运输与配送系统建模与优化
交通的问题不是仅靠修路就能解决的,交通研究领域有一个著名 的“当斯定律” (Downs Law),就是说一般人认为修路会缓解交通拥 堵,但当斯研究后发现,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一种可能是道 路畅通后,交通流将重新安排,其他地方的交通会被吸引过来,从而 造成新的交通量而产生新的拥堵。交通问题是最能体现管理能力的, 通过管理的改善可以提高30%的交通通行量。研究运输优化路径、提 高物流运输效率,是有效提高物流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整体效益的一 个途径,本章将研究物流运输网络中路径的优化问题。
二、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
由于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物流合理化在很大 程度上依赖于运输合理化。 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很多,起决定性作用的有5方面的因素,称 做合理运输的五要素: (1)运输距离 (2)运输工具 (3)运输环节
三、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结合物流企业在实践中的经验与交通运输的发展,运输合理化的有效 措施如下: (1)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2)选择合理运输路线,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3)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4)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理化
5.1 物流运输与配送规划问题概 述
5.1.1 物流运输合理化分析 物流的目标在于以最小的费用满足消费者的物流需求。而在整个 供应链中,更多的物流成本是消耗在仓储和运输中。2003年,全国社 会物流总成本为24974亿元,其中运输成本为14028亿元,占56.17%。 末端运输是目前运能、运力使用不合理,浪费较大的领域,因而人们 寄希望于配送来解决这个问题。
5.1.2 物流配送的有关概念 一、物流配送的概念 物流是指计划、执行与控制原材料或最终产品从产地到使用地点 的实际流程,物流服务具体包括定单值业务。 物流配送则是指配送中心在收到客户的订单以后,按照客户订单 所需商品及数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送达客户指定交货地点的这个 过程。这里的“客户”是广义的,可以是下位配送中心,也可以是零
第五章 物流系统 (《物流管理》PPT课件)
一目标的体现。 5.调节库存(Stock Control) 在物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是提高系统效
益的体现。。
9
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制约关系 – 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间的制约关系。 – 构成物流服务子系统功能之间的约束关系。 – 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的关系。 – 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的关系。
(2)确定最短的运输路线。对用某种运输方式存在着多条运输路线时,要 进行比较计算或运用有关数学方法求解。对一个复杂的运输网络,需要借助 于运筹学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及网络技术等解决最短路线问 题。对于不同运输类型的问题,根据其具体特性,适当地选择求解方法,以 确定最佳运输方案。
(3)提高运送效率。努力提高车辆的运行率、装载率,减少空车行驶,缩 短等待时间或装载时间,提高有效的工作时间,降低燃料消耗。
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5.组织及管理 它是物流网络的“软件”,起着联结、调运、运筹、协调、指挥其他各要
物流系统规划与分析设计—第五章 物流设施规划及其布置
Chapter 5 Logistics Establishment Programming
朱丹 zhudan@
h
1
目录
第一节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含义及程序 第二节 设施系统布置设计要素与模式 第三节 物流设计布置规划的分析方法与技术 第四节 物流设施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略)
原则
简化加工或作业过程
有效地利用设备、空间、能源和人力资源
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缩短生产作业周期
力求投资最低
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h职业卫生的条件
9
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
客户(客户的需求不同将导致设施规划差异) 产品(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理化属性,需要不同的空间环境) 数量(影响设施的规模设计) 物流通路(供应链上的位置决定了其功能;根据物流流向
从上例可以看出,当量物流量受物料对象的几何状态和物理状态的影响, 其可运性和搬运难易程度存在很大差别,简单地用重量作为折算标准并不 合理,寻找合适的折算标准是应用物流当量计量的关键。
h
13
(2)玛格数法 以10立方英寸大小的木块为一玛格,将物流对象的体积折
算为相应的标准玛格数,以此来表示该物流对象的物流量。
h
4
5、公用工程设计 电、气、水、风、光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设施场址选择 设施内部布置规划设计
h
设施平面布局规划 设施建筑设计 搬运系统设计 公用工程规划设计
5
设施规划的原则
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莲坂人行天桥) 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
(什么是流动的观点?即设施不是静态的资源,而是与其 内部流动的人员、货物、设备、信息等共同作用而进行生 产,需要与动态资源相协调,因此,规划时要注意静、动 结合) 追求系统的整体优化 重视人的因素(人性化设计) 反复叠代及并行设计(注意与其它系统设计的匹配)
物流系统规划的评价
以车辆噪声振动衡量 主要是CO、NO2量 BOD 生化需氧量 社区和农田分隔 软土地基、填挖方 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森林、草原等植被 风景名胜区
质量单位 无
无
dB 体积百分含量 体积百分含量 分隔比例
破坏面积和程度 破环面积和程度 破环程度
五、物流系统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 一 物流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步骤
❖3、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指标体系建立后,各个指标在系统评价中的 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由此要确定指标的权重。 在物流系统综合评价中权重可以定义为元素 对整体贡献的相对重要程度,即元素能反应总 体的程度。
❖ 一般指标的权重有三部分组成,W=F w1,w2,w3
❖ W1------由评价者给出,代表评价者对指标的重视程度的不
物
流
明确评价前提
系
统
规
划 研制评价指标体系
方
案
综 定量各项评价指标
合
评
价 工
备选方案综合评价
作
流
程
明确评价立场 明确评价范围 明确评价时期
其他 确定评价目标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评价标准 定量评价指标 选定评价方法 确定指标权重 综合评价与决策
❖1、明确评价前提
❖ 首先需明确评价立场,即明确评价主体是系 统使用者还是开发者,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或其 他受影响者,这与评价目标的确定、评价指标 的选择都有直接的关系。
❖。
❖5、备选方案综合评价
❖ 首先需确定综合评价方法,即根据各指标间 的相互关系及对总目标的贡献确定各项指标 的合并计算方法。
第十章
物流系统规划 与设计评价
❖ 一、评价的意义、作用
❖ 物流系统规划是一个科学的、民主的、动态的集体 思维过程,评价分析是系统规划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内 容。 评价贯穿于规划决策的每一步,主要有: 现状评价 规划中评价 决策评价 后评价
第五章运输系统规划
第五章运输系统规划第一节运输系统规划概述一、运输系统规划概述(一)运输系统的构成1.运输的主体2.运输的客体3.运输的环境(二)运输系统规划含义运输系统规划是指在一定的运输环境下对物流中货物运输的主体和客体进行综合筹划,对运输的各个环节如运输线路的选择运输流量的分布运输车辆的高度和配载、运输方式的选择等进行综合分析,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出发制订适当的规划,以降低运输费用,提高运输效率。
可分为运输系统优化设计和运输系统优化运营两方面。
(三)运输系统的目标与评价指标1.运输系统的目标最小化总运输成本,并满足客户服务政策要求2.运输系统的评价指标(1)财务指标(2)运输生产率(3)运输时间(4)运输质量二、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一)运输业务模式的选择随着第三方物流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企业越来越多地选择将运输业务外包,运输外包是当前物流服务外包的重要内容(二)运输方式的选择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
(三)运输批量和运输时间的确定(四)运输业务模式的选择随着第三方物流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企业越来越多地选择将运输业务外包,运输外包是当前物流服务外包的重要内容(五)运输方式的选择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
(六)运输批量和运输时间的确定三、运输系统规划的流程1.对既有运输系统进行评价2.运输活动剖析和数据挖掘3.运输系统的创新性分析4.数学方法分析5.决策、实施与反馈第二节物流服务企业运输系统规划一、运输方式选择运输方式选择问题的分析方法有两类:一是定性分析,二是定量分析。
(一)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1.货物品种2.运输期限3.运输成本4.运输距离5.运输批量(二)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1.保证运输安全2.运输的准时性3.合理的运输费用4.适当的发送方式(三)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与协调1.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路线的协调2.各种运输方式设备能力的协调3.各种运输广播组织协调(四)运输方式选择举例某制造商分别从供应商A和供应商B处买了共3000个配件,每个配件单价100元。
物流系统分析(教案形式)
三、系统分析的要点及步骤
(一)系统分析的要点
表4-1 系统分析的要点
项目 目的 对象 为什么 应该如何
物流系统分析
采取什么对 策 删去工作中 不必要的部 分 合并重复的么? 为什么从此入手? 应找谁?
时间 地点 人 方法
为什么在这时做? 为什么在这里做? 为什么由此人做? 为什么这样做?
应何时做? 应在何处做? 应由谁做? 如何去做?
物流系统分析
3、新课讲解:
提问:从系统分析的6个有点询问学生关于与自己息息相关 的学习与工作。 (1、为什么来学校?(学习) (2)、来学校做什么呢?(学习、找工作) (3)、什么时候来的学校? (4)、这所学校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5)、那这些事情的主体是谁呢? (6)、那我们作为主体,应该如何做呢?(这是一个看颜 值的时代) 设计意图:引出系统分析的原则。
物流系统分析
退火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来源于固体退火原理,将固体加 温至充分高,再让其徐徐冷却,加温时,固体内部 粒子随温升变为无序状,内能增大,而徐徐冷却时 粒子渐趋有序,在每个温度都达到平衡态,最后在 常温时达到基态,内能减为最小。 上述不同的方法各有特点,在实际中都得到广 泛地应用,其中系统仿真技术今年来应用最为普遍。 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依赖于计算机软件技术 的飞速发展。今天,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巨大 发展,系统仿真技术的研究也不断完善,应用不断 扩大。
例4-1 美国阿拉斯加原油输送方案的系 统分析。
物流系统分析
(3)方案的分析、比较 方案I:优点是每天仅需四至五艘超级油轮就可 满足输送量的要求,似乎比铺设油管省钱。主 要问题是:不安全、费用大、无保证。 方案Ⅱ:优点是可以利用成熟的管道输油技术。 缺点是成本费用较高。 (4)决策人员的处理策略 (5)进一步分析——提出了竞争方案Ⅲ (6)进一步分析——提出了第二个竞争方案Ⅳ
第五章物流管理汇编
第五章物流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 企业物流主要是指()物流。
A. 制造业B. 加工业C. 流通业D. 服务业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于()开始实施。
A. 2001年7月1日B. 2001年8月1日C. 2002年7月1日D. 2002年8月1日3. 在物流系统中起缓冲、调节和平衡作用的物流功能是()。
A. 运输B. 仓储C. 装卸搬运D. 流通加工4. 根据()的不同,企业物流可分为生产企业物流和流通企业物流。
A. 企业性质B. 物流活动主体C. 运输方式D. 空间范围5. 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不包括()。
A. 管理层B. 控制层C. 决策层D. 作业层6. 仓储企业是以储存业务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企业,其主要的物流功能是A. 服务B. 运输C. 接运D. 储存保管7. 产品生命周期由四个阶段组成,其中要有高度的产品可得性和物流的灵活性的阶段是()。
A. 研制B. 成长C. 成熟D. 衰退8. 下列关于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物流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新产品研制阶段的物流是在充分提供物流服务与回避过度支出物流费用之间进行平衡B. 成长阶段物流活动的重点是不惜代价提供所需服务C. 成熟阶段的竞争状况增加了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和作业要求的灵活性D. 衰退阶段企业需要对物流活动进行定位,使风险处于最低限度9. 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具有激烈竞争特点,物流活动变得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阶段是()。
A. 研制B. 成长C. 成熟D. 衰退10. 下列不属于企业采购管理特征的是()。
A. 从资源市场获取资源的过程B. 信息流、商流和物流相结合的过程C. 一种经济活动D. 促进产品开发11. ()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利润源泉。
A. 科学采购B. 减少库存以最低的()提供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料c •降低运费 D.提高价格12. 企业采购管理的总目标可用一句话表述为: 服务。
A. 生产成本B. 总成本C. 价格D. 代价13. 下列不属于企业采购管理目标的是 ()。
《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学院课程教学标准课程编号: 20641 课程名称: 物流管理开课系: 商务系制订人:审核人:批准人:2019年 8月21日制(修)订学院《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物流管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进入21世纪以来,物流在我们呈现高歌猛进之势,现代物流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利润源和竞争资源,其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正在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最具特点的行业。
学生应掌握本领域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
适用专业:经管类及其他专业(本科)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开课系:经管系总学时:48周学时:3学分:3二、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本节课共14章,主要有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系统、物流类型、包装、装卸搬运、运输、仓储保管、流通加工、配送与配送中心、企业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现代的概念与理论基础2、现代物流的特点3、物流职能的内容与实现方式教学重点:现代物流的含义,现代物流的职能教学要求:1、掌握物流的定义及内涵2、了解现代物流的形式及其发展3、了解现代物流的职能4、掌握现代物流合理化的目标第二章物流系统教学内容:1、物流系统的定义2、物流系统性要求教学重点:系统物流系统物流系统评价教学要求:1、了解物流系统的定义和系统的特征2、了解物流系统的定义和物流系统的构成3、阐述物流系统性要求的理由第三章物流类型教学内容:1、物流不同类型2、第三方物流3、国际物流教学重点:社会物流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教学要求:1、了解现代物流的不同类型2、懂得第三方物流的概念3、懂得第三方物流是如何创造价值的4、了解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第四章包装教学内容:1、包装概念2、包装材料容器机械3、包装技术、包装合理化4、绿色包装和集成包装教学重点:包装包装机械设备包装技术包装合理化绿色包装集成包装教学要求:1、掌握包装的概念2、掌握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包装机械知识3、包装技术、包装合理化4、了解绿色包装和集成包装第五章装卸搬运教学内容:1、装卸搬运的特点概念2、装卸搬运合理化3、装卸搬运机械教学重点:装卸搬运教学要求:1、明确装卸搬运的概念和特点2、熟悉装卸搬运的分类和方法3、掌握装卸搬运的原则和合理化4、熟悉装卸搬运合理化5、了解装卸搬运机械及选择第六章运输教学内容:1、运输的概念作用2、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教学重点: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技术运输管理教学要求:1、掌握有关约运输的概念、各种运输方式的分类和作用2、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技术3、了解字物流运输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决策方法第七章仓储保管教学内容:1、仓库保管概念2、仓库保管3、仓库温度管理4、仓库库存合理化教学重点:仓储仓库货物养护零库存教学要求:1、掌握仓储保管的概念,了解仓储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2、仓库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3、掌握仓库管理的基本制度4、掌握仓库温度的控制和调节方法5、掌握仓储货物保养和维护的基本知识6、掌握库存合理化和库存管理的基本方法第八章物流加工教学内容:1、流通加工概念2、流通加工地位作用3、流通加工类型方式教学重点:流通加工流通加工合理化教学要求:1、明确流通加工的概念和其与一般生产加工的区别2、明确流通加工在物流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3、熟悉流通加工的类型和方式4、掌握流通加工的合理化要求了解流通加工的管理和可行性分析第九章配送和配送中心教学重点:配送配送中心分拣作业自动分拣机自动化立体仓库教学要求:1、掌握配送和配送中心的有关概念2、掌握配送计划的制定3、掌握分拣作业和车辆装配的操作4、掌握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和订单的管理5、了解配送中心的种类和配送中心的种类第十章企业物流管理教学内容:1、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2、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教学重点:企业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的趋势教学要求:(1)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概念2、了解企业物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4、了解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和改进措施第十一章物流成本管理1、活动推广的定义2、活动推广的作用3、活动推广的要点和形式教学重点:物流成本管理第三利润源作业成本法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控制教学要求:1、理解物流成本与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2、了解物流成本的构成和分类3、了解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与方法4、掌握物流成本的计算第十二章物流客户服务教学重点:物流客户服务客户关系管理教学要求:1、明确物流客户服务的概念2、掌握物流客户服务重要性3、说明物流客户服务的内容4、掌握物流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满意度第十三章物流信息管理教学内容:物流信息教学重点: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技术教学要求:1、掌握物流信息和物流信息管理的概念特征2、了解物流信息的分类,熟悉工作原理及应用3、掌握物流电子商务的概念和功能4、第十四章供应链管理教学内容:1、供应链概述2、供应链管理的步骤教学重点: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教学要求:1、掌握供应链的概念、特征和类型2、供应链管理的原则、实施步骤3、物流与供应链的关系四、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总学时:48五、成绩考核方法本课程考试由日常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
第五章物流系统预测
第五章 物流系统预测物流预测,是指对物流的流向、流量、资金周转及供求规律等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各种 资料和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预计一定时期内的物流状态及发展趋势。
通过预测,可以获 得物流需求方面的必要信息,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5.1 系统预测概述5.1.1 系统预测的概念及其实质,就是对尚未发生或目前还不确定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推断和表述,是 预测(forecast)现时对将来时段里事物可能出现状况和产生结果的探讨和研究。
通过对客观事实的历史和现 状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由过去和现在去推测未来,由已知去推测未知,从而揭示客观事 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简言之,预测就是把某一未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极小化。
5.1.2 系统预测的基本原理预测是根据事件过去和现在的规律判断其未来的发展,预测学也是研究事件规律的一种 手段。
科学预测的认识基础可表达为以下6条基本原理。
(1)可知性原理(2)可能性原理(3)相似性原理(4)连贯性原理(5)反馈性原理(6)系统性原理除了上述几个基本的原理之外,可控性原理、相关性原理和经济性原理等也是在预测中 常用的原理。
5.1.3 物流系统预测的影响因素影响物流预测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4点。
(1)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2)经济结构的变动(3)基本建设的规模(4)运输结构的变化5.1.4 物流系统预测的作用预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 5个方面:(1)预测为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事实;(2)预测是避免决策片面性和决策失误的重要手段;(3)预测既是计划的前提条件,又是计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预测是提高管理预见性的一种手段;(5)预测可以面向未来,提前做好准备,一旦发现问题便可集中力量解决,一定程度上 决定了组织的成败。
物流系统预测的作用可进一步概括为两方面。
(1)预测是编制计划的基础(2)预测是决策的依据系统的预测是以系统的变化为前提的。
如果系统是一成不变的,预测也就没有必要了。
第五章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
第五方物流:一般认为是指从事物
流业务培训的一方。
4
08:27
4.1 第三方物流(TPL)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现代物 流的迅速发展,“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3PL/TPL)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第三方物流”一词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开 始盛行,在当时它是用于对物流环节的要素 进行外包这一方面进行描述。
第二方物流:由买方、销售者组织
的物流,这些组织的核心业务是采购 并销售商品,为了销售业务需要投资 建设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设备,并 进行具体的物流业务运作组织和管理。
3
08:27
第三方物流:由供方与需方以
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 务模式。
安全 快捷 周到
第四方物流:从事物流服务业务的社会组
织不需要自己直接具备承担物资物理移动的 能力,而是借助自己所拥有的信息技术和实 现物流的充分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并加上对 物流运作胜人一筹的理解所开展的物流服务。
33
08:27
第四方物流能够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推 动物流业向规模化、社会化、网络化的 方向发展;可以实现快速、高质量、低 成本的产品运送服务;能够解决在供应 链合作关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合作 双方能够彼此间信任;能解决整个社会 物流的主要问题,使整个社会物流资源 得以整合。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供应链管理的定 义为:“供应链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 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22
08:27
(2)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整合中的角色
当今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属性的 竞争,而是企业间供应链的竞争。以提高供应链的 效率,取得竞争优势为目的的供应链整合(Supply Chain Integration),已经与第三方物流紧密地 联系在了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 = ∑ w j vij
j
依据各方案综合重要度的大小,可对方案进行 排序、决策。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例5-3中,通过对三个方案的功能、价格、 维护性进行分析和比较,可建立方案层的判断 矩阵。因为这一层有三个准则,故有三个判断 矩阵,如表;然后,按照求根法,可计算出各 方案在不同准则下的重要度排序,将重要度值 列入相应表中的最后一列。
1 5 3 1 1 0.637 1.936 例5-3中:n=3, AW = 5 1 3 ⋅ 0..105 = 0..318 0 258 0 785 1 3 1 3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λ max
1 1.936 0.318 0.785 = [ + + ] = 3.037 3 0.637 0.105 0.258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例5-2】某城市为改善交通秩序,提高车辆 的通行效率,拟建新的交通自动信号控制系 统,系统以可靠度作为有效度指标,可靠度 在预定期限和条件下系统不发生失误的概率 来表示。 已知该系统的投资与运行费用共限额为 24万元,效用水平要求不低于97%,被选 方案有4个,有 关数据如表所示,试用成 本—有效度分析法进行系统方案选择。
第五章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本章主要讲述物流系统的有关评价和决 策方面的内容。物流决策是物流工程的一部 分,也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方面。它包括物流 系统建设的决策和物流系统运作过程的决策 两个方面的内容。 2007.5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第一节 物流系统评价
一、系统综合评价的概述 (一)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 所谓系统综合评价就是根据系统确定的 目的,在系统调查和系统可行性研究的基础 上,主要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 就各种系统设计方案能够满足需要的程度与 为之消耗和占用的各种资源,进行评审,并 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 行的最优或最满意的方案。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2)多级递阶的层次结构
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把 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想要达到的 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 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 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 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例5-3】某配送中心的设计中要对某类物流 装备进行决策,现初步选定三种设备配套方 案,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优先考虑的方案进行 排序。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例5-3中设备的功能、价格、维护性指标比较 重要度 C1 C2 C3 C1 1 1/5 1/3 C2 5 1 3 C3 3 1/3 1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4)相对重要程度(即权重)的计算
实践中可以采用求和法或求根法计算特征值 的近似值。 1)求和法 ①将判断矩阵A按列归一化(即列元素之和为1):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成本效益模型由以下三个模型组成: 1.成本模型 成本模型应能说明方案的特性参数与其成 本之间的关系。一般的成本模型为:
C = F(X )
式中:C为方案的成本,X为特性参数,F为 函数形式。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2.效益模型 一般效益模型可表示为:
E = G( X )
式中:E为系统方案的效益,G为函数形式。
bij = ②按行求和: a ∑ aij
ij
③归一化: 所得
wi0 (i = 1,2,L, n)
vi = ∑ bij
j =1
n
vi 0 wi = ; i = 1,2,L, n 即为A的特征向量的近似值。 vi ∑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2)求根法 ①将判断矩阵A按行求: vi = ∑ bij
j =1 n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配送中心各方案投资利润比较
指标 总利润额/万元 全部投资额/万元 / 利润高于投资的余额/ 万元 投资利润率/%
方案I 312 145.8 166.2 214
方案II 294 119.3 174.7 246
方案III 275 113.5 161.5 242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二)可行性分析法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二)系统综合评价的重要性
系统评价的主要任务就在于从评价主体 根据具体情况所给定的、可能是模糊的评价 尺度出发、进行首尾一贯的、无矛盾的价值 测定,获得对多数人来说均可以接受的评价 结果,为正确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系统评价与系统开发、系统决策之间的关系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0.633 W = 0.106 0.261
0.637 W = 0.105 0.258
1.900 V = 0.318 0.782
求根法:
2.466 V = 0.405 1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5)一致性检验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假 设 有 n 个 物 品 , 其 真 实 重 量 用 wl , w2,…,wn表示。将几个物品两两比较, 得到它们的重量比矩阵A :
w1 w 1 w2 A = w1 M w n w1 w1 w2 w2 w2 M wn w2 L L L L w1 wn w2 wn M wn wn
n是A的特征值,W是A的特征向量。可以利用求 物品重量比,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的方法来求得物品 真实重量向量W,从而确定最重的物品。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将上述n个物品代表n个指标(要素),物 品的重量向量就表示各指标(要素)的相对重 要性向量,即权重向量;可以通过两两因素的 比较,建立判断矩阵,再求出其特征向量就可 确定哪个因素最重要。依此类推,如果n个物 品代表n个方案,按照这种方法,就可以确定 哪个方案最有价值。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3.综合模型 主要研究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 面讨论: 一是在一定成本下,哪个方案的效益最高(或 简称C准则); 二是在一定效益下,哪个方案的成本最低(或 简称E准则); 三是计算效益成本比(E/C),取比值最大者。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成本效益综合模型图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Hale Waihona Puke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二)指标体系制订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全面反映出所要评价的系统的各 项目标要求,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且符合实际情况, 同时还要具有可测、简易、可比等特点;指标总数要尽 可能少,以降低评价负担。 1.系统性原则 2.可测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4.简易性原则 5.可比性原则 6.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7.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
可行性分析是对项目的事先研究、事先 评价方法。 可行性分析的一般过程为:确定系统目 标和方向→收集资料→预测→初步分析,提 出初步方案→技术经济评价→优化比较,确 定方案→决策报告。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三)评价指标综合法
1.成本—有效度分析法 与侧重于经济效益评价的成本效益法不 同的是,成本——有效度分析将方案的效果 从经济观点扩大到了社会观点。 成本—有效度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1)明确系统要实现的效用目标 (2)确定反映系统有效度的评价指标 (3)采用成本固定法或效用固定法筛选系统 方案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三)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构成
1.政策性指标 2.技术性指标 3.经济性指标 4.社会性指标 5.资源性指标 6.时间性指标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三、物流系统评价的方法
(一)经济评价的成本效益法 所 谓 成 本 效 益 法 ( Cost Benefit Analysis),就是把不同系统方案的成本和 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成本反映的是建 立新系统或改进系统所需要的主要投资耗费; 效益则是反映新建的或改建的系统所能产生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例5-1】某企业准备投资新建一个配送中心, 经过初步调查研究提出了三个方案,各方案 主要指标如表所示,请用效益成本法对三个 方案进行评价。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配送中心方案指标比较 序号 1 2 3 4 5 6 7 指标 造价/万元 建成年限/年 建成后需流动资金/ 万元 建成后发挥效益时 间/年 年产值/万元 产值利润率/% 环境污染程度 方案I 100 5 45.8 10 260 12 稍重 方案II 86 4 33.3 10 196 15 最轻 方案III 75 3 38.5 10 220 12.5 轻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系统方案指标比较 方 案 投资与运行成本年 值(万元) 系统可靠度 方案I 24 0.99 方案II 24 0.98 方案III 20 0.98 方案IV 20 0.97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四个方案的成本—效用关系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2.层次分析法
该方法在国内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广泛应用于能源问题分析、科技成果评比、 地区经济发展方案比较,尤其是投入/产出 分析、资源分配、方案选择及评比等方面。 它既是一种系统分析的好方法,也是一种新 的、简洁的、实用的决策方法。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w1 w 1 w2 AW = w1 M w n w1
w1 w2 w2 w2 M wn w2
L L L L
w1 wn w1 nw1 w2 w2 nw2 wn ⋅ M = M = nW M wn nwn wn wn
(三)系统综合评价的步骤
系统评价的一般步骤
物流系统评价与决策
二、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系统评价指标 评价对象的价值并不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而是 评价对象及其所处环境的相互关系规定的属性,不应 该有价值的绝对尺度。因此,在系统评价时采用多种 尺度进行相互比较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尺度就是评价 评价 指标。 指标 既然指标是衡量系统总体目的的具体标志,而系 统目的/目标一般是多层次的,相应地,用于评价这 种目的/目标的指标也不只一个,也应该是具有层次 结构的一个体系,这就是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