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及研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

学生XX:

学号:

专业:行政管理

层次:

年级:

学校:

工作单位:

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

从现状来说,我国农业是个弱质产业,地位薄弱,国家对农业投资不足,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农民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运。城乡分治的格局,财政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我国农民负担过重的政治根源。“以农养工”思路,城乡经济不相融,农业市场化低则是造成我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经济根源。

因此,只有追本溯源,才能全面性理清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有史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迁。农民始终作为主要生产力活跃在社会中,而国民经济的要求和农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农业是公民经济的基础,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日渐加大,农民负担日益加重,此问题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还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了解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农民负担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在现实生活中对农民工作负担的不了解以及理解不足,导致减负效果不理想,本文对农民负担过重进行深入分析

一)财政体制不完善,农民各项税收负担沉重

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规X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但是,从发展农村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角度讲,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还不完善,直接或间接地加重了农民的税外负担。

由于国家在城市和农村实行两套制度,导致农民在政府服务、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公共产品的享受上远远不如城镇居民,这严重违背了税收公平的原则,城乡治理不平等,导致了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严重失衡,农村社会建设严重滞后。

中央税与地方税结构不合理,上级政府集中了过多的收入,预算内收入不能满足基层政府的基本需要,国家不得不允许基层政府通过税外收费筹集资金。在现行财政体制下,乡镇财政成为我国财政体系中的最基层环节,从财权来看,乡镇财政只享受着X围极其狭小的财力分配权,却在履行着占全国人口62%的广大农村的社会各项事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农民负二)国家对农业投资不足,农民增收缓慢

任何一个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从农业和其他产业的相互关系来看,都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的阶段;二是农业自身积累的阶段;三是工业和其他非农业反哺农业的阶段。由于解放前我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所以建国初期,工业基础薄弱。为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积累,如国家低价收购农产品以保证工业产品的低成本来加快工业的发展等。1978年以前,工农业产品的比价为2.4:1,按保守价格计算,我国农业在这一时期为工业发展净提供了1万亿元的资金积累。超负荷地为工业提供积累,削弱了农业自身积累的能力,因此,我国农业第二阶段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三阶段国家虽然对农业投资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但相对于农业为工业提供的积累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不管是相对量还是绝对量都是如此。1978年到1995年,国家从农业部门取走的财政收入增长10.44倍,而同期国家财政用于农业财政支出仅增长2.16倍,而且,农业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1978年为13.3%,1990年为9.98%。1998年下降为8.9%。

国民收入分配长期不利于农业和农民,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的一个基本原因。国家对农业投资的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从现状来看,我国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8%,有一半以上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也就是说,我国18亿亩耕地,只有8亿亩灌溉农田,即使是建成的8亿6700万亩灌溉耕地,也普遍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等问题,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6%。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欠账,农业生产面对自然灾害(如这几年频频发生的历史罕见干旱)时显得异常脆弱。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库蓄水量减少,抗旱功能衰退,灾情能不加重吗?农业、农民也就在灾害面前当然也就“不堪一击”了。

我国农业本质上属于弱质产业,主要依靠农户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对于农民来说,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抗风险能力差,受自然灾害影响大,一旦年景不好,收益就会“血本无归”,脱贫也会返贫,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运。因此,相对于其它职业,这种职业的脆弱性,也成为农民的一种负担。

三)机会缺失,农民生存成本加大

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要求是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自由竞争。然而,现行的户籍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成了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性制约因素。这种不合理性首先体现在阻碍了劳动力流动和国内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其次束缚了农民向上流动的空间:虽然农民工凭借自身努力,可以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但由于教育、培训机会的缺乏以及各种制度性、非制度性的制约因素,他们发展的空间较为狭窄。

从某种程度上说,户籍制度已经成为一些社会不公平的根源。在我国,多数企业还没有把农民工当成稳定的产业工人。他们与城市产业工人相比,由于没有户口,造成子女上学受到各种限制及不公正的待遇,并且享受不到应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待遇,游离在社会保障之外,处于城市里的底层。可见,农民工与城市工人最大的非市场化差异或身份差异,集中在社会保障状况方面1。

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平等,长久以来既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损害社会公平,又拉大了城乡差距(2009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达3.33:1倍,如果加上各种福利保障及其他公共服务,这个差距达到6:12),造成农民生活负担沉重。

1李培林李炜:《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载于《社会学研究》,2007年3月。

2佚名:《民生视线从“十二五”规划看民生》,载于《人民日报》,2011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