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典型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纳育人评价重行
——**技师学院“成长记录+德育学分+职业测评”的德育评价模式
一、实施背景
作为技工院校学生,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信心不足,缺乏应有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中职德育的艰巨性显而易见。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培养目标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其目标注重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2015年5月10日,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北京举行全国启动仪式。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指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举措。
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这个词语开始受到关注,尤其在教育界,业内人士纷纷呼唤,“中国制造”需要一大批大国工匠来实现,旨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必须蕴含“工匠精神”的教育。
传统的兵来将当,水来土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德育模式,在艰巨性和独特性结合时显得有些苍白。德育教育的成效是隐性的,但没有评价的德育教育会在实践中渐失活力,因此建立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是推动德育工作有效、健康、快速发展的途径。
我院“德育学分+成长记录+职业化测评”的德育评价方式旨在探索立德树人的新模式。
二、主要目标
针对技工院校德育的独特性和艰巨性,从学生特点和教育规律出发,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把德育的过程写实化,把德育的内容和环节数据化,把德育的成果职业化,突出工学结合及二元模式,将学生在理论学习、操作技能、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统一的德育工作。
加强学生的思想内涵和职业素养,综合学生的成长记录、德育学分、学岗对接的职业化测评,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和实效性,有效缩小“学校人”与“职业人”之间的差距,使德育效果”外化于形,固化于
制,内化于心,实化于行”。
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的“工匠精神”为主体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育。
(一)通过成长记录册的客观写实,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增强学生的道德行为力量。
(二)量化德育学分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三)开展全面、客观、科学的职业化评价,在全校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铸就“工匠精神”。
三、实施方式(过程)
“1+1+1的多维德育评价”
(一)成长记录
1.新生入学即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包括新生入学报名表(中考录取情况)、新生情况调查表,新生体检表、学生基本信息、注册记录等。
2.学生开始正常学习生活,便开始实时记录各方面表现,条目式的描述登记在学院统一印制的《成长记录册》里。如果是自我认识(我的优点、我的努力方向、我的兴趣爱好)、发展总目标与各学期具体目标及措施(技工院校中级工班三年、高级工班五年、技师班六年)、毕业感言等长篇幅的文字,就记录在周记里供班主任老师过目并批改,作为成长记录册的附件。
3.班主任会同任课老师、家长、班干部,再对记录内容加以充实完善。每学期末,成长记录册交学生处统一审核,归档。
4.成长记录册涵盖的内容
(二)德育学分
1.“德育学分制”按照学院《德育学分认定细则》要求,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公寓生活指导老师、班长(班干部)共同操作。
2.班干部负责相关领域“考评记事本”的记录,班长负责学分加减分登录,班主任负责学分的统计、核对。
3.每个班级每位学生的德育学分,每周一小计,每月一累计,每学期一总计。月统计表以班级为单位按分数高低排名,并要求在班级宣传栏内张贴。
4.学期汇总表,最后以10分制折合,即班级中德育学分最高的为10分,其他=10*学分/班级最高分。
5.学期汇总表在班级公示后上交学生处,经德育评价领导小组审核后存档,对6分及以下的同学,在下一学年开学时组织专题培训班,加强针对性地引导教育。
(三)职业化测评
1.测评分为3个步骤:
(1)初期认识性测评: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的状况进行摸底,制定个人成长阶段性具体目标。
(2)中期过程性测评:贯穿于全学期各项工作和活动,由德育处协调组织相关评价主体协同完成,主要是检查、记录、评定学生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落实督促工作。
(3)后期终结性测评:在每学期末进行,由学院德育团队组织实施,各评价主体共同落实。
2.《职业化测评内容》分为三部分:
(1)职业通用能力测评:由自理能力、自律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完成任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八项内容构成。记录学生具体表现和行为,客观反映学生的状况,对学生学习进行定性评价,促使教学内容强化职业所需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
(2)职业基础能力测评:包括语文运用能力,外语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体育运动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技能运用能力等内容。评价从学习态度、实践活动、学习成绩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专业技能水平进行全面评定。
(3)职业实践能力测评:由岗位认知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三个方面组成。评价以高三及以上学生在校学习、职业资格取证、企业实践等为载体,对学生岗位表现、岗位技能水平、岗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能力水平综合评价。
3.测评结果由素质等级和发展趋势两部分组成。素质等级(主要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的当代“工匠精神”为判断核心)即优、良、合格、待合格四等;发展趋势用“进步、保持、退步”来表示。
4.评价结果记录学生成长历程,引导学生明确方向和目标,督促学生自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