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 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 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 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清明上河图》卷为绢本,水墨淡设色,纵

24.8厘米、横528.7厘米,是一幅表现北 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市景观的画幅 (图一)。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

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著的一段题记。 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

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

”不过,张择端的 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著 者还来不及将其

收编书中。 此画卷是画家选取了汴梁城市中的一个局部, 细细加

以描绘,犹如现场录象中的一段切片。从外城的菜园子, 一直画到

内城最为繁华的地段, 让观者看得有滋有味。 现

在,每当《清明上河图》卷在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展出时, 在它的展

柜前总是挤满了观众, 排着队顺序缓缓移步, 观

看得兴味昂然,从他们的口中不停地传出赞叹声。 《清明

上河图》吸引观众的艺术魅力, 除了整幅画作气势宏大和 高超的

写实技艺之外,还有就是极其出色的细节描绘。

画卷展开,人们的视线随着一条宽宽的河流进入了画 面,这

条河就是当时为汴梁提供漕运, 供应城市生活必需

品的汴河(图二),河上舟来船往运输繁忙, 沿河还有许 多粮

仓。靠岸的船只,搭着跳板,正在卸货。画家非常敏 锐地注意到汴

河上这一十分常见的景象,用写实的画笔, 将这些场景真切、如实

地描绘了下来。满载货物的船只吃 水很深,水面几乎已经接近船

帮, 而已卸完货的船只, 则 吃水较浅,这一细节(图三)被画家

捕捉到,很好地表现在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二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三

正因为《清明上河图》在细节描绘上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

后代的好事者才会不厌

其烦地反复制造出无数的仿本和伪本,以获取利益。 画面描绘最为热闹的地方,就是横跨汴河的那座木结构的拱形桥。

关于这座别致的桥梁, 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曾记载: ”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鹱,宛如

飞虹。”类似的桥梁当时在汴梁一共有三座,即虹桥、上土桥和下土桥。据笔者的考证,画 中的这座桥,应当是其中的上土桥。这几座桥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巨木构架,互相支撑,桥 下没有柱子,桥的跨度很长,桥洞的净空很大,便于船只通行。有关这种桥的建造方法已经 失传,现在我们仅仅依靠画上所描绘的图样,才得以知晓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智慧。

画家围绕这座桥,充分施展了自己的绘画本领, 将桥 上桥下的场

景和人物活动作了全景式的描绘。 表现最为精

彩的部分,是围绕桥下正要逆水而上的一条木船 (图四)。 这里

是河面比较狭窄的一段河道, 河水较为湍急,船上的

船工怕有危险,都站在船甲板上、船篷上紧张地忙碌着、 叫喊着。

桥上甚至还有些热心者不顾自己的安危, 跨越到

拱形桥的栏杆外,一手拉住栏杆探出身子, 大声喊叫,挥 舞另一

只手,居高临下,就像现在的交通警察似的, 指挥 着船只顺利通

过。画中的人物大小仅寸许,但是神态毕现, 极为生动。看着画面,就好象身临其境一样, 也会产生紧 张的感觉。

在上土桥上,聚集着众多的小商贩,在争相招揽顾客, 几乎将桥面

的步行道都占满了。其中,画家安排了一个小 小的细节(图五):桥

堍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摊位,两个摊 主看到一位顾客走上桥来,便同

时伸手招呼,请顾客到自 己的摊位上来选购东西。而那位顾客则左顾

右盼,身子朝 右,头却向左望去,不知所从。如此精彩的生活细节,

是 每个人在购物时都碰到过的,商业竞争古已有之。观者看 到这里,

必定能发出会心的一笑。

画家张择端在画卷的后半段,如实地画出了一段城墙 和一座

城门(图六),这在一般绘画的构图上是很难处理 的场面。试想一

幅长长的横向画卷, 画面突然拦腰被一道 城墙截断,实在有背贯

气的原理,这在绘画创作中是很忌 讳的,安排不当就会使画面出现

割裂的弊端,造成败笔。 但是张择端不愧是位丹青高手,他巧妙地

在画面上安排了 一支骆驼队。骆驼队的队尾还慢悠悠地在城门内行

进, 而 队首的第一头骆驼已经在城门外门洞口露出了半个身子。

这支小小的骆驼队一下子就把被城墙阻隔的空间贯穿了 起来。画家的构思匠心独运,实在妙不可言。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四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五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六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 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 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 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清明上河图》卷为绢本,水墨淡设色,纵

24.8厘米、横528.7厘米,是一幅表现北 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市景观的画幅 (图一)。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

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著的一段题记。 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

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

”不过,张择端的 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著 者还来不及将其

收编书中。 此画卷是画家选取了汴梁城市中的一个局部, 细细加

以描绘,犹如现场录象中的一段切片。从外城的菜园子, 一直画到

内城最为繁华的地段, 让观者看得有滋有味。 现

在,每当《清明上河图》卷在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展出时, 在它的展

柜前总是挤满了观众, 排着队顺序缓缓移步, 观

看得兴味昂然,从他们的口中不停地传出赞叹声。 《清明

上河图》吸引观众的艺术魅力, 除了整幅画作气势宏大和 高超的

写实技艺之外,还有就是极其出色的细节描绘。

画卷展开,人们的视线随着一条宽宽的河流进入了画 面,这

条河就是当时为汴梁提供漕运, 供应城市生活必需

品的汴河(图二),河上舟来船往运输繁忙, 沿河还有许 多粮

仓。靠岸的船只,搭着跳板,正在卸货。画家非常敏 锐地注意到汴

河上这一十分常见的景象,用写实的画笔, 将这些场景真切、如实

地描绘了下来。满载货物的船只吃 水很深,水面几乎已经接近船

帮, 而已卸完货的船只, 则 吃水较浅,这一细节(图三)被画家

捕捉到,很好地表现在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二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