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两则》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课件(共59张PPT)

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了。
毕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课文解读 ➢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总起句:总写伯牙善于弹琴,锺子期 善于倾听,为他们成为知音埋下伏笔。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伯牙善鼓琴,锺 子期善听?找出相关句子并翻译。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鼓琴
➢ 朗读课文,注意课文节奏,理解词语。
zhōnɡ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zāi
wēi
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shānɡ
曰 : “ 善 哉 乎 鼓 琴汤 , 汤 汤 乎 若 流 水 。 ” 锺 子
xián
期 死 , 伯 牙 弦破 琴 绝 弦 , 毕 生 不 复 鼓 琴 , 以 为
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锺子 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相遇知音, 欢乐无边。
思考:“高山流水”便是出自《伯牙鼓 琴》这个故事,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含义吗?
人们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 乐曲高妙。“知音”指的是理解自己心意, 有共同语言的人,比喻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锺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_皎__皎__兮__若__秋__月_!” 志在_清__风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_徐__徐__兮__若__春__风___!”
可以看出读书人对戴嵩的画作的珍爱 程度之深,也可以反应出当时戴嵩在人们 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人们对他的画作十分 爱好和信任,深信不疑。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 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 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了。
毕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课文解读 ➢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总起句:总写伯牙善于弹琴,锺子期 善于倾听,为他们成为知音埋下伏笔。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伯牙善鼓琴,锺 子期善听?找出相关句子并翻译。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鼓琴
➢ 朗读课文,注意课文节奏,理解词语。
zhōnɡ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zāi
wēi
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shānɡ
曰 : “ 善 哉 乎 鼓 琴汤 , 汤 汤 乎 若 流 水 。 ” 锺 子
xián
期 死 , 伯 牙 弦破 琴 绝 弦 , 毕 生 不 复 鼓 琴 , 以 为
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锺子 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相遇知音, 欢乐无边。
思考:“高山流水”便是出自《伯牙鼓 琴》这个故事,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含义吗?
人们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 乐曲高妙。“知音”指的是理解自己心意, 有共同语言的人,比喻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锺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_皎__皎__兮__若__秋__月_!” 志在_清__风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_徐__徐__兮__若__春__风___!”
可以看出读书人对戴嵩的画作的珍爱 程度之深,也可以反应出当时戴嵩在人们 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人们对他的画作十分 爱好和信任,深信不疑。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 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 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21 文言文二则 教学课件

戴嵩画的《牛》,两牛牛角冲撞,相斗正酣, 而牛尾摇摇摆摆,似很悠闲。牧童看到此画,根 据他的经验,牛在相斗时两角发力,尾巴应该夹 在两条大腿之间,不可能摇晃起来的,画作违背 了生活实际,所以会笑;加之他是一个天真无邪、 无所顾忌的孩子,所以会“拊掌大笑”。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 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揣摩一下他的心理。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四、下面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二课时
大家有没有看到过相斗时的牛?它们 的状态是怎样的?唐代画家戴嵩画过一幅 与牛有关的画,作家苏轼还以此为内容写 了一篇小短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拓展延伸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课堂演练
一、解释下列变色的字。
好书画: 喜爱 一日曝书画: 拿出来展示 处士笑而然之: 同意,赞同 古语有云:说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二、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书戴嵩画牛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
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 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我会写Fra bibliotekzhóu
轴
pù
曝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 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揣摩一下他的心理。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四、下面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二课时
大家有没有看到过相斗时的牛?它们 的状态是怎样的?唐代画家戴嵩画过一幅 与牛有关的画,作家苏轼还以此为内容写 了一篇小短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拓展延伸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课堂演练
一、解释下列变色的字。
好书画: 喜爱 一日曝书画: 拿出来展示 处士笑而然之: 同意,赞同 古语有云:说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二、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书戴嵩画牛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
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 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我会写Fra bibliotekzhóu
轴
pù
曝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文言文二则人教部编版共17张PPT

想象仿说
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志在杨柳,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志在
乎若 乎若
。” 。”。
比较体会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读读句子,想象画面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 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联系短文,练说故事
根据句意读准停顿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伯 牙 吕
氏 春
鼓 秋
·
本
味琴
借助注释,读通课文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精美PPT课件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品读课文
(5)学生朗读诗歌,思考: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伯牙怎 样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用一个词来形容?
悲,痛; 伤心欲绝,肝肠寸断,撕心裂肺……
品读课文
伯牙破琴绝弦,“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破琴绝弦 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破琴绝弦意味着他将不再以琴师为业,也就断了自己的 前程。这更可见伯牙对和子期的这份友谊的珍视。
品读课文
介绍人物背景:相传伯牙是当时 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 称为“琴仙”。而锺子期只是一个山 村里的樵夫,以砍柴为生。他们俩相 识于伯牙探亲回家途中。伯牙在汉江 边弹琴,锺子期正巧遇见,于是就有 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品读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 文言文,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第一层(前三句话):伯牙遇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层(最后一句话):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绝。
品读课文
(2)默读课文前三句话,思考: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 哪里可以看出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心声、琴声,所以伯牙视他为知己。锺子期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樵夫,但音乐是不分贵贱的,这份艺术上的共鸣 是极其难得的。锺子期从伯牙的音乐中听懂了他这个人,而不仅仅是 音乐本身。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 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著 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 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认为该书包括了 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其为《吕氏春秋》。
品读课文
(5)学生朗读诗歌,思考: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伯牙怎 样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用一个词来形容?
悲,痛; 伤心欲绝,肝肠寸断,撕心裂肺……
品读课文
伯牙破琴绝弦,“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破琴绝弦 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破琴绝弦意味着他将不再以琴师为业,也就断了自己的 前程。这更可见伯牙对和子期的这份友谊的珍视。
品读课文
介绍人物背景:相传伯牙是当时 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 称为“琴仙”。而锺子期只是一个山 村里的樵夫,以砍柴为生。他们俩相 识于伯牙探亲回家途中。伯牙在汉江 边弹琴,锺子期正巧遇见,于是就有 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品读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 文言文,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第一层(前三句话):伯牙遇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层(最后一句话):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绝。
品读课文
(2)默读课文前三句话,思考: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 哪里可以看出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心声、琴声,所以伯牙视他为知己。锺子期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樵夫,但音乐是不分贵贱的,这份艺术上的共鸣 是极其难得的。锺子期从伯牙的音乐中听懂了他这个人,而不仅仅是 音乐本身。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 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著 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 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认为该书包括了 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其为《吕氏春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教学课件PPT

研读课文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
研读课文
默读课文,思考: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 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 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 战的精神。
研读课文
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背诵全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书戴嵩画牛
新课导入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 文学家苏轼的所作的一篇 散文。用简单的手法叙述 了一件事情,并讽刺了凭 空想像的外行人。
走进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 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 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 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 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学习字词
蜀轴囊曝 搐婢拊掌
指导朗读
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 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 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研读课文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
拓展延伸
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的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 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 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 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遇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 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课件(共95张PPT)

助学资料
《吕氏春秋》是在秦 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 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 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 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 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 论为基础,以名、法、墨、 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 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 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 的智慧之光。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 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 也流传于民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这个注释告诉了我们什么? ◇ 牛在角斗时会出现多种情况。 ◇ 戴嵩画的斗牛其实并没有错。 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凡事要仔细观察 尽信书不如无书
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 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展开 想象。
怎么做
怎么说
怎么想
◎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故事。
板书设计
杜处士 尤所爱 戴嵩画作《牛》“耕当问奴,
交代表现了伯牙对锺子
期无比的敬重和深情的怀 念,同时也表现了两人之 间山高水长的深厚的友情。
课文结构
伯牙:鼓 锺子期:听
伯 牙
志在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
鼓 琴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 伯牙:不复鼓
知音难得 情谊深厚
课文主题
《伯牙鼓琴》通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琴的 故事的记叙,表达了两人山高水长的深情厚谊。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 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其代表作有《题西 林壁》《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等。
课文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艺术犹 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无时无刻不焕发出夺目的光 彩。它可以是一首曲、一幅画……今天,让我们在 高山流水中细品知音佳话,在《斗牛图》中感悟艺 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PPT课件

我会认
zāi wēi zhōng shāng
哉
巍
钟
汤
识字方法
巍
加一加:山+ 魏=巍
钟
声
如
换一换:钟-钅+月=肿
洪 钟
字源识字法
汤
词语解释
鼓琴:弹琴。 造句: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 复鼓琴。
终身:一生;一辈子。 造句:老师对我的关怀、教育,令我终身难忘。
破琴绝弦: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 造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种地 )当问( 农夫 )
道理: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 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有经验的劳 动人民虚心学习。
想一想
会“问”就够了吗?从这个故事和 苏轼的评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 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 因事求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小知识
在我国现代画家中,不 少人以画动物而闻名,不少 人以画动而闻名,如:齐白 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苦 蝉画鹰,张大千画虎,黄胄 画 驴 …… 他 们 画 的 动 物 栩 栩 如生,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 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 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 的文学艺术造最诣杰出的大家之一。
关于戴嵩
戴嵩,生卒年不详,唐 代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 景,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 谓得"野性筋骨之妙"。相传 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 唇鼻相连,可见之观察之精 微。与韩干之画马,并称"
多音字
shāng
汤(浩浩汤汤)
汤
tāng
汤 (鱼汤)
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学课件

主题延伸
读了课文,我想知道“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出 处、含义。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 织当访婢。
含义:遇到问题应该向懂行的人请教,耕当问奴,织当 访婢,而不是看谁的名气大。
推荐阅读
楚人隐形①
楚人居贫②,读《淮南》,方得“螳螂伺③蝉自鄣(zhàng)叶④可以⑤隐 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 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 不⑥(fǒu)?”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⑦乃厌倦不堪⑧,绐(dài)⑨云: “不见。”嘿⑩(mò)然大喜,赍⑪(jī)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⑫(yì)县。 县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 (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理解词语
【鼓】 【志】 【太山】 【善哉】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心志,情志。 弹。 好啊。 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理解词语
【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轴, 尤 所 爱, 锦 囊 玉 轴, 常 以 自 随。
《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缎做袋子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一 日 曝 书 画,有 一 牧 童 见之,拊 掌 大 笑,曰:“ 此 画 斗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把它们放在太阳底下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
牛 也!牛 斗, 力 在 角,尾 搐 入 两 股 间。今 乃 掉 尾 而 斗,谬
杜处士“笑而然之”,是在牧童指出《斗牛图》 中的谬误之后,他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 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七单元《21 文言文两则》 (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

2.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
表现: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 见的人。
领悟主题
1.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告 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 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 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兴趣。
2.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 解词句意思,疏通文章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 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导入新知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 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 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 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 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可 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3.伯牙破琴绝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 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吧。
4.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 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学习目标
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 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 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 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二则》(教学课件)

高大的样子 像
一会,不久
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认为 值得 再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奏。伯牙刚开始 弹琴时,表现出巍巍高山的心志,锺子期说: “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 一会儿,琴声弹出了流水激荡的境界,锺子 期又说:“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 荡。”锺子期死后,伯牙毁琴断弦,一生不 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 人了。
21 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你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吗?
锺
俞
子
伯
期
牙
学习目标
1.读准“哉”“巍”“弦”等易混难读的
字,把握朗读的停顿。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
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
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
俞伯牙:
春秋时期的琴师, 晋国士大夫。
锺子期: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人, 相传其为一个戴斗笠、 披蓑衣、背冲担、拿板 斧的樵夫。
自读要求
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在小组内说说课文大意。
理读:读懂句意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
弹正在ຫໍສະໝຸດ 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志趣,心意
好
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
初读感知
1.小组内合作对照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 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难懂的字词 旁边做注释。
3.小组内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课件(共19张PPT)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 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 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 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 乎/鼓琴,_______乎/若清风。”
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音难上难。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毕生/ 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 琴者。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 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 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 弦,毕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 /鼓琴者。
伯牙鼓琴/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_______乎/若。”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锺子期曰:“善 哉乎/鼓琴,_______乎/若_______。”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 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 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 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 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 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 君死!
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 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质课件(共97张PPT)

写“笑”的句子,感受人物的不同表现。
2.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态、动作、语 言。
练讲故事 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1. 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2. 指名展示,评价交流。
讲讲“我”的故事。 ①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
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②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
没出村子,我看见…… ③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 以自随。
读出杜处士对《斗牛图》 的珍爱。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 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 笑……处士笑而然之。 1.对比“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两处描
理解文意
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1. 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 思。
2. 用“△”标出不理解的字词。
写法 左窄右宽。右部中间不要 多写横。
巧记 今“日”有风“暴”。
精读课文
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小牧 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说。
自由读课文,用“____”画出写杜处 士的句子,用“ ”画出写小牧童的句 子,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他们的表现。
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 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 三叹,颇有韵律美。
合作探究 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
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 (2)借助注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结合插图理解。 (5)小组讨论,问同学。
熟读成诵 1. 结合资料,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并和同学交流感受。 2. 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 3. 同桌互背。
2.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态、动作、语 言。
练讲故事 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1. 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2. 指名展示,评价交流。
讲讲“我”的故事。 ①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
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②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
没出村子,我看见…… ③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 以自随。
读出杜处士对《斗牛图》 的珍爱。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 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 笑……处士笑而然之。 1.对比“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两处描
理解文意
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1. 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 思。
2. 用“△”标出不理解的字词。
写法 左窄右宽。右部中间不要 多写横。
巧记 今“日”有风“暴”。
精读课文
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小牧 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说。
自由读课文,用“____”画出写杜处 士的句子,用“ ”画出写小牧童的句 子,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他们的表现。
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 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 三叹,颇有韵律美。
合作探究 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
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 (2)借助注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结合插图理解。 (5)小组讨论,问同学。
熟读成诵 1. 结合资料,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并和同学交流感受。 2. 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 3. 同桌互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两则课件(30张PPT)

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限深的遗 诣。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 的。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 竟吧!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
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
蜀 轴 囊 曝 搐 婢 拊掌
shǔ zhóu náng pào chù bì fǔ zhǎng
六、教师小结
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 才能真正理解。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 期必得之。”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七、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1.课文短短的几十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 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2.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竟然从此绝 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你会对子 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二、 整体感知, 掌握文言文的节/而/志在太山,锺 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 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毕生/不 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 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 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 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 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 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 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 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 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 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 可/改也。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
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
蜀 轴 囊 曝 搐 婢 拊掌
shǔ zhóu náng pào chù bì fǔ zhǎng
六、教师小结
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 才能真正理解。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 期必得之。”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七、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1.课文短短的几十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 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2.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竟然从此绝 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你会对子 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二、 整体感知, 掌握文言文的节/而/志在太山,锺 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 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毕生/不 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 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 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 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 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 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 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 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 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 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 可/改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教学课件(共33张PPT)

课堂集中营
处士笑而然之。
然之: 认为他说得对。
从中可以看出处士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杜处士听完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在牧童指出谬误后,杜处士带着对牧童的称赞笑了。 说明他是一个心胸开阔,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与建议 的人。
课堂集中营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奴: 男仆。这里指耕田的农夫。 婢: 女仆。这里指纺织的织女。
( 心志,情志 ) ( 形容极短的时间 ) ( 认为 )
文言文二则
课前导入
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 擅画田家、川原之景, 画水牛尤为著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豪放派词人代表。主要作品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赤壁赋》等。
学习思考:
课堂集中营
读一读锺子期听琴时所说的话,从中你可以感 受到什么?
读了这些句子,我们对“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有 了更逼真、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的琴技出神入化,锺子期 的欣赏水平同样高深。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锺子期发自内 心的感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课堂集中营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毕生不复鼓琴,以为世
诗词拓展
字词乐园
有关知音的诗词: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欲取名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
实战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2.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3.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课堂集中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件

画的斗牛啊!相斗的牛,它的力气全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回来,紧紧地夹入两腿中间。现在,这幅
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 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 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 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 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 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 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 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 学遗产。
“知音”有关的古诗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 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 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 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21 文言文二则
轴, 尤 所 爱, 锦 囊 玉 轴, 常 以 自 随。
《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缎做袋子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 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 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 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 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 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 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 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 学遗产。
“知音”有关的古诗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 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 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 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21 文言文二则
轴, 尤 所 爱, 锦 囊 玉 轴, 常 以 自 随。
《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缎做袋子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 (52页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 (52页PPT)
21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译文:伯牙弹琴, 锺子期倾听。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 (52页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 (52页PPT)
21
文言文二则
了解人物
国籍
伯牙 (楚国)晋国
身份 穿着
21 文言文从二则 哪句话可以看出锺子期堪称伯 牙的“知音”?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 (52页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 (52页PPT)
21
文言文二则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伯牙弹琴,心里想着 巍峨的泰山,锺子期说:“好啊! 这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 (52页PPT)
表现旭日东升 的景象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 (52页PPT)
21
文言文二则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 (52页PPT)
表现下雪 的景象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 (52页PPT)
21
文言文二则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 (52页PPT)
21
文言文二则
主题概括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 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 伯牙 与 锺子期 的 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 赏的真挚友情,以及 知音难觅 、 珍惜知音 的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 (52页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课件

一、读拼音,写字词。 1.shàn zāi( 善哉 )乎鼓琴,wēi wēi( 巍巍 )乎若太
山。 2.锦囊yù zhóu( 玉轴 ),常以自随。 3.一日pù( 曝 )书画。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心志,情志 )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一会儿,不久 )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认为 ) 4.好.书画。( 喜欢 ) 5.今乃.掉尾而斗。( 却 ) 6.处士笑而然.之.。( 认为他说得对 )
⑧[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 之弹琴的人了。
读一读
伯牙的琴声里有怎样的画面?善听的 锺子期听到了这样的曲子又仿佛看到了怎 样的画面呢?
请你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太山”“流 水”的画面。
巍峨的高山、险峻的高山、绵亘蜿蜒的 高山……
浩荡的流水、波澜壮阔的流水、波涛汹涌的 流水……
二、下列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B )
A.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够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书戴嵩画牛
第二课时
本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 《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题跋,即 写在字画、书籍、碑帖前后有关品评、 鉴赏、记事、考订的文字。
理解大意 伯牙鼓琴① 伯牙弹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 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 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①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鼓,弹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邦吕 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又称《吕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谓”,觉得。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破琴”,把琴摔碎。
“复”,再,重新。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 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能了解自己的) 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琴摔碎,终身不再 弹琴了。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
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 是伯牙的知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 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 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 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 容说说你的理解。
21 文言文两则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 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
解题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君子之交淡如水 4、士为知己者死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人身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7、酒逢知己千杯少
关于俞伯牙、钟子期的诗句:
1、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2、高山流水琴三弄, 明月清风酒一樽 3、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4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 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搐”:抽缩。
“乃”:却。
“掉”:摆动,摇动。
“谬”:错误。
两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缩进两 条大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 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了, 认为他说得对。
5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善哉!善哉!
于是,他们相约来年
再来此相聚,然而世事难 料,在第二年的这个时候 子期没有来,迎接他的却 是一堆黄土和冰冷的墓碑。 此刻,他多想在坟前再为 钟子期鼓一段啊!于是, 他内心的痛楚全化为了琴 声。
“世再无知音”
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了 知音,再也没有人能真正欣赏自己 的音乐,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他 决定“绝弦”。同时他的举动也是 对知音的悼念。
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 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听到的都是那些毫无 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美, 他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
他在心中无数次的呼唤,呼唤能真正听懂 他琴声的人呀!终于有一年中秋,伯牙来到江 边用琴声排遣心中的苦闷,他万万没想到,此 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识 透了自己的每一个音符。
理解课文
读通课文,结合课文下的 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说 说每句话的意思。
1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 以百数。 “蜀”:四川的简称。 “处士”: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做官的人,后来也
指未做官的士人。
“好”:喜欢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 好几百幅。
2 )常有以戴/自嵩随/《。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 “尤”:尤其,特别。
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 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 (屹立在我眼前)啊!”伯牙心里想到流 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 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 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 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 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 更能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琴 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
欣赏: 《高山流水》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 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 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 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 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 问婢。” 不可改也。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抽缩耕田的事 应当问奴仆,纺织的事应当问婢女。比 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古人有句话说:“耕田的事情应该问奴 仆,纺织的事情应该问婢女。”(这个 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1.“书戴嵩画牛”是什么意思?
“书”的意思是书写、记载。 “书戴嵩画牛”的意思是题 写在戴嵩画的《牛》上。
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2.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是什么?
牧童知道牛在相斗的时候 尾巴是缩进两条大腿中间的, 而不是像画上画的那样摇着 尾巴,戴嵩画错了。
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3.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指出“尺 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种职业 的人都有其擅长的地方,做事要多 方求证,实事求是。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 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 不弹琴了。
1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擅长。 “鼓”:弹。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 赏。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太好了。哉:语气助词表示 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好像。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 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 泰山(屹立在我眼前)!”
3)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广大。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பைடு நூலகம்期说: “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 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4)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所念”:所想到的。 “得”:懂得。 “之” :他,指伯牙。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 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好”:喜欢。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牛》,是他尤其珍爱 的,他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 随身带着。
3 )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 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曝”:晒。 “拊掌”:拍手。
有一天,(杜处士)晾晒书画,有个牧童 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说: “这幅画画的是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