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河豚毒素雪卡毒素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贝
贝类毒素的测定
用相当乙醚半量的蒸馏水洗乙醚层两次,再将乙醚层移入 250mL的磨口烧瓶中,减压浓缩 (旋转蒸发器, 35℃) 去除 乙醚
提取
以少量乙醚将浓缩物移入100mL磨口烧瓶中,再次减压 浓缩去除乙醚 以 1% 吐温 60 生理盐水将全部浓缩物在刻度试管中稀释 到 10mL 。此时 1mL 试液相当于 20g 去壳贝肉的重量,以 此悬浮液做为试验原液
小白鼠试验
振荡使试液或其稀释液成为均匀的悬浮液 将每只小白鼠称重,每三只小白鼠为一组,分别将1mL 试液注射到小白鼠腹腔中 同时,另取三只小白鼠作为对照组,注射1mL 1%吐温60生理盐水于腹腔中 观察自注射开始到24h后的小白鼠 存活情况,求出一组三只中死亡两 只及两只以上的最小注射量
样品的测定
检样的制备
贝类 洗净外壳,切断闭壳 肌,开壳,用清水淋 洗内部去除泥沙及其 他外来杂质,仔细取 贝肉,收集沥水 5min (避免贝肉堆积), 捡出碎壳等杂物,将 贝肉均质
注意:取肉时切勿 割破肉体,开壳前 不能加热或用麻醉 剂
样品的测定
检样的制备
贝类罐头 1. 将罐内所有内容物(包括贝肉组织及汁液), 于均质器中均质 2. 大容量的罐头,则过滤分离贝肉及汁液,分别 称重,将固形物和汤汁按比例混合,充分均质 冷冻贝类 在室温下,使冷冻的样品(带壳或脱壳的)呈 半冷冻状态,按上述规定的方法清洗、开壳、 淋洗、取肉、均质
将混合物加热,并徐徐煮沸 5min ,冷却至室温, 调节 pH 至 2.0-4.0 (切勿> 4.5 )。将混合物移至 量筒中并稀释至200mL
样品的测定
提取
将混合物倒回烧杯,搅拌至均质状,使其沉降至 上清液呈半透明状,不能堵塞注射针头即可
食品毒理学_06贝类毒素_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3.中毒表现 类似河豚中毒
(1)摄入后5min~3h内开始发病。从嘴唇 周围发生轻微刺痛、麻木开始,发展到全 身麻痹。严重者在2~12h内因呼吸障碍而 死。
(2)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3)LD50(小鼠,经口)为263μg/kg
我国主要发生在北方黄海、渤海贝类产区。
(ii)在美国大石房蛤中发现的浓度最高 →石房蛤毒素
(3)PSP的理化特性:
①在低pH下对热稳定,在碱性条件下不稳 定,易被氧化
②某些PSP水解后毒性增强
(4)PSP的分布 P140-3
①软体动物 如:蛤、贻贝、布氏海菊虾、扇贝、牡蛎 (蚝) 的消化器官中富集
②节肢动物,如蟹 ③脊椎动物,如鱼
PSP经食物链富集:有毒藻类→浮游动物→鱼
血蛤 花蛤
厚壳贻贝
贻贝
扇贝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大连湾牡蛎
长牡蛎 海蛎
牡蛎(又称蠔、海蛎子)
(4)PSP的分布
①软体动物 如:蛤、贻贝、布氏海菊虾、扇贝、牡蛎 (蚝) 的消化器官中富集
②节肢动物,如蟹 ③脊椎动物,如鱼
PSP经食物链富集:有毒藻类→浮游动物→鱼
1.海洋蓝藻毒素 (1) 巨大鞘丝藻
黑变颠藻 适钙裂须藻
脱嗅海兔毒 鞘丝藻毒素A
(2)水华期间,在该水域游泳→急性皮炎
2.淡水蓝藻毒素
(1)有毒蓝藻→ 微囊藻毒素 变性毒素a和a(s)
(2)中毒表现 ① 动物:直接接触或饮用含有微囊藻毒
素的水而中毒
昏迷、肌肉痉挛、呼吸急促、腹泻,可在数小时 至数天内死亡。 p145
去氨基甲酰基类毒素
N-磺基氨基甲酸酯类
……
(1)毒素分类:表5-4
水产品加工题库(所有章节)
1、水产食品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2、简述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学特点?3、简述水产食品原料的特性?4、简述我国水产品加工存在的问题?5、简述我国水产加工的重点发展方向?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一、填空1、鱼类肌肉组织可分为()()(),鱼肉的肌肉是由许多()和一部分结缔组织、脂肪细胞、血管和神经等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构成的。
2、鱼肉根据所含肌红蛋白和色素的含量可分为()和()。
3、鱼贝类的肌原纤维是由()和()组成,前者是由()蛋白组成,后者是由()()()等组成。
4、新鲜的鱼贝类水分活度为()。
5、鱼肉蛋白质主要由()、()和()组成。
6、鱼贝类的结缔组织属于()蛋白,它主要由()和()。
7、水产原料蛋白质中()含量较高,可同谷物类食品配合起到蛋白质互补作用。
8、鱼贝类脂质根绝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和()。
9、鱼类的糖原代谢产物是(),而贝类糖原代谢产物是()。
10、软骨鱼类提取物中含氮成分比硬骨鱼类多,其原因是所含()和()较多;红肉鱼提取物中含氮成分比白肉鱼多,其原因是所含()较多。
11、鱼贝类提取物中的游离氨基酸最重要的是()和()。
12、进食不新鲜的红肉鱼容易引起中毒,其原因是()。
13、鱼贝类中称为咪唑化合物的是()()()()。
14、鱼贝类的中的核苷酸主要是(),其关联化合物有()。
15、鱼贝类提取物中冠缨碱类是一类()物质,分子内均具有()的结构。
16、板鳃类随着鲜度的下降带有强烈的氨臭味,其原因是()。
17、TMAO中文名是(),它的还原产物()是鱼类腥味的主要成分之一。
18、海藻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其含量大概占干基()。
19、海藻多糖根据存在部位可分为()()()。
20、海藻多糖根据其来源可分为()()()。
21、红藻细胞间质多糖的本质是(),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22、琼胶的化学本质是(),它是由()和()组成,琼胶中()含量越高,其凝胶强度越低。
23、卡拉胶的化学本质是()。
腹泻性贝毒是什么
腹泻性贝毒是什么?
就像名字中表明的一样,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DSP)可以引起腹泻,尽管恶心、呕吐和抽筋的反应也很常见。
症状通常发生在摄入受感染的贝类后不久,大概持续1天左右。
引起腹泻性贝毒的毒素是冈田酸,这种毒素会使肠细胞变得对水非常有渗透性,从而导致腹泻并有脱水的危险。
产生这一毒素的藻类是甲藻,它的分布十分广泛。
腹泻性中毒在西班牙北部、爱尔兰和地中海的亚得里亚海地区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在加拿大东部,人们也发现当地的贝类体内有这种毒素。
虽然我们尚未在美国西海岸发现腹泻性贝毒现象,但是甲藻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普吉特海湾十分常见。
由于腹泻性贝毒不会产生威胁生命的症状,因而目前尚无死亡事故的记录。
2022年食品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20xx年食品安全学识试题及答案食物中毒部分:一.单选题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 C )A.伤寒B.甲性肝炎C.肉毒中毒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E.禽流感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 B )A.化学性食物中毒B.细菌性食物中毒C.真菌性食物中毒D.有毒动物中毒E.有毒植物中毒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 )A.家畜、家禽B.海产品C.人化脓性伤口D.苍蝇E.尘埃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C )A.高烧+腹泻B.高烧+呕吐C.呕吐+腹泻D.不吐不泻E.呼吸困难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 D )A.奶类B.畜禽肉类C.蛋类D.海产品E.粮豆类6.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 D )A.山东B.湖北C.浙江D.xqE.广西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 C )A.鱼肉B.血液和皮肤C.卵巢和肝D.肾和眼睛E.胃肠8.毒覃中毒的常见缘由是( D )A.加热不彻底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C.贮存不当D.误食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 B )解毒A.EDTA—Na2CaB.美蓝C.阿托品D.巯基解毒剂E.抗生素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 A )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C.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D.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E.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
二.多选题1.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ACE )A.传播媒介——食物B.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D.宿主——个体的抵制力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2.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的是(ABCDE )A.食物中毒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D.食物养分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E.食物过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缘由为( ABD )A.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C.使用镀锌容器存放食物D.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E.用苦井水煮饭菜4.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多为(BC )A.禽蛋B.奶油蛋糕C.剩饭D.还带E.植物性食物5.下列属感染性食物中毒的有( ACD )A.沙门菌食物中毒B.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C.李斯特菌食物中毒D.志贺菌食物中毒E.肉毒梭菌食物中毒6.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有下列类型(ABE )A.急性胃肠炎型B.急性菌痢型C. 败血症型D.神经、精神型E.出血性肠炎型7.毒覃中毒按临床表现可分为(ACDE)A.胃肠炎型B.败血症型C.溶血型D. 神经、精神型E. 脏器损害型8.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有(ABCDE )A.被致病菌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B.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C.外观与食物相像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D.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毒物去除的食品E.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三.名词解释1.食源性疾病2.食物中毒 3、食源性疾病 4、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 5、毒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四.简答题1.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1、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2、食物中毒的发病与食物有关。
贝类毒素的测定
精选版课件ppt
1
一、麻痹性贝类毒素(PSP)
Para1ytical shellfish poisoning
PSP中毒是最常见的食用贝类中毒 PSP由一组石房蛤毒及其衍生物组成,PSP与涡
鞭毛藻的水华有关(>106个细胞/升) PSP在世界范围内分布 PSP中毒引起神经系统紊乱,呼吸困难,感觉
记录注射完毕时间,仔细观察 并用秒表记录小鼠停止呼吸时 的死亡时间(到小鼠呼出最 后一口气止)
精选版课件ppt
13
样品的测定
小鼠试验
若注射样品原液后,1只或2只小鼠的死亡时间 大于7min,则需再注射至少3只小鼠以确定样 品的毒力
若小鼠的死亡时间小于5min,则要稀释样品提 取液后,再注射另一组小鼠(3只),得到 5min-7min的死亡时间
精选版课件ppt
9
样品的测定
提取
取 100g 样 品 于 800mL 烧 杯 中 , 加 0.1mol/L HCl溶液100mL充分搅拌, 检 查 pH ( pH 应 为 2.0-4.0 ) 。 需 要 时,可逐滴加入5mol/L HCl溶液或 0.1mol/L NaOH溶液调整pH,加碱 时速度要慢,同时需不断搅拌,防 止局部碱化破坏毒素
8倍稀释液
0.5
1.25
16倍稀释液
1.0
1.25
16倍稀释液
0.5
0.625
1)以中肠腺为检样时,相当于含有中肠腺的去壳贝肉量。
精选版课件ppt
毒力MU/g 0.05 0.1 0.1 0.2 0.2 0.4 0.4 0.8 0.8 1.6
30
谢谢 !
精选版课件ppt
31
原理
根据小鼠注射贝类提取液后的死亡时间,查出 鼠单位,计算确定每100g贝肉中PSP的含量
水产食品学复习题
水产食品学复习题绪论1水产原料的特性有哪些?答:1、原料供给的不稳定性:影响渔获量的自然因素(季节、渔场、海况、气候、环境生态)人为捕捞因素:引起种群数量剧烈变动,甚至引起整个水域种类组成的变化(我国原来的四大海产经济鱼类,由于资源的变动和酷渔滥捕等原因,产量日益下降;而某些低值鱼类如鲐鱼、沙丁鱼和鳀鱼等产量大幅度上升;随着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柔鱼和金枪鱼的渔获量正在逐年增加。
)2、原料的易腐性:(1)内因:组织、肉质的特点(鱼体表面组织脆弱、鳞片易于脱落,容易遭受细菌侵入;鳃及体表附有各种细菌,体表的黏液起到培养基的作用;肌肉组织水分含量高,结缔组织少,易因外伤导致细菌侵入;鱼体内所含酶类在常温下活性较强,因鱼肉蛋白质分解而生成的大量低分子代谢物和游离氨基酸,成为细菌的营养物;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2)外因:原料的捕获与处理方式(渔业生产季节性很强,渔汛期鱼货高度集中,捕获后,除金枪鱼之类大型鱼外,很少能马上剖肚处理,而是带着易于腐败的内脏和鳃等进行运输和销售,细菌容易繁殖;鱼类的外皮薄,鳞片容易脱落,在用底拖网、延绳网、刺网等捕捞时,鱼体容易受到机械损伤,细菌就从受伤的部位侵入鱼体.)3、原料的多样性(1)种类多(2)含脂量差异大4、原料成分多变性定义: 水产动物由于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以及生长、生殖、洄游和饵料来源等生理生态上的变化不同,造成个体中脂肪、水分、蛋白质、糖原等成分的明显变化(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种类、性别、年龄、大小、季节、产卵、饵料人工饵料对于鱼类肌肉成分的变化的影响)4、试述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答:一、我国水产食品加工的主要问题1、出口贸易受技术壁垒的影响较大2、水产加工受原料、技术工艺以及设备装备的影响十分突出3、水产加工水平不高,精深加工潜力巨大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欠缺二、水产品加工的重点发展方向1、水产品食用安全与质量保障技术的研究2、高新技术在水产加工上的应用3、淡水鱼加工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加工4、海水中上层鱼类加工技术研究5、海产贝类加工技术及净化技术开发6、藻类深加工技术7、海洋保健品和海洋药物研究8、水产品加工机械的国产化研制第一章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1、名词解释:红肉鱼、白肉鱼、鱼贝类提取物答:红肉鱼:金枪鱼等的普通肉中也含有相当多的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等色素蛋白质,带有不同程度的红色,一般称为红色肉,并把这种鱼类称为红肉鱼。
11第二节 水产品中的生物毒素
3、中毒表现
从嘴唇周围发生轻微刺痛和麻木发展 到全身麻痹,并由于呼吸障碍而致死。
第二节 水产品中的生物毒素
河豚毒素 雪卡毒素 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 神经贝类毒素
蓝藻毒素
分类 中毒机制 中毒表现
1、来源
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 和渐尖鳍藻(D. acura)是DSP的产 生者。
微囊藻毒素主要通过侵蚀小肠黏膜 上皮细胞和黏膜固有层进入血浆, 然后转运到肝、肺和心脏,最后分 布到全身。
微囊藻毒素是以肝脏为靶器官的多 肽毒素,会引起肝细胞皱缩,结果 使正常状态下紧密包在一起的肝细 胞被分开了。
第二节 水产品中的生物毒素
河豚毒素 雪卡毒素 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贝类毒素
3、中毒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心血管系统症状
第二节 水产品中的生物毒素
河豚毒素 雪卡毒素 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 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贝类毒素
蓝藻毒素
分类 中毒机制 中毒表现
1、来源 过 在外周神经和骨骼肌中的脉冲产生 广泛阻断
2、中毒机制
大田软海绵酸(OA)可使人、豚鼠、 家兔平滑肌系统引起持续性收缩。
3、中毒表现
腹泻为主。
第二节 水产品中的生物毒素
河豚毒素 雪卡毒素 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贝类毒素(NSP)
蓝藻毒素
分类 中毒机制 中毒表现
1、来源
短裸甲藻(Gymnodinium breve)
产生NSP。 短裸甲藻在细胞裂解、死亡时会 释放一组毒性较大的短裸甲藻素。
水产品
第一章一、水产品:除了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以外,适合人类食用的淡水或者海水的有鳍鱼、甲壳类动物、水生动物(包括鳄鱼、蛙、海龟、海蜇、海参、海胆和它们的卵)所有软体动物,以及它们为主要组分制成的食品。
二、水产品安全性:水产品中不含有可能损害或者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三、水产品中的生物毒素有哪些?贝类毒素、鲭鱼毒素(组胺)、河豚毒素、雪卡毒素(西加毒素)、海藻毒素四、海洋三大生物公害?赤潮、雪卡中毒、麻痹神经性中毒五、简述我国水产行业现状?1、我国水产资源丰富;2、我国水产总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3、我国是第一水产品养殖大国;(养70%,捕30%;48%淡养)4、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品出口大国;(是我国食品作业出口量最大产品)5、我国水产品加工现状六、简述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1、渔业环境污染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2、渔药残留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3、微生物、寄生虫影响水产品安全4、生物毒素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5、水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问题突出6、水产品质量安全缺乏快速检测的方法七、水产品食源性疾病的起因有哪些?1、食用生的贝类,尤其是双壳类2、食用某些鱼类,如河豚、不新鲜的鱼、3、天然毒素,如麻痹性贝类,神经性贝类4、水域污染水生生物第三章一、保健食品:指适用于特定人群,具有调节机体机能、可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有助于机体康复,但不以治疗为目的的供人食用的无毒、无害,符合应有营养要求的食品。
二、提取物成分:将鱼贝类的组织用水或热水抽提可以溶出各种水溶性成分,除了蛋白质、多糖类、色素、维生素、无机物以外的有机成分总称为提取物成分。
三、简述水产品的营养功能和保健功能?营养功能:高蛋白、低脂肪、无机盐丰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富含维生素A、D、B、海藻膳食纤维保健功能: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甲壳素、生理活性肽、牛磺酸、膳食纤维四、膳食纤维的功能:1、降低血糖、低热量食品2、降血压、防止循环系统疾病3、排毒、清除自由基4、防止便秘,消化道癌症五、简述水产品原料的特性1、原料种类的多样性2、原料的易腐性3、渔获量的不稳定性4、原料成分的多变性六、为什么水产品原料容易发生腐败变质?1、肌肉水分含量多,肉质柔软、表皮薄、易破碎2、活体消化管、腮、体表多处有多种细菌,死后细菌活动加快,成为腐败的直接原因3、体内酶种类多,活性强,促进自溶4、水产动物的肌红蛋白远比哺乳类的肌红蛋白不稳定,在酸性及高温下,氧化速度增大5、水产动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易于氧化,生成小分子的醛、酮、酸类物质,产生令人难以接受的酸败味。
〖医学〗河豚毒素雪卡毒素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贝
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 对中医 气本质 ,经络 实质, 阴阳, 五行, 藏象, 中医哲 学观等 都有了 新的全 面整体 创造性 的认识 和解说 。如, 邓宇等 发现的 :气是 流动着 的‘信 息-能 量-物 质’的 混合统 一体; 分形分 维的经 络解剖 结构; 数理阴 阳;中 医分形 集:分 形阴阳 集-阴 阳集的 分形分 维数, 五行分 形集- 五行集 的分维 数;分 形藏象 五系统 -暨心 系统、 肝系统 、脾系 统、肺 系统、 肾系统 ;中医 三个哲 学观- 新提出 的第三 哲学观 :相似 观-分 形论等 。
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浏览。
1、 病 毒 性 肝 炎: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为甲、乙、丙 、丁、 戊和庚 共六种 类型病 毒性肝 炎。能 引起肝 脏细胞 肿胀, 是世界 上流传 广泛, 危害很 大的传 染病之 一。
1908年,才发现病毒也是肝炎的致病因 素之一 。1947年,将 原来的 传染性 肝炎(i nfectious hepatitis)称为甲型肝炎(Hepatitis A, HA);血清性肝炎(serum hepatitis)称为乙型肝炎(Hepatitis B, HB)。1965年人类首次检测到乙型肝 炎的表 面抗原 。
此外,病毒性肝炎还有丙型肝炎、丁型 肝炎、 戊型肝 炎和庚 型肝炎 。过去 被定为 己型肝 炎病毒 的病毒 现在被 确定为 乙型肝 炎病毒 的一个 属型, 因此己 型肝炎 不存在 。
在病毒肝炎的疫苗,A型、B型、D型的 疫苗已 研发成 功;C 型、E型 、F型 的目前 无编辑 本段宋 金元时 期
2、 酒 精 性 肝炎 :酒精性肝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发 病前往 往有短 期内大 量饮酒 史,有 明显体 重减轻 ,食欲 不振, 恶心, 呕吐, 全身倦 怠乏力 ,发热 ,腹痛 及腹泻 ,上消 化道出 血及精 神症状 。体征 有黄疸 ,肝肿 大和压 痛,同 时有脾 肿大, 面色发 灰,腹 水浮 肿及蜘 蛛痣, 食管静 脉曲张 。从实 验室检 查看, 有贫血 和中性 白细胞 增多, 红细胞 容积测 定(MC V)大 于95FL,血清胆 红素增 高,可 达17.1μ moL/L或以上 ,转氨 酶中度 升高, 常大于 2.0,测 定线粒 体AST ( mAST)及 其与总 AST(tAST) 的比值 ,其升 高可达 12.5+5.2%。 并有γ-GT,谷 氨酸脱 氢酶和 碱性磷 酸酶活 力增高 ,凝血 酶原时 间延长 。
2019年最新食品安全管理员业务资格培训考试题库附标准答案0001
2018年最新食品安全管理员业务资格培训考试题库附标准答案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C )A.伤寒B.甲性肝炎C.肉毒中毒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E.禽流感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B )A.化学性食物中毒B.细菌性食物中毒C.真菌性食物中毒D.有毒动物中毒E.有毒植物中毒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A )A.家畜、家禽B.海产品C.人化脓性伤口D.苍蝇E.尘埃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C )A.高烧+腹泻B.高烧+呕吐C.呕吐+腹泻D.不吐不泻E.呼吸困难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D )A.奶类B.畜禽肉类C.蛋类D.海产品E.粮豆类6.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D )A.山东B.湖北C.浙江D..广西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C )A.鱼肉B.血液和皮肤C.卵巢和肝D.肾和眼睛E.胃肠8.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D )A.加热不彻底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C.贮存不当D.误食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B )解毒A.EDTA —Na2CaB.美蓝C.阿托品D.巯基解毒剂E.抗生素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A )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C.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D.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E.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
二多选题1.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ACE )A.传播媒介一一食物B.传染源一一患病的人或动物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一一食物中的病原体D.宿主——个体的抵抗力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2.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的是(ABCDE )A.食物中毒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E.食物过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为(ABD )A.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C.使用镀锌容器存放食物 D.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E.用苦井水煮饭菜11.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多为(BC )A.禽蛋B.奶油蛋糕C.剩饭D.还带E.植物性食物12.下列属感染性食物中毒的有(ACD )A.沙门菌食物中毒B.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C.李斯特菌食物中毒D.志贺菌食物中毒E.肉毒梭菌食物中毒13.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有下列类型(ABE )A.急性胃肠炎型B.急性菌痢型C.败血症型D.神经、精神型E.出血性肠炎型14.毒覃中毒按临床表现可分为(ACDE)A.胃肠炎型B.败血症型C.溶血型D.神经、精神型E.脏器损害型15.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有(ABCDE )A.被致病菌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B.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C.外观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D.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毒物去除的食品 E.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三.名词解释4.食源性疾病2.食物中毒3、食源性疾病4、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5、毒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四.简答题1.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1、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2、食物中毒的发病与食物有关。
海洋生物毒素
资料来源: LUO S,AKONDI K B,ZHANGSUN D,Atypicalα-conotoxin LtIA from Conus litteratus targets a novel microsite of the alpha3beta2 nicotinic receptor[J].J Biol Chem,2010,285
二、化学性质与毒理
雪卡毒素是一种脂溶性高醚类物质,毒性非常强,比 河豚毒素强100倍,无色无味,脂溶性,不溶于水, 耐热,不易被胃酸破坏,主要存在于珊瑚鱼的内脏、 肌肉中。
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毒性上,雪卡毒素是已知的对哺 乳动物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
雪卡毒素中毒最显著的特征是“干冰的感觉” 和热感颠倒,即当触摸热的东西会感觉冷, 把手放入水中会有触电或摸干冰的感觉。雪 卡毒素中毒有临界值,毒素进入血液后,需 要很长时间才能将毒素排出,患者日后若再 次接触到雪卡毒素,就算吃下很少的份量, 超过临界值时也会产生中毒症状。
TTX对神经细胞的钠通道有着高度的阻滞作用, 可数[J].阻据中来断国源神海:洋经[3药]冲.林物动秋,金2的0,0传5罗,导素2兰4,,因长此孙东能亭产等生.ω明-显芋的螺毒局素部的麻研究醉进展
2、聚醚类毒素
结构特点:
具有很高的杂原子对碳原子的比例;结构特殊、新颖, 相对分子质量大;活性强、剧毒;广谱药效、作用机制独特, 多数对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具有高特异性作用等。
1. 多肽类毒素
定义:海洋多肽类毒素是海洋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 毒素,它特异地作用于离子通道或分子受体的亚型, 从而具有特定的生理活性,包括河鲀毒素和芋螺毒素。
(完整版)贝类毒素
贝类毒素简介
新型贝类毒素
❖ 氨代螺旋酸贝毒
▪ 这是近年来在欧洲沿海国家的养殖贝类中发现的一 类新贝类毒素 A zaspiracids ( AZA s)。
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
色谱法
❖ HPLC法的原理大多是基于离子交换层析分离 毒素及后置柱反应器氧化洗脱液产生可检测的 稳定衍生物,再进行相关检测。
▪ HPLC法是唯一能定性、定量检测出各种毒素组分的 技术,HPLC 法发展非常迅速并极有可能代替小鼠检 测法成为主要的检测方法。
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
电泳法
海绵酸等价物/kg ASP :20 mg 软骨藻酸/kg 氮杂螺酸:160 μg 氮杂螺酸等价物/kg
❖ 我国:PSP :800 μg/kg DSP :不得检出
贝类毒素简介
新型贝类毒素
❖ 焦脱镁叶绿酸(Pyropheophorbide,鲍鱼贝毒)
▪ 焦脱镁叶绿酸a主要存在于鲍鱼体内,这种物质是叶 绿素的衍生物,因此可能来自于海藻。
主要内容
贝类毒素
1
贝类毒素简介
2
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
3
贝类的净化排毒及预防
4
贝类中毒后的处理
贝类毒素简介
❖ 贝类生物体通过食物链,将有毒藻类产生的毒素在体内 累积放大,转化为有机毒素,这些毒素统称为贝类毒素 ( Shellfish Toxins )
❖ 常见的有毒贝类主要有蛤类、螺类、鲍类,毒素一般积 存于贝类的肝脏、消化腺体、中肠腺等内脏器官。
贝类毒素简介
第八章海洋生物毒素
μg/kg, μg/kg,与已知毒性最大的天
21
刺尾鱼毒素:0.13
然肉毒杆菌毒素相比只低25倍。
22
三、海洋生物毒素的开发利用前景
结构独特而新颖,活性强而广泛,主要作 用于Na、K、Ca等离子通道;
防治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抗肿瘤、 抗病毒的临床药物或重要导向化合物;
如大田软海绵酸、鳍藻毒素。 2 、中性成分:聚醚内酯,如蛤毒素、扇贝毒 素、虾夷毒素。 3 、其它成分
具很强耐热性,一般烹调方法不能去除。
41
二、生物来源 最初从大田软海绵中分离而得出。 来源于形成赤潮的甲藻类,如渐尖鳍藻。
42
三、毒理与药理活性
强效细胞毒性化合物
1、毒理主要引起腹泻
54
二、生物来源 赤潮的主要藻类:短裸甲藻。 是赤潮的最主要浮游生物之一。
55
1971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爆发的赤潮灾难, 导致每天上百吨鱼贝类死亡,
人、畜因吸入有毒的气雾而引起严重的毒害。
56
三、毒理与药理活性
又称为神经贝类毒素,具有神经毒作用,
胃肠道系统、神经系统症状:四肢刺痛、身体冷
51
2、消化系统症状
3、心血管系统症状
四、作用机理
1、西加毒素是电压依赖性Na通道激动剂,可
增加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产生强去极化,
使神经细胞肌肉兴奋性传导改变。
可被河豚毒素拮抗;
2、刺尾鱼毒素是电压依赖性Ca离子通道激动 剂,可增加细胞膜对Ca2 的通透性。
可致骨骼肌、平滑肌、心肌钙依赖性收缩。
13
4、有毒棘皮动物: ①棘皮动物 因其皮肤表面通常有保护性的突出刺而得名。 约6000种,有毒种类约20余种;
2019年《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答案
食物中毒安全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 C )A.伤寒B.甲性肝炎C.肉毒中毒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E.禽流感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 B )A.化学性食物中毒B.细菌性食物中毒C.真菌性食物中毒D.有毒动物中毒E.有毒植物中毒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 )A.家畜、家禽B.海产品C.人化脓性伤口D.苍蝇E.尘埃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C )A.高烧+腹泻B.高烧+呕吐C.呕吐+腹泻D.不吐不泻E.呼吸困难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 D )A.奶类B.畜禽肉类C.蛋类D.海产品E.粮豆类6.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 D )A.山东B.湖北C.浙江D.新疆E.广西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 C )A.鱼肉B.血液和皮肤C.卵巢和肝D.肾和眼睛E.胃肠8.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D )A.加热不彻底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C.贮存不当D.误食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 B )解毒A.EDTA—Na2CaB.美蓝C.阿托品D.巯基解毒剂E.抗生素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 A )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C.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D.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E.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
二.多选题1.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ACE )A.传播媒介——食物B.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D.宿主——个体的抵抗力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2.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的是(ABCDE)A.食物中毒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E.食物过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为( ABD )A.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C.使用镀锌容器存放食物D.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E.用苦井水煮饭菜4.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多为(BC )A.禽蛋B.奶油蛋糕C.剩饭D.还带E.植物性食物5.下列属感染性食物中毒的有(ACD)A.沙门菌食物中毒B.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C.李斯特菌食物中毒D.志贺菌食物中毒E.肉毒梭菌食物中毒6.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有下列类型(ABE)A.急性胃肠炎型B.急性菌痢型C. 败血症型D.神经、精神型E.出血性肠炎型7.毒覃中毒按临床表现可分为(ACDE)A.胃肠炎型B.败血症型C.溶血型D. 神经、精神型E. 脏器损害型8.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有(ABCDE )A.被致病菌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B.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C.外观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D.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毒物去除的食品E.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三.名词解释1.食源性疾病2.食物中毒 3、食源性疾病 4、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 5、毒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四.简答题1.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1、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2、食物中毒的发病与食物有关。
贝类毒素
贝类毒素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1331 姓名:温悦言学号:25摘要:贝类是人类动物性蛋白质食品的来源之一。
贝类的种类很多,至今已有几十万种,但目前已知可食用的贝类只有28种,大多数贝类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毒物质。
实际上,贝类自身并不产生毒物,但是当它们通过食物链摄取海藻或与藻类共生时就变得有毒,足以引起食物中毒。
尤其是在赤潮发生的时候,贝类处在赤潮区域时,会摄取更多的有毒藻类,易将更多的毒素富集于体内。
因此,贝类有毒,使用须谨慎。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引言:贝类毒素是海洋毒素中危害较大者之一,包括了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和健忘性贝类毒素(ASP)。
贝类毒素危害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由于其毒性大、反省快、没有适合的解毒剂,给防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困难。
1.1 麻痹性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来源于赤潮中的有毒藻类。
赤潮一般分为有毒赤潮和无毒赤潮,已知中国沿岸海域中能引起赤潮的生物有260余种,其中能产生赤潮毒素的就有78种,与有毒赤潮相关的赤潮藻毒素(贝毒素)主要有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DSP)、神经性贝毒(NSP)、记忆丧失性贝毒(ASP)和雪卡毒素五大类。
其中,PSP被公认为对公众健康危害最严重。
有资料报道1972年至1982年日本中毒患者达1192人,1981年西班牙有5000人中毒,1983年菲律宾300人中毒,并有21人死亡,几乎全球沿海地带都有过PSP中毒致死的报道[1]。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性与河豚毒素相当,它由20多种结构不同的甲藻产生的毒素组成,这些甲藻即可在热带水域又可在温带水域生长。
这种毒素溶于水且对酸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活;对热也稳定,一般加热不会使其毒性失效。
PSP是一类剧毒的含氯杂化有机化合物,根据基团的相似性,可分为三类:氨甲酰基类毒素(carbamoyl toxin)、氨甲酰基)N)磺基类毒素(N)sulfo carbamoyl toxin)、去氨甲酰基类毒素(decarbamoyl toxin)。
2023年有毒动植物中毒解析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
四、毒蕈中毒(毒蘑菇)
白乳菇 ( Lactarius piperatus )
蕈俗称蘑菇,是一类高等真菌,其种类多,分布广,除具食用外,亦有药用价值。但某些有毒蕈类的形态,与无毒蕈类相似,误食可导致中毒。
1.毒蕈中毒常见原因 蕈类又称蘑菇,是一类真菌,大多数属胆子菌纲,但也有属子囊菌纲的。 常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种。分别是: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
是指由于食用了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被误认为是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添加了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食品、超量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或营养素发生了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等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发生原因 一.亚硝酸盐中毒 1 中毒原因:误食;食品中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食品加工中加入过多硝酸盐,亚硝酸盐;“苦井水”。 2 中毒机制:氧化血红蛋白中二价铁为三价铁,从而失去携带氧能力,造成机体组织缺氧。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
4、神经毒素型:由短裸甲藻毒素引起。主要表现有唇、舌、喉头及面部有麻木及刺痛感,肌肉疼痛,头晕等。5、肝型:由Venerupin所致。 潜伏期一般在24~48小时,初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倦怠,还可有出血斑,粟粒大小,红色或暗红色,多见于肩胛部、上臂、四肢。重者可出现吐血、黄疸、肝功能异常,甚至发生急性肝萎缩,预后不良,多有死亡发生。6、日光性皮炎型:可能由泥螺中的对光过敏物质所致。潜伏期一般为3天,初期面部和四肢的暴露皮肤出现红肿,并有灼热、疼痛、发痒、发胀麻木等感觉,后期可出现瘀血斑、水疱或血疱,破溃后引起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毒表现
从嘴唇周围发生轻微刺痛和麻木发展 到全身麻痹,并由于呼吸障碍而致死。
第二节 水产品中的生物毒素
河豚毒素 雪卡毒素 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 神经贝类毒素
蓝藻毒素
分类 中毒机制 中毒表现
1、来源
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 和渐尖鳍藻(D. acura)是DSP的产 生者。
凹面原甲藻(Prorortmm concavum) 原甲藻(Prorocenmau rhathymum)
肝和其他内脏浓度较高,肌肉和骨骼 中含量较低
2、中毒机制
兴奋神经及骨骼肌细胞的钠通道, 增加膜对钠的通透性 对肾上腺素神经末梢强烈刺激,使 肌体释放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作 用于平滑肌细胞 胆碱酯酶抑制剂 促进植物神经介质的释放,影响对 温度的感觉
微囊藻毒素主要通过侵蚀小肠黏膜 上皮细胞和黏膜固有层进入血浆, 然后转运到肝、肺和心脏,最后分 布到全身。
微囊藻毒素是以肝脏为靶器官的多 肽毒素,会引起肝细胞皱缩,结果 使正常状态下紧密包在一起的肝细 胞被分开了。
第二节 水产品中的生物毒素
河豚毒素 雪卡毒素 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贝类毒素
3、中毒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心血管系统症状
第二节 水产品中的生物毒素
河豚毒素 雪卡毒素 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 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贝类毒素
蓝藻毒素
分类 中毒机制 中毒表现
1、来源 涡鞭藻产生的一组毒素
2、中毒机制
石房蛤毒素对全身作用都可以通过 在外周神经和骨骼肌中的脉冲产生 广泛阻断
水产品中的生物毒素
河豚毒素 雪卡毒素 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贝类毒素
蓝藻毒素
分类 中毒机制 中毒表现
暗纹东方豚
1、来源
存在于河豚鱼等体内,是一种生物碱 类天然毒素
卵巢、肝、肠中含量最高,皮肤中只 有少量,肌肉基本不含毒
2、中毒机制
毒素阻抑神经和肌肉的电信号传导, 阻止肌肉、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
蓝藻毒素
分类 中毒机制 中毒表现
1、海洋蓝藻毒素
在有蓝藻污染的海水中游泳几分钟 到几个小时后,接触者皮肤逐渐开 始发痒并有烧灼感。 3-8min后皮肤发红,随后出现水疱 和脱皮,在没有被游泳衣掩盖的身 体部位发生皮疹。
2、淡水蓝藻毒素 游泳人头痛、恶心、胃肠不适。
Thank You!
) “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 ,中医 药在防 治非典 、禽流 感和艾 滋病方 面发挥 的独特 作用也 证实了 二者的 有机结 合,具 有肯定 的临床 疗效。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df高血压958心脏 病983u6糖尿 病87fr)
脱溴海兔毒
(Schizothrix calcicola)
2、淡水蓝藻毒素
节球藻属 蓝细菌
第二节 水产品中的生物毒素
河豚毒素 雪卡毒素 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贝类毒素
蓝藻毒素
分类 中毒机制 中毒表现
1、海洋蓝藻毒素
脱溴海兔毒素和鞘丝藻毒素A都可 诱发急性皮炎。
2、淡水蓝藻毒素
产生NSP。 短裸甲藻在细胞裂解、死亡时会 释放一组毒性较大的短裸甲藻素。
2、中毒机制
人类通过食用受短裸甲藻污染的贝类 引起神经性中毒和消化道症状
由于人类呼吸或接触了含有短裸甲藻 细胞或其代谢产物的海洋气溶胶颗粒 所引发的呼吸道中毒和皮肤受刺激。
3、中毒表现
人类接触短裸甲藻污染的贝类 30min~3h便会引起NSP中毒,如腹痛、 恶心、呕吐、腹泻、嘴周围和四肢麻 木、眩晕、肌肉骨骼疼痛、乏力。 赤潮时,海岸行走会发生黏膜刺激、 鼻溢、打喷嚏、咳嗽和呼吸失调。 赤潮时,游泳可能患红眼病和疥庖。
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 的思维 方式的 发展趋 势来看 ,均是 走向现 代系统 论思维 ,中医 药学理 论与现 代科学 体系(45传染 病q566丙肝964jo乙肝 28jgsx甲肝gh)之间 具有系 统同型 性,属 于本质 相同而 描述表 达方式 不同的 两种科 学形式 。可望 在现代 系统论 思维上 实现交 融或统 一,成 为中西 医在新 的发展 水平上 实现交 融慢 性 胃 炎 分 类 慢性胃炎的命名很不统一。依据不同的 诊断方 法而有 慢性浅 表性胃 炎、慢 性糜烂 性胃炎 、慢性 萎缩性 胃炎、 慢性胆 汁返流 性胃炎 、慢性 疣性胃 炎、药 物性胃 炎、乙 醇性胃 炎等等 。 . 慢性胃炎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肥 厚性胃 炎、慢 性浅表 性胃炎 以及慢 性萎缩 性胃炎 。慢性 肥厚性 胃炎在 临床上 较为少 见,一 般也不 会发生 癌变。 慢性浅 表性胃 炎主要 是指胃 粘膜的 浅表性 炎症, 这类炎 症主要 表现为 胃粘膜 的固有 膜宽度 增大并 伴有水 肿,被 炎症细 胞浸润 ,但胃 腺体多 属正常 .这类 胃炎在 临床上 较多见 ,一般 也不会 发生癌 变。只 要经过 恰当治 疗之后 ,炎症 可消退 ,但如 治疗不 当,往 往可发 展成萎 缩性慢 性胃炎 .慢性 萎缩性 胃炎是 指胃粘 膜除有 浅表性 胃炎病 变外, 胃腺体 明显减 少,脉 管间隙 扩大, 胃粘膜 层有全 层性细 胞浸润 ,常伴 有肠上 皮化生 ,即胃 型上皮 变为肠 型上皮 .这种 性质的 慢性胃 炎与胃 癌的关 系密切 ,特别 是有肠 上皮化 生者更 是如此 .或统 一的支 撑点, 希冀籍 此能给 (df高 血压958心脏病 983u6糖尿病87fr)中 医学以 至生命 科学带 来良好 的发展 机遇, 进而对 医学理 论带来 新的革 命。 在胃镜问世以前,胃炎的主要诊断依据 是依靠 临床症 状和上 消化道 钡餐检 查。随 着纤维 胃镜的 临床应 用,特 别是经 胃镜对 胃粘膜 的活组 织检查 ,对越 来越多 的胃炎 有了较 明确的 认识。1982年 ,国内 胃炎会 议上根 据国内 外经验 ,将慢 性胃炎 分为浅 表性和 萎缩性 两大类 。而在 浅表性 胃炎的 命名上 ,又常 常使用 病理、 部位、 形态等 含义的 词,如 “慢性 疣状胃 炎”、 “慢性 出血性 胃炎” 、“慢 性糜烂 性胃炎 ”、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等等。1990年8月 ,在澳 大利亚 悉尼召 开的第 九届世 界胃肠 病学大 会上, 又提出 了新的 胃炎分 类法, 它由组 织学和 内镜两 部分组 成,组 织学以 病变部 位为核 心,确 定3种基 本诊断 :①急 性胃炎 ;②慢 性胃炎 ;③特 殊类型 胃炎。 加上前 缀病因 学诊断 和后缀 形态学 描述, 并对炎 症、活 动度、 萎缩、 肠化、 幽门螺 杆菌感 染分别 给予程 度分级 。内镜 部分以 肉眼所 见描述 为主, 分别区 分病变 程度。 1. 慢 性 糜 烂性 胃炎 内镜下常表现为多发性点状或阿弗他溃 疡。慢 性非糜 烂性胃 炎可为 特发性 ,也可 由药物( 特别是 阿司匹 林和非 甾体类 消炎药 ,参见 消化性 溃疡的 治疗部 分), 克罗恩 病或病 毒感染 所引起 。幽门 螺杆菌 可能在 此不发 挥重要 作用。 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的,可包括恶心,呕 吐和上 腹部不 适。内 镜下显 示在增 厚的皱 襞隆起 边缘有 点状糜 烂,中 央有白 斑或凹 陷。组 织学变 化多样 。尚无 某种方 法具有 广泛疗 效或可 治愈。 治疗多为对症治疗,药物包括制酸剂, H2拮抗 剂和质 子泵。 2. 慢 性 胃 炎的 癌变 对于胃溃疡发生癌变,人们比较容易理 解,但 对于有 些类型 的慢性 胃炎也 会发生 癌变, 许多人 会感到 不可思 议.然 而,慢 性萎缩 性胃炎 发生癌 变却是 事实 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df4肺炎88gdg青霉素d25f肝炎 df6) ④轴心 时代中 、西医 学的峰 巅之作 。雅斯 贝而斯 曾说: “如果 历史有 一个轴 心,那 么我们 就必须 将这轴 心作为 一系列 对全部 人类都 有意义 的事件 ,…… 发生于 公元前800至200年间 的这种 精神历 程似乎 构成了 这样一 个轴心 。
2、中毒机制
大田软海绵酸(OA)可使人、豚鼠、 家兔平滑肌系统引起持续性收缩。
3、中毒表现
腹泻为主。
第二节 水产品中的生物毒素
河豚毒素 雪卡毒素 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贝类毒素(NSP)
蓝藻毒素
分类 中毒机制 中毒表现
1、来源
短裸甲藻(Gymnodinium breve)
第二节 水产品中的生物毒素
河豚毒素 雪卡毒素 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贝类毒素
蓝藻毒素
分类 中毒机制 中毒表现
1、海洋蓝藻毒素
巨大鞘丝藻(Lyngbya majuscula)
脱溴海兔毒
鞘丝藻毒素A
黑变颠藻
脱溴海兔毒
(Oscillatoria nigroviridis)
适钙裂须藻
3、中毒表现
嘴唇、舌头麻痹运动神经麻痹 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呼吸困 难惊厥、心律失常死亡
死亡一般在4-6h
第二节 水产品中的生物毒素
河豚毒素 雪卡毒素 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贝类毒素
蓝藻毒素
分类 中毒机制 中毒表现
1、来源 有毒冈比尔盘藻(Gambierdiscus toxi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