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
河南省烟区烤烟气候特征分析与适宜性评价
![河南省烟区烤烟气候特征分析与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44322d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d.png)
烤烟是一种高经济效益作物,对生长环境敏感,受生态因素的影响较大。
不同的光照、降水量和温度等气候条件对烟株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以及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有显著影响,是决定烤烟种植区域布局、烟叶产质量以及风格的重要因素[1-4]。
有关烟叶品质及风格与气候条件关系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优质烟叶的生产需要特定的气候条件[5-7]。
河南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中下游,属暖温带-亚热带,气候为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特点,烤烟生长条件得天独厚,是中国烤烟种植大省[8]。
有关气候条件对烤烟生产的影响,徐光辉等[9]分析并比较了移栽期不同的情况下,国内平顶山烟区与国外优质烟区的气候状况。
刘晓迎等[10]认为河南省烟区的气候趋势能够适应其具有浓香型特色烤烟的生长需求,且表现出旺长期雨热同期日照足与伸根期和成熟期温高雨少日照足的气候优势。
张燕燕等[11]用多变量聚类分析,将三门峡烟区分成了两类,同时计算并分析了国内外烟区的气候相似距离。
结果表明,三门峡烟区具备优质烟区的气候条件,其海拔落差大,气候条件与国外烟区相似。
孟寒冬等[12]的研究表明,气候条件对烤烟中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影响显著,大田期最高温是上部叶片的主要影响因素,旺长期均温主要影响中、下部叶片。
蔡涛[13]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变异系数、R/S 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三门峡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因子的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三门峡各烟区气候适宜性因子多年平均值均在量化指标最优范围内,适合优质烤烟的种植。
气候条件是影响烤烟生产的主要生态因素,适宜的气候条件对于烟叶的优质生产十分重要。
已有的研究大多分析了河南省烟区植烟土壤和气候条件对烤烟质量的影响,鲜见对河南省烟区整体生态条件综合评价的报道。
本研究基于模糊数学原理,对河南省不同烟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和极端天气状况进行分析,并从农业气候角度对各烟区的气候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进行优质烤烟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
![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73b9d1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7.png)
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的基本特征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边界,直接穿过伏牛岭和淮河。
本线以南的信阳、南阳、驻马店属于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北部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山地和平原气候差异也显著。
一年四季分明。
总体气候特征为: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短,干燥多风多沙,夏季炎热,秋季多雨,阳光充足,日照长。
一、热量1.光和太阳辐射河南省南部冬春季节雨水较多,而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
全省实际日照时数在2000~2600h之间,各地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45%~60%之间。
其分布趋势为北部多于南部,平原多于山区。
黄河以北大部在2400~2600h,西部山地为2000h,其余地区都在2000~2400h。
年太阳辐射量为113~510.7kj/cm2,最高太阳辐射值出现在夏季,与最高温度和降水量同时对作物生长非常有利。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南部的固始县比北部的安阳县多33.7kj/cm2。
就时间而言,也有明显的变化。
最低月值出现在12月,该省大部分地区低于25.1kj/cm2;最高月值出现在夏季(北部为6月,南部为7月),一般在54.4kj/cm2以上。
2、气温全省年平均气温12.8~15.5℃,7月最高气温,月平均气温27~28℃,1月最低气温,月平均气温-2~2℃(图1)。
温度分布趋势为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由于豫西和太行山区地势高、气温低,年平均气温低于13℃;由于伏牛山的阻挡,南阳盆地北部的冷空气力量减弱。
由于地处南方,淮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是全省第二大地区个比较稳定的暖温区。
该省冬季寒冷,最冷月份(1月)的平均气温约为0℃(南方高于0℃,如信阳2.3℃;北方低于0℃,郑州-0.3℃)。
春季,4月份气温迅速上升,豫西山区上升到13~14℃,黄淮平原上升到15℃左右。
夏季炎热(7月),平均温度分布相对均匀。
河南省南阳气候特点
![河南省南阳气候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c9f905c1c708a1294a4484.png)
河南省南阳气候特点1、河南不是北方吗?为什么南阳是南方气候特征?还有信阳。
那河南就不能说是北方了。
南阳、信阳在河南省是比较偏南的地方了。
气候特征与省界限是没有关系的。
比如黑龙江,最北的漠河气候特征已经接近亚寒带了。
我是河南的,但是已经在和陕西交界的地方了,这么说来,我也是西部的人了!呵呵。
2、河南省南阳市气候我是在南阳,但在广州打工多年,我估计就是冬天对你来说可能有点难过,可能有点不适应.不过你一旦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了,也就没什么了,说了你可能有点怕,零下几度,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不过你开学的时候多带过冬的衣服是必须的.南阳在10月份就开始凉多了.你肯定能适应的.吃的方面估计也不是问题,这里生活是以面食为主,不过做为一个学校,米食也是很普及的.南阳欢迎你.在9月份还有农运会在南阳举办.也过来热闹一下3、河南南阳一年中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南阳一年中最冷的是在元月份,最低气温在零下6度左右。
最低时曾达到过零下10度。
4、河南南阳气候怎么样南方人能适应吗河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还算好啦,不过属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夏温差变幅及日较差比南方肯定要大,不过南方人肯定是适应的了的5、98年河南省南阳异常气候南阳地处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属于季风大陆湿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春秋时间55-70天,夏季110-120天,冬季时间110-135 天。
年平均气温14.4-15.7℃,七月平均气温26.9-28.0℃,一月平均气温0.5-2.4℃。
年降雨量703.6-1173.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年日照时数1897.9-2120.9小时,年无霜期220-245天。
6、南阳属于什么气候?地理七年级南阳位于河南省南部,紧邻湖北,个人感觉更倾向于温带季风气候但其实南阳地理位置基本上是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分界处,可能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还有印度低压每年变化一下,南阳的气候就或多或少会有偏移,,,所以出这种题的老师确实不是很严谨,南阳根本不典型嘛7、请问,南阳的冬季最低气温大约多少?四季特点如何?南阳冬季平均温度是1 ~;10,天气寒冷。
主题7--河南省的气候
![主题7--河南省的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91b97621ba1aa8114431d99f.png)
主题7 河南省的气候学习目标:1、学习河南省的气候。
2、了解河南省的庄稼。
学习重点:了解河南省的庄稼。
学习过程:一、定向诱导1、导语河南省处在中国的中部地区,全年平均气温12.8℃~15.5℃,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的气候特点。
适合哪些庄稼种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2、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河南省的气候。
2)了解河南省的庄稼。
二、自学探究出示自学思考题1)春、夏、秋、冬分别是什么气候?适合什么庄稼种植?2)河南省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学生自学三、展示答疑1)春天,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温度适中,雨量适中,十分适合各种花卉的生长。
尤其是洛阳的牡丹,更是妖娆多姿。
当地适宜的气候条件,使这里的牡丹全国闻名,每年4月的牡丹花会,更是吸引了中外大批游人前来参观。
但由于近年来环境的破坏,再加上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且多大风天气,致使全省沙尘天气明显增多,局部还出现罕见的沙尘暴天气,对农业,尤其对豫东兰考一带的农业影像较大。
夏天,烈日炎炎,干旱少雨。
干旱已成为影响河南近十年来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
有时也会突降暴雨,来势急,雨量大。
中牟地区的西瓜形好、色正、味美,是夏日里人们消暑的佳品。
秋天,天高气爽,阳光灿烂。
在河南广阔的土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秋风宜人,万山红遍,同时也是人们出游的好季节。
冬天,北风呼啸,干燥寒冷。
河南大部分地区也会普降瑞雪,美丽的雪景会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鸡公山的雾凇更隆冬时节一大自然景观。
四、拓展延伸同学们说出自己喜欢的河南省的地方以及种植庄稼。
五、反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河南旅游1
![河南旅游1](https://img.taocdn.com/s3/m/473ee8781711cc7931b7162f.png)
《河南旅游》第一章测试题姓名分数一.填空题(37分)1.河南大部分地方属于豫州,因位居九州之中,故又有“”和“”之称。
2.河南省地貌,大致是由、和组合而成的。
3.河南省气候为向过渡的气候。
4.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为、、和。
5.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就占有、、、四座。
6.河南省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位,被史学家誉为“”。
7.中国佛教禅宗祖庭是寺,佛教释源在寺。
8.河南的人文旅游资源,不仅具有起源的性、遗存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性。
9.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出土的。
10.河南位于南北方的自然过渡带,地跨、黄河、、四大水系。
11.郑州的新郑国际机场的级别是级。
12.河南省政府重点培育的旅游线路是。
13.“十五”期间,河南省要积极调整旅游产品的结构,以型产品为重点来做文章。
14.旅游的六大要素是。
15.河南省高速公路的标志性建筑是。
16.全国最大规模的三大铁路枢是、、。
17.河南省大型民航机场有三个,分别是新郑国际机场、机场和机场。
二.选择题(10分)1.炎黄子孙的祖先――黄帝出生地在():A 郑州B 新郑C 洛阳D 开封2.河南省拥有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个:A 3B 5C 7D 93. 现代常见的100个大姓中,有()姓氏源于河南:A 30%B 50%C 70%D 90%4.大黄河国际旅游节举办地在()。
A黄河游览区 B 新郑C开封 D 郑州5.河南省拥有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个:A 7B 23C 51D 1086.河南境内出现第一条具有现代意义的公路是在()年:A 1920B 1936C 1949D 19787.河南馆藏文物达130万件,约占全国的():A 1/2B 1/4C 1/8D 1/108.截至2004年底,我省公路总里程居全国第()位;A 6B 10C 22D 329.河南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线:A 开洛B 安新C 郑漯D郑开10.下列哪个是中原文化的核心:()文化。
A 二里头B 仰韶C 河洛D东方三.判断题(8分)( )1.“西山东川”是河南省典型的地形特点。
为什么感觉河南的气候变了
![为什么感觉河南的气候变了](https://img.taocdn.com/s3/m/dc8e5e5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d.png)
为什么感觉河南的气候变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个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比较大的地区,河南的气候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不仅是空气质量受到了持续的污染,河南的微气候也发生了变化。
一、气候变暖
河南是一个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的地区,在过去几年来,随着全球气
候变暖,河南的气温也有了明显变化,尤其是河南干旱季节更是恶化,比如洛
阳等城市昼夜温差变小,夏季温度较高,以及降雨量不断减少。
二、极端气候事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包括河南也频繁出现了极端气候事件,比如雨量回升,高温干旱、洪水、风暴等。
洪水、风暴等极端天气给河南省的房屋、道路、设
施等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造成许多生命的损失。
三、自然环境变化
河南的自然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比如森林面积减少,湿地面积减少,空气
污染加剧,河流水质变劣,生物环境变差,农作物产量减少等。
总之,河南的气候变化显著,微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极端天气在不断出现,自然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未来,河南省要保护好自然环境,
加强气候变暖行动,实施环境保护措施,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同时,
政府科学管控人口和经济,减少对气候变暖的影响。
河南 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
![河南 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f07be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9.png)
河南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河南省的气候条件进行可行性论证,以评估该地区的气候是否适宜农业、旅游和工业发展。
通过对河南省的气候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我们得出结论:河南省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发展,但在旅游和工业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限制。
1.引言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然而,气候对于农业、旅游和工业等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对河南省的气候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证,以期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2.气候特点河南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具体而言,河南省的气候特点可以总结如下:年平均气温:河南省年平均气温为14-16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在25-28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在0-4摄氏度。
降水分布:河南省年降水量约为700-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占总降水量的70%以上。
季风影响:河南省受到季风的影响较大,冬季北方季风带来干燥寒冷的气候,夏季南方季风带来湿润炎热的气候。
3.农业发展的可行性3.1作物适宜性河南省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例如,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
此外,河南省还适宜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3.2水资源利用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宜进行灌溉农业。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发展。
3.3气候变化影响然而,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气候变暖导致河南省的降水分布和季节性发生变化,可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农业发展中,应加强气候监测和适应性调整,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4.旅游发展的挑战4.1暑热天气河南省夏季气温较高,加上湿润的南方季风,使得暑热天气较为常见。
这对于一些户外旅游项目和景点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暴露在户外的旅游活动。
4.2雨季天气河南省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这也是一些旅游景点的高峰季节。
河南新乡天气
![河南新乡天气](https://img.taocdn.com/s3/m/4f236f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a.png)
河南新乡天气1. 引言河南新乡位于中国中部的河南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新乡的气候类型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
本文将介绍新乡的天气特点、气候季节变化以及常见的天气现象。
2. 天气特点新乡的天气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四季分明:新乡的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每个季节的特点鲜明。
(2)降雨分布不均:新乡的降雨量较高,但降雨分布不均。
夏季多雷雨,而冬季则相对干燥。
(3)温差较大:新乡的温度变化较大,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昼夜温差也较大。
3. 气候季节变化(1)春季:新乡的春季从3月到5月,气温逐渐回暖,但尚有寒意。
春季多阵雨和小雨,阳光较为充足。
(2)夏季:夏季从6月到8月,是新乡最热的季节。
夏季的气温常常超过30摄氏度,并且多雷雨天气,夜间温度较为凉爽。
(3)秋季:秋季从9月到11月,新乡的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凉,中午还有些炎热。
秋季的天气晴朗干燥,降雨量相对较少。
(4)冬季:冬季从12月到2月,是新乡最寒冷的季节。
冬季的气温常常在零下几度到零上几度之间,寒冷干燥。
偶尔会有降雪天气。
4. 常见天气现象(1)雨雪天气:春季和冬季可能出现雨雪天气。
春季的降雨量较大,有时会伴有雪花,但一般不会积雪。
冬季的降雪相对较少,但极寒的气温常常导致积雪。
(2)高温天气:夏季是新乡的高温季节,气温常常超过30摄氏度。
在高温天气中,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
(3)浓雾天气:冬季和初春时,新乡常常出现浓雾天气。
浓雾天气对交通和能见度产生较大影响,需注意交通安全。
5. 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新乡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1)农业:新乡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天气的变化对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有重要影响。
合理预测天气能够提高农民的收成。
(2)旅游:新乡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闻名,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了解天气情况,可帮助游客合理安排旅行计划。
(3)健康:新乡的气候变化大,人们在适应不同气温时需要注意保暖和防暑降温,以保持身体健康。
河南省近50年≥10℃界限温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河南省近50年≥10℃界限温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12133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9.png)
河南省近50年≥10℃界限温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潘攀1张方11.河南省气候中心,郑州,450003摘要气候是人类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环境之一,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在中国,近期气候变化对农业有重要影响。
农业对气候变化反映特别敏感。
随着全球变暖,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变暖异常突出的背景下,区域响应明显,中国气候带北移、作物生长期变长。
热量资源是划分自然区域和自然带的重要依据,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
衡量某地区热量资源的主要指标是不低于某一界限温度的积温及其相应的持续天数。
10℃是喜温植物适宜生长的起始温度和气候区划中的主要指标。
所以通常用稳定通过1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来表示某地区热量资源详细状况。
日平均气温≥10℃界限温度对农业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大多数喜温作物开始发芽,喜凉作物开始快速生长。
10℃也是绝大多数乔木树种发芽和枯萎的界限温度。
近年来气候变暖加剧,气候变化对界限温度的调整,尚需进一步研究。
为此,根据河南省111个代表站点1961~2009年逐日平均气温,计算并分析历年≥10℃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及其变化趋势。
揭示近50年来≥10℃初终日、持续日数及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试图为优化农业布局、品种选择和搭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全省≥10℃界限温度初日呈现提前的趋势,终日呈现推迟的趋势,持续日数增加,积温热量随之增加。
初日、终日和积温都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0℃初日每10年提前2.1天左右,初日的提前与春季气温的增加趋势对应较好;≥10℃终日每10年推迟0.5天左右,终日多出现在10月中、下旬和11月上旬,终日的推迟与秋季的气温变化趋势相似;≥10℃的持续时间每10年增加2.7天左右,积温每10年增加47.5℃左右,积温在2000年以后增加较明显。
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
![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49e0015d6294dd88d0d26bec.png)
郑州市草坪草生长状况分析及总体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地区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以及降水量等气候因素的分析总结,并对对冷季型和暖季型草坪草生长有重要啊影响的气候因素进行逐月分析,最终为适合郑州市种植的草坪草提出建议。
关键词: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量一、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 东经113°14′, 北纬34°43′郑州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
随着四季更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的基本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14.3° C,7月最热,平均27°C;1月最冷,平均0.1°C;年平均降雨量632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适宜的温度条件,充足的光照和农作物生长季节较为丰沛的雨量,构成了良好的农业气象条件。
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二、影响草坪草生长的重要气候因素1)郑州市气候背景表一表二2)对冷季型草坪草生长有重要影响的气候因素冷季型草坪草(Cool-season turfgrass)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4℃,广泛分布于气候冷凉的湿润、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
结合以上两个表格的内容可总结出下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温度冷季型草坪草生长状况基本保持绿色基本保持绿色良好最佳最佳轻度不适中等不适轻度不适最佳最佳最佳基本保持绿色也就是说从温度方面来讲在1、2、3、12月份草坪草都能保持绿色,3月份生长良好,4、5、9、10、11月份生长状态最佳,只有在6、7、8月份会出现轻度不适,但并不影响草坪草的正常生长。
1月份全年气温最低,平均温度>0,草坪草不会休眠,能基本保持绿色。
平均最高温度,极端最高温度,草坪草在这种最高温度下会很好的生长。
平均最低温度,极端最低温度,草坪草处于这种最低温度时大部分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极少时间会轻度不适。
航拍中国河南地理高考知识点
![航拍中国河南地理高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613e9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c.png)
航拍中国河南地理高考知识点中国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作为我国地理高考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河南以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着无数考生的目光。
通过航拍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河南的地理面貌,并探索其中蕴藏的高考知识。
一、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河南位于北纬31°14′-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
从航拍的俯视角度来看,河南位于黄河和长江中游之间,东临山东、安徽,南接湖北,西毗陕西,北界河北。
地处我国中部地理中心的河南,因黄河和众多的淮河、汝河交汇处而得名。
河南地貌多种多样,包括山区、平原、丘陵、盆地等多种类型。
航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河南的地形起伏,东部沿着黄河岸线延伸,逐渐形成阶梯状的台地,而中部是以中原平原为主的广大平原地带;西部则是以山区为主,主要由太行山、王莽岭、太岳山等山脉组成。
二、河南的气候特点河南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注定了河南的气候特点。
航拍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河南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气候带状分布特征。
从南到北,河南的气候由亚热带湿润气候逐渐过渡到温带半湿润气候。
在航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南部的湖北、安徽交界处有明显的湖光山色,而北部则逐渐变得丘陵起伏,降雨量较少。
三、河南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还需要关注河南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
河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铝、铜等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
在航拍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片片矿山和工业园区展现出的繁忙景象,这些都是考生了解河南地理特点的重要依据。
同时,河南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航拍中可以看到庙宇、古迹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
比如,洛阳的白马寺、少林寺,开封的龙亭、大相国寺等,这些都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同时也是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和考生前来参观的景点。
四、河南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通过航拍,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河南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的局面。
河南家乡的特点是什么
![河南家乡的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f9a54d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3.png)
河南家乡的特点是什么
1气候特点: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
2、水资源特点:河南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境内有1500多条主干河流纵横交错,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93条。
河南是国家特大型水利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主要受水地以及输水总干渠工程渠首所在地,开通以来河南段常年平均受水量达8.7亿立方米。
3、民族特点:截至2013年底,河南省少数民族人口约14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8%。
其中,回族约124万人、蒙古族9.15万人、满族7.58万人。
河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于全省158个县(市、区),呈大分散、小聚居的显著特征。
4、方言特点:河南方言直接继承了古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法、词汇和语音系统发展演变而成,具有较强的内部一致性。
语法中的句法结构在广大县市中表现相当一致,只是词法方面稍有不同。
词汇中的基本词,特别是根词大体相同,只是读音有些差别,一部分非基本词的差异较为明显。
5、农业特点:中国的早期农业文明最早发源于河南。
中原早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耕作技术与科学发明。
裴李岗文化
的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中原早期发达的农耕文明提供了佐证。
炎帝朱襄氏建都陈国都城株野(今商丘柘城胡襄镇),创造了中原早期发达的农业文明。
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
![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1098ae89551810a6f52486ff.png)
郑州市草坪草生长状况分析及总体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地区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以及降水量等气候因素的分析总结,并对对冷季型和暖季型草坪草生长有重要啊影响的气候因素进行逐月分析,最终为适合郑州市种植的草坪草提出建议。
关键词: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量一、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 东经113°14′, 北纬34°43′郑州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
随着四季更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的基本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14.3° C,7月最热,平均27°C;1月最冷,平均0.1°C;年平均降雨量632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适宜的温度条件,充足的光照和农作物生长季节较为丰沛的雨量,构成了良好的农业气象条件。
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二、影响草坪草生长的重要气候因素1) 郑州市气候背景表一表二2) 对冷季型草坪草生长有重要影响的气候因素冷季型草坪草(Cool-season turfgrass)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4℃,广泛分布于气候冷凉的湿润、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
结合以上两个表格的内容可总结出下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平均温度0.1 2.7 8.0 15.5 21.0 25.7 27.0 25.6 21.0 15.1 8.0 2.2冷季型草坪草生长状况基本保持绿色基本保持绿色良好最佳最佳轻度不适中等不适轻度不适最佳最佳最佳基本保持绿色也就是说从温度方面来讲在1、2、3、12月份草坪草都能保持绿色,3月份生长良好,4、5、9、10、11月份生长状态最佳,只有在6、7、8月份会出现轻度不适,但并不影响草坪草的正常生长。
1月份全年气温最低,平均温度0.1>0,草坪草不会休眠,能基本保持绿色。
华中地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华中地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ad6bd116c85ec3a86c2c506.png)
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总计8637.95千米,三级及以上 航道里程1738千米,占全省航道总里程的21%,居长江沿线 第1位。环绕江汉平原的“长江—汉江—江汉运河”810千 米高等级航道圈全面形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2万标 箱,连续5年稳居长江中上游第1位。
“豫”。因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今黄河以南,故称河南。
【地理环境】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的南 部,秦岭山系余脉的东端。东接安徽、山东,西连陕西, 北接河北、山西,南临湖北。地势总体为西高东低,全省 地貌可概括为“三山一原二盆地”。
【气候特征】
河南省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 明,雨热同期,地区差异性较大,灾害性天气频繁的明显 特征。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2℃~16℃,其中1月最冷, 7月最热;春季以4月温度回升幅度最大,秋季以11月降温 幅度最大
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少数民族人口1 441 968人,占全
省总人口的1.36%。全省现有城市民族区3个,民族乡13个,民
族镇8个。
【宗教信仰】
河南省是我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的重要 传播地。
【交通状况】
河南省是中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所在地,拥有
铁路、公路、航空、水运、轨道交通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汉字文化、姓氏文化、诗歌文化、中医文化、武术文化、戏曲
文化等。
【特产美食】
河南省特产众多,类型丰富。旅游工艺品有汝瓷、钧瓷、 洛阳唐三彩、南阳玉雕、西平棠溪宝剑、开封汴绣、朱仙镇木 板年画、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洛阳铲、麦秆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的基本特征
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过渡区,气候具明显的过渡特征。
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至淮河线正好贯穿境内的伏牛山脊与淮河沿岸,此线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以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南北各地气候显著不同,山地与平原气候也有显著差异。
全年四季分明。
总的气候特征就是: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短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雨水多,秋季晴朗日照长。
一、热量
1、光照与太阳辐射
河南省南部冬春季节雨水较多,而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
全省实际日照时数在2000~2600h之间,各地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45%~60%之间。
其分布趋势为北部多于南部,平原多于山区。
黄河以北大部在2400~2600h,西部山地为2000h,其余地区都在2000~2400h。
全年太阳辐射量在113~510、7KJ/cm2,太阳辐射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与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多同期,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如南部的固始县比北部的安阳地区偏多33、7KJ/ cm2。
从时间上瞧也有明显的变化,最低月值出现在12月,全省大部分地区不到25、1KJ/ cm2;最高月值出现在夏季(北部出现在6月,南部出现在7月),一般均在54、4KJ/ cm2以上。
2、气温
全省多年平均气温12、
8~15、5 ℃,7月气温最高,
月平均气温27~28 ℃,1月
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2~
2 ℃(图1)。
气温分布趋势南
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豫西山地与太行山地,因地
势较高,气温偏低,年平均气
温在13℃以下;南阳盆地因
伏牛山阻挡,北方冷空气势
力减弱,淮南地区由于位置
偏南,年平均气温均在15℃
以上,成为全省两个比较稳定的暖温区。
全省冬季寒冷,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南部在0℃以上,如信阳为2、3℃;北部在0℃以下,郑州为-0、3℃)。
春季四月气温上升较快,豫西山区升至13~14℃,黄淮平原可达15℃左右。
夏季炎热(7月),平均气温分布比较均匀,除西部山区因垂直高度的影响,平均气温在26℃以下外,其她广大地区都在27~28℃之间。
秋季气温开始下降,10月平均气温山地下降到13~14℃,平原下降到15~16℃,而南阳盆地与淮南地区都在16℃以上。
全省无霜期大致在190~230d之间。
豫西山地的卢氏等地,无霜期最短,平均不到200d,尤其卢氏只有184d。
南阳盆地与沙河以南地区,无霜期较长,平均都在220d以上,尤其位于伏牛山南坡的西峡,无霜期可达237d。
其她地区在200~220d之间。
3、地温
河南省各地年平均地温悬殊不大,一般15~17℃,北部略低,南部稍高。
一般在11月下旬出现冰冻,2月下旬与3月上旬解冻,最大冻土深度20~30cm。
1月份地面平均温度北部在0℃左右,南部信阳在2℃以上。
7月份地面平均温度在30℃左右,南北相差不大。
1月份与7月份相差30℃以上。
1月份5cm以下平均地温多在0℃以上;7月份5cm以下平均地温大部分在30℃以下,且越深相差越小,各月悬殊也越小。
二、降水量、蒸发量与湿度
1、降水量
河南的降雨与气温同步,多年平均降水量600~1200mm,淮河以南1000~1200mm,黄淮
之间(包括豫西山区)年降水量700~900mm,豫北及豫西黄土地区为600~700mm,南阳盆地年
降水量750~850m,
具有从南向北递减
趋势。
因受季风影响,降
雨年内很不均匀,
雨量集中在6、7、
8、9月(图2),约占
全年降水量的
50%~60%,而且降
雨强度大,在多暴
雨区如鲁山与太行
山、伏牛山东麓一
带,常造成洪涝灾
害。
冬季全省降水
量都很少。
黄河以北与豫西伊洛河流域,秋季降雨多于春季;北纬33°以南地区,春季降雨大于秋季。
降水量年季变化大,丰水年与干旱年降水量相差达2、5~3、5倍,年降水量的变异系数淮南与豫西山区为0、25,淮河流域以及豫东平原大部分地区为0、30,豫北为0、35~0、40。
2、蒸发量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由淮南的1100mm向北递增到1700mm。
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最大值豫北出现在6月,豫南为8月。
年陆面蒸发量有随降水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淮南雨量多,陆面蒸发量多年平均值达700mm,为全省最高地区,中部为600mm,豫西、豫北为500mm。
蒸发量年际变化不大,这主要就是受太阳辐射、温、湿、风、气压等年际变化不大的气候条件制约所致。
3、湿度
湿度反应一个地区的气候干湿程度,通常用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之比(即湿润系数做指标,以K表示)来衡量。
河南省年湿润系数分布,南部大,北部小,同纬度西部山区大于东部平原。
大致驻马店与新蔡以南地区的K值普遍大于1、0,气候比较湿润,水分收入大于支出;黄河两岸及以北地区K值小于0、6,水分支出大于收入,气候比较干燥。
湿度系数的季节变化,除淮南外,各地冬、春季降水量小,各月K值均小于0、8;自春季到夏季,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各地月湿润系数也相应增加,特别就是盛夏7、8月,最大湿润系数达2、3(如南阳);秋季9、10月随着降水量的迅速减少,湿润程度逐渐降低,各地湿润系数多小于0、6,回复到半干旱状态。
三、不利气候条件
河南地处我国中东部的中纬度内陆地区,气候存在着自南向北由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因此,冷空气交流频繁,易造成旱、涝、干热风、大风、沙暴以及冰冻等多种自然灾害。
1、干旱
干旱就是河南省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全年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干旱。
但春季最为频繁,占37%,干旱期也相当长,无透雨日一般在60~70天左右,最长达80~90天。
初夏干旱出现较多,占37%,居第二位。
伏旱频率较低,占20%,干旱较短,无透雨日数一般约40~60天,秋旱最少,只占14%。
全省春旱北部出现较多,南部较少;伏旱南部较多,北部较少。
2、暴雨
由于降雨急骤的暴雨会带来洪涝灾害。
淮河两岸及遂平以南的驻马店、确山、泌阳一带,豫西的鲁山、豫东的永城就是全省暴雨发生较多的地区,平均每年发生3~4次;豫北、豫东与豫南平原、登封平均每年发生2~3次暴雨。
发生时间多在7、8月。
3、干热风
河南春末夏初之交期间常常发生一种干热的西南风或南风,称为“干热风”。
这种风因为气温高,湿度小,风速与蒸发量都很大,对农作物正常生长极易造成危害。
豫东北平原发生干热风最严重,平均每10年可遇6~8次,最多可达8~9次,少者也有2~5次;淮南与豫西山区较小,平均每年1~2次,其分布由南向北、向西向东递增的趋势。
4、大风
大风就是指≥8级的风,全省大风出现在冬、春两季,其分布为:5天以上的大风主要分布在鹿邑、周口、遂平、方城、三门峡一线以北的地区与淮河两岸及南阳盆地。
出现10天以上大风的地区基本处于长葛、平顶山、舞阳、鲁山、汝阳、伊川以及渑池一线以北地区。
郑州、平顶山、永城等地区每年出现20次以上。
5、沙暴
沙暴就是一种水平能见度≤1000m的沙尘风暴。
黄河以南的沙丘、砂地为沙暴提供了物质基础。
巩义市以东的黄河两岸,平均出现3个以上的沙暴日,中心地带位于郑州-民权一线的沿黄河两岸地区。
郑州就是全省出现沙暴最多的城市之一,年平均出现7天以上,开封6~7天。
另一个沙暴分布区在内黄一带,年出现3天以上,中心地带内黄县年平均6天以上。
6、冰雹
全省降雹地理分布特点:第一,降雹次数较多的地区多分布在太行山东南部、伏牛山地、桐柏大别山北部,呈一条弧状长带型,集中于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地区;第二,北部多于南部,太行山东麓平原多于桐柏大别山北部;第三,山地多于平原,而山地中河谷盆地又多于一般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