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公开课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能够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解释遗传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染色体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使用遗传图解和基因型推断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认识基因与染色体研究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及组成染色体的定义:染色体是生物细胞中一种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2. 基因的概念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定义: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不均匀;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染色体上的基因存在差异。
4. 基因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与交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及遗传现象。
5. 基因型推断与遗传图解基因型的概念: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上的基因组成;遗传图解的方法及应用:通过遗传图解推断个体基因型及表现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基因遗传的规律及基因型推断方法。
2. 教学难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遗传图解的绘制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染色体、基因的概念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 实验法:观察染色体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遗传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解释遗传现象;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基因遗传规律及基因型推断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染色体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组成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 讲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阐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3. 讲解基因遗传规律,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4. 教授基因型推断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遗传图解分析遗传实例;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与染色体的重要性;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染色体、基因及遗传图解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优秀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2. 掌握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基因和染色体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遗传学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1.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2. 基因突变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3. 学生对基因和染色体的兴趣培养。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对遗传变异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染色体和基因模型。
3.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一幅插图或照片展示染色体的结构,并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作用是什么。
2. 引发学生对基因的兴趣,提问他们对基因的了解程度。
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2. 解释基因突变是如何导致遗传变异的,以及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
实践操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份染色体和基因模型。
2. 指导学生根据模型,将基因放置在正确的染色体位置上,并观察不同基因排列的结果。
3. 鼓励学生尝试模拟基因突变,观察遗传变异的影响。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践操作中的观察结果,讨论基因突变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意义和影响。
3.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查找更多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信息,并写一篇小论文。
2. 鼓励学生使用图表和实例来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的实验,观察其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学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基因和染色体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的小论文,评估他们对基因和染色体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高一生物必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公开课导学案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导学案【学习目标】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能够理解并且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实验证据;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学习重难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一、萨顿的假说(阅读pg27)【自主学习一】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2、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2)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___的。
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___________,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_____,一个来自___________。
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合作探究点一】阅读pg28思考与讨论分析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中(等位基因)(遗传因子)的分离过程,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以精子的形成例);试着在染色体上标出基因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实验(阅读pg28—29)【自主学习二】1、实验设计:2.实验结果解释:从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F 1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F 2的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____________。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知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2.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片段。
3. 让学生掌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事实,了解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染色体的组成2. 基因的概念3. 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难点1. 染色体的组成2. 基因的概念3.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染色体模型3. 基因模型4. 实验材料:显微镜、染色体样本、染色剂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1.2 引入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片段,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
2. 学习染色体的组成2.1 通过PPT课件展示染色体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2 展示染色体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染色体的结构。
3. 学习基因的概念3.1 通过PPT课件介绍基因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片段。
3.2 展示基因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基因的结构。
4. 学习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4.1 通过PPT课件展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让学生了解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4.2 进行实验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样本,让学生亲眼见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5. 课堂小结5.1 让学生复述染色体的组成、基因的概念以及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5.2 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6.1 让学生绘制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图,加深对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6.2 选择一道相关题目,进行课后练习。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知道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
2.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第一篇: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从容说课本节内容包括了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3个教学知识点。
在人类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领悟科学家独到的研究方法、缜密的思考、严谨的推理,进行探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由于本节从上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引过来,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思路如下:(1)通过回忆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观察哺乳动物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联想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学生的这种疑惑源于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由认知冲突产生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接着引导学生把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重读分离定律,画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有一对等位基因)和含两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让学生强烈意识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落实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观点的认同程度。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的假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教师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
通过介绍多种生物的染色体和基因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到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另外,还简要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定位上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代感,体现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4)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案标题: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目标:1. 理解基因是如何在染色体上定位和传递的。
2. 掌握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解释基因突变对遗传的影响。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能够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和传递过程。
3. 学生能够理解基因突变对遗传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
2.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3. 模型或图表展示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上展示一个染色体的图像,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染色体的作用和结构。
2.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染色体之间是否有关系,并请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基因的定义和功能,以及基因对个体的遗传特征的影响。
2. 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染色体的组成和形状。
3. 讲解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的过程,包括基因的位置和顺序。
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使用模型或图表展示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以检验他们对基因和染色体的理解程度。
讨论与巩固(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他们的练习题答案,并解释他们的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对遗传的影响,并让他们举例说明。
3.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巩固他们对基因和染色体的理解。
评估(5分钟):1. 分发评估题,要求学生回答与基因和染色体相关的问题。
2. 收集学生的答卷,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
2. 提供相关的实验或案例研究,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专家来讲解更深入的基因和染色体知识。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基因突变实验,以加深他们对基因传递和变异的理解。
教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和传递过程。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教案题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作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了解基因的作用和遗传规律。
二、教学重点: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的作用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掌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
2.理解基因的作用和表现。
四、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和实验器材。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染色体的结构和构成。
2.提问:基因是什么?基因与染色体有什么关系?第二步:讲解(15分钟)1.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位于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称为基因位点。
2.介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特征的最基本单位,由DNA分子组成,编码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3.解释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基因通过遗传介质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和表现。
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1.利用实例解释基因的作用和表现:通过讲解一些常见的遗传病例或性状表现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对个体形态和特征的控制作用。
2.提问:如何解释人类一些遗传病的发生?为什么同一基因有时会有不同表现?第四步:实验操作(25分钟)1.进行染色体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
2.实施染色体显微镜制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以加深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位置的理解。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归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作用。
2.提问:为什么要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研究对人类有何重要意义?六、拓展延伸:1.给予学生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位置的理解。
2.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基因的作用和表现的原因,并汇报讨论结果。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实验操作和练习题等综合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对基因的认识和理解。
2-2-2(学案)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目标】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基础知识】问题1:将孟德尔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这个替换有问题吗?为什么?由此你联想到什么?答案:这种替换没有问题给出理由.1.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也是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分离,配子中也没有同源染色体.2.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也是自由组合。
遗传因子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相似,所以替换没有问题。
一、萨顿的假说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相似性,大胆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问题2:如果你同意上述观点,请你在课本图中标注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问题2答案: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他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持怀疑态度,但他认真钻研,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1909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果蝇,并利用它做了如下实验:2.实验材料:果蝇选取果蝇的优点是:相对性状明显、繁殖速度快、易饲养、雌雄易辨。
市级公开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 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 生物的性状。
染色体结构与特点
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 体,具有特定的形态和结构。
染色体特点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够被碱性染 料着色,具有遗传信息的载体和传递功 能。
基因与染色体关系探讨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关生物现象。
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01
遗传学发展历史
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到摩尔根的染色体遗传理论,再到现代分子遗传学
的发展,遗传学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不断推动着人类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02 03
遗传学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遗传学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为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 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03
遗传规律及其验证实验
孟德尔遗传规律简介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 究,揭示了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指出,在杂种细胞中, 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
同的配子中。
自由组合定律表明,非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
自由组合。
摩尔根果蝇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摩尔根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通过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 验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基因调控网络分析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中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计算 分析方法,可以构建基因调控网络模型,解 析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关系,为理解 复杂生命现象提供重要线索。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本次公开课重点知识点总结回顾
1 2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而染色体 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1课程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基础知识1、萨顿的假说(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原因: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3)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
(4)推理:①独立性: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存在方式: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③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思考: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
(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培养周期短、成本低易饲养、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繁殖率高)(3)实验过程及现象:P 红眼(雌) × 白眼(雄)↓F1 红眼(雌、雄)↓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3/4 1/4(4)提出问题:白眼性状与性别相联系。
(5)作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6)理论解释:SHAPE MERGEFORMAT(7)设计测交实验:F1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测交。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基因与染色体的概念介绍1.1 引入话题: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存在和分布。
1.2 讲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1.3 讲解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4 引导学生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决定了基因的数量和种类。
第二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2.1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染色体图谱,了解基因的排列顺序。
2.3 讲解基因的距离与遗传的关系:基因越远,遗传信息的传递越不稳定。
第三章:染色体的变异与遗传病3.1 讲解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结构的改变等。
3.2 引导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对遗传的影响。
3.3 讲解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病的关系: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第四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4.1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细胞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遗传学方法等。
4.2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4.3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进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五章: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5.1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5.2 引导学生了解教学设计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践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
5.3 进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方案。
第六章:基因与染色体的互动关系6.1 讲解基因与染色体的互动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决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6.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例,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互动关系对生物特征的影响。
6.3 讲解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
第七章: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影响7.1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
【公开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题:《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内容要求”是:“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本模块“学业要求”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某一遗传性状的分布及变化。
【课标解读】本节按照科学史的顺序进行编排。
科学家对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研究,是从寻找基因的物质实体,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相似现象开始的。
教材首先介绍萨顿基于上述相似现象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教材从四个方面归纳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这是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假说的理论依据。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 基因与染色体体都属于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中的核心概念。
在必修二第一章中已经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了深入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了充分的掌握.在第二章的第一节教材介绍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形态变化有了- -定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说必修二教材前面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介绍已经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首先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推理,充分理解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的平行关系,从而得出萨顿假说的内容。
其次了解相关科学史,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假说演绎法,充分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后面如伴性遗传、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相关内容的学习。
可以说本节内容既是必修二前面内容的总结,也是后面相关内容的开端和基础。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分析,学生对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画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和减数分裂已经掌握,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析,由于本节内容较为枯燥,而且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可能在开始进行思维探究的时候学生会出现思维发散的现象,对问题的思考不够聚焦,因此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做好知识铺垫,降低理解难度,保证教学效果的顺利达成。
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公开课用(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一生物学案第二章第 2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学习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自学学案】一、萨顿的假说阅读课本 P27-28 ,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是由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基因就在上。
4、科学研究方法:5、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逻辑的必然性,是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阅读课本 P28-30,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材料:果蝇选取果蝇的优点是:。
2.实验设计:P 红眼(雌)×白眼(雄)↓F1红眼(雌、雄)↓F1雌雄交配F2红眼(雌、雄)白眼(雄)3/4 1/43.实验结果:从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F1的表现型是,F2的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这样的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4.摩尔根的假设:染色体分类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除性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
(1)果蝇常染色体(3 对: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染色体XX(同型的):在雌性果蝇细胞中组成性染色体:(1 对)XY(异型的):在雄性果蝇细胞中提出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 表示)在上,而Y 染色体它的等位基因。
根据假说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写出遗传图解:5.演绎推理,验证假说:测交实验验证(写出遗传图解):6.得出结论:。
7.科学研究方法:8.检测方法:荧光标记法→基因在染色体上呈,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基因。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阅读课本 P30,完成下列填空: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四、知识点拨1、生物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不一定。
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1
2-2基因在染色体上【学习目标】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做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2、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3、运用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知识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新课探究】一、萨顿的假说发现问题:用蝗虫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现孟德尔定律中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得出推论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问题:基因真的位于染色体上吗?子问题1:摩尔根选择果蝇为实验材料,果蝇有哪些优点?阅读教材关于果蝇的相关信息,总结果蝇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问题2: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F2的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白眼性状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则上述遗传现象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子问题3:摩尔根通过多个实验确定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你知道他如何实验的吗?(课外探究)子问题4:摩尔根通过测交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他的解释,你能简单分析测交实验,得出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吗?三、摩尔根的进一步研究数量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置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 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会随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教案标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3. 掌握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变异。
教学重点:1. 基因的定义和功能。
2. 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
3.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
4. 基因的传递和变异。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和马克笔。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染色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染色体的结构和形状。
2. 引发学生对基因的思考,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基因吗?它在我们的身体中起到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简要介绍基因的定义和功能,强调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2. 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解释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包含了许多基因。
3. 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决定了它们的遗传方式。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基因传递的案例,例如父母分别携带某一特定基因,让学生分析这个基因是如何从父母传递给子代的。
2.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变异,例如基因突变会导致新的特征产生。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对遗传的影响。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评,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内容,强调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思考基因研究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科普文章,进一步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研究进展。
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研究机构或实验室,让他们亲身感受基因研究的现实应用。
教学评估:1. 学生练习册的完成情况和答案的准确性。
基因在染色体上_学案_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制作人郑振秀审核人韩瑞课前预习学案温故知新:下图为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示意图(○代表着丝点)。
(1)请在下图右侧画出该图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配的各种可能组成示意图(无互换)。
(2)根据你画出的染色体各种组成图,写出该图可能形成配子的基因型。
(3)同源染色体是指:。
(4)【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念一遍,这个替换(是、否)可行的。
这种替换说明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问题: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似乎是一致的。
那么,基因与染色体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吗?资料:人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几万个基因。
看来,基因与染色体不可能一一对应了,那么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二、学习过程(一)萨顿的假说1.萨顿发现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2.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萨顿做出了哪四个假说?(1)____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______在____形成和____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_____成对存在,______也是成对的;在____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_______中的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___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__________也是如此(4)____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___________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3.他的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方法?举例说明什么叫做类比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推理应当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及实验材料:果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实验及结果分析:1. 根据那个杂交组合判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符合分离规律吗?是否与性别有关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 表示,而且它位于X 染色体上,你能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图解吗?P 红眼(雌) × 白眼(雄) 红眼(雌、雄) F 1雌雄交配 F 1 红眼(雌、雄) 白眼(雄) F 2 3/4 1/44、摩尔根又通过测交的方法进一步验证假设,如果你是摩尔根,你将如何设计?为什么?5、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_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第2xx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二章第二节,其根本是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紧密相连,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学好本节课是(二)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目标: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会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情感目标:认同基因是物质的实体;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习科学家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三)重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依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学难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依据二.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猜想、实验并得出结论。
比如问题探讨中“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答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甚至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探究式学习法: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仅仅通过教师的传授及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是不够的,教学任务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以及群体协商与对话等教学情境来实现。
所以本节课除了传统的传授法之外,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潜在作用。
三.教学设计思路1、以“类比推理”的科学方法为一条主线2、以“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为课堂的第二条线索萨顿假说的证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体现了“假说——演绎”的方法。
五.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问题探讨: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这是教材上设计的问题,非常地好,好在很容易使学生将遗传因子与染色体联系起来,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回答出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哪怕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那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公开课用
高一生物学案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学习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自学学案】
一、萨顿的假说阅读课本P27-28 ,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是由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基因就在上。
4、科学研究方法:
5、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逻辑的必然性,是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阅读课本P28-30,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材料:果蝇
选取果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设计:
P 红眼(雌)×白眼(雄)
↓
F1红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F2红眼(雌、雄)白眼(雄)
3/4 1/4
3.实验结果:
从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F1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F2的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_____________,这样的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一对等位
基因控制的。
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如何解
释这一现象呢?
4.摩尔根的假设:
染色体分类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
体。
常染色体:除性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
(1)果蝇常染色体(3对: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
染色体XX(同型的):在雌性果蝇细胞中
组成性染色体:
(1对)XY(异型的):在雄性果蝇细胞中
提出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上,而Y染色体它的等位基因。
根据假说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写出遗传图解:
5. 演绎推理,验证假说:测交实验验证(写出遗传图解):
6.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科学研究方法:
8.检测方法:
荧光标记法→基因在染色体上呈,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基因。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阅读课本P30,完成下列填空: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不同
不一定。
①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
②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原核细胞的基因在拟核DNA或者细胞质的质粒DNA上。
③多数生物是真核生物,所以说多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与染色体的数目关系
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是很多的,并不只一个。
因为我们人类只有46条染色体,却有几万个基因。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也就是在减数分裂的时候,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这里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一定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如果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自由就不可能自由组合了。
4、类比推理与假说——演绎法的结论都正确吗?
前者不一定正确,后者一定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