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

浅论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
浅论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

大学生自卑心理诊断量表

大学生自卑心理诊断量表 指导语:下面这份“自卑心理诊断量表”,有助于你了解自己是否存在明显的自卑感及造成自卑的主要根源。本测验共15个问题,每个问题有A,B,C三种选择答案,请你在自己情况较符合的答案上打上“√” (1)你的身高与周围的人相比如何? A较矮B差不多C较高 (2)早晨,照镜子后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A再漂亮一点就好了B想精心打扮一下C别无他想,毫不在意 (3)看到最近拍的照片你有如何想法? A不称心B拍的很好C算可以 (4)如果有来世,下列三种中选哪类好? A做女人够受的,做男人好B做男人太苦,做女人好C什么都行,男女都一样 (5)你是否想过五年或十年后会有什么使自己极为不安的事? A多次想过B不曾想过C偶尔想过 (6)你受周围人们的欢迎和爱戴吗? A常有B没有过C偶尔有 (7)你被别人起过绰号,挖苦过吗? A常有B没有过C偶尔有 (8)老师批过的考卷发下来,同学要看怎么办? A把分数折起来让他们看不到B让他们看C将考卷全部藏起来 (9)体育运动后,有过自己“反正不行”的想法吗? A常有B没有C偶尔有 (10)你有过在某件事上决不次于他人的自信吗? A一两次B从来没有过C在某些方面自己有这种自信,但对不是特殊之事并不介意(11)如果你所喜欢的异性同学与他人更亲近,你怎么办? A灰心丧气,以后去竭力避开那位异性B跟那位同性公开或暗地里展开竞争 C毫不在乎,一如往常 (12)碰到寂寞或讨厌之事怎么办? A陷入深深地厌烦中B吃喝玩乐时就忘却了C向朋友或父母诉说 (13)当被别人称作“不知趣的人”或者“蠢东西”时,怎么办? A我会回敬他“笨蛋!没教养的”B心中感到不好受而流泪C不在乎 (14)如果碰巧听到有人正在说你所要好的同学的坏话,你怎么办? A断然反驳:“根本没有那种事!”B担心会不会真有那回事 C不管闲事,认为别人是别人,我是我 (15)不管怎样努力学习,如果你的主要功课都会输给你的竞争对手,你怎么办? A尽管如此还是继续抗战,今后加劲干B感到不行,只好认输 C从其他学科上竞争取胜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很多,例如: 以自我为中心;性情孤僻,自我封闭;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讨好行为,功利主义;个性张扬,无拘无束;还有些人性格比较小器,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或者因为自身的生活习惯,对任何人都过于挑剔,对同学的生活习惯都过分要求;或者性格比较高傲,看不起被自己差的人;或者性格过分的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屑于与同学的交往,缺少集体观念。 二)现在提取其中几个我认为主要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提出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性情孤僻,自我封闭。有些人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不关心周围的同学,冷眼看世界,周围的同学也很难与他交谈,对班里的事情表现的很冷淡,对任何事情不发表意见,也不表示赞同。 调适方法: 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若发现周围存在有这种心态的人,同学们首先应该理解他的性格,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若果能了解该同学产生这种性格的原因则可以对症下药;如果不知道原因,他周围的同学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与之相处,经常陪同他/她参加一些活动或者到校外走走,分散他的注意力,引领他更多地接触外部世界。而拥有这种心态的本人也应该意识到这种心理的害处,积极地改正。 第二: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有些人经常在待人处事时很容易偏激,对他人言行敏感、多疑与不信任,猜疑是大学生之间进行交往的大敌。有些人因为他人的长处、成绩会有偏见而产生嫉妒的心理,会心怀不满,甚至在行为上冷嘲热讽和采取不道德行为;有些人会因为别人的家庭情况比自己好进而产生嫉妒,在生活上处处针锋相对,不能与同学和平相处。调适方法: 从具有这种心理问题的本人来看,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其实是一种自己不具有那种优秀的能力的自卑的体现。所以,他本人必须首先不断地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努力达到那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时间:2008-08-29 06:27 作者:小榄二中实习队Z点击: 5854 次 将本文添加到: 人际交往辅导 还有人喜欢我吗?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王某,男,16岁,我校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

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 摘要: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处在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位大学生都离不开自我心理调适。自我心理调适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通过自己努力积极主动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态的心理.行为过程。自我心理调适是大学生学业与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适应自我心理调适 现阶段,大学生面对的社会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变迁剧烈、震荡激烈、发展迅速、改革不断的社会,每一个大学生都会或者将会承受如此社会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机遇与发展、成功与失败;随时都会面临新的适应,把握好社会上的无数选择或被选择的机会。需要走出墨守成规这一变革的误区。抛弃头脑中的不合理信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诸如孤独、忧郁、失落、沮丧、自卑、退缩、恐惧、逃避、浮躁、烦恼,紧张、焦虑、愤怒,冲动、空虚、怠卷等心理行为问题)和与之相应的自我心理调适对策逐步受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众多人士的重视,因为自我心理调适是实现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去的那种只重视大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技术掌握,而忽视自我心理调适的做法有了很大的改观。 适者生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规律。在现实社会生活过程中,大学生的适应性往往被看作影响一个大学生社会生活成败的主要个性特征。一个大学生能够科学地而不是非科学地(例如迷信地或带有邪教色彩地)、有意的二不是无意的、积极的二不是消极的调适自己的心理活动,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使其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们生活幸福化、工作高效化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内涵自我心理调适这一概念在心理学界特别是在心 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多,但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其定义目前尚未统一。要探讨自我心理调适就不能忽视与自我心理调适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适应,目前,从心理学角度解释适应概念比较权威的定义是:“适应是来源干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 整合现有资料,我们认为自我心理调适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积极主动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态的心理、行为过程。即大学生在自身努力和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形成既满足个大学生需要又符合社会生活条件的积极的 心理、行为过程。这里是从心理学范畴论述自我心理调适,所以自我心理调适的概念既不同干严格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理适应(如大学生的感官对光、声、味等物理刺激的适应),又不同干狭义的心理上的适应(即遭受挫折后的自我调节过程),也不同干社会学意义上的适应(如为生存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为发展而努力改变环境等)。生物科学上的适应是指所有活着的有机体都要随着它们环境中某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其括动。即生物在竞争中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对于不能满足需要的环境情况进行适应是动物和大学生生存的

大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及分析.doc

案例: 李某和小况是大学同窗好友,毕业后来往密切,经常在一起聚餐。小况家境、工作都比李某好,每次吃饭都抢着付钱,李某竟认为小况是在故意炫富。于是,心理失衡的他起了杀心。因为贫困,李某从小就不愿提起自己的家境。小况(化名),李某的大学同学兼好友。每次一起吃饭,条件较好的小况总是抢着埋单。谁能想到,李某会在意这件事,并由此心生嫉妒、心理失衡。最终,李某残忍地杀害了小况,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1989年,李某出生在重庆市梁平县的一个乡镇。父母都是农民,靠务农维系一家四口的生计。李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他从小就很懂事,读书时学习成绩很好。由于是家中长子,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为减轻家庭负担,李某的妹妹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和支付哥哥的学费。长得一表人才,对人彬彬有礼的李某,因自尊心很强,除了几个好朋友外,很少也不愿提起自己的家庭情况。小况也是1989年出生,和李某就读于重庆某高校的同一个专业,是李某大学时最要好的同学。小况的家在重庆市主城区,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庭条件还算不错。读大学时,小况就经常请李某吃饭。2010年6月,李某与小况大学毕业。毕业后,李某在重庆市的一家企业找到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并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小况在一家事业单位找了一份有正式编制的工作,薪资比李某要高一些。第一次发工资,小况就打电话约李某吃饭。在饭桌上,小况向李某讲述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提到了自己的薪水和待遇。李某则向小况抱怨自己的工作并不如想象中的好。饭后,李某主动提出埋单,却被小况拦住了:“你不要跟我争,听同事说,三个月试用期过后,我还要涨工资,这顿我请你。”就这样,那回吃饭还是小况埋单,而且之后每次吃饭,他都抢着埋单。小况的热情让李某的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 据李某后来交代,其实,他也想埋单,但总被小况拒绝。而且每次吃饭时,小况都会讲自己最近工作如何、单位又发了什么福利。“我一直自愧不如,看着自己工作一般、待遇一般,还租房住,就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李某说。更为严重的是,李某认为小况每次抢着埋单,是在炫富、故意刺激他。于是,原本就深感自卑的李某在这不良心态的驱使下,走向了极端。。。 案例分析: 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这种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出现原因:自我认识不足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的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进入大学后的优越感降低甚至没有了,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就成自卑感。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方面产生自卑感的。 家庭经济因素

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

一位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 一、基本资料与主要问题 小谢今年读三年级,是个长得眉清目秀的男孩子,可是他上课不专心,经常做小动作,还要和别人讲废话,几乎每天不做作业,下课惹是生非,弄得其他学生常常哭着向老师告状,而且对老师批评也总是置若罔闻。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该生家庭环境较差,家庭成员文化程度都较低,因此对孩子采用了听之任之的教育方法,再加上父亲单位效益较差,回到家也是喝酒、打牌,母亲又常去外地打工,因此该生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个真空状态。 2、本人情况: 入学以来,小谢的外在表现比较浮躁,上课思想易开小差,爱和别人说话,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不愿意听,作业错误率高,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批评。由于家长不督促,所以作业也不怎么完成。他作业做不做,考试成绩高低都无所谓,老师教育也无动于衷,经常被同学嘲笑,是一个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三、原因分析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1、缺乏家庭教育。 父母不关心。父母教育程度低,且对孩子没有要求。父亲又有严

重的眼疾,母亲是外来妹,只有小学水平,再加上经常要去外地打工,所以对孩子也管得较少。难得回来,又对孩子百般宠爱,相互缺乏沟通。 2、孤立无助,自尊心过多地受到伤害,变得麻木。 小谢自上学起,由于表现不好,成绩差,就经常受到指责、批评,班上同学都看不起他,不愿与他一起玩。而得到的表扬很少,几乎没有。因此,他对批评之类已经习惯了。 3、自卑感强烈,助长了虚荣心。 由于经常受到批评,在小谢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也深深地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使其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总觉得父母、师生不关心他,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同时又希望有机会改变现状,虚荣心变得强烈起来。 4、厌学,无上进心因为学习习惯差,上课思想易开小差,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不愿意听,作业错误率高,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讨厌学习生活。上课多动,老师和同学提醒作用也不大,再加上贪玩,回家作业几乎都是第二天在老师督促下补好的。 5、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前途无信心 现今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经济上有求必应,零花钱随心所欲的花。而他因家庭、经济的特殊性,再加上贪玩,心想自己就是努力一下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还不如过一天算一天,管它将来呢。 (二)诊断: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小怡性别:女年龄:10岁 年级:四年级父母文化水平:小学 二、主要问题 性格非常内向、有很强得自卑心理、思维迟钝 三、分析与诊断 该生因其父母就是在外经商得,所以在家里除了奶奶到中午时回来做饭外,她几乎就是一个独处,父母只就是匆匆得回来吃完饭,就匆匆得走了。因而,使得父母与她缺乏沟通,父母对她得关爱也就非常少,她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与几个极熟得小伙伴在家门口随便玩玩,因而使得她得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得世界里。但这只就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她得影响,还有一个因素就就是她父母得遗传因素,通过与她父母得接触,我了解到她得父母也就是性格内向得人,这个遗传因素就是几乎不可改变得,但可以通过外界环境得影响来改变她,因为环境因素得影响肯定就是占绝大部分得,而遗传因素非常小得。另外,她得学习成绩在班上只就是中等水平,而在一年级到三年级却就是名列前茅,这就给了她一个打击,导致她得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自卑感。 其次,在家庭环境得影响下,比如:瞧见别得孩子在周末得时候,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却一个人形影相吊,再瞧瞧父母,不就是在卖东西(家里卖水果),就就是在玩牌,从而让她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缺少父母

得爱,而在学习上特别就是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得问题,她要想很 久才能思考出来,但她得智力水平很正常,说明在性格内向得影响下反应有些迟钝。 四、辅导过程 针对出现得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思维迟钝,我采取了一系列得措施,虽性格内向得人与性格外向得人都各有优缺点,但性格太内向对她以后得成长不就是很有利,处在竞争激烈,开放得社会。性格外向一些对她得成长就是很有帮助得。所以,就要想办法使她性格外向一些。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得发展,在孤独与隔绝中就是不可能得,只 有在儿童集体得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得生活中才有可能。”因此,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她,多与她交淡,多鼓励她,说一说学校里得事,要 认真聆听孩子得表达,使她渐渐得敢于表现自己。另外要她感到老师温与、亲切。因为性格内向得幼儿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老师就应接近她。因而我与她得老师商量,平常在上课时要不断地用鼓励, 赞许得语言表扬她得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其次,作为家教老师得我,尽量得与她交淡,玩游戏,让她能感到老师得与蔼可亲, 喜爱她,获得爱与安全感。还有引导她多参与丰富多彩得活动;在周未,只要我有时间就带她到学校里与其它小学得孩子认识,刚开始听她与陌生得外向孩子交往,她有些不愿意,但在我强烈得要求下,她勉强得与别得孩子玩,在玩得过程中,让外向得孩子带动她活泼起来,经过几次得这种交往我发现她愿意与陌生得孩子玩了,也许就是同伴得热情与快乐感染了她吧,让她得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 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学生姓名:余思佳班级:五年级 辅导老师:马桂香地点 : 学校心理咨询室 家庭住址:休宁县蓝田镇南塘村五陵村民组 父母联系方式:电话 案例介绍: 婷婷,女,12岁,五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她的父母亲长年在外打工,跟随奶奶生活。 一.主要心理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同学关心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余思佳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 三.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余思佳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奶奶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 四.辅导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在受到挫折时有效地化解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调节挫折心理,常见的方法有: 其一,暗示调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人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相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整不良情绪。 其二,放松调节。 大学生还可学习身体放松的方法来调节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感。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各部分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手脚冒汗、腹泻、睡眠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 放松调节首先要学会体验肌肉紧张时的感觉,即收缩肌肉群,注意体验其感觉;然后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 呼吸调节也是放松调节的一种。通过某种特定的呼吸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比如,紧张时,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减缓紧张感。平时也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中去做呼吸训练。

其三,想象调节。 受挫心理调节能力并非要等到受挫后再来培养,而是在平时就要训练。想象调节法即是指在想象中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情境和使自己感到紧张、焦虑的事件的预演,学会在想象的情境中放松自己,并使之迁移,从而达到能在真实的挫折情境和紧张的场合下对付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 想象调节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学会有效的放松;其次把挫折和紧张事件按紧张的等级由低到高排列出来,制成等级表;然后依据等级表由低到高逐步进行想象脱敏训练。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因素都有关联,缓解甚至消除这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重视校园心理咨询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还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增强其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或疾病,而且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意志,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1】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等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大学学习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学习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大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太辛苦了,进入大学后应该好好放松一下自己,因此,整日看电影、上网、睡懒觉、逃课等等,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以致学习成绩不佳,看到别人拿奖学金获得各种荣誉而自己与一切评优无缘,又会感觉心理很失落。 2、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的知识具有深入性和系统性,学习方式和方法与中学阶段的老师手把手、催逼式教学有很大差别,大学的学习靠的是自主性和自觉性,许多同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大把的空闲时间里空虚、堕落,想要改变却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还有一些同学仍然延续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付出了很多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为此伤心难过,还可能诱发自卑、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 3、学习动机问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果心理脱离了稳定正确思想的支配,那就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摇摆不定,以致迷失生活方向,产生心理困惑和矛盾。【2】 (2)学习动机过强,以致压力过大。在考研、考证成风的社会大背景下,许多同学倍感压力,这种压力感得不到及时的疏解会进一步诱发各种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一直生活在迷茫忧郁之中,这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诱因。 (二)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大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3】目前,多数大学生过得是集体生活,而每个人在成长经历、教育环境、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加之现代大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前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只知埋头苦读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尤为欠缺。因此,许多大学生因为不知如何交往而产生自闭倾向,有的

摆脱自卑心理,走出学习困境——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94?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一、案例叙述 2010级的陈某来自广东汕头潮阳农村家庭,家庭经济情况较为困难,父母是普通的农民,家中还有三个弟妹。陈某平时较为内向,入学一个学期后,仍与班中同学交往较少,对自身的认可度也较低,一直觉得自己家境贫寒,也没有特殊才能,自卑感较重。 在大一第一学期里,陈某多次找到辅导员,提出自己从入学以来心中的一些困惑,主要集中在宿舍内部关系和人际交往问题上。陈某认为,由于自己家境贫寒,宿舍其他七位同学家境比较好,所以自己跟她们没有办法沟通,也找不到共同语言。但是由于自己胆子较小,也看到其他新生同学常常是集体活动,所以还是什么事情都跟着宿舍同学一起做,以免别人认为自己“脱群”,但是由于内心又很排斥与同宿舍同学一起活动,所以对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她形容自己为“跟屁虫”,什么事情都跟在宿舍同学后面,有什么想法和意见也不敢直接表露,内心十分压抑十分痛苦。她觉得自己无论在什么方面都低人一等,宿舍其他同学都很活泼外向,也有很多才艺,但自己什么都不会,在宿舍常常不敢多说话,怕说错了让人取笑,也觉得同学们有时候说一些话是在讽刺、挖苦自己。 在大一第一学期期末前后,陈某也多次找到辅导员,倾诉她在学业上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也多次表示本专业学习对她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对这个专业的学习显现出很大的恐惧感,导致常常失眠。她也指出由于自己是家中的大姐,家中经济困难,学费、生活费是个很大的问题,而其妹妹由于要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她这个大学生,主动出门打工,生活十分辛苦。其父母对[收稿日期]2011-11-26 [作者简介]张东萍(1984-),女,硕士研究生,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1—0094—02 于她读大学也一直持迟疑的态度,曾表态如果读不下 去,就直接退学出去打工赚钱,以帮助家中两位弟弟继续读书。 宿舍人际关系、专业学习障碍、家长要求退学等问题一直困扰着陈某。经过系里书记、辅导员的多次座谈,最终陈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明确了自身的优势特长,她申请了转专业,选择了另一个自身喜欢的,也比较擅长的专业进行学习。在转专业之后,现在读大二的陈某也多次主动找到辅导员,感谢系里对她的关心,表示她现在生活的很好,学习也适应的不错,与班级同学的关系也好很多。辅导员明显感到陈某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善。 二、案例处理 辅导员多次找陈某交谈,平时也主动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在其反映与宿舍同学关系不佳的时候,也私下找宿舍其他成员了解情况,发现主要问题在于陈某自身自卑感较重;陈某曾有多次因为心理过于压抑导致多日失眠,并且情绪崩溃的情况。当她出现这种情况时都会主动找到辅导员谈心,也多次表示在谈完之后心理感觉好很多。辅导员发现,陈某只是缺乏一种与人沟通的途径,对自身内心的压力和痛苦没有地方得到宣泄,一般通过倾诉和谈话后便可以得到适当缓解。 在思想与精神方面,一方面,辅导员经常在工作之余找陈某谈心,了解其近期的心理变化与生活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通过了解得知,陈某平时只与班中一位郑同学交往较多,喜欢与这位同学在一起,有什么心事或者困惑也会向该同学倾诉。辅导员一方面对 摆脱自卑心理,走出学习困境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研究 张东萍 (韩山师范学院, 广东 潮州 521041) 摘要:本文采用教育叙事的形式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个案分析,以发生在学校教育场景中的生活事件为研究素材,全面 剖析学生心理,最后指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对待心理问题学生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自卑心理;学习困境;贫困生;心理辅导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篇一 学生姓名:xxx 班级:四年级辅导老师:xx 时间:x月xx日 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 自卑畏怯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具备和他人同等的条件,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 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xxx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也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玩具等方面。这样给他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家庭因素 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从少言寡语的他身上看到的是更多的自卑和无奈。原来xxx的爸爸是一个精神病人,妈妈先天双目失明,爷爷做杂工,xxx的日常生活起居只能由身患严重糖尿病的奶奶照顾。虽说他也出生

在独生子女家庭,但他所要面对的和承受的确实其他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奶奶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爷爷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表达的方式也十分粗暴。爷爷奶奶对他的望子成龙,导致他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他未能达到大人的期望时,便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xxx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于是他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还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由此他产生了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 3. 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们对xxx了解不够全面,关注不多,久而久之,让他便逐渐产生失落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甚至是另眼相待,因而否定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家境较好,乖巧可爱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xxx这种状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总是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辅导过程: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一、基本情况 赵紫阳,男,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头脑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但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1、活动过度:(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2)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3)很难安安静静地玩。(4)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2、注意力不集中:(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4)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5)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6)经常忘事。3、成绩差,缺乏荣誉感:(1)考试经常不完成试卷。(2)没有荣誉感.(3)课上被老师批评故意抗议引起他人哄笑。 二、诊断和成因分析 1、单亲家庭,母亲出走,父亲打工,没人管孩子。 2、家庭教育严重缺乏。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采用棍棒式教育,久而久之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越来越难以改正。 3、父亲的不良习气影响其成长。 三、教育和辅导过程 1、对学校环境的干预。 ①调整座位。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并且让他坐在教室的前边,这样我可以经常注意他并针对其不良的行为采取措施,当他分心时可以及时提醒他。 ②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有趣、快乐的教学方式授课,争取每节课都能有让他发言的机会,努力把他带到课堂中来,不让他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 ③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找出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尽量减轻他的作业量,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对其学习技能的培训,如精确做作业的能力、仔细检查的能力等。 2、对家庭管理的干预。我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讨干预方案。要求家长要全面、客观了解孩子的情况,并为孩子做表率。 ①帮助其制定明确的规定,且具有一定的规律。使孩子在家的活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 英文信管邱鸿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既有与其她群体的相似性,又有其特殊性。由于这一时期正处于青春后期与成年初期阶段,所以,学生们正面临着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化的重要阶段,不仅有着明显的生理与心理的成熟转变,而且由于学校生活的特殊性,更使她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带有明显的独特色彩。下面就是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调试方法。 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许多同学还远离家乡,衣食住行学等日常生活都要靠自己安排。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存在差异。而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大大加深,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多。此外,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社团等组织活动增多。很多学生一时不能从高三的极度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转变过来,对于新的事物有恐惧感,不能适应新生活,导致空虚、失落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因此,大学生应该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过去没有做过的事,需要学着去做。 2、难以忍受的学习压力。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就拿我自己来说,进入广外后,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在的确处在下游,这时心理会有一点自卑。毕竟高中时代一直被老师捧在手里。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等纷至沓来,各种论文与调研充斥于脑海,压力甚大。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要放宽自己的心胸,敢于接纳一切,敢于挑战一切,不沉沦,不堕落。其实有时候我们的成绩不如别人,并不就是能力不如别人,而就是大学以后,自己的惰性增强了,在城市的花花绿绿之中迷失了自己。有时我们又放不下架子,去向其她同学、老师求教。只要虚心加勤奋,一切问题都不就是问题。 3、无法正确处理社团与学习的时间关系。 在大学中,社团林立。而且每个部门都会有许多工作,琐碎且繁多。每周的例会,连绵不断的总结与策划,让大学生们焦头烂额。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用于学习的时间急剧减少,会直接造成第二点心理问题。 因此,学生们在加进社团之前,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而且要懂得舍弃,明辨主次,制定详细的计划表。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首先,能考广外的贫困生,在家乡就是众人注目的对象,心里充满了自豪,但进入大学后,在家境优越的孩子面前,原本没在意的“贫困”二字就显得特别刺眼。这种矛盾敏感的心态调整不好,就易导致自卑,从自豪到自卑这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容易产生失意、失落、抑郁等症状。其次,有许多贫困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哪怕就是别人一句不经意的玩笑也可能让她们敏感地认为就是在小瞧自己。她们往往以自我封闭等方式逃避交往,从而维护自己的尊严。最后,一部分贫困生不愿意多与别人交往,于就是把学习作为自己大学生活的全部内容,希望通过

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剖析

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剖析 曾琴 曾琴,四川内江师范学院教育心理系,四川内江市641112 曾琴,女,1966年生,四川省乐至县人,汉族,1990年新疆大学毕业,学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及研究工作。 Zengqin168@https://www.360docs.net/doc/6513358092.html, 电话:+86-832-2340513 Analyzing and treating the Self-abasement of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Zeng Qin Zeng Qin, Educational & Psychological Department, Neijiang Teachers College, Neijiang, SiChuan 641112 Zeng Qin, Female, Han Nationality, Born in1966 in Lezhi Country, SiChuan province, China, Graduated from Xinjiang University in 1990, Bachelor, Lecturer. Research direction: Educational & Psychological Teaching and Study. E-mail: Zengqin168@https://www.360docs.net/doc/6513358092.html, Tel: +86-832-2340513 Abstract AIM: Rid of the Self-abasement of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and Improve Psychological Health METHODS: The materials come from the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works published publicly at home and abroad. Meanwhile the relevant real articles are found on the net of China Periodicals in the database from the first periodical of 1994 to the second one of 2005, using the self-abasement of higher school students as retrieval words within the language of Chinese. Finally the materials are sorted out comprehensively. RESULTS: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live in fierily competitive knowledge and economy times, so the reasons are complex that they are self-abased and as a result in passive harm; the self-abasement of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must be treated by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teachers, the instruction of student-serving workers, psychological inquiry activities and self-building good qualities of all kinds at the same time. CONCLUSION:Because the self-abasement can bring many problems in their behaviors to higher school students and also is the main barrier of affecting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it should be treated actively. Key Words: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self-abasement; setbacks reasons; treatment 摘要 目的:消除当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内公开出版的心理学专业著作。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大学生自卑心理”,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并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摘要: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今后的就业及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尤为重要的,毕竟人生的精力有限,我们必须选准方向,强化发展。但是对于大学生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还是处于迷茫的状态,对未来没有定向,对未来的就业规划和职业的选择感到困惑,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还不清楚……因此,当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面对部分就业心理问题怎样调适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 一、就业的心理问题 最近几年,每到7月份大学生毕业季的时候,各种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报道便会出现在各大电视荧屏以及各大报纸周刊上,这让我们大学生感到就业的压力是如此之大。现今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加之我国并不完善的就业机制体制,致使我国大学生毕业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明确提出把高校毕业生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等来缓解当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尽管如此,各个高校的大学生的就业率仍然很低,也就是说我国大学生仍将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以至于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必然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问题。 1、就业焦虑和恐惧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毕业后无非是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继续学习;另一种则是走向就业。其中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就业,但是在面临就业的时候,我们的同学们会产生忧虑和恐惧的心理,这样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希望自己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却又担心因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者其他原因被用人单位拒之于千里之外,因此心里会不自觉的担忧。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都涉世未深,不能清楚地认清社会的黑暗面,害怕在就业时一不小心误入歧途,从而影响自己的一生,因此他们对未来将要面对的职业和工作会产生恐惧,甚至会抗拒。 2、就业规划意识浅薄 当前,我国的许多大学生仅仅是扎根于学校,局限于老师讲课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理论基础知识,对社会各方面发展形式认识不全面,缺乏对一种当今社会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