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国防教育模式探究

合集下载

加快推动“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初探

加快推动“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初探

加快推动“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初探作者:王丽辉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09期[摘要] 七十年来,军事职业教育随着人民军队的发展而发展,为军队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军事人才,对军队的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习近平主席明确强调,加快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军事职业教育事业整体重塑指明了方向。

着重从三个方面对军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充分回答新型军事人才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围绕这些能力怎样构建培训内容,怎样坚持为部队建设发展服务,以期充分发挥军事职业教育大平台作用,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军队、培养一流的军事指挥人才提供智力支撑。

[关键词] “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策略初探[中图分类号] E2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9-0230-02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

同样,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也经历了“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单一模式,到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二元并重,再到“三位一体”协同驱动的发展历程,其内涵不断丰富,指向更加鲜明,体系日益完备。

新时代,习近平主席系统提出要走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子。

这一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什么样的新型军事人才、怎样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等重大问题。

对此,我们必须提升思想站位,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主要做到狠抓“三个不动摇”,确保军事人才培养高质量。

一、狠抓新型军事人才能力培养不动摇当前,要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一流的人才支撑,必须注重研究新型军事人才所要具备的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

军事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政治工作能力、指挥打仗能力、组织训练能力、管理部队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逐步形成能够有效履行深谙联合作战的指挥人才群体、精通军事谋略的参谋人才群体、掌握新型装备的战斗人才群体、善于创新攻坚的科技人才群体和专业技能精湛的保障人才群体。

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中心建设方案建议和意见

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中心建设方案建议和意见

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中心建设方案建议和意见近年来,高校积极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的要求,通过军训、军事理论课、预征兵工作等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民族精神、普及军事知识和技能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中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匮乏、课程体系滞后、教育缺乏连贯性等系列问题,这对高校的国防教育改革提出了新挑战。

1.师资力量不足,难以保障军事理论课程效果当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师资不足的突出问题,军事理论课任务都是由负责学生武装部工作的老师承担,很少有专职的军事理论课教师,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军事理论课为36学时。

按照这一学时要求,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量大、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这必然对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就国外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而言,有的是由现役军人、院校教师两部分组成的,有的是由现役军人、院校教师和国防教育中心的老师三部分组成的。

根据我国国情,高校也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充实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切实提高国防教育效果。

2.国防教育没有形成常态机制,教育缺乏连贯性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渠道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军训与军事理论课。

目前,高校普遍按照大纲要求开展了军事训练,虽然在军训内容、军训时间上不尽一致,但都对军训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教官配备、科目训练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安排和认真准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了充分保障,使得军训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然而,在很多高校却存在着军训工作一结束或者军事理论课一上完国防教育任务就完成了的现象,很少再组织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训练,后续教育跟进不足,没有形成常态化教育机制,教育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军事训练成果难以得到巩固,而军事理论课的效果也难深化的局面。

3.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国防建设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落实国防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

关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思考尊敬的各位领导,很高兴能来到空军预警学院参加今天的讨论会,一起探讨关于国防教育的问题。

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辞海》)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

而高校国防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国防教育的基础所在,因此,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深远而重大。

中国的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中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

故高校教育,应该把国防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素质,衡量合格人才的必要标准。

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一)高校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并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

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所以从法律的角度上看,国防教育是要正规化的,这是强制性的。

(二)高校国防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整个世界的形势是一种多元化。

而国防这不仅是武器数量能够支撑起来的。

当前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

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

中等职业学校国防教育特色班级创建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国防教育特色班级创建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国防教育特色班级创建的探索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

国家对于普及国防知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种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国防教育特色班级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国防教育特色班级创建的方法及其特点。

随着我国国防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于国防教育的关注度也日益加深。

然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教材及学生的国防意识较为薄弱,学生对于国防教育的热情不高。

因此,要想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入手,建立国防教育特色班级就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国防教育特色班级的建立,旨在增强学生们的国防观念,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可以为我军输送优秀的后备军事人才。

1、深度融合军事思想:国防教育特色班级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将军事思想与实际教学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理解和掌握军事思想,进而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2、强化实践教学:国防教育特色班级在教学实践环节中,不仅强调理论学习,更注重实践课程的开展。

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防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在创建国防教育特色班级的过程中,学校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军营、听取退役老兵的讲解、参加军事训练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国防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学习国防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1、确定目标:制定适合学生群体的国防教育内容和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国防意识,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优化教育资源:加强国防教育特色班级的师资队伍建设,配备专业的军事教练,优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3、创造条件:为国防教育特色班级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及时解决教学资源不足和教材缺失的问题,建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和设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4、开展相关活动:加强与某些军事单位的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军事阵地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军人的严格要求和荣誉感,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构建“三位一体”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构建“三位一体”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2期—355—构建“三位一体”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丁 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育的质量也越来越关注,因此对高职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以及创新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在正面临着许多挑战,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该根据高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实际状况实行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完善。

1 构建“三位一体”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来源与依据教育的教学模式通常都是在具体的理念以及目标与方法引导下完成的。

教学理念是指导,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桥梁。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方式应该建立“三位一体”的模式,具体意义是体育教学应该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养以及心理素质为主要内容,从而全面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进而将专业的特点、岗位的要求、以及职业素养三点进行有机地融合。

1.1源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念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前提基础,如果没有对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创新的话,是对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不利的,从而影响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以及进步。

但是对此进行改革的话应该在传承和抛弃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要以学生为根本,要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为主,要以树德立人为根目标,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专业人才。

因此在对教和学的对应关系里,学生的学才是产生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方面。

“三位一体”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是在这全新的教学理念中建立和发展的。

它的基本思路是利用身体素质进行练习+体育选项以及能力拓展的练习方式,将它们落实到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要求以及岗位素养这三要素进行有机的融合,构建成为一体,进而更好地帮助高职体育教学,实现培育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三位一体”的全新教学理念的需求。

1.2源于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为实践活动所提供的理念,如果不能对教育教学的目标进行创新变革,那么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很难取得进步,教育事业也无法向前开展。

政府、基地与高校“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政府、基地与高校“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第41卷第3期肇庆学院学报V ol.41,No .32020年5月JOURNAL OF ZHAOQING UNIVERSITYMay 2020政府、基地与高校“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陈楚瑞,廖金宝(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办,广东广州510640)摘要: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实现全民国防的一项基础工程,需要政府、基地与高校之间协同合作。

由于政府、高校、基地三者缺乏互通互连,导致政府国防教育组织领导体系不健全,高校国防教育效果不佳,国防教育基地综合效能不高。

为此,应构建政府、基地与高校“三位一体”国防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政府组织管理国防教育工作,国防教育基地多方协同合作,高校国防教育铸魂育人,最终达到有效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国防教育;“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47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445(2020)03-0049-05收稿日期:2020-01-14作者简介:陈楚瑞(1963-),男,广东南澳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始终将其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这说明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也为做好国防教育指出了思路和方向[1]。

要抓好国防教育,必须在协同育人机制上下功夫,在育人实效上出成果,研究和思考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协同育人的问题和举措。

一、新时代背景下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自2001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以来,我国国防教育赶上了法制化的列车。

该法明确规定:“全民国防教育要以学校的国防教育为基础,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之一。

高校学生的军事训练,由军事机关协助、学校专门的机构或者军事教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2]在《国防教育法》的督导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一直在稳步进行。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及实施模式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及实施模式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及实施模式作者: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19年第02期大连市甘井子区蓝城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75.21%的学生来自新市民家庭。

为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学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管理体系,为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

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总体要求,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协同教育管理体系与实施模式,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建立以学校为主,多方联动的德育共同体,以学校教育助力家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立体化管理网络体系围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维度,我们协调整合教育资源,打造三个层级的管理网络:学校教育层级,构建由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学科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科任教师队伍组成的管理体系;家庭教育层级,构建由“雀之灵”家长委员会主任、家长委员会委员、全体家长组成的管理体系;社会教育层级,构建由街道一把手书记、教育主任、社区书记、教育专干、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团体组织负责人组成的管理体系(如表1)。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多层级实施模式围绕“五项主要内容”“六大实施途径”,学校充分整合创建多层级实施模式,充分利用区科技中心、国防教育中心等校外学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平台,同时开发学校四大特色:课堂教学主阵地、学雷锋常态化活动、广树进步小榜样活动、剪纸特色活动;成立校外五大活动基地——砬子山村学雷锋活动基地、清流坊社区学雷锋活动基地、由家村孝亲实践基地、喜家德校外实践基地、“袁厚山”校外德育基地;开辟家庭教育四大途径——榜样家庭(家长)评选、学生家长讲进步故事、家庭教育联盟、家长参教议教。

多层级实施模式有效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的教育职责,让学校真正成为教育孩子、服务社区、连接家庭社会的共同学习中心,实现家校教育的共赢(如表2)。

(一)小手拉大手,提升家庭教育水平1. 开设校本课程,涵养道德品质学校开设《中国家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等德育校本课程,通过对历代中国家规家训的解读与講解,学生得以充分了解家规家训对人的重要影响,汲取优秀家规的道德养料,涵养良好的道德修为;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等经典诗文诵读,学生学到了优秀文化,充实了头脑。

军事理论军事期末论文3000字

军事理论军事期末论文3000字

军事理论军事期末论文3000字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对于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提高以及增强其安全护国的国防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军事理论军事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军事理论军事3000字论文篇一:《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摘要:国防教育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把国防教育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把国防教育的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关键词:国防教育;素质教育;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英雄教育、基本军事训练等。

其核心就是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

概括起来讲,国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建设国家的公民意识和保卫国家的公民责任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是军训队列训练这样阶段性的任务,而应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思想教育平台。

将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与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相统一,使学生成为既是建设国家的主力军,又是保卫国家的后备军。

一、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1.国防教育是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1987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

该决定对高等学校的德育目标有一个基本概括,即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有艰苦奋斗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应当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党中央提出的这一要求,既是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基本标志,也是大学生军训工作必须遵循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仍然存在着重视军训、轻视课堂、随机活动的情况,不利于大学生国防教育发展,只有将第一课堂军事理论教学、新生军事技能训练和第二课堂的国防教育活动有机结合,采用多种途径不断拓展新形式,满足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防教育;模式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 Three-in-one Mode ZHANG Yi-lin
(People's Armed Forces Dept.,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Wuxi, 214153, China)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which can cultivate students qualitycomprehensivel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y put more emphasis on military training than on military class, and some military training programs are not planned beforehand but at random,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three-in-one mode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to integrate military theory class and military training with extracurricular military training activitie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anging situations, military training may take different forms to meet the students ’ needs. Key words: 当前,绝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开展了一些国防意识教育的活动,但相比较而言,除对新生入(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国防观念相对淡薄尚兵习武精神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历代仁人志士忠贞的民族气节、崇高的爱国精神历来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军魂、国魂、民族之魂。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条件优越的环境中,有着较好的知识基础和教育环境,加之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对突出,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和求职就业教育,对学生国防意识培
收稿日期:2011-12-28 基金项目:南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作者简介:张一林(1971— )
养重视不够,致使学生缺乏一种应有的公民责任意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意识不强。

不少学生认为国防是军人的事情和自己并没有关系,更不把国家安全放在心上;很多大学生甚至不愿去了解最起码的国防常识,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国防政策认识不足。

可见,当前高职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国防安全意识不强,公德责任意识淡漠的现象。

(二)国防教育的教学及管理体系不完善
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精神和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苏教体艺[2009]19号)要求,“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在校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专科院校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不得低于24课时”。

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把军事理论课和军训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并赋予相应的学分,或训练和授课时数不足,或教学方式上采取大礼堂报告的形式进行授课,或在师资、教材、经费、场地等方面没有保障与落实。

教学管理不规范,教材不统一,课时安排不合理、经费保障不到位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效果。

(三)国防教育缺乏长效性和深入性
今年7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防教育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促进建设和巩固国防。

高职院校把新生入学后的军训作为履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军训后就不再安排系统的国防教育,使军训的成果不能得到很好地巩固,军训结束后,很多学生又回到起点,行为习惯散漫、组织纪律不严,宿舍内务脏乱。

这种现状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探究一种适应高职院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模式势在必行。

二、构建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模式
结合当天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实际情况,逐渐构建新生军事技能训练、第一课堂军事理论教学、
1.抓条令教育,树军人意识,塑军人形象
按照江苏省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要求,“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作为必选项目。

军训期间重点按队列条令要求,加强学生常规军姿训练,包括站立、行进、队列、队形等,在队列训练与条例教育中,使学生树立强烈的军人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使之自觉塑造军人端庄、严肃、快速、利落的良好形象。

2.抓基础管理,养文明习惯,成良好规范
新生入学军训期间是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和良好行为规范的最佳时机。

因此在军训开始,就要结合学院学生行为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抓基础管理,如作息、出勤、出操、宿舍内务、校园行为规范等。

建立管理队伍,明确管理责任,加强过程考核,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教育处理,促使学生文明习惯和良好规范的养成。

3.抓技能训练,长国防知识,强身体素质
结合军训安排的实际,开展学生军事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训练,通过宣传资料展示、专题介绍等方式培养国防意识,增长国防知识,在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中使学生的的军事知识和身体素质均得到提高。

结合征兵工作,在一年级新生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持续加强国防教育,另一方面也为国防后备力量的储备奠定基础。

(二)抓好军事理论第一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和《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有关精神,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要把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纳入在校生的必修课程”,保证理论教学课时不少于24学时、军事训练实际训练时数不少于14天,同时要严格抓好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规范教学管理,开展教研活动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军事课教学的常规管理工作,将课务聘任、教学计划拟订、课堂管理、课程考试、教师考核、听课评课以及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开展等,都纳入规划化管理。

有计划组织好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集思广益,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2.改进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紧紧围绕教材文本,拓宽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力求全面实施多媒体技术授课,提高教学的效果;尝试改变重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适当引入实践教学内容,使受教育主体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

3.重视师资培训,加强课程建设
进一步优化军事课教师的配置结构,加强军事课教师的校际交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交流与培训,提升教师的施教水平。

在此基础上,认真研讨,积极准备,按院级精品课程标准组织开展军事课课程建设工作。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与课题的研究工作,使教学、工作、研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三)积极组织学生社团规范开展第二课堂国防教育活动
以军事爱好者协会、国旗班等学生国防教育社团为载体,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开展系统而丰富的第二课堂国防教育活动,使之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1.充分利用国防教育场所与重要时段,开展参观学习与实践教育活动
国防教育应该成为经常性开展的教育活动。

尤其要结合国庆、建党、“3.18”、“8.1”、“12.9”、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要时段和纪念日,在各班级有计划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走进烈士陵园、博物馆、军事陈列室、军营等场所接受现场熏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

2.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讲座和专题教育
结合当前国际局部军事冲突不断发生的大背景,联系我国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东海南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以及南沙问题等可能引发局部军事冲突的实际,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利用多媒体资源等音像资料实施专题教育,使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忧患意识和国防安全观念常驻心中。

3.指导国防教育学生社团规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一方面,加强社团的组织建设,即在社团的管理、成员的准入、学期活动计划与总结、阶段性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等方面做到规划、有序、有效;另一方面,结合军训、国防宣传教育等阶段性重
点活动,积极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在常规校园学习与生活中,成为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谢剑冬.论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对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J].高教高职研究,2010(5)(上):
175-176.
[2] 胡勇胜,周永卫.论国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爱国精神的重要载体[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87-89.
[3] 廖济忠,胡代松.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33-35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