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血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管相关血栓是中心静脉置管、PICC操作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所谓中心静脉导管是指通过颈部(颈静脉)、胸部(锁骨下静脉)或腹股沟区(股静脉)放置于大静脉内的导管。被广泛的应用。PICC是指通过外周静脉血管(一般使用肘部静脉),置入导管,到达心脏附近的大血管。中心静脉导管及PICC已在长期静脉营养、补液、化疗、透析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然而导管相关血栓事件的发生,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医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导管相关血栓的临床表现:

1.导管所在肢体发红、水肿、胀痛,导管走行部位或临近部位压痛,根据血栓部位和血栓量,部分患者可因累及无名静脉,颈静脉而导致颈部、颜面部水肿、疼痛。

2.导管功能下降:导管内、或所在静脉内附壁血栓形成,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形成,均会影响液体输入,导致经导管的输液速度降低,经导管不会抽到血液。

3.个别患者表现为胸痛、咳血、呼吸困难等严重肺动脉栓塞的症状。

导管相关血栓的原因:

1. 患者本身的因素

接受PICC或中心静脉置管的多数为接受大手术患者、肿瘤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肾功能衰竭患者等等。这些患者本身就具备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瘀滞,血管内皮损伤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容易发生血栓事件。另外,部分患者因为担心插管移位、断裂,自主或不自主的减少插管侧肢体活动,也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

2.药物的因素

肿瘤化疗药物对血管的直接刺激也是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启动血栓形成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如顺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等,均可以引起血管纤维化和血管内皮的损伤。尤其是一些新型的化疗药物,如沙利度胺或来那度胺可以导致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增高。

3.导管的因素

导管的材质及组织相容性影响血栓事件的发生。研究表明,聚氨酯和硅胶材料的导管对血管的损伤和继发感染的几率均低于聚氯乙烯、聚乙烯材料导管。导管本身在血管腔内所占的空间影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研究表明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和管径呈反比。

4. 医源性因素

无论是中心静脉置管还是外周的PICC,插管本身就会损伤血管壁,反复的穿刺,会诱发机体的高凝状态。

不正确的导管头位置,会增加血栓发生的风险。导管尖端所在位置与血栓发生率有关。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 时,血流量大,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然而,若PICC尖端异位于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或无名静脉时,血栓发生率高。

不规范的封管操作,会导致血栓的发生。如:未能应用肝素封管、肝素浓度、肝素盐水用量不足等等。

导管相关性血栓事件一旦发生,应该及时处理,防止血栓的蔓延或脱落,一般情况需要尽早移除导管,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