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的 教学理解与实践 王 磊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 北京2017高考化学复习备考:对学生化学素养的思考 对高考考试大纲的思考 对化学备考复习的思考

人教课标版  北京2017高考化学复习备考:对学生化学素养的思考 对高考考试大纲的思考 对化学备考复习的思考

促进“理解”—认识方式转变的教学策略 • • • • • 提出原有的认识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 找到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最为关键的问题 展示学生思维差异,给学生表达的空间 要为学生思维探究提供有力的证据 用反思性活动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缩小学 生间差异 • 建立认识思路、形成方法
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2016-bj-12】
① 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②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 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③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 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④ 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 的化学计算。 ⑤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元素与生活、 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 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学科能力是学科素养的核心 化学学科素养: 在陌生、实际(真实)情景下,学生自发、自主 地调用化学学科思想方法、核心认识角度、认识方 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及情感态度、价值取向。
如何发展学科素养?
第二部分 对高考考试大纲的思考
一、对考试说明学习的思考
思考一:考试说明提出了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足量盐酸与Na2CO3溶液 2H++CO32-=H2O+CO2↑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 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

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

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为例胡久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100875)来源:化学教育2008年第9期摘要高中课程改革是个系统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教学和评价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核心素材和资源。

教师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过程中,怎样看课程标准? 怎样分析高中新课程的教材? 怎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设计? 即怎样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 这将是什么样的工作思路和流程。

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为例进行了探讨,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师教学设计工作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材|教学|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氧化还原高中课程改革是个系统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教学和评价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建议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很多教师却认为课程标准太泛化,弹性太大,实际指导意义不强。

那么,教师在阅读课程标准的时候,应怎样去看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高中新课程的教材,同以往教材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该如何分析高中新课程的教材,从而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本文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为例,探讨如何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为教师提供一种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1 从课程标准到教材1. 1 分析课程标准的思路与方法课程标准是面对全国的文件,对某一科目教育当中某一个学段、或者是某一个具体模块,学生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主要是一种规划性质。

此外,课程标准给教材编制一定自主弹性的空间,由教材去阐发具体的要求。

课程标准也提供了空间给各实验区去具体规定结合本地区的教学内容。

某些教师期望能够依据课程标准来界定课程内容,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这是不合适的。

课程标准既然是指导性的文件,更多给教师界定的是具体的模块,每个模块具体的内容主题,以及每个主题下的若干个内容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 ----化学新课程和教师专业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 ----化学新课程和教师专业成长
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有层次 揭示学科本质\知识结构化\知识结构功能化 超越具体性知识传授,注重观念建构,促进认识方式转变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程结构 的主要变化
层次性__必修\选修 多样性__领域\模块 选择性__必修学分\选修学分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变化特点
内容的模块化和主题性 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性 内容的结构化和建构性
与化学相关的 生活知识
与生活相关的 化学知识
环境、饮食、能源、材料、日用品 等生活中的问题
《化学与技术》
· ·
资 源
化学生
产 品
社 会
原 料
产技术
材 料
经 济
化学科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能量转化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能与电能 的相互转化
焓变概念 焓变计算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的专业态度
专业理想 专业情操 专业性向 专业自我
对教学工作来说,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 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 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 教学行为的教学工作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 过程。
新课程要求化学教师发展什么
化学新课程的主要特点
大一统的课程结构被打破,逼迫教师要具有基 本的课程意识
大一统的教材被冲击,逼迫老师要树立新的教 材观
稳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体系被替换,逼迫老师要 重构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单一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逼迫老师要学习多 样化教学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教师最不适应之处就是专业发展的关键之处
是“6+0”?,这样是否会削弱化学学科的地位?
高中化学两个必修模块之间是什么关系?是

浅谈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浅谈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浅谈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知、情、行的统一作者:孔耀来源:《化学教与学》2017年第11期摘要:以简单有机物的合成教学设计过程及教学实录来说明如何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来实现知、情、行等的相互交织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文章编号:1008—0546(2017)11—004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11.015北师大刘知新教授主编的《化学教学论》中提出,教学活动是知、情、行等相互交织和协调发展的过程。

意思是说在教学活动中,不应该只有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而应该也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过程与方法与其相互融合的过程。

北师大王磊教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这一具体的方法来更好地实现这一过程。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图1。

一、教学设计依据1.设计思想(1)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笔者以为在教学中,很多老师不能把课上的精彩生动,缺乏的不是高深的专业知识,而是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揣摩,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美好和作用。

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喜欢化学课而且會不喜欢化学知识。

而“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所以提倡以生动的、有情绪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让学生在情境与问题中体验探索过程中的乐趣。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将呆板的知识设计成具体的问题,并以情境呈现出来,是主要的学习载体。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本节课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设计学生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反思总结。

传感器走进课堂 全新的掌上移动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中化学课标负责人、化学教育专家王

传感器走进课堂 全新的掌上移动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中化学课标负责人、化学教育专家王
十 年 二十 年 当 中会有 一个 很大 的 发展 。传 感器 实验 现在
第二 ,原来我们只能孤立地看到什么是什么,借助 传感器实验我们可以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什么改 变 了引起了什么改变 ,探究这是什么规律 ,这些靠传统 实验比较难做,特别在化学、生物中。现在我们借助先 进的技术手段可 以研究变量之 间的关系和规律 ,这是很
年 ,传感器实验刚刚进入中国,主要就是应用在课外领 域 ,进不了主课堂,一直在外围徘徊。从20年之后有 03
王磊教授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
所长、化学课程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化学
所改观 ,伴随着新课改,传感器等新的教育技术手段逐
步与教材融合,与新课标融合,使之逐渐应用到演示实
中国 观代黼 装 备
2 8 第 0 总 6期 0年 1 0 期(第 8 )
传感器走进课堂 全新的掌上移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国家高中化学课标 负责人 、 化学教育专家王磊女士
程初 中和高中化学学科培训者培 训的理论与实践”、
“ 基础教育新课程全国化学教学论教师 国家级培训”和
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化学 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 《 化学教育》杂志编委 ,
验 、探究实验等环节,更好地服务了课堂教学。
本刊 :通过 刚才 的演 示 ,我 们看 到这些 设备操 作简 单 ,方 便 易用 。但 如 果 过 多地 应 用 这样 的设 备 ,会不 会削弱 学生 的观察 能力 、计算能 力 ?会不
强大的实验功 能。
第三 ,就 是 复杂 实验 。复杂 实验 具有 独特 性 , 比如
野外采样,如果不用传感器实验系统 ,在数据采集和处

项目学习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整体介绍

项目学习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整体介绍

人 、修 订 组 核 心 成 员 ,教 育 部 国 家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教 材 专 逻 辑 顺 序 ,三 条 线 索 并 进 。项 目 作 品 可 以 认 为 是 一 个 总
家 工 作 委 员 会 委 员 , 国 家 教 师 教 育 资 源 工 作 委 员 会 委 问 题 驱 动 ,而 其 中 的 检 查 进 度 可 以 认 为 是 项 目 进 行 过 程
学 未 来 教 育 “高 精 尖 ”研 究 中 心 学 科 教 学 实 验 室 主 任 。王 兴 趣 ,和 社 会 生 活 紧 密 关 联 ,又 有 很 强 的 驱 动 性 。
磊 教 授 还 是 教 育 部 初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
特 色 之 二 : 项 目 作 品 制 作 、问 题 解 决 过 程 、核 心 知 识
在 中 国 大 陆 出 版 著 作 十 余 部 ,发 表 论 文 50 余 篇 ,在 化 学 教 育 界 产 生 了 深 远 的 影 响 。2010年 应 邀 出 席 第 2 1 届 国 际 化 学 教 育 大 会 并 演 讲 ,在 2010 年 NARST 会 、2011 年 EASE 会 、2012年八八(?巳 会 和 2013年 、2015年 EASE会 等 国 际 研 讨 会 上 多 次进行学术交流。
大 家 DAJIA • 视 野 i
%王Leabharlann 磊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化 学 学 院 化 学 教 育 研 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 院 长 ,兼 任 中 国 化 学 会 化 学 教 育 专 业 委 员 会 副 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常 务 理 事 ,《化 学 教 育 》杂 志 副 主 编 ,教 育 部 “全 国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教 材 专 家 工 作 委 员 会 委 员 ”和 “全 国 教 师 教 育 教 学 资 源 专 家 委 员 会 委 员 ”。

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 化学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精选】

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 化学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精选】
教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到位,又加上现在的教材中没有明确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 验划分。因此,在许多学校的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不但没有加强,反而出现被削弱 的现象。那么,在推动新课程的进程中,我们如何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化学学 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功能? 如何处理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讨论以及教师讲授的关系? 化学课堂中演示实验、多媒体实验、实验录像、学生动手实验的作用各是什么?我 们该如何用好他们? 新课程中是否还需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又应如何引导? 交流研讨是新课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时,容易出现 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 有人认为:“把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就是探究式教学”,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做实验,是否就无法开展科学探究?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 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如何合理的确定探究的核心问题?针对哪些内容 和环节组织学生的分组活动?针对哪些问题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在探 究过程中,教师的讲解是否有必要?应该如何进行? 在基于探究和交流讨论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如何引导学生归纳 整理重要的结论和要点?课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巩固和练习? 如何处理教学设计与教材的关系?如何看待既认真遵循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有老 师认为新教材有利于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减轻了教师教学设计的负担;另有老师认 为拿到新教材后不会进行教学设计,不知该如何实施教学,应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如何评价目前各地广泛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评优课与日常教学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的集体备课、地区的教学教研、教师的教学反思如何进行,各起什么作用?
更加符合学科本质
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更好地解决差异问题
更好地解决操作性问题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整体性认识(上)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整体性认识(上)

高中化学远程研修专题一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整体性认识(上)专题简介:高中化学新课程与现行和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2004年9月开始四个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区已经顺利完成一轮新课程实验,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出现和遇到了不少实施中的具体问题。

整体性的认识高中化学新课程对于顺利实施新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讲主题:如何面对和认识新课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探讨。

介绍了实验区老师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情况,建议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整体认识新课程和实施新课程;深入分析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的特点,全面介绍了实验区的选课方案和排课方案,并进行了分析探讨。

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博士胡久华嘉宾: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磊教授北京市东城区教研室主任郑克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罗滨一、如何面对和认识新课程?1一线老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课程?郑克强:北京市已经实施新课程的化学们全部以积极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实施新课程中。

年轻老师抓住课程改革的大好机遇,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改革中,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相关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老教师在不断地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并且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

罗滨:新课程对所有的老师来说都有很大的挑战。

对老教师来说,需要补充新知识,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需要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学节奏要发生变化;对新教师来说,由于不了解高中化学课程内容,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建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知识体系。

面对这些挑战,老师们应该如何做呢?建议将要实施新课程的老师,调整心态,课程改革是国家行为,一线老师应该做的是积极接纳新课程,尽可能好地实施新课程,应该不断学习,积极主动,热情投入实施新课程。

但是老师们也不要过于担心。

因为在老师们实施新课程之前,有很多培训机会和教研活动;对于这次课程改革各级行政领导非常重视,会给老师实施新课程提供各种平台和学习成长空间;此外,还有很多相关课堂教学研究支撑教师实施新课程。

《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

《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

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王磊魏锐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 100875通讯作者: 王磊,E-mail:wangleibnu@摘要在 2017 年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部分的修订基于以下原则和思路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彰显知识的素养发展功能,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删减调整部分内容,明确规定学生必做实验,基于主题进行教学指导,提供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和情境素材等。

其中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的修订重点在突出核心观念引领、调整具体内容等方面相似,同时又基于 2 类课程的定位不同各有侧重。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业要求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经过化学课程学习所形成和发展的正确态度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2]。

此次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是如何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导向选取和制定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的?本文做一简要介绍。

必修课程内容的修订重点根据课程内容修订的原则和思路,针对不同内容主题的不同特点,确定修订的重点。

下面以必修化学课程的重点主题“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为例进行说明。

核心观念统领,聚焦学科大概念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的能力素养培养价值的学习主题。

对于无机元素化合物主题来讲,主题大概念应该是元素观。

在必修课程阶段,元素观的发展内涵包括:“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1],这可以简言概括为基于价类二维的元素观。

这是必修阶段学生需要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认识方式,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_省略_与物质的分类_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_王磊

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_省略_与物质的分类_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_王磊

新课程天地编者按: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2004年秋季以后,义务教育阶段在2576个试验区(以县为单位)展开,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4省(市)作为首批实验省份已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预计从2005年秋季起,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生将全部进入新课程,普通高中实验省份将扩大为10个省(市)。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被教育学家称为 教育事业的心脏 。

若不进入课程改革层面,任何教育改革都是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的。

我刊为了更集中地报道以落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为标志的化学新课程改革、新教材建设中的进展和成果,特辟 新课程天地 栏。

热诚欢迎广大作者赐稿!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新世纪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 第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王 磊1范晓琼1宋万琚1 王卫平2刘沂珍2(1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北京 100875;2山东省实验中学 250001)摘要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对事实为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也为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本文以 新世纪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 第2章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的教学设计及实施为例,阐述了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这一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程高中化学新教材事实为本 观念为本 教学设计 元素观1问题的提出1.1 事实为本的课程与教学 与 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传统的化学课程与教学是仅仅围绕事实展开进行的,强调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侧重低水平认知,我们可称之为 事实为本的课程与教学 。

这种课程注重对具体事实的学习;教学集中于师生双方对具体事实性知识的孤立传授和孤立记忆,而孤立的事实性知识往往价值有限。

这种课程与教学的设计方式使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去覆盖课本及教学大纲中大量的学科知识内容,势必大大减少提供给学生用来解决问题和进行高水平思维的时间,也必然助长了 填鸭式 的教学方式和 接受式 的学习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深层理解力。

第9章 化学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第9章  化学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质性自评提纲如下: ①这节课下来,你认为最成功的是什么?有遗憾 吗?遗憾在什么地方? ②在这节课的准备、实施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 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③在课的进行中,你对原教学设计进行过调整吗? 为什么进行调整?效果如何? ④你设计的学生活动都成功实施了吗?效果如何? ⑤通过课堂观察,你觉得还有哪几个学生需要课 后特殊的帮助?你打算如何帮助他们? ⑥这节课还存在什么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9.2.3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选择 (1)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①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具 体性,以及与《化学课程标准》及教 科书要求的相应性等。 ②教学内容:内容阐述的思想性 与科学性,知识结构的逻辑性与系统 性;双基的落实,重点突出与难点突 破;内容的实用性与适用性,反映本 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等。
案例研讨 氮气”一节的结束设计 在氮气一节结束时,请同学们自己总 结氮气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和用途后,教师讲述,“我们知道空气中 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21%,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以供给呼吸,可 以……,氧气的功劳、氧气的用途可谓大 也,人类生活不能没有氧气,没有氧气就 没有生命;而氮气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 呼吸,在空气中性质又很稳定,好像是可 有可无的,那么是不是氮气在空气中就没 有什么用处呢?请你以“假如空气中没有 氮气……”为题,写一片短文。
• 案例研讨 初中“燃烧与灭火”一节课的导入 • 老师讲述或播放CCTV-10《烈火毒车》的录像片段: 2006年8月29日17点57分,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消防中队 的警报突然响了起来,在207国道的一辆货车上发生了火 灾。18点零4分,20多名特勤消防官兵赶往了事发现场, 当消防车行驶到距离着火地点还有几百米的地方时,战士 们就已经能看到远处车上冒出的滚滚浓烟,经了解知道, 在发生事故的车上装载着整整123桶平均每桶250千克的 黄磷。此时正值盛夏,并且室外温度高达40摄氏度,情况 非常紧急! •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消防战士,你会怎么办?(同学讨论)

课程四选修模块的学科问题第二讲下

课程四选修模块的学科问题第二讲下

课程四选修模块的学科问题第二讲下主持人:高中化学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组核心成员、北师大化学教育研究所博士陈颖嘉宾: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组组长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磊教授结构化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李宗和教授北京市第35中学支瑶老师北京市汇文中学岳波老师上一集我们对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的学科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一集我们将对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的学科问题进行讨论。

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设置意义及结构化学的核心概念主持人:李老师,现在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已经把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进行了设置,很多老师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单独设置物质结构与性质这样一个模块?您能否从学科专家的角度来讲一讲您自己的看法。

李宗和:化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发现和制造为人类有用的一些新物质,而这些新物质的发现应该是难以预测的,新物质的制造需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时期。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有几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新物质的性能和结构,二是如何选择一条最好的路线合成新物质,三是按照这条路线合成的新物质的产率究竟有多大。

这些就是现代化学主要研究的任务之一,这个工作从国际上讲,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比如研究新的药物、研究新的材料、人工模拟蛋白质、还有人工模拟一些东西都需要这样做。

首先得要知道它们的结构,再知道合成路线,最后才开始合成。

所以我觉得现代化学的发展需要一些新的理论来贯彻,而这个新的理论就是结构化学,结构化学在现代化学中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想对于中学生,他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他们应该对这方面的知识要有所了解,不管以后是从事化学还是从事其它方面的工作,这方面的知识的了解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主持人:实际上结构化学也是和实际的生产生活现象结合非常紧密的,李老师您能不能接着给我们谈一下,新课程中物质结构与性质这样一个模块设置之后,要帮助学生建立的最核心观念是什么?李宗和:结构化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高中化学新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模块学科问题访谈录

高中化学新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模块学科问题访谈录

新课程天地高中化学新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学科问题访谈录———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结构化学专家李宗和教授 陈 颖 王 磊3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 100875) 高中化学新课程将《物质结构与性质》(以下简称《结构》)设置为单独的选修模块,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目标的统领下,模块的内容标准及相关内容与以往课程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结构化学的学科核心概念如:4个量子数、原子轨道、电离能、电负性、晶格能等在新课程内容标准或教材中出现。

在新课程推广实施的近4年以来,实验区的一线教师普遍对《结构》模块产生畏惧心理,认为该模块概念原理集中、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抽象难懂、学科的核心思想难以把握、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从入手,等等。

许多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提出:结构化学的核心概念有哪些?在化学学科中结构化学处于什么地位?对化学学科的发展有哪些价值和意义?哪些内容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所必需的?哪些内容是具有科学潜质的未来科学家在中学阶段所必需的?怎样使学习该模块的中学生体悟和领会结构化学的奥妙所在?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结构化学专家李宗和教授进行了系列访谈,希望能够藉此向读者展现出一位学科专家对此的领会和感悟,从而对新课程一线的广大教师有所启迪和帮助,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笔者:李老师,现在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已经把《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进行了设置,很多老师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单独设置物质结构与性质这样一个模块?您能否从学科专家的角度来谈谈您对此问题的看法。

李教授:化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各种需要而发现和制造各种具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而这些新物质的发现难以预测,新物质的制造又需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3个问题:一是新物质的性能和结构,二是如何选择一条最优的路线合成它,三是按照这条路线合成的新物质的产率究竟有多大。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北师大王磊)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北师大王磊)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主题
X1-模块1: 有机化学基础 主题1 有机化合物 的组合与结构 主题2 烃及其衍生 物的性质与应用 主题3 生物大分子 与合成高分子 必修 X1-模块2: 化学反应原理 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 化学平衡 主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 平衡 X1-模块3: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 的性质 主题2 微粒间的相互作 用及微粒的空间排布 主题3 研究物质结构的 方法与价值
修订后的选修2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1)保持和继承原有选修课程的精华
(2)更体现多维、生动、发展的现代化学科学面貌
(3)更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4)更加重视与区域和校本选修课程的可兼容性
(5)更增强开课和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
【内容标准】
• 1.元素与物质分类:认识无算可以组成不同类别的物质,相同类别的物质具 有相似的性质,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认识一种元素可能具有 不同的化合价,含有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之间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 实现相互转化。 • 2.氧化还原反应与物质性质:知道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 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够根据元素化合价认识物质的氧化性和 还原性,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 应。 • 3.电离与离子反应: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 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 4.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 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交接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 5.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 氮、硫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 • 6.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 方面的重要价值,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

1
关于教材的选择
目前 , 在宁夏推广使用的通用教材有 2 个版本 ,
一个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实验教科 书( 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 , 另一个是人民教育出版 社出版的 ( 以下简称人教版) 。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对 这 2 套教材都进行了试用。高一必修: 我们选用的 是山东科技版教材 , 按教学要求, 一周 3 课时, 共 4 学分。 1. 1 教材编排的整个结构体系与以往教材相比发 生了根本改变 以往教材的 教学体系是单纯 引入型的学习 方 法, 从 学 习 每 一种 物 质 开 始, 给 出 其 物 性 ) ) ) 化 性 ) ) ) 制备 ) ) ) 用途。而新教材从一开始就采用的 是一种研究型的学习方法 , 如 , 第 1 章通过 [ 活动探 究] 形式讨论金属 Na 物理性质、 金属 Na 和 O 2 反 应, 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 即: 观察、 实 验、 分类、 比较等科学研究方法。又如以案例形式研 究 Cl2 的性质 , 同时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 程序 , 即: 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 y 预测物质的性质 y 实验观察 y 解释及结论。这样的教学结构设计我们 认为是非常成功的, 真正体现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的意图。对扭转过去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高 分低能的现象大有好处。让学生在学习有关知识的 同时 , 也在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1. 2 教材编排非常新颖 例如 , 第 3 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 都是从大自然引 入到实验室 , 再回到生活、 生产应用中去, 每一节都
套既符合新教材要求 , 又能结合我们的学生的实际 情况 , 突出我 们自身特点, 且难易适中的 配套习题 集。具体做法是, 高一高二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 , 责 任落实到每一位老师, 分头编写/ 一节一练0 习题 , 最 后汇总整理。然后 , 下一轮老师在总结前一轮老师 使用经验的基础上 ,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 争取 3 年编 出我们自己的习题集。 ( 3) 为方便学生学习, 我们化学组制作了网上化 学学习答疑咨询网页专栏, 挂在校园网上, 从而给老 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 4) 分层次辅导,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 锻炼和成长, 学困生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学习 优秀者有更多提高的机会, 我们开设补弱和强化班, 由学生自己选择。老师到班级辅导, 一周一次, 效果 也很好。学生很快便适应了新教材的学习。 ( 5)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 针对我校的多媒体技术 设备条件 较好 ( 每 个班配 有一套 先进的 多媒 体设 备) ,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备课,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受实验条件限制而无法完成的 课本实验的动画演示以及大量的图片资料 , 大大增 加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专题三:认识物质结构的不同尺度层次——现代物质结构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专题三:认识物质结构的不同尺度层次——现代物质结构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三:认识物质结构的不同尺度层次——现代物质结构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博士讲师魏锐嘉宾: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磊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李奇教授山东省诸城实验中学教师张福涛老师北京第四中学高洁老师1、回顾前部分讨论主持人: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基本上是从原子层面和分子层面来对物质结构进行讨论,那么从这个专题,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层次,他是超越了原子和分子层次的,是原子间作用力和晶体结构。

那么这个层次呢?他是原子和分子之外的层次,通过这两个层次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认识原子和分子的新的视角和角度,那么在讨论这个案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学片断。

2、林红梅老师范德华力教学片断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会了微粒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什么啊?学生回答:化学键教师提问:化学键是原子或者离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那么分子之间是否也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呢。

我们先来阅读一则材料,壁虎的飞檐走壁之谜。

教师提问:读完这个材料,那么同学们对微粒之间的作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它也是一种电性作用,那么这个分子间作用力与前面所学的化学键有什么区别呢?它的存在对物质的性质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先来分析两个熟悉的事实,水分解和水的三态转换。

教师提问:第一个问题通过图中,水分子之间是否存在作用力呢,证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水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因为它变为气态,需要能量。

教师解释:看这里,这部分能量,来克服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而这部分力叫做范德华力。

是由范德华首先提出了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着作用力,我们就把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

主持人:我们刚才一起来观摩了这个教学片断,那么我们先请张老师和王老师来对这个片断进行点评,那么在这个片断设计的过程当中主要想体现的一些思路和思想是什么。

张福涛:林老师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是首先关注了学生的已有基础,学生在必修二和本模块第二章的学习中已经从微观上知道了分子内原子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那就是化学键,但是对分子间的相对作用,范德华力呢,仍是一无所知,但是从微观上讲,学生又是已经了解了相关的一些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又要积极促 进学生的发展 发展学生什么(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观)(原有认识和认识方式的转变和发展)
教学的结构观
从具体性知识传授为本的教学到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 突出知识的核心内在联系 搭建合理的知识内容组块 促使知识结构功能化 知识结构分层构建 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转化观 向下分解与向上归属,化学主题引导,价值取向 (元素化合物知识从物质中心到元素中心,从性质学习模式到转化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
• • • • • • • 基于观察-思考-讲授的教学 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 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教学 基于交流研讨的概念建构与转变教学 案例教学 基于课题的综合与开放教学 学生自主性学习
课标\教材\教学\考试\高考 之间的关系
1.课标是对学段目标、学习结果的规定 和表述; 2.教材是对学习序列、内容组织、内容 的内涵和外延、学习过程的一般性设计 和规划;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 三维目标 • 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 • 教学内容深广度 哪些是更重要的? 哪些是高中才学的?哪些是选修才学的? 联系实际和探究的内容也应注意深广度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 教学理解与实践
王磊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
wangleibnu@
必修课程实施中遇到的 主要困难和问题
• 对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把握不准,不会 选择性地处理栏目内容,“超前”、 “超标”、“一竿子插到底“地进行 教学,致使课时紧张。 • 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新的课程结构,尚 未真正理解新教材对知识内容处理的 特点,盲目依赖过去的教学内容处理 经验和惯性,导致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程将促发我们深入思考

课程结构的变化 课程内容的变化 教材的变化 教学方式的变化 考试评价的变化
如何影响课堂教学的变化? 如何真正做到从化学教育的整体出发思考我们的教学?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水平?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与教学设计和实践密切相关的 化学新课程的主要特点
• 大一统的课程结构被打破,逼迫教师要具有基 本的课程意识 • 大一统的教材被冲击,逼迫老师要树立新的教 材观 • 稳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体系被替换,逼迫老师要 重构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 单一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逼迫老师要学习多 样化教学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教师最不适应之处就是专业发展的关键之处
基本理念 • • • • 一切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基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要学化学,不同学生可学不同的化学; 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选择性
• • • •
三条内容线索支撑三维教学目标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化学溶解于实际中,再结晶出来 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
• 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有层次 • 揭示学科本质\知识结构化\知识结构功能化 • 注重观念建构,促进认识方式转变
高中选修模块教学中容易出现 的问题及其对策
1。模块功能和风格不明确、不鲜明 其一是不同类型的科学素养 其二是各模块的自由思路和思想方法 其三是与必修的层次没有拉开 2。学术性模块仍然是就事论事的具体性知识传 授,没有发挥出核心概念所具有的认识方式转 变的功能。 3。 前后左右缺少相互照应\灵活取舍和选择, 没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做不到课内与课外学 习相结合。
学习模式) (从物质静态分类到各类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关系,从知识到认识方式) (“氧化还原”从知识到认识方式,从化合价水平到电子水平,从直接 接触到电极反应)
教学的建构观
• 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 去情景的知识情景化
从生活到科学,从科学到社会 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 实际应用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STS三条内 容线索拧成一股绳,融为一体
• 关系示例: 课标\教材\高考之间的关系
教材
课标
高考
同步评价要求与高考评价要求是不在同一水平的;
从同步评价要求提升到高考要求是有“台阶”的;
化学选修模块的知识;
高三复习; 其他学科的知识支持;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
整体认识\坐标定位
元素化合物知识 概念原理知识 过程方法内容 STS类内容
化学知识和技能既“溶解”于 实际之中,解释着人类生产、生活 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回 答着各种现实的化学问题,又从丰 富的实际中“结晶”出来。
• 交流研讨与合作探究
把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 自主、合作、开放、互动 驱动性问题或任务 活动过程 多边交流
教学的整合观
从单课时教学设计到单元教学设计 从单一教学方式到多样化教学方式 从教学内容的线性排列到多条内容线索 融合组织 从单一使用教学素材到发挥多重教育教学 功能 开放与实效的统一和兼顾
水平层次
高考 选修 必修
教材 章节 顺序
内容维度
不同模块
化学1 化学2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实验化学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观点

• • •
发展观 结构观 建构观 整合观
教学的发展观
• 中学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
每个学生都将经历三个阶段的中学化学教育 与化学相关的科学素养的入门和启蒙教育阶段、全面 发展阶段、个性化提高阶段 每个学生都要学化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
• 3.教学是对学习序列、内容组织、内容的内 涵和外延、学习过程的具体性、个性化设计和 规划;
• 4.练习作业、阶段测验都属于同步性质, 重点在于对所学内容的巩固、进一步具体化, 内涵和外延的进一步刻画和明确,简单关系建 构。这个阶段仍然属于认识获得阶段。
• 5.模块考试、学业水平测试、高考 具有更强的终结评价性质,重点在于检查和评 价,属于认识输出、综合运用阶段。
• 由于教师还习惯于采用传统的习题教学 和训练模式,加之教材中个别习题的表 述和问点与教材正文内容之间的跨度偏 大,市场上的习题教辅资源往往偏难、 偏繁、偏旧,所以出现了学生“学得高 兴,做题痛苦”的现象。 • 实验室不够、实验条件差、缺少实验员; 新课程教师工作量核算不合理,教师人 均教学班数太多的问题普遍存在。 • 高考方案不明确,乃至对实验区选修课 程的开设和实施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导向 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