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文底蕴--建设竹韵校园-最新文档
多彩竹文化,打造校园文化新亮点

多彩竹文化,打造校园文化新亮点摘要:在现代校园文化教育中,大部分学校都过分的注重教育学生对学科课本,却很少关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这就出现了我们校园文化多样性与实际性的缺失。
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开展了以多彩竹文化为载体,打造校园文化新亮点,以此来加深少先队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学生课余时间的同时,能得到更好的文化引导,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和道德修养。
本文围绕竹文化的多样性,力图找到竹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联性和建构性,并试图从竹文化打造校园亮点的背景、可行性、重要性、途径和体验性五个方面阐述竹文化的四大中心。
关键词:竹文化;校园文化;新亮点竹子,生而有节,弯而不折,有着坚强、坚韧、谦虚等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学校以竹文化为载体,打造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亮点,意义重大。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培育祖国花朵的摇篮,传承和创造着人类文明,所以我校开展多彩竹文化特色,意在培养学生学习竹子的优良品质的同时,也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学生课余时间的同时,能得到更好的文化引导,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和道德修养。
学校适宜的自然、人文环境,为校园竹文化发展助力。
我校有着天然地理优势,校园周边竹源丰富,随处可见,学生们从小对竹子有亲切感,这对于我校打造多彩竹文化有着一定的优势,积极引导,孩子们定将在耳濡目染中夯实品格基础,成就有德学子。
一、打造校园“多彩竹文化”特色的重要性建设校园文化,让文化育人;打造校园特色,用特色立校。
学校不仅仅是一个培养学生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锻炼学生能力的地方。
当代教育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依赖日常的教学课程中是远远不足够的,校园文化乃一校灵魂,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结合我校的自身特点,打造校园“多彩竹文化”特色意义重大。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当前,学生的德育教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消极,学生的道德水平差异较大,学生追求功利化的倾向较为严重等。
为有效推进学校德育创新,重点建设竹韵文化,以竹韵文化为平台,有效引领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当前学校所亟需的创新之举。
竹韵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其特点是富有灵性、朴实无华、自然而真实。
竹韵文化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竹韵文化强调情感、关怀、自然,追求的是心灵的安宁和思想的深度。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生易感受到一种纯朴、真实、舒适的情感体验,不断潜移默化地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学们学习竹韵文化时,不仅仅是学习一种传统文化,更是学习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比如在国学课程中,学生学习古代儒家的思想,从中引导学生诚信、礼仪等道德观念,使学生在古代文化故事的启迪下,增强道德素养。
在学习竹艺时,学生锻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耐心和细致性,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特征,培养自身的身心素质。
此外,当学生在合唱团中唱响竹韵歌曲时,学生能够感受其中包含的自然气息和道德力量,体会到一种全新、自然、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校内,在竹韵文化引领下,可以建立一些特色的课程和文化活动,使竹韵文化深入学生的生活中,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比如,可以举办竹艺展示、诗词比赛、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在繁忙的课程体系下,尽情发挥自己潜藏的才华。
同时,可以在食堂、宿舍等墙壁上张贴竹韵文化的相关图片或标语,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这种文化的存在。
在竹韵文化引领下,学校必须对德育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将传统的德育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德育课程不再是单一的道德规范,而是融入了德育教育的多个方面,如情感教育、体格锻炼、心理辅导等。
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学会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等社会责任。
同时,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素质,以更科学、更具创新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道德知识。
积极营造“竹韵”氛围,有效渗透“以竹育人”

以“竹韵”为载体,有效渗透“以竹育人”--武平县高梧小学“竹韵”特色文化创建情况汇报( 2014 年 5 月 25 日)武平县高梧小学地处205国道旁的高梧片区中心(原高梧中学校址),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是一所较大型的农村完小。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52人,教职工16人。
校园占地面积5260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610平方米。
高梧小学自2011年搬迁到原高梧中学校址办学以来,依据高梧片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种植竹植物,制作、使用竹用具习惯的传统,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以竹育人”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建设。
学校以竹文化教育为载体,全力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通过建立校园文化墙,制作宣传橱窗、板报、标语,开发校本教材等形式,营造浓郁校园氛围,力求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力争让每一块土地都育人,让学生认识竹植物、实践竹制作、诵读竹名言、宣讲竹故事、学习竹精神,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启迪和教育,并已初现成效。
现就我校“竹韵”特色文化创建工作情况向你们做个汇报:(一)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1、学校成立以熊富同志为组长、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具体实施,加强磋商、研讨,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宣传,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1、统一全校师生的思想认识。
学校通过教师会、学生集会、班队会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教师思想认识、统一思想,调动全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创建工作中。
全体教师特别注意在班级活动中加强“竹韵”文化的宣传、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主动参与到学校创建工作中。
2、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力度。
学校利用学生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大力宣传学校“竹韵”特色文化建设,让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学校创建工作中。
(三)加强研讨,构建“竹韵”特色的校园文化。
1、优化、美化校园环境。
学校结合此次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美化校园,拆除阶梯教室前乒乓球桌、平整校园內坪、清除建筑垃圾。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学校作为社会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有必要在建设文化氛围方面引进竹韵文化,营造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有效促进学校的发展。
以下是关于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的理由: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文化冲击也越来越明显。
学校应该借助竹韵文化的弘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学生也能够领略到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并进一步启发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二、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在学生中间推广竹韵文化,将会从文学、文化、历史和美学等方面浸入教学中。
并且,竹韵文化的自然与生态本质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乐于从生活中寻找这些可再生资源,这样就能营造出一个独特且深刻的学习环境。
三、促进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作为未来的希望,必须考虑到可持续性的因素。
透过竹韵文化,学校可以将这种文化融入到建筑、景观、家具和装修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以便在将来建设环保型的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作为学习、交流、传承以及生态文化教学的场所,其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学校的文化品位,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和社会的关注。
竹韵文化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丰富、深刻和高质量的文化建设形式。
综上所述,以竹韵文化为基础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学生来说,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和发挥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
对于学校来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也将是重要的一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可持续发展性。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竹韵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形态,它以“竹”为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竹韵文化以竹子为形象符号,传达着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理念。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而以竹韵文化建设为引领的学校德育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首先,竹韵文化弘扬了传统美德。
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物之一,它具有廉洁奉公、坚韧自强等美德的内涵。
竹韵文化以竹子为象征,向学生传达了珍视节约、认真学习、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等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观竹文化展览、开展有关竹韵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将传统美德融入学生日常行为和思想品质的培养中,使学生从小学会感受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其次,竹韵文化注重自然与生态的关系。
竹子是自然界中生长最快、寿命最长的植物之一、竹韵文化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学校德育工作可以借鉴竹韵文化,加强对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通过开展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活动,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和行动,使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再次,竹韵文化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竹子生长在一片竹海中,纵使风雨再大,竹子仍然互相支撑,全身根根相连。
竹韵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学校德育工作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如社团组织、志愿者服务等,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集体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交技巧,使他们能够和他人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竹韵文化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宜人。
竹子形态秀美,竹林常常给人以清净、优雅的感觉。
竹韵文化传达了追求心灵的安宁、宁静的生活理念。
弘扬竹子文化 创农村特色学校

弘扬竹子文化凸显校园特色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鹿鸣小学七里校区地处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七里乡,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山涧百虫,山峦叠嶂、如烟如梦,横跨其中的七里香溪身姿曼妙、超凡脱俗,而连绵的百万亩竹海更是蔚为壮观、赏心悦目,有“浙西大竹海”之美称。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竹子在中华文化中的深远意义,它虚心自持,高风亮节,乃君子写照,其品性、风韵都成为文人雅士歌颂和追求的对象。
而这些品质就更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深入挖掘,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出具有竹子精神的新一代!鹿鸣小学和七里校区的领导、老师们就是领悟到这些,因地制宜打造以竹文化为特色的校园建设,通过营造浓厚的竹文化氛围,引竹入校园,将竹之精神“虚心自持节节向上”作为校训,打造竹韵味的课堂,创造竹特色的校园舞台,让师生在赏竹、论竹、研竹、品竹、画竹、写竹、做竹中品格得到提升,在摸索与探究中走出一条具有乡土气息的特色农村小学办学之路!因此,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弘扬竹子文化创农村特色学校——鹿鸣小学七里校区打造竹文化特色学校情况汇报一、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朵朵奇葩迎春来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与竹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七里校区创设竹文化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开展过全校师生参与的大综合活动,开展过不同班级不同内容的小综合活动,也开展过才艺技巧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了综合能力的提升。
1、竹文化实践基地“生在农村,长在竹乡”,身为七里校区的学生,他们有城市学生难以比拟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拥有广阔的劳动实践舞台。
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我们在校园的一角种竹子,又向学校附近的农户租赁了一块竹园,开辟了竹文化实践基地。
在实践基地中,我们教学生如何培育竹;我们带领学生给竹施肥,挖竹笋;我们向学生讲解竹林丰产措施,还邀请学生家长来给同学们上课……学校还投入资金采购各种竹子,种植在竹文化实践基地中,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真正了解竹的知识,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竹的了解。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摘要】竹韵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探讨了竹韵文化对学校建设的积极影响,介绍了竹韵文化引入学校的实践措施,以及如何通过竹韵文化提升学校的精神文化和带动学校的创新发展。
进一步探讨了竹韵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融合,认为以竹韵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发展至关重要。
未来,应继续深化竹韵文化在学校的应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实现竹韵文化与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培养学生成才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竹韵文化、学校发展、内涵、重要性、积极影响、实践措施、精神文化、创新发展、融合、重要性、发展方向、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竹韵文化的内涵竹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竹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元素和价值体系。
竹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被视为高雅、坚韧、竹节清雅等象征,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文化内涵。
竹韵文化蕴含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和传承竹韵文化,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特点,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竹韵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不仅有着美好的审美情趣,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关注和传承竹韵文化对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学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场所,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至关重要。
学校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学校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一个强大的学校意味着更多的人才培养,意味着更多的科技创新,意味着更好的社会经济发展。
学校的发展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养。
一个优质的学校应该是一个文化浓厚、精神丰富的地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校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竹韵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以竹子为基础材料,将各种艺术形式与竹子的特点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方式。
竹韵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一、竹韵文化的特点竹子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植物,具有韧性、柔韧性和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深刻地体现在竹韵文化中。
竹韵文化主要包括竹雕、竹编、竹画、竹乐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都是根据竹子的特点进行创作和表演的。
竹韵文化的特点之一是自然、简朴和淳厚。
竹子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材料,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和改造,给人以一种质朴、自然的感觉。
竹韵文化注重艺术表现的纯粹性,不喧宾夺主,追求的是自然的美和简洁的艺术形式。
竹韵文化的特点之二是灵活、多样和富有创造力。
竹子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可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和器物。
竹韵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创作方法表现出竹子的美和艺术魅力。
竹韵文化注重品质和修养的培养。
竹子是一种具有高质量的材料,它经过精心的加工和处理,可以制作出各种精美的艺术品和器物。
竹韵文化强调品质的追求和修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对竹子的欣赏和研究,促进学生对品质和修养的理解和追求。
竹韵文化注重自然和和谐的理念。
竹子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它纯朴、自然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竹韵文化通过对竹子的艺术表现,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自然的美和和谐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竹韵文化注重创新和创造力的培养。
竹子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竹韵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三、竹韵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竹韵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课程设置上加入竹韵文化元素。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视也不断提升。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富有浓郁竹韵文化的传统。
竹子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品之一,被誉为“文人雅士”、“清高之物”。
竹韵文化是以竹子为载体,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与文化形式相互融合,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现代社会中,竹韵文化已经开始应用到了学校中,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文化建设方式,可以带来的一系列好处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爱好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它的形态各异,且可以应用于制作仿生美术品、竹编工艺品、乐器等等,在学生中往往会产生出很大的兴趣。
在学校的竹韵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竹艺手工制作班、竹韵文化艺术课程等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竹文化环境,增强他们对竹子的认识与了解,激发他们对于竹文化的热爱,带动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学习。
二、促进师生交流竹韵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于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在学校中,可以组织各种竹文化艺术节、文化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和老师通过竹文化交流分享,加深彼此的理解和认识,培养起大家的竹文化感受力和美学鉴赏力,不仅会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会为学校建设一个更加和谐、随和、友爱的文化环境。
三、弘扬民族文化竹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等式,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普及和宣扬竹韵文化是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学校中,能够加强竹韵文化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带动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同时也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继承者和传承人,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四、增强学校的知名度与软实力竹韵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现之一,在当今国际化的文化环境中,大力推进竹韵文化的建设,不仅可以增强学校的知名度,也可以为学校带来好的形象发布效果。
同时,在大力推进竹韵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未来可以打造出更多的教育品牌,掌握竹韵文化产业资源,带动学校的经济发展,增强学校的软实力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竹韵文化的建设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好方法,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学校的整体形象宣传等方面带来诸多的好处。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竹韵文化建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竹韵文化富有创意和想象力,
通过竹子的材质和形态,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
校可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加入竹韵文化元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
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
学校也可以组织竹韵文化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
新潜能。
竹韵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竹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种植和利用竹
子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平衡。
竹韵文化建设可以鼓励学校开展环保教育
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开展竹子的种植和
利用实践,并将其与课程教学和学校管理相结合,共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竹韵文化建设还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美学教育和文化底蕴。
竹子是一种自然的美丽材料,它自身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纹理,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校可以在校园建设中加入竹韵文
化元素,打造具有竹韵特色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美丽的校园中学习和成长。
学校还可以
开展相关艺术和文化活动,让学生接触并欣赏到竹文化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和文化修养。
竹韵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竹韵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学
生传统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校的美学教育和
文化底蕴。
学校应该注重竹韵文化的教育和传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
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赏竹韵,育竹人”

“赏竹韵,育竹人”我们学校是一所以“赏竹韵,育竹人”为特色的农村小学,周围民宿林立,所在的小镇是新崛起的旅游小镇,所以,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德育模式,培养讲文明、重礼仪、有内涵、有责任感的小主人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是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竹韵文化”德育培养的。
一、依托自然环境,构建“竹韵文化”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我国传统文化本身是一种德性文化,极为注重道德教育,其思想文化的核心精神既是道德精神。
我校充分继承了传统道德教育经验,将这些经验投入到构建学生德育工作中。
我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碧波荡漾的流溪河畔,毗邻良口碧水新村,校园环境清雅,周边各种竹资源充足。
竹子与山区人民的生活关系密切。
当地人们群众识竹、种竹、用竹等丰富多彩,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
竹的文化精神与山区劳动人民的传统品质相一致。
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升华成了山区人的精神风貌,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
竹子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正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因此,我校确定以竹韵特色文化,作为构建学生德育的主题。
在实践过程中,我校依据竹韵特色文化提出了:“赏竹韵,育竹人”的特色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思想坚贞、行为清高、拥有气节、虚心学习的“竹人”精神。
思想坚贞,要求学生的思想要有竹子一样的傲骨。
行为清高,是指通过行为规范的教导使学生获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格。
拥有节气,着力打造学生依据道德行事的准则。
虚心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端正的学习心态。
二、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创新方式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于小学生的行为能力的养成和道德素养的需求有了新的要求和提升。
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热爱劳动、符合时代特点的新时代小主人,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在我校的“竹韵文化”特色德育教育中,具体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第一,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生德育工作我校“竹韵文化”特色德育建设的持续开展,使学生们的道德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营造“竹韵”氛围,渗透“以竹育人”(总结)

营造“竹韵”氛围,渗透“以竹育人”——武平县高梧小学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小结武平县高梧小学,创办于1933年8月。
2009年8月熊新小学(原名熊屋小学)和高梧小学合并,延用校名“高梧小学”。
如今,学校背靠虎头岭,地处高梧片区中心,交通便利,位置优越。
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自2011年搬迁到现校址以来,依据高梧片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种植竹植物,制作、使用竹用具习惯的传统,结合学校实际,启动“以竹育人”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创建活动。
学校积极挖掘“竹韵”内涵,确立“立德为根树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尚德立志自信自强”的校训,形成了“博爱团结敬业创新”的教风、“乐学善思谦虚上进”的学风和“文明爱校求真务实”的校风。
在创建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打造办学特色,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竹韵”文化为主体的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自然情趣的校园特色,促进了学校全面发展。
现将创建工作情况小结如下:一、精心编辑校本教材,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开发和编写出适应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校本教材则显得日益迫切和必要。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我们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竹韵》作为教材。
在2014年编撰了第一本校本教材《竹韵》,在全校推广使用。
经过二年多的努力探索,2016年5月又编写出以竹笛、竹快板、竹竿舞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本校本教材《竹韵(2)》,旨在适应于本校的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继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竹韵”氛围。
高梧小学自2014年3月确定“竹韵”特色学校文化主题后,结合创建活动,围绕“以竹育人”,努力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竹韵”品牌。
校园自然景观的布局,以竹子为载体,以“竹韵”文化为内涵,以强化育人功能为目标,精心设计每一个景点,几年来,我们在校园里种植毛竹、麻竹、葫芦竹、钓鱼竹、赤竹、小琴丝竹近千株,形成具有“竹景、竹情、竹韵”的校园环境,师生们只要踏进校门,就时时与竹为邻,处处与竹相伴。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竹是一种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植物,而竹韵文化则是指以竹文化为基础,融合当地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
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而如何利用竹韵文化建设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大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竹韵文化的特点、竹韵文化在学校中的建设方式以及竹韵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三个方面展开,探讨竹韵文化在学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一、竹韵文化的特点竹韵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它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竹韵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自古以来,竹就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许多古代文人墨客都钟爱竹子,将其视为高尚的品格和境界的象征。
竹韵文化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竹子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其茎干柔韧,节节相连,具有坚韧的品质和优美的形态,正是这种特质决定了竹韵文化的纯朴、洁净和雅致。
竹韵文化是一种优雅的审美情趣。
竹子生长在大自然中,它的形态和纹理都具有极高的美感,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竹韵文化在学校中的建设方式竹韵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和展览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艺术家来介绍和展示竹韵文化的相关知识和艺术品。
这样的活动可以拓展师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其对竹韵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可以在校园中建设竹韵文化的景点和实践基地,例如竹林和竹艺工作室等,让师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竹韵文化的魅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竹韵文化的专题课程和研究项目,引导和激发师生对竹韵文化的热情和兴趣。
竹韵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竹韵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品位。
竹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可以为师生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竹韵文化可以激发学校师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能力。
竹韵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艺术表现,这些都是激发师生思维和创造力的源泉,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以竹育人 铸就校园特色文化

以竹育人铸就校园特色文化xx小学 xxx 竹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而受到人们的称颂。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竹子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
中国是“竹子文明的国度”,竹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东坡老先生一句“无竹令人俗”道出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迥然不同之处。
中国竹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
我校地处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忠兴古镇,境内竹子随处可见,青青翠竹点缀着乡村民居,山水田园风光绚丽多姿,灿烂夺目。
苏东坡老先生言道:“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而我们的师生就在青竹翠影之中长期与之相依相伴,针对农村孩子的生活特点和丰富的竹林资源,因此,我校因地制宜开展以竹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引竹入校园,让师生在赏竹、论竹、研竹、品竹、画竹、写竹、做竹中品格修养得以提升,创新思维得以培养,实践能力得以锻炼,构铸起了一个具有乡土气息的校园特色文化。
一、萌生“竹”意、树立生态教育理念竹,为人们所熟知,其挺拔秀颀的姿态,高风亮节,正直谦虚的品性和永争第一,节节拔高的拼博精神为世人所认同与敬仰。
我校地处的农村,师生就像小草一样朴实,却又像竹子一样不断进取、直往云霄。
我们认为以“竹文化”为中心,能辐射到文学、书法、绘画、写作等多个学科领域,既体现了新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延续、补充,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因此,自2007年,我校选择了“竹文化”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让“竹”精神成为学校的特有精神。
以“竹”的精神为理念,传承和创新校园特色文化,充分挖掘竹文化,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的特色文化和教育艺术,感染、启迪、激励、鼓舞全校师生奋发向上,引领学校快速、健康的发展,创造独具xx特色的校园文化,树立生态教育理念。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摘要】竹韵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对于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首先探讨了竹韵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学校发展的现状。
接着详细阐述了竹韵文化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了竹韵文化建设的具体方式以及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
还探讨了竹韵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和对教师的启示。
总结了竹韵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未来学校发展中竹韵文化的发展方向,并强调了竹韵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于竹韵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的关注,促进竹韵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竹韵文化、学校发展、促进作用、具体方式、教育运用、学生影响、教师启示、重要性、发展方向、可持续性。
1. 引言1.1 竹韵文化的重要性竹韵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更是植根于中国人民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
竹韵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和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竹韵文化在学校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竹韵文化强调修身养性、崇德向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竹韵文化有助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形式,竹韵文化可以为学校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增强学校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竹韵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可以为学校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持,推动学校发展走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道路。
1.2 学校发展的现状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现实中,很多学校存在着资源不足、师资不均、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些学校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一些学校的设施设备严重老化,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氛围。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摘要】引言部分指出了竹韵文化的重要性和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竹韵文化对学校发展的积极影响、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促进学校创新发展的作用、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在师生中的传播情况。
结论部分总结了以竹韵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指出竹韵文化为学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竹韵文化在学校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在未来的学校文化建设中,应加强竹韵文化的传承和应用,发挥其在促进学校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学校发展的持续进步。
【关键词】竹韵文化, 学校发展, 文化建设, 教育, 创新, 传播, 新机遇, 未来发展方向, 建议1. 引言1.1 竹韵文化的重要性竹韵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竹韵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认知和致敬,更蕴含着崇尚简约、自然、淡泊的人生哲学,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道德情操。
在当代社会,竹韵文化也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繁荣。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竹韵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竹韵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美学魅力和精神价值,能够为学校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滋养。
通过学习和传承竹韵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竹韵文化还有助于塑造学校的独特文化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和影响力。
将竹韵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2 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为学校带来凝聚力与向心力,促进师生之间的凝聚与交流,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学校文化既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的门面,是学校软实力的展现和建设。
通过文化建设,学校可以传承和弘扬校园文化传统,强化学校特色和品牌形象。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以竹韵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德育创新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和不良的文化现象,如片面追求物质利益、道德风气淡薄、浮躁功利的价值取向等等,这些都对社会风气和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对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学风和社会风气,学校需要进行创新的德育教育。
竹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竹是坚韧而柔韧的,可以再生,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象征着高尚品质和节俭朴实。
在学校德育创新中推广竹韵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还可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社会风气。
竹韵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竹子具有坚韧和柔韧的特性,正是这种特点塑造了竹子的高尚品格。
学生在接触竹韵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对竹子的了解和赏析,可以感受到竹子的高雅和廉洁之美,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
学生可能会通过自觉地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和尊重他人等行为来践行竹子的品格,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价值观。
竹韵文化可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当今社会,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健康的价值观念泛滥,对学生的价值认知产生了很大的干扰。
竹韵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的道德目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特点。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参与竹韵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们的理想追求。
竹韵文化可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社会风气。
学风和社会风气是学校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竹韵文化的影响和引领,学生可以形成勤奋向上、团结协作、守纪律、尊重他人等良好的学风和社会风气。
竹子的坚韧和柔韧特性可以激励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竹子的朴实和节俭可以引导学生珍惜资源,追求简朴生活。
为了引领学校德育创新,推广竹韵文化,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将竹韵文化纳入课程,通过文学、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授课,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竹子的美学价值和道德品格。
传承人文底蕴 建设竹韵校园

作者: 倪玉轩 陈宏良
作者机构: 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中心学校
出版物刊名: 中国教师
页码: 74-76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6期
主题词: 人文底蕴 传承 校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学校精神 竹韵 文化积淀 人类文明
摘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社会的文化高地,传承和创造着人类文明。
现代的学校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培养娴熟的技能,还要传承和发扬祖国五千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
这就需要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提炼和培养学校精神,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人文底蕴建设竹韵校园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社会的文化高地,传承和创造着人类文明。
现代的学校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培养娴熟的技能,还要传承和发扬祖国五千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
这就需要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提炼和培养学校精神,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
莫干山中心学校地处举世闻名的避暑胜地莫干山北麓,茂竹修林,绿树成荫。
学校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竹文化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进而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有“七德”,即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和担当。
可见,竹文化蕴涵着厚实的民族精神。
在竹文化的熏陶中,莫干山中心学校的学生感受和理解着竹蕴涵的情感、思想和品行,学习和体会着竹之精神的表现手法,丰富了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了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了全面协调发展。
一、一则校训,蕴育学校“竹文化”之根
莫干山中心学校历史源远流长,1932年6月1日(民国二
十一年六月一日),私立莫干小学建校,12月教学楼落成。
黄郛先生创立学校时提出了“勤、俭、忠、慎”的校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得到较好的结合。
学校与时俱进,赋予校训新的内涵,倡导“勤奋”“节
俭”“忠诚”“慎行”。
同时依托地处“竹海之乡”的独特乡土资源,积极提炼学校精神文化内涵,提出了“亮节向上”的精神文化理念,号召莘莘学子以简朴的生活磨炼自己,宽容厚重,慎思笃行。
激励广大师生像翠竹一样,高风亮节、坚忍不拔,奋发向上,让“亮节向上”的精神文化理念深深扎根于师生的心灵,并茁壮成长。
二、两个元素,构建学校“竹文化”之干
莫干山特有的自然环境为学校搭建了一个天然的舞台。
学校依托地处“竹海之乡”得天独厚的地域乡土资源,充分挖掘竹所具有的外形及内涵之元素特点,美化、亮化和诗化学校环境,扎实地推进竹文化建设。
1. 竹形元素,扮靓校园
为了能让每位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我校围绕竹文化特色精心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处处体现竹子的特色和精神。
走进莫干山中心学校,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自然清新的竹文化气息:竹文化大厅,体现出“亮节向上”的校园精神追求;古朴典雅的莫干山文化长廊,行走其中,既能领略莫干山的风采,
又能感受到竹文化的魅力;匠心独具的“校园微型竹博园”,徜徉其中,增长新知;精致的“竹制品工艺室”彰显了竹之神韵,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2. 竹德元素,净化心灵
竹有“七德”,即“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和担当”。
学校将此“七德”镌刻在大理石上布置于校园中,形成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构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进而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
外显的校园景观必将内化为学生对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诗化的校园必将带给学生文明的体验与追求。
在校园里,跃动着的绿色意象和生命韵律,随处可观、可感。
师生只要踏进校门,就时时与竹为邻,处处与竹相伴,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学习,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三、三项载体,培育学校“竹文化”之林
学校围绕竹文化,构建以学做人教育为核心,以创造教育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发展性教育体系,让全体师生参与各种各样“竹文化”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接受“竹文化”的熏染,并将其渗透于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及做事之中,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1.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竹文化”品位
为深化竹文化的建设,传承前期竹文化的教育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对竹文化教育功能的认识,
学校借鉴有关同类课题的研究,申报了市级课题“依托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以期对本土教育资源的利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建设等方面产生更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进而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2. 以教材开发为载体,打造“竹文化”体系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学校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资源的原则,在分析学校外内部具体情境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现有的设施、教师的专业水平,注重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统一,基础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的统一。
为了使学生更系统地了解家乡的竹子,熟知家乡的人文风俗,学校组织编写了《我的家乡莫干山》《学生竹艺制作》《竹之韵》等系列校本教材。
既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又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了教学手段,带动了学校的特色建设。
3. 以活动展开为载体,丰富“竹文化”校园生活
竹文化既是乡土文化的历史积淀,又是学校精神的一种传承。
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教育文化,不断引领学生感受竹之精神品质,从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出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知我莫干行
学校结合湖州市南太湖小导游活动,深入挖掘名山文化,以
“知我莫干、爱我莫干、护我莫干、兴我莫干”为活动理念,开展访名山古屋、探名人踪迹、唱名优特产和颂民俗民风活动,使学生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
(2)我的竹校园
学校通过“竹文化”长廊、校园微型竹博园和体育文化长廊等布景,让学生了解竹子的基本知识、历史神韵和资源概况,引导学生认识到竹子是学校精神的象征,要求每个学生学习翠竹品质,并自觉内化成道德的力量、学习的动力,不断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开拓进取。
(3)悦动竹竿舞
为了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竹文化的魅力,结合阳光体育活动,我们还自编自创了一套竹竿舞。
大课间活动时间,学生们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敏捷地进退跳跃,在竹竿开合的瞬间,潇洒自然地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
现在,竹竿舞已成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调动了学生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团队精神,促进了学生德智体全面综合的发展。
(4)竹在课堂
学校以竹文化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课程:在科学学科中认识竹子的种类及生长特性;在语文学科中抒写竹之精神,感悟竹之品格;在美术学科中描绘竹子,领悟竹之魅力;在音乐学科中轻吟浅唱竹之歌,陶冶情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竹艺小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们在识竹、写竹、画竹、
咏竹和竹艺作品的制作中品味到竹之清雅高洁、生机盎然的外在魅力,以及清俊不阿、刚正挺直的丰富意蕴,最终,竹子那“立根、坚韧和虚心”的品性深深根植于学生们的心中。
(5)竹艺初体验
结合学校特色文化,学校先后开设了竹编兴趣组、竹刻兴趣组、竹烙画兴趣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兴趣小组的学生已经能熟练地掌握一些竹编、竹刻和竹烙的技巧,并能制作多种竹编器具和竹刻玩具,例如竹快板、竹笔筒等。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竹制工艺品“三个和尚”还获得了县中学生科技小制作的一等奖。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全体学生得到了锻炼,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各方面的素养,学校营造出了浓郁的育人文化氛围。
在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中,学生用行动展示了“亮节向上”的人文追求,并为“亮节向上”的学校文化不断增添着新的内涵。
学校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全体师生参与进来,亲自动手,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文化;让师生在体验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在运用文化中创新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落到了实处。
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原动力作用,营造了优良的校风学风,启迪了学生的心智,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促进了学校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未来的岁月中,学校将继续藉千年沉淀之竹韵,育德才兼备之栋梁。
也许还略显稚嫩和青涩,但学校有一大批愿意扎根山
区教育的教师的共同奋斗,我们有理由相信“亮节向上”的理念会成为山区教育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