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屈光和调节
《眼屈光学基础》幻灯片
![《眼屈光学基础》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6fc33137360cba1aa911da90.png)
– 屈光性手术。
– 预防
–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 定期检查视力,如有异常及时矫治。
– 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定义:
二 远、视远眼是视在眼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
– 轻度远视:?+3.00D
– 中度远视: +3.00D~+6.00D
– 高度远视; ?+6.00D
– 根据调节情况:
– 显性远视:不滴用麻痹剂所测出的度数
– 全部远视:滴用麻痹剂后测出的度数。
– 隐性远视:指全部远视与显性远视的差值。
– 临床表现:
– 视力:视力减退程度 与调节 年龄和安康状况有关
– 婴幼儿发育不良:导致眼轴变异增长。
– 眼病:巩膜软化、眼外伤、色素膜炎、房水混浊等。
临床表现:
– 视力: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
– 眼位偏斜:近视眼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所以集 合功能也相应减弱,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斜视 眼多为近视度数较高的眼。
– 眼球改变:眼球前后径过长,高度近视者明显。
– 中度近视:-3.00D~-6.00D
– 高度近视:-6.00D以上
– 假性近视:
– 睫状肌过度收缩引起的调节痉挛会使平行光线聚焦 于视网膜之前,造成与屈光性近视一样的情况。滴 用睫状肌麻痹剂,以解除睫状肌痉挛,视力可以改善 或恢复正常或轻度远视。
– 即使滴有麻痹剂,近视无改善或降低度数<0.25D 称为真性近视。
调节和集合两者保持密切的协同关系,有调节 必有集合,调节力越大,集合也越大。正视眼 的调节与集合相互协调,对于非正视眼,其调 节与集合不协调。远视患者调节作用超过集合 作用,反之,近视患者集合作用超过调节作用。
眼的屈光和调节
![眼的屈光和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5712ba147c1cfad6185fa7d9.png)
.
23
斜视的定量检查
角膜映光法 三棱镜遮盖法 同视机检查法
.
24
.
25
.
26
共同性斜视
定义 分类
内斜视esotropia 外斜视exotropia 上斜视
.
27
共同性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 非调节性内斜视
.
28
先天性内斜视
<6个月 斜视角较大 多数>40 远视和近视的斜视角相等而稳定 90%有远视 多有交替性注视,表现外展受限
.
32
共同性外斜视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不同 间歇性外斜视 恒定性外斜视
.
33
共同性上斜视
健眼固视 另一眼上斜 上斜眼固视 健眼下斜 眼球运动无明显异常 常合并内、外斜
.
34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 矫正屈光不正 & 治疗弱视 & 正位视训练 & 手术治疗
.
35
非共同性斜视
也称麻痹性斜视 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
.
30
非调节性内斜视
基本型内斜视
近距离内斜视
远距离内斜视
发病初期间歇性, 有复视 斜视角可渐增大到
30~70 全麻下斜视消失
发 病 年 龄 2~3 岁 为远视或近视 看近时内斜 A C /C 比 值 正 常 或 低
看远内斜视,看进则正位 无屈光不正,视力双眼相等
.
31
共同性外斜视
病因 • 神经支配的异常 • 调节与集合力不平衡 • 屈光参差 • 解剖因素 分类 • 外展过强型外斜视 • 基本型外斜视 •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 • 拟似外展过强型外斜视
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 部改变、巩膜后葡萄肿、玻璃体 改变、视网膜变性、脱离等 验 光 配 镜 、 角 膜 接 触 镜 、 屈 光. 性
眼的屈光与调节
![眼的屈光与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d00f0992cc7931b765ce15fc.png)
矫正 视近
儿童 远近视力下降 视远、视近
老视的处理
配凸透镜:单光、双光、渐变多焦点
45岁— +1.5D 以后每增加5岁,屈光度增加+0.5D
眼外肌病和弱视
华西医院眼科中心
教学大纲
掌握共同性斜视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了解麻痹性斜原则
角膜映光法
正位
角膜映光法
10 °-15°
角膜映光法
25 °-30°
角膜映光法 45°
共同性斜视(concomitant strabismus)
调节松弛 平行光线 焦点落在视网膜后
远视眼的病因
眼球小 前后轴较短 扁平角膜
远视眼的分类
屈光成分:轴性、屈光性 远视程度:轻、中、高度远视
远视眼的临床表现
与年龄相关:
➢ 视力下降 ➢ 视疲劳
其它相关问题
➢ 弱视 ➢ 内斜视 ➢ 小眼球:青光眼、假性视乳头炎
远视眼的矫正
凸透镜 ➢ 轻度远视,无症状者可不配镜 ➢ 内斜视、视疲劳 及时验光配镜
单纯远视散光 复性远视散光
混合散光
散光的症状
视物模糊 视疲劳
散光的矫正
规则散光:圆柱镜 不规则散光:RGP
老视 Presbyopia
定义 年龄增长
晶体硬化、弹性下降 睫状肌功能减退
生理性调节功能减弱
近距离工作或阅读发生困难
老视
远视
病因 年龄相关
屈光不正
调节功能减弱
年龄 40岁左右
屈光成分: 屈光性、轴性、混合性
近视程度: 轻、中、高度近视
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远视力差,近视力好 外隐斜或外斜视 眼球前后径变长 玻璃体液化、混浊和后脱离 眼底改变:豹纹状、近视弧、黄斑病变、
眼的屈光和调节
![眼的屈光和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67777226af45b307e8719723.png)
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 眼球调节松弛状态下, 5m以外的
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不能聚焦在 视网膜上。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
近视(myopia)
概念: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
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使远距离物体 不能清晰地在视网膜上成像.
近视眼的分类
屈光成分分类: 轴 性 近视: 眼轴过长,屈光力正常。 屈光性近视:屈光力过大, 的物象放大率问题。 缺点:容易影响眼表的 正常生理。
角膜塑形术( OK镜)
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OK):使用特
殊设计的高透氧硬镜,通过机械压迫、镜片 移动的按摩作用及泪液的液压作用,是角膜 中央压平,达到暂时减低近视度数的作用。
屈光性手术
散光用柱镜或球柱镜矫正;不规则光不能用柱镜矫正,可试用接 触镜。
屈光参差(anisometropia)
概念:双眼屈光状态不等,不论是屈光不正的性质或
度数的不同均称为屈光参差。
临床表现:
1、轻者无症状。 2、视疲劳和视力降低(>2.50D) 。 3、可产生交替视力 易发生于双眼视力均较好的眼。 4、斜视或弱视(屈光度数高的眼)。
5、眼球的特点:小眼球,浅前房,
小、色红、界欠清
视盘
远视眼以凸镜片矫正
远 视 眼 的 成 像 及 其 矫 正
概念:眼球各径线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
内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形成焦线的一种屈光 状态。
散
光
散光的临床表现:
视物模糊:看远看近均不清楚。 眼 疲 劳:低度散光患者明显。 不正常的头位:头位倾斜和斜颈,散光 矫正后可消除。 眯眼:看远看近均眯眼。
眼的屈光及调节课件
![眼的屈光及调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c7a57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3.png)
正视和屈光不正
屈光参差 • 双眼屈光状态不等 • 性质不同 • 度数不同 • 屈光参差大于2.50D可能会产生不适感 • 戴角膜接触镜, 或行屈光手术
20
老视
21
老视
• 老视: 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逐渐下降, 引起眼调节功能减弱,近视力减退。
• 临床表现 • 视近物困难 • 视疲劳 • 远视眼者老视出现较早,近视眼者出现较
眼的屈光及调节 斜视弱视
1
眼的屈光和调节
2
概述
屈光和光学系统
• 眼的屈光: 当外界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后, 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倒像的生理功能。
• 眼的光学系统 • 角膜 43D • 房水 • 晶状体 19D • 玻璃体 • 眼轴长度 24mm • 屈光状态由光学系统屈光力和眼轴长度决定
3
概述
• 分类 • 斜视性弱视 • 屈光参差性弱视 • 屈光不正性弱视 • 形觉剥夺性弱视
31
斜视
治疗 • 年龄越小, 效果越好 • 视觉发育关键期0~3岁, 敏感期0~12岁 • 弱视多发年龄, 也是治疗弱视的适宜年龄 • 原则 • 消除病因 • 遮盖治疗 • 光学药物疗法(压抑疗法)
32
7
正视和屈光不正
• 正视眼: 调节放松,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 的屈光系统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 屈光不正: 调节松弛,平行光线的焦点 • 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 • 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 • 各子午线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散光
8
正视和屈光不正
正视眼示意图
9
正视和屈光不正
近视眼示意图
– 眼镜 – 角膜接触镜 – 屈光手术
• 角膜屈光手术 • 眼内屈光手术 • 后巩膜加固术
《眼的屈光及调节》课件
![《眼的屈光及调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ad2a9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d.png)
调节训练的方法
渐进镜法
通过逐渐增加镜片的度数,训 练眼睛的调节能力。
反转拍法
使用正负不同度数的反转拍, 交替看远看近,以锻炼眼睛的 调节能力。
远近交替法
通过观察远近不同的目标,让 眼睛不断地调节焦距,以增强 调节能力。
乒乓球训练法
通过用眼睛跟踪旋转的乒乓球 ,训练眼睛的调节和追踪能力
。
调节训练的原理
CHAPTER 03
眼的屈光检查
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检查,评估患者能否 看到特定距离的物体,确定视力 状况。
矫正视力检查
通过验光检查后,佩戴适当度数 的眼镜或隐形眼镜,再次进行视 力检查,评估矫正效果。
验光检查
主观验光
通过患者的主观反应,使用红绿视标 、散光表、蜂窝状点群视标等来测量 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度数。
玻璃体
填充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 透明胶状物质,对光线无折射
作用。
视网膜
位于眼球壁的内层,能够将光 线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
脑。
眼的屈光系统的作用
01
02
03
折射光线
使光线按照特定的角度折 射,确保光线聚焦在视网 膜上。
调节焦距
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实现远近不同物体的清晰 成像。
保护眼球
角膜、晶状体等结构能够 阻挡外来物质进入眼球, 保护眼球不受损伤。
生理学原理
通过训练眼睛的肌肉,增强肌肉 的收缩能力和耐力,改善眼睛的
调节功能。
心理学原理
通过视觉训练,提高眼睛对不同 距离和不同焦距的适应能力,改
善视觉感知和认知能力。
物理学原理
通过改变光学透镜的焦距,训练 眼睛在不同距离和不同光线条件
眼屈光不正(DOC)
![眼屈光不正(DOC)](https://img.taocdn.com/s3/m/82368ae70242a8956bece43f.png)
第一节眼的屈光与调节一、眼的屈光眼是人体观察客观事物的感觉器官。
外界远、近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不论是平行的还是分散的,均需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集合结象于视网膜上。
再由此发出冲动,经过视路传达到大脑视中枢而产生视觉。
眼球构造象照相机,屈光系统可以比作镜头,瞳孔好比自动光圈,晶体的调节作用犹如调整照相距离,而视网膜则是最理想的彩色底片。
眼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
角膜(屈光指数1.376)与房水(1.336)的屈光指数相近,二者可以看成为一个单球面折射的屈光体(角膜屈光系统)。
晶体位于屈光指数相同的房水与玻璃体(1.336)之间,为另一具有厚凸透镜折射作用的屈光体(晶体屈光系统)。
因此可把眼的屈光系统看成包含两个屈光体,两者屈光力的组合就是整个眼的屈光力。
根据以上眼的光学常数,可以设计出和眼睛屈光力相似的模型眼(schematic eye),但是在临床上仍不适用。
因此进一步将其简化为一简单的屈光系统,称为简化眼(reduced eye)图16-1 简化眼上:FF′:前后主焦点,EE′两主点,NN′两节点下:简化眼的基点,包括两个主焦点FF′,一个节点N及代表EE′的平均数的角膜的屈光面图16-2 视网膜像的形成AB:目标ab:视网膜上的像N:节点cd:简化眼的屈光正常眼的屈光力和眼球前后轴的长度是互相匹配的。
眼在静止(不调节)状态下,远距离(5米以外)物体发来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象,这种眼称为正视眼(emmetropia)亦即屈光正常。
否则,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或视网膜之后,统称为非正视眼(ametropia)或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
二、眼的调节一个正视眼,看远距离物体清楚。
但如果屈光力不改变,自近距离(5米以内)物体发出的散开光线经眼屈折后,其焦点势必落在视网膜之后,此时视网膜上的影像即变模糊。
因此一个正视眼如欲看清近距离物体,就必须增加眼的屈光力,缩短焦距,使落在视网膜之后的焦点前移到视网膜上。
眼的屈光ppt课件
![眼的屈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1cfa8d7f1922791688e859.png)
1.视力—远、近视力均差
2.视疲劳
a.头痛、眼胀、流泪、恶心、呕吐
b.眯眼—达到针孔效果,远近都用
c.幼年时期高度散光,易致弱视
3.眼底
a.视盘呈垂直椭圆形,边缘模糊
b.检眼镜不能很清晰地看清眼底
46
五.散 光
㈣矫正
• 规则散光—散瞳验光 配戴合适散光镜片 配足散光度数 较佳矫正效果
• 不规则散光—角膜接触镜
适应:薄角膜患者手术。LASIK手术的补充
33
四.近 视
㈢分类:
2.屈光性近视 a.曲率性近视—眼轴正常,屈光力强
角膜和晶体曲度大,屈光力增强 调节痉挛、圆锥角膜、球形晶体
b.指数性近视—晶体屈光指数
34
四.近 视
㈣临床表现
1.视力—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 2.视疲劳和外斜视
• 近距离阅读,不调节,集合过度 • 调节与集合平衡失调,易视疲劳 • 时间长后,易致外隐斜和外斜视
27
三.远 视
㈤矫正
• 散瞳验光 • 配镜矫正
配戴足量 凸透镜片
28
四、近 视
(Myopia)
29
四.近 视
㈠概念
不用调节时,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 统的屈折,聚焦在视网膜前面。
30
四.近 视
㈡病因:
1.遗传:
高 度—常染色体隐性 中低度—多基因
2.发育:
婴幼儿时—眼球小,为生理性远视 发育过度—眼轴过长,后天性近视
㈣临床表现
3.内斜视:
学龄前儿童高度远视 可因为调节与集合过强 诱发内斜视而造成弱视
(调节性内斜视)
4.眼底:
视盘小、色红、边界模糊
视盘会变小
26
眼的调节作用名词解释
![眼的调节作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29053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b.png)
眼的调节作用名词解释眼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感官器官,对于人类的视觉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眼睛的调节作用则是指眼球通过对焦调节,使得我们能够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并保持清晰的视觉。
本文将深入探讨眼的调节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眼的调节机制眼的调节机制是指眼球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和眼球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距离的物体,从而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过程。
眼睛对于不同距离的物体的清晰成像是通过以下两个主要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屈光调节和调节节律。
屈光调节是指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曲率来调节光线的折射,使得光线在眼晴内的焦点位于视网膜上。
当眼睛注视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弹性使其扁平,从而使光线的折射率降低,能够正确地聚焦到视网膜上。
而当眼睛注视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肌肉通过收缩,使其变得厚而且圆形,增加光线的折射能力,以保持清晰的成像。
这种通过晶状体的屈光调节使得我们能够在不同距离上获得清晰的视力。
调节节律是指通过调节眼球的位置来适应不同距离的物体。
正常情况下,当眼睛注视远处的物体时,我们的眼睛处于正常状态,静止而放松。
而当我们注视近处的物体时,眼球的肌肉群会紧张并通过收缩眼球肌肉来调节。
这种调节节律使我们能够快速适应不同距离的物体,保持视线的清晰度。
二、影响眼的调节作用的因素眼的调节作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年龄、环境条件和个体差异等。
年龄是影响眼的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会降低,导致调节作用的减弱。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中老年时出现近视度数增加或需要佩戴老花镜的原因。
环境条件也会对眼的调节作用产生影响。
例如,长时间用电子产品,特别是近距离使用电子屏幕,会使眼睛长时间保持近焦点调节,从而导致眼睛的疲劳。
此外,环境光线的明亮度和色温也会影响调节作用的效果。
个体差异也是影响眼的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的眼睛结构和调节能力可能略有差异,因此对于距离的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
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更敏感于眼睛的调节变化,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行调节。
眼科教材:屈光不正与老视
![眼科教材:屈光不正与老视](https://img.taocdn.com/s3/m/bb0944a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a.png)
第九节屈光不正与老视一、眼的屈光与调节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将产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倒象,这种生理功能称为眼的屈光。
屈光力的单位是屈光度(D),是光学系统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
眼球总屈光力于调节松弛状态下为58.64 D ,最大调节时为70.57 D 。
眼能随时自动改变其屈光力和变更焦距,以看清远、近不同距离物体,这一作用称为调节。
调节力用“D”表示,青少年调节力大,随着年龄调节力逐渐变小,10岁时有14 D ,50岁时却只有 2 D 。
二、屈光不正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的折射后聚焦于视网膜上,这便是正视眼。
若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的折射后不能聚焦于视网膜上,这是非正视眼,即称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及散光。
屈光不正临床可分两类:一类是以眼球前后径长度改变为主的屈光不正称轴性屈光不正,另一类是以眼各屈光间质界面曲度或折射率改变为主的屈光不正称屈光性屈光不正。
眼屈光的改变受许多因素影响:眼球前后径太长,晶体向前移位,角膜表面、晶体表面曲度太曲,房水、玻璃体折射率过高等均可形成近视,反之,即是远视。
而角膜或晶体面各径线曲度不等、角膜面凹凸不平、白内障、晶体脱位、人工晶体倾斜、黄斑区不平等,均可形成散光。
屈光不正的发病以黄种人较白种人及黑种人高。
正常人初生儿一般为远视眼,其屈光度+2~+3D,学龄前儿童一般轻度远视,青春期基本为正视眼。
屈光不正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多数认为高度近视、远视属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轻度屈光不正、正视眼属多基因遗传。
各种屈光不正的诊断可通过验光来完成。
1.近视近视眼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束进人眼内会聚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前。
(1)病因和分类近视眼的形成主要与眼轴的伸长和屈光力过强两个方面有关。
眼轴伸长进人眼内的平行光线所结成的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前,这是形成近视的最常见原因,通常称为轴性近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部检查无活动性眼病者
屈光度数范围 近视为-1.00D~-14.00D;
远视+1.00D~+6.00D;
散光在6.00D以下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适应证
患者本人有摘镜愿望
放 射 状 角 膜 切 开 术 (RK) 激 光 表 面 角 膜 切 削 术 (PRK)
激
光 原 位 角 膜 磨 镶 术(LASIK)
角膜放射状切开术(RK)
最早起源于日本 1974年,前苏联的费德罗夫改革 适合于低、中度近视 预测性、稳定性欠佳
准分子激光手术
原理:
在角膜上切削出一个适合的镜片
软性角膜接触镜
• • •
质软、含水量高,验配简单,配戴舒适,适合大多数人群 透氧性差,易产生蛋白沉淀,护理要求高 不宜长期配戴
哪些人不适合戴软性隐形 眼镜
• • • • •
眼部活动性炎症 上睑下垂或眼睑闭合不全 过敏体质 翼状胬肉等结膜病变 角膜疤痕或角膜营养不良
• • • • •
重度干眼症 圆锥角膜 进展性近视 卫生习惯不良 工作或学习环境烟尘较大
治疗
1 验光配镜: 凹镜片 配镜原则:最好矫正视力的最 低度数。 2 接触镜 3 手术 4 后巩膜加固术
远视眼(hyperopia)
定义:不调
节时平行光 线通过屈光 系统聚焦在 视网膜后.
远视分类
按屈光成分:
轴性:眼球前后径短 屈光性: 1 曲率性 2 屈光指数性 3 无晶体眼
按远视程度:
近视眼(myopi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义:不调节时, 平行光线通过屈光 系统聚焦在视网膜 前,在视网膜上形 成一个弥散环
近视分类
1 按屈光成分分类 轴性近视:眼球前后径长 屈折性近视: (1)曲率性 (2)屈光指数性
2 按近视程度分类:
轻 中 重 <3.0D -3.0 ~ -6.0D >-6.0D
假性近视:睫状肌收缩增强,光线聚
–
各种高透氧材料制成的硬性隐形眼镜的总 称,其最显著的两大特点为硬性和透氧性 。
RGP的特点
直径较小,硬度高,不变形 透气性好——材料透氧性+泪泵作用 散光矫正效果好,视觉质量较高
为什么需要RGP?
RGP
视力矫正 散光矫正 不规则散光 舒适性 开始配戴 长期 较好 可矫正较高散光 可矫正 较差 较舒适
焦于视网膜前 治疗:睫状肌麻痹剂解除痉挛
病因
1 遗传 2 发育异常 3 外因
临床表现
视力: 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 视疲劳 眼位偏斜:外斜视(集合功能减弱) 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突出
眼底改变: 弧形斑 豹纹状 巩膜后葡萄肿 玻璃体液化,混浊 黄斑部变化(出血,裂孔,萎缩) 视网膜变性,脱离
眼的屈光和调节
Ocular refrection and accomodation
瑞金医院 眼科教研室
眼的屈光系统相当于一组复 合透镜 组成:角膜、房水、晶体 和玻璃体
眼的屈光
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 屈光系统产生折射,在视网膜上 形成清晰缩小的倒像。
眼的屈光状态
屈光力大小 眼轴长度
矫正方法
激光矫正近视
•
准分子激光是一种能够精确聚焦 和控制的紫外光束,其切削精度 非常高 准分子激光为冷光源,不产生热 量,因而对切削的周围组织无损 伤 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主要是利 用光束重塑角膜曲率达到矫正近 视的目的
•
•
准分子激光切削头发试验
准分子手术基本要求
年龄大于18周岁小于50周岁
有超过50%的隐形眼镜佩戴者在干眼 测试中显示分泌量低于正常值,并出 现眼睛干涩、酸痛、发红等现象
屈光不正矫治
角膜接触镜 软镜:舒适,验配简单 蛋白沉淀,巨乳头结膜炎,角膜炎 硬镜:成像质量高,高透氧,角结膜并发症少 圆锥角膜、不规则散光可矫 验配复杂,舒适度不如软镜 RGP OK镜 特殊用途的角膜接触镜:药物载体,绷带
隐形眼镜的常见并发症
巨乳头性结膜炎(GPC)
临床前期
第二期(轻度)
第三期(中度)
第四期(重度)
根据不同时期进行针对性处理
角膜毒性反应
病因:
护理液中的致敏成分
表现:
全角膜浓而散在的着染
处理:
更换护理液
角膜上皮点染
原因: 1. 破损镜片的 机械刮擦 2. 镜片脱水或 瞬目减少 3. 角膜缺氧 弓形染色 4. 病原微生物 感染
调节机制: 看近:环形睫状肌收缩,晶体悬韧带
松弛,晶体变凸,屈光力增加;
看远:环形睫状肌放松,晶体悬韧带
保持张力,晶体变凹,屈光力减少
调节主要是晶体前表面的曲率 增加而使眼的屈光力增强
影响调节的因素
睫状肌功能 晶体弹性
调节范围
近远点之间的距离
集合:视近时调节增加,双眼内转 米角(测定集合单位)=1/注视距离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 po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 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角膜缺氧的表现
伸入角膜缘>2mm的血管,闭合的 新生血管呈灰白色树枝血管翳, 偶尔可局灶出血
处理:停止戴镜后,血管可排空 闭合,痊愈后避免长戴,并改用 透气硬镜或高透氧软镜
镜片的沉淀物
脂质 蛋白
钙
霉菌
硬性透氧性隐形眼镜(RGP)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
屈光检查法
主觉检查法
直接试镜片法 云雾法 他觉检查法 检影法 电脑自动验光法
屈光不正的矫治
框架眼镜 角膜接触镜 屈光手术 a 角膜屈光手术 b 眼内屈光手术 c 巩膜屈光手术
传统的矫正方法
配戴框架眼镜
最显著的优点当然是经济实用
但是无法解决屈光参差
而且有时会感觉不便
树脂材料
优点
治疗原则
屈光参差(anisometropia)
双眼的屈光状态不等( >2.5D)
老 视(presbyopia)
年龄增加,生理性调节能力下降 年龄>40岁
晶体硬化
睫状肌调节能力下降
近距离工作困难
治疗:凸镜片
低视力
双眼中相对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 《0.3 双眼中相对好眼的视敏度《0.1--盲
夜间睡眠时佩戴,白天起床时摘下。
OK镜佩戴后效果
一般佩戴2小时后,可使近视平均降低100度,佩戴一夜后, 降幅可达最终值的50%~75%,500度以内的近视均可达到摘 镜的裸眼视力,白天无需佩戴任何眼镜。
能够有效遏制近视的快速进展,延缓眼轴增长,降低高度近 视眼底病变发生几率。
角膜具有弹性,停戴后会逐步恢复到戴镜前状态。 OK镜降低近视的效果是暂时的,需长期佩戴方能保持效果 。
年龄≥18岁
屈光状态稳定2年或以上(每年变化<0.50D) 散光<6.0D;近视<-14.0D;远视<+6.0D 双眼屈光度不等的屈光参差患者 角膜中央厚度应大于450µm 眼部检查无活动性病变 距以往眼角膜手术有一定时间(RK2年;PRK1年;LASIK半年;穿透 性角膜移植1年) 患者身、心健康,充分理解并能接受手术可能发生的情况
佩戴OK镜的要求
无相关眼表疾病、无免疫功能问题 卫生习惯良好 近视500度以下,散光150度以下 近视与散光度数比大于2 角膜曲率大于39D,小于46D 眼压12~21mmHg 瞳孔大小正常 无干眼症 验配前需专业医生详 细 检 查! ……
目 前 常 用 的 屈 光 手 术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
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进入我国 适用于低、中度屈光不正患者
术后角膜上皮缺如
术后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刺激症状重 术后haze以及屈光回退明显(∴<3.0D)
角膜
激光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
1999年意大利Camellin医生率先报告;2003年Epi-LASEK 适用于低、中度近视;相对角膜薄的部分高度近视;角膜瓣的远 期风险高的患者如运动员、冲撞对抗性强的从业者;眼球太小以 及角膜平的患者;晶状体术后的患者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禁忌证
年龄<18岁
近2年屈光状态不稳定(每年变化>0.50D)
角膜中央厚度应<450µm 眼部患有急性结膜炎、角膜溃疡等活动性炎性病变者 患有圆锥角膜、青光眼、严重干眼及眼底病等眼科疾病者 瘢痕体质、糖尿病、胶原病等全身疾病患者 孕妇 矫正视力极差的重度弱视患者 对手术要求极高且对手术思想顾虑极大的患者 有精神疾患且正在服药者
处理: 1. 更换新镜片 2. 更换中低含水量镜片或瞬目训练 3. 更换高透氧镜片 4. 抗感染治疗
3点和9点染色
隐形眼镜相关的干眼症
高危人群:
症状:
– – –
薄的、高含水量的长戴型软 镜
眼部干涩和异物感 烧灼感,痒感,粘丝状分泌物 视物模糊,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