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6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8张ppt)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觉:看到颜色、闻到味道、触摸到形状 概念:用语言概括出苹果的本质属性,具
等(个别属性:红、甜、圆)
有抽象性。
知觉:对苹果整体认知(又红又甜又圆的苹果) 判断:有的是甜的,有的是酸的。 表象:当苹果不在眼前时,根据记忆可以 推理:根据苹果落地,得出万有引力规律。
浮现它的样子。
自身思的考认结:识人能论们力:对也冥有实王了践星大认大是识的认的提变高识化。发表明展了的什么动哲力学道
理?
区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通过实践产生认识,认识是从无到 有的一种过程。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指通过实践推动认识的进一步深 化和发展,强调认识在实践的基智 ——动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检验标准
书到用时方恨少 ——动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来源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检验标准
设计方案
(主观)
修建桥梁 (实践)
桥梁
(客观)
补充: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是主观见之于与客观的活动。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主体: 人客观的
实践手段: 探测器客观的
实践对象: 火星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蜜蜂筑巢
祝融号火星车建造
实践具有能动性
实践主体的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实践主体的创造性 改造自然(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改造社会(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 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③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51张ppt)
2、认识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 认识
认识的初 级阶段
发展 依 深化 赖
理性 认识
认识的高 级阶段
含义: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现象--外部联系 --各个方面的认识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借助抽象思维--本质--全体-内部联系--事物自 含义 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重视什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请结合以下诗句思考,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3、实践
≠主观世界
(1)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主体
对象
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这意味着实践是
①(原因)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
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改造自然的实践中 改造社会的实践中
②表现
(3)实践的三个特点:
(2)实践的三种基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修建港珠澳大桥
(如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
我国第一部民法典问世 (如革命、改革等)
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
自然科学实验,如太空育种实验等 社会科学实验,如改革试点等
(3)实践的特点:
特点一: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A、实践的主体 (人)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48-53页,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做好标记。
1.认识的含义?两种形式(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的含义、形式?理性认 识的含义、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2.实践的含义?三种形式?三个特点? 3.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人教统编版政治思品必修4 哲学与文化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34张PPT)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答案】B
• 3.(2018•北京高考)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 ;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 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 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 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 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
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
、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
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
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 表明( )
•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 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A
中国高速铁路(CHSR) 是指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 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 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 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
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国高速铁 路建设是一种什么活动?
实践活动
一、认识与实践
2.实践
(1)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 能活动。 ②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这以为这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 动、认识活动。 ③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 的存在。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29张)
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内
涵
感觉
知觉
形
式
表象
你看,鳄鱼 居然流眼泪 了,看着就 可怜啊!
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 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 律性的认识。
内
理性
涵
认识
形
式
概念 研究发现,所有的鳄鱼都有这个现象,
鳄鱼肾功能不全,不能排除多余盐分, 判断 也没有体表排汗的功能,鳄鱼在吃猎
知识框架
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认识
含义 形式 阶形式 段
感感性认识识 理理性认识识
实
来源
践 和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动力
认
检验标准
识
来 ( 实 践 观 )
含义
的
实践 基本
辩
形式 客观物质性 证
特点
主观能动性 关 系
目的
认识对实践 具有反作用
社会历史性
认识
1. 认识的概念 2. 认识的形式、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 认识的概念
主体:人类特有, 动物、人工智能都没 有
性质:是积极主动的 反映,不是消极、被 动的反映
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有对错之分
2.认识的分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
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 认识
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
实践
1. 实践的概念 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6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
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
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 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包括概念、 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两种不 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2)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 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 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分批疫 苗注射
对德尔塔 变异株有 抵抗效果
一、认识与实践
(一)认识
人 世界
≠被动的反映 积极的
1、认识含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两种
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 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 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各个方 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 象三种形式。
3.实践的三个特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 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 2)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 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值制约的,也具 有客观性。
阅读与思考
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破译
疫苗研发的大体流程和周期,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疫苗前期研发过程,包括获得免疫原(获得 活病毒、分离相关亚单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重组蛋白 或者合成相关的DNA(RNA))、免疫反应测试、动物保护测试、 免疫原生产工艺(放大)优化、临床前毒理研究等环节。 ➤第二个阶段是疫苗研发及注册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申 报临床、开展临床试验,最后才能实现疫苗上市。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2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 识的目的。
总结归纳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原理内容]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3) 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 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在改造自然获取 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 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 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社会性) 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 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历史性)
一、认识与实践
小贴士: 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判断— —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冬种关系进行 区分、识别;推理——由一个已知的判断 推出下一个判断。
一、认识与实践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 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 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 统一关系。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4张ppt)
②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问题:愚公为什么要挖山? ➢ 愚公为方便出行…… ➢ 他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这项实践活动。
思考:这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
一、 认识与实践 3、实践的特点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活动
③ 实践具有社会性
问题:愚公移山是一个人移吗?他借助了哪些工具? 工具是他制造的吗?
➢ 愚公移山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靠子子孙孙共同努力; ➢ 移山的工具也需要社会提供。
②联系
①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 性认识。
② 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注意:既没有纯粹感性的认识,也没有纯粹理性的认识,二者也没有 绝对的界限,往往感性认识中有理性,理性认识中有感性。
当堂达标
“望梅止渴”的故事中,士兵想起酸梅子而流口水,这是大脑对梅子的味道 进行回忆而产生的效果。这是感性认识的表象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的联系在于(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C.概念、知觉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当堂达标
(2021·天津高考真题)漫画《三代农夫》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 D.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三代农夫》 作者:郝延鹏
02
O
N
E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解读中国三孩政策的来龙去脉
你注意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感性认识 “生动的直观” 感觉:看到颜色、闻到味道、 触摸到形状等(个别属性) 知觉:对苹果整体认知 表象:当苹果不在眼前时, 根据记忆可以浮现它的样子。
问题:愚公为什么要挖山? ➢ 愚公为方便出行…… ➢ 他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这项实践活动。
思考:这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
一、 认识与实践 3、实践的特点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活动
③ 实践具有社会性
问题:愚公移山是一个人移吗?他借助了哪些工具? 工具是他制造的吗?
➢ 愚公移山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靠子子孙孙共同努力; ➢ 移山的工具也需要社会提供。
②联系
①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 性认识。
② 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注意:既没有纯粹感性的认识,也没有纯粹理性的认识,二者也没有 绝对的界限,往往感性认识中有理性,理性认识中有感性。
当堂达标
“望梅止渴”的故事中,士兵想起酸梅子而流口水,这是大脑对梅子的味道 进行回忆而产生的效果。这是感性认识的表象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的联系在于(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C.概念、知觉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当堂达标
(2021·天津高考真题)漫画《三代农夫》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 D.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三代农夫》 作者:郝延鹏
02
O
N
E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解读中国三孩政策的来龙去脉
你注意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感性认识 “生动的直观” 感觉:看到颜色、闻到味道、 触摸到形状等(个别属性) 知觉:对苹果整体认知 表象:当苹果不在眼前时, 根据记忆可以浮现它的样子。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 (28张)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讨论下列问题并从中得出哲学道理 花露水是否可燃,你是如何知道的? 你家中驱蚊方式是怎么样的,优缺点是什么? 网友的观点正确与否要通过什么检验?其为何能成为检验标准? 为什么我们要实验花露水是否可燃?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讨论下列问题并从中得出哲学道理 花露水是否可燃,你是如何知道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01
第一部分
认识和实践 区别很明显
一、认识
认识的含义: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P48)
主体 人
客体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性质 主动的 ≠被动的反映
注意: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意识属于唯物论, 意识与物质对应;认识属于认识论,认识与实践对应。
4、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思想
5、改革开放 √
变革社会的实践
6、中国研发成功新冠疫苗第四针 √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7、受台风影响多地有强降水出现
二、实践
研发花露水能体现实践的特点吗?如何体现? 结合教材P39说明
二、实践
实践的特点:
1 客观物质性
主体 ①基本要素(客观)对象
手段 ②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 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
花露水早在清朝便已面世,花露水最初只是用来当做香水使用。六 神从1990年接受任务到1993年推向市场,研发阶段就花费了3年时间。 由于六神是季节性产品,技术限制只能在夏季做临床试验,如果今年的 试验结果不理想,再次改良的产品试验就只能推迟至下一年夏季进行。
小结:区别明显
认识
1、含义 2、两个阶段
网友B: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过程和结果 要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一、实践及其特点
(三)实践的特点 --主观能动性
蜜蜂筑巢
港珠澳大桥的修建
思考:蜜蜂筑巢和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在行动目的和计划上有什么不同?
理性认识 为什么会发生新冠病毒的传染? 如何才能避免类似传染病的发生呢?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一、实践及其特点
(一)认识的含义及类型
感性认识
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一、实践及其特点
(三)实践的特点 --主观能动性
主 观 能 动 港珠澳大桥的修建 性
原因:实践主体的能动性 (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改造自然 (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表现: 改造社会 (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主观是人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客观是事实存在的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一、实践及其特点
理性 认识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一、实践及其特点
(一)认识的含义及类型 认识是 主体 对 客体 的 能动反映。
主体 ≠动物 人类特有
对象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性质 ≠被动的反映 积极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 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哲学与文化》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学习目标
1.理解认识的含义、形式。 2.理解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 3.结合生活实际,把握实践的基本形式。 4.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三)实践的特点 --社会历史性
思考:
(1)港珠澳大桥是是一人之功还是全体工作人员的 共同努力,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2)如果把时间往前追溯50年,港珠澳大桥能建设 成功吗?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社会性: 实践是处于 一定社会关系 的人的活动, 不是孤立的 活动。
历史性: 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 践活动的 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 是各不相同的。
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 三种
形式。
感性认识 我国在抗击新冠病毒中取得初步胜利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一、实践及其特点
(一)认识的含义及类型
理性认识 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 在概括、整理 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 上达到关于 事物的本质、全体、内 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 的认识, 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三种形式。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一、实践及其特点
(一)认识的含义及类型
感性认识 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
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 事物的现
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
主体 ≠动物 人类特有
方式 ≠认识
对象 ≠主观思维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性质 ≠主观思维活动 ≠认识活动(思 考、辩论、认识、 言论)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一、实践及其特点
小结1:实践及其特点
认识
实践
含义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 感性 认识
一、实践及其特点
(二)实践的含义
即学即练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资产阶级革命。
3、学生认真思考。
4、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桥。
5、科学家研究新冠疫苗。
实践的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一、实践及其特点
(三)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 港珠澳大桥的修建
实践主体
实践手段
实践对象
客观的
客观的
客观的
修建桥梁还有受地形 、地貌、地质、气象、 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二)实践的含义
思考:小马是如何知道水的深浅的呢?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一、实践及其特点
(二)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 人们 改造
客观世界 的一切 物质性活动。
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 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1 人的认识 从何而 来 共 26张 PPT)
一、实践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