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合集下载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共49张PPT)
课堂演练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 诉了我们( )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
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 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 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 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 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 物质手段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 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坚持实践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注重认识 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康熙年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英 微服私访。途中,遇农民在田间劳作,农民请张 英对对子。出上联:稻草捆秧父抱子 张英想了半天,无以言对。 回家后,张英与夫人谈起此事,被一侍女听 到。侍女当即说出下联:竹篮装笋母怀儿 大学士张英为什么对不出对子? 问:这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问题三:工人能靠一个人的力量造好房子吗?单个人的实践活动存 在吗?纯粹孤立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存在吗? 问题四:同样是人造房子,现在的工人造房子和以前的人造房子有 什么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实践什么特点?
3、实践的特点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不同历史发 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2017最新--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 作用中才能完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为了学游泳,就得下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认 识 从 哪 里 来 ?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客观物质性
(主体、对象、手段) (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 客观规律的制约)
2、中国的航天战略 还只走到第二步, 没有完成第三步,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 么特点?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有目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 有意识的) (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
“想一想” :袁隆平的成就 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吗?
活动也是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吗?
(2)实践具有能动性。 (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是能动 性活动
原因
实践主体(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中
表现
改造社会的过程中
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 会关系
实践离不开意识的指导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课堂演练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 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 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说明: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
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名言示例:说明什么?
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
失败是成功之母
实践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提高人的判断和推 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如何区分?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23张PPT)
反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知识梳理
人 含义 的 认 实践及 特点 识 其特点 从 何 基本形式 而 来
来源
动力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检验 标准
目的、归宿
二、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对象
学科网
体现唯物主 义观点 人 客观世界 工具和其他设备
实践的手段
2、主观能动性
都 是 客 观 的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
第一部分总结与归纳: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三个特征
(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 (3)社会性、历史性
加工 意识 形成
指导 人的行为 把 意识 人的实践
意识中 变成 现实的东西 的理念
客观存在
实践中 形成
主观意识
指导 实践
客观存在
火山喷发 讨论问题 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教师教书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学生听课 行星撞击地球 工人做工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战士打仗 烧饭 科技工作者发射“神六”载人飞船 《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议一议:
朱平漫是个不管什么都想学的人,为了想学会一项特殊的本领,他 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到很远的地方去拜支离益做老师,跟他学 习杀龙的技术。 转瞬三年,他学成回来了。人家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兴奋地回答, 学到了杀龙的 技术,并示范给大家看。 大家笑问:“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 朱平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没有龙这样的东西,他的本领是 白学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57页PPT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7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4张PPT)
(一)实践及其特点 2、实践的三个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原因: A、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 制约
实践的主体(体力、智力)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社会关系)
客观
实践的手段 (工具、设备)
我们能获得 真理吗?
我们怎样获 得真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
学.科.网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
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事物 ②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
停留在人的头脑中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议一议:人改造世界和动物适应世界的活动有什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么异同? 动物的本能活动是动物适应环境求生存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根本的区别。
原因
实践是主观能 动性的活动
表现
实践主体的能动性 实践主体 改造自然 的创造性 改造社会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两者矛盾吗?
实 践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特点: 3、形式:基本形式与其它形式。
小组讨论: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 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 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 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 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 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 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 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 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 学输血的大门。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4张PPT
客观物 质性 社会历 史性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3、实践的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如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在阶级社会 中, 主要表现为阶级 斗争
变革社会的实践 (如革命、改革等)
科学实验
在当代中国,主 要表现为在社会 各方面的改革 自然科学实验,如太空育种实验等
社会科学实验,如改革试点等
A
综合提高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 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 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 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 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 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 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 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 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 输血的大门。
第五课
第六课 认识论
自学提纲:
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
2、实践有哪些特点?
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农业生产
探究活动
1.上述材料中是 谁在从事活动?
2.这些活动是在 认识世界还是在 改造世界? 3.这些活动是不 是纯主观的思维 活动?
归纳: 什么是实践?
科学工作者搞实验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 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 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天,在 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 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 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 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 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 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 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 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 益处。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9张PPT)
一
一)实践及其特点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 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 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P47探究(五)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要求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 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 误的思想意识。
陆 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学科网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基本特征 自学指 导P42—
43
3、实践的基本形式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主体、手段、对象——三要素)
实践
方式 对象
人
区 别
改造客观世界 区 别
一切物质性活动 表 明
动 物
主观认识
形式多样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三要素、过程、结果)
①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A、实践的主体 (人:体力、智力)
客观
B、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社会关系) 主体:人 手段:工具、设备
阅读思考: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 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 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 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 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 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 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 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 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35张ppt)
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含义: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
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 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 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含义: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
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 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感觉、 感性认识
知觉和表象三种 (初级阶段) 形式。
网红城市不是新事物。早在2018年前 后,重庆凭轻轨穿楼、西安凭摔碗酒 爆火,成为“第一代”网红城市。分 析此前出圈的网红城市,大多都有以 下基础要素:特色美食、代表性的生 活场景、“性价比”标签。重庆是 “魔幻8D”,西安是“大唐文化”。
先辈的成功经验也为后来的网红城市 所借鉴。如淄博是烧烤,哈尔滨是冰 雪,天水是麻辣烫,榕江是“村超”, 这些载体和符号,既是城市特色的提 炼,更是连接城市与网民的“密码”
发展、深化 理性认识 形式:概念、判
依赖于 (高级阶段) 断以及推理三种形 式。
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小结一:认识
1.含义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区别:
① 含义、形式不同; ② 地位不同:前者为认识的初级阶段,后者为高级阶段。
联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的“网红”。
①从实践的角度看,网红城市为何没有一劳永逸的套 路和秘诀?②从上述调查与结论的得出我们可知认识从何而来?
议学 ①从实践的角度看,网红城市为何没有一劳永逸的套路和秘诀? 提示 (提示,从实践活动的特点角度加以思考)
实践能够把意识的东西变成实现的东西
理由01 网红城市要红要有
理不由同直0城2接市现的发实展性目标
含义: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
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 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 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含义: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
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 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感觉、 感性认识
知觉和表象三种 (初级阶段) 形式。
网红城市不是新事物。早在2018年前 后,重庆凭轻轨穿楼、西安凭摔碗酒 爆火,成为“第一代”网红城市。分 析此前出圈的网红城市,大多都有以 下基础要素:特色美食、代表性的生 活场景、“性价比”标签。重庆是 “魔幻8D”,西安是“大唐文化”。
先辈的成功经验也为后来的网红城市 所借鉴。如淄博是烧烤,哈尔滨是冰 雪,天水是麻辣烫,榕江是“村超”, 这些载体和符号,既是城市特色的提 炼,更是连接城市与网民的“密码”
发展、深化 理性认识 形式:概念、判
依赖于 (高级阶段) 断以及推理三种形 式。
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小结一:认识
1.含义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区别:
① 含义、形式不同; ② 地位不同:前者为认识的初级阶段,后者为高级阶段。
联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的“网红”。
①从实践的角度看,网红城市为何没有一劳永逸的套 路和秘诀?②从上述调查与结论的得出我们可知认识从何而来?
议学 ①从实践的角度看,网红城市为何没有一劳永逸的套路和秘诀? 提示 (提示,从实践活动的特点角度加以思考)
实践能够把意识的东西变成实现的东西
理由01 网红城市要红要有
理不由同直0城2接市现的发实展性目标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0张PPT
这说明实践对认识起到什么作用? 结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把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
认识
主体(人),不能证明自己对错
客体,也不能证明自己对错
交汇点: 实践
要成为检验认识正 确性的标准,须具 备什么特点?
能够把主观和客 主观认识 客观结果 观联系起来
实践
名言评析: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说明实践对认识起到什么作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人们实践 推动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新探索和研究
提供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展 ② 实践的发展 锻炼 提高
③ 实践
人的认识能力
名言评析:
吃一堑,长一智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
返回
镜头三:走进自然
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 12 岁 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 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 蜂的叫声,该项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 声。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 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 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 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真金不怕火炼
事实胜于雄辩。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返回
镜头四:走进社会
材料一:《庄子》里有个“屠龙术”的故事。说的是有 个人,去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本领,把千金的家产都耗 费光了。他学了3年技术才得以精通,当他学成归来、 在众人面前充分展示了他的技术之后,一个老人站出来 问了一句: "可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龙,你的技术再高 到 哪里去屠龙?" 材料二: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 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 探索宇宙奥秘的科研活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
A、一种认识是否是 真理不能由这一认 识本身回答 B、客观事物自身 也不能回答认识是 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 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 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客观物质性 2.特点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生产实践(最基本)
3.基本 形式 社会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怎不 么下 学水 会, 游 泳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依赖于实践)
因为: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区别于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对号入座
有目的、有意识的 改造活动 受客观事物及其运 动规律制约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活动
主观能 动性 客观物 质性
社会历 史性
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小结: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性活动。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 对接
2.这些活动是在 认识世界还是在 改造世界?
3.这些活动是不 是纯主观的思维 活动?
归纳: 什么是实践?
科学工作者搞实验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不是认识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对象:自然界和 主体:人 人类社会 (不是动物) (不是主观世界)
性质:直接现实性 活动,把观念的存 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的活动(不是纯主观 的思维活动,认识 活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产生新问题 和新要求 推动着人们 去探索研究 延伸了人类 的认识器官 促 进 人 类 认 识 的 发 展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 践
提供日益完备 的认识工具
改造着人的 主观世界
锻炼和提高了 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射电望远镜使人们可以观察到100亿光年之遥的天 体;人造资源卫星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 高速运算的电子计算机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快更 准;国际互联网的建成极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上述事例说明什么?
客观物质性
(主体、对象、手段) (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 客观规律的制约)
2、中国的航天战略 还只走到第二步, 没有完成第三步,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 么特点?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有目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 有意识的) (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
“想一想” :袁隆平的成就 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吗?
人类认识的来源则是实践,而且也是唯一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
注意: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
通过实践获得 认 直接经验 识 途 通过实 通过学习知识或 径 间接经验 —— 践获得 从别人那里获得
如何理解:
实 践 是 认 识 唯 一 来 源
(重视获取间接经验) 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重视获取直接经验) 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实践对象
教师讲课 农民播种
实践主体 实践手段
3、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是
客观物质性的 的活动。
决定 实践的构成要素
主体 运用 人
手段 工具和其他设备 改造
对象
自然界或 社会关系
都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客观事物 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议一议:对比人和动物的活动,回答动物的
客观事物 本身不能“自言其 明” 多数人公 认的观点 权威的话 科学理论 原有的认识 受主观认 实 识指导 践 改造客 观世界 联系主 观认识
主观 认识
本身无法证明
主观认识和 认识的对象 都不能充当 标准
联系客 观事物
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 的活动, 联系主客 观的桥梁
是检验认 识正确与 否的唯一 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注意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 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 ②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 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想喝水
喝水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农民耕地
✘ 主体 ✔ ✔ ✘ 对象
3、工人生产商品
4、学生思考数学例题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如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 人类最基改革等)
在阶级社会 中, 主要表现为阶级 斗争
科学实验
在当代中国,主 要表现为在社会 各方面的改革 自然科学实验,如太空育种实验等 社会科学实验,如改革试点等
农民种田
工人做工
教师讲课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医 生 治 病 司 法 人 员 办 案 营 业 员 售 货 科 学 家 实 验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 作用中才能完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为了学游泳,就得下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认 识 从 哪 里 来 ?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物质
第四课 唯物论
意识
实践
第五课
第六课 认识论
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世界奥秘的脚步
人类永恒的课题
人体奥秘
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 认识自已
宇宙奥秘
思维奥秘
社会发展奥秘
我们能获得 真理吗?
陆 游
我们怎样 获得真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
农业生产
探究活动 1.上述材料中是 谁在从事活动?
历史性:
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 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 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辨析: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所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错。离开他人和社会的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并不否定单个人的实践活动的存在。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1961年人类首次升 入太空(前苏联)
A.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 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B.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 系中的人,他们离不开与 社会各方面的联系; C.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 会条件的制约。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3.实践的三个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区别于人的认识活动(纯主观活动)
一切真知都来源 于实践,实践是 认识的来源。
个人知识可以通 过学习获取
间接经验 获得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 ----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直接经验
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
区分认识的来源,途径?
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参加实践,这就是直接经验; 二是就是读书学习,这就是间接经验。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 (美国)
2004年勇气号登陆 火星(美国)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探究:嫦娥三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 嫦娥三号探测器已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 分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嫦娥三 号”将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 落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 造调查等科学探测。2013年9月11日嫦娥三号 乘飞机转运,于12日10时抵西昌发射场。2013 年11月26日月球车正式命名为玉兔号。2013年 12月6日傍晚17:53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近月 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
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
探究:走进科学
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 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 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 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 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 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 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 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 大的提高。 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 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学道理?
B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愚公移山》的故事有人听后认为,愚公的精神是令 人钦佩的,但他毕竟还是太愚,因为真移山要的是锹 挖、肩挑,一年才往返一次,而不使用炸药炸,用车 运。对此,你如何看待?
(3)实践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活动也是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吗?
(2)实践具有能动性。 (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是能动 性活动
原因
实践主体(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中
表现
改造社会的过程中
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 会关系
实践离不开意识的指导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课堂演练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 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 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探究四:走进自然
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12岁 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 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 蜂的叫声,该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 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 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 。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 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