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理学有哪些派别
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它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宋明理学主要包括宋代的程朱理学和明代的王阳明心学两个分支。
宋代的程朱理学强调天人合一,主张通过学习经典和理性思考来达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程朱理学的影响深远,它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教育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程朱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后来的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明代的王阳明心学则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体验和自我实践,主张通过内省和实践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自我完善。
王阳明心学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在中国文化和哲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尽管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但是它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人认为,宋明理学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和社会现实,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
此外,宋明理学也被一些人批评为过于封建和保守,对科学和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总的来说,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它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需要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北宋宋学与南宋理学的异同点
北宋宋学与南宋理学的异同点引言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北宋和南宋时期,儒家学说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和发展,并且分为了不同的流派。
其中,北宋的宋学和南宋的理学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流派,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异同点。
本文将就北宋宋学和南宋理学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北宋宋学定义北宋时期,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种崇尚真实生活、追求人性和道德完善的理论体系,被称为「宋学」。
特点•人性本善:宋学强调人类天性本善,主张通过自我修养、追求良知来实现道德完善。
•实践中心:注重实践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义礼智等儒家核心价值观。
•理论探讨:对于人类情感、欲望、行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代表人物•程颐(1033-1107):主张以《大学》、《中庸》为基础,通过修养自己来达成道德完善。
•程颢(1018-1074):注重心性修养,提倡追求真实的自我。
南宋理学定义南宋时期,周敦颐、程朱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哲学体系,被称为「理学」。
特点•心性与天理:南宋的理学强调心性与天理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类的道德完善需要通过遵守天命、顺应天道来实现。
•礼治思想:强调礼仪秩序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道德建立的作用。
•儒家经典研究:注重对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进行研究和阐释。
代表人物•周敦颐(1017-1073):提出“性即是良知”观点,主张通过追求懂得天理来达到道德完善。
•程朱理学派:由程颢和朱熹共同发展而成,融合了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成为理学的主流派别。
异同点对比人性观•宋学:人性本善,强调追求良知和道德完善。
•理学:主张人性有善恶之分,注重通过修养来实现道德提升。
方法论•宋学:重视实际行动和情感体验,注重实践中的道德修养。
•理学:通过对经典文献研究和推敲,以及与天理的联系来实现道德完善。
社会观•宋学:注重个体的内心修养,并从个体做起来影响整个社会。
•理学:倡导顺应天命、遵守礼制秩序来维系社会稳定。
南宋理学简介
南宋理学简介理学是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历代儒客推崇。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简介作为官方正统文化的儒家文化,发展到宋朝,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也涌现出一批人们耳熟能详的儒客大家,如二程、张载、周敦颐、邵康节而被称为“北宋五子”。
理学,或称道学,亦称义理之学,是宋元明时期儒家思想学说的通称。
理学,以宋儒论学多言天地万物之理而名。
道学,以当时流行称谓、且《宋史》有《道学传》而名。
又因其始兴于宋代,又称宋学,与汉学相对。
理学分两大流派:一称程朱理学,以“二程”(程颢、程颐兄弟)、朱熹为代表,强调理高于一切;一称心学,以陆九渊、陈献章、湛若水、王阳明为代表,强调心是宇宙万物的主宰。
今人又有三派之说:气本论一派,以张载为代表;理本论一派,以程朱为代表;心本论一派,以陆王为代表。
理学各派宗旨各异,对“本体论”、“自然哲学”、“心性伦理”和“政教方案”等方面的研究也各有侧重。
理学,则概括了宋元明儒学之共总特点起源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的思想揭开了理学的序幕,而北宋中期的周敦颐、邵雍、张载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理学的基本范畴,从而为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瑗提倡“明体达用”,主张把儒家经典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据;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为统一的封建国家作论证;石介倡言“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万世常行不可易之道也”;他们的思想揭开了理学的序幕。
流派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学说;朱熹提出“即物穷理”的系统方法;陆九渊强调“反观”;王守仁则提出“致良知”说,认为格物致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从而完成由内向外的认识路线。
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
闽学指以宋代朱熹为首的理学学派,因朱熹曾侨寓并讲学于福建故称其学派为闽学。
朱熹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
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现实世界中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
宋代的哲学思想与社会制度
宋代的哲学思想与社会制度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的时代,不仅在文化、科技、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哲学思想和社会制度上也有着特殊的价值。
宋代的哲学思想贯穿着儒家、道家、佛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宋代的社会制度。
一、宋代哲学思想在宋代,哲学思想主要有儒家、道家、佛家三种思想流派。
其中,儒家思想在宋代占据了主导地位。
宋代的儒家学派主要有程颐、张载、朱熹等。
1. 儒家思想程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张被称为“理学”。
程颐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与天地万物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
而唯有了解天地万物、了解人类的本性与天地规律,才能领悟天地的真谛,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张载是程颐的学生,他的思想主张被称为“气学”。
张载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万物间的联系和变化都受到气的影响。
因此,他主张“气一元论”思想。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被称为“朱子学”。
朱熹认为,儒家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要想领悟儒家经典,必须先明白其基本原理“理”。
他强调“理学”,认为要通过理来指导人的行为,并重视人性的塑造。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在宋代已经形成之后,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流派,而是与儒家思想有机融合。
道家思想主要关注如何通过对道的研究,达到人类自我实现的目的。
宋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阳明。
陆九渊主张“治世之道”,即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都应该以“道”为根本原则。
他认为人应该抛弃物质追求,追求精神层面的自由和幸福。
王阳明则提出了“心学”,认为真正的学问来自于内心的自我探寻。
他主张“知行合一”,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3. 佛家思想佛家思想在宋代不再像唐代那样的鼎盛,但是对于宋代文化的繁荣和社会制度的发展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宋代佛教流派主要有禅宗和净宗。
禅宗主张通过深入内心的沉思,从烦恼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达到内心的安宁和自由。
南宋时期的禅宗代表人物是道元禅师。
净宗则注重“信仰”,即通过对佛教中的教义信仰来达到宽容与和谐的境界。
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
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潮之一,兴起于宋代,达到高峰于明代。
它融合了儒、道、墨、名、法等诸子百家思想,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宋明理学知识点。
一、性理学说的基本观点宋明理学的核心观点是性理学说,它强调人的性与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
在宋明理学中,性是人的根本特征,而理则是宇宙间的普遍原则。
人们通过修养和实践,以达到与天地万物相平衡的境界。
二、理学四大家派宋明理学主要由四个流派组成,分别是程朱理学、陆王理学、王阳明心学和李贽学派。
他们对于性理的理解和实践方法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1.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最主要流派之一,它由程颢、程颐兄弟以及朱熹等人所创立。
程朱理学注重实践和道德修养,强调“致良知”和“格物致知”,通过实践推行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关系。
2. 陆王理学陆王理学由陆九渊和王船山创立,他们提出人的经验和智慧比追求抽象的理念更为重要。
他们强调实践的角度,将心性引入理学中,认为通过内省和反思实践,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与他人的关系。
3. 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是明代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人心的直觉和内在的良知。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践行道德。
他的理论对后来的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4. 李贽学派李贽学派是明清之际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对于理学中的问题提出批判性的看法,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践意义。
李贽学派对于宋明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宋明理学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学术领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对社会思潮和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社会道德观念的提升宋明理学注重道德修养和实践,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这种观念的提升使得社会道德观念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心和情感,对于社会伦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对政治的影响宋明理学对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明代。
理学流派
理学流派纷纭复杂,北宋中期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南宋时有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江西之学,明中期则有王守仁的阳明学等等。
尽管这些学派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特点,但按其基本观点和影响来分,主要有两大派别,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
作为地主阶级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理学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
它在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对于日本、朝鲜的历史发展,理学也曾发生相当大的影响。
但是,理学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
宋明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
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
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
也叫道学或宋学。
宋朝儒家理学思想
宋朝儒家理学思想宋朝是我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形成了理学。
宋明理学: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
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1、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①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②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
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2、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①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
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
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②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
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
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
《六经》为粗米,《四书》为熟饭。
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
③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宋明理学的特点:1、首先是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例如“太极”、“天理”、“心”等,从而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其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
宋明理学
理学相信有“天理”,“理”在 事上又在事中,人生在世必须在 各自的岗位上做事以完成理分, 即尽本分。佛教只强调“静”的 存心养性,理学则强调“敬”, “敬贯动静”,不但是通向价值 之源的超越境域,也是成就此世 之事的精神凭借,是入世做事的 行动原则。敬就是一种全神贯注 的心理状态,演变成中国社会的 “敬业”精神。理学强调勤劳勤 学,爱惜光阴,认真把事做好, 反对闲反对懒,也有类似禅宗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伦理 观念。
宋明理学——两宋至明代的哲学
“唯本朝理学,远于汉唐”——陆九渊
宋明理学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思辨化的儒学。 二、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 二、 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 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
评价 钱谦益说“制科之习比于俚,道学之习比于腐,斯二者皆俗学也。” 顾炎武曾痛责明末以来的清谈理学“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 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老 庄,今之清谈孔孟”。顾炎武还在《与施愚山书》中提出: “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
颜元称:以为“秦火之后,汉儒掇拾遗文,遂误为训诂之 学。晋人又诬为清谈,汉唐又流为佛老,至宋而加甚矣。 仆尝有言,训诂、清谈、禅宗、乡愿,有一皆足以惑世诬 民,而宋人兼之,乌得不晦圣道误苍生至此也!仆窃谓其 祸甚于杨墨,烈于嬴秦。每一念及,辄为太息流涕,甚则 痛哭!”
周敦颐:理学大纲《太极图说》作者 二程:“人伦者,天理也。”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 识论。 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一代儒学大师。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国学 宋代理学重要学派学说大要之濂派
国学宋代理学重要学派学说大要之濂派
宋代理学之宗派,就地域而分论者,以为濂、洛、关、闽四派。
濂学的开宗者为周敦颐。
洛学的代表则为程颐、程颢兄弟。
关派则关中的张载。
闽派为侨居建州的朱熹。
此外尚有邵雍的百源学,陆九渊的象山学说等,合之便构成宋学的整个系统。
濂派–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及《通书》,是为濂派。
其学说乃源自道家太极阴阳五行之说,从宇宙观讲到人生观。
他认为宇宙的起源,乃由於「无极而太极」。
「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阳动阴静而生金、木、水、火、土五气,分布四时行焉。
」太极为理,阴阳五行为气(阴阳为二气,五行为五气)。
阴阳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此为周敦颐宇宙论之要旨。
在人生方面,周敦颐认为阴阳五行配合得最恰当的就是人,所以万物中以人最为灵秀,禀太极之理,其五行之性,接受太极「纯粹至善」的理,故人之「性」亦本来是善。
宇宙既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
成,则人亦有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五常。
其见诸实施则不外乎仁义二者(所以配阴阳)。
仁义之性皆是善的,然用之不得其当,则皆可以变为恶,所以人要不离乎中正,以立「人极」(做人的标准)。
欲立人极,必须主静无欲,故圣人能主静,而立人极,故其德与天地冥合为一。
周敦颐的学说已将宇宙论与修身为人之道揉合一起,由是规模逐渐碓立。
〖濂洛关闽〗宋代理学的四个主要学派
〖濂洛关闽〗宋代理学的四个主要学派
〖濂洛关闽〗宋代理学的四个主要学派。“濂学”指北宋周敦颐为首的学派,因其原居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濂溪而得名,也 称“濂溪学派”。“洛学”是以北宋程颢、程颐为首的学派,因二程为洛阳人而得名,又因程颐曾居临伊川,二人讲学于伊洛之 间,也称“伊洛之学”。“关学”是以北宋张载为首的学派,因张氏讲学于关中而得名,又因世称张载为“横渠先生”,也称“横渠学 派”。“闽学”是以南宋朱熹为首的学派,因朱熹曾侨寓并讲学于福建路的建阳(福建别称“闽”)而得名,又因朱熹号“晦庵”、在 建阳考亭讲学,也分别称“晦庵学派”或“考亭学派”。参见“濂溪学派”、“伊洛之学
宋理学宋朝思想文化的代表性学派
宋理学宋朝思想文化的代表性学派宋理学是宋朝时期的代表性学派,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在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特点,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从宋理学的起源、主要思想以及对宋朝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宋理学的起源宋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具体而言是从苏洵、苏轼父子的学术活动开始的。
苏洵、苏轼倡导关注人性和理性,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苏洵提出了“诚信”、“近取必先予人”等观点,为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宋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程颢、程颐兄弟的贡献。
他们是理学的主要奠基人,通过对儒家经典的深入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
程颢强调内心的宁静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提出了“心即理”、“致良知”等重要理论。
程颐则注重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提出了“理在天人”、“存天理,灭人欲”等观点。
二、宋理学的主要思想宋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心即理”,即认为人的内心是与天地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相一致的,其实质就是理。
宋理学强调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和谐。
其中,程朱理学是宋理学的重要流派之一,由程颢、程颐的学说发展而来。
程朱理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强调人应当追求天理而非个人的私欲。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追求道德的完善,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此外,程朱理学还注重个体间的仁爱关系,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
三、宋理学对宋朝文化的影响宋理学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对宋朝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宋理学的强调儒家经典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人们积极追求知识,注重道德修养,这为宋代士人以德治国提供了指导。
其次,宋理学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宋朝推崇儒学,将其定为国教,通过创设国子监等教育机构培养儒学人才。
这为后世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
此外,宋理学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化艺术领域。
宋代文人注重文学创作和儒家经典的注释研究,推动了宋词的繁荣。
宋代理学有哪些派别
宋代理学有哪些派别?宋代主要是哪个学派主导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关学基本内涵①气本论:张载认为:世界万物统一于气,气有聚散而无生灭,气聚则有形可见,气散则无形可见。
在中国哲学史上,张载第一次完整地创立了气本论哲学理论体系,成为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②认识论:张载认为:事物是感觉之源,即物可穷理,他主张通过实践,通过多思方能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③“一物两体”辩证法:张载指出:气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
气化的原因在于其本身含有相互吸引和排斥的两方面,没有对立,也就不成事物,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矛盾对立的统一体。
宋明理学宋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
宋明理学宋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宋明理学是宋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文化艺术繁盛,而宋明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流派,对于当时的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明理学的概念、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理论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宋明理学的重要性。
一、宋明理学的概念宋明理学是指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与演变。
理学源于古代儒家学派,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主张通过修养道德以及推行君主专制来实现社会和谐与和平。
由于历史的变迁与学术的深化,宋明时期的理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思想体系,成为当时的主流哲学思潮之一。
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理论1. 陆九渊(1046年-1100年)陆九渊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主张经世致用与格物致知,并提出“天人合一”的观念。
他认为天地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人应该通过观察物象,深入探索自然规律,从而真正了解天地之道。
2. 程颢(1032年-1085年)与程颐(1033年-1107年)程颢和程颐是北宋时期理学派别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分别被尊称为“程门立雪”的程颢和“二程”的程颐。
他们重视修身养性,提倡内观自省,通过塑造自身品德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程颢与程颐的思想让理学思潮由经验主义逐渐转变为以道德修养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3. 王阳明(1472年-1529年)王阳明是明代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强调心性理学,主张人人皆有良知,只要靠自省反思,即可达到心即理的境界。
他提出“致良知”与“格物致知”的理念,强调通过自我觉醒去探寻真理。
王阳明的思想在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明代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宋明理学的重要性宋明理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我国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在社会层面上,宋明理学为封建社会提供了一种道德伦理的指导原则,强调个体修身齐家治国,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其次,在学术层面上,宋明理学推崇格物致知,倡导通过实践与经验来认识世界,这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宋明理学
主观唯心主义。不合理。 ②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阳 明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镇压农民起义容易,去掉人心中的私欲很难。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关注传统文化
传承华夏文明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八目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 --朱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范仲淹
知识· 小结
宋 明 理 学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的 发 展 创立:北宋二程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2、怎样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观点 的异同?
知识点拔
共同点:
1、本质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 格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天理”;(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人心”。(主观唯心主义)
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 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 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理学
(1)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 广泛传播,儒学受到冲击,面临着严峻挑战; (2)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 范受到极大破坏,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 和巩固,需要一种新的思想体系稳定社会秩 序; (3)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 严重不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学习延伸
宋明理学的可取之外: ①和谐意识 ②忧患意识 ③崇尚道德 ④强调力行
宋明理学的不可取: ①尊卑等级 ②重男轻女 ③因循守旧 ④重利轻义 ⑤重礼轻法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2013· 平煤高级中学高三10月考)朱熹提 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是 指 (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的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理学。理学将儒家忠孝 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因此这里“天 理”是指封建社会伦理道德。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老秀才之女受封建礼教迫 害而死,作者对该事情进行批判和揭露。故选C项。A、 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C
(2013· 湖南郴州一模· 18)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 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 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 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 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2013· 黑龙江教研联合体二模· 27)《儒林外史》第 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 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 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 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 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 )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理学起源发展历史简介理学的派别理学的内容是什么?
理学起源发展历史简介理学的派别理学的内容是什么?理学的派别⼀、朱熹闽学闽学指以宋代朱熹为⾸的理学学派,因朱熹曾侨寓并讲学于福建故称其学派为闽学。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字元晦,(字仲晦),号晦庵(⼜号称晦翁),别称紫阳。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随程颐的三传弟⼦李侗专⼼学习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物。
朱熹在哲学上发展了⼆程关于理⽓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成,建⽴⼀个完整的理学体系。
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两个⽅⾯构成的,⽓是构成⼀切事物的材料,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现实世界中理、⽓相依⽽不能相离。
“天下未有⽆理之⽓,亦未有⽆⽓之理”。
⼜断⾔“理在先,⽓在后”,“有是理便有是⽓,但理是本”,把“⼀理和万理”看作“理⼀分殊”的关系。
提出“凡事⽆不相反以相成”,事物“只是⼀分为⼆,节节如此,以⾄于⽆穷,皆是⼀⽣两尔”。
发挥《⼤学》“格物致知”思想,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格物才能穷其理,穷理愈多⽽知之愈⼴。
在认识来源上,既讲⼈⽣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
强调“知先⾏后”,⼜认为“知⾏相须”,注重⾏在认识中的重要性。
强调“天理”和“⼈欲”的对⽴,要求⼈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
在经学⽅⾯,朱熹有许多著作,其⼀⽣著述极丰,是中国历史上著作最多的儒家学者之⼀。
⼆、陆⽒⼼学南宋时,正当朱熹把理奉为最⾼哲学范畴时,⼼学创始⼈陆象⼭提倡“⼼即理”学说。
针对朱派的“理”在⼈⼼之外,“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提出“发明本⼼”、“求其放⼼”的“简易”“直接”的主张。
陆九渊强调主观精神的作⽤,提倡⾃作主宰,建⽴了初步的⼼学体系,开创了理学中的⼼学派。
在“太极”、“⽆极”问题上和朱熹进⾏了长期辨论。
到明代王守仁,继承发扬了陆九渊的学说,进⼀步提出“⼼外⽆物”、“⼼外⽆理”的命题,以吾⼼之良知为天理,完成了⼼学体系,称陆王学派。
宋明理学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 识。《礼记· 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 而后知至。”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 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 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 通明理。清末兴办新式学堂,“格致”成为 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1)尊卑等级观念 (2)重男轻女的观念; (3)因循守旧的观念; (4)重利轻义的观念; (5)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并加以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小结
1、“理”是世界的本 原 程朱理学 2、 “格物致知” 3、 存天理,灭人欲
三教合一 三教并立
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 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2)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陆王心学
(3)主要思想主张
1.陆九渊的主要思想 (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获取“理”的方法:
“发明本心”
陆王心学:
2.王守仁心学的主要内容: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
心学开创者 程朱理学代表人物
程 颢
程 朱 颐 熹
陆 王 心 学 代 表 人 物
陆 九 渊
南宋人
王 阳 明
(北宋人,兄弟俩) 南宋人 理学集大成者 理学开创者
明朝人 心学集大成者
程 颢 朱熹 程 颐
王 守 仁
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 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 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 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 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 的里程碑。
理学
2、邵雍的先天象数之学
邵雍(1011—1077)字尧夫,
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年 随父迁居共城(今河南辉县)。 曾隐居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后 人称之为百源先生。去世后, 赐谥康节,故又称康节先生。 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 击壤集》等。
邵雍与周敦颐一样也用太极的自我运动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及其 发展,不过邵雍更利用象数的数量关系来推演世界(自然、人 事)的发展及其周期过程。 太极是“无体”的“一”,它虽不动,但可以通过纯粹的“数 和形的概念”的逻辑推演而变化出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一 分为二就有了天地,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就有了天之四象—日 月星辰和地之四象—水火土石;日月星辰之变就有了暑寒昼夜; 水火土石之化就有了雨风露雷……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 天地之塞,吾其体(塞者,气也,气以成形); 天地之帅,吾其性(帅者,志也,所谓天地之心 也)。民,吾同胞;物,吾与。 ……存,吾顺 事;没,吾宁也。
将儒家的人生态度与佛道清楚的区别开来。圣人既不求 人与宇宙万物都是一气,都是宇宙大家庭的一 在气化过程以外,如佛家那样追求破除因果,结束生命; 份子。故人应当事乾天如父,坤地如母,把一 又不求长生不老,如道教那样追求肉身不死。圣人由于 切人当做自己的兄弟,一切物当做自己的伙伴。 了解宇宙生化之过程,因而知道“生无所得,死无所 活着的时候,就顺从和侍奉宇宙父母,一旦死 丧”。所以他只求过正常的生活,或者就尽自己的义务 去,也就安息了。 做需要他做的事,“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人伦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C.理气关系
“有理则有气” “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2、人性论 二程在人性论上主张将性与气统一起来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
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
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一一心学。
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朱熹一,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
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
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
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关学
关学,是萌芽于北宋庆历之际的儒家学者申颜、侯可,至张载而正式创立的一个理学学派。
关学是儒学重要学派,因其实际创始人张载先生是关中人,故称“关学”。
又因张载
世称“横渠先生”,因此又有“横渠之学”的说法。
所谓“关学”即关中(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古代称关中)之学,是从地域角度
而言的,无论是张载之前的申颜、侯可,还是张载之后的吕大钧兄弟、李复、范育、游师雄、种师道以及金元明清时期的杨奂、杨恭懿祖孙三代、吕柟、冯从吾、李二曲、李因笃、李雪木、刘古愚等,都是关中人,故其理学又称为“关学”。
如果就关学的内涵性质而言,它属于宋明理学中“气本论”的一个哲学学派。
张载“关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礼》为用,以孔、孟为法。
他
提出了以“气”为本的宇宙论和本体论哲学思想。
认为宇宙的构成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太虚枣气枣万物,三者是同一实体的不同状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这是一种“气”
一元论的唯物论之本体论,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哲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张载还从其“气”本论的哲学出发,提出了“民胞吾与”的伦理思想,确立了他对佛道思想的批判立场。
与一般理学的学派不同,关学特别强调“通经致用”,以“躬行礼教”倡道于关中,并且十分重视《礼》学,注重研究法律、兵法、天文、医学等各方面的问题(参见本书“张载”条)。
张载创立关学之初,关中学子便积极追随,其中以蓝田吕氏兄弟最为踊跃。
张载开始
在关中讲学时,首和者就是吕大钧,接着,其兄吕大忠、其弟吕大临都相继拜张载为师。
蓝田吕氏兄弟五人登科及第,是闻名遐迩的名门望族,他们的加入至关重要,为关学发展奠定
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使关学与二程“洛学”、王安石“新学”形成鼎立之势。
可惜的是,张载病逝后,三吕却投奔二程的门下,靠近“洛学”,致使关学一时冷落下来。
好在还有李复、
张舜民、游师雄、种师道、薛昌等人坚持进行研究,才没有使关学中断。
但比起三吕来,他们的著述较少。
三吕的主要著作有《吕氏乡约》《吊说》《克己铭》《吕蓝田语录》《中庸解》等。
这些著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忽必烈建元之后,并不看重儒学,而是把儒排在娼之后、丐之前,所谓“八娼九儒十丐”是也。
这种疏离状态,使得儒家思想很难再登堂入室。
这个时期,只有杨恭懿与其父杨天德、其子杨寅三代极力倡导关学的精神。
他们祖孙三代孜孜不倦地以讲学为生,弘扬张载一贯主张的实学风格和为人“气节”。
于是有“杨氏三代”、“郁郁遗风”之美誉。
元代文学家姚燧称颂杨恭懿为“西士山斗,学者宗之”。
杨氏三代的努力,终于使关学在元代尚未失忆失语,也为明代关学的复兴打下了基础。
明朝以理学开国,使儒家书籍遍及天下,为关学振兴开辟了一条坦途。
据有关史籍记载,在明代中后期,关中的理学家竟达百人之多,其中成就最大的是吕柟。
他与统治了百年的“阳明学”对衡,而盛赞张载、二程和朱熹的学说。
晚年吕柟辞官回乡,建立书院,培养学生,著书立说,撰有《四书因问》《宋四子抄释》《周易说翼》《礼问》《泾野先生文集》等,成为张载之后的关学大学者。
另外,还有一位学者是冯从吾。
他本来在朝做官,因对宦臣魏党极为不满而回到家乡,二十六载闭门著书,著有《关学篇》《凝思录》《辨学录》等,为弘扬关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关学基本内涵
①气本论:
张载认为:世界万物统一于气,气有聚散而无生灭,气聚则有形可见,气散则无形可见。
在中国哲学史上,张载第一次完整地创立了气本论哲学理论体系,成为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②认识论:
张载认为:事物是感觉之源,即物可穷理,他主张通过实践,通过多思方能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③“一物两体”辩证法:
张载指出:气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
气化的原因在于其本身含有相互吸引和排斥的两方面,没有对立,也就不成事物,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矛盾对立的统一体。
"一”与“两”
的对立统一构成万物世界。
④道德观:
张载认为:进行道德修养,首先必须“变化气质”、“通蔽开塞”,只有通过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能“存理”、“成性”,成为道德的圣贤;其次强调“躬行礼仪”的道德实践。
他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最重要的就是“仁”、“教”,人都应像古代尧舜禹诸圣贤那样对待长辈,尊敬长辈,以永不忘本。
⑤人性论:
张载认为:人出生之前就是有天地善性,只是后天影响,才出现驳杂不纯气质之性,但只要读书知礼接受教育,变化气质,就可以成为善性,从而实现成为圣人的目的。
⑥教育原则及方法:
张载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必须组织教学,教学必须遵循“启发式、因材施教、
把握时机”及“学须有疑、博学精思、持之以恒”等原则,其中许多精辟见解与现代教育思想吻合。
宋朝时期儒学主要分为哪两个学派
在宋神宗以后,北宋的官方学说长期是荆公新学,连科举都要考王安石的《三经新义》•等到南渡以后,荆公新学在追究北宋灭亡的浪潮中被打翻,但是因为南宋偏安南方,浙东事功学派开始在南宋思想界展露头角,其中陈亮与朱熹曾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大论战,双方“极尽王霸义利之说” •先秦诸子时代结束以后,儒家的发展有两次高潮,一是汉代,二是宋代。
自汉经魏晋南北朝,历隋唐五代,儒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至宋,儒学的飞跃发展,形成了崭新时期。
这一划时代的新发展的儒学谓之新儒学,即宋学。
“宋学是汉学的对立物,是汉学引起的一种反动。
”在我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宋学的形成与汉学迥然不同,其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学风,开创了学术探索的新局面。
宋学博大精深,涵蕴广大,学派众多。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学术文化思潮,有它酝酿、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道学(理学)只是从宋学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支派。
宋学和理学应当区别开来。
然而,从以往八十年来对这个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看,大体上存在三个偏向:一是以理学代替宋学;
二是贬低王安石新学(荆公学派);三是有些机械地以唯心、唯物两条界线来划分某些学派,因而难以准确地加以说明清楚。
儒学的改革兴起于仁宗,由于学者们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不同,改革的观点也就不同,形成了很多学派,主要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王安石的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苏轼的蜀学、司马光的朔学、朱熹的闽学、陈亮和叶适的浙学、陆九渊的心学等等。
如果按照世界观来分,可以分为五大学派:气学、理学、象数学、新学还有功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