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理学

合集下载

宋代理学概说

宋代理学概说

宋代理学概说
宋代理学是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学的特殊形式,又可称为道学。

宋代理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故称为理学。

宋代理学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

宋代理学的开山祖是周敦颐,他将道家无为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加以融合,阐述了理学的基本概念与思想体系。

宋代理学思想以理为万事万物的本源,又称为天理,承认事物的变化,但认为这是理的神秘力量所致,还阐述了天人关系等问题,坚持天人相与的命题。

宋明理学的概念

宋明理学的概念

宋明理学的概念宋明理学是宋朝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杨朱的《易经》和孔子的《论语》为依据,把六经和十三经的思想总结起来。

根据它,实事求是、科学研究、求真务实、把握客观规律、批判调查考证、增强道德意识,等,全面推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建立了强大的文化基础。

宋代以杨朱的《易经》和孔子的《论语》两经为核心,把它们与其他四经六家的思想综合起来,构建了理学的基本框架。

宋明理学把《周易》、《论语》等中国古代经典哲学文献,和西汉思想家刘向的《蒙析》、《说文》以及北宋思想家陆九渊的《吴文正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理论体系。

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实事求是”,在理论研究上,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真理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宋明理学也强调以理论指导实践,努力加强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理论问题,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理论观点。

宋明理学还强调以科学观念研究客观规律和社会实践,开展科学实验和调查,以获得更准确、全面、科学的结论。

同时,宋明理学也结合了道德观念,把道德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并以此作为改进社会实践的指导原则。

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肯定了理性与实践的统一。

它把理性思维应用到实践中,把实践的成果反馈到理论中,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宋明理学也树立了“以理论为证”的理论基础,发展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为今日的中国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明理学的思想也影响了后来的哲学思想,熊十力、元稹等元代思想家对宋明理学的思想都有深刻的反思。

元代思想家以宋明理学的思想为基础,开展了元代经典哲学思想的发展,为后世理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启发。

总结宋明理学是宋朝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易经》、《论语》等经典文献为核心,与其他四经六家的思想相结合,构成宋代理学的基本框架。

它强调“实事求是”,以理论指导实践,把道德作为基本原则,加强科学研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为中国的文化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理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启发。

理学兴起的背景和影响

理学兴起的背景和影响

理学兴起的背景和影响
理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学派,兴起于宋代。

理学的兴起背景主要是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学术思潮的转变。

宋代是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时期,士人们开始追求实际的学问,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善社会现象。

在这种背景下,士人们开始关注政治伦理、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而非纯粹的学问探讨。

理学强调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认为人应当遵循天理,并通过道德行为来实践仁爱之道。

在影响方面,理学在社会和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加强了社会道德的约束力,推崇仁义道德,提倡忠诚、孝道和诚信。

这种价值观的强调促使整个社会形成了和谐稳定的文化氛围。

其次,理学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结合,重视实践的经验和观察。

这种思想影响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推动了后来自然科学的发展。

此外,理学对教育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倡导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

这对后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理学的兴起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在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理学有两种意思,可以指古代的理学,也可以指现代⾃然科学的理学,古代的理学是指宋朝以后的新儒学,⼜称道学。

为什么宋代理学会兴起呢?以下就是店铺⼩编整理的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希望对你有⽤。

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以及唐代儒学⼤师韩愈《原道》“民不出粟⽶⿇丝,作器⽫,通财货以事上则诛”之类恐吓已经⽆法控制⼈⼼,所谓“儒门淡薄,收拾不住”。

与此同时,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之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三教合⼀”的潮流弥漫到社会各个领域。

为了重兴儒学,回应社会上礼佛,崇道的挑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思考和探索。

他们弘扬积极⼊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宋代理学的发展 对于理学,⼀个公认的解释是:中国宋元明清时期以讨论理⽓、⼼性等问题为中⼼的哲学思潮,⼜称“道学”。

它⼤致的发展轨迹是:创始于北宋,盛⾏于南宋、元、明,清中期以后开始逐渐衰落。

理学发展的初始,可以说是对道教和佛教的批判。

佛教和道教的盛⾏,让部分儒者感到不满和不安。

他们认为佛教和道教的理论使⼈们的⾏为不受礼法的约束,会危及社会秩序。

于是有⼀部分⼈开始倡导辟佛的主张,他们认为佛教和道家的出家⼀说违背了忠孝之道,僧侣不从事任何⽣产活动,反⽽要⼤肆修建庙宇,不仅劳民伤财,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了极⼤的负⾯影响。

韩愈的“辟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的。

另⼀部分⼈认为儒学和佛道并不是完全冲突的,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韩愈的好朋友柳宗元就提出佛教中的有些道理与儒家的《论语》和《易经》是相通的。

还有⼀部分⼈,则更⾼瞻远瞩,他们借鉴佛、道形⽽上的理论来完善儒学,并由此建⽴起儒家的形⽽上体系。

这⼀体系的建⽴不仅弥补了之前儒学的不⾜,还成为之后理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简述宋代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简述宋代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简述宋代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是格物致知,其基本认识论观点是“知识由外到内,从感性到理性”。

格物致知的核心思想是要想得到真正的知识,必须认真观察自然现象,以自然现象为基础来推理,同时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和生活实践,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面将从认识过程中知识来源和认识观点两个方面阐述宋代理学的格物致知认识论。

一、认识过程中的知识来源宋代理学认为,认识过程中的知识来源是通过观察外在的物质世界来获得的。

具体而言,宋代理学主张人们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通过人的各种感觉,如视,听,闻,味,触等,获取来自外界的各种感知,然后通过理性思维,对这些感知进行分析和反思,从而得到正确的认识。

宋代理学认为知识必须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宋代理学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需要根据两个方面:一是感知世界的现象,二是通过理性推演和思考来理解现象背后所固有的原理,即通常所说的本质。

宋代理学家认为,感性认识的来源是人的五官及其经验,而理性认识的来源则是通过推演、分析、反思,清晰地认识世界的本质。

二、认识观点宋代理学的认识观点强调用理性思维来解释自然现象。

这种理性思维是指人脑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考,来反思、分析和总结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所得到的知识。

宋代理学家认为,理性思维的本质是“推动”和“连接”,是以反思的方式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向内转化”的过程。

宋代理学的认识观点认为,理性思维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通过逻辑推理来发现自然现象的客观规律,第二步则是用内在的知识系统和逻辑结构体系来支持、验证和解释这些规律。

其中,理性思维的逻辑推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的学习进程中,自然现象的扩大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

经过逻辑推理和理性反思,宋代理学家可以发现客观的本质,即固有的、不变的自然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宋代理学提供了一种以“本质”为基础的认识方法,这种方法强调了自然现象的本质特征,强调了本质原理的重要性,从而建立了一种以本质为标准的认识体系,也为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建立提供了支持。

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如下是有关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或称义理之学。

儒学为回应三教合一的冲击,以传统的儒学理论为基础,同时积极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思维而形成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中国封建时代后期的统治思想。

1.产生背景在政治上,宋代理学之前的政治背景是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大乱。

为适应赵宋王朝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重整封建纲常,宋代统治者通过倡导尊儒读经的方式,以建立和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需要。

赵宋王朝有鉴于唐末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三纲五常之道绝”,这种历史教训,进一步从思想上控制、杜绝所谓的“以下犯上”和“臣弑其君”等活动,由此而产生了封建专制在哲学上的化身宋明理学,建立起以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思想为核心,并上升为本体,否定魏晋玄学那种“崇尚虚无”“以无为本”的旧唯心主义,保障政治统治。

在经济上,宋代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出现了被称为“交子”的纸币,经济发展活跃,形成了颇为发达的民间文化。

这一时期,印刷术已经成熟,图书出版也繁荣起来,在官学之外,民间也出现了书院,罗盘针和火药也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

在这种文化发达的条件下、人们不仅追求向外的发展,也开始追寻内心深处的探索。

在文化上,儒学早在西汉便取得一家独尊的社会地位,其后,五胡乱华,佛道兴起,三教合一,极大的削弱了儒学的社会地位,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心骨的儒学需要复兴及重塑其影响。

安史之乱后,儒学的复兴就已经开始,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到了北宋初年开始初具规模,产生了著名的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其后是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之后是理学的成熟,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依据。

其次,理学的实质其实还是儒家传统的纲常名教,例如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名分等级(尊卑有序,内外有别,华夷之辨等),内圣外王(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类的具体内容,用更为抽象的哲学概念表述出来,以规范世人思想和行为。

宋代理学有哪些派别

宋代理学有哪些派别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一一心学。

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朱熹一,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关学关学,是萌芽于北宋庆历之际的儒家学者申颜、侯可,至张载而正式创立的一个理学学派。

关学是儒学重要学派,因其实际创始人张载先生是关中人,故称“关学”。

又因张载世称“横渠先生”,因此又有“横渠之学”的说法。

所谓“关学”即关中(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古代称关中)之学,是从地域角度而言的,无论是张载之前的申颜、侯可,还是张载之后的吕大钧兄弟、李复、范育、游师雄、种师道以及金元明清时期的杨奂、杨恭懿祖孙三代、吕柟、冯从吾、李二曲、李因笃、李雪木、刘古愚等,都是关中人,故其理学又称为“关学”。

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

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

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原创版)目录1.宋明理学的定义和起源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3.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4.宋明理学对中国伦理道德的影响5.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6.宋明理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7.宋明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正文一、宋明理学的定义和起源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的一种,起源于南宋时期,以朱熹为代表。

它强调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彰显人性尊严、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宋代,理学成为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对社会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对政治制度、法律、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宋代,理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对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对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学术研究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宋明理学对中国伦理道德的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彰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强调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彰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宋明理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宋明理学是对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的一种传承和发展,它与佛教、道教等传统文化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宋明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理学

宋代理学

略说宋代理学一二两宋时期,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巅峰,义理之学取代章句之学,成为宋学发展的重要特点。

创立于北宋中期,综合吸收佛、道思想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与创新的理学,逐渐发展壮大,并在南宋后期上升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数百年之久。

宋代理学使儒学遗产重获方向并恢复元气,它确应被称作新儒学。

在其形成期,曾被从不同的侧面给予过其他几种名称。

根据它最杰出的北宋先驱者程颐及其集大成的领袖朱熹,它被称作程朱学派;根据意为“原则”和“推理”的“理”这个词,它又被称为理学,因为它的学说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理永存于万事万物之中,而且推究可致。

总之,这些概念之间没有太大差异,大都是可以互相替换的。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撑这种事业成败与否的无形的精神文化气质。

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理学对当时的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宋代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与宋代理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及其理学对当时科技发展的影响。

宋代理学是宋明理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加以阐述。

一、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来看,晚唐古文运动是宋代理学产生的“活水源头”。

晚唐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巨大冲击,面对佛、道的挑战,韩愈等人提倡运用儒家的“正义”、“道统”抗衡佛家的“法统”,以此构建儒家的心性学说及修身理论。

他们打着“复古”的旗帜,主张恢复孔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用儒学取代佛、道,晚唐古文运动应运而生。

北宋建立后,构建儒家的心性学说与修身理论成为宋儒孜孜以求的目标。

北宋庆历年间实行了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的改革即“庆历新政”。

在庆历新政中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依据“儒学”精神特别是“六经”的精神在全围办学、讲学。

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发挥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对抗佛、道二教的出世思想,反对把儒学凝固化、神学化。

宋代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宋代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宋代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传承1. 引言1.1 概述随着宋代的到来,理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和经典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理学思想强调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

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后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宋代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1.2 文章结构本文包含五个部分:引言、正文、理学对儒家经典的演绎和解释、理学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结论。

其中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子节:理学思想的兴起与发展、社会政治影响下的理学传承以及运用理学原则的社会实践。

在探讨这些内容时,我们将从理学对儒家经典的演绎和解释角度出发,进而阐述理学对道德伦理建构、家庭教育观念以及艺术领域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宋代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通过对理学思想在宋代社会和政治环境中的兴起及发展进行探讨,以及对儒家经典的演绎和解释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理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塑造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同时,通过分析理学对道德伦理建构、家庭、教育、社会关系观念以及美学领域等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理学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继承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最后,在总结和反思中,我们将对宋代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进行评价,并展望其对当今社会和未来发展的启示。

请问是否还需要其他帮助?2. 正文:2.1 理学思想的兴起与发展宋代是中国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广泛应用和传承的时期。

自哲学家朱熹开始,理学逐渐取代了以前的心学和道学成为主流。

理学主张天人合一、格物致知,强调实践与知识的结合。

这种思想推动了社会上关于人类行为和社会伦理方面的讨论,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2 社会政治影响下的理学传承在社会政治方面,宋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而繁荣的时期。

政治改革导致士人地位提高,其对于经典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兴趣也日益增加。

宋代理学奠基人程颐儒家经典《程子四箴》原文及译文

宋代理学奠基人程颐儒家经典《程子四箴》原文及译文

宋代理学奠基人程颐儒家经典《程子四箴》原文及译文“四箴”即宋代理学奠基人程颐所撰视、听、言、动四箴。

明世宗推崇理学,亲注“四箴”颁行天下学校。

现存“四箴”为明嘉靖年间所刻,内容包括“四箴”和世宗注解。

“视听言动”四箴是程子对孔子“非礼毋视,非礼毋听,非礼毋言,非礼毋动”“四毋说”的进一步阐发,也表明理学家对日用言行及修养的重视,他们认为只要视而能察、听之能审、言而有道、动能守诚,就能够达到与圣贤同归的境界。

程颐,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府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

为程颢之胞弟。

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

元祐元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程颐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

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

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

明代后期与程颢合编为《二程全书》,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程子四箴》程颐非礼毋视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

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

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译文】人心本来清净空虚,顺应事物变化而不留痕迹;守住本心之要领,就是以看为原则。

如果一开始就看不清楚的话,内心就要迁移,本心就会受蒙蔽。

不合礼的不要看,将其遏制于心外,以使自心境得到安宁。

克制自己的欲望再履行礼数,久而久之心志就专一了;非礼毋听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

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译文】人有美好的禀性,本来就是天生具备的。

知觉(或心)受到外物的诱惑,就会失去其正见。

卓然而事先能够察觉,就知道应该在哪里停止而有定向。

抵御抛弃邪念而保持心志专一,不合礼法的无稽之言谈不要听。

宋代程朱理学积极意义

宋代程朱理学积极意义

宋代程朱理学积极意义导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程朱理学发展的高峰期。

程朱理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讨论宋代程朱理学的积极意义,探讨其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一、政治方面的积极意义1.强调仁政理念:程朱理学强调仁政,倡导君子为政。

这种理念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实践,使得宋代政府更加重视民生福祉,注重君主与臣民的和谐关系,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2.建立统治合法性:程朱理学将天命与君权相融合,提出“天子即位,天下归心”之说,为宋代政府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得政权更加稳固,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与和平。

二、教育方面的积极意义1.推动教育改革:宋代程朱理学在教育领域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

他们提倡“诚意正心,明辨是非”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四书五经”的教育体系,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由科举制转向儒家经典的教育,对于培养人才、传承经典起到了重要作用。

2.建立考试制度:程朱理学强调学问的考试与选拔,逐渐建立了科举制度,并形成了完善的考试制度和课程体系。

这一制度培养了大量的文人、官员,为宋代政治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文化方面的积极意义1.传承经典与注重文化价值观:程朱理学对于儒家经典的研究与注解,使得经典思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他们强调家风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优秀品德的士人,为社会营造了良好的道德风尚。

2.弘扬礼仪之风:程朱理学强调礼仪之风的重要性,并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来倡导礼仪之道。

这种强调仪式规范与社会礼仪的培养,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与文明风尚。

结语宋代程朱理学的出现与发展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程朱理学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推动,使得宋代社会更加稳定和文明,为后世中国思想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程朱理学的积极意义延续至今,仍然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借鉴。

宋代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探究

宋代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探究

宋代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探究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宋代是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文化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代理学和文学是其文化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宋代理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

1. 宋代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1.1 理学与儒家传统•介绍宋代理学的概念和历史背景•讨论宋代理学对于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2 理学主要观点与核心思想•分析程朱理学及其核心观点:道、气、物、情•探讨张载吴洪宝之议等新学观点的兴起和影响力1.3 理学兴盛带来的社会影响•论述理学对于当时社会制度建设和政治运行的影响•分析官学教育与理学相互促进的关系2. 宋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1 文学风格与文人思潮•描述宋代文学的特点:雅正、儒雅、缜密•讨论诗、词、曲等不同文学体裁的兴起和流派发展2.2 文人与政治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文人在政治上的角色和影响力•探讨科举制度对于文人创作活动的影响2.3 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渗透•论述宋代文学描绘社会生活和表达民众情感的重要性•分析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变迁3. 宋代理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3.1 理学对于文学审美观念的影响•分析理学思想对于宋代文学风格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塑造作用•探讨理学崇尚“气”的观念如何体现在诗歌、小说等作品中3.2 文學對於士人修養的啟示•探討儒家文學如何引導士人修養道德和倫理觀念•分析文學作品中反映出理學思想的內容與意義3.3 理学与文学的相互促进关系•论述理学与文学在哲学、人物形象刻画、叙事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探讨官方对于理学和文学发展的扶持和影响结论通过对宋代理学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宋代理学为当时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指导了文人在政治上的行动和思考。

同时,宋代文学也积极回应并表达了当时社会环境和民众情感。

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推动了宋代社会的发展。

宋代注重理学的记载

宋代注重理学的记载

宋代注重理学的记载1.引言1.1 概述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于理学的注重程度也是有目共睹的。

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对于宋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宋代对于理学的重视程度以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宋代,理学被视为国家教育的核心内容,被广泛地应用于官方教育体系中。

这一时期的宋朝士人崇尚儒家思想,注重思辨和理论的研究。

理学作为儒家思想的一支重要派别,备受重视,并被标榜为合乎时代精神的代表性思想。

这一点从当时的政府官员选拔制度中可以得到佐证。

科举制度对于理学的考察和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这也间接体现了理学在宋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宋代理学的发展与演变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创新和发展的推动下,理学形成了若干派别,并进一步深化了自身的研究领域。

程朱理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派,其主张的“心性即理”的观念被广泛接受,对于后世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理学在宋代还与佛教、道教等其他哲学思想进行了对接和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理学思潮,进一步拓宽了其研究的范畴。

总结起来,宋代对于理学的注重程度是十分显著的。

理学在这一时期被视为重要思想和教育的核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宋代理学的发展与演变也为后世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经验。

因此,对于宋代注重理学的记载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宋代理学的地位、发展和影响,以及其对后世的启示与借鉴。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宋代注重理学的记载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发展。

在引言的结尾,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探讨宋代对理学的重视程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理学在宋代的地位"和"理学的发展与演变"。

宋代理学

宋代理学

道德論和認識論
其理論表現為‚理一分殊‛思想,他認為宇宙萬物都是‚氣‛聚合而 成的不同形態,人也是萬物中的一物。萬物都稟承著‚天性‛,人也 不能例外,但仍有差別。‚性‛即性質,所以物物有別,人、物有別。 但這些‚性‛ 是存在於天地之間的唯一的‚天性‛,決定了萬物及人 之‚性‛的不同內容。世界不存在特殊的、具體的‚性‛,只有一個 抽象的、普遍的、永恆的‚性‛,人之‚性‛也不過是‚天性‛在人 身的反映而已。
張載本體論的基本觀點是把‚氣‛作為宇宙的本體。他最早在《易說 》裏提出此範疇。認為世界是由一種物質形態的‚氣‛構成的,又引 入‚太虛‛。‚太虛‛是‚氣‛散的狀態,也是‚氣‛的‚本體‛, 即本來的、原始的存在狀態。萬物散入‚太虛‛便恢復了它們本來的 狀態,‚太虛‛聚為萬物,仍不變‚氣‛的本質。‚氣‛則是‚太虛‛ 與萬物的總和,客觀世界的總稱。在宇宙統一體中,‚太虛‛佔有主 導地位,萬物只是‚太虛‛的附屬物,兩者有尊卑、主客之分。(《 宋明理學史》第95-97頁) 總而言之,張載的宇宙觀從‚氣‛到‚太虛‛、萬物、陰陽二氣,從 ‚神‛到‚天道‛、‚天性‛及‚天理‛,展現出一個完整的、有機 的宇宙整體。對於這個紛繁複雜、氣象萬千的世界他稱之為‚太和‛。 ‚太和‛尌是太虛和萬物共存,並通過陰陽二氣交感的相互聯繫、相 互作用的有機的統一體,是‚氣‛的存在及運動形態的總稱,也是宇 宙時間與空間的總稱。(《宋明理學史》第103頁)
《太極圖·易說》的人性論是聖人主靜論 在變化無窮的萬物中,人得天地之“秀”而為萬物之靈。 有了行,就有神,五行之性感於外物而動,呈現出善與惡, 歲形成錯綜複雜的萬事。這是理學家道德路論的最早表述。 在錯綜複雜的萬事之中,有善有惡,聖人定出中正仁義的 規範,歸宿於“靜”(主靜)。這樣樹立了人的最高標準 ——聖人。提出了修養功夫的“主靜”說,主張“無欲故 靜”,為理學家的禁欲一類教條開了風氣。——《宋明理 學史》第62-63頁。 馮友蘭認為“《太極圖說》,最可見其思想。”“他用道 教的圖錄來闡述他的思想,他用以說明自己思想的圖像命 名為“太極圖”,他對太極圖的說明則被稱為《太極圖說 》,僅讀《太極圖說》,便足以說明周敦頤的宇宙論思 想。”(見《簡史》第296頁)又認為此是闡述精神修養 的一種方法。因為“對新的儒家來說,如何成聖同樣是他 們的一個主要問題。” (見《簡史》第298-299頁)

《宋明理学》 讲义

《宋明理学》 讲义

《宋明理学》讲义一、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宋明理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在社会层面,宋代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城市繁荣,商业兴盛。

然而,社会的变革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道德沦丧、价值观念混乱等。

人们渴望一种能够规范社会秩序、重建道德伦理的思想体系。

在思想文化方面,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正统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在应对社会现实问题时逐渐显得乏力。

同时,佛教和道教在隋唐时期的广泛传播,对儒家思想构成了一定的冲击。

佛道思想中的一些观念和思辨方法,也为宋明理学的形成提供了借鉴。

此外,唐代的韩愈、李翱等人已经开始尝试复兴儒学,为宋明理学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宋明理学主要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流派。

程朱理学以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

他们强调“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

在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对事物的研究和观察来领悟天理。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进一步完善了理学体系,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达到恢复儒家道德规范的目的。

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

陆九渊主张“心即理”,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强调人的本心就是天理。

王阳明则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通过自我反省和实践,可以实现良知。

三、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1、理“理”是宋明理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它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理是一种先于万物存在的本体,万物皆由理派生而来。

2、气气是构成万物的物质材料。

理和气相互依存,理通过气来表现和实现。

3、心性宋明理学非常重视心性的探讨。

认为心性是道德修养的关键,通过修养心性可以达到天理的境界。

4、格物致知这是程朱理学的认识论方法。

主张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积累知识,最终领悟天理。

5、致良知陆王心学的修养方法,强调通过自我反省和实践,将内心固有的良知发挥出来。

《宋明理学》 讲义

《宋明理学》 讲义

《宋明理学》讲义一、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宋明理学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在社会层面,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相对的统一和稳定。

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促使人们对精神世界和道德规范有了更高的追求。

政治方面,宋代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文人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政治和文化活动,思考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的问题。

文化上,自唐代以来,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对儒家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儒家学者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开始吸收佛道的思想精华,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推动了宋明理学的产生。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宋明理学主要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流派。

程朱理学以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

他们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先于万物而存在,是一种客观的精神实体。

在认识论上,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去领悟事物背后的“理”。

朱熹进一步完善了程朱理学的体系,他认为“存天理,灭人欲”,即要遵循天理,去除人的私欲,以达到道德的完善。

陆王心学则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

陆九渊提出“心即理”,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强调人的本心就是天理。

王阳明则主张“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通过自我反省和实践,可以恢复良知的本然状态。

三、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1、理“理”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程朱理学中,“理”被视为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不变的、至高无上的原则和规范,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源。

它既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准则。

2、气与“理”相对应的是“气”。

“气”被认为是构成万物的物质材料,“理”通过“气”来化生万物。

“理”是形而上的,“气”是形而下的,二者相互依存。

3、心性心性论是宋明理学探讨的重要内容。

宋明清时期的理学与中国古代学术思路

宋明清时期的理学与中国古代学术思路

宋明清时期的理学与中国古代学术思路宋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尤其在学术思想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学术思路主要围绕着理学展开,理学成为了当时知识界的主流思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宋明清时期的理学和中国古代学术思路。

一、理学的兴起与特点1. 理学的起源理学起源于宋代,由宋儒朱熹发扬光大。

朱熹强调“理”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形而上的原因,主张通过“理”的把握来理解世界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2. 理学的核心思想理学的核心思想是“格物致知”,即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实践,达到对“理”的认识。

这种观点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与以往的儒家思想有所不同。

3. 理学的特点理学强调实用主义,追求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结合。

与此同时,理学也强调人性的改造和修养,追求道德完善。

二、理学与古代学术思路的联系1. 理学与儒学的结合理学继承了儒学的思想,将儒家经典中的“理”概念发扬光大,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

这种结合使得儒学能够更好地回应当时社会变革的需求,有助于培养具有实际能力和高尚品德的士人。

2. 古代学术思路的转变宋明清时期,中国的学术思路从以往的形而上思想为主,转向重视实践和经验,注重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把握。

这种转变使得中国古代学术思路更加现实化和实用化。

三、理学对中国古代学术思路的影响1. 对科学的推动理学注重观察和实践,推动了当时科学的发展。

例如,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理学的基础上倡导“经世致用”,提出了“天下之学为我所用”的理念,在医学、数学和物理等领域有突破性的成果。

2. 对教育的影响理学强调修养和道德的培养,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学校多以理学为核心课程,倡导以经世致用为宗旨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道德修养,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文人学士。

3. 对社会思潮的引导理学对当时社会的思潮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理学提倡实践主义和实用主义,与当时提倡性格养成和职业道德的思潮相契合。

宋代理学

宋代理学

宋代理学我國的儒、釋、道哲學在經過前此多個朝代的激盪、融會後,在宋朝終於迸出亮麗的火花,那就是理學。

中國思想是以儒學為主流,儒家可分先秦儒、漢唐儒、宋元明儒、清儒四期。

漢唐儒、清儒都重經典,漢唐儒功在傳經、清儒功在釋經。

宋元明儒則重聖賢勝於重經典;重義理更勝於重考據、訓詁。

至於在融合釋、道的方面:道家所重在天地自然;而佛學所重在心性意識,然而禪宗沖淡了佛學的宗教精神,回到日常人生的方面。

宋儒沿接禪宗像人生界更進一步回復到先秦儒身家國天下的實際問題,且吸納、融化佛學上對心性研析的一切意見與成就。

此外,宋代理學家善以宇宙論為人生哲學之根據,合天道與性理而探討議論,而宇宙論則多采道教先天無極之說。

這些就是宋儒對中國思想史上重大的貢獻,使得儒學有了一番新生命與新氣象。

理學一稱道學,又可以說是新儒學,因為儒家的思想,一向以現實社會的理論綱常為主,缺乏更高層次的哲學上的推理系統,難以滿足好學深思之士進一步的探求。

宋代理學的開山祖師是宋仁宗時代的周敦頤,和他同時還有張載、程顥、程頤、和邵雍。

此五人為理學的巨擎,稱為北宋五子;至了南宋朱熹,集理學大成。

熹講學閩中,與濂之周子,洛之二程,關之張載,合稱濂洛關閩四派。

另外影響明代王陽明至鉅的陸九淵也是值得注意之人。

理學支配了宋以後七百餘年的學術發展,對社會及政治都發生宏偉的影響。

茲將重要理學家簡介如後:周敦頤宋代理學開山祖師─周敦頤,字茂叔,人稱濂溪先生。

生於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父親去世後,母親帶他投靠舅父鄭向,當時正擔任龍圖閣學士的鄭向見他聰穎好學,便著意培養他讀書,想讓他成為有成就的大學者。

刻苦好學的周敦頤終未辜負舅父的期望,成為一代名哲。

周敦頤知識十分廣泛,他善於博取眾家之長,融會貫通,自成一家之言。

他的哲學思想以儒學為主,兼治佛學與道家之說,對於以後儒學發展有關鍵性的影響。

之後的理學兩大宗師─程頤、程顥兄弟,便是他的得意門生。

其主要的著作有太極圖說與易通書。

《宋明理学》 讲义

《宋明理学》 讲义

《宋明理学》讲义一、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宋明理学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背景。

在社会层面,宋代以来,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城市繁荣,商业兴盛。

这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为学术思想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士大夫阶层逐渐壮大,他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更为迫切。

政治方面,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如重文轻武。

这使得文人的地位得到提高,为学术研究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而且,为了巩固统治,统治者需要一种能够统一思想、维护社会秩序的学说。

文化传承上,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到了宋代,儒家学者们深感需要重振儒学,融合佛道的精华,以应对时代的挑战。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宋明理学主要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流派。

程朱理学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

他们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先于万物而存在。

在认识论上,提出“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对事物的研究来领悟天理。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体系庞大而严密。

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应该克服私欲,遵循天理。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王心学则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

陆九渊主张“心即理”,认为天理就在人的心中,不必向外探求。

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致良知”就是通过自我反省,恢复内心的良知;“知行合一”则强调认识与行动的统一性。

三、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1、天理“天理”是宋明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被视为宇宙的本体和道德的准则,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天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秩序和规律,支配着万物的生成和变化,同时也是人类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2、心性宋明理学非常重视心性的修养。

认为心是认识天理的主体,通过正心诚意、存心养性等功夫,可以达到心灵的纯净和道德的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说宋代理学一二两宋时期,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巅峰,义理之学取代章句之学,成为宋学发展的重要特点。

创立于北宋中期,综合吸收佛、道思想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与创新的理学,逐渐发展壮大,并在南宋后期上升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数百年之久。

宋代理学使儒学遗产重获方向并恢复元气,它确应被称作新儒学。

在其形成期,曾被从不同的侧面给予过其他几种名称。

根据它最杰出的北宋先驱者程颐及其集大成的领袖朱熹,它被称作程朱学派;根据意为“原则”和“推理”的“理”这个词,它又被称为理学,因为它的学说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理永存于万事万物之中,而且推究可致。

总之,这些概念之间没有太大差异,大都是可以互相替换的。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撑这种事业成败与否的无形的精神文化气质。

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理学对当时的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宋代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与宋代理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及其理学对当时科技发展的影响。

宋代理学是宋明理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加以阐述。

一、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来看,晚唐古文运动是宋代理学产生的“活水源头”。

晚唐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巨大冲击,面对佛、道的挑战,韩愈等人提倡运用儒家的“正义”、“道统”抗衡佛家的“法统”,以此构建儒家的心性学说及修身理论。

他们打着“复古”的旗帜,主张恢复孔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用儒学取代佛、道,晚唐古文运动应运而生。

北宋建立后,构建儒家的心性学说与修身理论成为宋儒孜孜以求的目标。

北宋庆历年间实行了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的改革即“庆历新政”。

在庆历新政中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依据“儒学”精神特别是“六经”的精神在全围办学、讲学。

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发挥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对抗佛、道二教的出世思想,反对把儒学凝固化、神学化。

在此背景下,一些著名的知识分子要求对儒家经典进行新的解释,这些为儒学的复兴开创了全新局面。

在此之后,北宋五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凭借各自对儒学的理解建立了不同的思想体系。

他们有许多共同点:第一,确立了“理”为宇宙万物本质的本体论哲学观,突出强调“理”为万事万物的最高存在;第二.在道德修养方面,重建以儒家心性论为核心的道德形而上学;第三,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被重新定位,即通过主观的努力(主要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实践)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标志着理学的产生。

因此,晚唐古文运动是宋代理学产生的“活水源头”。

二、从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来看,宋代理学是宋代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1、商品经济的大发展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这是宋代理学产生的现实沃土。

两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两宋时期不仅有开封、杭州等繁华的商业大都市,而且出现了大量的镇市和乡村集市。

同时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商业联系也不断增强,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纸币开始流通。

这些都表明宋代商品经济比以前更加繁荣、发达。

商品经济的大发展酝酿着理论形态的转型,传统儒学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客观上要求儒学更多地关注现实、研究现实而非名物训诂,这就是“经世致用”思想。

理学起于北宋,盛于南宋,学派众多,异彩纷呈,这本身就是儒学“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因此,商品经济的大发展是宋代理学产生的现实沃土。

2、从文化相对统一到偏安一隅,人们渴望用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国家的“大一统”,这是宋代理学产生的迫切需要。

北宋实现国家的相对统一,开国君王虽励精图治,却没有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

在完成国家相对统一的过程中,北宋王朝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官僚机构空前膨胀;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兼并恶性发展,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守内虚外”政策使北宋王朝对外战争多次失败,赋税沉重,加重了人民负担。

整个北宋社会经济发达,但国家财政却相对匮乏,有时甚至出现财政危机;有着庞大的军队,对外作战却显得软弱无力,中央政权“积贫积弱”。

到南宋时仅是偏安一隅。

面对现实,人们更多地反思:为什么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了,国家却无法完成统一大业。

封建统治者更需要一种理论、一种思想维系国家统治。

许多有识之士努力通过对儒学经典作出符合现实的新解释,寻找解决现实社会矛盾的答案,由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国家的“大一统”。

在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中不同学派、不同观点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理学正是在与其他学派的争鸣中得到了巨大发展。

理学的杰出代表是朱熹。

朱熹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儒家“四书”的集注阐发自己的理学世界观与心性学说,构建了以“天理”为最高范畴的理学思想体系。

在认识事物方面既宣传“格物致知”,又突出强调内省的作用,强调只有通过内心的洗涤才能掌握全部真理;在心性论方面强调通过人的道德实践实现儒家的理想人格。

朱熹理学在理论构建方面实现了“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

朱熹理学思想的出现,不仅有效回应了佛、道的挑战,而且标志着儒、道、佛各种文化的融合。

在内容上,理学是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了儒学的二次转型,标志着儒学向更高层次更综合方向发展;在探究世界的本质上,理学明显运用了道家本体论的思想;在道德修养及实践方面,理学明显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

朱熹理学体系一出现就受到统治阶级的上层及士大夫的重视,影响迅速扩大。

理学思想达到了统治者所提倡的儒学修身、佛学治心的要求,即在道家本体论的框架下论证封建统治的必要性。

朱熹著述及其理学体系深得宋理宗的推崇,在地主阶级的推动下理学成为官学。

也被一般的民众接受。

在理学思想的推动下,中国迅速实现“大一统”三、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来看,宋代书院的大发展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和繁荣。

北宋从开始建立时就重视教育,重视教育在北宋社会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北宋时期,各类学校不断发展;南宋时期,教育有了巨大发展。

北宋时改革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制度日趋完善,考试难度加大。

知识分子要参加举考试,既要认真阅读儒家经典及其他经典,又要关注现实,公开发表自己对现实的看法,这些客观上促进了书院讲学的兴起。

我国古代书院是由儒家士大夫创办和主持的教育机构,既具有官学的特点,又具有私学的特色,书院制度在南宋时期日趋成熟。

南宋开创了书院发展的新纪元,许多学者甚至是学术大师在书院既潜心著述,又授徒讲学。

他们不仅有着渊博的知识,而且注重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主张从古圣先贤的著述中汲取营养,面对现实强调通过自己的实践追求儒家的理想人格。

在他们的努力下,大量理学著作不断问世、刊行。

理学系统化、理论化进程不断加快。

许多学员在书院求学、修身,学术大师通过书院讲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弟子,理学思想因此不断传播。

书院讲学使理学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理学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理学因此不断传承。

同时,书院教育在文化的吸收、融合与创新方面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书院教育使理学的系统化、理论化进程不断加快。

从教育在文化传承的独特作用来看,宋代书院的大发展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和繁荣。

宋时期书院教育与理学传播两者经历了一个逐渐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历史过程。

理学士人对书院传播作用的认识也逐渐深化,他们对书院教育的重视和改造、利用,使得书院从传统私学的窠臼中脱离出来,在讲学、藏书、祭祀、教学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更加制度化、正规化,代表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对后世儒学和教育事业影响深远。

另一方面,理学士人在民间所进行的以书院教育为阵地的学术传播活动在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学思想通过书院讲学,扩大了自己在学术、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与认同感,在学术传播过程中理学思想体系也更加严密完整,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理学再次兴盛之时,其势力遂不可阻挡,从而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的统治者所尊崇。

宋代理学家特别是二程、朱熹、吕祖谦等大儒对教育讲学活动的重视和其所开创的书院学术交流、学术创新精神对后世学术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他们对于学术事业的执着追求,对于自身学术的坚定信仰和终生全力加以推广、历尽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国古代学人学术精神的精华,其优良品质值得今人认真加以总结和借鉴。

宋代辉煌的科技成就和宋代理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欧洲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样,宋代理学也推动了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理学的求理精神和怀疑精神对宋代科技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宋代理学是一种追根求底的理性主义哲学,求理精神是其最基本的学术精神。

它最切近的学术目标就是“格物穷理”或“即物穷理”。

这个理是形而上的存有,是天地万物普遍存有的根据,也是最深层的价值源泉。

求理精神是宋代时期社会文化思潮和民族时代精神的显著标志。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生存方式和文化核心,以及由这种生存方式和文化核心所转化的自觉生存智慧和价值关怀。

在宋代理学家的思想观念中,理是事物之“所以然”与行为之“所当然”的和合本体,是先验的价值原则与经验的条理秩序的统摄贯通。

对此理的“格致”和穷究,其最终目的,是在理性原则指导下从事德行实践,通过道德主体的自觉操持,实现万物存有的价值以及人生的意义。

理学家把理的精神与原则推及一切领域,自然、社会、人生、心灵都被召唤到理的天平下,被判断为合理抑或不合理,以至决定其是否存在的命运,使儒学理性精神发展到一个极限,体现了宋代理学的根本特性。

理学的理性主义特征对宋以后人的思维观念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人们从宗教感情中解脱出来,人们开始以理性的观点去观察思考社会、自然与人生,为当时科学技术的繁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想观念环境。

理学大家朱熹强调读书过程中存在疑问的重要性。

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朱熹说:“然读书且要虚心平气。

随他文义体当,不可先立己意,作势硬说,只成杜撰,不见圣贤本意也。

”胡适在《中国哲学中的科学精神与方法》一文中认为,朱熹的“虚心求疑”已经形成中国学术中的“科学的传统”。

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朱熹所强调的“虚心平气”、屏除“先立己意”以及怀疑批判精神,都使他得以建立中国的科学精神的方法体系。

依靠这一方法体系,人们不仅能富有成效地探讨有关儒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能够探讨有关自然界的客观知识。

怀疑是思想解放的前提,没有怀疑就没有对旧思想的否定,就没有新思想的创造。

不仅如此,怀疑也是科技创新的前提,一些新的科技创造发明无不是怀疑的结果。

北宋庆历年间,社会上兴起怀疑主义的思潮。

虽然这股思潮以疑经为主题,但在当时的社会上确实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程颢、程颐、朱熹是这股怀疑思潮中的主力军。

他们对汉唐诸儒皓首穷经、固执师说、以章句训诂为能事的积习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