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三节 功(第3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第三节功》教学设计
八年级《第九章机械和功第三节功》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第三节内容。
由于功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认识功,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因此,关于功与能的关系要渗透到8~9年级物理教学的各个部分中去,本节课定位在对机械功的了解和对机械功含义的理解。
具体表现是是认识做机械功的两个要素,知道机械功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能计算机械功。
在本章第一、二节介绍了简单机械后,学生以认识到人们为了延伸手及人体的功效,在生产劳动中使用了许多简单机械,但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
本节教材首先通过学生观察杠杆、起重机、拖拉机这些机械的工作图景,再让学生从使用机械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工作过程中的共性,这不仅容易引导学生从力和移动距离两个角度展开思考,而且自然地建立了机械功的概念。
二、整合思路为了使学生理解功的含义,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认识怎样才算做功,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补充一些身边的实例,以及利用身边实例进行体检。
如用手托着书本不动,手将书本举高等等。
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切实对做工的两个要素有所体会。
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在本章第一、二节介绍了简单机械后,学生以认识到人们为了延伸手及人体的功效,在生产劳动中使用了许多简单机械,教学中说明拉动绳端的力所做的功,就是力对滑轮及重物所做的功,为第五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②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地方法。
北师大版八下物理9.3《功》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功的定义:介绍功的概念,即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2.设计一道关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并解答。此题目旨在加深学生对能量守恒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完成课后习题9.3节中的1、2、3、4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照答案自行检查,对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正。
4.结合所学知识,调查家庭或学校的能源使用情况,撰写一篇关于节能建议的短文。要求学生提出具体的节能措施,并分析其物理原理。
3.家长需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在此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知识感到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实验、案例、讨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同时,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5.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功》的知识总结思维导图,要求涵盖功的定义、计算、性质、动能与势能等方面,形式美观,内容全面。
6.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自选一个难点,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第九章 机械和功 第三节 功
课题
功
课时
1
授课教师
单位
唐山市乐亭县马头营镇初级中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猜想、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以及观察
(2)如果这个人把物体匀速举高1.5m,举力做了多少功?
回答自学检测
一个人用50N的力推课桌向前移动了3m,此时人对课桌做的功为J
阅读学习目标
认真自学及分组讨论
分析总结做功的两个基本要素
思考、回答、分析、总结
思考、讨论交流具体实例
总结、归纳
动手计算
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散思维能力
3、怎样计算功的大小?功的单位是什么?
3.回答自学检测
如果物体并且沿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4.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起重机及直升机对重物做功实例,讲解做功的两个基本要素。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累吗?人做功了吗?
(2)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处理及改进,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透彻。
在例题、练习处理上时间有些仓促,从获得新知识到应用新知识之间转换过快,有些学生思维转换有些跟不上。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功》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功的概念,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功”的理解和应用,本章节的作业布置将分为两部分:基础巩固和拓展提升。
1.基础巩固(约30分钟内完成)
-请学生完成课本P123页的练习题1、2、3,重点在于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选择两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要求学生详细写出解题步骤,并在下次课堂上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分享。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力学概念,如力、质量、加速度等。在此基础上,学习“功”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调查,了解家人或朋友对“功”的理解,记录下他们的看法和疑问,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作业评价:
-作业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根据反馈进行改正和巩固。
-对于基础巩固部分的作业,重点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结果,确保学生对功的计算方法掌握扎实。
-对于拓展提升部分的作业,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2.知识讲解,互动探究
-采用讲解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定义,探讨功的计算方法。
9-3功(教案)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三、功教材分析《功》是北师大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第三节的内容。
学习功的知识是为了进一步学习能量。
由于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要认识功,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功和能的关系渗透力学的各个部分。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研究能量转化奠定了分析的基础。
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教学中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先通过叉车对物体做功实例,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然后采用学生先自学判断六个实例,再合作讨论,归纳判断某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从而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归纳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最后通过生活体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体验生活情景中,再次加深对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
为了突出功的计算公式理解,采用演示实验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提升钩码上升的高度判断做功的多少,贯穿“控制变量”的思想,让学生视觉观察、思考中使学生总结得出来,功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有关。
学情分析功的概念十分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建构,13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实例和实验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量”的知识,在没有学习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2、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某个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能用W=FS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能从实例中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物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2、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会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功教案
§9.3 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功及功的必要因素,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力未做功的实例,激起其学习功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使之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功的讨论。
【教学重点】
利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小车等。
【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3《功》教案
《功》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
3.通过学生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4.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难点:利用功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小磊同学是班里的“大力士”,一天他放学回家,看到公路上有一块大石头,他担心大石头会妨碍车辆正常通行。
于是,他决定把石头推到路边,但是他费了很大的力,累得满头大汗,石头却一点没动,他做功了吗?方案二:小游戏:在两块同样大小、一定厚度的木板上,各钉五枚铁钉,其中一块板上钉得浅些,另一块板上钉得很深,再准备两把老虎钳。
请两位男同学用老虎钳拔钉子,个子小的同学拔钉得浅的钉子,个子大的同学拔钉得深的钉子。
结果,小个子同学先将钉子拔完,大个子同学甚至一只钉子也没拔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个人都用力拔钉子,消耗了体力,付出了劳动。
小个子同学将钉子全部拔出来了,这是“劳而有功”,在物理学里我们称他做了功;大个子同学没有将钉子拔动,这是劳而无功,在物理学中我们称他没有做功。
究竟什么叫功?怎样才算做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推进新课【机械功概念的建立】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功”有哪些含义?阅读课文的内容,说出力学中“功”有什么含义?学生活动:让学生将掉在地上的书捡起来,如图所示。
让学生体验书本在力的作用下,由地面移到了桌面高度的过程。
教师演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推动玩具小车在桌面上前进,如图所示。
学生会观察到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学生讨论交流后总结:此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桌面前进了一段距离s,物理学中说力F对小车做了功。
实验结论分析:两个实验的共同点:(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2)移动了一段距离。
不同点:(1)力的方向不同:学生对书的力是竖直向上的,对小车的力是在水平方向上。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9章 第3节功
第3节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掌握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难点】1.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2.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机械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5-106,完成以下问题:1.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做功的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合作探究】探究一怎样才算做功下图是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想一想,这些做功的实例有哪些共同特点?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甲吊车钢索的拉力使货物上升一端距离乙答:甲图中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前进,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推力做了功;乙图中货物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被提升,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拉力做了功.即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探究二做功过程中力和距离的关系人们在使用简单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在利用机械为人们工作时,力和距离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答:若动滑轮的质量远小于所提物体的质量,那么,拉力F几乎是物重的一半,拉力的作用点上升的距离s为重物上升的高度的两倍,即Fs≈Gh.探究三不做功的情况下图是力对物体不做功的实例,想一想,这些不做功的实例有哪些共同特点?甲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乙搬而未起答:甲图中人提着滑板在路上行走,手对滑板的力是向上的,而滑板只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并没有在提滑板的方向上移动,人提滑板的力没有做功;乙图中用力搬一块大石头而没有搬动,石头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人对石头的作用力也没有做功,都没有满足做功的两个要素.【教师点拨】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即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s=0,劳而无功).(2)有距离无力,即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F=0,不劳无功).(3)“力”“距”垂直,即物体受到某力的作用,但运动方向始终与该力垂直.【跟进训练】1.你用力推墙,墙没动.你是否对墙做了功?解: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力没有做功.2.我将手中的粉笔水平丢出,粉笔在空中飞行,我是否对粉笔做了功?解:物体没有受到力,是靠惯性移动,力没有做功.知识点二功的计算【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6-107,完成以下问题:1.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功的计算公式:W=Fs.W表示物体做的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作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4.1 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 m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 J.5.一些力做功的大小:(1)将一袋10 kg的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做功约150 J.(2)将两个鸡蛋举高1 m,做功约1 J.(3)体重为600 N的某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做功约1_800 J.(4)将一瓶500 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并举高,做功约10 J.【合作探究】例题质量为50 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 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 000 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 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g取10 N/kg) 解答由于雪橇做匀速运动,所以马拉车所用的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F=F摩=800 N.雪橇沿水平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3 000 m,所以,马的水平拉力做的功W=Fs=800 N×3 000 m=2.4×106 J.【教师点拨】1.利用功的计算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F与s具有同时性: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段时间,即在受力的同时移动了距离,移动距离的同时受了力.(2)F与s具有同向性: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即在移动距离的方向上受力,在受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例如:小明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前进10 m,求小明对箱子做的功.箱子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箱子并没有在竖直方向上通过距离,可见重力没有做功,而小明对箱子的推力(50 N)对箱子做了功.因为箱子在推力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10 m),其功的大小为W=Fs=50 N×10 m=500 J.(3)F与s具有同体性: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即F与s对应同一个研究对象.(4)W、F与s单位的统一性:计算时,三个物理量必须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即力F 的单位为N,距离s的单位为m,功W的单位为N·m,即J.(5)功的计算不涉及物体是否匀速运动,只涉及力的大小F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2.功的计算只涉及F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不涉及物体的运动情况.【跟进训练】在平地上,一小朋友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 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 m,他做了多少功?解:由W=Fs得人推箱子时做的功,W1=F1s1=50 N×10 m=500 J.因为人匀速举起箱子,故F2=G=100 N,此时人做功,W2=F2s2=Gh=100 N×1.5 m=150 J.课堂小结1.机械功(1)定义(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2.功的计算:W=Fs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北师大版8下物理 9.3功 教案设计
第1节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
3.学会功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小车。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但是也许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没中,有的学生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大胆的提出来。
因为老师过于考虑课堂的进程化推进,所以没有安排充分的时间,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鼓励学生把不清楚的问题全部都提出来。
例如: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做功为零。
现在反思,如果让学生充分的把不清楚的问题能够提出来,通过充分的讨论,这些问题应该是不难解决的。
附件一、【反馈练习】1、重100N的物体由于惯性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前进4m,外力做的功为J,重力做的功为J。
2、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登上大约10m 高的四楼才回到家。
则他在回家的过程中对书包做的功约为()A、0JB、400JC、2000JD、2400J3、悉尼奥运会,我国运动员丁美媛获得女子75kg以上级举重金牌,她的挺举成绩是165kg。
估算她在挺举全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为()A、3×102JB、1×103JC、3×103JD、5×103J4、用200N的力,在粗糙不同的水平路面,沿水平方向分别拉重500N和800N 的两辆小车匀速前进4m,则()A、拉重车做的功多B、拉轻车做的功多C、拉两辆车做的功一样多D、无法确定附件二、【课堂检测】1、起重机的钢绳将500N的物体匀速提高6m后,又水平匀速移动4m,钢绳的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J, 重力做的功为 J。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三节功第3课时教案
《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2、新课教学a物理学中的功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看课本做功的实例和没有做功的实例。
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练习: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b功的计算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师: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生:做的功比甲大,更大了。
【精选】八年级物理下册9.3功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精心制作
期末复习应该抓住重要的内容、主要 的规律 和基本 的方法 ,而不 是去把 很多精 力和时 间化在 解决、 攻克一 些疑难 问题上 ,或者 去作尽 可能多 的不必 要的记 忆,期 望考试 时候能 够用上( 有相当 一部分 同学是 存在着 这种心 理的) 。要抓 住学科 的重点 内容, 它决定 了以下 两个方 面的要 求。一 是专题 复习, 形成体 系。围 绕专题 复习, 那往往 要打破 章节之 间的界 限,搞 清楚章 节之间 内在的 联系, 把所学 的知识“ 串”起 来,使 之成为 一个有 机的整 体。或 者说, 在头脑 中形成 一个学 科知识 的总体 框架和 主线索 。根据 自己的 回忆和 理解对 所学内 容进行 整理, 列出诸 如《学 科知识 系统表 》是一 个好的 办法。 对理科 科目来 说,可 以围绕 专题适 当做些 综合题 或进行 一题多 解的练 习。复 习不是 简单的 重复, 温古而 知新这 一目的 ,很大 程度上 是在专 题复习 的过程 中达到 的。二 、梳理 方法、 突出重 点。要 搞清楚 问题解 决的全 过程, 而少追 求一些 特殊的 巧解;不 在不理 解或一 知半解 的记忆 上化工 夫、浪 费时间 。最基 础最一 般的思 路和方 法往往 也就是 最重要 的、适 用性最 广泛的 ,这是 首先要 掌握好 的。目 前的考 试形式 主要还 是书面 笔试, 在复习 中离不 开做一 定数量 的练习 。做练 习(作业 、试卷 )本身 就是学 习活动 中的一 种实践 。听课 听懂了 ,看书 理解了 ,一定 要多动 动笔。“ 不动笔 墨不读 书”, 不完成一定数量的书面练习,是绝不 能达到 知识的 消化和 掌握的 。提高 知识掌 握的准 确性记 忆能力 是关键 。记忆 水平的 高低, 主要看 能不能 再认, 能不能 回忆再 现和能 不能复 做,以 及再认 、再现 、复做 的质量 。在理 解基础 上,将 知识系 统归纳 的方法 ,它使 所要记 忆的内 容纳入 知识的 体系之 中,成 为整体 的一部 分,这 样就更 容有时 要记忆 的事物 实在无 法找到 有意义 的必然 联系。 掌握最 基本的 东西, 是大多 数同学 的基本 任务。 掌握最 基础的 知识, 分析、 解决问 题的最 基本思 路、规 律和方 法是取 得优秀 学习成 绩的基 础。因 为所有 的知识 、技能 ,包括 试卷内 容的百 分之七 十都属 于这部 分。因 此对于 三分之 二的同 学来讲 ,这些 内容是 你的重 点所在 ,不要 在旁支 末节知 识上、 特殊性 的巧解 上投入 你的精 力。在 学习过 程中, 不断思 考、回 忆能大 大提高 学习效 果。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9.3《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深刻理解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力和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的功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如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省力原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功的概念,如运动员举重、学生爬楼梯等,让学生感受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运动与力的关系等基础知识。此外,学生对能量、功率等概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功作为一个新的物理量,其定义和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逐渐增强,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实践探究,理解概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测量弹簧弹力做功、斜面提升物体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思考、总结,从而深入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出至少两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同学或老师等方式,寻找答案。将你的问题和解答过程整理成文档,与同学们分享。
(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下《9.3功》公开课(教案)
9.3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能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讨论及对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物体做功的必要条件。
2.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使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积极参与观察、讨论、探索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具准备书、书包、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活动: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1: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匀速提到桌面上。
提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一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要较大的拉力。
学生实验2: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提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学生实验3:用手将书包匀速提高5厘米和将4本书从地面匀速提到桌面上。
提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功。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力学中的功1.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多媒体课件: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P63图11.1-3,乙:用力而未移动距离;甲: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_3功学案课件
课堂小结
做功的两个 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功
公式:W=
Fs
单位:焦耳(J )
课堂反馈
1.如图甲所示,把报纸箱从地面上搬起来的力对报纸箱__做__了__功____;如图乙 所示,行走时向上搬报纸箱的力对报纸箱___没__有__做___功__;如图丙所示,人用 了很大的力推车,但车没有移动,这个力对车___没__有__做__功___。(均选填“做 了功”或“没有做功”)
甲
乙
丙
2.如图所示的几种情形中,所提到的力没有做功的是( D )
3.一位同学沿教学楼的楼梯从一楼匀速上到三楼,该同学上 楼做的功最接近( B ) A.30000 J B.3000 J C.300 J D.30 J
4.在水平地面上,用50 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 N的小车,使小车沿 水平方向前进5 m,则在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等于_2_5__0_J,重力所做 的功等于___0__。
类型二 功的计算
例2 玩具汽车的重力是800 N,玩具汽车电动机的牵引力是50 N时,玩具汽车 在水平地面上以1 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50 s,求: (1)玩具汽车的重力做的功。 (2)这段时间里玩具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
[易错警示] 在计算功时先要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 了功,若做了功,然后根据公式W=Fs进行计算。公式中的s是 物体在力F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注意力F、距离s 的方向具有一致性。
问题3:小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地面行走,虽然她背着沉重的书包,用了 力,在行走过程也移动了距离,但力的方向与移动的方向__垂__直____,该小 学生对书包没有做功。
学点3 功的计算 视察:如图所示,工人在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 过程中是否做了功?做了多少功?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功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9.3 功教材分析功的概念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其概念及应用贯穿于全章。
通过本节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建立功的概念,并学会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本章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本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功的角度来分析力学现象。
通过实验和实例的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一、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初步学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法指导(学生轮组授课方法)一、授课思路1.由学生动手做简易实验,通过学生对现学的感知,引导学生分析而引人功的概念。
2.通过简易实验的分析得到功的大小的计算公式,同时在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得出公式的过程中,逐步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准备钩码1盒,学生制作课件。
教案一、学习目标1.从实验和实例中,能概括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明确功的大小是由这两个因素的大小所决定的。
2.写出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3.能在具体事例中指出是什么力做功,谁对谁做功。
4.初步学会用公式W=FS及变形式计算。
二、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附板书门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附板书2)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学生实验 3j用手将书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将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9-3功(教案)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
三、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定义(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3)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4)能运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搬运任务,生成功的定义,体会比较、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做功实例的抽象与物理建模,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学情分析功是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物理量,是高中学习功能关系的基础。
在初中物理“功”的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直接给出功的定义。
将功的定义像法律条文一样使用,凡是不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之一的情况,均判定为不做功。
这样处理在教学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一定程度地解决现阶段学生知识储备的问题。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生成功的定义,而不是直接给出。
这样处理可以弱化物理量定义时的人为感,让学生体会到“规定是有道理的,不是随心所欲的”。
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突破违反直觉的教学难点。
更进一步,生成物理概念的做法,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性客观的思维习惯,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科学素质。
所以在构建功的概念时,牺牲一部分课堂效率,将时间留给学生,当堂吃透概念、消化知识。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据此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会运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一:为什么要定义功?在没有能量概念的前提下,如何理解功的概念?难点二:如何理解“沿着力的方向”的距离。
即在没有矢量概念,不知道力的分解的前提下,如何理解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时不做功,而距离与力成一定角度时做功,距离与力方向相反时也做功?教学过程4.1.2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生成概念【情境】同学们,跑男节目组来到了101中学,同学们作为学校代表参加比赛。
首先大家需要面对一次搬运任务,已知完成任务所得分值与任务难易程度相对应,请问你该如何选出分值最高任务?任务卡依次展开:T1:将一个箱子从一层搬到二层T2: 将两个箱子从二层搬到三层T3: 将两个箱子从一层搬到三层T4: 将三个箱子从一层搬到二层【问题】Q1:任务1和任务2,哪个分值高?依据是?Q2:任务2和任务3,哪个分值高?依据是?Q3:任务3和任务4,哪个分值高?依据是?【回答预设】A1:T2的分高,因为搬运的距离一样,但搬了更多的箱子A2:T3的分高,因为搬运了相同的箱子,但箱子移动了更多的距离A3:T3的分高,虽然箱子数和搬运距离都不同,但两者的乘积,T3更大。
9.3【教学设计】《功》(北师大)
《功》地位: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又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虽然是通过力的功效即力与距离的关系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可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与功和能相联系,通过功的教学,充分揭示了物理学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
作用: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关键点和转折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滑轮、砝码、细绳、小车、木块、图钉、弹簧秤、木槽、铁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人们在使用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
力与距离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功(W):如果对物体作用了力,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功(W):如果对物体作用了力,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功的定义。
2、怎样才算做功结合做功和不做功的实例来分析,做功的条件,小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3、怎样计算做功根据功的定义,引出功的计算功: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练一练:a用1N的力将两个鸡蛋匀速举高1m,做了多少功呢?b承贵用力将重力为30N的水桶从地面举高1.7m,力对水桶至少做了多少功?c小明提着重100N的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10m,再走上高为3m,楼梯长为6m的石阶,他克服水桶重力做了多少功?(三)巩固与提高1、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所描述的力对物体有做功的是()A.熊猫用力举着杠铃不动B.用力拉绳匀速提升重物C.用力搬石头没搬动D.用力提着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2、在水平桌面上,将重为20N的木块沿直线匀速向前推了5m,所用的推力为4N,撤去推力后,木块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m,则推力所做的功是J,重力所做的功为J.一、板书设计第三节 做功了吗一、 机械功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work )二、 怎样才算做功1、 有 力2、 有 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三、怎样计算功功的计算公式W =Fs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2、新课教学
a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看课本做功的实例和没有做功的实例。
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b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师: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
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
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生:做的功比甲大,更大了。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1)功的公式:W = F×S
(2)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 m)。
(3)功的单位是:“牛·米”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
师: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
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
反馈练习题:
1、推铅球时,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应是哪个距离?
2、你爬楼梯时,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动的距离应是多少?
3、用重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物体,使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少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