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与新天地案例的对比

合集下载

(精品)田子坊等几个上海旧城改造案例旅游推荐

(精品)田子坊等几个上海旧城改造案例旅游推荐

田子坊“田子坊”其名其实是画家黄永玉几年前给这旧弄堂起的雅号,却给曾经的街道小厂,巷子废弃的仓库,石库门里弄的平常人家,抹上艺术色彩。

田子坊简介田子坊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时尚地标性创意产业聚集区,也是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人们往往将田子坊称为“新天地第二”。

实际上,除了同样时尚外,她与新天地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泰康路上入驻的艺术品,工艺品商店已有40余家,入驻的工作室、设计室有20余家,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田子坊是上海泰康路艺术街的街标,雕塑上方的飘带将把五大洲四大洋的艺术家们联结在一起。

田子坊展现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上海亲切、温暖和嘈杂的一面。

只要你在这条如今上海滩最有味道的弄堂里走一走,就不难体会田子坊与众不同的个性了。

走在田子坊,迂回穿行在迷宫般的弄堂里,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跳入你的视线。

从茶馆、露天餐厅、露天咖啡座、画廊、家居摆设到手工艺品,以及众多沪上知名的创意工作室,可谓应有尽有。

交通公交乘坐17,236,304路到瑞金二路建国中路下车,步行可到。

文化地理历史早些时候田子坊是泰康路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使原来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马路焕然一新。

在区委,区府的领导支持下,泰康路依据打浦桥地区的功能定位开始实施特色街的工程。

1998年12月28日,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首先进驻泰康路揭开了泰康路上海艺术街的序幕,不久又有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

尔冬强工作室每月一次的歌剧演唱会高朋满座。

坐落在泰康路220弄的乐天陶社艺展吸引国际陶艺家前来参展,交流,在世界的陶艺界享誉盛名。

上海自在工艺品公司的缕青竹刻在沪上的竹刻中独树一帜,畅销港台。

小贴士游览建议1、去田子坊可以不带钱包,但一定要带照相机,因为你随时可以发现动人的场景。

旧城更新中基于社区脉络的集体创业以上海田子坊商街为例

旧城更新中基于社区脉络的集体创业以上海田子坊商街为例

基本内容
最后,我们需要发挥集体创业的力量和优势。集体创业是旧城更新中实现社 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和支持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创业和创 新活动,可以激发社区的潜力和活力。例如,可以鼓励居民开设自己的工作室或 店铺,发展文化产业或特色旅游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社区带 来新的经济收益和文化魅力,也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基本内容
田子坊是上海的一个著名文化地标,由一组旧式石库门建筑组成,充满了浓 厚的海派文化气息。然而,在未被开发之前,田子坊是一片破败的棚户区,房屋 老旧,设施不全。1998年,在上海市政府的推动下,田子坊开始进行更新改造, 重点是保护和利用其独特的海派文化,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基本内容
在田子坊的更新过程中,社区的集体创业发挥了关键作用。社区居民在政府 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了田子坊的改造和开发中。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负 责与政府沟通,与开发商谈判,同时也负责社区内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这 种模式不仅保障了居民的利益,也使得他们在整个更新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参与感 和归属感。
参考内容
基Hale Waihona Puke 内容基本内容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历史街区的改造与重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些街区 既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次演示以上海新天 地和田子坊街区为例,探讨历史街区在更新改造中的空间重塑问题。
一、上海新天地
一、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上海市中心的一个历史街区,其改造和重塑旨在将这个具有浓 厚历史气息的区域转变为一个集商业、文化和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化区域。
更新措施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如增设公园、图书馆、学校等, 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弄堂里的商业区

弄堂里的商业区

弄堂里的商业区田子坊没有统一的规划、没有招商方案、没有正式的管理者和保安,甚至连水、电、煤气都不符合商业使用标准—一群小人物凭什么创造了上海最时髦的商业区?2004年11月,周心良成了田子坊里第一户把自家住屋租出去做商铺的居民。

他原本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艰难生计,没想到最后竟推动“田子坊”变成了商业区。

周心良的家所在的二井巷正是从210弄通往其它几条弄堂的必经之路,也是距离田子坊一期最近的民宅。

他从新疆回上海后没有固定收入,只靠政府发放的每月300元艰难度日。

迫不得已,他考虑把自己居住的小窝租掉。

第一位租客是服装设计师一慧,租下了他居住的底楼客堂间和天井,一租就是将近两年。

这间32平米的不带卫生间的老房子为他带来了每月3500元的租金收入,这已经不止是救命稻草了。

同时,他花1000元租下了楼上邻居家空置的厢房。

这样,每个月他就多了2500元纯收入。

从此以后,这位新疆返沪知青和文化商人吴梅森站在了同一边。

后者当时已经被打浦桥街道请来做为“田子坊总策划”。

田子坊从2000年就存在了,当时仅有两处厂房出租给艺术家、设计师,被赋予了“艺术”的气息。

2004年,这块区域差点被拆除,规划方案都已经做好了,将来要造的商务楼模型都已经被开发商放到展示厅里了。

吴梅森向政府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这是他在国外时经常接触到的东西。

复旦大学的厉无畏教授以田子坊为主题,写了一篇关于创意产业的论文;作为最早入驻田子坊的艺术家之一,陈逸飞也曾为保留这个地方而奔走活动,最终政府总算被创意产业的概念打动了,让这块连带着艺术区和居民区的地块暂时保留了下来。

但田子坊仍然有可能被开发商看中、拆掉。

要让这个地方的地位稳固,光靠210弄是不够的,田子坊需要向西面的居民区扩张。

吴梅森管理的只是这条弄堂里的一些物业,他能做的事情就是当有商家需要时,试着帮他们接洽附近的居民,促成他们顺利租下房子。

吴梅森当时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这种做法其实是正在把田子坊推向商业区的路上,他的初衷不过是为了要保护这一片“艺术区”和那些艺术家。

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机制演进研究——以新天地、8号桥和田子坊为例

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机制演进研究——以新天地、8号桥和田子坊为例

[ 金 勇. 5 ] 增进建设环境公 共价 值的城市设计实效研 究—— 以上海卢 湾区太 平桥 地 区和深圳 中心区2 、2- 2 31 街坊城市设计为例(】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06 D. 20.
[ 范文兵著. 6 】 上海里弄 的保护与更新[ . M】上海 :上海 科学技术 出版 社,2 0 . 04
[ OL .( 0 7 0 — 1 [01 -5 l 1 ht: n wss .o f nc m/0 70 — EB/ ] 2 0 — 53 ) 2 0 一o . t / e .hs uu .o 2 0 —5 1 p/
3 ,0 7 1 .t 1 】 7 6 5h m.
[ 王 伟强 的博客. 4 ] 信步 在 田子 坊[BO ] 20 .22 )【0 1 5l]ht: E / L .(071-5 2 1— 一o t / 0 p/
与开 发 商 保 持 沟 通 和 交流 才 能更 好 地 控 制 和 引 导 开 发 的 实 施 : ()公 众 在城 市 更 新过 程 中往 往 处 于 弱势 ,但 随 着 民 3 主 制 度 推 进 和 公 众 参 与 技 术 的发 展 ,越 来 越 多 的 市 民 开始 关 心 身 边 的 城 市 变 化 并逐 渐 参 与 到 城 市 更 新过 程 中 。城 市 规 划 是 政府 公 共政 策和 有 效 调 节 手 段 .有 利 于 在 宏观 上 制
约并平衡各方利益。在中心 区应结合具体实例 ,充分 利用
上海 中心城 区城市 更新机 制演进研究— —以新天地 ,8 号桥和 田子坊 为仞
灏带鞲 空 5 9
权 不 变 、房 屋 结 构 不 变 、土 地性 质不 变 )和 “ 个 变 化 ” 五 ( 厂 房 产 业 结 构 变 化 、就 业 结构 变化 、管 理 模 式 变 化 、 老

从批判的地域主义到自反性地域主义比较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

从批判的地域主义到自反性地域主义比较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

从批判的地域主义到自反性地域主义比较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的比较分析,探讨批判的地域主义与自反性地域主义在当代城市更新与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地方特色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而自反性地域主义则更加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平衡。

本文首先概述批判的地域主义和自反性地域主义的理论框架,随后分析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在规划、设计、功能和文化表现等方面的特点,最后比较两者在实践中的地域主义策略及其对城市更新与发展的影响。

通过这一比较研究,本文旨在为理解当代中国城市更新中的地域主义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批判的地域主义在上海新天地中的体现批判的地域主义,作为一种建筑设计理念,强调对特定地域文化、历史和环境的深入理解与尊重。

在上海新天地的改造与设计中,批判的地域主义得到了显著体现。

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原是上海老城区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巧妙地将传统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与现代商业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新型商业区。

保护与更新:在新天地的改造中,设计团队并没有完全摒弃原有的石库门建筑,而是选择了保护和修复这些历史建筑。

通过精细的修复工作,保留了建筑的外观和结构,同时也对其内部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以适应新的商业和居住需求。

这种保护与更新的方式,体现了批判的地域主义对历史文脉的尊重和对现代功能的追求。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新天地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外观上,保留了石库门建筑的红色砖墙、老虎窗等传统元素,而在内部空间设计上则采用了现代简洁的风格。

这种融合不仅保留了上海的传统特色,同时也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舒适现代的生活环境。

社区与商业的平衡:新天地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社区与商业的平衡。

在商业区的规划中,不仅有各种商店、餐厅和咖啡馆,还有公共空间和文化设施,如小型广场、艺术画廊等。

上海田子坊设计文化与设计方法研究

上海田子坊设计文化与设计方法研究

上海田子坊设计文化与设计方法研究-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本文论述研究的是上海市一个旧城改造案例——田子坊的设计文化与设计方法。

文中结合了一些书面资料、实地考察、理论思考以及实例对比来探析田子坊的设计精髓内涵,通过对其独有文化风格的总结以及与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香港庙街的对比发掘设计文化内涵,并从整体与局部关系、内外因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其设计方法。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文化遗产;上海田子坊;旧城改造;设计文化;设计方法;田野调查;分析J50A近年来,由于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以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不断增长的旅游娱乐休闲需求,旧城改造已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由于人们的重视,旧城改造的技术方法也越来越成熟,在这之中,相对的整体开发包装与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普遍开始追求精神享受的今天,不容忽视的是,因过分追求发展速度而产生的种种例如急功近利、盲目崇洋媚外等负面因素催生了一些粗糙而经不起推敲的设计实例。

所以,针对设计对象的独特特征,结合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受众需求的设计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一系列好的设计方法与理念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运动兴起于最近十年内,因注重设计文化与设计方法选取而获得成功的案例很多。

本文选择近期业内影响较大却又稀见研究报道的上海田子坊街区改造设计为案例,是因为这里在让老上海的市井文化得以在改造设计中延续并获得新生的过程中,实在是有很多好的设计方法值得深入学习。

一、田子坊街区概况田子坊位于上海市泰康路210弄。

泰康路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使原来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马路焕然一新。

在区委,区府的领导支持下,泰康路依据打浦桥地区的功能定位开始实施特色街的工程。

《田子坊与新天地》比较

《田子坊与新天地》比较
布局
田子坊所在地泰康路位于临近上海三大繁华商业街之一地百年淮海路,其东部与城市南北中轴线之畔地大型综合休闲娱乐区“新天地”构成遥相呼应之势,与著名地豫园商城和徐家汇商圈呈“笔架山”格局.除了旧式里弄,这里还有新式里弄和花园住宅.不同建筑风格地交替存在,向世人展示了上海由江南乡村民居走向法租界洋楼地变迁脉络,呈现出中西合璧、厂舍同处地独特风韵.
定位
“园区、旅游区、居民区”三区合一地创意产业园区.在田子坊地发展过程中时刻坚持以创意为核心,以展示传统石库门生活形态为标志地田子坊旅游创意休闲区;形成了以商业为基础、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地创意产业园.
新天地是一个展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地都市旅游景点,它是以上海独特地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地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地休闲步行街.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将上海传统地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地新建筑融为一体.
位于上海市中心,门外是风情万种地石库门弄堂,门里是完全地现代化生活方式,一步之遥,恍若隔世,真有穿越时空之感!这片占地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六万平方米地石库门建筑群保留了当年地砖墙、屋瓦,游人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回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是,每座建筑内部,则按照二十一世纪现代都市人地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成为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
选址以高档住宅支撑,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卢湾区、紧邻热闹地淮海南路,处于“市中心地中心”.淮海路是上海高档消费地成熟商业区,这样地段地商业不管怎样都站在了一个良好地高起点.上海新天地定位是国际知名度地、以时尚文化为主题地社区性购物中心,目标群体是上海地小资一族、居住在上海地外籍人士以及到达上海地中外游客,这与上海淮海路地消费群体实况相吻合.注重高端消费群体
管理
管理方: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政府

太古里、三里屯、新天地、田子坊等爆款商业街区设计最全解构

太古里、三里屯、新天地、田子坊等爆款商业街区设计最全解构

太古里、三里屯、新天地、田子坊等爆款商业街区设计最全解构本文结合北京三里屯、上海新天地、上海田子坊、南京1912、成都宽窄巷子、成都太古里等案例对商业街区设计的系统总结,深入浅出,值得借鉴!本文转自:景观派,推荐关注【版权与免责声明】本微信号平台使用的部分文字,图片,数据等素材来自网络。

本平台对文中观点及准确性保持中立。

已标明转载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曼谷体验式商业创新与场景营造深度游学|知学学院5月26日-6月1日应第一季同学要求,5月再出发进行一次深度考察,让我们带着商业创新体验、传统商业升级、场景主题营造、运营管理提升等问题,与泰国各大商业碰撞出更多的创新与思路。

在曼谷,我们学什么商业空间如何巧妙布局打破传统布局?空间设计与视觉设计的完美体现?四大策略搭建场景如何在购物中心中体现?客户视角应该如何把握?主题性街区如何做到的超强吸客能力?如何成为国际大牌设计师及买手的采风聚集地?系列化产品与系列化展示的组合变化?精选曼谷三大核心商圈探索曼谷商业场景营造与运营7天深度游学,3大商业集团,12个不同类型项目一线专家主题授课+经典项目深度参访同行伙伴互动碰撞互动式深度考察+主题授课创新模式深度解读&场景营造01SIAM PIWAT集团授课大纲1、siam集团商业发展体系2、siam集团旗下不同购物中心的定位、场景要点及运营体系3、iconsiam打造历程与操盘流程项目一 | ICOM SIAM三大企业联合打造的河岸超级商业综合体特邀分享人:ICON SIAM 项目负责人+运营团队分享案例:泰国三大企业Siam Piwat 、正大集团、MQDC Magnolia Qualit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斥巨资540亿泰铢共同打造的豪华河岸超级商业综合体。

占地525,000平方米,包含了两栋购物中心:专门提供奢华品牌与服务的“Iconluxe区”、以零售与娱乐为主的“ICONSIAM区”、1家酒店与1座公寓大厦。

田子坊:不是“新天地”,是老上海

田子坊:不是“新天地”,是老上海

多 ,走 了几 个 来 回 ,发 现 如 同 进 入 迷 宫 ,
曾 占上 海 市 区 全 部 住 宅 面 积 的 六 成 以上 。 装 饰 感 非 常 强 ,配 上 饰 以 铜钮 的对 开黑 木 门 ,给人 一 种厚 重扎 实 的感 觉 。
转 了几 家 ,发 现 石 库 门 与 西 关大 屋 一 石 库 门里 收 藏 的 是 上 海 人 的 生 活 记
石库 门房 子 是 上 海 的 土 特 产 ,雏 形 来
点 。 虽 然 他 家 早 已 搬 出 了石 库 门 ,但 提 位 的 地 方 ,想看 看 名 家们 文 章 里 常 常 提 到
自于 江 南 民 居 ,起 初 一 般 为 三 开 问或 五 开 起 石库 门 ,脑 海 里 总会 浮 现 出孩 童 的嬉 闹、
4条 里 弄构 成 。 这 4条 主 里 弄 为 南北 走 向 , 大 。 据 他 说 ,一 套石 库 门 住 宅 要 住 上 五 六 见的 厢 房 。 这 种 建筑 基 本保 持 了 中 国传 统 都 能 通 向外 面 的 大 路 ,其 间 有众 多 东 西 向 户 人 家 ,多 的 十 几 家 ,曾 经还 发 现 有住 过 住 宅 对 外 较 为 封 闭 的 特 征 ,虽 身 居 闹 市 , 支里 弄 相 通 ,一 幢 幢 石 库 门房 子 整 齐排 列 二 十 几 家 人 的 。 平 时 小 孩 子 们都 在 弄堂 里 但 关起 门来 却可 以 自成 一统 。
堂 ,看 看那 里 的老 石 库 门房 子 。
这 次世博 会,上 海馆 以 “ 远的新 永 天地”为主题将石库门建筑作为上海的文 改 造
化 名 片 向 世 人 派 发 ,使 得 这 次 世 博 之 行 ,
多 了一份 期 待 。 ,

旧建筑保护与开发模式案例分析

旧建筑保护与开发模式案例分析

旧建筑保护与开发模式案例分析摘要:本文以南京1912、上海新天地、田子坊为案例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探索如何对旧建筑实行保护与适当的开发。

关键字:旧建筑保护旧建筑开发南京1912 上海新天地田子坊0.引言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

一方面,农村多余的大量人口大规模的转化入城镇,成为城市化的动力;另一方面,越来越大的人口压力迫使城市规模不得不扩大,由此带来一系列的新城开发。

但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很多城市都有着富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旧建筑。

新城开发带来的用地扩张,已经明显威胁到旧城旧建筑的生存。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如何利用旧建筑,从功能上获得新生,值得我们思考。

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同的文化背景,就要求有不同的保护与开发方式。

本文通过对南京1912、上海新天地、田子坊等三个不同的旧建筑保护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对其共性与差异的研究,探讨如何在新城开发中对旧建筑实行恰当的保护,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模式,以实现互利双赢。

1.案例介绍1-1 南京1912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纵观南京城几千年了历史,最辉煌的莫过于民国时期了。

作为民国之都,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这里集中了大量的优秀民国建筑。

有建筑学家评论说:“南京地处南北之中,交通便利,形成南京文化兼容并包的特征,其建筑样式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

比较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民国建筑的‘西化’,南京民国建筑可谓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会南北,有南京文化的王家气度,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全国首屈一指,世界范围内亦有典型意义。

”南京1912,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与太平北路交汇处,由17幢民国风格建筑及太平、博爱、共和、新世纪4个街心广场组成,占地3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

这片青灰色与砖红色相间的建筑群,风格古朴精巧,错落有致地呈L形环绕总统府。

街区配备140余个地下停车位及近百个地面停车位。

城市街区复兴中的人居环境建设对策

城市街区复兴中的人居环境建设对策

城市街区复兴中的人居环境建设对策吴可欣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规划设计系200092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城市街区复兴的意义就街区的建筑本身而言,尤其内在的美学价值。

因为它们的古老而产生出珍稀价值。

相对于平时无华的当代建筑,历史建筑环境比许多“后工业”的办公、住宅和商业中心更为有趣。

老街区的建筑具有独特的品质,它令人回想起一个拥有真实记忆和个性魅力的时代。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过去所留下的可见、有形的遗产因其所传达的场所感和连续性而体现特殊价值。

各种历史建筑的存在是特定地区时代变迁的见证。

这不仅是一种美学或视觉的连续性,还是一种文化记忆的连续性。

历史建筑无疑是具有稀缺性的。

这种稀缺性也提供了直接的经济收益的机会。

与其他没有什么明显特征的资源相比,历史建筑的稀缺性还可以提供额外的商业价值。

2城市街区更新中聚居环境建设对策的案例分析虽然今天在中国仍是以大规模的改建为主,但也有不少地方在向这个方向实践中努力。

下面以新天地和田子坊两个案例来对城市街区更新中的人居环境对策进行分析:3.1新天地更新案例新天地其聚居环境原为典型的上海石库门里弄居住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卢湾区的太平桥地区,占地3万㎡。

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中共一大会址”和建于二十世纪法租界时期的旧式上海石库门里弄建筑。

其聚居环境功能定位由上海市中心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都市旅游景点演变为国际交流和聚会地点。

建设改造的基本构思是采用“保留建筑外皮、改造内部结构和功能、并引进新的生活内容”,该规划将原有居民全部迁出,把修复和“嫁接”处理后的传统里弄赋予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商业价值,实现街区功能置换性改造。

历史的价值、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这里重新得到强调。

聚居活动多元化,商业化。

更新改造后的新天地由南里和北里两部分组成,均由多幢石库门老房子组成,并结合现代化的建筑、装修和设备化身成多家高级消费场所及餐厅,娱乐、休闲中心。

新天地充满张力的后现代设计手法成为商业和旅游的热点。

田子坊与新天地案例的对比

田子坊与新天地案例的对比

建筑。
2
"细" ——田子坊第二个特点是
,表现为细致、细密和细微。
3
"精" ——田子坊第三个特点是
,表现为精致、精明、精辟。
田子坊的开放空间
块状开敞空间
田子坊的街巷空间
从田子坊的文化特点说起
田子坊要对我们展示的文化特点:
—————————————————————————————————
“在怀古的外表下面,每座里弄建筑的内部,则按照二十一世纪现代都市人 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无一不体现出现代休闲生活的 气氛。”
家 上海钟塑配件厂

坊 上海人民针厂
式 里 上海新兴皮革厂
弄 工
上海纸杯厂
厂 上海华美无限厂
产业结构调整下,工厂遭到长期弃用,破旧不堪
里弄住宅改造与居民的里弄生活
居民的生活与商业活动相互混杂
田子坊的开发模式
“没有国家的资金投入,没有土地的开发,没有居民动迁房,却能使历史 的以保护和发展,使群众生活改善,城市形态更新,功能提升。”
与其他上海内城的历史街区相比,田子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街区,其发展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再开发模式。田子坊的发展源于艺术家这个特殊群体的进
入。
发起
知名人士的入驻 陈逸飞
田子坊总策划吴梅森 《浔阳遗韵》
黄永玉
王劼音画室
尔冬强艺术中心
纯粹的工作与生活空间
田子坊被改造前……
弄堂工厂改造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旧式里弄——居民自行出租 改变原有居住 性质
所有的房子还是属于居民自己的,他们经过协商后把 房子借给入驻企业,由企业按照自己的风格装修经营, 居民则拿着租金去附近的公寓租房,除去租房的房租 后还能有剩余,既提高了居住水平,还有收益。

新天地,田子坊改造

新天地,田子坊改造

卢湾石库门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新天地、田子坊一、改造背景在上海建设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的背景下,上海的旧城改造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纵观上海过去和当前的旧城改造,从小规模渐进式成套改造到成片拆旧建新式改造,到注重城市历史风貌、局部保留改造,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多种改造模式。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的加深,旧城改造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上海,历史风貌的保护是上海旧城更新改造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发展是一个过程,应该让后来者看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烙印,这是不能割裂的城市文脉。

在上海,保存着大片石库门街区,既是上海建筑文化的代表和城市建设的一笔文化财富,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难题之一。

石库门曾经庇护了六成的上海人,浓浓的“石库门情结”,凝结的是上海的风俗文化。

随着时光的流逝,石库门居住区已成为城市中居住环境较差的部分,成为上海老城区改造的主要对象。

正是石库门这样的特色建筑的改造,也让上海的城市更新创造出更加多样的模式,让城市的形态更加丰富和多彩。

新天地和田子坊就是在城市更新与城市经济发展过程相结合的两个典型代表。

新天地一、石库门建筑的简介石库门建筑因其最外之门选用石料为门框,故称石库门。

石库门布局和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洋建筑的特征,它选用黑色厚重的木料为外门扇,单体平面及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院落式住宅,有天井、客堂、厢房、灶间、晒台。

石库门门框上欧式的花纹,欧式的屋顶,排联式的结构,都是西洋建筑的特征。

石库门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也是华洋混居的开始,这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一种地方文化,上海石库门的生活方式引出了弄堂文化,也影响了上海人的群体性格。

海派文化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石库门上。

二、上海新天地的改造背景太平桥地区是卢湾区历史上发展较早的地区,房龄较长,环境较差,该地区从“九五”时期开始就列入了卢湾区的重点改造地区。

太平桥总体开发项目规划占地51公顷,上海新天地位于太平桥规划改造地区,项目于1998年正式启动,范围在黄陂南路以西、马当路以东、太仓路以南、自忠路以北,占地约3万平方米。

田子坊与新天地案例的对比

田子坊与新天地案例的对比
一些文化学者提出:在请出现有居民后,对石库门建筑进行修缮,改 作富有老上海魅力的“石库门城市旅馆”,开展文化旅游,让世界各国 的华文学者和新一代文学青年与丁玲、张翼、沈从文等老文学青年“同 室而居”,一起体验“亭子间文化”。
小结
现在对新天地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对于一个旧区改造好坏的评价不 能因为其商业价值的好坏高低来评价。
田子坊—— 上海的“SoHo”视觉艺术的“硅谷”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

政居 自 府民 下 引自 而 导主 上
渐进更新,有机增长
从田子坊发展沿革
发展——居民、商业、艺术家混合的自下而上开发的历史街区
田子坊是上海内城的一个历史街区,与其他很多的历史街区一样,田子坊
也面临着城市更新带来的种种问题。田子坊由上世纪3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群 和周边的石库门里弄组成。20世纪90年代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这些工厂的效益 逐年下滑,有些房闲置多年。1998年,上海艺术家陈逸飞带着他的工作室来此, 田子坊开始脱胎换骨,走上Loft之路,画廊、酒吧、咖啡吧、艺术工作室一家家 出现。然而由于大量艺术家的涌入,原有的老厂房不足以满足艺术家的需求, 开始往周边的里弄街巷延伸,发展到现在周边的街巷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整个计划的中央地带开辟了占地四万四千平方米太平桥人工湖绿地。
新天地位置
走进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的前身是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之一——上海石库门居住区。
上海石库门居住模式经历了3个阶段——早期的殷富移民的独院式居住、 中期的租赁居住和晚期的高密度杂居。
走进新天地
这片旧城区离淮海路商圈很近,区位优越,整个街区的建筑都是19世 纪外国租界兴建的联排石库门里弄住宅。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住房紧 张,石库门住宅被分拆改建,乱搭乱建,因为缺乏维护,整体风貌破 败、凌乱,晚期居住舒适度大大降低,配套设施滞后与缺乏。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一、上海田子坊开发背景:上海从工业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工业用地转型主要策略,区政府也希望藉盘活空置厂房资源,提升地区经济简介:由上世纪50年代弄堂工厂及居民区组成,现成为具老上海风情的特色休闲商业街区区位:位于上海黄浦区中心地段投资主体:租户投资为主体,政府出资改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商业规模:营业面积3万多平方米开发时序:210弄(1998年)-> 248弄、274弄(2004年)游客量:日均2万人次权属情况:由居民分散持有租金收益分配:按照管委会:居民 = 2:8的比例分成业态结构:目前有各类特色商户400余家♢田子坊发展历程和策略工业厂房改造,艺术家集聚(1998-2003年)1988年,陈逸飞、尔冬强、王家俊等艺术家入驻,集中于弄堂工厂,2002年,创意产业集聚,共83家艺术商店、艺术创作室和展示厅入驻;文创工厂规模效应外溢(2004-2007年)2004年,居民房开始对外出租,文创企业开始向居民区蔓延2005年,政府出台居改非政策,授牌田子坊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外延扩大,成为城市地标(2008-至今)2008年,田子坊定位为海派文化展示地和世博主题演绎地,其范围进一步向外扩散,餐饮、服务等业态比例大大提升,成为旅游和体验式文化集聚地。

文创活化:街道办与文化商人合作创办“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公司”,将空置厂房使用权转租,由后者运用市场化手段招徕艺术家入驻,激发了片区活力,为后续改造树立了示范效应;适时借力突破制度边界:将公用房交由合作企业进行改造出租规避政治风险,掀开“居改非”大幕。

在政府计划对片区实施拆迁开发后,联立居户、艺术家及社会人士向政府抗辩,使得政府出台居改非政策;借势宣传:借力世博会举办契机,申报世博会旅游示范点,并邀请国内外政要精英到访,引发社会关注。

田子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再开发模式,其由居民及众多产业个体一起参与,按照市场导向自发调整使用功能、逐步演替扩展,进而实现再生。

乡村振兴|国内5个成功的文旅项目案例解析(二)

乡村振兴|国内5个成功的文旅项目案例解析(二)

乡村振兴|国内5个成功的文旅项目案例解析(二)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旅游消费的支出成为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部分,全国文旅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向,下面为大家盘点一下国内知名的文旅项目:1.上海田子坊丨市井的上海味文化底蕴:17年前是魔都原生态的马路集市,满满的老上海里弄的市井气味;项目旁白:陈逸飞带着批艺术家入驻,又临创意商业地产风,十年前就已扬名,本来的艺术特征,逐步向异域风餐饮及特征批发转变;浓浓的老上海的市井滋味,又不乏各国主题新奇特的商业,有些人逛新天地会有疏离感,但在田子坊不会。

2.上海思南公馆文化底蕴:老法租界的豪宅区,事先魔都上流社会的聚集地;项目旁白:商业开发团队传承自旁边的新天地,在商家精选、视觉零碎、动线规划、文明传承与创新上独树一帜;如今的思南公馆引入更多独树一帜的餐饮品牌,已在群众与会聚名流间找到均衡。

3.重庆新天地丨瑞安又一经典大作文化底蕴:嘉陵江畔古村落;项目旁白:项目吸取重庆山水文明、人文外延以及历史肌理,将陈旧山地村落、旧时的工业修建以玻璃和钢结构的古代元素表现。

餐饮商家太有特征,文明空间布局到位;魔都新天地后的最经典,多创新与传承,特别是层次穿插规划及蔓延的水系,商业生态也群落化,多高品的活动设计,协助普通品的商家也创新打破。

4.后海+烟袋斜街丨北京!北京!文化底蕴:烟袋斜街是北京最陈旧的条商业街,后海自元代起就是漕运起点,自然的商贸区,多王府及新居,满满老北京人玩耍的回想;项目旁白:后海是北京地道的酒吧街,沿岸会聚诸多驻唱酒吧。

链接着的烟袋斜街则是创意会聚的老街,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为主;京味十足的酒吧街和创意有限的古街区搭配在一同,展现出多层次的商业魅力,本地人及游客都爱。

5.小绿球大地艺术营地丨成都版的“越后妻有”小绿球大地艺术营地位于成都下辖市崇州,道明镇红旗村的一座山顶。

公区,是一个废弃蓄水池,大地艺术家地球君和光子,保留了原有的蓄水池取水楼梯和蓄水池围栏结构,改造成抹茶雪顶火山形态的泳池酒吧和餐厅,给当地的荒山空心村带来了新的大地艺术活力。

案例分析:上海田子坊(详细)

案例分析:上海田子坊(详细)

PART I 综合概述
5. 田子坊的街巷空间
田子坊的街巷空间是具有生活化的场所空间,它是流动的、内敛的又是包容的、多元着 的,承载的是城市的人文活动,是城市文化的代表。
PART Ⅱ
创意园区
1. 创意园区的两种发展模式
2. 上海创意园区分布概况 3. 田子坊模式 4. 同类案例对比分析
PART II 创意园区 模式一:高建造成本的新建模式
二期
一期
出入口
出入口
出入口
出入口
PART I 综合概述
田子坊的业态由商业 画廊和工艺美术、视 觉艺术、建筑设计类 的创意办公发展为创 意工艺品、首饰、服 装等创意商业为主, 配以少量酒吧和特色 餐饮的业态模式。
3. 田子坊业态
PART I 综合概述
4. 田子坊的建筑 建筑形式:上海老石库门里弄建筑,带西 式建筑特点的新式里弄建筑;
3. 田子坊模式
田子坊位于淮海路商圈的辐射 区内,周边商圈以现代商业为 主,发展较为成熟,决定了田 子坊发展差异化路线。
PART II 创意园区
(2) 田子坊市场定位
3. 田子坊模式
田子坊二期最早因满足一期的消费需求而产生少量服务餐饮,逐渐 向全市、全国范围辐射,成为旅游和体验式文化的集聚地。
田子坊一期厂房开始对外出租 , 随着陈逸 飞的入住吸引了大批画家的集聚形成一定的品 牌效应。 初期画家的集聚产生了商业消费需求, 主要体现在少量的休闲、酒吧及餐饮类。 石库门居民开始自发对外出租给画家, 周边居民纷纷效仿,服务、餐饮、工艺类商家 纷纷进驻,田子坊二期开始产生并迅速扩展。 2005 年政府出台居改非政策, 授牌田子 坊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开始引导支田子坊向全 市、全国范围辐射。 2008 年田子坊定位为 创意产业集聚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新天地
规划设计基本构思是采用“保留建筑外皮、改造内部结构和功能、并 引进新的生活内容”,新建建筑打破传统“仿古”、“复古”、“模 仿”的思维定势,大胆采用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路, 强调对比,在对比中融合与统一。
走进新天地
改造之后, 整个工程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
走进新天地
与其他上海内城的历史街区相比,田子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街区,其发展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再开发模式。田子坊的发展源于艺术家这个特殊群体的进
入。
发起
知名人士的入驻 陈逸飞
田子坊总策划吴梅森 《浔阳遗韵》
黄永玉
王劼音画室
尔冬强艺术中心
纯粹的工作与生活空间
田子坊被改造前……
弄堂工厂改造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一些文化学者提出:在请出现有居民后,对石库门建筑进行修缮,改 作富有老上海魅力的“石库门城市旅馆”,开展文化旅游,让世界各国 的华文学者和新一代文学青年与丁玲、张翼、沈从文等老文学青年“同 室而居”,一起体验“亭子间文化”。
小结
现在对新天地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对于一个旧区改造好坏的评价不 能因为其商业价值的好坏高低来评价。
翠湖天地
评价新天地
在认同新天地的成功的同时,反对其他地区、其他城市照搬新天地的 模式。新天地成功的原因包含了‘中共一大会址’的存在,制约了开发 商不敢去大拆大建,促成了保护和开发并轨的模式。
老建筑的保护要以人为本,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房子两三百年了, 上面还是有人住,马克思的房子里至今依然是马克思的后人在居住。
田子坊的现实问题与矛盾
真正受商业和艺术家喜爱的是底层的居住空间,这就造成了居住生活与 商业空间的混杂,留守居民生活并不方便。

开发


政 府
居民
租户 (商铺 和艺术 家)
政 府
新进入者(城市游荡者、商铺、艺术家)与留守居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从田子坊的空间特点说起
1
"小" ——田子坊第一个特点是
,表现为小尺度、小规模、小
充斥着的海派文化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上海海派文化
新天地的由来——太平桥地区重建计划
太平桥地区重建计划位于上海市中心卢湾区,占地五十二公顷,是一 个市中心商住综合发展项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上海新天地(国际知名的娱乐购物热点项目); 翠湖天地(豪华住宅项目); 企业天地(包括甲级写字楼、酒店及商业设施的项目。
建筑。
2
"细" ——田子坊第二个特点是
,表现为细致、细密和细微。
3
"精" ——田子坊第三个特点是
,表现为精致、精明、精辟。
田子坊的开放空间
块状开敞空间
田子坊的街巷空间
从田子坊的文化特点说起
田子坊要对我们展示的文化特点:
—————————————————————————————————
“在怀古的外表下面,每座里弄建筑的内部,则按照二十一世纪现代都市人 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无一不体现出现代休闲生活的 气氛。”
其次他部分保留更新了上海城市生 活空间中被认为最具特色的 里弄、弄堂 石库门建筑 风格,对本已走向历史文物的石库门 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评价新天地
缺点 从城市空间组织的角度来看,“新天地企”业的天做地法并不值得鼓励和推广, 它实际上是对原有空间模式的颠覆。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用西方新现天代地城市空间观念替换了原有的建立在 中西文化交融基础上而形成的空间格局,并进而瓦解、破损了与周边地 区的关系,成为城市中的一个类似于孤岛的地区。
评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可算是商业开发的成功案例, 很好的达到预取的效果。却非 旧区改造的典范, 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的。
优点
首先从建成后新天地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以及价值来看, 这已经不仅仅是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 而已成体现上海特色的旅游景区,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 重要场所和时尚休闲文化的产业基地。
评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属于特色开发模式的经营理念, 房地产是只租不卖的, 实行 管理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营运模式。
时间 开发商运作
管理责任
香港瑞安集团 卢湾区政府
新天地功能转变
基于后现代主义理念,该规划将原有居民全部迁出,把修复和“嫁接” 处理后的传统里弄赋予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商业价值,实现街区功 能置换性改造。 如今的新天地已经不具有历史上石库门建筑的居住功能。
田子坊—— 上海的“SoHo”视觉艺术的“硅谷”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

政居 自 府民 下 引自 而 导主 上
渐进更新,有机增长
从田子坊发展沿革
发展——居民、商业、艺术家混合的自下而上开发的历史街区
田子坊是上海内城的一个历史街区,与其他很多的历史街区一样,田子坊
也面临着城市更新带来的种种问题。田子坊由上世纪3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群 和周边的石库门里弄组成。20世纪90年代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这些工厂的效益 逐年下滑,有些房闲置多年。1998年,上海艺术家陈逸飞带着他的工作室来此, 田子坊开始脱胎换骨,走上Loft之路,画廊、酒吧、咖啡吧、艺术工作室一家家 出现。然而由于大量艺术家的涌入,原有的老厂房不足以满足艺术家的需求, 开始往周边的里弄街巷延伸,发展到现在周边的街巷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旧式里弄——居民自行出租 改变原有居住 性质
所有的房子还是属于居民自己的,他们经过协商后把 房子借给入驻企业,由企业按照自己的风格装修经营, 居民则拿着租金去附近的公寓租房,除去租房的房租 后还能有剩余,既提高了居住水平,还有收益。
田子坊的开发模式的好处
一种新的城市更新改造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和企业参 与里弄的更新改造,避免政府在现阶段经济力量不足的情况下, 依靠开发商进行城市更新造成大拆大建,隔断城市历史文脉的 后果。同时由于新兴产业的进入,是的居民得到了租金,改善 了生活条件。
家 上海钟塑配件厂

坊 上海人民针厂
式 里 上海新兴皮革厂
弄 工
上海纸杯厂
厂 上海华美无限厂
产业结构调整下,工厂遭到长期弃用,破旧不堪
里弄住宅改造与居民的里弄生活
居民的生活与商业活动相互混杂
田子坊的开发模式
“没有国家的资金投入,没有土地的开发,没有居民动迁房,却能使历史 的以保护和发展,使群众生活改善,城市形态更新,功能提升。”
一期
时间 1998
改造类型 老厂房
二期
2004
旧式里弄
动力机制
管理责任
政府的形象代言 人——泰康路艺 术街管委会
居民自发——业 主管理委员会
老厂房的招商监管 田子坊里弄的民居出租
老工厂与旧式里弄的改造
两种土地租赁模式
弄堂厂房——租赁方式获取
通过泰康路艺术街管委会负责招商和市场监管,知名 人士的入驻。
整个计划的中央地带开辟了占地四万四千平方米太平桥人工湖绿地。
新天地位置
走进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的前身是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之一——上海石库门居住区。
上海石库门居住模式经历了3个阶段——早期的殷富移民的独院式居住、 中期的租赁居住和晚期的高密度杂居。
走进新天地
这片旧城区离淮海路商圈很近,区位优越,整个街区的建筑都是19世 纪外国租界兴建的联排石库门里弄住宅。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住房紧 张,石库门住宅被分拆改建,乱搭乱建,因为缺乏维护,整体风貌破 败、凌乱,晚期居住舒适度大大降低,配套设施滞后与缺乏。
首先对“新天地”建设本身而言,并不应当从对原有传统的继承或历 史保护的角度去认识。
大家对新天地项目的评价需要给出一个综合的尺度标准。
开放
创造
扬弃 多元
THANK YOU
新天地的开发将原住居民全部迁到了郊区,此处再是繁华,也与他们 没有了什么关系。
改造方式的可能性
原生态的以家族为单位构筑的石库门,虽然空间比较狭小,但由于精 心布局,仍然非常适合一家人或几兄弟惬意地居住。
不一定整体开发,探讨更多局部或渐变式改造的模式。
一些古建筑保护专家提出:由政府出面,选择若干形态完整的老街的 老石库门建筑,腾出其中部分住户,只留给一家一户,增加配套基础设 施将此恢复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种可以“独门独户”居住的,能够原 汁原味地呈现老石库门特色风情的“石库门居住展示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