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心目中的君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心目中的君子

太原宣传网2010-08-23 11:27

《xx 宣传》

“君子”这个概念在孔子的心目中有很重的分量和极重要的位置。在古代,君子与士的含义相近,甚至就是一个意思,有时合称“士君子”。仅就《论语》20 篇522 章15386字(不包括重文186 字)而言,孔子直接提到或与他的门人学生谈到或他的弟子们转述的关于君子的有87 章,谈及士的有9 章,这两种加起来近100 章。据杨伯峻先生考,“君子”这个词在《论语》中出现过107 次,“士”这个字出现过15 次,两者相加共出现122次。《论语》虽不是章章皆讲君子,但是每篇必讲君子,而且有的篇会很集中地讲到君子。从第一篇学而第一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到最后一篇也就是第二十篇尧曰最后一章,子曰: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可谓《论语》以“君子”开篇,以“君子”收篇。或许是孔子的门人弟子当时编述《论语》时的有意安排,或许仅仅是一个有意味的巧合,可以说“君子”这个概念在《论语》中是首尾相顾且贯穿始终的。就我所看到的讲《论语》和孔子的书中,还没有人这么讲过。

在某种意义上,《论语》就是一部君子之书。

一、什么是君子

君子这个概念不是孔子的发明,在他之前,人们就使用这个词。先秦的典籍里使用很普遍。古人一直讲,到清代也讲,后世的讲法,主要是着眼于道德高下。这是后起的概念,是孔子以来的概念。孔子以前不一样,至少不完全是这个意思。据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中讲到,君子本来的含义,是贵族社会的成员,甚至包括女成员。贵族社会,上有天子、公侯,下有卿大夫和士,君子是这类人的统称。特别是士,更是这个词所指代的基本人群。与君子相对的一个词是小人,它的本来含义,是指贵族社会以外的人

群,特别是所谓庶人,在《论语》中和它大致相当的词还有民、众等,含义比较中性,不太有贬义。小人在《论语》中则有贬义,是一个负面的概念,诸如生活贫穷,地位低

贱,愚昧无知等,它讲的是出身的不同,以血统的高贵和低贱来划分,是一种阶级概念。到了孔子生活的时代,礼坏乐崩,贵族传统开始衰败进而全面崩溃,君子的概念发生变化,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孔子为君子重新定义,把君子分为身份君子和道德君子两种。身份君子指的就是衰落的贵族以及他们的后代,比起他们的祖先,无论富贵、道德和学问都不如,甚至还有些堕落,不像贵族,但有这样一个身份。

还有一种人,他们是没落的贵族子弟或与他们沾亲带故的下层游民,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越来越没出息,默默无闻,被社会忽视和遗忘,但也有一大批人,从社会底层走出来,成为一种新兴的力量,虽然出身贫贱,但道德学问反而比那些贵族还要好,这也是孔子想以古代标准重新塑造的真君子和新君子,他们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君子,而是道德君子。《论语》中提到的君子,绝大多数是指这种君子,孔子和他的学生,主要是以这种君子为目标。

二、XX心目中君子的标准

《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学生谈到君子的话,好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经常为人引用的,比如: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曾子曰:

“君子思不出其位。”子曰:

君子XX,小人XX。”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孔子关于君子的话有两句: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话已经传递给我们一个君子的初步形象,那么,作为君子,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或者说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我就《论语》中提到君

子的篇章梳理了一下,以我的理解,用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话来作证据,看看孔子心中的君子,现实和理想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君子是勤学好问之人。

学习在孔子心中是头等大事。《论语》开篇就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这件事,在《论语》中也是贯穿始终的,而且也贯穿了孔子本人的一生。我们常说一个成语“夫子自道”,这就是从孔子和论语中来。孔子常常以自己为例来谈学习这件事,比如,最有名的一段是“吾十有五志于学”,其它如,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

“ x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有“每事问”的学习劲头,即使快到晚年(古人到50 岁就算晚年了),他仍然惦记着学习,说: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君子应该抱持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一种老老实实态度。子曰: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是一种如饥似渴的劲头。他以不幸短命死去的颜回为例,好学应该是“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他的弟子曾子曰: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曾子提到的“吾友”可能就是颜回,这是一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孔子还以自己为例: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正如法国思想家蒙田以“我知道什么”作为他的著作的名字,智者愈学,愈觉无知,愈能虚其心,这也是那些虚怀若谷的大家常常以仰望的姿态看待常人的缘故。

在xx 的时代,君子应该学什么?子曰: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他对儿子孔鲤(字伯鱼)说过: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他还说: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在那个时代,学文、学诗、学礼、学乐,是一个士君子重要的功课。诗文礼乐,这是向书册学习,固然重要,孔子的学习观不仅如此,他说: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他的学生子夏说: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能在做事情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这都是重要的学习,这也是后人讲的读有字书和无字书,这就可以称为好学。

好学有什么好处?孔子未直接讲,倒是很严肃地对子路讲了不好学的坏处: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在他看来,人不好学,对仁、知、信、直、勇、刚等品质会有损害。

君子是xx 之人。

君子不仅要好学,而且要深思,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如与孔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言:

“未经省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那么,君子应思考些什么?孔子曰:

“君子xx: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应该有很强的自我反思能力。xx 曰: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对司马牛说君子“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他对子路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