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整理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复习要点复习要点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计算机网络的逻辑划分(资源子网、通信子网)、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划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数据传输速率、码元速率、奈奎斯特公式、香农公式、串行通信的形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步骤(采样、量化、编码)、数字信号编码(不归零制、归零制、曼彻斯特、差分曼彻斯特)、多路复用分方式(频分、时分、波分、码分)、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OSI 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每一层的主要功能、运行的协议、使用的设备)、TCP/IP 参考模型、网络拓扑结构(每一种结构的优缺点)、网络传输介质、568A和568B 线序标准第二部分:局域网的标准、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局域网的工作模式、以太网技术(10BASE-5\10BASE-2\10BASE-T\FDDI)、无线局域网设备、无线局域网标准、PPP协议第三部分:广域网技术(公共交换电话网、ISDN、BRI\PRI两种接口速率、E1\T1两种线缆速率、DDN、X.25、帧中继、XDSL、ATM)、ADSL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ATM信元的组成、4个3G无线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WIMAX)第四部分:网络互联的类型、IP地址的分类、私有IP地址、IP数据报的格式、ICMP、根据IP地址和子网掩码(求网络号、主机号、主机的最大地址、广播地址)、子网划分(根据提供的地址划分符合要求的子网、写出每个子网的地址范围、表明每个子网的子网掩码)、汇聚超网、IPV6的表示方法第五部分:(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不同的设备中广播域和冲突域的划分、交换机的交换技术(端口交换、帧交换、ATM)、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模式、各种模式之间的切换命令、能够设置常见的密码、UDP和TCP(注意连接时的三次握手)第六部分:接入INTERNET的方式(宽带拨号ADSL、光纤cable Modem、局域网接入、代理接入、专线接入)、电子邮件工作的基本原理(注意SMTP\POP3两个协议)第七部分:顶级域名对应的含义、DHCP客户机第一次申请IP地址时的四个报文、WEB服务、FTP服务对应的TCP端口号、FTP普通用户访问的格式第八部分:当前网络面临的安全隐患有哪些?网络安全技术有哪些?(注意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常见的病毒?第九部分:网络管理的五大任务、常用的网络命令(net、netstat、ping 、ipconfig、route、nslookup、tracert、nbtstat)。
电大计算机本科 《计算机网络》期末综合复习4

计算机网络(本科)期末复习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一、是非题(请在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了解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哪些网络。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2.了解计算机网络主要是达到什么统一的目标二、选择题1.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通信子网+资源子网三、填空题1.掌握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定义?2.掌握在当前的网络系统中,由于网络覆盖面积的大小、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不同,通常分为哪三种网络。
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3.了解计算机网络主要有哪六项功能。
四、简答题1.简述按照网络服务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网络分为三类,C/S、B/S和P2P,请解释它们的含义和内容?2.简述从计算机网络定义来看,网络主要涉及哪四个方面的问题?1.至少两台计算机以及其他设备互联。
2.通信设备与线路介质。
3.网络软件,通信协议和NOS4.联网计算机的“独立自治”性。
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一、是非题(请在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了解开放系统互联OSI中的“开放”是指什么“开放”指的是只要遵循OSI标准,能使任何两个系统进行连接。
2.了解在TCP/IP协议族中RARP协议的作用3.了解两端用户传输文件,是属于OSI参考模型中的哪一层来处理OSI分层功能:传输层传输层4.了解在OSI模型中,哪一层用来在设备的进程间传递报文。
OSI分层功能5.了解在OSI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OSI分层功能:网络层将数据转换为数据分组(包),解决如何传送的问题,即通过路径选择算法(路由)将数据包送到目的地。
6.了解实体的概念是层次模型中每一层中用于实现该层功能的活动元素,包括该层的所有硬件和软件。
7.了解IP地址是TCP/IP协议族中传输层所定义的协议内容吗?8.了解OSI每一层的作用。
OSI分层功能:全部P22-239.了解在OSI模型中,一个层N与它的上层(N+1层)之间的通信是哪个协议来约定的。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一、网络基础知识1. 网络的定义和分类:网络是由若干计算机通过通信链路连接而成的互联网,按作用范围可分为LAN、WAN和Internet。
2.OSI参考模型: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组成。
3.TCP/IP协议族:由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组成,是网络世界的基础协议。
4.常用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网关等。
二、网络协议1.TCP/IP协议族:包括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等,IP协议负责寻址和分组转发,TCP协议提供可靠的端到端传输控制,UDP协议提供无连接的传输服务。
2.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支持客户端发送请求和服务器返回响应。
3.DNS协议: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并提供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
4.DHCP协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为网络中的主机自动分配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配置信息。
5.FTP协议和T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和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
三、网络安全1.网络攻击与防范:常见的网络攻击包括拒绝服务攻击、入侵攻击、数据泄露等,防范措施包括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通信等。
2.加密与解密:对于敏感数据的传输,采用加密技术可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常用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3.网络认证与授权:网络认证是指验证用户身份的过程,常用的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密码验证、数字证书验证等;网络授权是指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四、学习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是网络学习的基础,但只有结合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可以通过搭建实验环境、参与网络项目等方式进行实践。
2. 多进行网络实验:通过使用Wireshark等网络抓包工具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网络通信过程,熟悉各种协议的使用和交互。
3.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可以阅读相关论文、文章和安全报告等。
计算机网络期末重点(自己整理)

简述TCP所提供服务的主要特点:1.面向连接的传输,传输数据前需要先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完毕后需要释放连接.2.端到端通信,不支持广播通信3.高可靠性,确保传输数据的正确性,不出现丢失或乱序4.全双工方式传输5.采用字节流方式6.提供紧急数据传送功能.ARP协议的功能是什么?假设主机1和主机2处于同一局域网(主机1的IP地址是172.16.22.167,主机2的IP地址是172.16.22.11),简述主机1使用ARP协议解析主机2的物理地址的工作过程。
(8分)答:ARP协议的功能是将主机的IP地址解析为相应的物理地址。
当主机1要向主机2发送数据之前,必须解析出主机2的物理地址,解析过程如下:主机1发送一个广播帧(带有ARP 报文)到以太网,该ARP报文大致意思是:“我的IP地址是172.16.22.167,谁的IP地址为172.16.22.11?请告诉我你的物理地址。
”这个广播帧会传到以太网上的所有机器,每个机器在收到该广播帧后,都会去查看自己的IP地址。
但是只有IP地址为172.16.22.11的主机2会返回给主机1一个ARP响应报文,其中包含了主机2的物理地址(设为E2)。
这样主机1就知道了IP地址为172.16.22.11的主机所对应的物理地址为E2,随后就可以向主机2发送数据。
简述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及各层的功能。
(8分)答:TCP/IP参考模型分为4层,从下向上依次为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各层功能如下:网络接口层的功能是负责接收从IP层交来的IP数据报并将IP数据报通过底层物理网络发送出去,或者从底层物理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互联网层主要功能是负责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在源结点和目的结点的两个进程实体之间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通信。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提供应用程序所需的高层协议。
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简单叙述访问站点的过程中,DNS的域名解析过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来说,既充满了挑战,又蕴含着无限的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必备的技能。
而期末复习阶段,就是我们巩固知识、查漏补缺的关键时期。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这其中,涉及到的重要概念包括网络拓扑结构、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站点相互连接的形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总线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但一旦总线出现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星型结构以中心节点为核心,易于管理和维护,但中心节点的负担较重;环型结构数据传输速率高,但可靠性较差;树型结构扩展性好,但层级较多时,传输效率会受到影响;网状型结构可靠性高,但成本也高。
IP 地址是网络中每台计算机的标识,就像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一样。
它由32 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分为四段,每段用十进制数表示,范围是 0 255。
子网掩码用于确定 IP 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通过与 IP 地址进行与运算,可以得到网络地址。
网关则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接下来,我们要复习的是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其中,TCP/IP 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TCP(传输控制协议)负责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它会对数据进行分组、编号、确认和重传,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传输。
而IP(网际协议)则负责将数据分组从源地址发送到目的地址。
除了 TCP/IP 协议,还有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等应用层协议。
HTTP 用于在Web 浏览器和 Web 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数据;FTP 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SMTP 用于发送电子邮件。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概述1.网络是指“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2.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连通性;共享3.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4.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5.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6.因特网的拓扑结构划分两大块:边缘部分称为资源共享;核心部分称为通讯子网7.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8.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
常用的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9.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10.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11.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三要素组成:语法、语义和同步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第1章 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结构的因特网。
3、NAP (或称为IXP)网络接入点: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向各ISP 提供交换设施,使他们能够互相平等通信4、因特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 两类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 ✧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 )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 )形成分组(包packet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 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 AN(广),MAN (城),LAN (局),PAN (个人); ●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 ● 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 ,WW AN (手机);● 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课后练习)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计算机⽹络(课后练习)期末复习资料整理计算机⽹络期末课后复习答案第⼀章⼀、选择题1. 第三代计算机⽹络的主要特点是(C)A. 计算机-计算机⽹络B.以单机为中⼼的联机系统C.国际⽹络体系结构标准化D.基于个⼈计算机的局域⽹2. ⽹络是分布在不同地理g位置的多个独⽴的(D)的集合000000A. 局域⽹系统B.多协议路由器C.操作系统D.⾃治计算机3. 计算机⽹络通信系统是(D)A. 电信号传输系统B.⽂字通信系统C.信号通信系统D. 数据通信系统4. 计算机⽹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A)A. 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5. 通信⼦⽹的主要组成(B)A. 主机和局域⽹B.⽹络节点和通信链路C.⽹络体系结构和⽹络协议D.通信链路和终端6. 在链路上产⽣的延时是(C)A. 发送延时B.传输延时C.传播延时D.处理延时7. 按数据交换⽅式分类,计算机⽹络可划分为(B)A. WAN,MAN,LANB.电路交换⽹,报⽂交换⽹,分组交换⽹C.星型⽹,环形⽹,总线型⽹D.Windows NT,Novell,UNIX8. 帧中技术是在(B)⽤简化的⽅法传送和交换数据的⼀种技术。
A. 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络层D.传输层9. 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的顺序是(C)A. ATM->帧中继->电路交换->报⽂组交换B.电路交换->报⽂组交换->ATM->帧中继C.电路交换->报⽂组交换->帧中继->ATMD.电路交换->帧中继->ATM->报⽂组交换10. ⼀座⼤楼内的⼀个计算机⽹络系统,属于(B)A. 个⼈区域⽹PANB.局域⽹LANC.城域⽹MAND.⼴域⽹WAN11. n个节点⽹状拓扑结构的全连需要(B)条物理链路A.nB.n*(n-1)/2C.n*(n-1)D.n*(n+1)/212. ⼴域⽹互联通通常采⽤(C)拓扑结构A. 星型B.总线型C.⽹状D.环形13. 局域⽹-⼴域⽹的互联是通过(B)实现的A. 通信⼦⽹B.路由器C.城域⽹D.电环交换⽹14. 下列关于不同类型⽹络说法错误的是(C)A. 主⼲⽹络⼀班是分布式的,具有分布式⽹络的特点B.本地接⼊⽹⼀般是集中式的,具有集中式⽹络的特点C.⼴播式⽹络⼯作在⽹络层D.分组交换⽹通信⼦⽹和资源⼦⽹组成,以通信⼦⽹为中⼼15. 协议与服务的说法正确的是(C)A. 协议是垂直的B.服务是⽔平的C.在协议的控制下,上层对下层进⾏调⽤,下层对上层提供服务D.同层两个实体间必须保持连续16. 相邻层接⼝间传送的数据单元成为(A)A. 借⼝数据单元B.服务数据单元C.协议数据单元D.交互数据单元17. 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功能是(B)A. 建⽴和释放链接B.透明的传输⽐特流C.在物理实体键传输数据帧D.发送和接受⽤户数据18. 局域⽹的协议结构⼀般不包括(A)A. ⽹络层B.物理层C.数据链路层D.介质访问控制层19. Internet体系结构具有良好扩展性的主要原因在于(B)A. 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具有单向依赖性B.基于树形结构,具有层次性和单向依赖性C.基于环形结构,节点之间⽆依赖性D.基于星型结构,节点之间⽆依赖性20. Internet的核⼼协议是(A)A. TCP/IPB.ARPANETNC.FTPD.ISP1. 计算机⽹络可分为哪两⼤⼦⽹?它们各实现什么功能?答:①通信⼦⽹,资源⼦⽹②通信⼦⽹由路由器的通信链路层组成,完成⽹络通信任务。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一、填空题1、在计算机网络中,LAN代表的是局域网,WAN代表的是广域网。
2、E-mail的中文含义是电子邮件,E-Commerce的中文含义是电子商务。
3、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4、最常见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5、网路硬件系统包括各种计算机系统、终端及通信设备。
二、选择题1、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网络的拓扑结构来划分,以下 C 不是按此标准划分的。
A、星状网B、环状网C、局域网D、总线结构2、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点是 C 。
A、精度高B、内存容量大C、共享资源D、运算速度快3、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缩写为A 。
A、NIIB、GIIC、AIID、WWW4、互连网络的基本含义是 C 。
A、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B、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互连C、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网络互连D、国内计算机与国际计算机互连5、网络服务器与普通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A 。
A、计算速度快B、硬盘容量大C、外设丰富D、体积大6、计算机网络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D 。
A、若干数据库,一个通信子网,一组通信协B、若干主机,一个通信子网,大量终端C、若干主机,电话网,一组通信协议D、若干主机,一个通信子网,一组通信协议7、以下 C 不是网络上可共享的资源A、文件B、打印机C、内存D、应用程序8、局域网可涵盖的范围大约在 A 。
A、2 KM内B、2~10 KMC、10 KM以上D、没有范围限制9、下列C 不属于公用网。
A、DDNB、NIIC、CERNETD、CHINANET10、下列C 属于网络操作系统。
A、DOSB、Windows 98C、Windows NTD、Windows 95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一、填空题1、数据通信中,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的数据传输控制方式为全双工通信,另外两种数据通信方式是半双工通信、单工通信。
数据传输方式依其在传输线上原样不变地传输还是调制变样后传输可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5篇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5篇第一篇: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计算机网络内容总结第一章网络概述一、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性(填)二、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填)1、主机A和主机B通信,实质上是主机A的某个进程同主机B 的某个进程通信。
2、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对等方式(P2P)3、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选)三、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填)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
电话交换机是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电路交换的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存储转发技术,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
(选)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地域(中英文名称):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填)五、(简答)时延:时延的 4 个组成部分、计算。
六、协议(定义、三要素及其含义):定义: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协议。
三要素及其含义:(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填选)七、5 层体系结构各层及功能:(填)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为用户应用进程提供服务λ运输层(transport layer)为主机中进程间通信提供服务λ网络层(network layer)为主机间通信提供服务λ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相邻结点间的无错传输λ物理层(physical layer)透明地传输原始的比特流第二章物理层一、关于信道(通信方式三种):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填)1、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无线电广播,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2、双向交替通信又称半双工通信,对讲机3、双向同时通信又称全双工通信(选)二、常用的导向性传输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填)三、常用的非导向传输媒体:短波;微波:地面接力、卫星(填)四、信道复用:FDM、TDM、STDM、WDM(名称、复用方法、特点):(填选选)FDM:频分复用,复用方法:整个带宽划分为多个频段,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频段。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3.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4.根据信号中代表的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不同,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模拟信号(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 作者:
———————————————————————————————— 日期:
ﻩ
第一章概述
1.“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性。
23.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其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同步。
24.协议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的描述,另一种是使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
25.分层带来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6.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27.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28.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不保证提供可靠交付,但尽最大努力交付;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能够提供可靠交付。
8.因特网拓扑结构从其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9.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传输延迟时间最小的交换方法是A线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元交换2、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A、物理层B、网络层C、会话层D、表示层3、服务与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B、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C、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D、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OSI将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4、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分别是A、报文Message、比特BitB、分组Packet、报文MessageC、帧Frame、比特BitD、数据报Datagram、比特Bit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OSI参考模型分层的是A.物理层 B.网络接口层 C.数据链路层 D.网络层6、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上述三种均不是7、若信道的复用是以信息在一帧中的时间位置时隙来区分,不需要另外的信息头来标志信息的身分,则这种复用方式为A、异步时分复用B、频分多路复用C、同步时分复用D、以上均不对8、是下列传输介质中性能最好的;A.双绞线 B.同轴电缆C.光纤 D.以上都好;9、有几栋建筑物,周围还有其他电力电缆,若需将该几栋建筑物连接起来构成骨干型园区网,则采用比较合适;A光缆 B同轴电缆C非屏蔽双绞线 D屏蔽双绞线10、局域网体系结构中被划分成MAC和LLC两个子层;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11、以下各项中,不是数据报操作特点的是A、每个分组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B、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需建立虚电路C、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D、网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做出路由选择12、Hub是 ;A、网卡B、交换机C、集线器D、路由器13、下列协议不属于TCP/IP协议簇中的协议是A、ICMPB、TCPC、DNSD、HDLC14、TCP/IP模型的传输层有两个协议,第一个协议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第二个协议UDP是 ;A、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B、一种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C、一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D、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15、报文的内容不按顺序到达目的结点的是方式;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虚电路交换D.数据报交换16、以下不属于防火墙技术的是 ;A IP过滤B 线路过滤C 应用层代理D 计算机病毒监测A. A类B. B类C. C类D.D类18、Internet上各种网络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互相通信的基础是协议A HTTPB IPXCD TCP/IP19、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A、 B、TCP/IP C、ICMP D、UDP20、计算机内的传输是传输,而通信线路上的传输是传输;A、并行,串行B、串行,并行C、并行,并行D、串行,串行21、属于集中控制方式的网络拓扑结构是A 星型结构B 环型结构C 总线结构D 树型结构22、下面关于网络互连设备叙述错误的是 ;A、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转发器和集线器;B、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网桥;C、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网桥,工作在网络层;D、路由器用来互连不同的网络,是网络层设备;23、下面关于虚拟局域网VLAN的叙述错误的是A、VLAN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B、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很方便地实现VLAN;C、每一个VLAN的工作站可处在不同的局域网中;D、虚拟局域网是一种新型局域网;24、帧中继网是一种 ;A、广域网B、局域网C、ATM网D、以太网25、下面关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B、硬件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C、IP地址不能直接用来进行通信,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必须使用硬件地址;D、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26、关于互联网中IP地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中的网络号必须是一样的;B、用网桥互连的网段仍然是一个局域网,只能有一个网络号;C、路由器总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P地址;D、当两个路由器直接相连时,在连线两端的接口处,必须指明IP地址;27、关于无分类编址CID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B、CIDR将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C、网络前缀越短,其地址块所包含的地址数就越少;D、使用CIDR,查找路由表时可能会得到多个匹配结果,应当从匹配结果中选择具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因为网络前缀越长,路由就越具体;28、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29、在TCP/IP协议族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 ;A、网络接口层B、网际层C、传输层D、应用层30、IP 协议提供的是服务类型是 ;A 、面向连接的数据报服务B 、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C 、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D 、无连接的虚电路服务31、双绞线传输介质是把两根导线绞在一起,这样可以减少 ;A 、信号传输时的衰减B 、外界信号的干扰C 、信号向外泄露D 、信号之间的相互串扰32、ICMP协议位于A、网络层B、传输层C、应用层D、数据链路层33、在 OSI模型中,第 N层和其上的 N+ l层的关系是 ;A、N层为N十1层提供服务B、N十1层将从N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C、N层利用N十1层提供的服务D、N层对N+1层没有任何作用34、地址“.0.0”是地址;A、A类B、B类C、C类D、D类35、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协议是A、IPB、ICMPC、ARPD、RARP36、TCP/IP为实现高效率的数据传输,在传输层采用了UDP协议,其传输的可靠性则由提供;A、应用进程B、TCPC、DNSD、IP37、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采用A、总线拓扑B、环型拓扑C、网状拓扑D、星形拓扑38 、在 OSI 层次体系中,实际的通信是在实体之间进行的;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3 其默认的子网掩码为D、C 类,40、在TCP中,连接的建立采用握手的方法;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二、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按作用范围可分为网、网、网;2、广域网由和组成;3、协议的分组级相当于OSI参考模型中的层,其主要功能是向主机提供多信道的___服务;4、OSI的会话层处于______层提供的服务之上,为_______层提供服务;5、现在我们常提到的网络体系结构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_,是理论上的标准;另一是____________,它是事实上的工业标准;6、将数字信号调制为模拟信号有三种方即、、 ;7、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或地址;8、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和9、在TCP/IP网络中,TCP协议工作在层,FTP协议工作在层;10、TCP/IP 运输层有两个不同的协议,即和11、TCP/IP 网络中,物理地址与层有关,逻辑地址与层有关,端口地址和层有关;12、在虚电路服务中,任何传输开始前,要先 ;13、在分类IP地址中, 类地址属多播地址;14、专用IP地址只能用做地址而不能用做全球地址;15、TCP/IP协议族中,位于网络层且能够传输差错和控制报文的协议 ;16、在TCP/IP层次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中包括的协议主要有IP、ICMP、_______及_______;17、当数据报在物理网络中进行传输时,IP地址被转换成____________地址;18、一个TCP连接过程分三个阶段,即、、 ;19、上的每一个网页Home Page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这些地址称为 ;20、电子邮件涉及的主要协议有两个:SMTP、 ;三、名词解析1、网络体系结构2、LAN3、网络协议4、多路复用Multiplexing5、TCP/IP协议6、路由器7、传输时延四、简答题1、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2、论述计算机网络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的结果;3、简述OSI七层模型每层简单功能;4、简述数据链路层的三个问题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5、简述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的工作原理;6、IP地址是怎样定义的一共分为几类怎样辨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D4、C5、B6、C7、C8、C9、A 10、B 11、C 12、C 13、D 14、D 15、D 16、D 17、B 18、D19、B 20、A 21、A 22、C 23、D 24、A 25、D 26、D 27、C 28、C 29、B 30、B 31、D 32、A33、A 34、B 35、C 36、A 37、C 38、A 39、D 40、C二、填空题1、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2、一些接点交换机、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3、网络虚电路4、运输表示5、OSI、TCP/IP6、即调频、调幅、调相;7、物理地址、MAC地址;8、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监测9、传输层,应用;10、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11、数据链路、网络、传输12、建立连接 ;13、D 14、本地 15、ICMP16、ARP RARP; 17、物理18、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 ;19、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20、POP3;三、名词解析1、网络体系结构是为了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合作,把每个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定义明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之间的接口及服务;将这些同层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接口统称为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2、LAN是局部地区网络的简称,是一种通用普及的局域网络,其主要特点是:1地理范围有;2具有较高的通频带宽;3数据传输可靠,误码率低;4结构简单,容易实现;5网络的控制趋向于分布式;6通常归单一组织所有,更容易进行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引用;3、协议是指两台通信设备之间管理数据交换的一整套规则;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操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4、在数据通信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传输媒体的带宽或容量往往超过传输单一信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可以利用一条信道传输多路信号,这种方法称为信道的多路复用,简称多路复用Multiplexing;5、TCP/IP协议是通信协议,包含了在Internet上的网络通信的标准,以及一组网络互联的协议和路径选择算法,TCP是传输控制协议,保证了数据在传输中不会丢失;IP是网络协议,保证数据被传到指定的地点;6、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7、传输时延:是指一个站点从开始发送数据帧到数据帧发送完毕所需要的全部时间,也可以是接收站点接收整个数据帧的全部时间;四、简答题1、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存储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分组交换的优点有:1节点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分组,而不是整个数据文件;2分组暂时保存在节点的内存中,保证了较高的交换速率;3动态分配信道,极大的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分组交换的缺点有:1分组在节点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延时2分组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额外开销,管理控制比较困难;2、按网络节点分布: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按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以及混合型拓扑结构;按传输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3、1物理层:传递比特数据流硬件接口等2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的传输节点到节点3网络层:数据分组的传输路由选择,寻址,检验等4传输层:数据报文的传输端到端5会话层:负责数据单元的管理连接,通信控制等6表示层:数据表示的处理编码,加密,解压缩等7应用层:面向应用的管理网络和应用程序得交互等4、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5、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是CSMA/CD,其工作原理是:1发送数据: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长再发2接收数据:所有以太网上的网络节点一直持续在监听网络上的数据,一旦有载波出现,就开始从网路上截获数据,从截获的数据中取出目的MAC地址,如果目的MAC地址是自己,就删除MAC地址,并把数据向上层协议传递;6、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总共32位,共分为A、B、C、D和E五类;A类:网络号占8位,且最前面一位为0,主机号占24位;B类:网络号占16位,且最前面两位为10,主机号占16位;C类:网络号占24位,且最前面三位为110,主机号占8位;D类:最前面四位为1110,用于多播;E类:最前面四位为1111,保留为以后用7、子网掩码能够表示IP地址中的主机地址段怎样划分子网地址和主机号;子网掩码规定了全1的为网络号,全0的为主机号;。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
作为计算机网络的学习者,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下面是一些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期末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温故知新。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连接起来,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
根据网络的规模和使用范围,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
2. OSI参考模型:OSI模型是一种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分为七个不同层次的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和协议。
3. TCP/IP协议族:TCP/IP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协议族,它包括了TCP、IP、UDP、HTTP等协议。
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的基础,它定义了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换。
二、网络通信和传输技术1. 数据传输方式: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等方式进行。
其中,分组交换是最常用的方式,它将数据划分为一小段一小段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2. IP地址和子网掩码:IP地址是用来标识网络中的设备的唯一标识符,它分为IPv4和IPv6两种版本。
子网掩码用来划分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3. 路由器和交换机:路由器和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网络设备。
路由器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而交换机用于在同一网络内转发数据包。
三、网络协议和应用1. TCP协议和UDP协议: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它通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等步骤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它不需要建立连接,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2. HTTP协议和HTTPS协议:HTTP协议是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的协议,它使用明文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资料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强调四个方面:计算机相互独立,通信线路连接,全网采用统一的网络协议,资源共享。
计算网络的主要功能是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其中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共享,它是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功能,而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最基本功能。
2、Internet的主要应用有FTP 、 WWW 、 Email、BBS、电子商务、Telnet等,其中最传统的三个应用是FTP 、 WWW 、 Email,最常用的WWW软件是Internet Explorer,最常用的Email软件是Outlook Express。
常见的远程登录方式有命令方式和图形界面方式(GUI),其中Telnet是典型的命令方式。
3、计算机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状、无线通信型和卫星通信型等。
局域网常见的有星型、总线型、环型。
4、计算机网络按覆盖的地域范围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 AN。
按采用的传输介质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按交换技术分为共享式网络和交换式网络。
5、数据是承载信息的物理符号或有意义的实体。
信号是数据的表现形式。
数据分为数字数据和模拟数据,信号也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其中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的常用办法有调幅、调频和调相。
6、传输速率是衡量网络传输速度快慢的一个指标,它分为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和调制速率(波特率)。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秒钟可以传输的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单位是位/秒,记作b/s,因此,数据传输速率又称为比特率。
调制速率是指信号经过调制后的传输速率,单位为波特,因此,调制速率又称为波特率或码元率。
N(b/s),其数据传输速率与调制数率的相关可以用表达式描述为:S=Blog2中S表示数据传输速率,B表示波特率,N表示码元所有可能的状态数。
7、按数据传输的方向,可以将传输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发展Internet ARPAnet Intranet的关系解:主机-远程终端互联;主机-主机互连;网络标准化;局域网的兴起;Internet时代。
先有ARPAnet(主机互联),再有Internet(互联网),随后才有Intranet(企业网)。
2.计算机网络定义解:将地理位置不同的两台以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
3.计算机网络分类解: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4.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结构、各结构形态解:总线结构:是将网上设备均连接在一条总线上,任何两台计算机之间不再单独连接。
环形结构:是将网上计算机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环星形结构:是将多台计算机连在一个中心节点(如集线器)上树形结构:是星型结构的扩展,具有星形结构连接简单、易于扩充、易于进行故障隔离等特点。
网状结构:是一种不规则的连接,通常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有两条以上的通路。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通信知识网络体系结构1.网络协议及其三要素解:网络协议:网络中各种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共同遵守的规则或约定。
三要素:1.语义:指在数据传输中加入哪些控制信息。
2.语法:指传输数据的格式。
3.时序:指数据传输的次序或步骤。
2.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解:分层:网络通信过程非常复杂,为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人们将网络完成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子任务,然后针对每个子任务分别制定相应的协议,在网络术语中将这样一种任务分解的方法叫分层。
网络体系结构:把网络的这种分层结构以及各层协议的集合。
3.OSI参考模型;有哪些层次、各层主要作用解:第1层:物理层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比特传输服务,确保比特在通信子网中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上;物理层协议主要定义传输介质接口的电气的、机械的、过程的和功能的特性,包括接口的形状、传输信号电压的高低、数据传输速率、最大传输距离、引脚的功能、动作的次序等等。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一、计算机网络概念:指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来实现网络中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二、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阶段(1)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互联的计算机网络(2)多个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的计算机网络(3)具有统一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化标准协议的计算机网络(4)以Internet为核心的高速计算机互联网络三、组成(1)若干个主机,他们为用户提供服务(2)一个通信子网,它主要由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3)一系列的协议,这些协议为主机和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中各节点之间的通信而采用,它是通信双方事先约定好的和必须遵守的规则。
四、资源子网概念:资源子网由主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部设备(简称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
资源子网实现全网的面向应用的数据处理和网络资源共享,它由各种硬件和软件组成。
五、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其主要功能如下:(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负荷均衡和分布处理(4)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六、计算机网络分类按网络控制方式分类:(1)集中式计算机网络(2)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按网络作用范围分类:(1)局域网(LAN:一般直径小于10KM,最常见计算机网络。
由于局域网分布范围小,一方面利于管理配置,一方面易构成简洁整齐的拓扑结构。
加上速度快,延时小,得到广泛应用;如一般企业内部网、校园网等)(2)广域网(WAN:分布范围广,本身不具备规则拓扑结构。
速度慢,延迟大,入网站点无法参与网络管理,只管收发数据)(3)城域网(MAN:局限在一座城市范围内,辐射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千米到数百千米)第2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一、数据传输方式(1)模拟传输:指信道中传输的为模拟信号。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互联网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流。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中,合理准备好期末复习资料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层次、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方面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互相连接而成的,它们可共享资源、实现信息传输和协同工作。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包括以下几点:1.1 网络拓扑:指多台计算机和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常见的网络拓扑有总线型、星型、环状、网状等。
1.2 网络协议:用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和标准化约定,比如常见的IP协议、TCP协议等。
1.3 网络设备:包括网络接口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用于连接和管理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节点。
1.4 网络传输介质:指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所使用的物理媒介,如电缆、光纤等。
二、网络层次和协议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网络,人们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对每个层次进行相应的规范和协议制定。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中,了解网络层次和相应的协议十分必要。
2.1 OSI七层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
2.2 TCP/IP四层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更加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2.3 常见网络协议: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等。
三、网络安全与常见攻击方式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保障网络安全可以使得计算机网络更加稳定和可靠。
在复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攻击方式。
3.1 基本概念:包括认证、授权、加密等,用于确保网络通信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2 常见攻击方式:包括拒绝服务攻击、劫持攻击、ARP欺骗、端口扫描等。
3.3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使用防火墙、加密通信、定期更新软件补丁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一、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2.OSI七层模型及各层功能3.TCP/IP协议族3.1 IP协议3.2 TCP协议3.3 UDP协议3.4 ICMP协议3.5 ARP协议4.互联网的组成和发展历程5.常见的网络设备和拓扑结构5.1 路由器5.2 交换机5.3 集线器5.4 网卡5.5 网线5.6 网络拓扑结构6.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6.1 数据传输介质6.2 数据传输方式6.3 数据编码6.4 信道复用技术6.5 错误检测和纠错技术二、网络安全1.网络攻击和防范1.1 黑客攻击1.2 DoS和DDoS攻击1.3 和蠕虫攻击1.4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2.防火墙的原理和应用3.VPN和SSL的原理和应用4.网络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三、网络协议1.IPv4和IPv6的概念和区别2.子网划分和无类编址3.IP地质的分配和配置4.TCP和UDP的特点和区别5.HTTP和HTTPS协议6.协议7.SMTP和POP3协议8.DNS的作用和原理四、局域网和广域网1.以太网和局域网1.1 CSMA/CD协议1.2 以太网帧格式1.3 交换机和桥接器2.VLAN的概念和实现3.网络传输技术3.1 HDLC协议3.2 PPP协议3.3 Frame Relay协议3.4 ATM协议4.MPLS的原理和应用五、无线网络技术1.无线局域网的概念和特点2.WLAN的组网方式和安全性 2.1 IEEE 802.11协议族2.2 WLAN的基本组网方式2.3 无线网络的安全性3.蓝牙和WiMAX的概念和应用4.移动网络技术4.1 2G网络和GSM4.2 3G网络和WCDMA4.3 4G网络和LTE六、网络管理和性能优化1.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SNMP协议和MIB3.RMON协议和RMON1、RMON24.IP地质管理和DNS管理5.网络性能评估和优化方法附件:1.附件1:网络拓扑图示例2.附件2:网络攻击示意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网络安全法:指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保障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法律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整理题型:选择20填空20名词解释20(常用英文缩写中文含义)解答:简答和分析计算题40常用计算机网络专用名词英文缩写中文含义按英文首字母排列:第一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信息化和全球化,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
三网合一:电信网、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2.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按照统一的规则协同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通信,这样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因特网(Internet)的前是ARPANET(阿帕网)。
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是计算要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所以计算机网络涉及两个个领域:计算机和通信。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过程: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在数据传送开始之前必须首先建立一条独占的信道; 在电路释放以前, 该信道将被一对端点完全占用; 对于猝发式的通信, 电路利用率不高。
3.计算机网络分类计算机网络涉及三方面内容:至少2台计算机互联通信设备和线路介质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的两个性能指标是:带宽(bandwidth)、时延(delay或latency)带宽:带宽通常指信号所占据的频带宽度。
单位:赫兹(Hz)数字信道传送数字信号的速率成为数据率或比特率。
度量单位:比特每秒, b/s或bit/s。
kb/s, Mb/s, Gb/s, Tb/s时延(delay或latency):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或一条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组成: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处理时延:数据在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总时延=传播时延+ 发送时延+ 处理时延时延计算例子:假定有一个长度为100MB的数据块,在带宽为1Mb/s的信道上的发送时延是:100*1024*1024*8÷106 =838.9s然而若将这样的数据用光纤传送到1000km远的计算机,那么传播时延是:1000÷(2.0x105) = 5x10-3s=5ms如果传播距离减小到1km,那么传播时延只有5μs。
要传送的数据仅1字节,在1Mb/s的信道上的发送时延是:1*8÷106 =8μs然而若将这样的数据用光纤传送到1000km远的计算机,那么传播时延是:1000÷(2.0x105) = 5x10-3s=5ms总时延是:5.008ms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体系结构的形成为了保证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能高度协调地工作,它们必须都遵循某种网络标准。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就是网络标准。
(2)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包括: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即操作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即时序(3)划分层次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4)计算机网络体系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4)OSI/RM(OSI)开放式互联参考模型(5)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面向连接服务:所谓连接,就是两个对等实体为进行数据通信而进行的一种结合。
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无连接服务:两个实体间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连接,资源在传输时动态地进行分配。
无连接服务的优点是灵活方便和比较迅速,但无连接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和失序。
(6)TCP/IP与OSI体系对比●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连问题,并将网络协议IP作为TCP/IP的重要组成部分。
●TCP/IP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并重。
●TCP/IP有较好的网络管理功能。
●TCP/IP也有不足之处⏹TCP/IP的模型对“服务”、“协议”和“接口”等概念并没有区分开来。
另外TCP/IP的通用性较差,很难用它来描述其他种类的协议栈。
⏹还有TCP/IP的网络接口层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层次而仅仅是一个接口,而在下面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则根本没有5.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方式在TCP/IP的应用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进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第二章物理层1.基本概念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1)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2)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3)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4)规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在物理连接上的传输方式一般都是串行传输,即一个比特一个比特地按照时间顺序传输。
(这是处于经济上的考虑)但是,有时也可以采用多个比特的并行传输方式。
(短距离)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或发送端)、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目的系统(或接收端)。
数据:运送信息的实体,信息(Information)则是数据的内容或解释。
模拟(Analog)数据与数字(Digital)数据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物理量编码,通常为电编码),数据以信号的形式传播。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离散的信号。
调制: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解调: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的过程。
(2)信道基本概念信道用来表示向某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电路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
三种基本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模拟通道(传送模拟信号)、数字信道(传送数字信号)。
(3)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可表达为C = W log2(1+S/N) bit/s3.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体传输媒体也称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分类:导向传输媒体、非导向传输媒体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非导传输媒体:无线电、地面微波接力、卫星双绞线:两根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然后用规则的方法绞合起来就构成双绞线。
分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
非屏蔽双绞线:3类、5类、6类。
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光纤:依靠光波承载信息,利用光导纤维(光纤)传递光脉冲进行通信。
(速率高,通信容量大,仅受光电转换器件的限制、传输损耗小,适合长距离传输、抗干扰性能极好,保密性好、轻便)光纤传输原理:利用了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入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
折射量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当入射角≥临界值时产生全反射,不会泄漏。
光纤传送模式:多模光纤(MMF)、单模光纤(SMF)。
无线电:固定终端点(基站)和终端之间是无线链路卫星:与地面站相对固定位置、使用3个卫星覆盖全球、传输延迟时间长。
4.常用传输媒体的比较5.多路复用多路复用的几种方式:多路复用的理论基础是差别信号分割原理,共分以下几种:频分多路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FDM):按照频率参量的差别来分割信号的多路复用。
在这个同一物理线路的带宽内的多个相互隔离的频段上同时传送多路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TDM):按照时间参量上的差别来分割信号的多路复用。
当物理信道容量大于多个被传信号的数据传输率之和时,可将传输时间划分成等量的时间片,多个信号交错轮流占据不同时间片,每路信号通过周期交错连续的时间片传输,实现在同一时段(由多个时间片组成)内传送多路信号。
码分多路复用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x Address,CDMA):根据码型(波形)结构的不同来实现信号分割的多路复用在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使用同一频率,占用相同的带宽,各个用户可以同时发送或接收信号。
空分多路复用(Space Division Multiplex,SDM):传统多路复用技术,由多条线路共享一个物理空间,依据空间上的差别来分割信号。
波分多路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WDM):依据光波波长上的差别来分割信号的多路复用。
WDM 在本质上可以看作是FDM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原理是:整个波长频带被划分为若干个波长范围,每路信号占用一个波长范围来进行传输。
6.宽带接入技术xDSL技术:DSL(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是以铜质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术组合ADSL的原理:传统的电话系统使用的是铜线的低频部分(4kHz以下频段)。
而ADSL采用DMT(离散多音频)技术,将原先电话线路0Hz到1.1MHz频段划分成256个频宽为4.3kHz的子频带。
第三章数据连路层(1)基本概念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把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发送到链路上,以及把接收的帧中的数据取出并上交给网络层。
在因特网中,网络层的数据单元就是IP数据报(包)链路:所谓链路(link)就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数据链路:实现两个相邻结点通信时,所执行协议(规程,procedure)的硬件和软件及链路,就构成了数据链路(data link)。
(2)主要功能: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区分数据和控制信息、透明传输、寻址(3)冗余编码:纠错码—发现并纠正错误;检错码—仅发现错误。
常用的检错码:奇偶校验和CRC循环冗余码,计算机通信中主要使用CRC循环冗余码。
(4)停止等待协议停止等待(stop-and-wait)协议是最简单但也是最基本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无约束单工协议、有噪声信道的单工协议、实用停止等待协议的基本原理连续ARQ协议:在发送完一个数据帧后,不是停下来等待确认帧,而是可以连续再发送若干个数据帧。
如果这时收到了接收端发来的确认帧,那么还可以接着发送数据帧。
由于减少了等待时间,整个通信的吞吐量就提高了。
优点:连续发送数据帧,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缺点:在重传时必须把原来已传送正确的数据帧进行重传(仅因为这些数据帧的前面有一个数据帧出了错),这种做法又使传送效率降低。
(4)点对点协议PPP点对点协议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是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PPP协议应满足的需求:简单、封装成帧、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多种类型链路、差错检测、连接的活跃度、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