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建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组织领导和安全责任制基本 到位,数字认证等设施初步 建成,安全监控、应急处置 和灾难恢复等设施正在加紧 建设。 委托有关部门对我市政务网 站和政务专网进行攻击性演 练和渗透性测试,发现漏洞, 及时整改。
规划、规则、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颁布了《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
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一系列文件,涵盖了政府数字化管理、 首都之窗建设、奥运会前电子政务重点工作等。
无线政务专网覆盖和应用不断扩展
无线政务专网基站总数达 到 170 个 ,移动站 1 个 ,直 放站达到 47 个 ,调度台 19 套,室内覆盖系统 7 个,终 端用户容量达5万多,政务 用户为 37910 个 ,商业用户 1052个。
无线政务网络覆盖城八区、 郊区平原地区和重点区域。
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形成
围绕全市信息化建设需求,出台地方标准和技术指南 45 个。
市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的 16位国 家级专家,提供了大量高层次的智力支持。
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出台了《2006-2020年首都信息社会发展 战略》、《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 规划》、《北京市提高全民信息能力行动纲要》等文件。
问候语、搜索 及功能菜单
天气、时间及 奥运倒计时
导航栏
内部信息
内外结合信息
领导决策目录及 政府网站导航 外部信息
信息资源共享取得突破进展
市共享交换平台于2006年4月28日上线试运行 目前,共有69个政务部门接入了市共享交换平台 包括56个委办局(含二级局等) 包括13个区县 通过该平台,支撑了领导决策、执法信息共享、应急指挥、 人口数据核实、法人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共享、文化信息共享、 新闻出版信息共享等重大应用 支撑了各部门300多个“资源共享对子”和50多项业务工作
– 12345市长热线 – 12319城市管理热线,等
• 移动服务
– 短信(SMS)发布与交互 – 移动信息采集与现场执法,等
• 交互式服务台/窗口----“一窗式”服务
– 信息化支撑的市、区县、街道办/乡镇服务大厅、社区/农村服务站
电子政务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面向社会公 众的服务 面向企事业 单位的服务 政府门户的基本职能 政务公开 在线办事 互动参与 公务员门户的基本职能 信息共享 协同办公 决策支持 学习交流 个人事务
政民互动Baidu Nhomakorabea务
开通了多种市民参与和互动栏目
─ 决策民意收集: “法规草案”; ─ 嘉宾在线访谈: “专家说法”; ─ 热点民意调查: “市民心目中的宜居城市”; ─ 网络信访: “市长信箱”; ─ 咨询和投诉受理: “政风行风热线”。
首都之窗政风行风热线得到 市民充分认可,成为市民监 督政府工作、反映社情民意 的重要渠道,共受理群众来 信 6 万多封,回复 5 万多封, 办结率 84% ,群众满意率 70%, 走在全国在线与市民互动工 作的前列。
完善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推 动无线城市建设,畅通服务渠道,充分满足媒体、公众、 奥运大家庭对信息服务需求。
(二)不断提高电子政务支撑城市管理运行的能力
按照电子政务支撑特大城市管理的要求,夯实城市管理的信 息化基础,加快空间地理、人口、房屋、地下管线、自然资 源等重要基础数据库统筹建设、集中管理。 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电子政务在城市发展、建设、规划、运 行、服务和管理各环节的跨部门资源整合与协同推进,促进 电子政务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中发挥更大作 用。
业务与应用系统
政务信息资源
基础设施
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 管理体制机制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构建任务
(一)逐步构建覆盖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 丰富电子政务服务内容 – 创新和整合多种服务渠道和服务模式
(二)加强政务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支撑,构建电子政务业务体系和应用体系。
一批重点应用系统开始发挥效益
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厅综合办公、干部人才管理、信访、议案建 议管理等应用系统 法院、人民检察院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 全市应急指挥系统 领导决策信息系统 图像信息系统及图像信息整合 财政综合业务信息系统 地方税务局核心征管信息系统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公安局人口管理、派出所工作等系统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 社会保险信息系统
多渠道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 4A目标: 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 (Anywhere)、任何渠道(Any channel) • 电子政务门户----“一站式”服务
– 首都之窗:www.beijing.gov.cn – 市级政务部门及区县政府网站群
• 数字北京信息亭----“一亭式”服务 • 政府部门呼叫中心及电话热线----“一线式”服务
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是各政务部门电子政务系统互联互 城镇居民 农民 外来人员 外籍人士 企事业单位 政务部门 领导 中央机关 卫决策机制:市委常委会、市信息 合 乡 子 生 商 资 质 业 内 决 出 … … … 通和互操作的重要基础设施 会 生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宏观决策;市 作 村 女 育 务 质 量 务 部 策 内容 • 具体业务功能实现和运行由市区两 入 … … … 保 保 医 建 教 医 活 认 检 协 管 信 政府办公会专题决策;市信息化 境 … … … 政务 政务 级共享交换平台承载 障 健 疗 设 育 无线 疗 动 证 查 同 理 息 外网 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 内网 专网 电 渠道 • 共享交换平台是本级政务信息资源 首都之窗、呼叫中心、公务员门户、移动终端、……… • 机构人员:信息办(公务员编制) 子 共享交换的中枢,是管理本级政务 /信息中心(事业编制) 367个单位、 政 • 基层数据采集统筹与更新 市政务外网、内网分别接入了 • 信息资源目录、支撑各部门开展政 • 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核心设施。 项目组织:电子政务多部门协同, 务 155 个部门,及18个区县 • 政府信息公开 社会力量参与。电子政务项目全 标 • 18 区县政务外网基本覆盖了各政务部门和 流程管理 • 跨部门、跨层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准 街道、乡镇。 • 电子政务带动自主创新,国产软 • 基础信息库建设与共享 化 硬件发展 • 京信发 [2007]1号文要求,加强市政务内 • 信息资源公益性和增值性开发利用 体 网、市区(县)两级政务外网、无线政务 系 网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集约建设、 咨询服务 安全集成 检测评估 安全运维 整改加固 接入与应用以及监督管理。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及发展态势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服务 与应 用系 统
服务对象
服务内容 优先支持的业务 重点支持的应用
服务渠道
电 子 政 务 标 准 化 体 系
信 息 资 源 基 础 设 施
采集更新 基础信息资源 公开共享
政务网络
目录体系 交换体系
信息安全
电 子 政 务 法 律 法 规 体 系
内容纲要
一、信息化漫谈 二、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十一五规划 三、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态势
四、总体任务及当前工作重点 五、电子政务统筹推进措施 六、奥运年电子政务的安全形势
二、总体任务及当前工作重点
十一五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建目标
•初步形成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纵横覆盖、布局合理、 惠及大众的电子政务体系
面向个人的电子政务服务
面向企业的电子政务服务
面 向 公 务 员 的 电 子 政 务 服 务
政务信息共享发布: 政务信息、委办通知、 突发公共事件、 信息安全简报等
目录导航
公告信息
办公辅助服务:通讯录、短信、网络传真等 热点应用: 决策信息服务 应急管理系统 等
政风行风
面 向 领 导 决 策 的 信 息 服 务
各部门已通过该平台累计开展了10109万条数据的共享交换 工作,当前周均交换量约40万条数据
区县接入平台,可申请共享这些资源
电子政务专网建设取得成效
有线政务专网用户 单位已达 344 个,政 务内网开通 8 个业务 系统,政务外网开 通跨委办局的横向 系统 8 个,开通委办 局的纵向业务系统 38 个 , 拨 号 用 户 超 过 1550 个 , 基 本 实 现了从市到区县、 乡镇街道和村、社 区的网络连接。
面向政府内部及政府间的服务
在线电子政务服务
• 政府门户 –1998年开通 –网站群:1个主网站和160个分站 –网站群总页面数量超过了100万页 –点击率:主网站300万次/日,网站群3000万次/日 • 面向社会在线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政民互动服务 –面点个人办事的电子政务服务 –面向企业办事的电子政务服务 –人文北京的服务
应急响应 容灾备份 安全监控 公钥设施 密钥管理
• 对象 社 •
落实《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意见
服务 服务对象 业务 与 应用 系统 服务内容 服务渠道 电子政务业务分类 跨部门协同的业务 核心业务信息化 跨部门应用系统和部门业务系统 应用系统建设要求
信息 资源 采集 公开 基础信息 信息资源管理 资源 组成 更新 共享 资源 和开发利用 基础 政务网络 共享交换体系 设施 信息安全
政务信息公开
10类信息公开基本实现 ─ 行政许可信息、政府文件、政务公开目录、部门公告、部 门和行业规划、 行政收费、部门职能及领导、 新闻发布 会、办事指南与表格、机构设置 按照《北京市政务网站政务公开目录》的要求,正在推 进10类政务信息100%公开。
全市行政许可事项86%具有信息化支撑,办事功能不断增强。 ─ 全市2369 项办理类行政事项中,2069项 能在线提供办事指南; ─ 453项能提供在线受理; ─ 373项能提供在线状态查询; ─ 14项能实现全程办理; ─ 涉及到的1291种表格中,1178种能提供 在线下载。
电 子 政 务 法 律 法 规 体 系
体制 组织领导 机构 人员 项目 自主创新 机制
一、北京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态势
电子政务发展总体状况
电子政务整体推进取得重大进展,总体水平从上网阶段向信 息资源共享、跨部门业务协同的深化应用阶段过渡。 –全市已有应用系统590多个,覆盖了政府管理和服务80%的 核心业务。 –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率由2006年底的5%上升到31%。 –电子政务在促进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方面发挥 了显著的作用。
(四)统筹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
– 规范政务网络建设、管理与应用 – 统筹规划和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 – 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五)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
– 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和贯彻实施工作 – 加强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宣贯执行和监督检查工作
(一)全面完成奥运保障各项任务
– 依据政府职能和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业务要求,合理规划和建设 电子政务业务体系。 – 推进部门内部应用与整合,深化跨部门协同应用,逐步形成全面支撑政务的信息 化应用体系。
(三)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 规范和落实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更新 – 推动信息资源公开、共享 – 统筹基础信息资源建设 –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
北京奥运会是历史上第一次在高度信息化条件 下举办的奥运会。 我们要动员全市各级信息化队伍,对可能的隐 患要早排查,对潜在的需求要早预计,对相关装备 和人员要早准备,对突发事件要早处理,以全面提 高保障和应对能力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完成无线政务网络三期对地铁、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的 全覆盖,完善有线政务网络,统筹卫星资源,确保网络 通信畅通。 完善智能交通、流动人口、地下管线等重要信息系统, 确保稳定运行并发挥作用。
服务体系
基本形成:惠及公众,多层次、多渠道 基本形成:支撑各级各部门政务运行的业务体系 建成一批: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口、 资源、环境各领域的跨部门业务协同的应用系统 建成:全市的人口、法人、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 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库和一批主题应用共享库 建成:市、区(县)两级共享交换体系,实现市、 区(县)部门之间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建成:覆盖城乡的政务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与需求配套 电子政务工作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健全(创新)
规划、规则、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颁布了《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
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一系列文件,涵盖了政府数字化管理、 首都之窗建设、奥运会前电子政务重点工作等。
无线政务专网覆盖和应用不断扩展
无线政务专网基站总数达 到 170 个 ,移动站 1 个 ,直 放站达到 47 个 ,调度台 19 套,室内覆盖系统 7 个,终 端用户容量达5万多,政务 用户为 37910 个 ,商业用户 1052个。
无线政务网络覆盖城八区、 郊区平原地区和重点区域。
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形成
围绕全市信息化建设需求,出台地方标准和技术指南 45 个。
市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的 16位国 家级专家,提供了大量高层次的智力支持。
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出台了《2006-2020年首都信息社会发展 战略》、《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 规划》、《北京市提高全民信息能力行动纲要》等文件。
问候语、搜索 及功能菜单
天气、时间及 奥运倒计时
导航栏
内部信息
内外结合信息
领导决策目录及 政府网站导航 外部信息
信息资源共享取得突破进展
市共享交换平台于2006年4月28日上线试运行 目前,共有69个政务部门接入了市共享交换平台 包括56个委办局(含二级局等) 包括13个区县 通过该平台,支撑了领导决策、执法信息共享、应急指挥、 人口数据核实、法人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共享、文化信息共享、 新闻出版信息共享等重大应用 支撑了各部门300多个“资源共享对子”和50多项业务工作
– 12345市长热线 – 12319城市管理热线,等
• 移动服务
– 短信(SMS)发布与交互 – 移动信息采集与现场执法,等
• 交互式服务台/窗口----“一窗式”服务
– 信息化支撑的市、区县、街道办/乡镇服务大厅、社区/农村服务站
电子政务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面向社会公 众的服务 面向企事业 单位的服务 政府门户的基本职能 政务公开 在线办事 互动参与 公务员门户的基本职能 信息共享 协同办公 决策支持 学习交流 个人事务
政民互动Baidu Nhomakorabea务
开通了多种市民参与和互动栏目
─ 决策民意收集: “法规草案”; ─ 嘉宾在线访谈: “专家说法”; ─ 热点民意调查: “市民心目中的宜居城市”; ─ 网络信访: “市长信箱”; ─ 咨询和投诉受理: “政风行风热线”。
首都之窗政风行风热线得到 市民充分认可,成为市民监 督政府工作、反映社情民意 的重要渠道,共受理群众来 信 6 万多封,回复 5 万多封, 办结率 84% ,群众满意率 70%, 走在全国在线与市民互动工 作的前列。
完善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推 动无线城市建设,畅通服务渠道,充分满足媒体、公众、 奥运大家庭对信息服务需求。
(二)不断提高电子政务支撑城市管理运行的能力
按照电子政务支撑特大城市管理的要求,夯实城市管理的信 息化基础,加快空间地理、人口、房屋、地下管线、自然资 源等重要基础数据库统筹建设、集中管理。 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电子政务在城市发展、建设、规划、运 行、服务和管理各环节的跨部门资源整合与协同推进,促进 电子政务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中发挥更大作 用。
业务与应用系统
政务信息资源
基础设施
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 管理体制机制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构建任务
(一)逐步构建覆盖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 丰富电子政务服务内容 – 创新和整合多种服务渠道和服务模式
(二)加强政务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支撑,构建电子政务业务体系和应用体系。
一批重点应用系统开始发挥效益
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厅综合办公、干部人才管理、信访、议案建 议管理等应用系统 法院、人民检察院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 全市应急指挥系统 领导决策信息系统 图像信息系统及图像信息整合 财政综合业务信息系统 地方税务局核心征管信息系统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公安局人口管理、派出所工作等系统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 社会保险信息系统
多渠道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 4A目标: 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 (Anywhere)、任何渠道(Any channel) • 电子政务门户----“一站式”服务
– 首都之窗:www.beijing.gov.cn – 市级政务部门及区县政府网站群
• 数字北京信息亭----“一亭式”服务 • 政府部门呼叫中心及电话热线----“一线式”服务
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是各政务部门电子政务系统互联互 城镇居民 农民 外来人员 外籍人士 企事业单位 政务部门 领导 中央机关 卫决策机制:市委常委会、市信息 合 乡 子 生 商 资 质 业 内 决 出 … … … 通和互操作的重要基础设施 会 生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宏观决策;市 作 村 女 育 务 质 量 务 部 策 内容 • 具体业务功能实现和运行由市区两 入 … … … 保 保 医 建 教 医 活 认 检 协 管 信 政府办公会专题决策;市信息化 境 … … … 政务 政务 级共享交换平台承载 障 健 疗 设 育 无线 疗 动 证 查 同 理 息 外网 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 内网 专网 电 渠道 • 共享交换平台是本级政务信息资源 首都之窗、呼叫中心、公务员门户、移动终端、……… • 机构人员:信息办(公务员编制) 子 共享交换的中枢,是管理本级政务 /信息中心(事业编制) 367个单位、 政 • 基层数据采集统筹与更新 市政务外网、内网分别接入了 • 信息资源目录、支撑各部门开展政 • 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核心设施。 项目组织:电子政务多部门协同, 务 155 个部门,及18个区县 • 政府信息公开 社会力量参与。电子政务项目全 标 • 18 区县政务外网基本覆盖了各政务部门和 流程管理 • 跨部门、跨层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准 街道、乡镇。 • 电子政务带动自主创新,国产软 • 基础信息库建设与共享 化 硬件发展 • 京信发 [2007]1号文要求,加强市政务内 • 信息资源公益性和增值性开发利用 体 网、市区(县)两级政务外网、无线政务 系 网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集约建设、 咨询服务 安全集成 检测评估 安全运维 整改加固 接入与应用以及监督管理。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及发展态势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服务 与应 用系 统
服务对象
服务内容 优先支持的业务 重点支持的应用
服务渠道
电 子 政 务 标 准 化 体 系
信 息 资 源 基 础 设 施
采集更新 基础信息资源 公开共享
政务网络
目录体系 交换体系
信息安全
电 子 政 务 法 律 法 规 体 系
内容纲要
一、信息化漫谈 二、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十一五规划 三、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态势
四、总体任务及当前工作重点 五、电子政务统筹推进措施 六、奥运年电子政务的安全形势
二、总体任务及当前工作重点
十一五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建目标
•初步形成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纵横覆盖、布局合理、 惠及大众的电子政务体系
面向个人的电子政务服务
面向企业的电子政务服务
面 向 公 务 员 的 电 子 政 务 服 务
政务信息共享发布: 政务信息、委办通知、 突发公共事件、 信息安全简报等
目录导航
公告信息
办公辅助服务:通讯录、短信、网络传真等 热点应用: 决策信息服务 应急管理系统 等
政风行风
面 向 领 导 决 策 的 信 息 服 务
各部门已通过该平台累计开展了10109万条数据的共享交换 工作,当前周均交换量约40万条数据
区县接入平台,可申请共享这些资源
电子政务专网建设取得成效
有线政务专网用户 单位已达 344 个,政 务内网开通 8 个业务 系统,政务外网开 通跨委办局的横向 系统 8 个,开通委办 局的纵向业务系统 38 个 , 拨 号 用 户 超 过 1550 个 , 基 本 实 现了从市到区县、 乡镇街道和村、社 区的网络连接。
面向政府内部及政府间的服务
在线电子政务服务
• 政府门户 –1998年开通 –网站群:1个主网站和160个分站 –网站群总页面数量超过了100万页 –点击率:主网站300万次/日,网站群3000万次/日 • 面向社会在线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政民互动服务 –面点个人办事的电子政务服务 –面向企业办事的电子政务服务 –人文北京的服务
应急响应 容灾备份 安全监控 公钥设施 密钥管理
• 对象 社 •
落实《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意见
服务 服务对象 业务 与 应用 系统 服务内容 服务渠道 电子政务业务分类 跨部门协同的业务 核心业务信息化 跨部门应用系统和部门业务系统 应用系统建设要求
信息 资源 采集 公开 基础信息 信息资源管理 资源 组成 更新 共享 资源 和开发利用 基础 政务网络 共享交换体系 设施 信息安全
政务信息公开
10类信息公开基本实现 ─ 行政许可信息、政府文件、政务公开目录、部门公告、部 门和行业规划、 行政收费、部门职能及领导、 新闻发布 会、办事指南与表格、机构设置 按照《北京市政务网站政务公开目录》的要求,正在推 进10类政务信息100%公开。
全市行政许可事项86%具有信息化支撑,办事功能不断增强。 ─ 全市2369 项办理类行政事项中,2069项 能在线提供办事指南; ─ 453项能提供在线受理; ─ 373项能提供在线状态查询; ─ 14项能实现全程办理; ─ 涉及到的1291种表格中,1178种能提供 在线下载。
电 子 政 务 法 律 法 规 体 系
体制 组织领导 机构 人员 项目 自主创新 机制
一、北京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态势
电子政务发展总体状况
电子政务整体推进取得重大进展,总体水平从上网阶段向信 息资源共享、跨部门业务协同的深化应用阶段过渡。 –全市已有应用系统590多个,覆盖了政府管理和服务80%的 核心业务。 –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率由2006年底的5%上升到31%。 –电子政务在促进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方面发挥 了显著的作用。
(四)统筹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
– 规范政务网络建设、管理与应用 – 统筹规划和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 – 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五)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
– 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和贯彻实施工作 – 加强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宣贯执行和监督检查工作
(一)全面完成奥运保障各项任务
– 依据政府职能和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业务要求,合理规划和建设 电子政务业务体系。 – 推进部门内部应用与整合,深化跨部门协同应用,逐步形成全面支撑政务的信息 化应用体系。
(三)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 规范和落实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更新 – 推动信息资源公开、共享 – 统筹基础信息资源建设 –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
北京奥运会是历史上第一次在高度信息化条件 下举办的奥运会。 我们要动员全市各级信息化队伍,对可能的隐 患要早排查,对潜在的需求要早预计,对相关装备 和人员要早准备,对突发事件要早处理,以全面提 高保障和应对能力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完成无线政务网络三期对地铁、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的 全覆盖,完善有线政务网络,统筹卫星资源,确保网络 通信畅通。 完善智能交通、流动人口、地下管线等重要信息系统, 确保稳定运行并发挥作用。
服务体系
基本形成:惠及公众,多层次、多渠道 基本形成:支撑各级各部门政务运行的业务体系 建成一批: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口、 资源、环境各领域的跨部门业务协同的应用系统 建成:全市的人口、法人、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 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库和一批主题应用共享库 建成:市、区(县)两级共享交换体系,实现市、 区(县)部门之间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建成:覆盖城乡的政务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与需求配套 电子政务工作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健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