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枣汤的制法

合集下载

经方:十枣汤

经方:十枣汤

经方:十枣汤十枣汤【原文】芫花熬甘遂大戟大枣十枚右三味等分,分别捣为散。

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

强人服一钱七,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说明】此乃峻方,用时务求辩证准确。

【又名】朱雀汤【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1、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

十枣汤主之。

(伤寒)2、脉浮而细滑,伤饮。

脉弦数者,有寒饮,冬夏难治。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金匮)3、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金匮)4、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宜十枣汤。

(金匮)【用法】1、病人平旦药后吐下之后,吃些稀饭或者烂面条,可以放一点海盐。

药前和药后不要吃东西。

2、曹颖甫:甘遂如果煨透,服后始不致作呕,否则吐泻并作,颇足惊人,曾经屡次试验而知。

服十枣汤后,始而痛在中脘,继而痛及腹部,迨后痛至少腹,乃不逾时而大下之矣。

3、一般吐下后不要吃肉类食品,病人消化还没有恢复,会有伏热。

【剂量】1、这三味药磨粉等量的用,各1/3钱。

只给一剂,病人感觉口渴就不再给药,没好再给第二剂。

粉剂。

早上6点空腹吃,吃完会立刻上吐下泻3个小时,再喝稀饭。

2、大便会下到六七次。

3、要提醒病人尽量不要吃肉类的食物。

【组成】大枣甘遂大戟芫花【方解】1、甘遂去肺、子宫里面的水。

甘遂祛痰的力量也很强;2、大戟去三焦的水;3、芫花去除胸腹的积水,所以会用到芫花的病人一定到了但坐不能卧。

【加减】1、肝病腹水的时候,肚子里面有很多水停在三焦油网脏腑中间,所以大戟加重;2、如果积水在肺的上方,三剂等量;3、如果肺积水,甘遂多一点。

【禁忌】1、十枣汤的流汗是水汗。

如果是油汗,病人到生病后期时流的都是油汗,就不能用十枣汤。

【说明】1、病人一定要有元气才行;2、确定没有表证的时候要速攻;3、十枣汤的病人,常见舌苔根部白润。

肝硬化腹水,变通十枣汤

肝硬化腹水,变通十枣汤

肝硬化腹水,变通十枣汤
变通十枣汤
【配方】甘遂10克,大枣30~50枚。

【功能】缓下水饮。

【主治】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
1.上方加水同煎20~30分钟,去渣、汁,留用大枣;
2.一次食用大枣10枚,若已泻下则不再加服;
3.若未泻下,加服1枚;
4.仍未泻下,再加服一枚,逐渐递增,以泻为度。

【方解】
1.甘遂味苦性寒,功擅治水逐饮,通利二便,为逐水之峻药;
2.大枣甘温质柔,能补脾和胃,益气调营;因其甘缓之性,故能缓和猛药之峻利,使之祛邪而不伤正;
3.两药相伍,攻逐水饮而不伤正气,健脾培土而不恋水邪。

【特别说明】
十枣汤,出自东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功擅峻逐水饮,为治疗腹水、胸水之名方。

然于其毒性和峻烈之性,加之医者多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历代医家多弃良方而不用。

将本方折中变通,弃渣、汁,食大枣,寓泻于补之中,从而变为安全可靠、缓泻之方。

在应用本方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腹水消退后需及时随证施治,尤其是注意扶正补虚;
第二,对体质虚衰、身体不支者,仍当慎用。

18、悬饮证基础方:十枣汤

18、悬饮证基础方:十枣汤

18、悬饮证基础方:十枣汤悬饮证基础方:十枣汤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

其中,方剂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悬饮证基础方“十枣汤”便是其中一种经典的方剂。

十枣汤方剂是由十味中药组成,其中药物配伍及组成的合理性是方剂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

根据中医药理论,方剂中的药物分为君、臣、佐、使四类。

君药具有主导作用,臣药起到协助君药的作用,佐药能够增强方剂的疗效,而使药则起到调节药性的作用。

在十枣汤方剂中,君药为大枣,大枣性温、味甘,归脾、胃经。

大枣具有养血、补中、调和诸药的作用,是整个方剂的核心药物。

臣药为生姜和生石膏,生姜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生石膏性寒、味甘,归胃、肺、心经,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

生姜和生石膏在方剂中起到协助大枣的作用,能够增强方剂的功效。

佐药为麦冬和黄芩,麦冬性寒、味甘,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黄芩性寒、味苦,归胃、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

麦冬和黄芩在方剂中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能够加强方剂的药性。

使药为甘草,甘草性平、味甘,归脾、胃、心、肺经,具有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

甘草在方剂中起到调节药性的作用,能够缓和方剂的苦寒性,增加方剂的稳定性。

根据药性归经药味,十枣汤方剂具有补脾益气、养血调经的功能作用。

主治病症包括脾虚不运、气滞血瘀、经血不调等病症。

在八纲辩证方面,该方剂适用于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等病症。

在六经辩证方面,该方剂适用于太阴、少阴、阳明、少阳等经络的病症。

药物君臣佐使在中药方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药物组合能够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方剂的疗效。

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不仅考虑药性归经,还需综合考虑药味,以达到平衡药性的目的。

十枣汤方剂中的药物君臣佐使的合理搭配,使得方剂具有温中补脾、养血调经的功能作用,能够有效地治疗相关病症。

总之,中药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十枣汤---攻逐水饮

十枣汤---攻逐水饮

十枣汤---攻逐水饮十枣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芫花(熬) 甘遂大戟各等份上3味等份为末,或以胶囊贮之,以大枣10枚煎汤,调服药末1.5-3g,每日一次,清晨空腹服。

熬:即慢炒变色。

《宣明论》曰:“仲景乡语云炒作熬。

” (功效]攻逐水饮。

. (主治] 主证:心下痞硬胀满,牵引胸胁作痛。

副证:咳嗽,呼吸气短,头痛,微汗出,发作有时,不恶寒或干呕,下利,舌白滑,脉沉弦。

(临证加减]1.十枣汤加味治疗胸膜炎:经治后胸水全部吸收,疗效满意。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1)渗出性胸膜炎初起,胸水尚未大量形成时:若见风寒表证,用十枣汤(大戟、甘遂、醋炒芫花各3—9g,大枣10枚) 加辛温解表药如荆芥、防风各9g,炙麻黄6—9g,杏仁9-15g;若见风热表证,用十枣汤加辛凉解表药如金银花、白菊花各15 —30g,连翘9—15g,桑叶15—18g,薄荷6—12gl若见少阳证,用十枣汤加柴胡、黄芩各9-15g,姜半夏12~15g,姜竹茹9~12g,桑白皮30g,广郁金15g,生姜3片。

(2)渗出性胸膜炎胸水增多:症见咳唾引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时,偏于寒者,发热(一般不超过39℃)。

咳痰呈白色,口渴不欲饮,便溏尿清,苔白水滑,甚至灰黑,脉弦滑或沉迟,用十枣汤加制附片、干姜各9~15g,炒苍白术、姜半夏、陈皮、白茯苓、猪苓、泽泻各15-30g;偏于热者,发热(一般在39℃ 以上),咳痰呈黄色,口苦,便干或便秘,尿黄,苔黄腻,脉滑数,用十枣汤加桑白皮15—30g,黄芩6~15g,黄连6—9g,葶苈子6~12g;脾肾阳虚用十枣汤加桂枝6~12g,白芍12--30g,制附片、干姜各9—15g,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茯神各 15~30g;阴虚用十枣汤药量1/3,加元参、麦冬各12~18g,南沙参:北沙参、夏枯草各15—30g,牡蛎、鳖甲各30g,青蒿9 -15g;血虚加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黄芪各工5—30gl 水饮甚者用十枣汤加桑白皮30g,葶苈子9~12g,椒目3~9g,大黄6~12g,炒枳壳9g。

《伤寒论》113方——十枣汤

《伤寒论》113方——十枣汤

《伤寒论》113方——十枣汤第四十九方——十枣汤太阳百二十六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大枣十枚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捣为散。

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诸药末。

强人服一钱匕(1.8),羸人服半钱匕,温服之。

平旦服。

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剂量考证,李可老中医经验专辑)太阳中风,下利呕逆,是有水湿在内,于法可攻,然必表邪外解,乃可攻之。

其人内有水气,格阳于外,气蒸窍泄,漐漐汗出者,而阴阳胜复,发作有时。

水饮阻格,浊气不降,头为之痛。

阴邪上填,心下痞结硬满,而引胁下疼痛。

胃气上逆,而生干呕。

肺气上逆,而苦短气。

使非水饮郁格,何以至此!若其漐漐汗出而不复恶寒者,是表邪已解而里气未和也,宜十枣汤,大枣保其脾精,芜、遂、大戟,泻其水饮也。

1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提纲重点是表解者,此说明前面下利呕逆证,不是表闭之呕利,也不是表解此呕利就能治愈了。

乃可攻之者,也就是表解之后,再治此呕利。

而此呕利者,是有水湿在内,表解之后,于法可攻。

对比葛根加半夏汤,再重复解一遍:太阳表病,而有呕利者,太阳与阳明合病,也有呕利,但此呕利者,是表闭壅其胃腑,不能容受,所以有下利或但呕吐,用葛根汤或加半夏汤,解表则愈。

本条下利呕逆,解表之后,乃可攻之(呕利),说明此呕利者,不是表病,而是里证,所以黄师言解有水湿在内也。

2 呕吐(下利)加上后面的,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疼,心下痞硬者,干呕短气者,皆是阳气不降而上蒸,与胃气不降之而上逆之诸症也。

而阳气与胃气不能下降者,皆因水气而内阻也,为何辨为水气?重点来了,引胁下痛,胁下痛为水气的重要辨证依据。

《金匮》卷十四,痰饮五:足少阳之经,自缺盆而入胁里,足厥阴之经,自小腹而布肋胁,胁下痛引缺盆者,饮阻少阳之经,经气不舒,故痛引缺盆。

十枣汤——泻下逐水之良方

十枣汤——泻下逐水之良方

十枣汤——泻下逐水之良方作者:牛凤景牛兰刘水冰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朝歌镇凤景诊所编辑 / 刘刚⊙ 校对 / 林凤十枣汤来源于《伤寒论》,是一首泻下逐水的代表方,主治悬饮、实水。

由于本方中三药作用峻烈,医者往往担心重度不良反应发生,引起医疗纠纷,故临证多谨慎使用或不用。

笔者10余年来,在临床中经重复运用,将该方制剂、剂量、疗效、不良反应总结如下。

药物组成:醋制芫花、醋制甘遂、醋制大戟,剂量各等分。

用法:三味药用中药粉碎机制成粉末,磨时需戴口罩,否则药粉吸入,其味辛辣刺鼻,喷嚏。

制成粉末后,呈灰黑色。

将粉末装入胃溶空心胶囊,每个胶囊装药0.43克。

大枣肉每次40克,煎成糊状。

清晨空腹温服之,先口服枣汤,隔20分钟,再用温开水送服胶囊。

从小剂量开始,日1次,中病即止。

用量:通过临床证实,服1粒胶囊(0.43克)属无效剂量。

有效剂量范围:体弱者服2~6粒,体强者服3~8粒。

开始应选低剂量。

据“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即大便畅利,为有效剂量。

一般服药1小时左右排稀水样便,持续约2小时,排大便达2~4次停止。

若服最大剂量不下利,病重药轻,水饮未尽,依法隔日剂量递增再服,直至大便畅利为度。

如泻下不止,可食用凉粟米粥止之。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大剂量易出现轻度不良反应,通常服药30分钟左右出现。

开始感觉胃里灼热,腹痛肠鸣,恶心,呕吐,可按压内关穴约10分钟消失。

泻后继发口渴,心慌,汗出,温服粟米粥,约30分钟缓解。

如泻下不止,可凉服粟米粥止泻。

在临证中只要掌握十枣汤有效剂量和应用指征,用治水饮壅盛的里实证,确是个安全有效的良方。

经方方论本方药有甘遂、大戟、芫花、大枣4味组成。

功效峻攻逐水。

治疗水饮蓄留胸胁而成积癖痼疾,用之捷效。

作为峻攻剂易伤胃气,所以方中配大枣10枚,补脾益胃,甘缓解毒,又可缓其泻下之药势,故名“十枣汤”。

特别是方中甘遂、芫花、大戟泻水峻猛,取效迅捷,宜先小量,缓缓加量,不可骤然大量,过则损正。

逐水剂之十枣汤

逐水剂之十枣汤

vr视频原理
VR (Virtual Reality)视频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环境并提供沉浸
式体验的视频技术。

它通过使用特殊的摄像设备和算法,捕捉并传输立体感的画面给观众。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多个摄像头同时拍摄同一场景的不同角度,然后将这些画面进行合成,以创建立体感。

这些摄像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捕捉到环境的前景、背景以及周围的细节,从而使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旦将这些立体感的画面捕捉完毕,接下来就需要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

这个过程中,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需要通过特殊的算法来进行图像配准,以确保不同画面之间的角度和位置是准确的。

随后,这些画面将被渲染成虚拟现实视频。

渲染后的视频可以通过VR头盔或其他虚拟现实设备观看。


观看时,观众可以通过头部的运动来改变视角,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

VR视频的技术原理在提供观众更亲身体验的同时,还能够为游戏、娱乐、培训和教育等领域提供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总之,VR视频通过使用特殊摄像设备和算法,捕捉并传输立
体感的画面给观众,从而创造出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体验。

这一技术的应用广泛,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出更多的创新潜力。

十枣汤——精选推荐

十枣汤——精选推荐

⼗枣汤《伤寒论》⽅之⼗枣汤组成为炒芫花、⽢遂、⼤戟各等分。

为粗末,强⼈每服⼀钱⼔,羸⼈半钱。

以⼤枣肥者⼗枚煮汤去滓,纳药末,平旦温服;若下,病不除者,明⽇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养。

功能攻逐⽔饮。

治太阳中风,下利呃逆,其⼈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呕短⽓,汗出不恶寒,表解⾥未和者;及悬饮咳唾,胸胁引痛。

近代也⽤于肝硬化、⾎吸⾍病等所致的腹⽔,及渗出性胸膜炎的实证。

⽅中⽢遂善⾏经隧⽔湿,⼤戟善泄脏腑⽔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三药有逐⽔饮、除积聚、消肿满的功效,合⽽⽤之,逐⽔之⼒更强。

由于三药皆有毒,且药性峻烈,故⽤⼤枣⼗枚缓解毒性,缓和药性,减少药后反应,且补脾益⽓养⾎,使下不伤正。

[1]⼗枣汤通过利尿,诱发强烈⽔泻确实起到“逐⽔”作⽤,有利于腹⽔及渗出性胸膜炎的改善,通过改善⼼脏、循环功能等消除肾性⽔肿,但这仅仅是对症治疗,对于原发病缺乏有⼒的治疗措施,对各种肝病及门静脉⾼压⽑细⾎管通透性增加,对低蛋⽩⾎症未能彻底治疗;对肾炎也不能有效治疗;对胸膜炎的病因也不能根治。

⼤量⽤药虽可逐⽔,也有可能导致体液电解质失衡及停药后复发。

该⽅剂虽然应⽤了⼤枣,其有保肝、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过敏作⽤,还有抗氧化损伤及延缓衰⽼、增强肌⼒等作⽤,但对于上述三种适应证(可以说均是临床⽐较棘⼿的疾病)来讲可能⽆济于事,因此临床仅可⽤于对症治疗,且不可久⽤,应配合液体疗法、抗原发病疗法进⾏治疗,特别禁⽤于怀孕期妇⼥,⼀般⽣育期⼥性也尽量不⽤。

[2]3.1 组成芫花、⽢遂、⼤戟各等份、⼤枣10枚[3]芫花、⽢遂⼤戟各等分[4]3.2 功能主治《伤寒论》⽅之⼗枣汤攻逐⽔饮。

治悬饮或⽀饮,停于胸胁,咳唾胸胁引痛,⼼下痞梗,⼲呕短⽓,头痛⽬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肿腹胀,⼆便不利,属于实证者。

现⽤于肝硬化腹⽔,渗出性胸膜炎等见有上述症状者。

1.悬饮。

症见咳唾胸胁引痛,⼼下痞硬,⼲呕短⽓,头痛⽬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苔⽩滑,脉沉弦滑。

十枣汤

十枣汤

附方
甘遂半夏汤
甘遂 大者三枚 芍药 五枚
半夏 十二枚 甘草如手指大一枚
主治:留饮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后虽自觉 轻快,但心下仍坚满者
功用:化痰逐饮,散结通脉
如何理解“甘遂半夏汤”中,甘草与甘遂的配伍意义?
答:相反相成,激发药力源自感谢十枣汤主治:1、悬饮(胸水) 症见:咳唾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舌苔 白滑,脉沉结。
2、水臌(腹水) 症见:腹满胀大,皮薄色泽,饮食减少,二便 不利,苔白滑,脉沉弦。
3、水肿 症见:一身悉肿,尤 以身半以下肿甚,腹胀 喘满,二便不利。
功用:攻逐水饮
方解 君:甘遂
——善行经遂之水湿
臣:大戟 各等份 ——善泻脏腑之水邪
芫花
——善消胸胁之伏饮
佐:大枣肥者十枚——解三药之毒 补脾之虚,补脾以制水 防止攻下伤脾 延缓药力
服法
1、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 2、凌晨(平旦)空腹送药 3、从小剂量开始,下少次加量 4、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配伍 特点
峻下逐水之中,寓甘缓补中之法 共成正邪兼顾而峻泻攻逐为主之剂 本方为峻下逐水法之基础方 是治疗悬饮等水肿实证之代表方

十枣汤成功案例

十枣汤成功案例

十枣汤成功案例十枣汤成功案例引言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十枣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本文将介绍一个十枣汤成功案例。

病情描述患者王女士,女性,40岁,体质较弱,经常感冒咳嗽。

最近一次感冒后出现了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并且大便干结、排便不畅。

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肠道功能紊乱。

治疗过程1. 中药调理根据王女士的症状和体质特点,医生为她开出了十枣汤方剂,并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具体配方为:大枣10克、芡实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陈皮5克、桂枝3克、生姜3片。

将以上药材加水煮沸,去渣留汤,分两次服用。

2. 饮食调理医生还为王女士制定了合理的饮食方案。

建议她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豆类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过度饮酒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 运动调理医生还建议王女士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肠道蠕动。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王女士的肠道功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她不再感到乏力、食欲不振和腹胀等不适症状,并且大便也变得通畅。

在治疗期间,她坚持按医生要求进行中药调理、饮食调理和运动调理,并且注意休息保健。

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论十枣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在治疗肠道功能紊乱等多种疾病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本案例中,王女士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理和运动调理等综合治疗措施,成功恢复了肠道功能。

这充分说明了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价值。

十枣汤——胃痛,腹胀,吐酸,浮肿,肝硬化腹水,血吸虫腹水

十枣汤——胃痛,腹胀,吐酸,浮肿,肝硬化腹水,血吸虫腹水

十枣汤——胃痛,腹胀,吐酸,浮肿,肝硬化腹水,血吸虫腹水17胃痛——闫云科医案杨某,女,56岁,余乡人也。

肝气素喜郁结,常心下作痛,纳呆化迟,泛酸啃杂,呕血便黑。

市某院钡餐造影,诊断为胃溃疡。

抗酸、解痉药坚持服用,症状时轻时重,终未休止。

-医谓脾胃虚弱,无力运化,配服人参健脾丸一斤,症状仍旧。

前日心下又痛,较往尤剧,前医又视为肝气犯胃,投用芳香理气、舒肝止痛之品,疼痛依然。

观其面色晦暗,憔悴浮肿,目眶黑如烟熏,舌苔黄且厚腻,便疑痰饮为患。

遂按述寻踪,顺藤摸瓜。

询知痛时脘腹上下攻窜,苦不堪言,惨号之声可达四邻。

呕吐狼藉,吐后痛可暂缓。

肠间水声沥沥,三日未得更衣。

诊其腹,心下手不可近。

切其脉,沉滑有力。

至此益信痰饮无疑,即《金匮要略》之留饮也。

《医学正传》云:“自郁成积,自积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杂,妨碍升降,故胃脘疼痛,吞酸嗳气,嘈杂恶心。

”所述与本案契合不二,故宜大张挞伐,攻逐饮邪,以缓其痛。

以其三日不便,且无痛利反快之状,故不用《金匮》甘遂半夏汤而投十枣汤加味,拟:甘遂6g 大戟68芜花6g川军10g 黄柏6g 白术15g 大枣10枚一剂病家持方买药,某院(农村无药店,买药唯乡镇医院)医师、药师均谓处方峻猛,误服凶危立见。

病家疑感难决,鉴于剧痛不止,苦于更无良法,勉强服之。

一时许,腹痛益甚,居家惊慌失措,派人来询,余谓药病相争,岂能不痛,稍顷便停。

又约半时,暴泻水便数行,疼痛果止。

后拟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善后。

按:《金匮要略?痰饮》篇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今肝郁脾伤,痰饮造成,留积心下,上逆造反,故见腹痛、呕吐等症象。

此案本于肝郁脾伤,标在留饮为患。

急则治其标,故用遂戟芜峻剂攻下,川军黄柏以去积热,白术大枣甘温护周,药少而力专也。

十枣汤加川军、黄柏、白术名小胃丹,系《丹溪心法》治热痰、湿痰之方。

大凡峻烈之品,奏效多速,畏而不用,岂非因噎废食。

投时固须方症相吻,慎之再慎也。

十枣汤医方集解

十枣汤医方集解

十枣汤医方集解功能:伏饮积痰出典:伤寒论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4)主治:(1)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及可攻之,其人蒸蒸汗出,发作有时, 头痛,心下痞硬,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此表解里未和也邪热内蓄,有伏饮者⑴。

(伤寒,太阳上篇)⑵病悬饮者。

支饮水在膈上下者。

(金匮,痰饮)制服法:先煮枣去滓,内煎药末,强人服一钱,虚人五分,或枣肉为丸,病不除者再服,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方义:此足太阳药。

⑴芫花、大戟:性辛苦以逐水饮。

⑵甘遂:苦寒,能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

⑶三药过峻,故用大枣之甘以缓之,益士所以胜水,使邪从二便而出也[2]。

加减方:(0三花神佑丸:除大枣加大黄、黑丑、轻粉(检核-86-1)。

治壮实人风痰郁热,肢体麻痹,走注疼痛,湿热肿满、气血壅滞,不得宣通,及积痰翻胃。

(杂病,痰饮)(河间方,服三丸后,转加痛闷一比痰涎壅塞,顿攻不开。

再加二丸,快利则止)⑦小胃丹:加黄柏、大黄(检核-82-2)。

治胸膈肠胃热痰湿痰(特考・84)(痰饮热实在三焦)(杂病,痰饮)口诀:(1)十枣汤一治表解而里未和,邪热内蓄,有伏饮者一芫戟枣遂⑵死早一圆寂早睡注:(1)下利呕逆,里受邪也。

汗出不恶寒,表己解也。

头痛痞,引胁下痛,干呕短气,邪热内蓄而有伏饮也。

此为水气上逆,呕逆头痛,与表证头痛稍别。

周扬俊曰:「此证与结胸颇同,故汤亦与陷胸相仿,表解后攻与结胸之戒不殊也。

」(2)十枣汤、小青龙汤,主水气干呕。

桂枝汤,主太阳汗出干呕。

姜附汤,主少阴下利干呕。

吴茱萸汤,主厥阴吐涎沫呕干。

王海臧曰:「表有水 ,用小青龙。

里有水,用十枣。

」或问:「十枣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 JIt汤,皆属饮家,俱有头痛项强之证,何也?」张兼善曰:「太阳经多血少气,病人表热微渴,恣饮水浆,为水多气弱,不能施化,本经血气 ,因而凝滞,致有头痛项强之患,不须攻表,但宜逐饮,饮尽则自安。

J杜壬曰:「里未知者,盖痰与燥气壅于中焦,故头痛干呕,汗出短气 ,是痰膈也,非十枣不能除,但此汤不宜轻用,恐损人于燹忽。

十枣汤——胃痛吐酸,胸膈痹痛,脑积水,腰背痛,腰脊痛

十枣汤——胃痛吐酸,胸膈痹痛,脑积水,腰背痛,腰脊痛

十枣汤——胃痛吐酸,胸膈痹痛,脑积水,腰背痛,腰脊痛12胃痛吐酸——林映青医案李某某,男,27岁。

患者于两年前,于劳动遇冷水后得胃病,以后经常胃痛,吃冷食则痛更甚,且多呕吐酸水,并感胃部胀满,历时已有年余。

给予十枣汤:大戟、芫花、甘遂各0.45克(均研为末),大枣10枚。

先将大枣煮汤2碗,早晨空腹时服一碗,候一小时后,再将上药末投入另一碗的枣汤内服下。

2剂后,胃酸锐减,再服一剂,酸水消失,但有轻微下泄,胸中觉热。

给服红枣粥2次泻止,并用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4.5克,大枣10枚。

水煎服,3剂。

完全痊愈,经随访未见复发。

[福建中医药1963,(3):42]《伤寒论名医验精选》13胸次窒痛——印会河医案患者汪姓妇人,年30余,农民,江苏省靖江县法喜乡人。

素有胃寒吐水之证,怀孕六七月,突患胸次窒痛,属(数)治不愈。

经小产后,病势更甚,脘腹部膨隆如复(覆)碗状,从胸至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触近,不能眠睡者已五六日。

察之,病人神气虽疲,但脉殊弦劲,大便不通,已近旬日,小便亦极少,舌白苔腻,面带赤色,口渴拒饮,强饮之亦必倾囊吐出乃安。

笔者乃根据仲景治“悬饮内痛”及“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用十枣汤法治之,方用煨大戟、煨甘遂、荒花熬各一钱,共研末,以大枣肥者20枚去皮核,包裹药末,分3次吞服,日服1次。

得药后狂泻二三次,寻即痊愈。

《现代医案选(第一集)》《经方一剂起沉疴》论:此为水气,渴不欲饮,饮则吐出,此是火升作渴,五苓水逆证。

胸至腹硬满而痛,不可触近,此是水停胸膈,结胸之象。

腹胀膨隆,必泻停水。

14脑囊虫脑积水(痰饮结聚证)——王付医案张某某,男,36岁,屠户,2010年4月9日初诊。

主诉:1年前经常头痛头沉,屡经治疗可未见疗效,于2010年1月到省级某医院检查,确诊为脑囊虫,之后又到省级某医院检查仍诊断为脑囊虫、脑积水。

西医建议进行颅内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经医院西医大夫推荐前来就诊。

《伤寒论》——十枣汤

《伤寒论》——十枣汤

《伤寒论》——十枣汤展开全文《伤寒论》——十枣汤十枣汤《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伤寒论:152)十枣汤方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

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

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

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

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效配伍】十枣汤峻逐水饮。

方中甘遂、大戟、芫花皆为攻逐水饮峻药,均有毒性,三药合用,药力更猛,但易伤脾胃耗损正气,故配以肥大枣十枚,既能补运脾土顾正气,又以其甘缓之性解药物毒性。

诸药合用,峻逐饮邪而不伤正气。

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云:“甘遂性苦寒,能泻经隧水湿,而性更迅速直达;大戟性苦辛寒,能泻脏腑之水湿,而为控涎之主;芫花性苦温,能破水饮窠囊,故曰破癖须用芫花。

合大枣者,大戟得枣,即不损脾也。

”本方先取适量甘遂、大戟、芫花各等份,分别捣细末,合为散剂。

再用水煮十枚肥大枣,去其滓,纳入药散。

若体质较强者,每次服一钱匕,体质较弱者每次服半钱匕。

平旦空腹服药,若服药后泻下量少,病未除者,可于次日加量再服一次,得快利后,即停止服药,用糜粥调养。

【方证论治辨析】十枣汤治太阳中风引发水饮结聚胸胁证。

症见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絷絷汗出,发作有时,下利,干呕,短气,头痛,汗出不恶寒。

本病初为太阳中风兼里有水饮,属表里俱病。

表证当见发热恶寒、头痛、汗出、脉浮等症;里证有下利、呕逆、心下痞硬、引胁下痛等症。

太阳中风属卒病表证,水饮属痼疾里证。

表证卒病易解,里证痼疾难除。

故治当先表后里,表解后,方可攻逐水饮。

故曰:“表解者,乃可攻之。

”表解后,在里的水饮泛溢,流注结聚胸胁,阻碍肝肺气机升降,则见心下痞硬而满、牵引胁下疼痛等症。

若饮邪外溢肌肤,营卫失和,邪正相争,则微微汗出,发作有时;饮邪下迫,走于肠道则下利;饮邪犯胃,胃失和降则干呕;饮邪犯肺,肺气不利则呼吸短气;饮邪上干清窍,蒙蔽清阳则头痛。

逐水扶正的十枣汤(二)

逐水扶正的十枣汤(二)

逐水扶正的十枣汤(二)
那大枣除了能缓和药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用途呢?其实,大枣是一味药食果三用品,新鲜时常作为果品,香甜美味可口;干品可以药食两用,是一味常用的性质平和的补品,可用于平时的养生保健和病后体虚的调养。

大枣性味甘平,主要作用于心脾两经,具有补益气血、养心健脾的作用,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的病证。

1
脾胃虚弱
本证表现为食欲不振、四肢倦怠、神疲乏力等。

大枣味甘入脾,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五果”中的脾果,专于补益脾胃,所以对于脾胃虚弱病证具有较好的治疗和调养作用。

而且大枣可以保护脾胃,一些对脾胃有刺激或损伤的药物中常常配伍大枣。

2
气血两虚
本证表现为血虚萎黄、神疲乏力、月经量少等。

这也是大枣很常见的适应证,任何疾病只要出现气血两虚的表现就可以用大枣治疗,如贫血、肿瘤病人放化疗以后等。

其特点在于性质平和,可以长期服用,既能直接补益气血,又能通过健脾开胃而生养气血。

3
心神不安
本证表现为心悸失眠、胆怯易惊、记忆力减退、妇女脏躁等。

大枣治疗本证与其色红而归于心经,能够补益心血而安神有关。

此外,大枣在一些补养方、调和方中也常常使用,尤其是与生姜同用。

大枣是一味司空见惯的食物,在药方的配伍世界中也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昔日医圣张仲景给一张以逐水为主的方子命名为“十枣汤”时,或许也是为了显现出大枣在此方中的重要性。

选自《药缘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
主编:杨柏灿
副主编:祝建龙李颖慧
(当归半夏蛤蚧)。

十枣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十枣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十枣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十枣汤一、古方简介【来源】《伤寒论》。

【组成】芫花1g,甘遂1g,大戟1g,大枣10枚。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①悬饮。

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

②实水。

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肿甚,腹胀喘满,二便不利,舌苔滑,脉沉弦。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百日咳、顽固性咳嗽、心衰、带状疱疹【案例一】某男,5岁,咳嗽近2个月,2002年6月20日,经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百日咳。

症见咳嗽频作,每次咳嗽数十声,以至面色青紫,呕吐少量黏液方止,昼轻夜重,饮食不佳,舌淡、苔白而薄,脉数。

大便2日一行,诸药不效。

处理:停服诸药,每日清晨服十枣丸2粒。

3日后,来电话告之,咳嗽基本痊愈,只是每日腹泻3~5次。

改隔日1服,每次服1丸,即不再腹泻,2周痊愈[姜宗瑞.十枣汤的临床运用.*中国社区医师,2003,19(8):37~38]。

【案例二】某男,40岁。

1周前在某建筑公司砌墙时,不慎感冒但未介意,从此咳嗽逐日加重,咳时胸腹俱痛,痛苦万分,舌红,苔白而滑,脉紧。

化验、胸透无异常。

让其试服十枣丸4粒,腹泻3次,咳嗽痊愈。

未再用药,半月后随访,咳嗽未复发[姜宗瑞.9十枣汤的临床运用.中国社区医师,2003,19(8):37~38]。

【案例三】某女,50岁。

10年前患结核性胸膜炎,未按医嘱服药,屡有复发,现咳嗽、咯痰,气喘,不能平卧,下肢轻度浮肿。

叩诊右胸浊音,听诊右侧呼吸音消失,左侧干湿性啰音;心界扩大,肝大胁下2横指,于2002年9月15日在当地医院诊为心衰。

摄片检查示:右侧胸膜肥厚,疑有占位性病变,建议去上级医院复查,未从。

经西医输液,给予强心利尿、抗感染7天,诸症如故。

自觉身热,心烦,口舌生疮,舌红无苔,脉细数。

处理:十枣丸每次服2粒,隔日1次,同时加服黄连阿胶汤合生脉饮。

5日服十枣丸3次,诸症悉平。

此患者服十枣丸后胃内烧灼,嚼服盖胃平3片即缓解[姜宗瑞.十枣汤的临床运用.中国社区医师,2003,19(8):37~38]。

十枣汤

十枣汤

十枣汤原文【方药】芫花(炒)甘遂、大戟(各等份)【煎服】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

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

温服之,平旦服。

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原文】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解说】本方所治诸证皆为水饮壅盛于里所致。

水饮壅盛,随气攻窜,上下冲斥,内外泛溢。

治疗本证非一般化饮渗利之品所能胜任,当以竣剂攻逐。

方中甘遂善行经遂水湿,大戟善泻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并利尿,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其逐水饮,除积聚,消肿满之功甚着,经遂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

由于三药皆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之甘,益气护胃,并能缓和诸药之峻烈及其毒性,使下不伤正。

【制法】三味生药用醋浸后,炒干或者用微波炉烤干,用研细或粉碎机制成粉末,磨时需戴口罩,否则药粉吸入,其味辛辣刺鼻,喷嚏。

制成粉末后,呈灰黑色。

或装入胶囊,每个胶囊装约0.43克。

【用法】晨起空服,一日一次,先破开枣10枚,煎水10分钟后,先服用一点枣和汤,然后用枣汤冲服药粉,再服用完枣和汤。

总疗程7日。

【用量】1~3g,开始应选低剂量。

即大便畅利,为有效剂量。

服药1小时左右排便,持续约2小时,排大便达5~7次停止。

排便次数较少,以后可增大剂量,直至大便畅利为度。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大剂量易出现轻度不良反应,通常服药30分钟左右出现。

开始感觉胃里灼热,腹痛肠鸣,恶心,呕吐,可按压内关穴约10分钟消失。

泻后继发口渴,心慌,汗出,温服粟米粥,约30分钟缓解。

如泻下不止,可凉服粟米粥止泻。

本药经醋制毒性降低。

十枣汤--攻逐水饮

十枣汤--攻逐水饮

十枣汤--攻逐水饮十枣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芫花(熬) 甘遂大戟上3味等份为末,或以胶囊贮之,以大枣lo枚煎汤,调服药末工.5-3g,每日一次,清晨空腹服,4—6日为一疗程。

(功效}攻逐水饮。

(主治} 主证:悬饮,咳唾引痛,心下痞硬胀满,牵引胸胁作痛,干呕短气,舌苔白滑,脉沉弦者。

.副证:或胸背掣痛不得息,咳嗽,头痛目眩,微汗出,发作有时,不恶寒,下利;水肿腹胀,腰以下肿甚,二便俱实,脘腹胀满,属于实证者.(临证加减) L本方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基本方为醋芫花3g,黑丑(打碎)8g,制商陆8g,生白术50g,炒白术50g,大红枣10 枚。

每日l剂,水煎分2次服。

若气滞湿阻,腹胀胁痛者,加柴胡、香附、川芎;寒湿困中,腹胀畏寒者,加干姜、附子、草果;肝脾瘀阻,腹大青筋者,加桃仁、红花、山甲;正虚湿阻,腹胀乏力者,加黄芪、党参、茯苓。

腹水明显减少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继续中药调治。

[江苏中医,1996,c5,:18] .。

2.本方改粉剂治疗小儿肺炎: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指导下,应用肺炎散(大戟、芫花、甘遂各等量,用醋煮沸后晾干、研细末)治疗45例小儿肺炎,年龄最小4个月,每次服 0.5g,最大者u岁,每次服2g,每曰服1次,用大枣10枚煎汤50ml,冲服药粉。

[山东中医杂志,1981,cl,:2e] 3.本方治疗胃酸过多症:服法是将大戟、芫花、甘遂各 7.6g研细末,大枣10枚,先将大枣煎汤两碗,早晨空腹服工碗,工小时后,将药末投入另一碗中服下。

服后有胸中呕恶,腹内嘈杂感,2小时后开始泻下2—3次,泻后自觉疲倦。

可用大枣煮粥食之,再用党参、茯苓、橘红、半夏、大枣煎服善后。

(原文)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22) 十枣汤方:芫花(熬) 甘遂大戟各等分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九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後,糜粥自养。

肾囊肿属悬饮,法当用十枣汤

肾囊肿属悬饮,法当用十枣汤

肾囊肿属悬饮,法当用十枣汤
十枣汤是伤寒论治疗悬饮的经方,临床用于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硬化腹水等、用于肾囊肿属于痰湿水停凝聚的应当有效!
但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应用!峻下逐水剂副作用较大以免耗伤真气!
贤囊肿属痰核类用子龍丸,子龍丸也用甘逐,甘遂入肾泻水,治囊肿。

十枣汤:
大戟、芫花、甘遂各等份,共硏细末。

10个肥大枣熬水,去掉渣滓。

体壮者,大枣汁里加3克粉末;体瘦者粉末减半,也就是1.5克左右。

平旦时服,也就是早上太阳刚露头。

通常空腹服用。

服药后若无腹泻,第二天再服一次。

体壮者服4.5——5克;体瘦者3克。

一周后,再喝一次。

第三周再喝一次。

服药以后,多喝粥,以滋养补充体液。

大病用猛药,病去过半,不能再继续用药了。

再用,会伤正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类
按赋形剂可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蜜丸和浓缩水丸。
浓缩丸〔制法〕
制备浓缩丸可用塑制法和泛制法,其操作方法同蜜丸(机制的小丸)和水丸。
1.塑制法
是按处方中药材的性质,取部分药材煎煮提取有效成分浓缩成膏;与另一些药料的细粉混合均匀,再加入适当的炼蜜制成软硬适宜的丸块。按蜜丸法制成丸剂,亦可用浓缩膏作粘合剂;加入药料细粉或加入适当的赋形剂,混合制成软硬适宜的丸块,用机械挤条,制丸,将湿粒干燥、过筛、上光、包衣。
②糊中块状物必须滤过除去,泛丸时加糊要均匀,加入药粉后须将块状物搓散,以免粘结。
③以稀糊泛丸,糊粉用量少,一般约为塑制法用量的1/2或1/4即可。多余的糊粉要炒熟拌入药粉中,这样既便于操作,又符合丸粒溶散的要求。
糊丸的干燥:糊丸内的水分蒸发很慢,如高温迅速干燥,致使丸粒表面干而内面稀软,或整个丸粒裂缝或崩碎,故制成的糊丸须置于通风处阴干或低温烘干,切忌高温烘烤和曝晒。
组成:芫花1.5克大戟1.5克甘遂1.5克大枣10枚主治:1.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2.其人汗出,头痛,心下痞硬,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此表解而里未和。注意本方不可盲目使用,药性比较峻列,需要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服用,还要注意不可吃含有甘草的中药和食品。芫花、大戟、甘遂、都是反甘草的。切记切记。能为你提供健康服务,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但这些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药材的处理:按照处方分析哪些药材作膏,哪些药材磨粉,必须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疗效恰当的处理,使之既能缩小体积,又能增强疗效。一般来说,处方中一部分质软而易碎,含粉质较多,贵重细料药,量少或作用强烈的药材,宜粉碎成细粉,留作起模和作为浸膏的吸收剂。体积大,质坚硬,纤维质多的药材,宜作膏。
提取浓缩成膏过程,以不损失有效成分为好。所以应按药材的质地和临床所需药材的有效成分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提取。如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应先提取挥发油或芳香水。含遇热易分解有效成分的药材,不宜用直火煎熬,可采用渗漉法较为恰当。一般性的药材可取其煎出液,浓缩成膏。溶剂也应根据药材性质适当选择,如水、乙醇或水醇混合溶剂。
2.泛制法
取方中部分药材煎出液或提取液浓缩成膏作为粘合剂与另一些药材细粉,泛制成丸。或者将稠膏与药材细粉混合成块状、烘干。磨成细粉,用凉开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作润湿剂泛制成丸。
一般说来,方中膏少药粉多宜用泛制法;膏与药粉相适应可酌用机械制成小丸;膏多粉少时宜用塑制法,要确保浓缩丸的质量和疗效,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参考资料:回复:十枣汤的制法!
回答者: 褚为靖 - 试用期 一级 2008-7-12 12:5法:芫花,甘遂,大戟三药等分为散,或装入胶囊,每次1—2克,于清晨空腹时,大枣煮水送服,如症状未除,继日加量,依前法服。
参考资料:回复:十枣汤的制法!
中药方剂--泻下剂舟车丸 来源:考试大 2007/9/30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字号:T T 〖方源〗刘河间方录自《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原书立方者的意图:“河间舟车丸治一切水湿盅腹,痰饮癖积,气血壅满,不得宣通,风热郁痹,走注疼痛及妇人血逆气滞等证。”
糊的制法是将糊粉加入适量的清水或特定的酒、醋或姜汁,混合均匀,适当加热使淀粉糊化呈现粘性。其制法有调糊法,煮糊法和蒸糊法。
2.泛制法
用泛制法制备糊丸,即用调糊法制得稀糊作为粘合剂,如水丸法泛制成小丸。但往往比塑制法制出的糊丸溶化快。须注意下述三点:
①糊粘性大,必须用凉开水起模子,加大成型过程逐渐将糊泛入。
蜜丸就是用炼好的蜜去和丸子、水丸就直接用水,不管是什么丸,因为你没有机器,只能靠你手工去搓丸子了。
糊丸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
糊丸系指药材细粉用米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2.特点
糊丸干燥后质较坚硬,在胃内崩解迟缓,可使药物缓缓释放,延长药效,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故一般含有毒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处方,多制成糊丸。
3.糊粉种类
糊粉最常用的是糯米糊和面糊。
轻粉 一钱 [3g]
〖用法〗共为末,水糊丸如小豆大,空心,温水下,初服五丸,日三服,以快利为度(现代用法:研末为丸,每服3~6g,每日一次,清晨空腹温开水送下)
〖方歌〗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朝芫花槟木香,青皮橘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主治〗病机分析水肿、水胀。口渴、气粗、腹坚,大小便秘,脉沉数有力。
常用的辅料是:
1.黏合剂:蜂蜜(嫩蜜,中蜜,老蜜),糊或面糊,蜂蜡,清膏或浸膏,液状葡萄糖
2.润湿剂:水,酒,醋,稀药汁,糖液
3.吸收剂:淀粉啊糊精啊...好多的,碳酸钙什么的
4.崩解剂:CMC,CMC-Na....淀粉...
这些应该够用了.........不够用再问我,尽我所能了..
浓缩的温度要低,过高时有效成分易被破坏,又易焦糊,以减压浓缩或薄膜浓缩较好。膏的稠度应视粉末的多少而定,一般以能用完为好:太稀体积大,用不完;太稠又费人力、物力,混合时难以操作。浸膏粉的制备:用泛制法制备浓缩丸时,需先制浸膏粉。此粉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成品的疗效,制粉的关键在于浸膏的干燥。现今国内药厂对浸膏干燥多采用喷雾干燥、低温减压干燥法。其干燥的浸膏块色泽浅,质地松脆,易粉碎,药味浓。如用常压干燥后的浸膏色黑断面呈玻璃状,极难粉碎,味焦糊,成品疗效较差。
首先研磨、过筛、烘干。再看你要做什么丸,一般有浓缩丸、糊丸、蜜丸、水丸、蜡丸、滴丸。
这里选几个适合你在家里手工制作的介绍。
浓缩丸〔含义与特点〕
1.含义
系指将部分药材提取液浓缩成膏与另一部分药材细粉或加适宜的赋形剂制成的丸剂。
2.特点
体积小,服用量小,便于服用,增加了疗效,节省了大量的赋形剂;携带和运输方便,既符合中医用药特点又适于机械化生产。
〖释名〗方名舟车,是谓此方峻下逐水之力峻猛,能使水热壅实之邪,有如“顺水之舟,下坡之车”,畅通无阻,顺势而下,故名舟车丸。
〖组成〗黑丑 研末四两 [120g] 甘遂 面裹煨 芫花 大戟 俱醋炒,各一两 [各30g]
大黄 二两 [60g] 青皮 陈皮 木香 槟榔 各五钱 [各15g]
〖功用〗行气逐水。
一般有搓丸法和泛丸法(还有一个是滴制成丸的方法,要用机器做的,想知道的话,再说好了)
搓丸法:药物+辅料→丸条→湿丸粒→丸剂→质检→包装
泛丸法:起模→成丸(筛选)→盖面→干燥→包衣
楼上说的是搓丸法.那我就说泛丸好了.
泛丸法中起模是关键操作,盖面有用干粉,清水,清浆这三种.盖面后要让药丸在通风处自然干燥1到2H,(水蜜丸,水丸,浓缩丸在80度以下干燥,含芳香挥发性成分或淀粉多的丸剂干燥温度在60度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