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等积极探索创设情境法,这样可以让原本枯燥的信息课生动起来。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入点是“情境”,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创设情境教学法得以有效实现的关键。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导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才有成功的保证。既要备教学目的:即要求学生在本堂课内知道什么、了解什么、理解什么、培养什么能力等。更要备如何突出重点、如何浅析难点。创设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情景、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组织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等等。课前从学生自身的基础出发,斟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上网广泛搜索相关资料、案例等,领会新课堂理念,使自己能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并根据需要

进一步加工制作成网站、课件等形式,提高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能力。这样,学生听课时才不感到乏味,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很有帮助。

例如,在上《使用搜索引引擎》时,一开始我便叙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也更注重生活品质,旅游也成了人们休闲渡假的选择,假设你一家人准备去旅游但对目的地并不十分了解,为了使旅游进程更加合理,让同学们设计一下旅行的路线。同学们一听这样讲,上课便来了劲,此时,我便提出此次旅游要注意的几个事项,比如旅游费用的数额、旅游时间的限制等等。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以及费用上能设计一个经济实惠旅游路线。然后我将自己课前制定好的自己旅游的路线以及规划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让同学们在一目了然的同时还激发了他们动手操作的兴趣。所以同学们听完、看完后,立即投入到设计旅游路线的工作中,上网查资料忙碌开来。这一堂课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度过。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教学凭借它独特的交互性和智能性,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等层面注入了新的活力。将抽象的知识想象化、具体化,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思维过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和氛围,

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社会发展的实际,达到声、画交融,以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愉悦学生的心灵,让课堂变得绚丽多姿、精彩纷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中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错误观点,使信息技术手段的形式与效果、情感与信息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情境故事――蜘蛛和蜜蜂订婚了,蜘蛛感到很不满意,于是就问它的妈妈:“我比较喜欢蚊子耶!”蜘蛛妈妈说:“不要再想那个护士了,打针都打不好,上次老妈被它打得手都肿了。”蜜蜂也感到很不满意,对妈妈说:“人家比较喜欢蚂蚁啊!”蜜蜂妈妈说:“别再提那瘦巴巴的工头,整天扛着食物东奔西跑,连货车都没有。”蜜蜂说:“那隔壁村的苍蝇哥哥也不错。”蜜蜂妈妈说:“他长得是蛮帅的,但你也不能找个吃垃圾的吧。蜘蛛是丑了一点,但人家好歹也是搞网络的……”

正是这些生动的小故事,配合上相应的动画、视频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让信息技术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三、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例如,我在利用“PowerPoint”进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教学时,让学生制作一个介绍自己的学校的多媒体作品,以达到学生熟练应用“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的目的。在这过程中,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学生要思考用什么素材表现自己的学校,素材应该怎样组织,界面如何安排,颜色如何设计,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等到任务完成时,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在“任务”的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如果教师再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指导,效果会更好。

四、利用有效地课堂提问,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提问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起指导、启发、总结的作用。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时,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做到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例如,在Flash教学过

程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素材(公园、蓝天、白云、草地、小鸟、树木、树叶、人物、足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自己理想的故事情节,通过学习到的Flash知识,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要通过作品完成学生设想的故事,必须考虑对选取的各类素材的特征进行展现。教师在课堂中有针对性提出的问题,往往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本框)”一课时,我先告知学生这和在word里的方法是一样的,你可以在菜单栏中找,接着提出问题:

(1)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贴画?

(2)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文件图片?

(3)如何在Internet上下载的图片插入到PowerPoint?

(4)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文本框?

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上机摸索,并用旧知识带动新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设置类似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出的很多。在课堂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什么时机提问,都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经过学生“观察――分析――回答”的过程,教师“问题――回答――判断――反馈”的教学步骤,把知识的设计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与学生所探索的知识有内在联

系,根据实际需要去创设情境,既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又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氛围得以充分体现,就能够使整个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文昌华侨中学---尤国锋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课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射线、直线和角”课例 【背景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不仅是数学课程改革需要坚持的一个理念,也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结合小学数学本身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做“数学实验”,而不仅仅当作演示功能。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 那么现行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有机选择和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努力做到“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素质。”下面以“射线、直线和角”的教学为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课例描述】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课件显示)一条线段,师:认识它吗?关于线段,你知道些什么? 2、认识射线。 (1)由线段引出射线。 (课件演示)如果去掉线段的一个端点,把线段的一端进行延长,请你想象一下,可以延长到哪里?用手比划一下。能再延长吗? 如果一直这样笔直的延长下去会延长到哪里?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说特点。 射线很特殊,它和线段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小结: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课件显示点与线) (3)找射线 师:那么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电脑列举各种光线实例) (4)画射线。(课件演示) 3、认识直线。 我们已经认识射线了,那你心目中的直线是怎样的?请你把它画出来!同桌互相看看,你们画的直线一样吗?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画的直线?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容。由于这个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pla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前言: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信 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已不能适应时代对学生的要求,这套教材正是这种改革的一种尝试。它吸取以往教材的特点,遵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渗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重新编写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来说: 1、从兴趣出发,借助范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2、通过“活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能力。 3、将评价作为促进教与学的一种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

4、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与操作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创新 思维与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 1.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契机抓好学习的入门。 2.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 3.以抓好课堂教学良好纪律为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以教学实践为主,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 及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5.切实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认真进行中 学信息技术课的课题研究,向教研要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6、针对教材的特点,明确“学习目标”,做好感性的 “范例与活动”的学习,做好理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巩固与提高”课堂所学,加强课外“阅读材料”的学习。 7、对起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分类施教,要让基础好的学 生学得一技之长,底子薄的学生打好基础。 8、提高课堂兴趣,多采用范例教学法、活动项目教学法、综合实践法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各种和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软件进行教学,并尽可能多的安排学生用所学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 创设教学情境

河源市2013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河源市源城区公园西小学梁小青 【摘要】人类已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符合他们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符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索创造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性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教学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关键词】对话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 音乐情境自主情境情感情境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一般是依靠形、色、声、触觉来思考的。”根据少年儿童乐于接受形象化教育的特点,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象、丰富的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再现具体感人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共鸣,接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参与语文课教学,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手段。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对话情境培养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现代化教学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关联的对话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教师可借助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与文本内容、教师进行对话,提高他们感知的效应。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静夜思》时,我会先让学生欣赏《静夜思》课件中的朗诵,充分利用古诗朗诵、古典音乐、视频、图片、动态文字等元素,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让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多媒体提供的写作背景、字词解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静夜思》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选择配图、配乐朗诵欣赏或对照古诗内容配乐朗诵。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比赛,让学生自由发挥。如此一来,学习效果自然能得到大幅提高。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故事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有趣的故事中融入知识点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所学的知识上。例如,我在教学声母“d t n l”时,会在电脑上播放情境图:小朋友看,老师把谁给请来了“孙悟空!”、“哪咤!”学生抢着答。“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故事,想听吗”“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后,我就按下电脑按钮,播放一段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音频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接着我又播放课件带领学生学习儿歌,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旨在研究性如何通过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方法实践自学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为两类:一是理论课,二是实践课(上机实习课)。但是我认识还存在着第三种课型,即实践项目课。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的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技能的规律研究,在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力争将每堂信息技术课都上成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型,即将学生带入微机教室中上课,达到每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相结合,手脑并用,教练合一。这样理论实践当堂结合,并当堂转化为技能,教学效果较好。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可以说是目前较科学、应用频率较多的课型。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如何具体操作?经过研究、探索和网上讨论交流,总结出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上好实践项目课课堂教学的较理想模式。 1、情境创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和动作。例如,教学“电子邮件的使用”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子邮件”的兴趣,可以简单介绍“马拉松”长跑比赛来历的故事,然后问学生现在什么邮件最快,学生多想到特快专递,教师这时介绍是“电子邮件”最快。当学生们听说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收到“电子邮件”时,顿时感到惊讶并立即产生亲手试试的欲望。这样,导课就算成功了。 导课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架构与学生经验、兴趣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其进入情境非常重要,这关系着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品质,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也很关键。例如,在创设“美化工作表”这一课的情境时考虑到这一部分知识点多且杂,部分知识点与Word排版类似,容易使操作熟练的学生感觉没兴趣、不熟练的学生又跟不上等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本班的成绩表为操作样本,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组为单位,形成组内合作、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融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教师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可以说,它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其实,一提到现代信息技术,人们会自然的想到多媒体教学,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体现。传统教学手段仍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课堂效果,但不是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越多,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 我们教师应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在运用这些资源时,应有所取舍。因为,这些资源是为不同的人准备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一定学习特点的学生。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时,要贴合我们自己学生的特点。如果统统采用“拿来主义”,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会让我们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特点,以学生为本,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让它发挥最大的优势,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下面,我来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方面的融合运用。 一、信息技术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数学是一门推理演绎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是数学的学科特点。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强调以数学基本概念、原理为骨架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追求绝对的逻辑化、形式化。因此这样的教学往往以“会解题”为终极目的,很少站在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和数学审美这一层面上,充分体现和展示数学课程对人的品性和人格养成方面的育人功能。 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如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几何化、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解题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概括地说,数学学科“融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过程中,既要重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技能,也要不断追求方法技能的观念化、策略化,甚至于哲学化。使学生不仅更快地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模式,塑造健全的精神品格,而不是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固化于“会解题”。 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环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现实” 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引入一个新概念,却缺乏足够的具体事实作为基础,或者反复介绍一个概念,却没有具体的应用,这都无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冲动;过早地形式化不可能有效果,而过早地抽象化也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希望知道这究竟有什么用处,又为什么是互相关联的[4]。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超文本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构筑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指导学生在“现实”中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技能,形成数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教学重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3、信息的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 三、全课总结 四、练习:1、什么是信息?2、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3、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王善平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黄口镇第二小学邮箱:1106902429@https://www.360docs.net/doc/652372671.html, [摘要]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去思考,一般分为生活化情境、故事化情境、活动化情景和问题化情境。 [关键词]教学情境活动情境问题情境实践情境故事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有趣有效的情境,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学习内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学时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与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味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学直观形象化、生活化,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建立一种适合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养成合作探索,形成认知的好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景 创设生活情境是教师创设情境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生活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生活实际中的事物转换为教学资源。以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在课堂上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上来,那么,就真正实现了生活和学习的统一。 1创设生活情境,将现实生活搬进课堂 低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有一些生活经验,他们对人民币很感兴趣,也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真实的去体验,会收到一向不带的效果。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购物情境进行练习。教师可以事先录制一段学生在商店里购物的片段:如:一生买了一个文具盒7元钱,交给收银员10元钱,应该找回多少钱?……买好东西以后让购物的学生说出他的购物用途和购物详细过程,学生判断有无错误。这样学生在真正的买卖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实践的细节,合作的乐趣,而且还能够学习到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反应是积极的、热烈的,充满兴趣的,这就使得学生把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了热情和浓厚的兴趣。这样,孩子们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投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创设活动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动态化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潍坊市电教馆刘德超 (2004年4 月讲稿) 一、多媒体投影教室的课堂教学 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 三、学科网络课程的编制与应用 一、多媒体投影教室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环境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多媒体投影 … 结论:1、只能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双主模式) 2、多媒体投影是教的辅助手段 3、是现在乃至将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有教就有学,有学可以无教)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择的课题内容不能发挥多媒体投影教学的优势 2、代替其它常规媒体(板书、实验、投影器、录音、录像等) 3、课件质量不高 (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技术性、艺术性) 结果:提高了教学成本,却没有提高教学质量 (三)今后应用建议 】 1、认真选择课题 在备课时,要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反复比较,选择使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效果好的课题,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精心设计课件 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科学地组织并呈现出来。 3、尽量采用成品课件 对成品课件采取“一引、二用、三改”的使用原则,减轻教师的负担。 “引”――引进;购买、交流、网上下载(包括小工具、小软件)等多种渠道。 “用”――使用;引进后必须使用,在使用中学习、体会和鉴别。不能以任何理由束之高阁。 “改”――改进;使用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创新、完善,成为自己制作的精品课件。 4、支持并服务于各种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 要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上发挥作用;要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环境分析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地教学设计课题

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设计 ——《年、月、日》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定位非常明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容以及教育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努力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力争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材料,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容的呈现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本节课中,我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了网页,丰富了教材容。学生结合年历,浏览、阅读网页,在短短6——8分钟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展示大小月的由来这一环节中,我是通过动态的故事画面,使学生轻松记住了7个大月,4个小月和特殊的2月的由来。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年月日学生很熟悉,但是年月日的形成学生并不熟悉。教师通过播放展示性课件,让学生观察动态的画面,清楚了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平、闰年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课件展示,图文并茂地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例如学生操作网页,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小组交流。在练习时,我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可以自主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关,也可以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另一方面是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在探索四年一闰时,学生看1993年—2004年2月份年历,填写统计表,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是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智力发展、情感沟通、人机交互中实现着多种需求,并能使潜能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网页、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上勇闯难关或浏览有关年月日其它知识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不但消除学生紧感、焦虑感,还能让他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模板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南昌市百花洲小学陶兵红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化解知识难点、促进学生敏捷思维、培养学生辩异能力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等五个方面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现代络虚拟技术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比较紧密的学科,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学生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传授是不可能的。这就迫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技巧。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以下几方面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供同仁们参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而信息技术正好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最有效工具,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率”时,一位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问题去激发思维的火花。例:一群猴子在山上玩,无意发现了一棵大树上挂着一个奇特的仙桃,令他们垂帘欲滴,抢着上树摘。正好猴王走过来,看见他们,就一声令下:“不准摘!谁想摘,必须先过我猴王关!”猴王便出了两道计算题26×25+25×14=?25×(26+14)=?考他们。结果,有个伶俐的小猴子抢先答出两道题的答案都是1000,猴王听后,很高兴,亲自摘下桃子给猴子。其他猴子都很奇怪:“这两题的算式不同,结果怎会一样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而不能,教师趁势而入,因势利导、展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将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这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下学生们都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这种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投”与“低效”的问题,引起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高度关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追求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应用于课堂教学时,他们就体现出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进而解决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低投”与“高效”的问题。低“投”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设备的低资产投入,而且还包括师生精力和时间的低消耗;高“效”包括教学过程的快速度和教学水平的高质量。下面,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来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实践中验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课堂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展示台、计算机、数字投影仪、VCD或DVD、功率放大器、音箱、话筒、无线接受器、大屏幕等),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甚至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势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

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相关文章论述很多,不同学科,其多媒体教学优势发挥的程度也不一样。大致归纳如下几点: ①直观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②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元认知,多感官接收) ③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动态呈现) ④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便于交互) ⑤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虚拟再现) ⑥无限重复,加强记忆,克服遗忘。(符合人类重复记忆原理) ⑦针对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⑧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应用中发现多媒体教学使用的问题 误区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崇拜”现象。目前,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老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

信息技术与数学结合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结合的心得体会 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 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 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 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 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 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 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认识角》,教材只借助钟面指针、扇面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角?这样让学 生对角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 角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用不同颜色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 是怎样形成。再分别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出示两个角一样大,一 个角的边很长,另一个角的边很短,让学生猜猜哪个大,哪个小,很多学生都 说边长的那个角大,通过课件演示把两个角叠在一起,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从而引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 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 中。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52372671.html,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 作者:张陈 来源:《学生之友·创新教育》2019年第02期 摘要:如何恢复信息技术课应有的活力,这是目前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所苦苦探索的课题,本文浅谈一点自己的感受与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困惑与对策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为了改变当前的教育形式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中学校都开始展开了信息技术的教学,然而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全面阻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和提升。我们应该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有关的解决方法,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1.信息技术地位特殊--有会考无高考 信息技术是高中阶段唯一的只有会考没有高考的科目,这就决定了它的尴尬处境。不重视不行,太重视也不可能,只能在其他学科的夹缝中求生存,学生的如此表现也是情理之中的。 2.教材“非零起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新课标实验教材基于操作技术上的“非零起点”,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不知如何“保存”文件、以及诸如开机不知道按power键,鼠标的单、双击操作都不会等等现象。这就使得教师在按照新教材“非零起点”的教学要求授课时这部分同学“吃不消”,而另外的一部分同學却“吃不饱”,因此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试效应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一步极端化 随着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逐年实施,教育主管部门以会考成绩评价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已成为一种趋势,从而导致教师对会考的心态改变,从过去的无所谓到现在是必须要抓好的头等大事。这种方方面面的压力,势必出现教师学生都不愿意接受的极端局面——会考应试教学,教师急于求成,强迫学生天天上机做会考练习,结果是教师不想教(讲不如练,上机考试重在操作),学生不想练(眼高手低,已从小学练到高中,就这么一点东西,烦死人了)。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

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1]

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能把声音、图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它能为幼儿创设情境,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人机互动,开拓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信息技术教学对幼儿园教学大有裨益。 1.信息技术在语言活动中的应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多媒体课件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悠扬悦耳的音乐,唤起了幼儿高涨的学习兴趣。幼儿的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情感。《云彩和风》是大班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素材点。活动的主要意图是通过诗歌让幼儿体会风吹云动的变化过程。在运用传统图片形式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制作FLASH软件。结果我们发现,多媒体形式可以清晰地演示出云彩的变化过程,再加上美妙的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朗朗唱颂诗歌的声音,一下子把诗歌中特有的优美意境表现出来了。而云彩的变化让幼儿不再觉得陌生,变成了可以“触摸”到的变化。在活动当中,幼儿感兴趣极了,还基于自己的已有经验,创编出许多新的诗歌,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中的图片讲解。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可见,为幼儿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是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 2.信息技术在常识活动中的应用——直观演示,难点不难

在常识活动的教学中,有些自然现象往往平时不易看到,无法令幼儿体会、理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因此,可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期达到知识的迁移。我们进行过的常识活动有《京剧脸谱》、《小螃蟹的奇遇》等。 通过这个案例不难看出,教师先让孩子自己了解动物再生能力,再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真实地展示了动物们的再生本领,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丰富了幼儿的常识知识,使幼儿在活动中倍感乐趣无穷,从而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探究世界愿望的达成。 3.信息技术在数活动中的应用——积极思维,乐于尝试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数概念的理解有很大差异,幼儿园的计算活动十分注重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因此,个别活动和分组活动成为了幼儿园数活动的主要形式。如何在分散的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呢?这就需要借助许多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方式、多顺序、多途径地提示认知对象,进行思维训练。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恰好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它具有多变换的优势,不仅可以扩展认知领域,还可以通过幼儿与媒体之间的互动,达到解放教师的目的。我们依据这个假设,进行了《大熊山》、《春天的花》、《小树叶》、《连线游戏》等活动。 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制作方法以简单的点击式操作为主,演示为辅;有动态的物体,也有不动的物体供幼儿寻找、观察。这样,既可以在计算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又能进行多维度的游戏活动。 4.信息技术在音乐活动中的应用——引起共鸣,发挥想象 我国古代著名音乐论著《乐记》中有句名言:“乐者,音之所由声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它明确地告诉我们: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特别是电化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促进了教师本身与外界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的有效性,更多的体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这种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高效地实施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与各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际中,需要教师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便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从而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生自主的思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提高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老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素质也在随之提高,要与时代同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的灵魂在课堂,教师的价值也在课堂。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回归课堂,立足课堂。”是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教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应该可以看作是一场战斗,要想取得胜利,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基础,而信息技术无疑会成为教师课堂上最有力的武器。只要是好的,对教学有利的,能促进学生学习,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那么无论是什么样先进武器,我们都要用它,而且要用好它。这就对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运用的主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还要明确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技能,为我所用,为所教学的内容更好的服务,而这才是最终的目的。这需要教师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