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优美与崇高
叶朗《美学原理》配套题库(优美与崇高)【圣才出品】
第9章优美与崇高一、名词解释1.优美答:优美是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提出的美学概念。
“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二曰壮美。
”优美是一种美的类型,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核心是和谐。
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2.崇高答:崇高,又称为壮美,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3.审美范畴答:审美范畴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形成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审美现象的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概念。
审美范畴一般是经过高度概括的“大风格”。
不能随意添置,无限增多。
不同的文化圈发育了自己的审美文化,每一种审美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形态。
不同的审美文化之间,有着因文化的价值取向、最终关切的不同而带来的重大区别。
如果说,艺术风格反映了不同艺术的意象的风格,那么,审美范畴则是文化的“基本意象”的风格。
文化作为一种生命现象,有着自己的基本意象。
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这种基本意象是这种文化的“理念”的感性显现。
而审美范畴就是这一“基本意象”的风格。
如古希腊文化“基本意象”的代表是神庙和神的大理石雕像,它们体现了“优美”这一属于希腊文化的“大风格”。
4.反思判断力答:反思判断力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美学观点。
康德对“判断力”了解的意义在于“反思判断”,这是康德之前从未有人使用过的。
“反思判断力”就是审美和审目的的两种判断力。
反思判断力取代了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理性理念的“图型”的说法,并且通过审美判断力奠基起来的合目的性原则,并成为作为高级认识之一的判断力的先天原则。
因此,反思判断力对科学的真正确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优美与崇高)【圣才出品】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第9章优美与崇高一、名词解释1.优美答:优美是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提出的美学概念。
“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二曰壮美。
”优美是一种美的类型,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核心是和谐。
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从市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2.崇高答:崇高,又称为壮美,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3.审美范畴答:审美范畴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形成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审美现象的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概念。
审美范畴一般是经过高度概括的“大风格”。
不能随意添置,无限增多。
不同的文化圈发育了自己的审美文化,每一种审美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形态。
不同的审美文化之间,有着因文化的价值取向、最终关切的不同而带来的重大区别。
如果说,艺术风格反映了不同艺术的意象的风格,那么,审美范畴则是文化的“基本意象”的风格。
文化作为一种生命现象,有着自己的基本意象。
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这种基本意象是这种文化的“理念”的感性显现。
而审美范畴就是这一“基本意象”的风格。
如古希腊文化“基本意象”的代表是什么庙和神的大理石雕像,它们体现了“优美”这一属于希腊文化的“大风格”。
4.反思判断力答:反思判断力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美学观点。
康德对“判断力”了解的意义在于“反思判断”,这是康德之前从未有人使用过的。
“反思判断力”就是审美和审目的的两种判断力。
反思判断力取代了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理性理念的“图型”的说法,并且通过审美判断力奠基起来的合目的性原则,并成为作为高级认识之一的判断力的先天原则。
优美与崇高的联系-最新文档
优美与崇高的联系审美形态是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审美境界、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等的感性凝聚及其逻辑分析。
优美和崇高都是人们在长期审美实践活动基础上逐步形成并积累下来的最基本的审美形态, 把握优美与崇高的区别是美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长期以来, 人们多关注的是优美与崇高的区别而很少关注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里我要讨论的就是优美与崇高的联系。
优美,也就是狭义的美, 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优美的本质特征是和谐与完美。
在外在形式上, 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在美感上看,优美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感受; 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 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例如“断臂美神”维纳斯,这尊古希腊艺术杰作, 自从1820年从希腊弥罗岛上一座倒塌的庙堂里发掘出来后, 它的美不知使多少人陶醉。
崇高,即广义上的美,也作为美的一种形态, 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
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 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
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激化中。
在形式上, 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坚韧的特征; 在美感上看, 具有“不平凡、伟大的” 独特的审美属性。
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 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 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审美主体所受到的挑战越严重, 遇到的冲突越激烈, 斗争的历程越险恶, 就越能激发和显示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 也就越能令人感到崇高。
贝多芬的第三、第九交响曲是崇高的经典范例。
优美与崇高有很多区别:优美(狭义的美)和崇高(广义的美)是美的两种不同的具体形态, 优美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概念, 崇高则是近代美学研究的产物;优美的哲学基础是朴素的辩证法, 崇高的哲学基础是机械的形而上学; 优美在于审美主客体的和谐统一, 是审美主体借助审美客体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积极肯定与实现。
论优美与崇高的特征和区别
优美与崇高的含义优美作为美的最普遍的表现形态,是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和谐统一,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其蕴含的理性内容上呈现为合目的性(善),与合规律性(真)的感性显现。
崇高指在审美实践中,主体与客体处于矛盾冲突中,并且主体被客体暂时性的压倒,经过尖锐的矛盾斗争,实现主客体的统一,显示实践主体巨大的力量所体现出的美。
英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博克在他的《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一书中,对美的特性进行了感官性的分析,而他的分析恰切地说是对狭义的美——优美特性的分析:“就大体说,美的性质,因为只是些通过感官来接受的性质,有下列几种:第一,比较小;其次,光滑;第三,各部分见出变化;但是第四,这些部分不露棱角,彼此像熔成一片;第五,身材娇弱,不是突出地现出孔武有力的样子;第六,颜色鲜明,但不强烈刺眼;第七,如果有刺眼的颜色,也要配上其它颜色,使它在变化中得到冲淡。
”尽管博克的描述带上了鲜明的经验主义色彩,但在其所阐释的优美情态中包含着优美的一些基本特性,如小巧、柔和、协调、均衡等。
大致说来,优美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从形态上来说,优美的特点是小而巧。
“小”是相对于“大”而言,侧重于优美对象的形体。
一般说来,优美对象不应该是粗大笨重的,而应是小而轻巧的,所以,优美常与小桥流水的自然景观和小巧玲珑的外形特征联系在一起。
崇山峻岭的雄、险、奇、崛与盆景艺术的奇思巧构,雄伟壮丽的历史建筑或金字塔式的伟观与奇思巧构的微缩景观,显然,后者给我们的感受通常是秀雅的、优美的。
从色彩上来说,优美的特点是鲜明而不刺激。
优美对象的色彩比较鲜明,但不强烈,不炫人眼目,各种颜色搭配协调,没有过艳过浓的色调。
从动势上来说,优美的特点是偏于静态,变化起伏不大,运动形式是舒缓的,轻盈的。
从本质来看,优美都具有趋向于静的特点,既是一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动中之静,也是一种“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静中之动。
从质地上来说,优美的特点是柔和而富韧性的,婀娜多姿、轻柔婉转。
美学原理9-10章
第九章优美与崇高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
“优美”概括了古希腊文化中以神庙和人体雕像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崇高”概括了继承希伯来文化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以哥特式教堂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优美(beauty or grace)的审美形态最早来源于古代希腊文化。
古希腊的这种单纯、静穆、和谐的美。
不仅表现于建筑和雕塑,而崇高(sublime)的审美形态起源于希伯来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
“崇高”的艺术风格:宗教艺术风格:追求对有限人生的精神超越浪漫主义风格:人自身成为崇高的主体,人超越自我的精神历程成为崇高的核心。
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比较1.最终目的:人的完满——人被拯救2.最高观念:按事物本来面目看待事物——训诫和服从高于一切的赞颂同时对人的价值进行压抑的宗教艺术。
当崇高从宗教艺术风格演变为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时,它的内容从主体精神的异化复归为主体精神的自觉。
追求超越的人对自身的超越这一精神历程,代替宗教超越中的彼岸(天国、上帝),成为崇高的核心。
四、崇高的审美特征朗吉弩斯在西方美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提出来。
现代美学中的崇高理论是以朗吉弩斯的《论崇高》为起点而逐步走向完善的。
物中。
他在《论崇高》中写的一段话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环视四周的生活,我们会发现,万物的丰富、雄伟、美丽是惊人的。
小小的溪流清澈而有用,可是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还有辽阔的海洋的美却更加令人惊叹;天上的星光是美的,可是与我们自己点燃的火炬比起来,星光就显得黯然无光了;火山在爆发时从地底抛出巨石和整个山丘,大地上还因此流起火的河流,那样的景象具有摧毁一切的惊人气势。
朗吉弩斯通过列举这些对象显示出自然界崇高的美学特征:数量的巨大和力量的强大,威严可怕,令人惊叹,人的实践尚未征服的奇异。
2、崇高也存在于社会生活和艺术中。
朗吉弩斯所理解的社会生活的崇高主要限于人格的伟大、精神的高远和感情的炽烈。
第九讲 优美与崇高
古希腊的这种单纯、静穆、和谐的美。不仅表现于建筑 和雕塑,而且也表现于绘画、音乐、诗歌等其他艺术形 式。
拉 斐 尔 : 《 西 斯 廷 圣 母 》
“是一种天国仙界中的 平和与安静。”“在拉 斐尔的任何画幅之前, 必得要在静谧的和谐中 去寻求它的美。”(傅 雷)
拉 斐 尔 : 《 美 丽 的 女 园 丁 》
• “我们在观照伟大的东 西时,或者感到恐怖, 或者惊奇,或者对自己 的力量以及人类的尊严 产生自豪,或者由于我 们自身的渺小、衰弱而 丧魂落魄。”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年)
朱光潜先生 (1897—1986)
• 朗吉弩斯提出艺术中的崇高 应该对人的感情产生强烈的 效果,使人狂喜,让人惊奇, 这是贯穿《论崇高》全书的 一条主线。他写道:“天才 不仅在于说服听众,而且也 在于使人狂喜。…….” 朱 光潜先生对“狂喜”做出了 解释,狂喜“是指听众在深 受感动时那种惊心动魄,情 感白热化,精神高度振奋, 几乎失去自我控制的心理状 态”。
Hale Waihona Puke • 对感情、灵感、想象的重视使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成为若干年后的启蒙运动者和浪漫主义者手中的武器。 他们以此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反对刻板的政治 生活对人的自由天性的压抑,崇尚艺术创作中的自由 和激情。
• 朗吉弩斯的崇高范畴的提出以及对崇高效果——狂喜 的强调,在美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一种 转变,这种转变在艺术创作中是由理智向情感的转变。
审美形态
• 美依据存在领域来分类,可以分为社会美、自然美和 艺术美。而如果依据美的表现形态(内容和形式的关 系)来分类,则可以分为优美、崇高、悲和喜等。优 美、崇高、悲和喜等也被称作美学的基本范畴。
• “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的最一般 和最本质的特征、方面和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优美与崇高
3、优美与壮美的区别
(1)空间上的大与小 (2)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 (3)力量上的强与古罗马 朗吉弩斯《论崇高》 朗吉弩斯《论崇高》 2、柏克 《论崇高与美》 18世纪 论崇高与美》 18世纪 崇高感产生的原因 崇高事物的特征 3、康德 《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批判》 (1)有两种有意味的形式,一种是感官可以 把握的有限的形式;一种无法把握也无法 与之较量的无限的形式。前者包括优美, 后者属于崇高。
(二)喜剧理论的历史考察
1、亚里士多德 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坏不是指恶, 而是就丑而言。 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和丑陋,不致引起痛 苦和伤害。
2、康德 喜剧对于人的心理效应
从主体感受出发来研究喜剧的效果——笑 从主体感受出发来研究喜剧的效果——笑 喜剧是主观理性对喜剧对象的一种自由轻松 的嘲笑。 在一切大笑中一定存在着某种荒谬悖理的东 西。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 无的感情。
(2)崇高在形式上无限,没有秩序,巨大。 崇高的事物主要存在于自然界。 (3)崇高的巨大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体积或数量上的大。“ 一是体积或数量上的大。“数学的崇 高” 二是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拒。“ 二是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拒。“力学 的崇高” 的崇高” 即为崇高的两种类型
(4)崇高的原因不在于外界。 崇高与人的生命体验相关。 首先引起人的生命力阻碍的感觉; 接着是更强烈的生命力的爆发,从 而克服生命力的阻碍。 例:希腊神庙 1 2 3
(三)作为艺术样式与审美类型的 悲剧与喜剧
1、作为艺术样式 悲剧是一种戏剧艺术类型,是对悲剧性故事 情节的集中反映。也称悲剧艺术。 (依此类推),喜剧是滑稽故事情节最集中 依此类推),喜剧是滑稽故事情节最集中 的表现形式。喜剧艺术。
2、作为审美类型
优美与崇高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崇高
崇高就包含于生活现象当中。 崇高就包含于生活现象当中。 “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 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我们觉得崇高是事物本身,而不是这事 我们觉得崇高是事物本身, 物所唤起的任何思想……我们觉得崇高的 物所唤起的任何思想……我们觉得崇高的 东西常常绝不是无限的, 东西常常绝不是无限的,而是完全与无限 的观念相反。 的观念相反。”
康德论优美
优美带给人的快感属于“鉴赏判断” 优美带给人的快感属于“鉴赏判断”,而 不是“智力的情感” 不是“智力的情感”; 优美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压抑,因为它“直 优美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压抑,因为它“ 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 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并 且因此能够结合着一种活跃的游戏的想象 力的魅力刺激。 力的魅力刺激。”
席勒论优美
“美可以同时期待产生松弛和紧张两种作用。 美可以同时期待产生松弛和紧张两种作用。 松弛的作用可以使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各自 安分守己, 安分守己,紧张的作用可以使两种冲动都保 持其力量。 持其力量。” “理想的美,尽管是不可分割的和单一的, 理想的美,尽管是不可分割的和单一的, 但在不同的关系中却显示出融合性和振奋性。 但在不同的关系中却显示出融合性和振奋性。 在经验中存在一种融合性的美和振奋性的 美。”
崇高的本质特征
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 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 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 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 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 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
西方美学史上的优美
近代以前,“优美”常常被看作 近代以前, 优美” 是美的本质,与美划等号;与节奏、 是美的本质,与美划等号;与节奏、 和谐、对称等紧密相连。 和谐、对称等紧密相连。
第九章 优美与崇高
• •
优美的审美特点:完整、单纯、静穆、和谐 的美,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它所引 起的美感,就是一种始终如一的愉悦之情。
• 崇高的文化内涵 • 崇高(sublime)这种审美形态,它的源头是希伯莱文化和西方基督 教文化。 • 希伯莱人(犹太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受难的历史、面对无边无际的磨 难,无法逃避的死亡,希伯莱人把求生的欲望,幸福的幻想,炽热的 情绪,转化为对万能之主耶和华的信仰。这种宗教信仰,使受难变为 赎罪,使死变为复活,使人生变为通向天堂的荆棘丛生的道路。这种 宗教信仰,追求对有限人生的精神超越。正是这种超越精神,使希伯 莱文化产生出一个完全不同于希腊文化的审美形态:崇高。 • 中世纪后期(12世纪开始)林立于欧洲大地的哥特式教堂,成为 崇高的最典型的“感性显现”。与庄重静穆的希腊神庙不同,哥特式 教堂显示出一种神秘崇高的气氛。直刺云霄的尖顶,宏伟高耸的拱门 ,仰天巍立的钟楼,使人灵魂出窍,物我两忘,直奔向那茫茫无限。 幽深的走廊,高俯的穹窿,以及缠绕四周的千奇百怪的装饰,令人目 眩神迷。透过彩色玻璃射入的日光像一团团神秘的火焰,与幽幽烛光 互相交织,犹如缥缥缈缈的天国幻影。加上风琴、圣歌、钟声,整个 一座教室成为崇高的绝妙写照。追求超越渺小、有罪的自我的灵魂, 此刻便觉得与神同在,沐浴神福。
成名之作。21岁的拉斐 尔,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 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 而且后来居上,构图与形 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 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 绘,圣母玛利亚的端庄、 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 中所罕见。
拉斐尔最著名的壁画是为梵蒂冈宫绘制的《雅典学院》。这幅 巨型壁画把古希腊以来的50多个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 一堂,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围绕这两位大哲 学家画了 50多个学者名人,各具身份和个性特征。他们代表 着古代文明中七种自由学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 何、音乐、天文等。画家借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以及对过去文明的赞颂,对未来发展的向往。
叶朗《美学原理》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7章 科学美——第9章 优美与崇高)
第7章科学美一、名词解释1.科学美答:科学美是指科学领域里存在的美。
科学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技术美相并列,并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科学美与技术美的关系尤为密切,人们常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称之为科技美。
科技美属于广义的社会美之列。
“科学美”主要是一种数学美、形式美。
科学家对于美的追求,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2.科学美感答:科学美感指人们在科学领域里,在客观对象审美属性刺激下所产生的以情感愉悦为主调,同时伴随着感知、想象、思维等多种心理功能协调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过程。
美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发现、科学创造中的美感尤为复杂。
然而,既然有科学美,也就有科学美感。
冯·魏扎特在谈到科学美感时说:“美是真理的一种形式。
美的鉴赏是对实在的一种鉴赏,即对实在的一种特殊的知觉能力。
”这种对科学美的鉴赏也就是科学美感。
彭加勒也说过:“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何学的优雅,这是所有数学家都知道的真正的美感。
”二、简答题简述美与科学的关系。
答:美与科学的关系表现为:(1)美与科学的联系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审美情感包含着理性认识,是情与理的统一,科学探求真理的认识也包含着情感活动,也是情与理的统一;美感和科学认识一样,都是客观世界能动反映的一种方式,都是意识形态。
(2)美与科学的区别①审美的想象与科学的想象是不同步的科学的想象追求真理是非常严谨的,要有可靠的事实作根据,不容许虚构,更不允许由想象代替和构成科学的最后成果。
审美的想象是追求美,可以允许虚构;科学的想象要符合逻辑,尽量排斥感情的色彩和作用。
审美的想象不必符合逻辑。
②审美情感与科学探求真理的认识不同科学家所追求的是真,虽有热烈的情感,但情感只是作为追求真理的动力,它不能进入认识过程,更不能作为认识的结果。
追求真理的认识是以理智、思想等抽象逻辑认识为其特征的。
第九章 优美与崇高分解
•
拉斐尔亲手描绘的最后一幅作品《西斯廷圣 母》也是优美的杰作。与《美丽的女园丁》不同 的是,这幅画没有了简朴的牧歌气氛,圣母与小 耶稣的唇边都刻着悲哀的皱痕。他们的忧郁是哀 念人类的悲苦。傅雷认为,这是因为这使的拉斐 尔已有了一切天才作家都会有的淡漠的哀愁。这 使《西斯廷圣母》《掷铁饼者》
《赫尔墨斯与小酒神》
《米洛的维纳斯》
《拉奥孔》
优美的审美特点,不仅表现于建筑和雕塑,而且也表现于绘画、音乐、 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画家拉斐尔的作品就 是典型。 拉斐尔作品的美是恬静、明媚、和谐之美。他的《美丽的女园丁》是最 好的代表。
在一所花园里,圣母坐着,看护着两个在嬉戏的孩子, 这是耶稣和施洗者圣约翰。耶稣,站在母亲身旁,脚 踏在她的脚上,手放在她的手里,向她微笑。圣约翰, 一膝跪着,温柔地望着她。画面上有一种简朴的古牧 歌式的气氛,充溢着妩媚与华贵。傅雷在分析这幅画 时说,这幅画给人的第一个印象,统辖一切而最持久 的印象,“是一种天国仙界中的平和与安静”,“所 有的细微之处都有这印象存在,氛围中,风景中,平 静的脸容与姿态中,线条中都有”。“全幅画中找不 到一条太直的僵硬的线,也没有过于尖锐的角度,都 是优美的曲线。”“背后的风景更加增了全部的和谐。 几条水平线,几座深绿色的山岗,轻描淡写的;一条 平静的河,肥沃的、怡人的田畴,疏朗的树,轻灵苗 条的倩影;近景,更洒满了鲜花。没有一张树叶在摇 动。天上几朵轻盈的白云,映着温和的微光,使一切
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 优美(beauty or grace)这种审美形态,最 早是由古代希腊文化所培育出来的。 • 古希腊的美在古希腊神庙和人体雕像中得到 了最典型的体现。它庄重、明快,呈规整的几何 结构,细部变化多端,柱石肃立、挺拔,好比希 腊的运动健儿,气概非凡又风度潇洒。希腊人对 人体美具有一种纯真的、高尚的美感。 • 人体是希腊人美感的兴奋点,作为人体意象 的雕塑也就成为希腊真正的民族艺术了。文克尔 曼说:“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特征是一种高贵的 单纯和一种静穆的伟大。既在姿态上,也在表情 里。”
论优美与崇高的特征和区别
优美与崇高的含义优美作为美的最普遍的表现形态,是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和谐统一,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其蕴含的理性内容上呈现为合目的性(善),与合规律性(真)的感性显现。
崇高指在审美实践中,主体与客体处于矛盾冲突中,并且主体被客体暂时性的压倒,经过尖锐的矛盾斗争,实现主客体的统一,显示实践主体巨大的力量所体现出的美。
英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博克在他的《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一书中,对美的特性进行了感官性的分析,而他的分析恰切地说是对狭义的美——优美特性的分析:“就大体说,美的性质,因为只是些通过感官来接受的性质,有下列几种:第一,比较小;其次,光滑;第三,各部分见出变化;但是第四,这些部分不露棱角,彼此像熔成一片;第五,身材娇弱,不是突出地现出孔武有力的样子;第六,颜色鲜明,但不强烈刺眼;第七,如果有刺眼的颜色,也要配上其它颜色,使它在变化中得到冲淡。
”尽管博克的描述带上了鲜明的经验主义色彩,但在其所阐释的优美情态中包含着优美的一些基本特性,如小巧、柔和、协调、均衡等。
大致说来,优美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从形态上来说,优美的特点是小而巧。
“小”是相对于“大”而言,侧重于优美对象的形体。
一般说来,优美对象不应该是粗大笨重的,而应是小而轻巧的,所以,优美常与小桥流水的自然景观和小巧玲珑的外形特征联系在一起。
崇山峻岭的雄、险、奇、崛与盆景艺术的奇思巧构,雄伟壮丽的历史建筑或金字塔式的伟观与奇思巧构的微缩景观,显然,后者给我们的感受通常是秀雅的、优美的。
从色彩上来说,优美的特点是鲜明而不刺激。
优美对象的色彩比较鲜明,但不强烈,不炫人眼目,各种颜色搭配协调,没有过艳过浓的色调。
从动势上来说,优美的特点是偏于静态,变化起伏不大,运动形式是舒缓的,轻盈的。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1.优美的概念、特点及本质特征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
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
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在审美类型中,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
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并且在对象世界中得到感性的显现。
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2.崇高的概念、特点及本质特征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
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
在审美类型中,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客体企图以巨大的气势和力量压倒主体,主体在严峻冲突中更加激发自身的本质力量与之抗争,最终战胜与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比在优美事物中更加充分的显现。
崇高的核心在于“冲突”。
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审美主体所受到的挑战越严重,遇到的冲突越激烈,斗争的历程越险恶,就越能激发和显示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也就越能令人感到崇高。
3.在审美实践中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优美与崇高的区别第一、空间上的小与大。
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风景秀丽的小丘,清澈见底的小溪,啾啾鸣叫的燕雀,风中摇曳的小花等等。
而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宏伟,一望无际的大海,耸入云霄的高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三峡等等。
第二,时间上的慢与疾。
缓慢与疾速,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的、奔腾的、趋于动态的。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5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6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7
南乡子 冯延巳
•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 • 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2020/12/15
52
2020/12/15
海洋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53
火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54
火山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55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56
• 朗吉弩斯通过列举这些对象显示出自然界崇高 的美学特征:数量的巨大和力量的强大,威严 可怕,令人惊叹,人的实践尚未征服的奇异。 崇高也存在于社会生活和艺术中。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34
一、优美
• 感性形式上的形式美的主要特征: 温柔、纤细、秀美、绮丽、典雅、 含蓄、婉约、光滑、宁静、小巧、 玲珑、和煦、精致、圆润、轻盈、 细腻、舒缓、嫩弱、绚丽、微妙、 活泼、曲线、柔媚、和谐、渐次平和的流动变化
等,是一种静态式的美。
2020/12/15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27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28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29
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也有关于阳刚之 美和阴柔之美的论述。
• 姚鼐列举的柔性美的对象有:云、霞、清风、烟雾、 幽静的山林里潺潺的溪水等等。其描述为:”其得 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 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 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阔。”
第二节__优美与崇高
第二节优美与崇高•这是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往往把它们并列起来比较研究。
一、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我们先把握四个字:和谐统一。
是最早被人类认识、最一般的审美形态。
•所以在西方早期,美和优美往往混为一体。
因此,在广义上,美包括崇高、优美、悲剧、喜剧、丑和荒诞等形态,但在狭义上,美则主要指的是优美。
随着研究的深入,优美才从美的概念中脱离出来,演化成与崇高并举的审美形态,随着对崇高形态研究的深入,对优美的研究也不断得到重视。
(一)优美的内涵与特点•1.内涵•真善美最大限度的和谐统一。
•(1)自然不是作为审美主体的对立面出现,而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物性与人性完美、和谐的统一。
•在我们中国画中,“比德”的痕迹很重,那棵松象征人的意味比较明显。
真善美统一的人为痕迹更易看出来。
•(2)优美也包含社会性内容•它在此处与崇高的不同就在于有没有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优美就是一种令人舒适的自然而然的和谐感。
•所以,儒家这样描述过君子的风范:“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个文质彬彬,就是带有社会性的优美的表现。
•2.特征:•(1)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表现。
•就是审美主体要能自我观照,使审美对象的特征能够呈现。
比方“柯达一刻”的广告,单纯从具体对象分析,不涉及优不优美的问题,但是把那些画面组接起来,就有一种和谐统一感,就令人心境放松。
这与创作者用心去捕捉生活瞬间有根本关系,他首先有过这样超然的心态,才能在需要时把它表现出来。
•(2)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
•在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出清秀、典雅、柔和、协调的特点,具有宁静、平和、淡远的性质。
•(3)内容和谐化一拉美的早期艺术,虽然外在稚拙,但就像小孩子的笑脸,整个浑然天成,内容的简单纯真直接与外形结合在一起。
•(4)审美体验是心旷神怡。
•愉悦是优美体验中最主要的审美感受。
(二)对优美的理论探讨•1.在古希腊时期•优美与节奏、和谐、对称等紧密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中国美学中与“崇高”和“优美”类似的 范畴: 阳刚之美 骏马西风冀北 阴柔之美 杏花春雨江南
宋词中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豪放派) 学士词, (婉约派)柳郎中词, 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 须关西大汉,执铁板, 红牙拍板,唱“杨柳岸 唱“大江东去”。 晓风残月”。
“杏花春雨江南”与“杜丽娘”(阴柔之美)
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
西方文化史上重要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
• 优美与崇高; • 悲剧与喜剧; • 丑与荒诞。
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
• “优美”概括了古希腊文化中以神庙 和人体雕像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 风格;
• “崇高”概括了继承希伯来文化的 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以哥特式教堂为 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帕特农神庙的柱廊(陶立克式建筑)
米兰大教堂内景(哥特式建筑)
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 优美(beauty or grace)的审美形态最早 来源于古代希腊文化。
古 希 腊 雕 塑 : 掷 铁 饼 者
古 希 腊 雕 塑 : 雅 典 娜
古 希 腊 雕 塑 : 里 亚 切 武 士 像
古 希 腊 雕 塑 : 赫 尔 墨 斯 与 小 酒 神
• “优美”则缺乏崇高的这种深邃感。
五、高尚、圣洁的灵魂美
“爱比死,比死亡所带来的恐惧还更强有力。 因为有爱,只因为有爱,生命才能支撑住, 才能进行。” 这种精神的崇高显现于审美主体所照亮的 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种精神美、灵 魂美本质上一种爱,这种爱,包含着生命的 牺牲与奉献,造就了精神的崇高,把我们内 心经验深处的那种对于宗教、神圣和艺术的 珍贵而又深挚的感情保持下去。这种奇异的 创造性的力量,把人生神圣化、理想化。
四、崇高的审美特征:
西方美学史中论述“崇高”的审美特征:
• 朗吉弩斯: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 • 伯内特:崇高具有“某种庄严肃穆的东西”。 • 爱迪生:崇高使“灵魂感受到一种兴奋的静默 和赞叹”。 • 博克:惊惧是崇高的最高效果。 • 康德:崇高是一个哲学概念。
崇高的审美特征
• “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 象形式无规律、无限制。崇高感是主 体由对对象的恐惧而产生的痛感转化 为由肯定主体尊严而产生的快感。
夏 特 尔 大 教 堂 玫 瑰 花 窗
米兰大教堂
科 隆 大 教 堂 的 尖 顶
崇高的文化内涵:艺术风格
• 中世纪基督教的哥特式建筑代表了早期的 崇高风格,这是一种对神的赞颂同时对人 的价值进行压抑的宗教艺术。 • 当崇高从宗教艺术风格演变为浪漫主义艺 术风格时,它的内容从主体精神的异化复 归为主体精神的自觉。追求超越的人对自 身的超越这一精神历程,代替宗教超越中 的彼岸(天国、上帝),成为崇高的核心。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学中的优美,并不 具有西方美学的优美那种 “高贵的单纯”和“静穆 的伟大”的文化内涵;中 国美学中的壮美,也不具 有西方美学中的崇高那种 宗教的文化内涵。
哲学内涵
中国美学中壮 美与优美之间 互相渗透互相 融合,在西方 美学崇高与优 美的关系中是 没有的。
• 优美的审美特点:完整、单纯、静 穆、和谐的美,是“高贵的单纯和 静穆的伟大”。它所引起的美感, 就是一种始终如一的愉悦之情。
三、崇高的文化内涵
• 崇高(sublime)的审美形态起源于 希伯来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
“崇高”的艺术风格: • 宗教艺术风格:追求对有限人生的精 神超越 • 浪漫主义风格:人自身成为崇高的主 体,人超越自我的精神历程成为崇高 的核心。
崇高的审美特征
• “崇高” VS “优美” 这一对范畴出现的条件:人对神的关系 → 人对自然的关系
•“崇高”中有神秘的未知的以及不可能把握的东西,造成了崇高的深邃 境界。崇高的意象世界的核心意蕴是追求无限。宏伟深远的空间感同时 也是一种历史感,是对命运、时间和不可复返的生命的一种内在体验。 当这些与某种价值系统联系起来时,就有了崇高的道德意义:精神人格 的不断超越与实现;崇高的人类社会理想的不断超越与实现——空间的 无限成为时间的无限,成为命运、历史、生命的无限历程。
The End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 大 江 东 去 ” ( 阳 刚 之 美 )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审美特征
阳刚之美(壮美) 惊而快之,发豪士之气。 • 壮美的景象与审美主体之 间存在一种对抗关系,使 审美主体产生惊怖的情绪, 但同时又在审美主体内心 激起一种摆脱琐细平庸的 境界而上升到更广阔境界 的豪壮之气,因而感到兴 奋。 阴柔之美(优美) 乐而忘之,几忘其有身。 • 欣赏者凝神观照,获得审 美的愉悦,刹那间忘记自 身的存在。
美学原理
第三编 审美范畴
第九章 优美与崇高
• • • • • • 一、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 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三、崇高的文化内涵 四、崇高的审美特征 五、高尚、圣洁的灵魂美 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一、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
• 审美形态就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 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型审美意象的 “大风格”(great style)。 • 审美范畴是这种“大风格”(审美 形态)的概括和结晶。
古 希 腊 雕 塑 : 米 洛 的 维 纳 斯
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 古希腊的这种单纯、静穆、和谐 的美。不仅表现于建筑和雕塑, 而且也表现于绘画、音乐、诗歌 等其他艺术形式。
拉 斐 尔 : 《 西 斯 廷 圣 母 》
拉 斐 尔 : 《 美 丽 的 女 园 丁 》
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