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课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讲稿 ppt课件
报告范围:
与所有上市医疗器械可能有关的
死亡或者严重伤害事件;
报告原则:
可疑即报
报 告 流 程 图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及 时 立即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0个工作日 立即 立 即
省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
10个工作日 立即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
内 容 提 基本概念 要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必要性 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报告的范围、程序和时限
(一)产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1.产品的固有风险(风险可接受)
设计因素
材料因素 临床应用
2.医疗器械性能、功能故障或损坏; 没有达到预期的功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碟片脱落) 3.在标签、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存在错误或缺陷; (OK镜,通过改变角膜的形态来矫治屈光不正。但
出现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并可能或者已经导
致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事件。
什么是严重伤害?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危及生命;
2. 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
3.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述永久性伤害或损伤。
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对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 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主
体: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时限要求:初次报告或产品变更后20个工作日内;
包含容:产品介绍;使用说明;对不良事件的跟踪随访; 联系方式;原因分析;采取的补救措施等。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企业汇总报告表》
报告主体: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报告时限:按季度在下一季度第一 个月末前报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培训PPT课件
.
18
四、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 (六)时限要求 • 1、早发现早报告 • 2、一般事件报告时限为24~48小时以内; • 3、严重不良事件,或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事件的同时先
口头上报相关部门,由其核实后上报分管院领导。事后在 24~48小时内补填《不良事件报告表》。 • 4、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 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明显 重大医疗过失造成患者严重后果、医闹参与的重大医疗纠 纷等)紧急情况使用。 • 5、工作时间以外、周末、法定节假日期间紧急情况应首 先报行政总值班
25
六、不良事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二)应对措施 • 1、优化上报流程,使报告工作简单易操作。 • 2、加大对员工不良事件培训力度,提高员工
知晓率。 • 3、改进奖励机制,简化报告表,提高员工积
极性。 • 4、监管部门运用管理工具加强对已上报不良
事件的分析深度,建立长效持续改进机制。 • 5、完善信息化建设,对接国家医疗安全(不
.
7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
➢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 (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 (三)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 ➢ (四)药品安全(不良)事件 ➢ (五)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 ➢ (六)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 ➢ (七)消防或医院人员财产安全的不良事件
.
8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
不良。
•(十二)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起的
不良事件。
•(十三)检查、治疗或手术后神经受损。
•(十四)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反应等
相关不良事件。
•(十五)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培训 PPT课件
季度
生产企业
每季度第一个月末报上季度汇总报告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补充报告
国家食药监局
省食药监局
国家中心
省监测机构
产品介绍 原因初步分析
使用说明 用户联系方式
事件跟踪 补救措施
生产企业
初次报告或产品变更后初次报告20个工作日
2.濒临事件原则
的临床经验认为同类事件再次发
生时会造成患者、使用者死亡或
3.不清楚即报告原则
严重伤害,则也需要报告。
报告原则
免除报告原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基本原则
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
2.濒临事件原则
械不良事件时,需要报告。
3.不清楚即报告原则
必须报告的事件
1.引起或造成死亡、严重伤害的几率较大; 2.对医疗器械性能的影响性质严重,很可能引起或造成死亡、严重伤害;
省监测机构
省监测机构
省监测机构
省监测机构
生产企业
经营企业
使用单位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对象------报告给谁
国家食药监局
省食药监局
国家中心
省监测机构
省监测机构
省监测机构
省监测机构
生产企业
经营企业
使用单位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时限
国家食药监局
省食药监局
国家中心
10个工作日
省监测机构 省监测机构 省监测机构 省监测机构
3.使器械不能发挥其必要的正常作用,影响医疗器械的治疗、检查、诊断,
可能引起或造成死亡、严重伤害; 4.属于长期植入物或生命支持器械,对维持生命十分必要的医疗器械;
5.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认为需要或被要求采取行动来减少产品对公众健康造
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培训PPT课件
Anna Hegerius, Uppsala Monitoring Centre
药品本质
药典 药品属性 风险与效益
药品是如何研制出来的
药学研究 药理、毒理研究
临床研究
天险风险
人为风险
风险
全程风险管理
使用环节上报ADR
对药品风险的认识
天然风险 人为风险
药品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间 填写不良反应发生的确切时间。
当一个新生儿被发现有出生缺陷,不良事件的 发生时间就是孩子的出生日期。
当一个胎儿因为先天缺陷而发生早产或流产 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就是怀孕终止日期。
不良反应过程描述
• 总结
一句话: “三个时间三个项目两个尽可能。”
Anna Hegerius, Uppsala Monitoring Centre
小结
• ADR
药品本质属性
不可避免
可通过修改处方或生 产工艺减少
药品质量
严格执行GMP 和GSP制度
加强监管检查
药品使用
加强处方审核 减少不合理用药
Anna Hegerius, Uppsala Monitoring Centre
专家称滥用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
Anna Hegerius, Uppsala Monitoring Centre
Anna Hegerius, Uppsala Monitoring Centre
药品风险控制手段 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修订说明书 召回与撤市 企业约谈与沟通 年度报告
• 通用名称(含剂型) 填写完整的通用名,不可用简称,如“氨苄”等
使用药品情况
• 生产厂家
填药品说明书上的药品生产企业的全称,不可用简称,如: “上五”、“白云”等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课件课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课件课件汇报人:日期:•引言•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概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目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与处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案例分享与讨论•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01引言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和合规使用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患者安全培训目的和背景医疗器械使用人员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人员其他相关人员掌握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概念、分类和报告流程0102提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应对能力和风险意识熟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评估和处置方法0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概述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因产品的缺陷或质量问题而发生的任何损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可分为一般、严重和致命三个等级。
定义与分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定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可能包括产品设计缺陷、生产质量问题、使用不当、感染控制不严格等多个方面。
发生原因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延误治疗、增加痛苦、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等。
同时,不良事件还可能对医疗机构和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危害发生原因及危害报告流程与责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定,一般由医疗机构或企业向监管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发生原因、处理措施和结果等。
责任医疗机构和企业在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件扩大,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监管部门负责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对相关责任方进行追责。
0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临床科室反馈等途径,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日常监测。
日常监测针对特定类型或种类的医疗器械,开展专项监测,收集相关不良事件信息。
专项监测对高风险医疗器械进行重点监测,加强对其不良事件的发现和报告。
重点监测监测方法与手段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即报告,最迟不超过15个工作日。
院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培训.ppt
可疑即报原则
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 需要报告。
可疑即报:报告≠结论、责任!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报告范例
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 可疑不良事件
一次性输液器在生产过程中,其腔内的微小颗粒 (塑料屑),基本上为肉眼不可见,它们侵入人 体后不能在体内代谢,因此,通过静脉输液造成 血管内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对威胁人类健康已逐 步的显现出来。较大的微粒能造成局部血管堵塞 或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促发静脉炎和水肿、肉 芽肿,甚至促发肿瘤的形成,不溶性微粒还可以 引起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
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Medical Devices Adverse Event,MDAE)
是指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 使用情况下,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 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MDAE)发生的原因?
设计因素:技术条件、工艺水平。 材料因素:放射性、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残留、
任何医疗器械产品都具有一定的使用风险, 被批准上市的医疗器械只是一个“风险可 接受”的产品。
所谓“风险可接受”产品是指被批准上市 产品的使用风险已经采取控制措施,在现 有认识水平下,相对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的 产品。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严重性
在医院里与医疗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至少和与 药品有关的不良事件一样普遍甚至更高。
骨科植入物不良事件
骨科植入物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 器械本身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变形、折 弯、折断、松动、脱落、过敏及磨损等危 险性,并且也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刺 激症状,导致器械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
眼科:人工晶体、重水、硅油、粘弹剂、 护理液、角膜接触镜等;
骨外科:骨板、骨钉、人工关节等; 介入科:导丝、导管、支架等; 胸外、普外:吻合器、闭和器等; 脑外:肽网、肽钉等; 乳腺外科:钉仓等; 消化科:食道支架; 妇科:节育环等。 全院:注射器、输液器。
《医疗器械管理培训》PPT课件(2024版)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行业内习惯称为
“医疗器械GMP” ),它是一项强制性的法规,是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对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 理过程的最低要求。
2024/11/13
2、3类医疗器械取得注册证前,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 系
2003年,国家局提出制定规范的任务、原则。 2006年12月至2007年8月,8省、45家企业、10个产品进行了试点。 2008年12月2日,第一次送审。
2009年12月16日,正式发布。
2024/11/13
《规范》及相关配套文件的主要组成
2024/11/13
现场检查结果
1.通过检查 1)发放《医疗 器械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检查结果 通知书》 2)通知书有效 期4年
2.整改后复查 1)6个月内提交复
查申请和整改报告 2)复查应当在收到 申请后30个工作日
内完成 3)整改复查仍达不 到 "通过检查"标准 的,检查结论为"未 通过检查"
3.未通过检 查 1~6个月 后,可重新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是国际上普遍实施的法 规要求;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实现对 医疗器械生产全过 程控制,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的重要手段。
为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 产 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相 关法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组织制定了《医疗 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2024/11/13
美国:1978年,实施医疗器械GMP 1997年,对质量体系专门立法,发布质量体系法规 QSR 21CFR820(QSR:Quality System Regulation) 又称cGMP:以ISO 13485:1996 为基础。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PPT医学课件
退热贴 患者于2012年7月4日使用儿童退热贴,治
疗感冒发热,在自己家中使用该品贴额头后约1 小时出现瘙痒、湿疹现象,症状出现后,马上 取下该品,症状逐渐消失。
23
医用胶带 顾客于2012年7月5日晚8点来店购买医用橡
胶膏回家九点贴于手干裂口处,10点发现手起红 疹子并很痒,7月6日上午9点来到本店反映。立 即停用该产品,吃维生素C丸日3次一次50毫克有 缓解。
事件初步处理情况:例如,放置宫内节育器导致可疑医 疗器械不良事件而取器者,可填写“取器”。如果须同 时采取其它治疗措施的,应具体注明。
事件报告状态:已通知使用单位 已通知生产企业 已通知经营企业 已通知药监部门
15
D 关联性评价
1、使用医疗器械与已发生/可能发生的伤害事 件之间是否具有合理的先后时间顺序?
4
1.上报时限
死亡-5个工作日 严重伤害、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15个工作日
其他事件30日内报告
5
2.报告表填写要求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由患者资料、 不良事件情况、医疗器械情况、关联性评价四部 分及报告来源信息组成。
报告来源信息:包括报告日期、选择报告主体、 填写单位名称、联系方式、联系地址邮编及报告 编码。其中编码一栏,由系统自动生成。
6
7
A 患者资料
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联系电话、预期治疗疾病与作用,资料请填 写清楚,有利于资料的分析处理。
其中“预期治疗疾病与作用”,是指涉及不 良事件的医疗器械用于治疗的疾病或者预计使用 该医疗器械所发挥的作用。
8
B 不良事件情况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情况,说明事件的性质和发生状况, 其中死亡事件应注明死亡时间。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课件课件
信息反馈
应当及时将不良事件向社会公众反 馈,以便于公众了解情况,并提高 公众的防范意识。
04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
加强产品质量控制
1
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计划,从产品设计、材料 选择、生产工艺到产品检测等环节确保产品质 量。
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不足,可能 导致医疗器械使用不当,从而引发不良事件 。
维护不当
患者因素
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对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至关重要,若维护不当,可能造成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的发生。
患者的健康状况、过敏史、用药情况等也可 能导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
03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及处理
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和要求
掌握常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提高医疗器械使用者的不良事件意识和应对能力
课程大纲
• 第一部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概述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概念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分类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 • 第二部分:常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 血管内导管相关不良事件 • 导管感染 • 导管堵塞 • 导管断裂或脱落 • 呼吸机相关不良事件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呼吸机脱管 • 气管食管瘘 • 手术器械相关不良事件 • 手术器械遗留体内 • 手术器械断裂或脱落 • 手术部位感染
经验和共同研究,将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水平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指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 用效果无关的、已经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完整ppt课件
展望:未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处理的趋势
监测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数据将实现共享和交换,提高信息透明度。 政府和医疗机构将更加重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和处理,加强监管和培训。 未来将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处理的体系和制度。
信息上报:及时 上报不良事件, 建立信息共享平 台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遵循法律法规要求 保障公众健康权益 维护企Βιβλιοθήκη 声誉形象 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健康发展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
报告范围:涉及的医疗器械、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方式等
事件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医疗器械、使用方式等,以及事件的详 细经过和结果
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定义: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 的,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 可能或者已经引起患者伤害的事件。
分类: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不良事 件。
报告制度:强制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及个 人均有报告义务。
常见原因:产品缺陷、操作不当、其他原 因。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严重性
严重程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报告流程:先向所在单位提出报告,再由单位汇总报告给当地药监局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涉及器械、患方情况、诊断处理情况等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的意义
帮助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
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的方法
涉及人员:包括涉及医疗器械的相关医务人员和使用者等相关人员的信息
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课件.pptx
• 并用药品:指发生此药品不良反应时患者除怀疑药品外
的其他用药情况,包括患者自行购买的药品或中草药等。
• 不良反应发生时,患者同时使用的其他药品(不包括治疗 不良事件的药品),而且报告人并不认为这些药品与不良 反应发生有关。
• 并用药品的信息可能提供以前不知道的药品之间的相互作 用的线索,或者可以提供不良反应的另外的解释,故请列 出与怀疑药品相同的其他信息。
药械安全性监测培训
• 第一部分: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填写要求
• 第二部分: •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填写要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法规依据
上报流程时限
报告表填写要求
二、上报流程时限
药品生产企业
药品经营企业
报告时限(21条)
死亡:立即 严重:15日 新的:15日 一般:30日 随访:及时
医疗机构
2.危及生命; 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 一般: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以外的所有不良反应
2 .患者相关情况
• 姓名 真实全名
• 性别 按实际情况选择
案例分析1
患者因败血症静滴万古霉素1g Bid ,6月5日(发生ADR时间)患者 尿量明显减少,300ml/d。急查肾功 Cr440μmol./L,BUN21.6mmol/L。 (第一次ADR出现时的相关症 状、体征和相关检查)。患者用药前肾功能及尿量均正常。即(干预 时间)停用万古霉素。 (采取的干预措施)。停药后患者尿量逐渐增 多,至6月10日(终结时间)尿量恢复复正常。6月11日复查肾功能: Cr138μmol/L,BUN7.2mmol/L 。(采取干预措施之后的结果)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培训PPT课件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
什么是应该报告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1
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 下,出现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并可 能或者已经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事件。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4
报告原则
免除报告原则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5
报告原则
免除报告原则
1.基本原则 2.濒临事件原则 3.不清楚即报告原则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6
报告原则
免除报告原则
1.基本原则 2.濒临事件原则 3.不清楚即报告原则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8
报告原则
免除报告原则
1.基本原则 2.濒临事件原则
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 械不良事件时,需要报告。
3.不清楚即报告原则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9
必须报告的事件
1.引起或造成死亡、严重伤害的几率较大; 2.对医疗器械性能的影响性质严重,很可能引起或造成死亡、严重伤害; 3.使器械不能发挥其必要的正常作用,影响医疗器械的治疗、检查、诊断, 可能引起或造成死亡、严重伤害; 4.属于长期植入物或生命支持器械,对维持生命十分必要的医疗器械; 5.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认为需要或被要求采取行动来减少产品对公众健康造 成损害的产品事件; 6.类似事件在以往已造成或引起死亡、严重伤害。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课件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5.13**Ma y-2113- May-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Thursda y, May 13,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 5.1321. 5.13**May 13, 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5 月13日 星期四 **21.5. 13
4.实例分析
医用纱布敷料 2012年8月21日,患者术后使用三块医用纱
布敷料包扎伤口,8月23日换药时发现切口有 化脓现象,怀疑为切口感染,医生重新将敷料 高压灭菌,换药后重新包扎,经治疗后切口愈 合。
一次性使用无菌输液器
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12年9月9日来院进 行输液治疗,成功穿刺后,在输液过程中,发现 输液器的流量调节阀失灵,经患者同意给予更换 输液器重新穿刺处理。
紫外线治疗仪
使用目的:治疗皮肤淤癍 使用依据:康复医师操作指南 使用情况:使用半小时后出现故障 不良事件情况:紫外线管时亮时灭,接触不良 对受害者影响:延长治疗时间 采取治疗措施时间:2012-08-08 采取治疗措施:立即改换机器,此台设备送修。
过程描述准确,但请不要使用系统自带的模板
不符合报告标准报告
常工作,并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3.医疗器械重点监测品种
缝合线 缝合线临床上主要用于一般外科手术的缝合,其
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 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化脓、 不愈合/愈合延迟、线断裂等。
透析机
透析机是用来进行血液透析或滤过的医疗设备,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尿毒症。透 析机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 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空气监测不报警、 头晕、心率下降等。
医疗器械使用安全和风险管理培训课件ppt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二:某诊所输液器污染事件
总结词
不规范操作引发感染
详细描述
某诊所发生一起输液器污染事件,多名患者在使用同一批输液器后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经调查, 操作人员未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导致输液器受到细菌污染。
案例三:某医疗机构手术室设备管理问题
总结词
管理不善导致设备损坏
详细描述
某医疗机构手术室在设备管理中存在漏洞,导致手术刀具、 仪器等设备损坏,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调查发现,设备管 理流程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管措施。
医疗器械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设备
保持清洁
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医疗器械进行 定期检查,包括设备的运行状况、部 件磨损等。
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防止污垢 、细菌滋生,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卫生 。
及时维修与更换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部件磨损,应及时 进行维修或更换,不得让设备带病工 作。
医疗器械的安全存储
存储环境要求
02
医疗器械使用安全规范
医疗器械操作流程
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所有医疗器械都应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操作步 骤或跳过某些步骤。
确认设备状态
在使用医疗器械之前,应确认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无故障或隐 患。
定期接受培训
医疗工作者应定期接受医疗器械操作培训,确保掌握最新的操作技 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培训对象
医疗器械使用人员、维护人员、管理 人员等。
培训内容
医疗器械基本知识、操作规程、安全 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
培训方式与时间安排
培训方式
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实践操作培训等。
时间安排
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般建议在医疗器械使用前进行培训,并定期进行复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6
患者术后给予心电监护,机器使用过程中约1 小时,血氧饱和度监测信号中断5分钟左右。
案例7
患者因心功能四级使用多参数监护系统进行监 护,在监护过程中发现监护仪血压数值不显示, 结果不能对重症患者的病情及时监控。
案例8
患者中风,为患者实行针刺后电针治疗,调节 电流强度时,开关不敏感,电流过大,致肢体 麻木。
透析机可能发生恶心、呕吐、寒战、发热、头晕、血压下降、血 压上升、心率下降等。
豁免报告范围
• 使用者在患者使用前发现了器械的缺陷而未导致伤害 的事件
• 由患者自身原因导致的事件 • 因器械超出了使用年限或保存期限导致的事件 • 正常预防功能发挥了作用而未导致伤害的事件
—《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全球指南》 GHTF/SG2/N54R8:2006
案例3
病人进行针灸治疗后,配合红外线灯照射温通 经络,治疗过程中约20分钟,灯泡突然爆裂。
案例4
脑梗塞患者进行颅脑和颈椎的磁共振平扫,主 机拍摄图像后,不能传工作站,无法处理图像。
案例5
患者冠心病,因胸闷监测24小时动态心 电图,监测后在分析信息过程中,电脑 花屏,无法看信息,关机重启后,电脑 无法看信号。
好转。
不良事件上报案例
案例1
患者引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负压 引流器,将注射器接好后,腔内保持负
压并用钢针固定,半小时后,吸引器内
并无引流液,发现注射器吸引器漏气。
案例2
患者有5年糖尿病史,使用安稳免条码血糖仪
进行血糖检测,餐前餐后检测数值相近,连续
2天进行同样操作,数值均相同,有可能导致 误诊而加重病情,患者无法以此作为用药指导。
如必要时报警等;
③
将采取保护措施后仍残留的风险告知使用者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关注的是医疗器械 上市后的风险,及时发现其安全隐患, 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保障其安全性。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与质量事故、医疗事故的区别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获准上市的质量 医疗事故: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 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 法律、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和诊疗护 理规范、常规,过 失造成患者人身损 害的事故。 *引自《
22
1-3部分
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监测工作要求 公民、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不良事件报告要求
九 部 分
4部分
5-7部分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工作要求 8-9部分 有关说明及附件
23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 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主体之一; 2.建立并履行本使用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主动发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9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举例)
控制面板上的按钮靠得太近,使用者按错按钮,导 致患者伤害。 (设计因素) 患者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出现 异物炎症反应。(临床使用) 输注泵速率不准确,导致患者输入过多药物。 (性能、功能故障)
10
质量事故 (举例)
某医院发生数起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接头处 断在血管中事件。经检测,该批次针头硬度不 符合注册产品标准要求。
现、收集、分析、报告和控制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发生的所有不良
事件,并主动告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
3.指定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本使用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 件监测工作,并向临床医师反馈信息; 4.在单位内积极组织宣贯培训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法规和技 术指南; 5.按时报告所用的医疗器械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 亡的不良事件,积极主动配合监管部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 企业对干预“事件”的处理; 6.建立并保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记录,并形成档案; 7.对使用的高风险医疗器械建立并履行可追溯制度; 24 8.其他相关职责。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器械质量事故: 医疗器械质量不 符合注册产品标 准等规定造成的 事故。
合格的医疗器械
在正常使用情况 下发生的,导致
或者可能导致人
体伤害的各种有 害事件。
8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与质量事故、医疗事故的区别
主体:人 原因:非正常使用 医疗事故 主体:医疗器械 原因: 1、固有风险:设计因素、材料因素、 临床使用; 2、性能、功能故障; 3、标签、说明书等存在错误或缺陷。 质量事故 主体:医疗器械 原因:质量不合格
要点
相对完整,以时间为线索,重点为不良事件的表 现、结果,目的是为分析评价提供充分的信息。
事件陈述
2008年08月17日患者因右肱骨骨折在XX医院做
右肱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正常使用。术后,骨 折不愈合,疼痛。2009年09月08日拍X片,X片显示: 接骨板断裂,2009年09月09日行二次手术取出断裂 接骨板,更换接骨板重新固定。术后,9月14日患者
突发、群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应立即报告,并在24小时内填写并报送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27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
使用单位应注册为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用户,保证该系统正 常运行,并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通过该系统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相 关报告 。 个例报告时限: 导致死亡的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报告。 导致严重伤害、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事件——15个工作日内报告。 使用单位认为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但是应当及时告知被越过的所在 地省(区、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
医疗器械的风险性
1.医疗器械的固有风险
(1)设计因素
(2)材料因素
(3)临床应用
2.医疗器械性能、功能故障或损坏,没有达到预期的功能; 3.在产品标签、使用说明书中存在错误或缺陷;
如何控制风险
应按照以下顺序选择安全性解决方案:
①
尽可能消除或降低风险(从设计和构造上保证
安全);
②
如果风险无法消除,应采取充分的保护措施,
突发、群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应立即报告,并在24小时内填写并报送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28
年度监测工作总结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在每年1月底之前对上一年度的医疗器械不良事 件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并保存备查。
29
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的填写
报告内容填写
完整
客观
真实 有效
题眉 患者 资料 不良事 件情况
一、基本概念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 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 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
上市:获得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批准的注册证。 质量合格:符合 注册产品标准。
正常使用:按照使用说明或对于没有使用说明的医疗器械按照 一般可接受的惯例进行操作,包括由操作者进行的常规检查和 调整以及待机。*本定义引自IEC 62366:2007《可用性工程在医疗器械上的应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
1
主要内容
一、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基本概念
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 相关条款 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的填写
为何会发生?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效益
任何医疗器械都具有一定的
风险
使用风险。“安全”意味着:
对于用械和治疗的人群而言,只是“效益大于 风险”,且仅是风险评价的“阶段性结论”,并非 意味没有损害。
25
应建立的主要监测制度和程序
1.本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职责,包括部门、监测员、涉械科室联络员 工作职责; 2.本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年度考核工作制度和程序; 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法规宣贯、培训制度; 4.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收集、调查、分析、评价、报告和控制工作程 序; 5.突发、群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或预案; 6.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记录、档案保存管理制度; 7.便于产品追溯的管理制度; 8.其他相关制度。
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
监护仪的悬挂系统因旋转接头的螺栓松脱而从天花板掉下, 当时手术室内无人受伤。该系统已按制造商的指示安装、 保养及使用。 手术床塌陷,当时无人受伤。
18
医疗器械可能发生的可疑不良事件举例
隐形眼镜导致视物不清、流泪、充血、畏光等。
义齿可能发生牙龈红肿、溃烂、出血等。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可能发生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
案例9
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及吸
痰,2天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经
检查发现气管套管出现漏气。
案例10
患者因直肠癌,使用便携式输液泵进行化疗, 发现比预计的时间提前7小时完成输注。
20
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试行)》 释义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
背
景
管理办法(试行)》
2008年12月29日
1. 宏观规定了相关方职责。
2. 对实际工作的操作指导不够细化。
3. 未对地市级监测技术机构作出规定。
21
意
义
明确和细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 测相关各方的工作职责、程序及 要求 规范、指导相关各方的工作
人工晶体可能发生青光眼、角膜损伤、瞳孔变形移位等。
静脉留置针可能发生静脉炎、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等。 手术防粘连剂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感染、中毒反应、局部刺激等。 呼吸机可能发生因潮气量过大、通气量不足、氧流量不稳定等引 起患者皮肤瘙痒、心动过速、高血压、心肌缺血等。 婴儿培养箱可能发生温度失控、氧浓度失控、报警失灵等导致婴 儿烫伤、缺氧、感染等。
患者做磁共振扫描时皮肤被灼伤,经检测,该 磁共振设备的射频输出功率超过注册产品标准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