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
【摘要】本文介绍了萨特的存在主义产生与发展,分析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内涵,并对其进行了文学阐释。指出萨特的哲学思想在他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都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哲学观;存在主义;存在;本质;自由
让·保罗·萨特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主义者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存在与虚无》、《辩证理性批判》。这些著作已成为二十世纪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思想资料。《百年萨特》的作者黄忠晶[1]说“:萨特倾注一生心力探求人的生存和自由问题,探求如何解决人根本上的自由与人在实际处境中的不自由这个永恒的难题。”因此,萨特的哲学常被称为“自由的哲学”,萨特自己也曾说“:自由是我存在的要素”。本文就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作一简要分析。
一、萨特存在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存在主义是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独立的观念和主观经验。在哲学史上,存在主义被分为基督教存在主义和无神论存在主义。丹麦的神秘主义者克尔凯郭尔著有《恐惧的概念》,为基督教存在主义奠定基础。他认为,世界是客观的,唯一的,但又承认上帝是存在的,这就使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家们陷入“上帝是否与人同在”的矛盾当中,即使基督教存在
主义的后来人雅思贝尔等也没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萨特存在主义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当时德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中,失业、贫困充斥于整个社会中,人们看不到光明,看到的只是令人失望的社会和令人担忧的前途。“国家的命运如何?个人的前途如何?这是摆在每个人、同样也摆在每个作家面前的现实问题”[2]对此问题文学界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提倡奋力抵抗、救国救民,还有不抵抗甚至叛国现象;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作家主张提倡为救国救民出力,提倡面对纷乱的形势有所作为,这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现身文献”。也是存在主义形成的背景。
欧洲部分国家,尤其是法国在二战的混乱中充满校级颓废情绪,尤其是知识分子在面对这样的世界时不知所措,出现了孤独、苦闷的情绪,因找不到出路而变得放荡不羁,于是,存在主义这种标榜个人生活和自由的生活方式成了倍受欢迎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把它当作最时髦的哲学。至50—60年代,存在主义哲学成为全欧最流行的哲学思潮。
二、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内涵
1、存在先于本质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的一个观点,也是他存在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他将存在分为两种即“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在他看来,存在指的是“人的存在”,本质则指的是特质、特性,是某一物所应有的固定不变的东西。存
在先于本质,存在在前,本质在后,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造就自身,希望自己是什么,这样才会有人的本质。萨特所主张的存在实质上就是个人的自我精神或自我意识。
存在主义认为,人只能通过实际行动去体验人的存在,人的存在的过程是人实际所感受到的过程,也就是所谓在存在中感受的过程,即烦恼、冒险、死亡是人的存在的基本内容。萨特认为,要成为他自己,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只有这样才是存在,才是有意义的。
2、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萨特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我们来到这个混乱的、瞬息万变的世界中,面临各种变化,在不定中生存,面对未来、渺茫不知,死亡随时会缠上我们。人们在恐慌中生存,在痛苦中挣扎,这样的生活令大家感到厌烦、痛苦。人们在孤独无依的生活中挣扎、找不到出路。因此人们开始报复社会,用自我的方式生存,为了占有物质资料,人们互为手段,相互利用,自相残杀,因此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每个人对于他人来说都是残暴的,都是敌人。那个消极的社会带给人们的只有痛苦、悲哀、绝望。因此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3、选择是自由的
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而且是绝对自由,不受任何人、任何事情制约。他把自由看做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自由是无理由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同时也有不选择的自由。人
做了俘虏,有选择逃跑的自由、自杀的自由;当了奴隶也有选择反抗奴隶主或者不反抗奴隶主的自由,人永远是自由的。
自由是存在主义的精髓,是存在主义的核心,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是自由的,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萨特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由选择自己生活方式、作为与不作为的权利,人是自由的,不受任何人的约束。“如果存在确实先于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换言之,决定论是没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
[3]
三、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文学阐释
“安德烈·莫洛亚指出:存在主义作家的成功之处‘乃是把哲学运用于小说和戏剧,为小说和戏剧增加了分量,带来了反响。反过来,小说和戏剧赋予存在主义在现代思想中一种不经这些作品体现便永远不会有的威力。’”[4]萨特的文学作品对他存在主义哲学观思想的阐释也恰到好处。
在他的早期作品《恶心》中,主人公洛根丁通过自身对外界的感受,对混乱的世界感到恶心、困惑、恐惧、迷茫,这些心理活动构成了文章的主线,展示了一个孤独者的全部生活。刚开始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可是在现实的打击下最终以失败告终,依旧孤独终老。洛根丁所生活的世界里让他感觉到恐惧、迷茫,正是这些因素造成他强烈的孤独感,因此更进一步体现他“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哲学观点。
而在他的另一部小说《墙》中萨特正式提出了自我选择的问题。主人公伊比埃塔在宣布死刑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恐惧、痛苦、内心孤独,临死前,报了必死的心,为了戏弄敌人,看敌人笑话时说战友躲在坟墓里,岂料这个恶作剧却弄假成真,战友真的躲在坟墓里,并被击毙,而他却因揭发战友意外的活下来。听到这个消息后,主人公晕倒在地。这个结局凸显了既有偶然性又有荒谬性的世界。充分体现了萨特的哲学思想: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选择是困难的现象。连死的选择都那么困难,那么痛苦。
萨特的哲学思想在他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人们生存的社会让人感到不安,动荡,在社会中感到孤独,感受不到任何温暖,在面对这些情况时,人们只能在恐惧、孤独中生活,在痛苦中挣扎,选择虽然是自由的,但其人生更是痛苦的。
【参考文献】
[1] 黄正平.萨特百年:引人心动的文化现象[j].瞭望东方周刊,2005(6).
[2] 萨特.萨特论艺术[m].欧阳友权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0.
[3] w·考夫曼.存在主义[m].陈鼓应译.商务印书馆,1987.98.
[4] 李娜娜.论萨特早期文学创作的选择观念[j].语文学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