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的存在主义

合集下载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一、引言萨特(Jean-Paul Sartre)是二十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文学家之一,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思想对于西方哲学、文学及社会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萨特的存在主义主张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并认为这些选择构成了人的存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探究其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二、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和选择的本质。

他指出,人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和环境中生存的,但这种环境并不是决定人本质的唯一因素。

相反,人的本质是由其自身的选择和行动所构成的。

这种选择和行动是自由的,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限制。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主体性存在,即人是通过自身的行动和经验来定义自己的存在。

三、萨特文学思想中的存在主义表现萨特的文学创作深受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通常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情感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了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的本质。

在萨特的作品中,人物往往处于一种困境之中,他们必须面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所带来的后果。

这种困境和选择常常涉及到人的尊严、生命的意义、道德责任等重要问题。

例如,在《恶心》中,萨特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描写,揭示了人在面对世界时的无助和迷茫。

在《存在与虚无》中,他通过描述人物的行动和选择,探讨了人的自由意志和存在的意义。

此外,萨特的作品还经常涉及到人的社会关系和历史背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他进一步深化了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四、萨特文学思想的影响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法国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启发了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对于他们探讨人的自由意志、选择、尊严、生命的意义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此外,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还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影响。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萨特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和作家,被誉为存在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重点关注个体的存在和自由。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中,存在是一个基本概念,它强调每个个体的存在是首要的,而且个体被迫面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世界的关系。

对于萨特来说,存在先于本质。

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存在者,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定义了他们的本质。

个体的自由意味着他们可以选择和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被传统、社会或其他外部因素所限制。

自由是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类生活的原则和目的。

自由并不是一种轻松的状态,它带来了责任和焦虑。

为了在这个无意义的世界中赋予生活意义,个体必须自己决定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观。

个体的选择和行为必须是真实、自由和具有责任感的,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快乐或人们的期望。

萨特认为,人类的自由面临着两种极端:自我奴役和自我抛弃。

自我奴役是个体被外部因素,如社会、文化、宗教或权力所束缚,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存在和行为方式。

自我抛弃是个体将自己的责任推卸给他人或外界,放弃自己的自由权利和选择。

为了摆脱这些极端,个体必须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存在和自由。

面对存在的无意义和不确定性,个体必须选择自己的目的和价值观,并为之负责。

这种自觉地承担个体对自己的存在负责,并决定其行为和选择的能力被萨特称为“存在的责任”。

个体的存在需要不断地重新审视和创造,他们的选择和行为将塑造他们未来的存在。

萨特认为,自由的个体应该紧密关注自己的存在和情境,不断扩展和丰富自己的存在。

他强调每个人都是创造者和艺术家,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来创造出真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完整word版)萨特的存在主义

(完整word版)萨特的存在主义

浅论萨特的存在主义内容摘要: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的哲学大师,也是上世纪西方哲学家中最具有个人魅力的大师之一。

萨特也曾经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思维,被人们誉为“2O世纪人类的良心”。

萨特把存在主义发挥到了及至,他赞同马克思主义,并一直以社会主义者自居,一生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出路。

他以独特的眼光分析世界,留给人们的是永远闪光的思想.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社会主义引言无论是在当代中国的现代西方哲学研究领域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领域,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都是曾经引起轩然大波,并且受到广泛评论的现代外国哲学思潮之一。

萨特二十世纪伟大的哲学大师之一,他自认为是个社会主义者,一生都在探索和思考社会主义的出路.萨特用独特的辩证法看问题分析世界,作为一位伟大的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萨特的出现是存在主义发展的里程碑。

1945年,萨特为反驳外界对存在主义的批评做了《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著名演讲,将“存在先于本质”作为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

萨特认为,“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至少有一个东西先于其本质就已经存在;先要有这个东西的存在,然后才能用什么概念来说明它。

这个东西就是人,或者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是人的实在。

" 也就是说,萨特的存在主义主张,人最初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来到世界上,是作为一种单纯的主观性、虚无而存在的,没有什么本质。

萨特的这一“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正是体现了他的存在主义与以往哲学的不同.它不仅代表着存在主义的基本人学观,而且也代表和体现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主要倾向.一、历史辩证法下的存在主义萨特的历史辩证法的起点,首先就是在“匮乏”基础上形成的人与物的对立。

而人是由事物中介的,同样,事物也是由人来中介的.正由于物的“匮乏”,才有人与人之间否定性关系的出现.这里表现的就是,一个物体要表现出来,必须有另一个物体的存在。

而在“匮乏"基础上人与物的这种辩证关系,正是萨特历史辩证法的内在矛盾与演进动力。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萨特及其背景萨特,全名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是二十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国际盛誉的文学家、戏剧家、社会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出生于1905年的巴黎,成长在一个充满自由思考和人文主义精神的中产阶级家庭。

萨特早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接受教育,后赴德国柏林和海德堡大学深造,接触并深受德国现象学的影响。

萨特所处的时代正值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及二战后的法国,这是一个充满社会动荡、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时期。

他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与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不仅是对传统哲学观念的挑战,也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萨特的哲学思想深受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影响,但他将存在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强调个人的自由、责任和选择,认为人是在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超越的过程中获得意义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不仅对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文学、戏剧和社会评论等领域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萨特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是对传统哲学的挑战和超越,也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他的思想和作品不仅为哲学界所重视,也在文学、戏剧和社会评论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流派,其核心在于对个体存在及其意义的深入探讨。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正是这一流派的杰出代表。

萨特强调,存在先于本质,即个体的存在是首要的、原初的,而人的本质并非先天决定,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通过自由选择和行为塑造的。

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责任”。

存在先于本质意味着个体的存在是不受任何先验规定或固定本质束缚的,人的本质是在不断的自我塑造中形成的。

自由选择则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可能性和情境时,具有自主决策的能力,可以通过自由选择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论述萨特关于自由选择的存在主义命题

论述萨特关于自由选择的存在主义命题

让我们来论述萨特(Jean-Paul Sartre)关于自由选择的存在主义命题。

萨特是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强调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是自由的存在,必须自己为自己创造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框架下,他提出了关于自由选择的命题。

首先,萨特认为人类是自由的存在。

他指出,人没有先验的本性或目的,我们的存在是自由的,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选择不受任何外在或内在的限制。

这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有绝对的责任。

其次,萨特强调自由选择的困境。

他认为,自由选择带来了一种存在的焦虑和无法逃避的责任感。

在面对无数可能性和选择时,我们面临着不确定性和无尽的可能性,这种选择的自由使我们感到不安和负担。

接着,萨特主张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自由选择是创造自己和赋予生命意义的基础。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项目,通过选择行动和价值观,我们不仅创造自己的存在,而且对世界产生影响。

最后,萨特指出,自由选择带来了道德责任。

我们的选择不仅影响着自己,还影响着他人和整个社会。

因此,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行为负责,并在自由选择中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总结起来,萨特的存在主义命题强调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

他认为人是自由的存在,必须自己为自己创造意义和价值。

自由选择带来了焦虑和责任感,但也使我们能够创造自己的存在并对世界负责。

通过自由选择,我们才能实现个体的自由和社会的进步。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一、引言萨特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之一,其存在主义思想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与现代社会的个体价值追求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分析其哲学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二、萨特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先于其本质的,人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和选择来塑造自己的本质。

其次,人的存在是自由的。

萨特强调人的自由选择,认为人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最后,他人是地狱。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社会性的,人的自由选择会与他人产生冲突,从而产生痛苦和困境。

三、萨特存在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先,他的小说《恶心》等作品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人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困境。

其次,他的戏剧作品如《苍蝇》等,通过人物之间的冲突和选择,揭示了人的社会性和自由选择的复杂性。

此外,萨特的作品还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孤独、迷茫、痛苦等。

四、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的特点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关注个体命运和内心世界。

萨特的作品往往通过对个体的关注来揭示社会的种种问题。

其次,强调自由选择和责任。

萨特认为人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种观念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后,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萨特的作品往往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来反映人的困境和选择。

五、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的影响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创作方法。

其次,它推动了文学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转变。

最后,它为后来的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六、结论综上所述,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1)“存在先于本质”。

在萨特看来,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

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

(2)“自由选择”。

上帝死了,人在这个世界上是自由的,人的行动选择是自由的。

这是因为人的选择既没有任何先天模式,没有上帝的指导,也不能凭借别人的判断,人是自己行动的惟一指令者,但是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世界是荒诞的”。

人偶然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面对着瞬息万变、没有锂性、没有秩序、纯粹偶然的、混乱的、不合理的客观外界,人感到处处受到限制、阻碍。

在这茫茫的世界里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人只有感到恶心、呕吐。

1、“自在”与“自为”萨特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并将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

想要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必须首先弄清这两个概念的涵义。

所谓“自在的存在”,是指超出意识之外的东西,相当于一般所说的事物和人的未知之根源与本质,这种本质是“超现象的”,掩蔽在深处的东西。

它永远、绝对地存在,但却是偶然的,没有必然性,无法真正认识。

因此它是一个异己的、荒诞的、令人厌恶的世界。

所谓“自为的存在”就是指人的主观意识。

它是真正的存在,同时却又是一种虚无。

因为它是自由的,不确定的。

它永远不是什么东西,它总要成为什么东西。

因此它使“现在”永远成为对自我的否定和不满足,就此成为虚无。

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在性质上是相对立的,但二者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自为的存在不能离开自在独立地存在,没有自在的自为将流于抽象,就像没有音高和音色的声音一样不能存在。

另一方面,自在的在仅仅是,至于是什么,这是自为或意识所赋予的。

如果没有自为的出现,自在就只是一种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本身不含有任何区别的浑然一体的东西。

自在只有依赖人的意识才能得以说明,才能成为有意义的真实性的存在。

2、存在先于本质萨特即是把纯粹的主观性,即自为,当作人的基本存在;把它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并由此推导出外部客观世界的存在。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与自由萨特(Jean-Paul Sartre)是20世纪最杰出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哲学、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萨特的哲学中,存在和自由是两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存在在于自由,而自由则构成了存在的本质。

本文将从萨特存在主义的角度出发,浅析存在与自由在其哲学体系中的关系。

萨特提出存在优先于本质的观念,他认为人的存在是基础,而人的本质则是由人的选择和行为所决定的。

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中,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这一著名论断。

他认为,人类并没有与生俱来的本质或目的,而是被扔到世界上,被迫作出选择,创造自己的本质。

人的存在是自由的存在,人的行为和选择决定了他的本质,这就是萨特的“存在即自由”的观点。

在萨特看来,人的自由是绝对的,但这种绝对的自由却伴随着责任和孤独。

人在做出决定的时候,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他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说道:“自由即是责任”。

这种责任并不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而是来自于人自己的内在觉悟。

人的自由也导致了他的孤独。

人无法依赖任何外在的价值或规范,他必须凭借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来塑造自己的存在。

这种孤独并不是恐惧的,而是自由的,是人在“自己对自身的不断选择中成为自己”的过程。

在萨特看来,自由与责任、孤独紧密相连,构成了人类存在的本质。

人在选择和行为中体验到了自己的绝对自由,同时也承受着自己选择所带来的责任和孤独。

这种存在主义的自由观不同于传统的自由观,它不是指的行为的不受拘束,而是指的在选择和行为中体验到绝对的自由。

除了个体的自由,萨特还关注了集体的自由。

他认为,每个人的选择和行为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个体之间的选择和行为是彼此交织在一起的。

在《反对哲学中的人》一书中,萨特谈到了“自由的选择是所有人的选择”这一观念。

他认为,每个人的自由选择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而整个社会又会影响到每个人的选择和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主体,同时又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论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观思想

论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观思想

论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观思想
存在主义是20世纪哲学家萨特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个体在面对选择时的自由和责任。

在萨特的哲学体系中,自由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他对人类存在的解释和对人的行为的分析中。

萨特认为人类是自由的存在,但同时也必须承担自己所作选择的责任。

本文将从萨特的自由观出发,在论述其存在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探讨其对自由的理解以及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萨特对自由的理解体现在他对人类的存在态度上。

他认为人是一个“存在先行”的存在,意味着人首先是一个存在着的个体,而后才是被定义和塑造的对象。

这就意味着人是自由的,他们有能力去定义自己的存在、选择自己的道路。

在《存在和虚无》中,萨特指出:“人类存在就是自由”。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人被扔到世界上的时候是毫无规定的,他必须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

在这个选择中,无所不在的自由就成了存在的本质。

这种自由并不是指纯粹的任意性,而是指在已有的条件和环境中,个体有能力去选择和创造自己的生活。

萨特的自由观也包含了对责任的理解。

他提出了著名的“存在就是命运”的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责任,而无法将责任推卸给外部因素或者命运。

人的选择和行为都是自己的责任,不能归因于上帝、命运或者其他人。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类主义》中写道:“人没有其他选择,只有由自己选择自己。

”这也意味着,人的存在是由他们自己去创造的,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是他们自己做出的,因此也必须对其负责。

萨特 存在主义

萨特 存在主义

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影响最大的存在主义者就是萨特。

由于萨特善于运用文学的形式来宣传存在主义的思想,从而使存在主义的影响迅速扩大,并渗透到了各种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中。

因此,萨特的名字,也成了存在主义的同义语。

萨特在政治上是比较进步的。

在二战期间,他参加过反抗纳粹占领的斗争。

二战之后,他的思想向马克思主义“靠拢”,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但是他不愿意参加共产党,只愿意做共产党的同路人。

(这大概是因为他主张绝对自由,认为入党以后就不自由了。

)1956年苏共20大以后,他和法国共产党产生了分歧,开始批判法共和斯大林主主。

但是,他对中国比较好,50年代访问过中国。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般都有这么一个特点,因为他们对中国的情况不太了解,由于中苏两党之间存在分歧,因此,他们认为,中共也是反对斯大林主义的。

萨特也是这样看的。

60年代初,他反对美国入侵越南。

1968年他又反对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68年,巴黎暴发了震惊世界的“五月风暴”,他成了左派学生运动的思想领袖。

1980年萨特去世后,有6万多人自动参加了他的葬礼,包括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也参加了他的葬礼。

萨特可以说是当代西方世界的一面镜子,他的著作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萨特的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主要是“现象学的本体论”,后期主要是“历史辩证法”。

前后期的思想分别表现在《存在与虚无》和《辩证理性批判》这两部代表作中。

1945年10月28日,他在一个俱乐部发表了一篇题为《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的演讲。

这篇演讲稿1946年初发表在一份杂志上。

这篇演讲可以看作是他的思想发生转折的标志。

在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奠定了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后期,是对他的存在主义思想的修改和补充。

在前后两个时期,都贯穿了“个人自由”的中心论题。

下面谈三个问题。

一、现象学本体论萨特承袭了胡塞尔现象学的观点。

他的代表作《存在与虚无》的副标题就是:现象学本体论。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1. 引言1.1 介绍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其核心理念是人类存在的本质是自由和责任。

萨特认为,人类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他强调个体的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的行为和选择构成了其本质,而非相反。

萨特还提出了著名的存在前提,即“存在优于本质”,这意味着个体在选择之后才确定了自己的本质。

在萨特看来,人类的自由意志是一个困境,因为人们不仅要承担自己的选择,还要面对无法掌控的外部世界。

正是通过对这种存在的绝望和无力感的体验,人们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自由。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挑战了传统的宗教和道德观念,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核心理念:存在先于本质和人类是自由的。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意味着人类没有固定、确定的本质或目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创造自己的存在。

这与传统的哲学观点相悖,传统观点认为人类有一种本质或目的,而存在主义则否认了这种观点。

萨特强调人类是自由的,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人不是被生活、社会或命运所决定,而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在不断地创造出自己的存在。

这种自由带来了责任和焦虑,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萨特认为人类的自由意志是根源于人的无意义存在。

他认为人类生而为人,没有固定的本质或目的,这种无意义的存在使得人类具有绝对的自由。

这种绝对的自由也带来了无休止的焦虑和不安,因为人类必须自己为自己的存在找到意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力图揭示人类的自由、责任和焦虑。

通过否定固有的本质和目的,萨特强调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创造者,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他的观点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自由意志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2.2 萨特的自由意志观念萨特认为,人类具有绝对的自由意志。

他指出,人生的本质是无意义的,但在这种无意义中,人被赋予了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

存在主义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流派之一,把存在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演化的重要趋势之一,萨特正是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有影响、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一、萨特的生平萨特于1905年6月21日生于法国巴黎的富裕阶层家庭,从小就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据说他读的第一本书的书名是《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苦难》,而中学时通过接触尼采、柏格森等著名哲学家的思想让他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4年,萨特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

1929年,萨特萨特在一个气象台里服兵役,为期1年半。

1931年4月,萨特去了法国北部港口城市勒阿弗尔,在高中教哲学,同时写作小说和哲学论文,后来又到德国柏林的法兰西学院专门研究现象学,深入的研读了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的哲学思想以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在二战期间,萨特加入了法国共产党的地下抵抗组织,并被关进德国集中营,这段监狱生活对萨特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与1943年发表代表作《存在与虚无》。

萨特希望把自己多年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写进这本哲学专著中。

写作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书问世后在知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许多职业哲学家都关注着这本书。

但《存在与虚无》从一开始就难以被学术界正统权威所接受。

他们觉得这本书过于离经叛道,不能入哲学的殿堂。

这本书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使得存在主义成为五十年代最具影响的思潮。

而这本书也被视为法国存在主义运动的奠基之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萨特主编了评论杂志《现代》,编辑部成员有波伏娃、雷蒙·阿隆、米歇尔·莱里斯、梅洛·庞蒂、阿尔贝·奥利维埃和让·波朗等。

1946年,萨特发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指出存在先于本质。

1948年2月萨特接受邀请担任革命民主同盟执行委员,开始“介入”政治活动。

萨特《恶心》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萨特《恶心》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萨特《恶心》中的存在主义思想《恶心》是法国知名存在主义思想家萨特的代表作,描绘了主人公罗阿布的内心独白和对生命的存在感到的恶心。

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和存在的矛盾和挣扎,体现了存在主义思想家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质疑。

本文将围绕《恶心》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展开分析,深入探讨萨特对于生命和存在的解读。

萨特《恶心》中的主人公罗阿布所经历的内心挣扎和痛苦是作品的核心。

他感到生命的虚无和无意义,对自己的存在感到不安和恶心。

这种内心的挣扎,正是萨特对存在主义的诠释。

存在主义认为人生没有固定的目的和价值,生命本身即是虚无和无意义的。

罗阿布的内心痛苦正是对这种虚无和无意义的直接体验,他无法逃避或否认这种痛苦,因而感到内心的恶心和绝望。

《恶心》中所展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萨特关注的焦点。

作品中描绘了罗阿布与周围人的互动和交流,但却充满了矛盾和虚假。

这种人际关系的矛盾和虚假,揭示了存在主义对于人的存在状态的分析。

存在主义认为人是自由的存在,但与此人的自由也意味着孤独和无义。

在人际关系中,人们总是试图通过谎言和伪装来掩饰内心的空虚和无意义。

作品中罗阿布与他人的交流充满了虚假和矛盾,这正是萨特对于人际关系的诠释,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充满了挣扎和无法解脱的孤独。

作品中的环境和场景也是萨特对于存在的诠释。

《恶心》中的城市和社会充满了破碎和混乱,这种环境的描绘正是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关注。

作品中的城市充满了孤独和荒废,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和恶心。

萨特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担忧和批判。

现代社会充满了物质追求和空虚,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恶心和无意义,这正是存在主义对于现代社会的观察和反思。

作品中罗阿布的自我觉醒和内心的颠覆也是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

罗阿布在作品中经历了一次自我觉醒和内心的颠覆,他意识到了生命的虚无和无意义,对现实产生了质疑和反抗。

作品中的这种自我觉醒和内心的颠覆,正是萨特对于人类自我意识和生命的思考。

存在主义认为人是自由的存在,但这种自由也意味着责任和选择。

萨特存在主义解析

萨特存在主义解析

现象学本体论1.现象学一元论萨特前期的最主要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中的主要目标是提出所谓现象学本体论。

也就是用“现象的一元论”来取代“使哲学感到困惑的二元论”。

“现象的一元论”指的是胡塞尔以来用现象学方法来超越主客、心物、思有等对立的理论。

萨特接受了胡塞尔用纯粹意识的意向性活动来统一和消除心物、思有二元对立的基本观点,但又有如下两点区别,一是他企图从纯粹意识现象出发进一步揭示存在的意义,建立现象本体论,二是他摒弃了被胡塞尔当作意向性活动的来源的先验自我。

同胡塞尔一样,萨特把现象学一元论所说的现象就是存在、本质的直接显现。

在现象后面并没有一个作为其本原的自在之物或基质。

现象并不是作为与本质不同的东西而与本质处于对立地位,也不是作为与内在的东西不同的外在的东西而与外在的东西处于对立地位。

现象作为其本身的存在的直接显现,既不是内的,也不是外的,而既是外又是内。

正象电流本身就是物理化学作用的集合体而并不是表示在其后还有什么作为电流的基础的东西一样,现象本身就是一个总体的系列,在它们之后并无作为其基础的东西。

现象显示什么,它就绝对是什么。

现象作为其本身的在的显现并不隐藏本质,而是启示本质,它本身就是本质。

反过来说,本质并非隐藏于现象之后的东西,它只是作为显现的系列的联系,它本身就是显现。

萨特认为,从这种现象出发,不仅可消除内在的和外在、本质和现象、潜力和行动的二元论,也可进而消除客观与主观、存在与意识等等的二元论。

一句话,现象的一元论可以取代和消除一切二元论。

但是,萨特并不认为现象的存在就是一切存在。

现象的存在是存在的直接显现系列,这种显现出来的系列只能是有限的,而存在本身可以采取的显现系列在原则上却是无限的。

例如,我所看到的桌子的存在作为现象的存在是桌子本身的存在的有限的显现,而桌子本身的显现方式是无限的。

萨特由此要求把现象的存在与存在的现象区分开来。

他认为这种区分,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把存在的现象归结为现象的存在,那无异乎把存在归结为感知,把桌子归结为对桌子的知觉,而这实际上就会以新的方式重复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唯心主义原则。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对于当代文学思潮的影响,是跟萨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萨特用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戏剧——表达观念,并因此而成就存在主义思想的特殊形态(1);二是同代及后来文学家们与萨特之间向背离合,种种关系强化了存在主义对世界文学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2);三是萨特本人的文学思想及理论批评,这成为20世纪西方文论中独具特色的内容。

从这几个方面,就能看出萨特的文学观;而这文学观的理论根基,又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一其实萨特并没给自己穿上存在主义的桂冠,但也无法婉拒存在主义思想家的称呼,因为他的思想的确从“存有”问题初始的,而且所有问题的根由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知名的推论:“存有先于本质”。

这句话抒发怎样的意思呢?从存在主义思想的渊源看看,仍就是对西方哲学里“本质主义”的畏惧。

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思想,一贯把理念和本质放到第一位:世界就是理念的仿造和共相,人就是本质的附庸和显现出来。

“我就是人”;“人”就是概念和本质,而“我”自身以及“就是”的状态,就是无关紧要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

存在主义哲学就是必须突显并研究这个被遮挡了的“就是”,或者说“存有者”如何回去“就是”。

在这一语境中,“存有”与“本质”就是矛盾的;二者之间自古以来的关系也应当倒转过来。

就是说,不是本质同意存有,而是“存有先于本质”。

然而,这个推论又无法直观地认知为谁先谁后的问题,更深刻的含义还是人的意识及其可能将,不如说,就是人的存有及其意识缔造出来人的本质。

在这个意义上,“本质”——如果存有的话——就是存有所建议或建构出的。

正像现象学史家赫伯特·施皮格伯格表示:“对萨特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人的‘本质’也即为人的本性乃是人自由行动的结果。

因此他采用‘本质’一词做为在其民主自由缔造活动中人的意识的名称。

”(3)的确,萨特特别强调“存有”相对于本质的第一性,目的就是判定人的本性:它不是某种既定的“本质”(或概念),也不以某种“本质”所限量,而是意识到“存有”之后的民主自由与挑选。

萨特的“存在”与存在主义自由观

萨特的“存在”与存在主义自由观

萨特的“存在”与存在主义自由观李佳霖让-保罗·萨特的哲学巨著《存在与虚无》于1943年首次出版,标志着萨特哲学思想的形成,他将本人最重要的思想和观点都写入了这部巨著之中,而他所提出的存在主意思想与海德格尔及尼采的学说不尽相同。

萨特的存在主义的根据是无神论,认为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人自从来到世上便要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萨特的哲学是崇尚自由主义,即人是自由的,既然人是自由的,便无存在之意义,亦无先于存在的正义或者价值与脱离一切束缚的绝对的自由。

而由于存在失去了其意义,故人类便有了创造意义的需要。

萨特哲学思想的基本前提来自于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上帝死了”。

本文主要介绍萨特的“存在”哲学与其存在主义自由观。

1 存在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曾经风靡全球,其于1943年完成并发表了其哲学巨著《存在与虚无》,在这部巨著中,他深刻完整地阐述了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以及人道主义忧患,并将自己最重要的思想和观点都囊括于这部浩瀚冗长、才华横溢的著作之中。

《存在于虚无》是一部萨特的原创巨著,与其在1960年发表的《辩证理性批判》共同组成萨特哲学体系的两大理论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在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中,有一部分形式、观念新颖的命题与众人产生了共鸣,尤其是广大青年群众。

萨特的哲学晦涩难懂,很多人都喜欢他的哲学却极少去进一步了解和深究他的哲学体系和架构,对于现今与以后的众多民众,尤其是青年人,有必要全面深刻地对萨特的存在主义与存在主义自由观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学习,而不能一知半解,不求精益。

1.1 存在先于本质而存在“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存在主义的第一根本原则。

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自由即是人。

萨特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说,认为除了人以外的世界统称为外部世界,外部世界是一种自在的存在,但不是显现的存在,因为外部世界在没有人对其认知之前是毫无意义的存在,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实在,只有人存在,世间万物才有真正意义,本质是人总结出来的,由人认知并加以定义,人本身就是一种存在,而且是一种自在的存在,人通过实践对外界世界进行认知,探寻外界世界的本质,而被人实践的对象,即外部世界也是一种存在,人由此变为外部世界和本质的中介,外部世界通过人对其进行实践而产生认识,这种认识就是本质。

萨特存在主义

萨特存在主义
雅斯贝尔斯继承克尔凯郭尔的基督教存在主义,主张追求上帝,认为哲学应从“存在者”—“人”出发,关 心其在危机中的生存问题。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最有创见的哲学家,他宣扬无神论存在主义,是无神论存在主 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1927)中第一次提出了存在主义这一称谓,并促使存在主义理论系统 化、明确化。对于“人是如何存在”的问题,他指出,作为“存在”的人,面对的是“虚无”,孤独无依,永远 陷于烦恼痛苦之中。他认为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同他的自下而上条件相脱节,面对着的是一个无法理解的世 界,即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人永远只能忧虑和恐惧。而正是忧虑和恐惧,才揭示人的真实存在。他提出,人有自 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忧虑、恐惧使人通向存在,只有存在,才谈得上自我选择的自由,它与光明和快乐相。
谢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相关简介一战后,存在主义在德国开始盛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一战后,德奥失败,十月革 命成功,1918—1928年柏林工人起义、武装斗争等等,严重威胁着德国资产阶级生存,他们心中充满了忧虑、烦 恼、恐惧以及悲观失望等阴暗情绪。然而他们又不甘心失败,时刻企图东山再起,复仇雪耻,为发泄他们的阴暗 情绪并把这种情绪引上自我奋斗的道路,从而把知识分子中的悲观、消沉颓废情绪纳入到资产阶级的复仇轨道, 存在主义哲学就应动而生了。而当希特勒的纳粹党正式上台,德国大资产阶级再次得势时,他们对存在主义所鼓 吹的那套消沉颓废思想便不那么特别爱好了。
萨特
二战后,存在主义在法国思想界占据重要地位,确立了基督教存在主义。一些作家,通过文学创作进行宣传, 扩大了存在主义的影响。法国的存在主义基本上分为两大派:
以西蒙娜·魏尔、加布尔埃尔·马赛尔为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
法国在二战中充满消极颓废、悲观失望情绪,知识分子中形成一种由于苦闷、孤独、被遗弃、找不到出路而 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的风尚。于是,标榜个人的生活、自由、存在放在第一位的萨特的存在主义受到极大欢迎, 被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当作最时髦的哲学。至50—60年代,它成为全欧最流行的哲学思潮。

萨特的存在主义及文学观重读萨特

萨特的存在主义及文学观重读萨特

萨特的文学作品同样体现了这种责任感的重要性。在他的作品中,每一个角色 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他们的行动或许无法改变外界环 境,但是却能改变他们自身。这种改变不仅是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的一种肯定, 也是对人类存在的一种最深刻的表达。
总的来说,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作品是他对人类存在的一种 深入的思考和表达。他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人类存在的新的视角,他 的文学作品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体验和理解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重读萨特,我们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启示和理解,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我 们自己的生活和存在。
参考内容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观念的独特 解读
让-保罗·萨特,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评论家,是二十世纪存在 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文学、哲学、政治学等各个领 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次演示旨在探讨萨特存在主义文学观念的内涵及其在 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萨特存在主义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责任,认为人的存在是偶然的,没有任何先 验的目的和意义。这种思想反映在文学领域中,就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观念。在 萨特看来,文学作品应该是对人存在的状态的反映,尤其是人的自由意志和选 择。他认为,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们能够为读者提供对生活和存在的深 刻洞见。
存在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自由:萨特认为,人类的自由是绝对的。我们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 并承担这些选择的后果。
2、强调选择:在存在主义看来,我们的命运是由我们的选择所决定的。这些 选择可能是基于理性的,也可能是基于情感的,但它们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3、强调认识:存在主义认为,我们通过认识自己和世界来理解我们的存在。 这种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观如何不陷入相对主义

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观如何不陷入相对主义

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观如何不陷入相对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曾在20世纪风靡一时。

他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他的自由理论。

“存在先于本质”、“人命定是自由的”、“所谓自由就是选择自由”萨特用这些语言来表达他的思想。

而绝对自由的价值观势必让人们怀疑存在主义会不会陷入“个人主义”和“相对主义”等问题。

而萨特本人也不认为自己的自由是为所欲为、自私自利,那么萨特的学说如何区别于相对主义呢。

本文首先从本体论的角度阐述了萨特的自由理论的根基,然后通过严格限定萨特口中的自由的含义来说明“人必须要为自由负责”这一特性,最后通过说明萨特的负责不光是为自己负责更是为全人类负责,为自己负责同时就是为全人类负责的思想来找到“绝对”,从而将其区别于相对主义。

标签:自由;本质;选择;责任自由是人类最崇高的理念,我们都崇尚自由、追求自由,甚至为了自由舍弃生命。

然而我们往往又会说“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必须加上枷锁”,确实盲目的自由反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自由好像必须遭到限制。

所以自由并不是无根的自由,自由必须有它的根基,才不会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

那么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一、萨特自由观的本体论根基存在是什么?面对这个两千多年以来西方哲学一直追问的问题,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将存在划分为两种——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

自在的存在就是最原初的存在,按照萨特的说法这种存在不是创造的,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对自在的存在只能说三句话:存在存在;存在是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

第一句话“存在存在”的意思是它并不依赖于意识,并不是像唯心主义所说的那种感知的集合体。

第二句话“存在是自在”的意思是存在是自因的,它没有一个创造者,它是完全偶然,或者说荒诞的(absurdus)。

而第三句话“存在是其所是”的意思是存在是有本质的,因为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一个事物之所以是其自身的关键在于它的本质,就像刀有了刃这个本质刀才是刀自身这样。

自在的存在就是物的存在。

而自为的存在是没有本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特所理解的人学辩证法的根本内容 ——整体化
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人学辩证法 (三方面)
个人实践的辩证法 (构成的辩证法)
集体实践的辩证法 (被动的辩证法)
共同实践的辩证法 (被构成的辩证法)
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萨特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只不过是个人实 践活动的辩证的总体化,社会历史是从事实践活 动的人创造的。在这里,他的思想明显受到了马 克思主义的影响,但是他在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 同时,对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性实际上又是加以 否定的。因此,总体上看,他的思想仍是没有脱 离存在主义的总体视域。
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他医治和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法 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离开 来。一方面否定和排斥辩证唯物主义,代 之以所谓人学辩证法;另一方面重新解释 历史唯物主义,把它当
辩证法就是整体化法则,这个法则造 成了一些集合体,一些社会,一部历史, 即一些强加个人之上的实在性;而同时, 它又必须由无数个体行为交织而成。
四、萨特存在主义的思想影响及 其问题
萨特以其存在主义的视角表达了对马克 思主义的尊敬,看到了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的缺陷,但他的理解仍停留在存在主义视角。 在他的人学辩证法中,把建立在人的主观性基 础上的“我”与“他人”的冲突当作辩证法的 内容,否定人的实践活动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这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精神是相悖逆的。
思考题
1.谈谈萨特“存在先于本 质”的思想。 2. 2.何为自在的存在与自为 的存在。 3萨特存在主义的思想影 响及其问题。
参考书目
萨特《辩证理性批判》,巴黎1960年版。 刘放桐主编《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 民出 版社,2000年。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3年。 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三联书 店,1987年。 韩秋红《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吉林人民 出版社,2007年。
二、存在与自由
但他又强调要把个人的自由选择与所应担负 的道德责任联系起来。个人在作出任何一个选择 时,要为此既对自己、又对他人和世界负责。因 为选择完全是我个人的自由行动但也要牵涉到他 人以至于全人类。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四 点: 一、人是绝对自由的。 二、自由是选择的自由。 三、自由选择要负道德责任。 四、自由是人生的选择。
让-保罗·萨特 保罗· JeanPaulSartre 1905年—1980年 1905年 1980年
萨特
萨特
法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存在主义哲 学的代表性人物,出生于巴黎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童 年丧父,父亲是海军军官。自幼身体孱弱,右眼失明, 左眼斜视。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性色彩。 1924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读哲学。 1933-1934年到柏林法兰西学院研究胡塞尔哲学。 1939年应征入伍。 1940年被德军俘虏。 1941年获释后仍回巴黎教中学,继续从事哲学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
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 存在与自由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萨特存在主义的思想影响及其问题
一、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
萨特认为《存在与虚 无》“是一本关于自由的 书”,并在这部著作中对 存在进行了分析: 自在的存在 存在 自为的存在
一、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
自在的存在是指客观 的物质世界。它是一种纯 粹的偶然性,是其所是, 命中注 定,无可更改。 基 本 规 定 存在存在 。 存在是自在。 存在 是它所是的。
味 着 由 择 是 绝 对 是 。 。 识 中 进 意 由 在 自 是 人 。 的 就 由 自 由
构 于 , 人 的 存 在 本 身 就 意 结 的 身 本 在 存 的 人
萨 特 认 为 , 自 由 属 由 自 对 绝
二、存在与自由
自由是萨特哲学的基本概念, 自由是萨特哲学的基本概念,指的是以主观 性和超越性为特征的纯粹意识活动,和自为同义。 性和超越性为特征的纯粹意识活动,和自为同义。 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主张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主张存在先于本质,这指 的是人的本质出于人的自由创造。 的是人的本质出于人的自由创造。人是由自己造 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 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也就是 所谓的主观性。物总是消极被动的,没有自由, 所谓的主观性。物总是消极被动的,没有自由, 己造就自己。 不能自 己造就自己。它们的 本质是当它 自为) 们作为 人(自为)的对象而存在的时候 予的。 由人赋 予的。就它们作为人的对象来 它们的本质先于其存在。 说,它们的本质先于其存在。
四、萨特存在主义的思想影响及其问题
也许作为存在主义哲 学家,萨特的理论建树未 必高于海德尔,但是直到 今天,萨特的名字仍然与 存在主义联系在一起。这 不仅仅是因为萨特是文学 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因 为他的思想更适应当时西 方社会反抗现实、维护个 人自由的时代精神。
四、萨特存在主义的思想影响 及其问题
二、存在与自由
这里有一种奇特的辩证作用:构成人 的赖以雄踞于事物之上的力量的核心之中 的东西,即人超越自身及其直接面临的境 况的能力,同时又造成了脆弱性,犹豫不 决又不堪一击,造成了人类命运中注定的 极度痛苦。 ——威廉·巴雷特
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萨特后期表现出了接近马克思主义的倾向。 他在《辩证理性批判》中系统地表述了怎 样用存在主义来医治和补充马克思主义。 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惟一有生命力的 哲学应当是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一种以 人为中心的“人学”,存在主义正是这样 的人学,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原本应当包括 存在主义。是马克思的继承人把人丢了, 使马克思主义中出现了”人学的空场“。
四、萨特存在主义的思想影响及 其问题
萨特关于存在的思想史建立在对人的主 观性的理解基础上的,既主张“人生是荒谬 的”又相信历史总是向着人意识到自己是人 的方向缓慢发展的,既主张“他人就是地狱” 又提倡个人自由的实现必须把他人的自由当 成个人自由的目标。这种矛盾的思想正体现 和反映了人的存在的两歧性矛盾。
萨特
1944年起辞去教职,专事著述。他不赞成苏联 模式的社会主义,也不赞成资本主义。 1945年同法国当时的一批著名知识分子创办杂 志《现代》,同年,他拒绝接受政府所授予的法 国荣誉团勋位。 1956年秋,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中国行。 1964年又以“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为理 由而拒受诺贝尔文学奖。晚年他仍积极参加社会 政治运动,是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的积极支持者。 他善于用戏剧、小说等文艺形式通俗地表达晦涩 艰深的存在主义哲学内容。
萨特在自己的思想中揭示了人的存在的 特殊性。他所表达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论 断鲜明地表征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叛和抗 议,以及对个人自由的呐喊。当然,他的思 想中也不免包含着晦暗和消极的意识流露, 但总体上关于“自由、选择、责任”的论述 所敞开的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 被称为“20世纪人类的良心”。
一、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
自为的存 在是指意识的存 在。 意识没有固定的本 质,并非命中注定,它 不是其所是,而是永远不是什 么,永远要成为什么的一种存 在。它是虚无。 唯有人是自为的存在。
一、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
自在的存在 自为的存在

对比

本质先于存在
存在先于本质
二、存在与自由 自 选 行 自
主要著作
《想象》 《墙》 (1936) 想象》 想象 ) 恶心》 《恶心》(1938) ) 存在与虚无》 《存在与虚无》(1943) ) 苍蝇》 1943) 《苍蝇》(1943) 自由之路》 《自由之路》(1945) ) 毕恭毕敬的妓女》 《毕恭毕敬的妓女》(1946) ) 肮脏的手》 《肮脏的手》(1948) ) 《魔鬼与上帝》(1951) 魔鬼与上帝》 ) 辩证理性批判》 《辩证理性批判》(1960) )
二、存在与自由
选择总是个人自己做出的选择,因此,人 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一切责任。绝对自由地 选择就要绝对地负责。这就是道德责任。人的 选择与责任是自由的一体两面。
道 德
对自己负责 对 人负责
二、存在与自由
萨特把自由等同于人的意识活动(自为)。 只要人有意识就是自由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具 体的自由要受到各种具体条件的制约。与自为同 一的自由则是人们在思想上对自己面临的各种可 能性加以选择的自由,不受任何限制。选择是否 成功与具体的自由相关,而与自由本身无关。因 为自由就是选择的行为本身,而不是通过选择获 得自由。人们即使不选择也仍然是作了自由选择, 那就是选择了不选择。所有选择都是个人单独地 进行的,完全根据个人在特定境遇下的意愿,不 遵循任何普遍的或先天的标准,不受任何因果和 逻辑关系的约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