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提出
目前的农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为了了解本校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况,本人采用除了以问卷形式,通过学生、教师两维视角来透视课堂阅读教学问题外,我们还通过进入课堂现场听课、观测以及教师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取了一些更为直接真实的信息。
依据师生问卷、课堂观测和教师访谈所获取的各方面信息,我对本校的课堂阅读教学的现实状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从教学过程、教学成效两个方面对现存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手段,坚持阅读教学,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用语文交际的能力以及自学语文的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孩子的阅读能力比较差,怎么才让农村孩子的阅读能力更强,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师生问卷和进入课堂现场随机听课的方式,对课堂阅读教学状态
进行了调查和观测。存在的突出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当前,农村教师依然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困扰,课堂教学
依然以教师为本,以教为中心,存在以讲代学、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学生
围着教师转,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学本末倒置,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缺乏合作学习意识,明知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感知,却没有
行之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这是因为老师还没有转变陈旧的教学观
念,没有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依然把学生视为一种对象,去操纵、
控制和灌输,发号施令,使学生思维得不到拓展。
(二)、全体学生不能够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当我们让学生初读
课文,充分地自读课文,进入研读时,老师提出一些较难问题(即需要潜心
读文才能解答的问题)时,很多学生往往不举手发言,能举手的也就那么几
个,而当我们老师悄悄问那些学生时,他们往往是摇摇头,或者是说自己不
会讲,这样,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装装样子,他们的阅读能力无法在课堂
上得到提高。这样一久,班级中学生的两极分化就更大。
(三)、忽视读中的“悟”。在阅读教学中,仅有读是不够的,还要有“悟”,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些老师过快地介入分析和讲解,使学生不能充分的咀嚼辞章调动想像或联想去再现再造,就匆匆地给出结论,因为不是学生“自得”,这种结论即使正确也是硬塞,学生不能在过程中自求.自得.自深.自结,到头来当然是不会“自能读书”。
(四)、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兴趣不高。按照教材的课时安排,一篇精读课文我们应该用2课时去完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较难达到这个要求。不知其他老师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打算教一篇新的课文时,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学生对课文都很不熟悉,也就是说,学生回家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了,或者有的学生可能就没读,而且我们也发现,往往基础较差些的孩子更是没读课文,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操作起来就不是很顺利。从这一问题上,可以看出,很多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兴趣不高。阅读兴趣的淡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然而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让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注重文章情感的培养,学生与文章情感产生不了共鸣,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说也就毫无兴趣可言。教师对关键字词不加以引导、理解,学生在阅读中也就不能表现出对文章的情感,读起来平铺直叙,干巴巴。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长久以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日益淡化。
(五)、教师不重视阅读,不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认为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补充部分,学生只读与课内文章有联系的书籍,其他不读或少读。当然,我也去反思过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样的问题,我想跟我们老师平时的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关系,可能在课堂上老师只关注部分学生,没有给稍差的学生设置平台,另外我们老师可能没很好地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导致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伤害,无法在课堂上自信地展示自我。如果我们今后多在这方面注意,然后再正确解读文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我想我们的阅读会更有实效性。
(六)、教学内容上 ,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 ,面面俱到 ,对从读学写 ,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相当忽视 ,在教学内容上产生偏差,教学方法
上 ,用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 ,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重思想内容的分析 ,轻课文的诵读、感悟 ,忽视学习语文的特点 ,强调统一答案 ,忽视独立见解 ,学生容易产生惰性 ,影响创造力的发展。久而久之他们的能力不但不能增强 ,还可能产生厌学情绪。阅读教学高耗低效。
面对阅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特别是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的内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伙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有可能成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
三、对策与措施
(一)、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潜心会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1.积极培养对话意识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话的基础,对话过程本质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那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灵活的教法,都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仿效。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读乐说,才能产生对话的意识与渴望。
2.巧妙创设对话情境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1)再现课文情境。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如,《卖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