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大汇总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大汇总第一章科学入门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招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②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③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4、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附:常用仪器一、试管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原因: 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 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 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三、烧杯主要用途: 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四、玻璃棒主要用途: 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使用方法: 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原因: 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五、酒精灯主要用途: 用于加热物质使用方法: 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 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 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原因: 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六、量筒主要用途: 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0.1mL,无零刻度)使用方法: ①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点一线)②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③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原因:①保证读数准确②防止破裂③以免增大误差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七年级上册科学背诵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背诵知识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燃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可分为燃烧和无烟燃烧-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相互转化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由原子组成,不可分解,例如氧气、氮气-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可以分解,例如水、二氧化碳3. 空气和氧气- 空气中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氧气的重要性:维持燃烧、支持呼吸等生命活动4. 精细研究物质- 纯净的物质:只包含一种组分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提纯技术:如过滤、蒸馏等方法分离物质5. 强化电流和化学反应- 电流概念:带电粒子的流动- 强化电流:通过调节电池数量和连接方式实现- 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6. 可燃物质和非可燃物质- 可燃物质: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等- 非可燃物质:不具有燃烧性质的物质,如金属、玻璃等7. 火焰的形成- 火焰产生的条件:可燃物质、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火焰结构:内部蓝色区域和外部亮黄色区域8. 物质的压缩性和压强- 物质的压缩性:气体物质具有较大的压缩性,固体和液体的压缩性较小-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力量,分为大小压强和大小压力的关系9. 科学观察和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观察:使用感官器官进行观察和记录,注意观察条件和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理性思考、逻辑分析等10. 科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科学实验: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观察和记录,验证假设- 科学探究:通过设计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和推理,深入了解科学现象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重要背诵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 注意:以上内容为基本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建议结合教材和老师的指导进行深入学习。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
结(全册)
本文档总结了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1. 物质的种类和分类
2.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
1. 生物的分类与鉴别方法
2. 生态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3. 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第三章:光的传播与视觉
1. 光的传播的基本规律
2. 光的反射与折射
3. 视觉的原理与保护
第四章:机械运动
1. 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
2. 物体的等加速度运动
3. 弹簧的拉伸与压缩
第五章:细胞和人体组织
1. 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 细胞的功能与分类
3. 人体组织与器官
第六章:电和磁
1. 电流的产生与电路的连接
2. 简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 磁场及其作用
第七章:水和溶液
1. 水的特性和溶解能力
2.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3.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
第八章:生物种间关系
1. 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2. 共生与寄生关系
3. 竞争与合作关系
第九章: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1. 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2. 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 节约能源与环保
以上是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教材。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初一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二章昼夜与四季昼夜的成因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自西向东旋转。
从北极上看:逆时针,南极上看:顺时针(北逆南顺)2.地球自转周期:约1日(24小时)地球自转一周,昼夜交替1次3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由于地球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运动,所以地球上看太阳东升西落。
昼夜交替现象:原因地球在自转,且本身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4北半球早上杆影西北边,中午正北,下午东北。
正午杆影最短,正北方向。
5张衡:浑天仪,地动仪四季与节气1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一天中杆影最短的时间是正午,此时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大,称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角大,竿影短,热(夏天、中午);太阳高度角小,竿影长,冷(冬天、早晚)。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中高纬度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日最大,冬季太阳高度较小,冬至日最小。
3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周期365.256天。
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66.5度的夹角。
公转周期,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在公历中每隔4年设置一次闰年,闰年中多出的一天日期是2月29日。
4地球的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地球五带,四季更替5在同一天里,正午太阳高度角从直射点向两边递减。
6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7重要的节气。
春分,秋分,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为极昼,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为极夜。
8把季节和农业生产时序相结合的记时方法叫做节气。
相邻两个节气之间间隔15天9我国常用的的日历是公历,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础编制的立法,常用单位年10太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南回归线:南纬23.5度。
北回归线:北纬23.5度。
赤道上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总结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总结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由微观粒子组成,包括分子、原
子和离子。
2.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等。
2.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如融化、沸腾,化学变化如燃烧、腐烂。
三、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特征
生物具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
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包括生物因素
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四、简单机械与能量
1. 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
大小。
2. 能量
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五、地球与宇宙
1.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有固体表面、大气层和磁场。
2. 宇宙
宇宙是包括所有物质和能量的空间,由无数星系、恒星、行星等组成。
以上就是七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科学上册所有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所有知识点七年级科学上册涵盖了许多知识点,本文将详细介绍所有知识点,以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科学。
1.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总结结论等步骤。
学生需要掌握科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类。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单一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子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3.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和能量转化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如热量、温度、热容量等,以及热力学循环、热力学效率等内容。
4. 分子运动理论分子运动理论是解释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质的理论。
学生需要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如温度、压力、分子间距等,以及与分子运动有关的现象和实验。
5. 酸碱与盐酸、碱、盐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它们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盐的制备和性质等内容。
6. 元素的周期性元素的周期性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元素周期性的规律,以及元素的周期性变化对其化学性质的影响等。
7. 动物和植物细胞动物和植物细胞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代谢过程,以及细胞分裂和遗传物质传递的基本原理。
8. 生物的分类和进化生物的分类和进化是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实践,以及生物进化的基本过程和原因。
9.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10. 太阳系太阳系是天文学中的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了解太阳系的组成、运动和演化,以及与太阳系有关的现象和实验。
以上就是七年级科学上册所有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科学,进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就和收获。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归纳科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它关乎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初中阶段,七年级上的科学课程内容相对基础,但十分重要。
以下是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的归纳。
一、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 生命起源的理论漫游生命起源,地球生命起源理论,实验生命起源理论。
2. 进化论进化的基本概念,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的证据,人的起源。
二、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关系,细胞呼吸的过程,外呼吸和内呼吸。
3.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物质的基本性质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基础概念。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元素与化合物。
四、基础力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和静止的区别,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 受力的基本概念力的概念,力的单位,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3.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五、天体运动和地理知识1. 太阳系和宇宙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分类,人类观测天体的历史,宇宙的起源。
2. 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的原因。
3. 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理坐标,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生活。
以上是七年级上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学好这些知识将为我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充分掌握这些知识,为日后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观察和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米=10的六次方微米=10的九次方纳米3、单位换算过程[例]米=×1000毫米=1800毫米4、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单位5、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3”表示。
常用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
单位换算:1米3=1000分米31分米3=1000厘米3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6、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刻度尺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7、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8、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⑤替代法1.4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2、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2024版新教材版)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新教材)第 1 章探索自然的科学知识要点过关1.科学以自然界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要善于观察,勤于实验。
解决一个小小问题的过程都可能有科学发现。
3.科学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事实与证据,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改变和拓展了我们对自然的认识。
4.科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复杂问题。
5.科学技术的利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科学技术促进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6.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发现新的问题,因此,科学是无止境的。
7.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8.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等。
换算关系如下:1km= 1000 ml m= 10 dm=100 c m= 1000 m m1mm= 1000 μm1μm= 1000 n m9.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如三角尺、直尺、卷尺等)。
此外,人们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指距、步长等来粗测物体的长度。
声呐、雷达、测距望远镜等是现代测量常用的仪器。
10.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1)刻度尺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
(2) 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 ;被测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
(3) 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4) 读正确:读数=精确值 +估读值 +单位。
(5) 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精确值 +估读值 +单位11.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常有卡尺法、化曲为直法、累积法。
卡尺法常用于测量锥体高度、球体直径等,测量时常借助三角尺和直尺将被测物卡住而进行测量。
化曲为直法常借助一段无弹性细线与弯曲物体重合,再将线拉直测量。
累积法 一般用于被测的量太小,小于刻度尺分度值时采用。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全册)
1. 科学研究方法
- 科学研究的目的和特点
-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 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关系
2. 大气与天气
-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 大气压力和大气的运动
- 气象要素的观测和天气预报
3. 地球与地理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引力
- 大地形和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4. 物质与属性
-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度的测定
5.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的概念和特征
- 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符号- 化合物的概念和特征
6. 分子与物质运动
- 分子的概念和运动状态
- 物质的分子成分和分子间力-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物理性质
7. 溶液与分离技术
-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 溶解和饱和度
- 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8. 酸碱与pH值
- 酸碱的概念和性质
- 酸碱的分类和中和反应
- pH值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9. 生物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 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10.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 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身体结构和适应特征
- 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身体特征和功能
- 昆虫和鱼类的生活性和保护意义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同学们可以对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培养科
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累科学知识,提
高科学素养。
七年级上册科学总结归纳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总结归纳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关注自然界规律和现象的学科,它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在七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2.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一些基本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此外,物质还具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描述的是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而化学性质则描述的是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发生的变化。
3. 能量的转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能量的转化过程。
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机械能等形式。
二、生物学基础1. 生物的组成:生物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核和胞质。
2. 生物的分类:生物按照是否有细胞核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还可以根据营养方式分为植物、动物和真菌等不同的类群。
3.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提供氧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洲际壳和海洋壳。
2. 地球的运动及影响: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决定了一天的长短,公转决定了季节的变化。
3. 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和绕其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
人类通过研究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卫星等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
四、生态学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
生态系统的存在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并对彼此产生影响。
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重要,这有助于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七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不同物质的原子和分子有着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2. 物质有着颜色、气味、味道、形状和物态等不同的性质。
3. 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得到新的物质。
4. 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改变其物态或形状,但其本质仍然不变。
二、生物细胞和遗传基础1. 生物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它可以通过细胞分裂不断繁殖。
2. 生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3. 遗传物质是基因,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如眼睛颜色、身高等。
4. 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DNA分子以特定的方式编码了基因信息。
三、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1. 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类,它们在形态、生理和生态习性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2.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了各种生物群落、食物链和生态圈等。
3. 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
四、能量和物质循环1. 能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运动能力,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2. 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自然界中的流动和转化,包括了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3. 在物质循环中,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是一颗行星,它在太阳系中绕着太阳运动。
2. 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组成,其中地球是第三颗行星。
3. 宇宙是一个广阔而神秘的空间,包括了星系、恒星和行星等各种天体。
总结以上是七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的介绍,学生们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在科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是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的学问。
如牛顿发现了瓦特发明了。
而这些都源于对身边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所以从身边的问题着手就能进入科学世界。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1、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
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请填出下列仪器的用途:(1)试管架:(2)试管:(3)停表:(4)酒精灯:(5)显微镜:(6)天平:(7)量筒:(8)刻度尺: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主单位是。
较大的还有,较小的还有。
3、长度单位的换算:1千米= 厘米、1米= 微米= 纳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纳米= 米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
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
(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4)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
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5、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1)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
例:测纸厚、细铁丝的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 物体的物态变化: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及相互转化。
2. 物体的浮力: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3. 物体的振动:周期性振动和非周期性振动的特点。
4. 力和速度:力对物体的影响,不同物体受力不同时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5. 光的传播:光传播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6. 能量存在的形式:机械能、化学能、电能和热能。
7. 简单的电和磁: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了解磁力的基本概念和磁体的特点。
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条件、各种化学反应的特点。
3. 酸、碱和盐:了解酸碱的性质、标志和用途。
4. 常见的化学实验:了解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操作规范。
5. 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运用: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用途。
6. 石油的利用:了解石油的来源、组成和利用方式。
三、生物知识点总结:1. 生物的分类: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2. 细胞: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3. 人体的呼吸和消化:了解人体的呼吸和消化道的构造和功能。
4. 人体的运动:了解人体骨骼肌肉的结构和运动原理。
5. 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6. 动物的生态:了解动物的栖息地、食物连锁和生态平衡。
四、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理基本概念: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内容。
2.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3. 中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4. 中国的地形和气候: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和气候区划。
5. 中国的人口和经济: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
6. 资源和环境保护:了解资源的分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历史知识点总结:1. 人类社会的发展: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2. 早期的人类: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具。
3. 封建社会的产生: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原因。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非常丰富,涵盖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知
识点总结。
一、生物学
1. 生命的特征:细胞、自我复制、代谢、反应、适应性、进化。
2. 基因和遗传:基本遗传单位、遗传规律、基因突变。
3. 生态环境:物种、群落、生物圈等。
4. 植物组织和器官:根、茎、叶、花等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5.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动物的数据、形态、结构、分类方法。
二、化学
1. 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物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的区别、原子组成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等。
2. 原子结构: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的结构和性质。
3.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的周期表类别、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4. 酸、碱、盐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酸碱溶液的浓度等。
三、物理
1.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单位,常见物理量的单位。
2. 力和力的性质:力的定义和常见力的类型、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等。
3. 运动和运动学定律:速度、加速度、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伽利略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
4. 热和温度:温度的单位、温度计的类型、热和温度的传递方式。
五、结语
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知识点非常丰富,但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约为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三个学科领域。
学生应该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积极探索科学领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最终成为真正的科学家。
初一科学上册重点整理
初一科学上册重点整理第一章:物质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水、氧气。
-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盐水。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改变物质本身的组成,如颜色、形状、密度。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显现出来,如燃烧、腐蚀。
3.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组成的变化,如熔化、汽化。
- 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组成的变化,如燃烧、腐蚀。
第二章:人体与健康1. 人体组成-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单位,组织、器官、系统是由细胞组成的。
2. 营养物质与健康-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是人体的三大营养物质,供给能量和构建组织。
- 维生素、矿物质、水是人体需要的微量营养物质。
3. 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疾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不良、病原体感染等有关。
- 良好的卫生惯、合理膳食、锻炼可以预防疾病。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1. 生物分类-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地球上的主要生物类别。
- 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形成了生态系统。
- 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关联。
第四章:天体运动1. 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 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2. 天体的运动- 太阳、月亮、星星是我们常见的天体。
- 行星的运动有规律,如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第五章:力和压力1. 力的作用-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形状变化或速度改变。
- 人类利用力来完成各种工作和运动。
2. 压力-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第六章:热的传递1. 热量- 热量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运动的一种能量。
- 热量的传递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2. 温度- 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平均动能的一种度量。
- 摄氏度和华氏度是常见的温度单位。
以上是初一科学上册的重点整理,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科学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重点涵盖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物理科学。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这些概念和理论。
因此,本文将对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些科学知识。
一、生命科学1.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学生需要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部件和功能,并掌握它们如何在生命过程中发挥作用。
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
2.生物分类生物分类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了解各种生物的分类、特征和生态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3.遗传基础遗传基础是生命科学的基础。
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的进化和适应。
4.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学生需要了解人类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器官系统,并理解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二、地球科学1.地球的形态和结构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基本形态、地壳、地幔和核心三个地球层,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2.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和现象的科学。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地质、地震、火山、天气等重要现象,并了解它们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
3.大气科学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现象的一门科学。
学生需要了解大气的基本成分、气候、气象现象等,并理解它们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何种影响。
4.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流动和地下水资源的科学。
学生需要了解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地下水的循环、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等重要概念和理论。
三、物理科学1.物理基本量和单位学生需要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单位,例如,距离、速度、加速度、重力等,以及它们所对应的单位。
2.声光电现象学生需要了解声、光、电等重要物理现象,例如声音的传播、电的导体和绝缘体、电磁感应等。
3.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运动速度、加速度、运动方程等重要理论,以及力的基本概念和施加力所产生的运动效果。
七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包括:
1、科学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旨在探寻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2、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3、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领域。
4、地球与宇宙科学是研究地球和宇宙的起源、演化、结构和变化等问题的科学领域。
5、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领域,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6、物质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7、运动和力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包括机械运动、力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等。
8、能量是指物体或系统由于运动、转化或做功等原因而具有的某种量度,包括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等。
9、光现象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包括光源、光线、光速等。
10、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引起人们的听觉。
七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要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可燃性、导电性等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形状、颜色、状态的改变,无法产生新的物质
-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实验中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 实验的重复性和可比性
- 实验的安全措施:穿戴实验服、戴安全眼镜、保持实验台整洁等
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 动物的生存环境:栖息地、食物和水源
-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 有性生殖:雌性和雄性通过交配产生后代
- 无性生殖:个体自身产生后代,不需要交配
-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保持生物平衡、保护生态平衡
-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栖息地
- 生态保护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捕捞和砍伐等行为-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 自然界中的种间相互作用: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等。
初一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外观、形状、颜色等是其性质的表现。
- 物质的硬度、延展性、熔点、沸点等是其性质的特征。
2. 物质的变化:- 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的形态、性质的改变,但物质本质不变。
- 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
3. 火的产生与利用:- 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了火焰、光和热。
- 火的利用主要包括烹饪、取暖和提供能源等方面。
4. 光的传播与反射:-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即改变传播方向。
- 光在光滑表面上发生反射,可以形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5. 声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 声音经过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可以传到远处。
6. 动能与势能:-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7. 电的基本认识:- 电是带有电荷的微粒运动产生的现象。
- 电通过导体传导,可以形成电路,实现电的利用。
8. 简单的机械结构:- 杠杆、轮轴、滑轮是常见的简单机械结构。
- 这些简单机械结构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
9. 地球与月亮:-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具有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做月球运动。
10.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是生命之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 要保持水资源的洁净与可持续利用。
以上是初一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上)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3.单凭人体感官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长度的单位是米,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6.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
1) 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 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垂直,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
3)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准确值+估计值)
4) 记正确: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
8.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9.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
10.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测量范围(最大刻度、量程)、c最小刻度
1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13.温度的结构有哪些?(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1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 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2. 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3. 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
4. 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1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16.常用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水银或酒精), -80C的读法:零下8摄氏度(或负8摄氏度),
80C读法:8摄氏度。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0C—420C,最小刻度0.10C。
17. 体温计的特点: 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水银柱可在此处断开。
.
作用①这样使得其可以拿出来读数
②如果一个人温度测过之后一定要甩一下才能用..如果不甩温度只会升不会降。
如:某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甩过就给正常的人测量体温则测量后读数是38.5℃;但给39.0℃的人测时读数就是39.0℃
体温计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或体温计在结构上与一般温度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
体温计为什么比一般温度计精确?(玻璃泡容积较大,且内径很细。
)
18. 质量是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19.实验室测质量的仪器是托盘天平,它的结构有哪些?P19页
20.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重)
调平: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③调节横梁一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天平调平衡了。
注: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边(左边大,右边小),则把平衡螺母向右移;反之向左移。
称量:④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从大到小)
⑤等砝码加到指针离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不多时(在中央刻度线左边),应向右移动游码(此时不能移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⑥这时右盘里的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的指示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若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则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的指示值,
称量完毕:⑦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注意:①不能用手去触摸天平托盘和砝码②砝码用镊子拿取,轻拿轻放
③不可把潮湿物品或者化学药品直接放到天平上,可放在纸上(各放一张)或烧杯中称量。
④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称量范围)
22. 时间间隔:上一节课45分钟。
回家走了30分钟(是表示一段时间)
时刻:现在是12:20 ,我中午11:45吃饭(表示某一点的时间)
23.掌握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
(理解)
24.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交流与交流
第二章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否有应激性、是否有完整的结构、能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生殖和发育、是否新陈代谢、是否适应并改变环境等。
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动物)分类时,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由于分类的依据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3、鱼、鸟、人等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它是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动物。
4、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鱼类的共同特点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
6、青蛙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7、两栖类的共同特点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
8、爬行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鸟类的共同特点是身体表面都有羽毛,体温恒定,能够飞翔。
10、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哺乳动物特有的特点是全身被毛、胎生、哺乳
11、脊椎动物五类动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分类标准和结果。
(P43页)
12、无脊椎动物各类动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分类标准和结果。
(P44页)
13、昆虫体内没有骨骼,但体外有保护作用的外骨骼,
身体分成三部分是头、胸、腹,腹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14、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的区别:有无种子;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有无果实)。
15、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是被子植物,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是藻类植物
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是哺乳动物,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
16、无种子植物三大类:蕨类植物的特点是有根、茎、叶(蕨、胎生狗脊、贯众、卷柏)
苔藓植物的特点是无根、有茎、叶(地钱、葫芦
藓)
藻类植物的特点是无根、茎、叶(紫菜、海带、水
绵)
18、植物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
所有生物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
(P50页)
19、罗伯特。
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它的大小一般是一到几十微米。
20、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21、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汁)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表述并判断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重点)
22、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23、细胞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最后它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4、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使单细胞生物个体数目增多。
使多细胞生物细数目增多。
细胞分化是指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单细胞生物特点:个体微小,全部生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25、衣藻是单细胞植物,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们的各个结构名称?(P60、61页)
26、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叫菌落;
27、细菌的大小与一般细胞相比要小(很多);它要依靠现成的有机物
生活;它没有叶绿体,没有摄食结构,还因为没有细胞核,被称为原核生物。
28、细菌有哪些结构?(P62页)根据细菌形态可分成球菌、杆菌、螺旋菌
29、动物、植物、真菌是属于真核生物,那是因为它们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
30、真菌包括霉菌、酵母菌、食用菌等,食用菌又有香姑、蘑菇、金针姑、木耳
31、食物的保存方法有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
32、组织是指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细胞群。
(注意细胞群与菌落的区别)
33、皮肤中有感受触摸的触觉小体,反应冷感的冷敏小体,反应热感的热敏小体,反应痛感的神经末梢。
34、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35、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有根、茎、叶,生殖器官有花、果实种子。
36、消化器官分成两大类,分别是消化管和消化腺(分别有哪些?P71页)
37、讲述食物被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各个消化器官是如何工作的?(P72页)
38、人体八大系统名称是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内分泌、消化系统。
39、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40、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重)生物具有适应性和多样性
41、植物的基本组织(重)
42、人体四大基本组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