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苏教版)

合集下载

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够读写比,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数学思维和审美情感。

教学内容比的概念:介绍比的定义,比较与比的区别。

比的读写:学习比的正确书写和读法。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探讨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转换。

实际问题解决:应用比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难点:比的应用,特别是实际问题中的比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比的定义,读写方法,以及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中心:比的含义及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左侧:比的读写方法。

右侧:比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基础练习:比的读写,基本计算。

应用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比的概念。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效果,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学生反思对比概念的理解,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此教案旨在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

这个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补充教学重点1. 比的意义:这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学生需要理解比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比较关系。

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长度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比的概念。

2. 比的读写:正确读写比是基础技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比的意义》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正确求出比值,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比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比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求比值的能力,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比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3.求比值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的读写方法和求比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例如,展示一幅篮球比赛的照片,让学生观察比赛时间、得分等。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表示比赛中两队的得分比,我们应该如何表示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和意义。

例如,用两个容器分别装有100克水和150克水,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两者的重量比。

引导学生理解比是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巩固对比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物,如苹果、书本等,然后用比来表示实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如摆放实物,来展示比的关系。

巩固(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对比的知识。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意义-苏教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意义-苏教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意义苏教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我所教授的六年级上数学课程中的"比的意义"这一节。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第五章的第一节"比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比的种类、比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比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种类以及比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比的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种类以及比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比的运算。

难点在于比的运算,特别是分数的化简和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物品,如苹果、橙子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比的概念。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讲解比的概念和运算时,我会利用板书来进行直观的展示,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比的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我希望它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比的概念。

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比的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实际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比的意义。

讲解比的种类以及比的大小比较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我会利用板书来进行直观的展示,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这个环节需要我清晰明了地讲解各种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来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另外,进行随堂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整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写出比,并能进行比的比较。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比的存在,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比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小数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比的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以纠正。

同时,学生对于比的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写出比,并能进行比的比较。

3.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比的性质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比的存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比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如比赛、购物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情境中存在着比较的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基本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计算,如写出比,求比值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设计一些比赛场景,让学生计算比赛成绩,求出胜负等。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性质在其他数学知识中的应用,如在分数、小数等方面的运用。

【苏教版】数学六上:3.6《比的意义》课件

【苏教版】数学六上:3.6《比的意义》课件




分子
分数 线
分母
分数 值
分 数
一种 运算
一种 数
根据比值意义,试求下列各比的值。
8:
12
= 8 ÷ 12 =
2 3
0.42米 :0.7 米=0.42÷0.7=0.6
3 千米: 5 千米 = 3 ÷ 5 = 3 × 6 = 9
4
6
4 6 4 5 10
3.6元:6角= 36角÷6角 =6
Hale Waihona Puke 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 的后项
★巩固练习
●P62 中间、下面“做一 做”
●练习十七 1、4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比的意义 ➢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求比值的方法 ➢注意:
比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 比值是比的结果,是一个数, 而且没有单位!
★课堂作业: ●P64 2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4 /12021/4/1Thu rsday , April 01,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 021/4/1 2021/4/12021/4/14/1/2 021 9:35:28 A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4/12021 /4/1202 1/4/1A pr-211- Apr-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4/120 21/4/12 021/4/1 Thursd ay , April 01, 2021
长÷宽又叫做长和宽的比。
宽÷长又叫做宽和长的比。 路程÷时间又叫做路程和时间的比。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
个数的比。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课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课件
02
比的写法是将前项写在比号前面 ,后项写在比号后面,中间用冒 号隔开。例如:3:4或3/4。
Part
02
比的应用
生活中的比
生活中的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 种比,比如食物的配料比例、比 赛的比分等。这些比在生活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和
比较事物。
食品中的比
在烹饪中,各种食材的比例搭配 非常重要。比如制作蛋糕时,面 粉、糖、蛋、油等材料需要按照 一定的比例混合,才能达到最佳
比与分数的区别
概念上的区别
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分数则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
表达上的区别
比只关注倍数关系,不涉及具体的数值;分数则涉及具体的 数值和比例关系。
Part
04
练习与巩固
基础练习
总结词
巩固基础概念
详细描述
设计一系列基础题目,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提升练习
比与除法的区别
概念上的区别
比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除法则是四则运算之一,表示将一个数 分成若干等份。
运算上的区别
比只关注倍数关系,不涉及具体的数值;而除法涉及具体的数值和运算。
比与分数的联系
概念上的联系
比和分数都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都 可以用来比较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
表达上的联系
比可以转化为分数形式,分数也可以 转化为比的形式。
比例的性质
比例具有一些基本的性质,如交叉相 乘、合比性质等。这些性质在解决数 学问题时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推 导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比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比例的概念。比如地图的比 例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课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课件
3 熟悉比的应用场景
了解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比具有哪些应用场景和实际应用方法。
认识比
比的定义
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的比较 关系,可以用数或分数来表示。
比的表示法
比可以用“:”“/”等符号表示,也 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比的读法
比可以读作“冒号”、“比”等词汇。
比的大小
比的大小关系
两个量的比大小可以比较大小、相等或不能比较。学习指导在比大小时如何判断。
比的简便方法
学习使用比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例如倍数、百分数等。
练习题
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与答疑
解答练习题
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们逐渐掌握比的计算, 能够正确、迅速地解答各类练习题。
答疑时间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仔细分析学生的问题和探讨, 帮助学生们克服困难,逐步进步。
小结
1
总结今天所学
作业答案
提供参考答案,协助学生进行复 习巩固。
相关视频链接
提供相关的讲解视频,帮助学生 们进行深入的学习。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比的意义》PPT课件
这里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PPT课件。在本集课件中,我们将 学习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让我们一起开启这个问题的迷人世界!
学习目标
1 了解比的定义
掌握比这个概念的定义和作用,能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2 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学习各种不同的比的表示法和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比的计算。
通过对比的学习,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到比的概念和应用方法,掌握了比的计算 方法。
2
提出下一步学习任务
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老师提出相关练习和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并能运用比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比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

2.教学难点:运用比进行简单计算,并能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比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例子,如食物、运动等。

3.分组讨论工具:准备纸张、笔等,方便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实例,如篮球比赛中的比分、食物的营养成分比例等,引导学生关注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通过具体例子,解释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进行计算。

每组提供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比例子,如水果店里的水果重量比、运动鞋的价格比等,其他组进行计算并解释。

4.巩固(10分钟)总结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解决。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比的应用。

如在家庭中,比较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等,运用比进行描述。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体会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比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求比值的方法和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来逐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体会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求比值的方法和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运动员跑道的长度,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体会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新课讲解: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的意义。

3.求比值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学会求比值的方法。

4.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商品的折扣等。

5.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概念及比的读法。

2.能够将比例中的比例项和比例分别找出来。

3.能够通过比较大小的方式找到两个物品的比。

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及比的读法。

2.比例中的比例项和比例的概念。

3.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内容知识点1:比的概念及比的读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比”的概念。

比:是指两个数或者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比可以表示为两种形式:1.小数形式:用一个小数表示两个数(或量)之间的关系,如0.5表示1比2。

2.分数形式:用两个数的比值表示两个数(或量)之间的关系,如1/2表示1比2。

比的读法:读比的时候,应先读出前面的数,然后读出“比”,最后读出后面的数,例如读出“2比3”。

当然,对于小数比,读法是读出小数转化成分数之后的读法。

知识点2:比例中的比例项和比例的概念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比例中的两个重要知识点:比例项和比例。

比例项:是指在一个比例中用作比较标准的数,通常是第一个数(或量)。

比例项前面的数叫做第一个比例项,后面的数叫做第二个比例项。

例如:在比例1:2中,1是第一个比例项,2是第二个比例项。

比例:是指两个比例项之间的关系。

比例的形式可以表示为两种形式:1.冒号形式:用“:”号表示比例,如1:2表示1和2的比为1比2。

2.分数形式:用一个分数表示两个比例项之间的关系,如1/2表示1和2的比为1比2。

知识点3:比的大小比较方法接下来,我们将讲解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首先,让学生观察下面的图片,通过比较大小来判断比的大小关系。

比的大小比较方法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如果比例项相同,那么比例大小与比例项的实际大小关系相同。

2.如果比例项不同,那么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相同的比例项,然后比较它的另一个比例项的大小。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

比如,我们可以将1/2和3/4进行比较。

这时,我们需要先找到它们的通分数,然后再比较分子的大小。

教学步骤1.导入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比。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的意义》教案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的意义》教案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以及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求比值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例子来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比的化简和求比值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答案。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如“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他们的身高比是多少?”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比的概念。

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讲解,呈现比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

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比的化简和求比值的方法。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比的化简和求比值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的化简和求比值的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案)第三单元比的意义-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比的意义-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比的意义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比的表示方法:掌握比的文字表示、符号表示和数值表示。

3. 比的性质: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反比、倒数比等。

4. 比的应用: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比的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比的意义、表示方法和性质。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比的应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三单元比的意义2. 板书内容:a. 比的概念b. 比的表示方法c. 比的性质d. 比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探索比的更多性质和应用,培养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比的概念有深入理解。

本节课通过讲解比的概念、表示方法、性质和应用,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并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业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比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比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比的意义稿子一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里超有趣的“比的意义”。

你知道吗?比呀,其实就在咱们生活中到处藏着呢!比如说,咱们分糖果,小明有 3 颗,小红有 5 颗,那小明和小红拥有糖果数量的比就是 3 : 5 。

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啦?比呢,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就像咱们跑步比赛,跑的路程除以时间,得到的速度也能用比来表示。

而且哦,比有前项和后项。

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的商就叫比值。

比如说 6 : 8 ,比值就是6÷8 = 0.75 。

还有还有,比也有很多好玩的特性。

比如在一个比里,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比这个小知识,用处可大啦!能帮咱们解决好多好多实际问题呢,大家一定要好好学哟!稿子二亲爱的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瞧瞧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里超重要的“比的意义”!比如说,咱们班男生有 20 人,女生有 25 人,那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就是 20 : 25 ,简单吧?比呀,就好像是两个数在比较谁多谁少。

像做蛋糕,面粉用了 2 千克,鸡蛋用了 1 千克,那面粉和鸡蛋重量的比就是 2 : 1 。

比还有个好玩的地方,它可以化简。

就像 12 : 18 ,咱们可以同时除以 6 ,就变成 2 : 3 啦。

还有哦,比赛中的比分 3 : 0 可不是咱们数学里说的比哟,这里只是表示双方得分的情况。

学会了比,咱们就能更清楚地看明白很多东西的数量关系啦。

比如调配饮料,知道各种成分的比,就能做出好喝的饮料。

怎么样,“比的意义”是不是很有趣呀?大家加油学,肯定能掌握得棒棒的!。

《比的意义》(说课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意义》(说课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比的概念。

2、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进行数学计算。

3、能够把生活中的事物转化为数字,并进行比较。

二、教学重点
1、比的概念。

2、它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比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直观的展示带领学生感知比的概念。

2、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及时给予学生练习机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比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来了解比。

展示一个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比较两个人高低。

身高≈ 57;身高≈ 52
根据身高比较的结果,引出比的概念,并简要阐述比。

2、定义比
定义:比是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商。

用示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1.12比4
2.6比2
3.9比3
3、练习
给学生几道题目进行练习,例如:12比15和25比20哪个更大?
4、应用
生活中的比:
1.体重比
2.身高比
3.学科成绩比
给学生一些练习,让他们把生活中的事物转化为数字,并进行比较。

例如:如果同学数是10人,那么女同学有6人,男同学有4人,求女同学和男同学的比。

五、总结
通过课堂上的讲解以及练习,我们学习了比的概念,掌握了比的应用方法,并且了解到生活中的比。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相关的练习。

2.思考生活中其他的用到比的例子。

参考文献
1.《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2.《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参考资料》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比的意义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比的意义

(1)
(2) 宽 :长 ≈ 0.618
(1)
(2)
牛奶比果汁多1杯, 果汁比牛奶少1杯。
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 2
3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
3 2
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60米/分 45米/分
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比15 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比20
3
5
3 5
想一想,比的前项、后项、比值分别相 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
名称
相互联系
除法 被除数 ÷ 除数(不能为0) 商
分数 分子 - 分母 (不能为0)分数值
比 前项 : 后项(不能为0)比值
3
5
3 5
比和除法、分数又有什么区分呢?
名称
相互联系
区分
除法 被除数 ÷ 除数 商 (不能为0) 一种算式
分数 分子 — 分母 分数值(不能为0) 一个数
比 前项 : 后项 比பைடு நூலகம் (不能为0) 一种关系

3∶4

4∶3


10.5∶3
3.5
11
11 6
6
小强的身高是1米,苗老师的身高 是181厘米,小强说他和苗老师身高的 比是1:173。他说的对吗?
小强和苗老师身高的比是100 : 173
小强和苗老师身高的比是1 : 1.73
在女子世界杯亚洲十强赛的最 后一场,中国队2:0战胜日本队。 2:0是不是一个比?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相比初中生,他们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比的读写方法。

2.比与除法的关系。

3.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活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3.准备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比的定义和读写方法,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比的读写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比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究比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联系。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比的含义和运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的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总结比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导入 教师谈话引入: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下 面我们来看看这样一组题。 1.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 (1)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几分之几? (2)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几分之几?
2.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钟,小伟用了20分钟。分别算出他 们的速度。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如下:
(2)小红3小时走8千米,她所走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比( )。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习求比值的方法。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相除可以改写成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书写的 形式和各部分名称也要变。3比2写作3∶2。“∶”叫作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作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作比的后项。用比的前项除 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教师边讲边板书: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 2、会根据要求写出两个数量的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明确比与除 法和分数的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比值的方法。明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以引导发现法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 ,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从而达到训 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相互联系不可 分割的,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 学习,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的探索规律。
板块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 教师:我们刚才在计算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时用2÷3,这个除法算 式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板书:2比3),求牛奶的杯数 是果汁的几分之几时用3÷2,还可以说成谁与谁的比是几比几?(牛奶与果 汁杯数的比是3比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比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求比值的方法和比的基本性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练习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2.教学难点:学生对求比值的方法和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例教学法和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比较两辆车的速度,引导学生思考比较的方法,引出比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比的概念,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和比较,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和求比值的方法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的相关知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简单的比值,并能够解决一些与比有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例、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比,并能够求出简单的比值。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解决一些与比有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比,并能够求出简单的比值。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比有关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实例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与比有关的实例材料,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比有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比,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求出比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一些与比有关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比的意义》(苏教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Significance of Bi" (Sujiao Vers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比的意义》(苏教版)
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自学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会正确写出两个数倍比关系的对应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求比值。

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观点。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出示:我们六(5)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想什么办法对六(5)班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比较?
师选择: ⑴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多少人?
⑴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多少人? 师:请同学口头列式。

⑴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多少倍? 板书:23÷21
⑴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21÷23
师:从同学们对六(5)班男生和女生的比较中可知,比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是比差关系。

用什么方法?(减法)。

另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倍比关系。

用什么方法?(除法)。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我们把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这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叫做--比。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比的意义
⑴指⑴ 师:23÷21,是谁和谁比?
师述:用新的数学比较方法说,求男生是女生的几倍,
又可以说成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比21(板书)。

扶放启发:请同学想一想,仿上例(指21÷23)那么21÷23又可以怎么说呢?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21比23(板书)
⑴说一说:①苹果有4个,梨有5个。

苹果和梨的关系怎么说?
②舞蹈兴趣小组有女生9人,男生4人。

(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⑴师:用比的方法不但可以对同类量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不同类的量进行比较。

[ 同类量:师可结合上例简单说明]师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问:①求汽车的速度怎样计算?
100÷2=50(千米)(板书)
②(指100÷2)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呢?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板书)
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即每小时多少千米)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⑴学生举例
举一个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不同类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⑴总结
①思考、讨论: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
②指导学生看书
看看教科书上是怎么定义的?指名说一说答案,然后齐读。

(划出“两数相除”点上着重号)自学比的读写法、比各部分的名称、比值、比和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⑴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47页第一个“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⑴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①比的读写法
指23比21;21比23;100比2 ,问:还可以怎么写?(学生练习)。

怎么读?(齐读)
②比的各部分名称、
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是什么?
③比值。

师:如何求比值?
[反馈练习]
①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是什么?
8︰11=8÷11=8/11 1/4︰1/3=1/4÷1/3 =3/4 1.2 ︰
0.3=1.2÷0.3= 4
②抢答。

教师出条件,学生抢答比值。

比的前项是100,后项是2,比值是()
比的前项是21,后项是23,比值是()
比的前项是2.4,后项是3,比值是()
③做一做
a、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写出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再写出白球和红球个数的比,并分别求出比值。

b、某种型号的文具盒,每1箱装12只,共计人民币72元,写出这箱文具盒的元数与只数的比,并求出比值。

(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意思)
④比和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①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
②足球比赛中的0︰0,是不是我们数学上所说的比?
3、继续自学两个“做一做”中间的内容
⑴让学生说说通过自学,你又明白了什么?
⑴想一想,辨一辨:
既可以看作一个分数,又可以看作一个比,还可以看作比值。

⑴继续汇报,完成表格
⑴反馈练习
变一变, 填一填
3÷19=()︰( ) 21︰100 =( )/( ) 4/23=()︰( )
1/8=1︰()=()÷ 8 a︰b =()÷()=( )/( )
()︰( )= ()÷7=5/( )
⑴找一找,比、除法、分数分别表示什么?(区别,完成表格)
一种数一种相除的关系一种运算
三、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四、综合练习
1、讨论:小强的身高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

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对不对?你认为是什么?
2、看谁会动脑筋?
题目:小明今年12岁,是六(1)班学生,该班共有42个学生;小明爸爸今年38岁,再保险公司上班,年薪15000元;小明的妈妈每月工资800元,他所在单位有职工24人。

(看谁会动脑筋,能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自己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并说说这些量之间的比)。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