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团结教案民族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德昴族的民族简介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了解德昴族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民族经济等相关民族简介。

2、让德昴族的同学更多的了解本民族的习俗。

二、教学过程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唐宋时期被称为“朴子”、“茫人”,元明时期被称为“金齿”、“蒲人”。

清代史书称之为“崩龙”,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识别时沿用了这个名称。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1985年9月21日起更名为“德昂族”。

4民族姓名文化

德昂族习惯于按属相和排行给孩子取名,也使用汉族的十二生肖:查(鼠)、包(牛)、衣(虎)、卯(兔)、光(龙)、沙(蛇)、牙(马)、麻(羊)、新(猴)、收(鸡)、灭(狗)、交(猪)。生日的属相是什么,

德昂族

就以什么为名。男孩的属相前加“阿”,女孩的属相前加“立”。

例如,牛日生日男孩叫“阿包”,牛日生的女孩叫“立包”。若按排行取名,则不分男女,称呼为腊所(老大)、腊左(老二)、腊约(老三)。

德昂族结婚生下孩子后,便有讳名的习惯。凡有了孩子并已取名的年轻夫妇,包括他们的长辈在内,不管什么人,此后都不能直呼他们的名字了。

德昂族家里若长子或长女早死,则以次子或次女的名字代替称呼其父母。有的还没有生儿育女,但也可以预先取下子女的名字,而按此名来称呼。德昂族以为,对已有子女或虽死子女但年龄较大的人,再去直呼他们的名字如“何阿呆”、“李腊翁”等,是不礼貌的。

民族语言文字

德昂族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该民族除说本民族语外,还能讲附近民族的语言,如傣语、汉语、景颇语和佤语等。

德昂族语言(以南伞硝厂沟为例)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从音位上看,有31个辅音位;元音9个,都有长短之分,共有18个元音音位。

(2)从语音结构看,德昂族的音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一般音节或叫主要音节;一类为附加音节或叫次要音节。

一般音节的结构有声母49个,又有两种情况:所有31个辅音音位均可单独作声母;复辅音声母又有双唇塞、舌根塞音与I结合;双唇塞、舌根塞音与r结合;双唇塞音与j结合;舌根塞音与V结合四类。有韵母159个,其中单元音韵102个,复元音韵57个。次要音节的结构是在主要音节之前,一种是出现在主要音节的声母为其同部位的辅音前;一种在辅音之后,通常有弱化元音(音节)。

民族文学

民族经济

德昂族人以农业生产为主,也善于种茶,素有“古老茶农”的美称。茶叶是德昂族重要的经济来源。德昂族很早以前就有自己的银匠,能用碎银铸造银手镯、银排扣、银项圈、银烟斗等,还善于在各种银制品上雕刻花纹图案,花纹细致、简朴。早在隋唐时期,德昂族就“披五色裟罗笼”,至今仍为自己纺线、染色和织布,作成极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服装。他们还擅长编织竹器等生活用品。

德昂族民间有着绚丽多彩的刺绣、建筑和雕刻艺术。建筑、雕刻艺术在德昂人的历史上有过光辉的时代,如今在一些地方仍留有许多德昂人精湛的建筑物遗迹,如陇川县城东的德昂女王宫殿、德昂城、德昂路、石拱桥等遗址,都是古建筑的代表。图案雕刻一方面是反映在古建筑上,如潞西佛寺中的挂枋、板壁上常见的浮雕;另一方面则普遍反映在日常用品上,在德昂人的腰箍、耳坠、银手镯、银烟盒、衣服等用品上大多绘有图案。图案多为对称的双手、双鸟、双虎、花草之类。

德昂人还有很高的制砖和制陶艺术。德昂女王宫殿、德昂城附近的砖瓦结构住宅所用的砖瓦都是德昂人自制的。德昂人的陶器有陶罐、陶花瓶、陶纺轮、土碗等。常见的上釉陶罐制作精细,有的呈鸭蛋绿和紫红色,有的为咖啡色,有的还绘有云纹或罐胫压制凸形图案花纹,外表光滑美观,表现出高超的制陶艺术。

德昂族还有丰富多彩的口头民间传说、故事、诗歌、谚语等,通过世代相传,保留下来。有揭露反动统治者罪恶的,如《兔子制土司》;有反映男女爱情生活的,如《芦笙哀歌》、《彩虹》等。傣族的若干民间传说和汉族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故事也在民间流传。乐器有象脚鼓、芒锣、葫芦笙、笛子、小三弦等。德昂族的舞蹈有象脚鼓舞、水鼓舞等。

三、听了上面精彩的内容,你是不是对德昴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呢,那你能不能把你今天的听到的讲给你的德昴族的亲朋好友。

四、小结。

第二课傣族的民族简介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了解傣族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民族经济等相关民族简介。

2、让傣族的同学更多的了解本民族的习俗。

二、教学过程

语言文字

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拜宗教及印度教。

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崇拜宗教。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德宏等地的傣族以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为主,也兼信原始崇拜宗教;丽江、大理、楚雄、玉溪、红河、文山等地的傣族以信仰原始崇拜宗教为主,也崇尚儒教文化。

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傣族,60岁以上都会参加受戒修行,不再杀生,参加每年三个月的“豪沙”(关门节),到佛寺安居,诵经赕佛,直到过世。

起源

傣族源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及云贵高原地区的濮人,在公元前后吸收了大量越人及越文化后,

形成现代傣族的雏形。

简史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傣族先民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创立了达光等部落联盟国家。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处在达光王国时期的傣族先民,开始与汉朝接触,因当时的达光王叫“哀牢”,汉朝开始把达光王国称作“哀牢国”,又因傣族先民善骑大象,生活环境又与汉朝南方的越人相似,被汉朝误以为是越人的一支,把达光王国也称作“滇越乘象国”。

公元一世纪,澜沧江、怒江上游地区的达光王国(哀牢国)将统治中心转移到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达光王国开始被中国(东汉)称为“掸国”。公元三世纪至六世纪,达光王国的统治中心已经南移到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的蒲甘姆一带,被中国统治的傣族各部(云贵高原中西部地区)也因中国大乱纷纷独立。此时,靠近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傣族(云贵高原中西部地区)被中国称作“僚”、“鸠僚”、“哀牢”等,离中国较远的傣族(伊洛瓦底江流域的达光王国)被称作“掸”。

公元六世纪至八世纪,伊洛瓦底江流域的达光王国被果占壁王国取代,靠近中国的傣族也在洱海附近形成蒙嶲、蒙舍等几股比较大的势力。

公元八世纪至十世纪初,靠近中国(唐朝)的傣族蒙舍国在洱海地区称雄,吞并了果占壁王国及云贵高原上大大小小的部族,建立了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蒙舍国开始被中国(唐朝)称作“南诏国”。

公元十世纪初至十三世纪中,傣族先民失去南诏政权,逐步迁离南诏的政治中心洱海地区,伊洛瓦底江、怒江流域地区的傣族恢复了“果占壁王国(后果占壁)”,澜沧江流域地区的傣族先是归附大理国,后又脱离大理国成立“勐泐国”。

公元十三世纪中至十五世纪中,是傣族大发展时期,因蒙古大军的铁骑,傣族大量南迁西进,南部、西部的傣族小邦国在得到众多傣族充实后,逐渐强大起来。兰纳王国统治了今泰国西北部、缅甸东北部地区,素可泰王国统治了今泰国中部、北部地区,阿瓦王国统治了缅甸中部、北部地区,澜沧王国统治了今寮国大部分地区,阿洪王国统治了今印度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公元十五世纪中至十六世纪中,各地傣族政权开始走向衰弱,麓川王国在与汉族明帝国的战争中逐渐落下风,缅族东吁王国吞并了傣族的麓川(阿瓦)王国、兰纳王国、澜沧王国、勐泐王国、阿瑜陀耶王国,唯一强大的阿洪王国开始了印度化进程。

公元十六世纪中至十八世纪中,北部傣族完全被汉族明帝国控制,之后又被满族清帝国控制;南部的阿瑜陀耶王国则脱离缅族东吁王国再次崛起,兰纳、澜沧都成了阿瑜陀耶王国的属国。公元十八世纪中后期,缅族贡榜王国兴兵入侵阿瑜陀耶王国,占领兰纳、澜沧,南部傣族又陷入缅人的奴役统治。1767年,披耶郑信将军赶走缅军,在吞武里建立“吞武里王国”,兰纳、澜沧也趁机脱离缅族独立。1782年,披耶却克里推翻吞武里政权,在曼谷建立“曼谷王国(暹罗王国)”,统一了吞武里王国、兰纳王国、澜沧王国等南部傣族政权。

公元十九世纪,傣族的阿洪王国因宗教冲突元气大伤,逐渐衰弱。1822年,缅人趁机出兵攻占阿洪王国,两年后,英国人又将缅人赶走,将阿洪王国收为自己的殖民地。1885年,英国征服缅人后,占领缅北的傣族地区。1893年,法国强占了暹罗的属国澜沧(此时已分裂为琅勃拉、万象、占巴塞三国)。

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企图统一傣族地区的暹罗与日本结盟,出兵占领缅甸北部的傣族地区。原澜沧琅勃拉王也利用日本势力,宣布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治下的傣族地区独立,建立老挝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缅甸北部的傣族与缅甸南部的缅族联合组建了“缅甸联邦”,并由傣族贵族苏瑞泰出任缅甸联邦第一任总统;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印度东北)的傣族被独立后的印度统治;原勐泐、麓川的傣族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成立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各级地方自治政府;老挝因世界冷战爆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