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1.2《等腰三角形》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一:等腰三角形以它那对称、和谐、庄重、典雅之美成为我们数学殿堂的一枚瑰宝,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建筑要设计成等腰三角形的形状,那么你对等腰三角形有哪些了解?
问题二: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你能发现其中一些相等的线段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处理方式:
问题一:
回答要点:
1.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课前准备:
教师:几何画板课件;等腰三角形纸模。
学生:每生准备至少三张等腰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用等腰三角形的美(对称性)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
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崇圣寺(以“三塔”著称)
埃及金字塔
引出问题:(出示几何画板课件:等腰三角形——定点A可拖动,但无论怎样拖动依然是等腰三角形。)
又∵∠3=∠4.
在△ABC和△ACE中,
∠3=∠4,AB=AC,∠A=∠A.
∴△ABD≌△ACE(ASA).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对于“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相等”,可运用下面的证明方法: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D和CE是△ABC两腰上的中线.
求证:BD=CE.
证明:∵AB=AC,(已知)
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给予适度的引导,如可以渐次提出问题:
问题一:你可能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
问题二:你如何验证你的猜测?
问题三:你能证明你的猜测吗?试作图,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问题四:还可以有哪些证明方法?
处理方式:
先安排学生在自己的等腰三角形纸片中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然后进行直观猜测、测量验证。可能有的学生会借助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得出比较一般的结论,如对称轴两边的所有“对应”线段都相等;或在△ABC中,AB=AC,D为AC上任意一点,连接BD,在△ABC中总存在一条过点C的线段与BD相等。也可能有学生以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等特殊线段为对象进行思考,如将这些线段分为几个情况进行研究:
问题二
利用问题一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二。
设计意图:回顾性质,既为后续研究判定提供了基础;同时,直接提出新的问题,过渡自然,引入本课研究内容,而新的问题是原有性质的一个自然拓广,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学习,感悟新知
活动内容1:想一想,做一做
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自主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观察其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并尝试给出证明。
①两底角的平分线;②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角的平分线;③两腰上的中线;④一腰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中线;⑤两腰上的高线;⑥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上的高线。教师首先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针对以上情况进行验证,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梳理出若干需要证明命题,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证明。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
教师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并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规范,除了以上要点,学生回答“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内角和为180°”等普通三角形也具备的性质,教师也要予以肯定,还有一点那就是等腰三角形具有轴对称性,这一点学生如果想不到教师要进行提醒,因为这一点在下面的教学中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路。
以“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为例:
如图:利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绘制等腰△ABC,BD和CE是△ABC的角平分线.拖动点A或点C,会改变△ABC的大小,但不会它始终都是等腰三角形,同时可以测量出BD和CE始终相等。wenku.baidu.com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同伴的交流,以及几何画板实验,学生一般都能在直观猜测、测量验证的基础上探究出:
∴∠ABC=∠ACB(等边对等角).
∵BE= AB,CD= AC,且AB=AC
∴BE=CD.
在△BDC和△CEB中,
∠ACB=∠ABC,BC=CB,BE=CD.
∴△BDC≌△CEB(SAS).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对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相等”,可运用下面的证明方法:
方法一: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D和CE是△ABC两腰上的高线.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相等;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相等.
并对这些命题给予多样的证明。为提高课堂效率,可对以上三种情况进行分组证明,学生书写证明过程的时候教师进行巡视,寻找有代表性的做法安排板书。
对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可运用下面的证明方法: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D和CE是△ABC的角平分线.
3.在命题的变式中,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拓展命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在图形的观察中,揭示等腰三角形的本质:对称性,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发现一一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边)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难点:万事开头难——寻找等腰三角形中的等量线段.
求证:BD=CE.
证明:∵AB=AC,(已知)
∴∠ABC=∠ACB(等边对等角).
∵BD和CE是△ABC两腰上的高线
∴∠CEB=∠BDC=90°(垂直的定义).
在△BDC和△CEB中,
∠ACB=∠ABC,BC=CB,∠CEB=∠BDC.
∴△BDC≌△CEB(AAS).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求证:BD=CE.
证法1:∵AB=AC,
∴∠ABC=∠ACB(等边对等角).
∵∠1= ∠ABC,∠2= ∠ABC,
∴∠1=∠2.
在△BDC和△CEB中,
∠ACB=∠ABC,BC=CB,∠1=∠2.
∴△BDC≌△CEB(ASA).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证法2:证明:∵AB=AC,
∴∠ABC=∠ACB.
课题:1.1.2等腰三角形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