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集群理论研究述评
试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述评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述评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的日益重要性,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领域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旨在揭示创新的区域性差异和创新系统内在的相互作用关系,旨在为区域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指导。
本文将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进行述评,包括其理论基础、主要概念和应用等方面。
理论基础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理论基础可追溯到斯宾格勒(1990)提出的“创新链”理论和劳伦茨(1998)提出的“区域创新系统”概念。
斯宾格勒的“创新链”理论主要关注创新的输入、加工和输出过程,强调创新的微观基础。
而劳伦茨提出的“区域创新系统”概念则更加注重创新的地理集聚性和系统性,认为创新是一种区域性的现象,需要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
主要概念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的各种组织、机构和个人之间构成的创新网络。
该网络通过共享知识、资源和经验等方式,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
区域创新系统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过程和创新环境三个要素。
创新主体指各种组织、机构和个人,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创新过程指创新活动的实施过程,包括创新的输入、加工和输出;创新环境指影响创新活动的地理、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创新集聚创新集聚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创新主体在相对密集的空间中集中存在,并通过集聚形成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集聚可以形成创新的正外部性,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创新集聚可以通过集聚效应和集聚外部性的作用,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效果。
创新网络创新网络是创新主体之间形成的一种以知识和资源交流为基础的复杂网络结构。
创新网络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传播,扩大创新主体的影响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网络可以包括产业联盟、科研团队、创新合作等形式。
创新网络的构建和维护对于创新系统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
应用研究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揭示了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影响因素。
创新集群的内涵与动力机制综述与探讨
创新集群的内涵与动力机制综述与探讨【摘要】对创新集群内涵和形成机制的研究,不仅是追本溯源明确研究主题的重要研究,而且对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创新集群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回顾和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
从创新集群的内涵入手,重点围绕创新集群的形成机制展开讨论,并阐述了创新集群的四种形成模式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创新集群;内涵;动力机制一、引言2001年,OECD 的研究报告《创新集群:国家创新系统的推动力》将“innovative clusters” (创新集群)定位为一国经济繁荣的核心动力,在学术界掀起了创新集群理论研究的热潮。
创新集群不仅因知识、技术产生外溢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区域和行业内专业化的技术、金融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这种集聚有利于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共同的学习和创新。
创新集群在推动技术创新、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扩大就业机会、培育区域文化等方面的示范效应,推动了如硅谷区域经济、中关村区域经济,台湾新竹工业区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二、创新集群的内涵界定创新集群的内涵界定要根植于明确的定义,由于理解角度差异,学者们对创新集群的定义还未达成共识。
现有定义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视角:一是传统产业集群的升级版集群视角,即认为可以在产业集群的某些特征(如产业相关性和地理邻近性等)之上加入创新功能来描述创新集群。
该视角强调创新集群的产业集群性,认为创新集群是在地理邻近性(集聚)基础上的功能扩展。
如邓瑾,杨海军(2006),赵全超(2007)把创新集群界定为一个或多个产业部门的制造商、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集聚在某区域或城市而共享创新服务平台或(和)成果。
张学东、关春玉(2008)认为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的成熟化和高度化过程,代表了更强大的生产能力和竞争优势;创新型产业对信息资源快捷和企业创新交互影响的要求下进一步推动集群化程度、扩展集群的规模和影响力,形成区域优势和品牌效应。
企业集群创新研究述评
企业集群创新研究述评企业集群发展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企业集群创新是企业集群发展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对企业集群创新研究的述评可以为我国企业集群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标签:企业集群创新动力机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显著的区域化特征。
不仅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即使在一国范围内,不同的区域之间也是发展与停滞同在。
企业集群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研究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西方国家对企业集群创新的研究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特发现并提出了集群创新现象,熊彼特认为:创新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总是趋于集群,成簇地发生,成功的创新首先是一些企业,接着是更多灵敏的企业会步其后尘;创新也不是随机的均匀分布的,它总是集中于某些部门及其邻近部门。
后来的学者对集群的创新现象也做了深入地研究。
见表。
随着企业集群理论的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更多的学者关注集群创新现象,目前,对企业集群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集群创新动力机制、企业集群创新扩散与溢出机制、企业集群创新绩效、企业集群创新复杂性等四个方面。
1.企业集群创新动力机制关于企业集群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学者们研究的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
其一,是对企业集群创新的生成动力的辨识。
Allen Young、Hoover、Krugman分别从“规模报酬理论”角度、“‘集聚体’的规模效益”角度和“规模递增收益”角度,探讨了不同的企业集群创新生成动力。
Brown把这些生成动力归结为自发作用的市场力量。
关于生成动力研究,其最突出的转变就是从对生成动力的辨识、属性和作用的分析发展到其动力生长、动力之间关系和作用机制的分析。
其二,是对企业集群创新的发展动力辨识。
Saxenian认为良好的社会交往氛围能促进新知识的产生与传播。
Enright认为知识外溢和熟练劳动力市场推动了企业集群创新的发展。
企业集群创新理论综述
要 代 表 的 新 马 歇 尔 主 义 学 派 认 为 , 过 溢 出 与 劳 动 力 转 移 , 析 。 由此 可 见 , 于 企 业 集 群 创 新 的 研 究 有 待 于 进 一 步 的 通 关
知识 以空气 中 自由扩 散 的方 式 在 集群 内产 生 扩 散创 新 能 丰 富 和 发 展 。 力 。而 As e 2 0 ) Mak l 1 9 ) 经 济 地 理 学 家 则 hi 0 0和 m( s e (9 9 等 l
更 关 注 地 理 与 区 位 维 度 。 F ema 、 besn和 A se re n Derso mes
参 考 文 献
1 企业集群创新研 究述评[] 商场现代化 ,0 9 ( 0 . J. 2 0 ,1 ) ( 9 1 认 为 企 业 集 群 可 以 被 看 作 是 网 络 的 一 种 形 态 , 这 [ ]周 国程. 19) 把 2 产 J. 些 网络 形 式 概 括 为 正 式 和 非 正 式 两 种 。 C r n r hi He dy和 []魏 守 华. 业 群 的 动 态 研 究 以 及 实证 分 析 [ ] 世 界 地 理 研 究 , s
交 往 氛 围加 快 了 新 知 识 的产 生 与 传 播 。E r h ( 9 6 认 为 3 结 语 n i t1 9 ) g
知识外 溢和熟练 劳动 力 市场 推 动 了企业 集 群创 新 的发 展 。 已有 这 些 研 究 成 果 对 于 我 们 研 究 企 业 集 群 创 新 提 供 了 W az1 9 ) 过 增 长 极 理 论 和 创 新 理 论 进 行 分 析 , 为 地 有益启示和 导引方 向, 目前研 究 尚存在 不足 : l(9 6 通 认 但 国内外许 多 方 化 的 知 识 创 造 所 推 动 的 创 新 是 集 群 发 展 的 主 要 动 力 。 学者从不 同角度 对企业集群创 新 的生成 和发展 动力 机制 问
集群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集群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摘要]正确分析和评价集群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对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水平、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析了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现状,构建了集群创新网络模型及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实例验证了这一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关键词]集群创新网络;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知识经济随之兴起的国际大背景下,区域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产生,只有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才能长久地维持产业集群所产生的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创新网络是创新在产业集群内的直接表现形式,创新能力在集群创新网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正确地评价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有利于集群创新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是决策者评价和分析集群创新网络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1 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现状目前,国内外相关学者普遍关注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并对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功能、结构、成因、演化动力、运行机制、集群网络结构域集群创新的关系等。
其中,集群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产业集群的网络式创新能力评价和以网络结构为出发点探讨集群创新能力。
首先,在产业集群的网络式创新能力评价方面,有学者深入研究,以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和行为主体自身创新能力为基本要素,构建集群创新网络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集体学习的优势及方法,形成了网络式创新能力评价体系[1];此外,在以网络结构为出发点探讨集群创新能力方面,有学者提出网络结构直接影响集体创新能力,然而不同的网络结构对集群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
例如,在研究日本九州、长野、滨松的区域产业集群时,通过平均路径长度和聚集系数来刻画集群网络结构,得出创新网络结构及网络中资源和知识的通道是影响创新集群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2];进而有学者将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和聚集系数作为影响创新集群能力的变量,探析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3];此外将网络分析方法融入理论探究,从实践中得出结论:产业集群中若各组成员之间具备中等程度的关联性、中等程度的异质性、中等程度的控制水平,则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将会更强。
西方创新集群研究最新进展评述
系 统 的 总 结 , 指 出 当 前 西 方 研 究 中存 在 的不 足 , 并 以期
为 国 内学 者 的 进 ~ 步研 究 提 供 些 启 示 。
1 创 新 集 群 概 念 研 究 及 评 论
近 年 来 西 方 对 创 新 集 群 研 究 的 文 献 虽 然 数 量 不 少 , 是 给 出明 确 定 义 的 文 献 并 不 多 。 实 际 上 , 有 一 但 只 小 部 分 文 献 提 出 了 有 意 义 的 定 义 , 多 数 文 献 给 出 的 大 定 义 或 者 是 互 相 重 叠 或 者 互 相 补 充 。在 此 , 照 不 同 按
范 硕 李俊 江 ,
( .吉 林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林 长 春 1 0 1 ;. 吉林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林 长春 1 0 1 ) 1 吉 302 2 吉 3 0 2 摘 要 : 识 经 济 时 代 , 育 创 新 集 群 成 为 一 个 国 家或 地 区提 高 竞 争 力 的 重 要 手 段 。 在 梳 理 近 1 知 培 0年 来 西 方 国 家创 新 集 群研 究 文 献 的基 础 上 , 创 新 集 群 的 概 念 模 式 、 新 集 群 发 挥 效 用 的 机 制 、 新 集 群 政 策 以 及 对 创 创
核 心 的 原 因 , 从 他 们 研 究 报 告 的 文 章 标 题 就 可 以 这
看出 。
这个 定 义 的 优 势 是 简 单 明 了 , 指 出 了 创 新 集 群 也 所 具 有 的 一 个 非 常 重 要 的 特 征 。然 而 , 的 缺 陷 也 很 它 明 显 , 个定 义不 仅 仅 可 以用 来 描 述 创 新 集 群 , 际 上 这 实 可 以用来 描述 任 何 类 型 的 集 群 。尽 管 “ 强 度 的 合 作 ” 高 可 能 在创 新 集 群 中 确 实 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 是 这 个 特 但 征 与 波 特 以及 OE CD对 产 业 集 群 的定 义 是 重 合 的 。更
创新集群理论研究述评
中图 分 类 号 : O 2 9 F 6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7 4 ( 0 0 1 —1 70 10 ・3 8 2 1 ) 80 5 —4
19 9 9年 , 济 合 作 与 发 展 组 织 ( g nzt n frE o 经 Ora i i o c— ao
2 1 创 新 集 群 概 念 界 定 与 内 涵 特 征 研 究 综 述 .
总体来 说 , 目前 创 新 集 群 理 论 的 发 展 可 分 为 两 个 阶
段:
早在 创新集 概 念正 式 提 出以 前 , 多学 者 就 已经 开 许
始 了 对 创 新 集 群 内 涵 的 研 究 。汉 弗 里 [通 过 研 究 强 调 了 创 2
一
种 多元 构成 的创新 系统 。
( 北京 理 工 大 学 管 理 与 经 济 学 院 , 京 1 O 8 ) 北 O O 1 摘 要 : 于 产 业 创 新 集 聚 现 象 的 关 注 产 生 了 创 新 集 群 理 论 。 从 创 新 集 群 的 概 念 界 定 与 内 涵 特 征 、 响 因 对 影 素 与 形 成 机 理 、 扑 结 构 与 演 进 机 理 等 方 面 , 述 了 国 内外 创 新 集 群 理 论 和 实 践 的 发 展 现 状 , 指 出 了其 存 拓 论 并 在 的不足 以及 未来的研 究方 向 。
第 2 卷 第 1期 7 8
2 0 月 01 年9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V_127N O. 8 0. 1 Se 201 p. 0
Sc e e& Te h inc c nol yPr r s ndPolc og og e sa i y
创新集群、协调和经济长波——新熊彼特派长波理论研究进展述评
效仿 , 结果形成历史上非均匀分布的蜂聚式的创新 浪潮 。创 新浪 潮 特有 的 “ 造性 破坏 ” 点—— “ 创 特 破 坏 ’ 有 技 术 和产 业 的 同 时 ,产 生 新 技 术 和新 产 ’原 业 —— 引发经 济 摆脱 稳 态均 衡 , 现非 均衡 的 动态 实
增 长 。他将 这种创 新 引发 的经 济增长 周期命名 为康 德拉 季 耶夫 长波 。熊 彼特 确信 , 为 长波 动 因 的创 作
作者简介: 沈宏亮(9 0 )男 , 17 一 , 河北涿鹿人, 副教授 , 士 , 博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
第 l 第 2期 2卷
21 00年 3 月
石 家 庄 学 院 学 报
Jun l f h i h a gU i ri o r a o i a u n nv sy S jz e t
Vo .2. 2 11 No.
Ma .0 0 r2 1
创 新集 群 、 调和 经 济 长波 协
— —
新熊彼特派长波理论研究进展述评
沈宏 亮 . 柴淑 芹z
(. 1 首都 经济 贸易大 学 经 济学院 , 京 10 2 ; . 市 第二十 三 中学 , 北 0 0 6 2邯郸 河北 邯 郸 摘
060 ) 5 0 2
要 : 为一个重要 的 长波 理论流 派 , 熊彼特 派在 创新 概念 、 作 新 创新 长 波特 征及 其发 生机理
3 0年代 先后 出现 了一 系列基 本创新 。基 于此 , 门施 提 出基本 创新存 在 “ 随波效 应” B n w gn e et , ( a d ao f cs f )
即基本 创 新往 往在 特定 的 时间 内蜂 聚 , 实 了熊彼 证 特 的创新 蜂 聚假说 。… 然 而 , 门施 的创新 集群概 念
集群创新研究的方法论综述
文章编号 :1 0 0 8 — 4 7 2 X( 2 0 1 4 ) 0 1 - 0 0 0 1 — 0 8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4 - 2 8 作者简介 :吴结兵 ( 1 9 7 9 一 ),男 ,安徽望江人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 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 向战略管理与 创新管理 ; 吴 佳 ( 1 9 8 9 一 ),女 ,安徽望江人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 院研究生 ,研究方 向政府管理。
法 上 ,特 别 是近 年来 呈现 出 了统计 分析 、案例研 究 、社 会 网络分 析 以及 多种方 法 的综合运 用在 集群 创新 研 究 中 。为 了及 时有 效地 总结 各类研 究 的成 果 ,迄今 有 关集群 创 新 的评 述 实有不 少 ,然则 大 多侧重 于对 产 业 集群 内企 业行 为 、创 新环 境 、集群 生命 周 期等方 面 的评述 ,在有 关产 业集群 创 新 的研 究方 法评述 上 的探 究却 形成 了缺 口。
聚 的关注 重新 成为 学术 讨论 的热 点 。 根 据波 特 的定义 ,产 业集 群 ( I n d u s t r i a l C l u s t e r )是在 某一特 定领 域 内互相 联系 的 、在 地理位 置上 集
中 的公司和 机 构集合 。产业 集群 包括 一批 对竞 争起 重要 作用 的、相 互联 系 的产 业和 其他 实体 ,经 常 向下 延 伸 至销 售渠 道和 客户 ,并 侧面 扩展 到辅 助性 产 品 的制 造 商 ,以及 与 技能 技术 或投入 产业 相关 的公 司 , 还 包 括提供 专 业化 培训 、教 育 、信息研 究和技 术支 持 的政府 部 门和其 他机 构【 2 J 。 产 业集 群 概念 主要 来源 于两 个方 面 。一个 方面 是受 到 生物学 的启 发 ,集群 的名 词最早 为生 物学 家所 使 用 ,用 来解 释及 描述 自然 界 中 同种 、异种 生物 集聚 于特 定环 境 的现象 及其 共生 关系 ,产 业集群 是借 用 了生 物学 的 隐喻解 释产 业上特 殊 的空间集 中现 象 ;另一 方面 产业 集群 的理 论渊源 是 经济地 理对 于产 业集 聚 的分析 ,最 具代表 性 的就 是 马歇尔 的产 业 区理论 J 。 在马歇 尔 对集群 创 新 的开创 性研 究之 后 ,大量 学者 从不 同理 论视 角 出发 ,对 产业 集群 创新 进行 了深 入研 究 ,形 成 了包括 产 业区 、集聚 经济 、新产 业 区 、创 新环 境 、创 新 网络等 不 同的理 论学派 。在研 究方
区域创新能力与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研究述评与展望
产业 集群 是 指 在 某 一 特 定 区域 内 产 业 的众
多具有分工合作关 系的不 同规模 等级的企业 与 其发展有关 的各种机构 、 组织等行 为主体 , 通过
纵横 交错 的 网络 关 系 紧密 联 系在 一起 的 空 间积 聚体 , 代表 着介 于市 场 和 等级 制 之 间 的 一种 新 的
第3 2卷 第 1期 2 0 1 4年 2月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Ae r o n a u t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Ma n a g e me n t
群发展 的 因素 、 国外 区域 创新 能 力研 究动 态、 产 业集群 与 区域创 新能 力 内在 关 系研 究等 方 面进 行 文献 阅读 , 并梳理 其研 究脉 络 , 最后提 出 目前研 究 所遇到 的主要 问题 与 未来发 展 方向 。
关键 词 : 区域创 新 能力 ; 产业 集群 ; 创新 网络 中 图分 类 号 : F 1 2 7 . 9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7— 9 7 3 4( 2 0 1 4 ) O 1 — 0 0 0 9— 0 5
一
、
产 业集 群概 念产 生与 发展
( 2 0 0 0 ) 把产业集群分为非正式群 、 有组织群 和创
新群 , 探讨 如 何 在 传 统 产 业 中培 育 创 新 群 , 建 立 创新体 系 , 从而使 传 统 产业 保 持 可 持续 的竞 争 优
势 。O v e r m a n 、 S t e p h e n R e d d i n g和 V e n a b l e s ( 2 0 0 1 )
集群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集群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综述本文基于创新理论和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系统梳理了不同学者对集群创新系统能力研究的重点。
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国内外不同学者关于集群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标签:集群创新绩效;创新理论;影响因素;研究综述1前言集群创新指的是在某个特定的区域范围之内,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并且受到创新环境影响的一个有机整体。
当今社会的集群创新活动,一般都需要一系列搭档的相互协作,才能生产出真正给顾客带来价值的成果,实现共赢,不然就会被推迟甚至会失去竞争优势。
近期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掌握集群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我国集群成员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但是相关研究刚刚起步,成果不多且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国内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
有鉴于此,本文结合有关理论,梳理了有关集群创新系统能力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集群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2集群创新绩效研究综述2.1集群创新系统能力研究。
国外对集群创新系统能力的研究,是在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基础上展开和深化的,比较典型的是Padmore与Gibson(1998)提出的GEM模型,该模型把区域集群创新系统分为基础一企业一市场三要素。
Asheim与Coenen(2005)认为,集群系统由企业、支撑产业和制度结构及两者的互动构成,开启了动态构成分析思维。
Filippetti和Archibugi(2010)从创新系统结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数据发现,影响集群系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源质量、高技术产业专业化程度和金融系统完善程度。
国内学者董秋霞、高长春(2012)[1]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模型,从创新主体网络、创新支持网络和创新环境网络3个层面构建了包括6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集群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欧光军等(2015)[2]通过因子分析解析出制约集群企业创新集成能力生成的8个生态因素,并检测了各因素對企业创新集成能力影响强度差异。
海洋科技园区集群创新研究——以青岛中国蓝谷为例
海洋科技园区集群创新研究——以青岛中国蓝谷为例关静文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摘要:加快建设青岛中国蓝谷(以下简称“蓝谷”)已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本文以“蓝谷”为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分析了高科技院园及产业的集聚效应,借鉴国内外高科技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全方位地探讨了高科技园区建设中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区的统筹管理创新模式,以期对于青岛中国蓝谷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院园集群;蓝谷创新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4-0465-02“蓝谷”建设以项目为中心,推动以国字号项目为代表的科研机构项目进驻,积极引进以“创新企业 + 研发团队 + 创投资本”为特色的研发项目。
“蓝谷”产业定位以海洋生物科技产业为“核心”,海洋高端制造业、海水综合利用业为“两翼”,逐步形成六大海洋高端科技产业。
一、“蓝谷”院园集群创新的优势1.优质雄厚的院校资源“蓝谷”规划建设的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所处的青岛市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作为国家实施海洋战略、走向深蓝的桥头堡,青岛蓝谷目前已有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哈工大青岛科技园、天津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等18所高校设立校区或研究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重量级海洋科研平台在蓝谷成立。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七大海洋科研机构之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在蓝谷建设“青岛科教新城”,英国剑桥大学也即将入驻,共同打造“创新转化学院和国际创新转化实践基地”。
2.领先的科研实力成果目前,在船舶制造领域,青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唯一获准装船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海水综合利用领域,青岛成为全国第一个在生活用水上进行海水淡化产业化的城市;在海洋材料领域,是世界最大的海藻材料加工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舰船涂料及功能材料科研生产基地。
3.初具特色的产业体系青岛培育了初具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创新_创业与创新集群发展研究综述_陈斌
创新、创业与创新集群发展研究综述陈 斌,徐维祥,王庆喜(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3)收稿日期:2013-11-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243、71103160)作者简介:陈斌(1983-),男,浙江乐清人,浙江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徐维祥(1963-),男,浙江东阳人,博士,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王庆喜(1976-),湖南邵阳人,博士,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摘 要:创新、创业是创新集群的两个本质特征。
对创新行为、创业活动、创新集群发展三者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后发现:对创新与创新集群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已经由企业创新活动视角延伸到社会规范、政治文化领域;创新集群中“集群式创业涌现”现象成为研究的重点。
关于创新集群中创新与创业影响机制的研究较少,缺乏有效的分析框架,应成为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新集群DOI:10.6049/kjjbydc.2013090424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4)09-0157-040 引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的创新集群发展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
创新集群的两个本质特征是创新与创业,这已为国内外众多创新集群实践所证实。
当前,关于创新集群的形成与演化、创新集群的知识溢出、创新集群中网络关系以及创新集群竞争力与创新能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都需要创新作为重要推动力量。
创新集群的发展是一个集体式创业行为过程,在此过程中,创业活动已经突破个体层面的局限,以集群形式出现,同时具备鲜明的区域性特色,即不同创新集群中的创业活动与模式差异显著。
创新集群中常见的创新载体,如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蕴含创业元素,在实际运作中体现出创业属性。
产业集群理论评述及最新研究进展
产业集群理论评述及最新研究进展摘要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活动会表现出各种地理特征。
近些年来产业集群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非常显著。
产业集群理论随之迅速兴起,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各方面研究蓬勃发展。
本文简要回顾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历程,分七个方面对产业集群理论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评述。
文章具体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特点和内在机制,产业集群与创新、竞争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周期和产业政策的作用。
最后文章指出了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群合作竞争创新生命周期经济增长集群战略一、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进展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地理环境依赖的方式,但并没有削弱和消除地理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今天,地理因素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经济结构、人们的生产和贸易方式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内容。
例如,我们经常可以发现,经济主体间的联系随着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弱,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与地区的要素禀赋紧密相关,收入水平呈现从经济中心到边缘明显的等级分布等等,这些都是地理环境对经济有决定性影响的例证。
据测算,各国人均收入差距的35%是由与国外市场联系程度等地理因素造成的,可见地理因素对经济影响之大(Overman, Redding and Venables, 2001)。
概括地讲,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是造成经济空间分布和发展的不平衡。
近些年来,经济资源的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无论国家之间或是一国之内,经济发展都呈现高度不均衡的状态。
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也明显地扩大了迁移的范围,加快了迁移的速度,不断地向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地区移动,并往往在某些区域集中发展。
这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或某一)产业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企业家就集中于某一地区,许多相关企业和机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丰富而成熟的内部组织结构,成长能力非常强,这就是产业集群。
创新集群理论溯源、概念、特征、启示
的非线 性互动过程 ,摆脱 了以往 的线性理
解 ( 柳卸林 ,1 9 9 3) ,H i p p e l 、L u n d v a l l 肯 定 了用户在创新 中的作 用。
◆
第二 阶段 是指2 0 世 纪9 0 年代 以来 , 随
内 窖 摘 要 ;创 新 集 群 作 为一 种 有 效 的 经 济 组 织 形 式 ,对 国 外 创 新 集 群 的 发 展 进行 理论梳 理和 实践 总结是 非常必 要 的 。 本 文 在 对 创 新 集 群 理 论 演 变 历 程 进 行 梳 理 的 基 础 上 ,界 定 了创 新 集 群 的概 念 、 内 涵和 特征 。总 结 国 外创 新 集 群 发 展 的 经验 ,得 到 科 技 力 量 的 聚 集 、创 新 合作 网络 的形 成 、 发展 模 式的 选择 、 风 险 投 资 和 政 府 作 用 五 个 方 面 的启 示 ,为我 国政 府 决 策制 定 、 产 业发
面 来 看 , 创 新 集 群 成 为 建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想 ,又对后来的集群研究指 明了方向 ,可 见 在集群理论 的发展过程 中波特处 于一个 承 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 创 新理论 在其发展历程 中可 以分 为两
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 1 9 1 2年到 2 0世纪 9 0年代初 ,此阶段 主要是 研究创新活动在
展 、 学研 机构 和企 业的发展提 供 参考
和借鉴 。
在 。进一步研 究发 现 ,创新 活动 具有空 间
倾 向性 , 其以R &D活动 、大学研究和熟练 劳动力集聚 为特征 。在 地理空间上 的集聚
关键 词 :国外 创 新 集群
验 总结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评述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评述引言区域创新是指在特定地区产生创新的过程和结果,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推动区域创新,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其中,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是一种较为广泛应用的理论,本文将对其进行评述和分析。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概述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即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RIS) 理论,最早由英国学者Cooke和Morgan在1998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创新不再是企业个体的行为,而是地区内不同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强调了地区内各种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作用,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等,并强调了区域内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对创新的重要性。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核心观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观点:1.创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创新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活动,还涉及到地区内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创新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其中不同的主体之间通过知识和技术的共享和转移实现创新。
2.地理距离的重要性: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认为地理距离对于创新有重要的影响。
地理邻近性可以促进信息和知识的流动,加强地区内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作用。
3.各种创新主体的互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各种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等,在创新过程中相互合作和互动。
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促进创新的发生和传播。
4.创新政策的重要性: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认为政府在推动创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创新政策,提供创新的资源和支持,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探讨区域创新系统中各种主体的互动和创新过程的具体情况。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深入剖析创新系统中的各种因素,揭示其内在机制和关系。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变化趋势。
试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述评(一)
试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述评(一)论文摘要:本文对现有的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结构、机制、功能、创新主体的作用、系统构建等;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理论作出了简要评价,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并进而展望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综述展望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innovationsystems,RIS)概念1992年提出,1990年代,英国的库克(Cooke,1996)较早对它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同期,我国学者也开始引入这个概念并着手这方面的研究。
迄今,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成果已见诸不少中外文献。
本文将首先概略描述现有的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然后,对现有理论作一简要评价,并以此为基础试提出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综述迄今,对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结构,机制,功能,人学、政府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以及系统如何建设等内容。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涵义区域创新系统概念最早是由库克(1996)提出并定义的,他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而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
黄鲁成(2000)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各种与创新相联系的主体要素(创新的机构和组织)、非主体要素(创新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网络。
王核成、宁熙(2001)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互相联系,在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利益相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组成的以技术创新利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横向联络为主的开放系统,它是在地理位置相互靠近的经济主体之间通过某种方式而形成的一系列长期交易关系集合,其中既包括把各类行为主体连结起来的一般联系,更大量的则是体现在系统内以资产、信息、人才、技术的流动等具体形式之上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
基于创新集群演化理论的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基于创新集群演化理论的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关键词:集群理论;创新集群演化理论;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实践1.前言作为老师和同砚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创新”已经逐渐成为学校和社会对高水平专业群的期望。
然而,尤其是在高水平专业群教学中,单纯依靠老师的个人创新能力,难以取得更为卓越的效果。
因此,在高水平专业群教学中,基于创新集群演化理论的建设,将成为一种基本范式,为老师和同砚提供更加开放的进修环境和更为高效的创新渠道。
2.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1 集群理论说明的群体作用2006年Nobel经济学奖获得者Edmund Phelps认为,创新基于创设性群体——这里的群体并不是一群平凡的个体,而是像信仰、世界观、情感和历史记忆等因素一样,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内核。
2.2 科学有效性的提高,将科学有效性提高到了极点,不仅有助于老师和同砚的共同创新,还有助于学科进步的拓展,有利于解决重大教育问题,深度实施人才强国等战略。
同时,在教学质量评估上,更加依靠于科学评判,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实践建议3.1 团队成员选择一个高效的团队,不仅需要成员间的默契衔接,更需要各人才艺的合理打算。
因此,团队成员选择是重中之重。
基于集群理论,可以开掘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寻找更为合适的团队组合。
3.2 团队管理团队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团队效果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议接受“良性竞争,鼓舞合作”的理念,接受有效的工具,以有效的方式进行掌控。
如团队视觉化管理,即利用流程图、部门图等视觉化手段,便于全员把握团队目标、明确解决方案等。
3.3 团队目标设置团队的目标需要与学校和学科建设相辅相成。
可以结合团队成员自身特长以及需求状况,制定学科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考试目标等。
目标应当具有鼓舞人心的力气,同时需要具备可操作性,便于成员的理解和执行。
4.案例分析4.1 身体表现与运动技巧专业针对该专业的群体教学,通过团队成员选择、团队管理和团队目标设置等方面的落实,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规划,并利用创新集群演化理论进行教学实践。
从创新集群理念到创新集群实践——国外创新集群研究动态
从创新集群理念到创新集群实践——国外创新集群研究动态杨连盛;朱英明;张鑫;吕慧君
【期刊名称】《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26)001
【摘要】创新集群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推动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动力源.本文通过梳理国外有关创新集群的最新研究
成果,简要介绍了创新集群的理念形成和当代理解,系统归纳了创新集群的形成机制、演化动力、实证研究以及实践探索,文章最后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展望创新集群
研究的未来方向.
【总页数】9页(P77-85)
【作者】杨连盛;朱英明;张鑫;吕慧君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
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63
【相关文献】
1.国外创新集群中的组织研究述评 [J], 丁魁礼;钟书华
2.国外中小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模式研究 [J], 杨华峰;刘利军
3.国外创新集群发展状况及其启示 [J], 江洪; 康学萍
4.国外创新集群发展状况及其启示 [J], 江洪; 康学萍
5.技术创新集群效应——国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及其启示 [J], 刘友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