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亚里士多德有感
读亚里士多德有感
![读亚里士多德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f53807f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0.png)
读亚里士多德有感第一篇:读亚里士多德有感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有感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有的不仅是对个人本性、个人德行的思考,对家庭、政治共同体进行思考,还对教育、生育、经济甚至同性恋问题等很多社会问题都有或多或少的思考,我真心折服。
虽然近来花了一点时间看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却也不是太懂得政治,反倒迷糊起来,因为它颠覆了我对政治的认识,但是却又不明晰,比如我以前比较崇尚庄子那一套,觉得“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一直觉得没有政府、没有政治的形在江海之上的真正“无拘”生活才是世界的终结,没想到这本书告诉我“人生来就是政治的动物”,然后政治共同体也是无比崇高的。
所以我索性谈点这本书对我个人的一些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吧。
首先,这本书告诉我“城邦是自然地产物,而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
”既然政治共同体给我们带来的诸如物质、医疗、教育等一些我们不能自给自足的好处,那么我们势必应该尽全力维护这个政治共同体的和谐,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善良和公正,以维护这个共同体的良性发展。
但是“人一旦趋于完善就是最优秀的动物,而一旦脱离了法律和公正就会堕落成世界最差的动物。
”因此,依法治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整个国家最大限度的平等和公正也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作为“被管理者”也就是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眼中的“奴隶”(但并不全是,比如被管理者也具有人格,而奴隶则没有)。
现在我作为把权力部分转让给政府并成为其“被管理者”,管理者是否找到甚至做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最佳契合方式,以促进整个政治共同体的协调高效发展呢?在中国,我不懂得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或者管理者有没有试图提高被管理者的素质,使其更加优秀,从而使自己更加优秀,然后这个政治共同体也更加优良呢?答案也不得而知,我知道我们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裸官”,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裸”,我也不得而知。
在自然界中,在统治与被统治之间,存在着规则,比如我们的躯体受我们的灵魂的管制,如果我们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随波逐流,我们无异于别人培养的奴隶,在国外的人眼中,我们好多人说好听点是政府培养的愚民,说不好听点就是奴隶,中国人跪了上千年,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站起来。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9224e3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0.png)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他首先提出了“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一基本观点,然后通过对不同政治制度的分析,阐述了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他的论证过程逻辑严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循环论证方式,使得他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亚里士多德的结构安排让我对他的观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新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将《政治学》视为一部探讨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如何实现和谐共生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在书中试图解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中寻找一种平衡,使得社会秩序稳定,人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四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写作风格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文笔清晰、逻辑严密。他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和比较,使得抽象的政治理念变得具体而有趣。他的论证过程条理清晰,让人容易理解他的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写作风格让我深感他的严谨和智慧,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亚里士多德读后感
![亚里士多德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2867b5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e.png)
亚里士多德读后感亚里士多德啊,这位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在我读完关于他的书籍后,真的是让我满脑子都是想法!一开始接触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我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智慧迷宫。
他的知识涵盖了好多领域,从哲学到科学,从伦理到政治,感觉他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智者。
我就想啊,他的脑子到底是怎么装下这么多东西的呢?这真的很神奇!他对伦理学的一些观点特别让我深思。
他说幸福是一种符合德性的灵魂活动,这听起来有点复杂,但仔细想想,其实很有道理。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大家都在追求幸福,可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是有钱?有地位?还是别的什么?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观点就像给我敲了一下脑袋,让我重新思考幸福的定义。
不过呢,我有时候也会有点迷糊,按照他说的,是不是只要灵魂符合德性就一定能幸福呢?这在现实生活里好像也不是那么绝对的事儿,你说对吧?他在政治学方面的思想也很有趣。
他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这一点我觉得挺酷的。
人确实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和其他人的交往和合作。
可是呢,现在社会这么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也很微妙,他的这个观点在现代社会又该怎么去理解呢?我想了好久,感觉就像抓住了一点头绪,但又不是很清晰。
还有他的逻辑学说,那些个三段论什么的,刚开始看的时候我真的是头疼。
感觉就像一堆绕口令似的,什么大前提小前提的。
但后来慢慢理解了一点,又觉得很妙。
就像解开了一个谜题一样,那种感觉很过瘾。
我就在想啊,他怎么能想出这么严谨的逻辑体系呢?这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读完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这些内容,我真的觉得自己的视野开阔了不少。
虽然有些地方我还是似懂非懂的,但这也正是他思想的魅力所在吧。
他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我只能一点点地去攀登,去探索他的智慧。
你要是对哲学或者思考人生之类的事儿感兴趣,也一定要来看看亚里士多德的东西呀!说不定你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呢!。
《形而上学》读后感
![《形而上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209a1e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8.png)
《形而上学》读后感
亚里士多德,这位古希腊的先哲,用他深邃的思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
《形而上学》作为他的哲学经典,无疑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和人类存在本质的独特视角。
阅读这部作品,我深感其思想的深邃与广阔。
亚里士多德综合了前人关于世界本原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术语和概念,如本原、原因、实体,形式-质料、潜能-实现等。
这些概念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理解并非简单地将世界划分为对立的双方,而是试图寻找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这个世界具有某种可理解性。
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种规律并非外部强加给世界的,而是世界本身所固有的。
这种观念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创新,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关于“智慧”的见解。
他认为,智慧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这种知识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探寻事物背后的原因和原理。
这种追求智慧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形而上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挑战。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深奥而晦涩,需要我们反复思考和揣摩。
但正是这种挑战,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消化了他的思想。
总的来说,《形而上学》是一部极具启示意义的哲学经典。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了解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还对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更深入的反思。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会继续受益于这部作品的启示和指导。
《形而上学》读后感
![《形而上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216647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1.png)
《形而上学》读后感
《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作的哲学著作,深入探讨了哲学对象和研究范围,对一些哲学术语做了释义,并重点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阐明了作者的实体、质料和形式等理论。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对于世界的深刻洞察与理解。
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如“形而上学”这一词汇的来源,以及他对实体、质料和形式的独到见解。
他强调,哲学应以描述实在的最普遍、最抽象的特征和普遍有效的原则为目标,这种学说有时称为智慧,有时称为“第一哲学”。
这让我思考,哲学究竟是什么?它是否就是探寻世界最本源、最深刻的真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意识到哲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亚里士多德通过对前人思想的批判,构建起自己的哲学体系,这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对于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更是对于人类自身的反思和探究。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的议题,如万物的起源、宇宙的本质、人类的本性等。
这些问题看似抽象,但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这些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总的来说,《形而上学》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著作。
它让我认识到,哲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在探寻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真理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断思考、探索和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人生感言
![亚里士多德的人生感言](https://img.taocdn.com/s3/m/f498de5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7.png)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千。
今日,我愿借此机会,与诸君分享我的人生感悟,以期启迪后人。
一、求知若渴,探索真理人生如梦,世间万象,唯有真理永恒。
自幼年起,我便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寻其中的奥秘。
在柏拉图门下,我深受启发,开始思考宇宙、人生、道德等哲学问题。
然而,我并未满足于柏拉图的学说,而是勇敢地提出质疑,探索真理。
1. 哲学是追求真理的学问在我看来,哲学是一门探究宇宙本源、人生意义、道德规范的学问。
它要求我们跳出表象,深入思考,探寻事物的本质。
正是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使我的人生充满意义。
2. 勇于质疑,不断探索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我们应具备质疑精神。
面对权威,不盲从,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正如我所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走向更高的境界。
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全面发展1.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哲学并非空中楼阁,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我主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
2.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古希腊,我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品德、丰富知识和卓越才能的人才。
我认为,一个人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三、道德修养,人生之本1. 道德是人生的指南针道德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它指引我们如何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在我看来,道德是人生的根本,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
2. 培养高尚品德我提倡人们注重道德修养,培养高尚品德。
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还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四、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1. 追求人生价值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我们应将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为社会做出贡献。
正如我所言:“人生的价值,并非在于长短,而在于意义。
”2. 传承文明,服务人类在古希腊,我致力于传承文明,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
2024年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范文
![2024年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5aa87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2.png)
2024年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范文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政治学作品《政治学》对于政治理论和社会组织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读完《政治学》后,我对于政治学、社会伦理以及人的本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下面是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对于人类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系统论述。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而政治则是人类社会组织的最高形式。
政治不仅仅是一种权力斗争和利益分配的机制,更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而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强调了公共利益和公共德行对于政治的重要性,通过政治的良好组织可以实现社会的正义和幸福。
其次,《政治学》对于政治制度和政府形式的探讨也给我很多启发。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制度的好坏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他提出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这三种基本政体形式,并评价了它们的优缺点。
亚里士多德主张,理想的政治制度应该是一个综合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政体,通过合理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来保证政府的稳定和公正。
此外,《政治学》还探讨了公民教育和伦理道德对于政治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需要有高尚的公民品质和道德品质。
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育培养公民的品德和才能,以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阅读《政治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亚里士多德对于政治的细腻洞察力和扎实的思辨能力。
他通过对于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的综合思考,提出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观点和理论。
他的思想不仅仅是对于古代政治问题的回答,更是对于当代政治问题的思考和启示。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复杂和多元的社会中,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告诉我们,政治不是一种空洞的权力游戏,而是为了公共利益和社会幸福而存在的。
通过政治的良好组织和公民的参与,我们可以实现社会的正义和和谐。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
古代的博士亚里士多德读后感
![古代的博士亚里士多德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c75781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1.png)
古代的博士亚里士多德读后感嘿,说起古代的这位大佬,亚里士多德,那可是个不得了的人物啊!咱们不扯那些高深莫测的学术名词,就用咱老百姓的大白话,聊聊读完他老人家故事后的那点子感受。
你想象一下,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连电灯都没影儿呢,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在那琢磨天地万物,探讨人生哲理了。
他啊,就像咱们村口那棵老槐树,看着不起眼,但肚子里装的可都是宝贝。
亚里士多德不是光靠嘴上说说,他是真刀真枪地干。
什么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生物学,简直是样样精通,简直就像是开了挂一样。
那时候的人们,要是遇到啥想不通的事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请教亚里士多德。
他就像咱们现在用的搜索引擎,不过人家可是活生生的人,回答起来那才叫一个贴心、到位。
最让我佩服的是,亚里士多德不是那种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他特别注重实践,认为知识得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
比如说吧,他研究动物的时候,不是光坐在书斋里看图画、读文字,而是亲自去观察、去解剖。
这种精神,简直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接地气”,让人不得不服。
而且啊,亚里士多德还特别有勇气。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是迷信神灵的,觉得一切都是神安排的。
但他不一样,他敢于质疑、敢于探索。
他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这句话简直就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对知识的态度。
他不怕得罪人,也不怕被人嘲笑,只要他认为是对的,就会坚持到底。
读完亚里士多德的故事,我心里那个激动啊,就像是被点燃了一把火。
我觉得咱们每个人都应该像他那样,对生活充满好奇、对知识充满渴望。
别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只要咱们认为是对的、是值得的,就应该勇敢地去追求、去实践。
当然啦,咱也不能盲目崇拜亚里士多德。
毕竟他是那个时代的人,有些观点可能放在现在就不那么适用了。
但咱们可以学习他的精神、他的态度。
就像咱们常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样才能真正把古人的智慧变成咱们自己的东西。
总的来说吧,亚里士多德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的宝藏等待咱们去挖掘;真理是需要咱们用勇气和智慧去追寻的。
读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后感
![读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79c7b194431b90d6c85c78a.png)
读《灵魂论》有感以前我一直认为,灵魂是一个很虚的东西,像“天堂”或是“地狱”这两个词一样,创造出来只是为了解释或是蒙骗那些我们无法解释的东西,所以,我以前一直以为灵魂是不可能真正的存在的。
而且,我也不太相信,一个两千多年前的人怎么可能通过他的语言让我改变我现有的世界观呢?带着这种急躁的心态初次看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觉得他满嘴胡诌,看得我云里雾里,看完一遍后不知道或是不想知道他究竟在说些什么。
但是,当我静下心来,再通读几遍后,我突然有了和亚氏一样的观点:“凡物之具备了“生命”的征象者,便也各有灵魂“。
之后所看的那几遍,也许是我的灵魂在读,不,是我因应于我的灵魂而再次拜读。
在《灵魂论》的第一卷第一章,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灵魂的本性与属性是什么?”、灵魂的种类与结构和怎样研究灵魂。
接着,亚里士多德认为,要了解灵魂的本性,就必须先了解灵魂的诸属性,因为“属性,实际上相符应于本体”,而“于诸属性而言,有些是专属于灵魂的诸感应,而另些则属于所有一切具德于灵魂的诸动物所共通的”,故“明知所有或大多数的属性,也能够讲论事物的本体”。
在第一卷的第二章,亚里士多德总结前人观点,认为运动与感觉是灵魂的主要性状,提出这两者是“基本上别异于物之不具灵魂者”。
同时他通过说理或是矛盾法证明了先前一些学者认为灵魂的本体是火与热或是原子、微尘、元素、气或是水的说法的错误。
在第一卷的后面几章,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的本性是运动着的,也许是它自己在运动或是别的什么在运动它。
灵魂具有心识,但灵魂的组成并不是“谐和”更不是“数”。
在《灵魂论》的第二卷,亚里士多德论证了“什么是实是?”。
“实是”是“于现存的诸事物的一个科属”,有三分义:物质、型状或形式、物质与形式的合成。
这一卷,他再次回答了灵魂是什么的问题:灵魂是某一事物的现实,或其怎是公式,而这某物则是内蕴有容此灵魂为之演化的潜能的。
第四章,他提出了第一原理“灵魂是生命物体之因与原”,并提出了感觉的机能,通过依次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感觉的分析,让我们明白,感觉是灵魂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灵魂,是不会有感觉的,即使有感觉,也不会引起变化。
亚里士多德对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亚里士多德对我的启示作文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abfe4e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6.png)
亚里士多德对我的启示作文500字亚里士多德,这位古希腊的大佬,真的给我带来了不少启示。
首先啊,他的观察力和实证精神,简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告诉我,要想了解一个东西,就得亲自去观察、去实践。
这让我觉得,不能光听别人说,得自己亲自去尝试,才能知道真假。
然后啊,他那套逻辑推理,真的是太强了!他能从一点点小事中,推出整个宇宙的道理。
这让我觉得,思考问题时,不能随便乱来,得有个清晰的逻辑,这样才能把问题想明白。
再来说说他的伦理观吧。
他告诉我,做人得追求美德和智慧,这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让我意识到,钱再多也买不来真正的幸福,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富足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啊,他还提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说,人得和自然和谐相处,不能总是破坏环境。
这让我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得好好爱护大自然。
总之啊,亚里士多德这位大佬,真的是个宝藏男孩。
他的思想
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更加明白怎么做人、怎么思考。
以后啊,我也要像他一样,努力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品德的人。
诗学亚里士多德读后感
![诗学亚里士多德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6eabf1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0b.png)
诗学亚里士多德读后感
亚里士多德对诗学的见解,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你想啊,在那么久远的时代,他就能对诗歌、戏剧这些艺术形式有如此深刻的理解,这多厉害呀!他谈到悲剧的时候,我就特别着迷。
我感觉他就像是一个超级导游,带着我在悲剧的世界里穿梭,让我看到悲剧背后的那些复杂结构和深刻内涵。
不过呢,有些地方我读起来也挺费劲的。
毕竟这是很古老的思想嘛,有些表述和概念对我来说有点晦涩难懂。
就像在迷雾里走路,有时候能看清路,有时候又感觉晕头转向的。
但是这也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
他说的关于情节的重要性,我特别认同。
情节就像是一个故事的骨架,要是骨架搭不好,整个故事就会垮掉。
我就想啊,现在好多作品不就是因为情节乱七八糟,所以才不吸引人嘛。
这真的是个很关键的点,亚里士多德在那么早的时候就指出了,真不愧是大师啊!
我读完这本书后,就一直在想,亚里士多德的这些理论是不是也可以运用到其他的艺术形式中呢?比如电影,电影也是在讲故事啊。
也许把他的这些观点放到电影里,也能让电影变得更有深度,更吸引人呢。
亚里士多德读后感
![亚里士多德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88f694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f.png)
亚里士多德读后感读完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著作,我就感觉像是跟着一位超级智慧的老大哥在知识的大森林里探险。
亚里士多德这人啊,简直就是一个知识大百科。
他什么都研究,从天上飞的鸟儿到地上的石头,从人的道德伦理到国家的政治治理,感觉就没有他不感兴趣、不涉足的领域。
就拿他对哲学的贡献来说吧。
以前我觉得哲学那些东西玄乎得很,但是亚里士多德就像是把哲学这个大怪兽给解剖了,一块一块地摆在你面前。
他的形而上学那一套,虽然有点绕,但仔细想想,就像是在试图找到这个世界最根本的“源代码”。
他说事物都有它的本质,就像每个东西都有个身份证似的,这个本质决定了它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
这让我看周围的东西都觉得它们好像背后藏着好多秘密,等着我去挖掘呢。
再说说他的伦理学。
他提出的“中道”原则可太有意思了。
他说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就像吃饭,吃太多会撑得难受,吃太少又饿得慌,适量才好。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可真要在生活里做到可不容易。
我就常常反思自己,有时候对人太热情了,把人家吓着,有时候又太冷淡了,显得很没礼貌。
要是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我就得找到那个热情和冷淡之间的“中道”,做个恰到好处的人。
不过呢,亚里士多德也不是完美的。
他毕竟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有些观点现在看来就有点怪怪的。
比如说他对奴隶制的看法,觉得奴隶制是合理的,这在我们现代社会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但是咱也不能太苛求他啦,就像我们现在看几十年前的时尚觉得土气一样,他也是受当时社会环境的限制嘛。
读亚里士多德的作品还让我觉得自己特别渺小。
他的大脑就像一个超级处理器,能处理那么多复杂的信息,得出那么多深刻的结论。
而我有时候连自己今天吃什么都要纠结半天。
但这也激励我呀,让我觉得人类的智慧真的是无穷的,只要努力学习、思考,说不定我也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变得更聪明一点呢。
亚里士多德就像一座知识的高峰,我可能这辈子也爬不到山顶,但就这么沿着他的足迹往上走走,看看周围的风景,也能让我这个小脑袋瓜变得更加充实、开阔啦。
《物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
![《物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7e3a71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06.png)
《物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物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古希腊哲学的瑰宝,也是西方科学思想的源头之一。
在阅读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不禁为亚里士多德深邃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观点所折服。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提出了关于自然现象的四大原因:材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这一理论不仅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而且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他在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时,提出了“自然状态下,物体总是趋向于达到其自然位置”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全新解释,同时也为后来的科学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有其目的和功能的。
这一观点在他的《物理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他解释了为什么鸟类有翅膀,鱼类有鳍,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它们达到其自然位置。
这种对自然界事物功能和目的的强调,使得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理论具有了一种生命力和人性化,不同于冷冰冰的机械论。
然而,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理论并非完美无缺。
他在解释天体运动时提出的“天体自然位置”理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观点在后来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研究中得到了纠正。
这也提醒我们,科学知识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每个时代的科学家都需要有勇于质疑和探索的精神。
第二篇范文:《物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从现代科学视角的重新解读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古代科学哲学的重要文献,其对自然现象的探讨和解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科学视角下,我们重新解读这部经典著作,旨在从中汲取智慧,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以及科学哲学的演变。
首先,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提出的四大原因,即材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全面解释。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这四大原因可以对应于现代科学中的物质、结构、力和能量等基本概念。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为后来的科学理论提供了雏形。
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有感
![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409ce9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48.png)
读《政治学—亚里士多德》一书有感这部书是一部关于政治的专著,在该书中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创立了政治的体系,比较系统的讲述了古希腊时期的西方各个地区的政治体制。
虽然该书是站在一个统治阶级的角度去看待整个社会的政治体制并从这样一种阶级的角度探寻出一个及合理或者说“至善”的政治统治体制,其最终目的是维护奴隶制的国家,但是该书中对于现实的城邦的形成,发展和城邦内部的各个阶级如何在一种合理的制度下和谐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是一手拿着伦理学的书一手指着地的着眼于社会现实观察分析事物本身即各个城邦所在历史上推行的各种体制,最后得出适合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社会体系和政治制度。
本来想作为政治学的经典著作,即是苦涩地阐述严谨理论又是抽象的逻辑表达美好的制度,但是读着读着觉得蛮有意思,在那么遥远的世纪,在那么古老的年代、在那么物质贫乏的岁月中,人类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对于未来的期望以及对于知识的渴望是那么的强烈,而这种强烈的欲望不是通过暴力途径获取的,而是试图在一个民主公平和平的法治社会中寻求解决之道。
历经千年的发展,到近代才将理性以及民主、法治、自由,等当才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观念,尽管与现当代的内涵有所不同却在古代希腊人那里在早就不但广为人知,而且在多数城邦里实践过和其公民早就享受它,到此想想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只是物质世界不断更新和历史年轮的自然走过而已,其实人类内心的世界还是和当初的人类差不多。
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昔日辉煌的希腊城邦由于相互的征伐、内部的党争以及执政者的本身的腐败堕落走到了了历史的尽头,再加上北方的马其顿的军事入侵希腊城邦时代上了一个句号,作为形体的和表现物的城虽然没有了,但是其作为人类史上的光辉时代的精神确是后人的思想源泉和制度手册,而作为这种精神的载体和人类理性的成果的代表之一,就是亚里士多德在希腊末期所著的《政治学》,其对后世的影响无需多述,因为今天的大都政治主流价值就是源自它。
本人在此主要谈谈这个书的内容和自己读完它后的感想:首先:政治体制是作为一种动力而存在于社会之中;亚里士多德在讲解政治学时首先是分析了城邦各个基本组成要素家庭、个人、财产等并且阐述了这些基本元素的自身特点。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读后感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ed485b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8.png)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读后感读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就像是跟一位超级智慧又有点古板的老爷爷聊天,他会告诉你很多关于道德、幸福和美好生活的道理,有些话让你恍然大悟,有些话又让你忍不住想跟他辩论几句。
亚里士多德一上来就跟我们讨论什么是善,就好像在说:“小家伙们,咱们得先搞清楚这个最最根本的东西。
”他说善是所有事物追求的目标,就像小猫咪追着毛线球,鸟儿追着虫子一样,人也有自己追求的善。
这听起来还挺有道理的,毕竟谁不想追求点好东西呢?但是他把善说得那么抽象,感觉就像在云雾里一样,让我这个只想过好小日子的人有点晕乎乎的。
然后说到幸福,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最高的善。
这我可就来精神了,谁不想幸福呢?可是他老人家对幸福的定义可不像咱们现在想的那么简单,什么吃顿大餐、看个喜剧电影就幸福了。
他说幸福得是灵魂的一种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
这可就有点难理解了。
我就想啊,难道我每天开开心心的,不算幸福吗?非得要有什么完满的德性?不过仔细想想,他好像也有点道理。
要是一个人整天自私自利、坑蒙拐骗,虽然可能一时开心,但从长远看,内心总是不安的,也算不上真正的幸福。
说到德性,这可就更复杂了。
亚里士多德把德性分成了理智的德性和道德的德性。
理智的德性就像是聪明才智那些东西,道德的德性呢,就是像勇敢、节制、慷慨之类的品质。
他说这些德性都不是天生就有的,得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获得。
就像学骑自行车,你摔了几次之后,才能慢慢掌握平衡,变得熟练。
这个观点我倒是挺赞同的。
我就想到我自己以前是个胆小鬼,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不断地逼着自己去面对害怕的东西,慢慢地也变得勇敢了一些。
可是呢,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也有一些让我觉得不太舒服的地方。
比如说,他好像有点看不起一些普通的职业。
他觉得那些从事体力劳动的工匠啊、农民啊,就没有那些有闲阶级的人有机会获得德性。
这可就有点歧视的味道了,难道种地的伯伯就不能是个道德高尚的人吗?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能在自己的生活里展现出美好的品质。
《形而上学》读后感
![《形而上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d92dae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17.png)
《形而上学》读后感作为一位普通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会与哲学这样的学科发生交集。
但作为人类思想最高端的表述,哲学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人最近读完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在读后有了一些感悟,愿与各位分享。
《形而上学》指的是研究存在本身的哲学学科,为哲学三大分支之一,另外两个分支是逻辑学和伦理学。
在书中,亚里士多德试图探究存在的本质和原则,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形而上学的理论。
虽然亚里士多德的思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其中不乏我们今天仍然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观点。
其中,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他对于形式和物质的分析。
在他看来,一切事物都是由形式和物质两个要素组成的。
物质为事物的实体,而形式则是物质的组成方式和特征。
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对应着事物的形状和属性。
例如一个橡胶球,物质即为橡胶,而它的形式则是球形的。
这样看来,我们就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发掘到很多有趣的思考。
比如,他提出了“本质”这一课题。
所谓“本质”,即为某个事物的基本特征或根本属性。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每个事物的本质都由物质和形式两部分组成,并且形式是决定本质的因素。
在这个基础上,他又提出了“本质和意外”的概念,即每个事物都有一些本质的特征,同时又会有一些意外的属性,但这些意外的属性并不构成事物的本质。
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对于世界和事物的探究和理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他认为,世界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包含着一切存在的可能性。
而“存在”又是一种非常神秘和抽象的概念。
我们难以想象存在不存在的情景,但却很难解释“存在”具体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从不同方面分析存在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
总体来说,读完《形而上学》,我感受到了亚里士多德深邃博大的思维和严谨的逻辑。
他的哲学思想涵盖了人类存在和思维的各个层面,从现象到本质,从肉眼到思维,力求在每个领域中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解答。
同时,他也留给了后人很多思考的空间,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世界。
读亚里士多德
![读亚里士多德](https://img.taocdn.com/s3/m/e10fffee5ef7ba0d4a733b98.png)
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有感前几天有幸拜读了亚里士多德的传世名著《政治学》,对我启发很大。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而《政治学》是他最具有影响的代表作。
在这本书中,他有意识的把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系统的讨论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等一系列问题。
而现存的《政治学》分八卷,卷一讲述了城邦的起源、目的、本质;卷二论述了理想城邦的原则,其中对柏拉图的的“理想国”进行了批判;卷三研究了城邦的性质及公民的本质,由公民的性质而论及不同政体;卷四、五、六研究现实城邦,尤其侧重对平民整体和寡头政体的分析卷七、八讨论理想城邦的规划。
而该书则主要是在以下几方面让我产生了思考:一.中国的贫富差距与中产阶级的重要性在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政体应以“中庸”为原则,以中产阶级为基础。
因为中产阶级人数最多,比其他阶级更为稳定,他们的社会地位既不像穷人那样希图他人财物,又不致因财产太多而引起穷人的觊觎。
他们具有中庸之美德,最顺从理性,不走极端,并且能成为贫富两个阶级的仲裁者,以避免党争,减少内讧。
而这一理论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并有进一步扩大的态势。
据国家发改委的一项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到合理值的上限,达0.4左右。
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收入差距拉大这一趋势将会持续很长时间,至少在将来5-10年内不会逆转。
现在,一个人绝对收入水平虽然在提高,但是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和其他人比较起来,他的收入增长没有其他人快,与高收入者的差距在拉大。
虽说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改掉过去的绝对平均主义,其在近期带来的影响必然是收入差距拉大,因此也可以说中国的个人收入拉开差距在我们的这个发展与改革阶段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收入差距扩大到现在这种程度,表明我们这个社会确实出现了问题。
现在,中国的经济结构是呈“金字塔”型,这是十分危险的,容易落入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困境,即富裕的人很富裕,能与欧美的富人相比,而贫穷的人非常贫穷,与非洲的穷人无异。
亚里士多德对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亚里士多德对我的启示作文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82ae38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1.png)
亚里士多德对我的启示作文500字亚里士多德的启示。
物理不只是物体怎么动,更是世界的运行法则。
亚里士多德让
我知道,每个动作背后都有个“为什么”。
有时候,我会想,为啥
苹果会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想到这,我就觉得,我得去琢磨一
下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了。
逻辑,这玩意儿真有意思。
亚里士多德告诉我,想问题不能光
看表面,得深入骨髓地思考。
现在,每次听到别人说啥,我都会想想,这话靠不靠谱?有没有啥漏洞?感觉自己的大脑像个过滤网,
筛选出真正有用的信息。
音乐,不仅仅是听听而已。
亚里士多德说,音乐能触动心灵。
有时候,我在路上听到一首歌,就会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好像找
到了什么共鸣。
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魔力吧,能让人心情瞬间变好。
文字,是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
读亚里士多德的诗,我能感受
到他内心的世界。
现在,我也开始写点东西,记录自己的生活、心情。
有时候,写着写着,就觉得自己好像和这个世界更亲近了。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就像个指路明灯,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明白。
他的智慧,就像一盏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永生的亚里士多德》有感:亚里士多德哲学
![《永生的亚里士多德》有感:亚里士多德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12c9c42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a.png)
《永生的亚里士多德》有感:亚里士多德哲学永生的亚里士多德有感:亚里士多德哲学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思维、道德、政治和自然的观点,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念是如此深刻且永恒,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论包括形而上学、逻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方面。
其中,他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的形而上学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由物质和形式组成的,物质是一种潜在的存在,而形式则是物体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
他认为,事物的实质在于其形式,通过实现其最高的形式,事物才能实现最大的完美和幸福。
在伦理学领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幸福”作为人类最终目标的理论。
他认为,幸福不是简单的快乐和享受,而是一种通过追求美德和实现自己的潜能而达到的境界。
亚里士多德将美德分为道德美德和智性美德两种,他认为通过培养这些美德,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独特的政治理论。
他认为,政治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幸福和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统治权力和利益。
他强调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主张建立一个合理的政治体制,以促进公正和谐的社会秩序。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对今天的世界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关注人类的幸福和道德,提倡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他的思想在政治、教育、伦理和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亚里士多德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形态,对我们寻找真理和追求幸福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如此深奥而永恒,他为我们揭示了人类生活的真谛和追求幸福的途径。
他的思想与我们的现实世界之间建立了桥梁,引领我们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继续学习和传承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智慧,为构建更美好的世界贡献我们的力量。
《亚里斯多德》读后感250字
![《亚里斯多德》读后感2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7fe93c0647d27284a73515b.png)
《亚里斯多德》读后感250字
《亚里斯多德》读后感
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上古史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之一。
前些日子我在书上认识了很多哲学家,有苏格拉底、老子等。
但今天我认识的一位也是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他多才多艺,我们现在讨厌看的《百科全书》螺科岩写的就是亚里斯多德。
“幸福属于满足的人们”这名名言也是亚里新批评斯多德说的,意思是:幸福生活懂得珍惜身边的科技人才能得到幸福。
现在,我好不容易明白幸福了。
以前,我总是埋怨生活中的事,像读书那么累,妈妈又不能教我知识……但现在我能把忧都转成喜,读书是苦中乐,科学知识自己学掌握的更好。
记得有一次,妈妈煮蜂蜜给我吃,我抱怨地说:“苦中自有甜,我人要慢慢地酸味品尝才会甜啊!”我现在美满才感觉我其实是很幸福的,有父母的滋润的爱,有老师的爱,同学们互相关心的爱,我们从小就有那么多爱,难道还不幸福吗?
同学们,用我们的心去感受,我们的身边真的充满了爱。
我要利切蒂多多地研究亚里斯多德,做个哲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有感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有的不仅是对个人本性、个人德行的思考,对家庭、政治共同体进行思考,还对教育、生育、经济甚至同性恋问题等很多社会问题都有或多或少的思考,我真心折服。
虽然近来花了一点时间看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却也不是太懂得政治,反倒迷糊起来,因为它颠覆了我对政治的认识,但是却又不明晰,比如我以前比较崇尚庄子那一套,觉得“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一直觉得没有政府、没有政治的形在江海之上的真正“无拘”生活才是世界的终结,没想到这本书告诉我“人生来就是政治的动物”,然后政治共同体也是无比崇高的。
所以我索性谈点这本书对我个人的一些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吧。
首先,这本书告诉我“城邦是自然地产物,而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
”既然政治共同体给我们带来的诸如物质、医疗、教育等一些我们不能自给自足的好处,那么我们势必应该尽全力维护这个政治共同体的和谐,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善良和公正,以维护这个共同体的良性发展。
但是“人一旦趋于完善就是最优秀的动物,而一旦脱离了法律和公正就会堕落成世界最差的动物。
”因此,依法治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整个国家最大限度的平等和公正也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作为“被管理者”也就是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眼中的“奴隶”(但并不全是,比如被管理者也具有人格,而奴隶则没有)。
现在我作为把权力部分转让给政府并成为其“被管理者”,管理者是否找到甚至做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最佳契合方式,以促进整个政治共同体的协调高
效发展呢?在中国,我不懂得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或者管理者有没有试图提高被管理者的素质,使其更加优秀,从而使自己更加优秀,然后这个政治共同体也更加优良呢?答案也不得而知,我知道我们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裸官”,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裸”,我也不得而知。
在自然界中,在统治与被统治之间,存在着规则,比如我们的躯体受我们的灵魂的管制,如果我们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随波逐流,我们无异于别人培养的奴隶,在国外的人眼中,我们好多人说好听点是政府培养的愚民,说不好听点就是奴隶,中国人跪了上千年,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站起来。
那些统治者便会竭力使其外表、语言、与其受尊重的方式与他人有所区别。
所以我们需要看清这一点,我相信人人生而平等。
虽然我们把部分权力交与我们的统治者,但并非因此我们低他们一等。
人权必须要得到保障,我们应该清醒,我们要学会使用我们的权力。
其实市民们在本质上是平等的,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当出现一些人实行统治,另一些人处于被统治地位时,当然我们也必须要受人管制,但我们把权力交出来受人管制的目的并非是现在这样看着GDP的增长,我们就幸福了,我们交出来的部分权力就值得了,而是我们要充分的在这个共同体中达到高程度的自足。
问题是我们的管理者是否具有高贵的德行。
是否是在客观的正确的使用他们的权力。
不管怎样,我们需要的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对人民公正并且有益。
“当主奴双方很自然地处于他们应该处的地位时,他们就具有共同的利益而且是一种朋友关系。
但是,当主奴关系仅靠法规和强权来维持时,那么结果就会相反(出现冲突和仇恨之
情)。
”当然法规是必不可少的,权力的适当行驶也是有利的,可是处于管理者的人们是在试图做些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呢?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福利社会呢还是为了少部分人的政权,少部分人的利益呢。
我不得而知。
其中财富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然而致富术却是主要掌握在管理者或者政治家的手里或者为其所操控。
他说:“一个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却因为饥饿而死,这绝对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并且他举了米达斯的故事。
的确,许多人,因为财富积累到一定的巅峰,或者人生某项事业达到某一高度却寻求不到突破,而终日郁郁寡欢,积怨成疾,甚至自杀。
放眼一个地域或者一个国家,追求经济的发展,不错现在经济确实发展了,但是带来的环境问题,教育的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这无异于快要抱着金饭碗还差点要死了吗?
当然,我们既然把权力移交了部分给统治者,我们就必须要服从,我说的服从,并非盲目的服从,更不是古代的“愚忠”,而是智慧的高尚的服从。
比如我们必须服从法律,我们必须跟着政策走,即使某些法律是恶法,我们也必须服从法律;即使某些政策不合理甚至有害,我们也必须跟着政策走。
但是服从,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反对或者不去改变这些恶法和不好的政策,恶法当然需要废除或者改版,政策也一样。
我说的服从是维护一个政体和谐安定的基本原则。
所以有的时候服从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也很单纯,在追逐的过程中,原来一切不是那么容易,更不是那么的单纯,并且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不
单纯,或许这个时候我们会麻木,但是如果能够极力清醒过来,必然是大好不过的,不管是多少人已经清醒,多少人在带动多少人清醒,过程中还会有多少人清醒,都是极好的。
所以我依然相信,在最后的最后,我们便会明晰,会突然明白达到以前的目标不过如此,因为到了最后,已经升华了一层,境界更高一层,我们的眼光会更加的不一样,然后再放眼新的在新的层面上有意义的东西。
“事实的善一定是使其得以保存的东西。
”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所得。
那些侵略者无疑是恶的,因为战争无疑是对保存的东西的毁灭,“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当然还有如果政府实施了一些政策对人民原本保存的东西过度损害呢?比如中国的户籍制度,计划生育制度,这些政策是不是对得以保存的东西有损害呢?我不知道。
我相信友谊尚于邦内,则国富民安,友谊尚于邦与邦之间,则天下太平,人类齐福。
各国一直都在进行友好访问,结盟建谊,希望这些统治者们是为了促进世界和平。
个人特别喜欢NGO,比如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一系列NGO,我觉得这些都是多么的友好和善。
希望世界多一些这样的组织,并且希望这些组织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关于财产,自然涉及到分配问题,“财产一般而论是私有的,只是在某一方面【也就是在使用权方面】是公有的。
”因此需要通过立法者建立平均资产的基本原则,并且确立公平制度,来调整财产的使用,比如我们应该通过政策或者立法来控制公民任意的购买房产,不能侵
犯了房产的公共使用权力。
另外关于分配的公平问题,我想到了一个不知道是否真实的故事:一个人因为抢劫被捕,当问其原因时,他说:“当一些人吃肉,我可以喝汤时,我选择喝汤;当一些人吃肉,我连汤都喝不上的时候,我想的是我要和那些人一样吃肉。
”如果社会不能做到一定程度公平,也就是贫富差距过大,我想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犯罪、暴乱、恐慌、幸福感低……
关于教育,应该力求全国同一平等。
我以前一直片面的认为各地差异较大,应该开展有地域特色的教育,可是我却忽略了部分地区教育得不到保障,部分地区是如此发达,为什么从孩提时代,他们就要接受这样巨大的不平等,部分人的利益从哪个时候起就要被损害,况且,教育巨大的平等不仅是那部分人的悲哀,而是整个国邦的悲哀,因为这必然会限制国家的发展,因此教育需要平等。
另外教育首先应该交人具有善德而非专业技术能力,我相信一个人的德行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他的专业技术能力。
自古就有“先用其德,再用其才”。
因此教育应该首先以德育人,而非教他们致富术。
关于学习,“处处必求实用是绝对不可能达到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自由的精神的境界的。
”我是极喜欢这句话的。
先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启其理性,炼其体质,后发其智力。
制定、执行、服从纪律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必须要互相完美配合的事情,那么一个真正优秀的管理者是极其伟大和重要的,优秀的服从者也是如此。
我只想歌颂他们的德行和智慧。
总言之,世界有它的不合理,曾经我也认为这个世界太不符合我
的梦想,但是也许只是我不适应这个世界,任何地方都有它的光明,任何地方也有他的黑暗,就算短时间内黑暗太过黑暗,我们也应该知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在看到世界的黑暗之后,我们依旧觉得活着很美好,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就像在这个并不是那么理想的国度,我可以在课堂里听“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自由的精神的境界的”老师讲课,以及这样的一些同学闲谈,读诸如亚里士多德的书。
不由想起“时之圣者也,时之凶者也。
此亦蒙昧世,此亦智慧世。
此亦光明时节,此亦黯淡时节。
此亦笃信之年,此亦大惑之年。
此亦多丽之阳春,此亦绝念之穷冬。
人或万物具备,人或一事无成。
我辈其青云直上,我辈其黄泉永坠。
当时有识之士咸谓人间善恶或臻至极,亦必事有所本,势无可绾。
但居之习之可也。
”——《双城记》或许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也很单纯,在追逐的过程中,原来一切不是那么容易,更不是那么的单纯,并且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单纯,或许这个时候我们会麻木,但是如果能够极力清醒过来,必然是大好不过的,不管是多少人已经清醒,多少人在带动多少人清醒,过程中还会有多少人清醒,都是极好的。
所以我依然相信,在最后的最后,我们便会明晰,会突然明白达到以前的目标不过如此,因为到了最后,已经升华了一层,境界更高一层,我们的眼光会更加的不一样,然后再放眼新的在新的层面上有意义的东西。
法学院1204班代秦
学号2003120408
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