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治、法制与法治——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引出的思考
从《政治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
从《政治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从《政治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通过《政治学》,可以看到奴隶制时代伟大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对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政体的设计,其中包括当今时代热议的“枣弧形社会阶层结构”、民主政治建设、国防事业及对外政策,这些虽不是《政治学》一书的主要论述内容,但也足以显示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在此,仅以本人观点选出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念对《政治学》进行学习。
首先,对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念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一、法的概念———理性的表现和正义的化身无论是从词源结构、逻辑或者是从法学理论上来说,法和法治都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在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政治学》一书中,法和法治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亚里士多德把法定义为“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祉和理智的体现”,在他看来,法律是理性的体现,代表着正义,为世人所公认的公正无偏的权衡。
这也是亚里士多德用来反驳柏拉图人治主张的有力论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以正义为原则,正义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其实质在于“平等的公正”,它以“城邦整个利益以及全体公民的共同善业为依据”。
而由正义派生出来的法律,是可以裁断人间的是非曲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就是正义的体现,服从法律就是服从正义。
可见在这一点上,他把法律和理性及正义等同起来。
二、法治的内涵法治是什么?它的内涵和外延有多大?至今法律界都无一个统一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尽管也没有对法治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但他却给出了法治的两个必备的要素。
他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1、法治的前提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毫无疑问,这点是与他的法律观念一脉相承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善恶的的衡量标准尺度是正义。
恶法尽管也能导致法律的统治,但绝不可能达到法治。
唯有良法是法治的前提。
接着他又提出良法的判断标准:首先,良法必须能够促进建立合于正义和善德的政体,并为保存、维持和巩固这种政体服务;其次,良法不得剥夺和限制自由,在法律、自由的关系上,他提出应将自由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再次,良法是符合公众利益而非只是谋求某一阶级或个人利益的法。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他首先提出了“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一基本观点,然后通过对不同政治制度的分析,阐述了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他的论证过程逻辑严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循环论证方式,使得他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亚里士多德的结构安排让我对他的观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新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将《政治学》视为一部探讨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如何实现和谐共生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在书中试图解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中寻找一种平衡,使得社会秩序稳定,人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四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写作风格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文笔清晰、逻辑严密。他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和比较,使得抽象的政治理念变得具体而有趣。他的论证过程条理清晰,让人容易理解他的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写作风格让我深感他的严谨和智慧,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读后感
第四,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批判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在理清各个城邦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批判了柏拉图等人以及别的时期的前辈关于政体的思想。他的政治学摆脱神学束缚,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批驳柏拉图的取消家庭和私产的观点,创建自己的观点等。
但是,亚里士多德“中庸”的政治思想还是对后来国家的发展有借鉴意义的。拿目前我们国家“解决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来说,不断壮大中产阶层,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中产阶层力量的不断扩大,也就意味着两极力量的逐步缩小,而随着极富、极贫群体的不断缩小,社会问题也就得到了缓解。调整不同部门和不同产业间不合理的劳动报酬;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节收入分配等,这些措施的意图其实都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人读《政治学》后,有感于下:
第一,书中序言部分说到:“《政治学》是一部专门讨论政治问题和原理的著作,亚里士多德之前,讨论政治学的问题是和伦理学的探究分不开的。可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便把以往学者都会混在一起谈的伦理和政治问题截然分开了”。即使亚里士多德另有一部《伦理学》来专门讨论伦理问题,但就个人而言,《政治学》通篇都洋溢着浓烈的伦理学的气息,他认为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善,必然要倾向于过政治生活,因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伦理学研究的是个人的善,而政治哲学研究的是集体的善,国家政治就是要实现公民的最高善德,因此其论述理想的城邦就是能实现和达到至善的目的,而优良的的城邦就是使人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比如,第一卷论及家庭问题时,亚里士多德表达了“家务管理重在培养善德,其目的在于使全家的人都达成善德”的观点;在卷二中论理想城邦时,为批驳柏拉图“取消家庭和财产私有,使一切财物和妻子完全归公”的主张,就用伦理善德相关知识来论述妻子公育不切实际和财产公有的弊端,还说到“人间因财物而引起的罪行,其根源在人类的恶性;公产既不能消除人类恶性,也不能整齐群众意志,惟有凭教育消除人类恶性,然后城邦可期统一”;在卷三中谈论公民、好公民时,又涉及到了善人、善德的与伦理学相关的问题……同样,在《政治学》后几卷关于现实政体的讨论中也或多或少涉及了伦理学。可见对政治学问题的探究和对伦理学的探究是完全不能分开的。
亚里士多德政 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在阅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时,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智慧之旅。
这部著作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对政治现象的洞察,让我深受启发。
亚里士多德开篇就指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
他认为人类具有合群的本性,只有在群体中,人们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
这种观点打破了以往对政治的狭隘理解,将其与人类的本质需求紧密相连。
在书中,亚里士多德对城邦的起源和本质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城邦是自然的产物,是由家庭、村落逐步发展而来。
城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应该以促进人民的幸福和美好生活为导向。
亚里士多德还详细分析了不同的政体形式。
他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
他认为每种政体都有其优点和缺陷,而且政体的好坏取决于统治者是否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
例如,君主政体如果统治者公正贤明,能够为民众谋福祉,那就是好的政体;反之,如果统治者只为自己的私利,就会沦为僭主政体。
这种对政体的分类和评价,为我们思考政治制度的优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论述政治权力的分配时,亚里士多德强调了中产阶级的重要性。
他认为中产阶级在社会中处于相对稳定的地位,能够平衡贫富两端的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如何培育和壮大中产阶级,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对于法治的重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法治优于人治,因为法律是一种没有感情、不会偏私的准则,能够保证公正和公平。
这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树立法律的权威,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的基石。
同时,亚里士多德还关注到了教育在政治中的作用。
他认为教育不仅是培养公民品德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城邦稳定和发展的关键。
通过教育,公民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积极参与到城邦的政治生活中。
这使我认识到,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应该不断优化教育体系,培养具有责任感和公共意识的公民。
亚里士多德政 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首先探讨了城邦的本质。
他认为城邦是出于自然的产物,是人类为了实现优良生活而形成的共同体。
城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
这种美好生活包括物质的富足、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愉悦。
亚里士多德强调,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只有在城邦中,个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亚里士多德对于政体的分类和分析十分详尽。
他将政体分为六种,分别是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
他认为,好的政体应该是符合正义原则的,能够兼顾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
君主政体和贵族政体如果能够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就是优良的政体;而共和政体则是通过中产阶级的参与和平衡,来实现政治的稳定和公正。
相反,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往往是以少数人或多数人的私利为出发点,容易导致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
在探讨政治权力的分配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中庸之道”的观点。
他认为,政治权力不应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或多数人手中,而应该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保持平衡。
中产阶级在政治中起着重要的稳定作用,因为他们既不像富人那样贪婪,也不像穷人那样容易冲动。
通过中产阶级的参与和平衡,可以避免政治的极端化,实现政治的和谐与稳定。
亚里士多德还对法律在政治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重视。
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是实现政治正义的重要手段。
法律应该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权威性,能够约束统治者和公民的行为。
良好的法律应该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同时也要通过教育和培养,使公民养成守法的习惯和意识。
此外,亚里士多德对于公民教育也有深刻的见解。
他认为,公民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实现优良政体的重要途径。
公民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5篇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5篇第一篇: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有一部在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政治学》。
读《政治学》,便不得不介绍其作者——亚里士多德。
首先,我简单叙述下亚里士多德生平。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有人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人类国家的政治体制开启了一扇窗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国家政治体制撑起了一片天。
在西方历史上,亚里士多德对后世欧洲的影响仅次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既师承柏拉图,又有独创性的发展。
那么在这里我与大家简单分享下我读著作《政治学》的总结和感想。
《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
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全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全书共8卷103章,按内容可分4部分。
①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
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
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
政体按其宗旨及最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
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3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3种。
②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
③第 4、5、6卷, 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
2024年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范文
2024年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范文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政治学作品《政治学》对于政治理论和社会组织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读完《政治学》后,我对于政治学、社会伦理以及人的本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下面是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对于人类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系统论述。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而政治则是人类社会组织的最高形式。
政治不仅仅是一种权力斗争和利益分配的机制,更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而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强调了公共利益和公共德行对于政治的重要性,通过政治的良好组织可以实现社会的正义和幸福。
其次,《政治学》对于政治制度和政府形式的探讨也给我很多启发。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制度的好坏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他提出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这三种基本政体形式,并评价了它们的优缺点。
亚里士多德主张,理想的政治制度应该是一个综合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政体,通过合理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来保证政府的稳定和公正。
此外,《政治学》还探讨了公民教育和伦理道德对于政治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需要有高尚的公民品质和道德品质。
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育培养公民的品德和才能,以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阅读《政治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亚里士多德对于政治的细腻洞察力和扎实的思辨能力。
他通过对于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的综合思考,提出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观点和理论。
他的思想不仅仅是对于古代政治问题的回答,更是对于当代政治问题的思考和启示。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复杂和多元的社会中,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告诉我们,政治不是一种空洞的权力游戏,而是为了公共利益和社会幸福而存在的。
通过政治的良好组织和公民的参与,我们可以实现社会的正义和和谐。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于人治和法治的看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于人治和法治的看法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关于人治和法治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比人治更为可靠和持久。
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可以保证政治决策的公正和平等。
在法治的情况下,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都可以在法律面前得到公正对待。
而人治则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不公,因为政治领导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和判断力做出决策,而不是根据法律和公正的原则。
其次,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可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在法治的情况下,法律是所有人的行为标准,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否则将面临惩罚。
而人治则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混乱,因为政治领导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判断力和喜好来做出决策,这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最后,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可以确保政治家的廉洁和正直。
在法治的情况下,政治家必须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政绩来获得政治地位,而不是依靠权力和财富。
这有助于确保政治家的廉洁和正直,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政治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综上所述,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比人治更为可靠和持久,可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确保政治家的廉洁和正直,以及促进政治决策的公正和平等。
论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法治思想
【 摘 要】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 政治学» 首次提出了法治思想法治并且
进行了精湛的论述ꎬ提出了法治的“ 良法” 之治和法律至尚两大法治原
则ꎬ对于法律的本质以及法律和政体、法治和人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
讨论ꎮ 本文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法制思想做了当代中国的解读并力求更
民主原则的平民政体ꎬ在“ 公民大会中” 法律被抛之脑后全体公民
对于法的理解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 一) 以正义作为法律的基础原则
亚里士多德在« 政治学» 中是这样论述正义的“ 政治学上的善
是正义ꎬ正义是以公共利益为依归ꎬ按照这一般的认识ꎬ正义是某
种事物的平等( 均等) ” 观念ꎮ 当然亚里士多德把正义分为普遍正
义和各别正义ꎬ对于法律是以普遍正义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寻求一
有绝对的权威ꎬ包括统治者也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事ꎻ亚里士多德认
为“ 如果轻易的对这种或者那种常常做这样或者那样的废改民众
守法的习性必然消减ꎬ而法律的威信也就跟着削弱ꎮ” 但是这并不
意味着法律将一层不变也“ 允许人们根据积累经验ꎬ修订或补充
现行的各种规章ꎬ以求日臻完备” ꎮ
( 二) 法治和人治的关系
相比之下人治则是“ 人类的本性( 灵魂) 对于谁都是难免有感
种自然政治正义而个别正义是在具体的个人正义的最求ꎬ这就要
求我们的政府官员在治理时依据人类天生体力和智力的不平等去
进行一种分配的正义ꎮ 法律是普遍正义的体现ꎬ正义是立法的目
标和依据ꎮ 在立法完成后治理国家中必须依据个别正义把人看作
是抽象的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待ꎬ再依据天生的差异从分配上
得到正义的对待和尊重ꎮ
( 二) 服从性的智慧是法律内涵
读《政治学》的心得体会与思考
读《政治学》的心得体会与思考在阅读《政治学》的过程中,我深感这是一部极具启发性和洞察力的著作。
作者亚里士多德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探讨了政治学的本质、目的和意义。
通过他的阐述,我对政治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对于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学目的的看法印象深刻。
他认为,政治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本质,使人能够过上优良的生活。
这一观点让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优良生活,以及政治在其中的作用。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社会应该能够为人们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使人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而政治学正是研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学科。
其次,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观点,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幸福和完美,而政治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而存在的。
通过参与政治活动,人们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幸福。
这一观点提醒我,政治并不仅仅是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更是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政治制度设计原则也深感兴趣。
他认为,一个好的政治制度应该具有中庸之道、平等和自由等原则。
这些原则的提出对于当今社会的政治制度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中庸之道提醒我们在制定政策时要平衡各方利益,避免过于偏颇或极端;平等和自由则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石,是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的必要条件。
在思考这些原则时,我不禁想到了一些现实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在政治制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是民主制,有的是专制或威权主义。
这些不同的制度对于人民的权利和福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认为,一个理想的政治制度应该是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又能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政治制度的制定者和领导者需要具备高度的智慧和责任心,遵循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政治原则,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为人民谋福利。
在总结我的阅读心得时,我想强调的是,《政治学》这部著作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启示和思考。
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有感
读《政治学—亚里士多德》一书有感这部书是一部关于政治的专著,在该书中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创立了政治的体系,比较系统的讲述了古希腊时期的西方各个地区的政治体制。
虽然该书是站在一个统治阶级的角度去看待整个社会的政治体制并从这样一种阶级的角度探寻出一个及合理或者说“至善”的政治统治体制,其最终目的是维护奴隶制的国家,但是该书中对于现实的城邦的形成,发展和城邦内部的各个阶级如何在一种合理的制度下和谐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是一手拿着伦理学的书一手指着地的着眼于社会现实观察分析事物本身即各个城邦所在历史上推行的各种体制,最后得出适合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社会体系和政治制度。
本来想作为政治学的经典著作,即是苦涩地阐述严谨理论又是抽象的逻辑表达美好的制度,但是读着读着觉得蛮有意思,在那么遥远的世纪,在那么古老的年代、在那么物质贫乏的岁月中,人类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对于未来的期望以及对于知识的渴望是那么的强烈,而这种强烈的欲望不是通过暴力途径获取的,而是试图在一个民主公平和平的法治社会中寻求解决之道。
历经千年的发展,到近代才将理性以及民主、法治、自由,等当才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观念,尽管与现当代的内涵有所不同却在古代希腊人那里在早就不但广为人知,而且在多数城邦里实践过和其公民早就享受它,到此想想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只是物质世界不断更新和历史年轮的自然走过而已,其实人类内心的世界还是和当初的人类差不多。
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昔日辉煌的希腊城邦由于相互的征伐、内部的党争以及执政者的本身的腐败堕落走到了了历史的尽头,再加上北方的马其顿的军事入侵希腊城邦时代上了一个句号,作为形体的和表现物的城虽然没有了,但是其作为人类史上的光辉时代的精神确是后人的思想源泉和制度手册,而作为这种精神的载体和人类理性的成果的代表之一,就是亚里士多德在希腊末期所著的《政治学》,其对后世的影响无需多述,因为今天的大都政治主流价值就是源自它。
本人在此主要谈谈这个书的内容和自己读完它后的感想:首先:政治体制是作为一种动力而存在于社会之中;亚里士多德在讲解政治学时首先是分析了城邦各个基本组成要素家庭、个人、财产等并且阐述了这些基本元素的自身特点。
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法治思想及对我国法治文明的启示(程景瑞)
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法治思想及对我国法治文明的启示摘要: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了“法治”的概念,城邦中实行的法治必须是以良好的法律做前提、法律的权威性做基础;公民的服从、执政者的力量大小都会影响法治运行,他同时法治优于人治的观点,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国家的法治实践过程,也对我们今天进行法治建设提供了借鉴。
借鉴先进法治国家的成功经验,促进中西方法治思想的融合,兼二者之优,以服务于我国现代化法治建设,早日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构想。
关键词:法治;人治;遵从;德性;法治文明一、绪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历史上继柏拉图之后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政治家,亦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创始人,深受其师柏拉图及前辈苏格拉底的影响,同时继承并发扬了柏拉图法律思想中优秀的部分(良法、立法、守法、法与正义、法与人性等),在长期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经典独到的思想体系并传承至今,这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便是其对“法治”的诠释。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可以超越但却无法绕过的人物,他的法治思想,可以说是法治思想的源头之一。
”①因此,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论及法治及其内涵,也必须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谈起。
二、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定义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最早见于其著作《政治学》中,在本书中,他作出了关于法治的经典语义解释:“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②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涵义进行了高度概括,虽只是将“良法”与“普遍服从”两个特定概念相链接,却为我们昭示了法治的基本标志,并且建立了后世法治的基本逻辑结构。
注释:①张正文,李青莲.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探讨[J].人民论坛,2010(17):144.三、影响法治的因素法治是治者的选择, 具体的国家是否实行法治决定于施治的人, 决定于这些人对待法律的态度。
人们应当探讨影响治者态度的因素、条件。
浅析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书中的政体思想
浅析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书中的政体思想摘要:《政治学》一书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堪称经典。
西方政治学者们的政体思想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不断重复这一政体理论。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政体;国家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著作甚丰。
其中,《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之一,被评为专门的政治学研究的“创始之作”。
因此,亚里士多德也被认为是古代希腊政体理论的集大成者和西方经典政体理论的创始人。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后世的让·布丹、约翰·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著名思想家都深受其政体思想的影响。
直至现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依然有着很高的价值,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一、政体的概念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政体”的概念是和城邦、公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政体是建立在城邦的基础之上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或是为世俗所鄙弃而无法获得人类社会组合的便利或因高傲自满而鄙弃世俗的组合的人—如果他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
”既然脱离了城邦的人已经不再是“人”,那么他们所建立的政体自然就是“非人类”的政体,当然也就不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研究范围之内。
正如顾准先生所言“城邦制度既是希腊的传统,也是希腊政治思想的不可违背的潮流,是希腊政治学的既存前提,离开了城邦制度就没有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把城邦规定为‘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他的政治学,不折不扣是城邦政治学,离开了城邦就没有什么政治学可言,东方式的专制主义大国,在他看来是一种‘野蛮人’的制度,是摒除在他的探讨范围之外。
”其次,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共同生活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国家的政体,也就是说公民决定政体,而政体要反过来保障公民的共同生活,促进公民共同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要促进国家中“善德”的实现,因此也促进了城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政 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政治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著作,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受益匪浅。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开篇就指出,城邦是人类为了实现自足且优良的生活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他认为,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只有在城邦中,人类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本性和价值。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政治并非是与我们生活无关的遥远事物,而是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
亚里士多德对城邦的起源和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家庭是城邦的基本单位,而城邦则是由多个家庭联合而成的。
家庭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的自然本能,如繁衍后代和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随着家庭的发展和扩大,逐渐形成了村落,最终发展为城邦。
城邦的本质在于它能够提供一种比家庭和村落更完善、更自足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发展。
在政治制度方面,亚里士多德对各种政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他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六种类型。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政体应该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稳定与发展的政体。
在他看来,共和政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政体,因为它能够融合不同阶层的利益,实现权力的平衡和制约。
亚里士多德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他认为,法治优于人治,因为法律是一种理性的、普遍适用的规范,能够避免个人的主观意志和情感的影响,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同时,亚里士多德也指出,法律应该是良法,即符合正义和公共利益的法律。
只有在良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
在公民教育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教育是城邦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智慧和实践能力,能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城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亚里士多德政 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在阅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时,我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古希腊思想家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
这本书不仅是对政治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是对人类社会秩序和治理的深入思考。
亚里士多德开篇就探讨了城邦的本质。
他认为,城邦是出于自然而存在的,是人类为了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然产物。
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本性。
城邦不仅仅是人们共同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在论述城邦的起源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家庭—村坊—城邦”的发展脉络。
家庭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组成家庭。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需求的多样化,家庭逐渐联合形成村坊。
而村坊的进一步发展和整合,最终形成了城邦。
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累加,而是一种质的飞跃,城邦具有了家庭和村坊所不具备的功能和特征。
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分类和分析十分精彩。
他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六种。
他认为,判断一个政体的优劣,不能仅仅看掌权者的人数,更要看其统治的目的和方式。
一个优良的政体应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通过公正、合理的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
相反,那些以统治者个人或少数人的私利为目的的政体则是恶劣的。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理想的政体是结合了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优点的混合政体。
这种政体能够平衡不同阶层的利益,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在某一群体手中,从而实现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他强调,政体的选择应当根据具体的国情和社会条件来决定,没有一种政体是适用于所有情况的。
亚里士多德还深入探讨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他认为,公民是城邦的主人,应当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城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公民也应当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权利,以维护城邦的秩序和稳定。
他指出,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公民至关重要,通过教育可以使公民具备良好的品德和智慧,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法治思想
文_学术探讨372摘要 :法治思想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精华之一。
他论证了法治与人治、良法之治与普遍守法的结合、法治不是由政体决定的,不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法治也不是法律自身的权威造就的。
法律的权威是由政治中的人们赋予的,法治是人们选择的结果——即信仰。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法治;人治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学者、哲学家,其著作几乎涉及一切领域。
在对古希腊的全部法律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治的概念,分析了法治产生的条件,坚持法治优于人治,并探讨了影响法治的因素,从而建立了系统的法治主义法律哲学。
亚里斯多德法治思想对法治的系统论述为法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近现代西方法治思想的发展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法治”的内涵历史上最早揭示法治含义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他在《政治学》一书中这样说道:“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
”虽然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不同思想家、法学家对“法治”概念长期无休止的争论,对法治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但亚里士多德“法治”含义的思想延续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今天实行实质法治的评价标准,对立法、执法和司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良法是法治的前提。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要使事物合乎正义,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法律是衡量是非曲直的“权衡”,遵从法律便是遵从正义。
所以,衡量法律的良恶与否,其标准为是否合乎正义。
因为人们可以遵从良法,亦可以遵从恶法,而遵从恶法不符合正义,也有违法治,遵从良法才符合法治。
同时,他还认为法律的良恶与政体有关,指出:法律的好与坏,公正与不公正,必然要与各种政体的情况相对应。
有一点很明确,法律的制订必定会根据政体的需要。
……正确的政体必然就会有公正的法律,蜕变了的政体必然有不公正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2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
他第一次将政治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
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政治学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体系。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
书中,首先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
全书分为八卷。
第一卷应该是一个序言。
政治学应当从何处开始。
什么是城邦:一种追求至善的包含其他一切的共同体就是城邦。
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批评了一种谬论即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和君主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的不同而已。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治国与治家是不一样的,家务管理者与政治家也是不一样的。
从第二卷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了。
政体的研究也是全书的核心和关键。
“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什么。
”亚氏认为政治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所以要研究所谓的理想政体,更要考察现存的各种不同的政体。
理想政体应当是能够实际可用的,因此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由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实现的。
这种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中庸主义式的思想贯穿着全书的始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第二卷中亚氏开始了对其师柏拉图及其理想政体的强烈批判。
他认为,“城邦的本质就是许多分子的集合”,反对柏拉图整齐划一式的最理想的城邦组合形式。
他还反对妻子财产共有等等柏拉图的共有制的思想。
接下来,亚氏批判了柏拉图《法律篇》中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两种最坏政体形式的结合体—共和政体。
在最后,亚氏还比较分析了斯巴达、克里特、迦太基等不同的政体形式,城邦的基本要素是公民。
公民的本质决定城邦的本质,所以要研究城邦,首先要研究公民。
在第三卷的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公民的定义。
“凡有资格参与城邦议事和审判事务的人”就是该城邦的公民。
这就是说,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公民。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有感
读罗素的《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有感看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这一章节,我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有了大致的了解。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开宗明义的指出国家的重要性,国家是最高的集体,以至善为目的,根据有机体的概念,他提出国家在时间上后于家庭但在性质上要优于家庭与个人。
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集体主义原则,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两者皆强调了集体的重要性。
国家的目的是善良的生活,一个国家所追求的幸福不应该是战争,而应该是和平的活动。
这对二十一世纪的各个国家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只有进行和平的活动,世界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幸福人民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夫妻与主奴这两大关系上有了家庭,由家庭结合成乡,乡再结合成国,所以他对政治学的讨论便从家庭中的奴隶制开始。
他认为奴隶制是有利的正当的,有些人天生就该服从与被统治,由此看出亚里士多德不是一个信仰平等的人。
这与现今我们所说的人生而平等是相违背的。
对于贸易,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件事物都有正当用途与不正当用途之分。
使用是正当的,而进行贸易零售便不正当。
发财致富的自然方式是巧妙经营房产与地产而并非零售。
这种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已经变得不再适用。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到宗教改革到今天,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那部分人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逐渐接受高利贷和贸易。
现在的银行贷款业务和存款业务就是一个例子。
存款是业主对给银行存款收取一定利息,贷款是银行对业主收取利息。
基金股票投资这些也都是现代人钱生钱的办法,亚里士多德不耻,确是我们现代人获得收入的重要来源。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中,教育仅仅是给予公民,虽然奴隶也可以被教以有用的技术,但并不是教育的一部分,这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阶级偏见。
现在我国的9年义务教学具有普适性,于此形成对比,只有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社会才会健康发展,更好发展。
亚里士多德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德行,而不是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民主 自由与法律联系在一起 的时候 ,似乎法律便会对 民主 自由产生约束 。当然 ,这只是表象 ,深入探索其中便可 发现 ,正 是因为法的一系列规则 的存在才给 民主 自由的活动 范围以最 大的外延 ,法的规范性约束保证 了民主 自由的存在 与充分行使 。民主 自由固然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也决不 能绝对化 , 绝对化 的民主 自由 必 然产生极其 消极的后果 , 甚 至最终妨 碍民主 自由的行使与发展。通过限制与约束民主 自 由过分发展 而异化变质从而保证乃至促进真正的民主 自由的 实现 ,这才是法治之于 民主 自由的真正价值所 在。 从 上述简单分析便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 民主 自由与 法治是不可分离 的 , 法 治是 现实 生动 之存在 ,民主 自由是抽 象理 想的追求 ,对 自由、民主 、平等 和正义 的追求 与争取 , 实质上就是在追求 和争取法 治。通过 法治的实现和确立转 而 保证 民主 自由的事 实存 在 ,让 民主 自由在法治 的沃 土之上茁 壮成长 。
青年与社会
2 0 1 4 年1 2 i f ] 中 第3 5 期总第5 8 1 期
浅析人治 、法制与法治
读亚里士多德 《 政治学》引出的思考
甘
( 1 . 云南大学
来 石 国贤
政治学 系,云 南 昆明 6 5 0 0 9 1 ;2 . 云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 昆明 6 5 0 2 0 1 )
的认 识 。 二、人治、法制与法治
制注重法 的形式 ,与价值特 征无 必然联 系。法 治不仅 注重法 的形式特征 , 更强调形式 与价值 的统一 。( 2 ) 社会基础方面 , 法治 的真正实现需要构建 民主政治 、市场经济 、市 民社会三 位一体的社会结构基础 。( 3 ) 实现条件上 ,法制体现为一些 列法律条文及保证实施 的制度设施 ,而实现法治涉及 的层面 更加宽广深入 ,操作起来也更加 复杂 。 法制 与法 治也是有 密切联 系的。法制偏 向于解决制度性 要素 ,法治要解决 的是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的问 题 。可以说 ,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 点和归宿 ,法制的好坏关系到法治可否实现 ,法治则是影响 法制进一 步发展 和完善重要 因素 。
三 、法 治 与 民主 自 由
法律是人类文 明社会 的实质性要素 ,人治及法 治孰 优孰 劣在 当今毋庸 置疑。但 我们仍有必要对人治 、法制 与法 治这 几个概念进行必要 的论述 。 ( 一 )法治 与人 治 。在政 治系统 中 ,法治常 常被认为是 依靠法律规范 ,制 度安排形 成法律秩序 ,从而维护政治社会 的稳定 。那么何谓人 治?历 来众说纷纭 ,一般说来人治具有 如下特征 : ( 1 )统治 者凌 驾与一切 之上 ; ( 2)法律权威较低 ; ( 3)政治体制 中体现 出专制与等级制 的特点 。 人治论者认 为 国家应 由高 尚道德 的贤君 、贤人通过道德 感化来治理 。法治论者认 为应由权力掌控者通过制定强制性 法律来治理 。中国古代 的儒 家和法家的不 同观点体现 了上述 分歧 。人治论强调具体指 引 ,法 治论 强调一般性规则 。人治 论 者主张君主制 、君主专制 或寡 头政 体 ,法治论者主张 民主 共 和 。应予 澄清 的是 ,法治 中人 的人 的因素并不 等于人 治 , 正如有法就未必是法治一样 。 ( 二 )法 治与 法制 。我 们不 仅要 将法 治 与人治 相 区另 也要 了解 法治和法制的不同。 法治有其特定 的要件 , 包括 形式 和价值两个方面 。形式 方 面有 : 法律具有一般性 、明确性 、可实践 陛、稳定性 ; 法 律需 要公布 ,法律规范不 可矛盾 ; 司法必须公正 、公平 、独 立 ,律师 自由,官员先守法 ; 法律 至上等。价值方面有 : 立 法上 ,需 要尊重 、保护个人尊严 和 自由 ,对立 法权 本身及行 使有 一定 制约等 ; 行政上 ,有效 防止权力滥用 ,维 持法律秩 序 ; 司法 独立。 法制是法律制度 的简称。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有 : ( 1 )法
《 政治学 》中的法治 在《 政治学 》 一书 中, 对亚里士多德法治观的涉及并不多 , 但 他在书 中也有关 于法 治的精 彩论述。其中影响至深 的一句 重意 义 : 已成 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 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 良好 的法律 。
亚里 士多德 的法治 , 是指依 良法而治。而他所谓的 良法 , 即正宗政 体制定 的法律 ,凡 变态政体 制定 的法 律就是恶 法 , 不 能作为 国家治理之依据 。不可否认 ,这 一观点有一定的道 理 。一个 政体建立之后 ,定会根据其政体 特点 制定 相应的法 律维 护其 统治。 寡 头政体 不可能诞 生出维护 平民政体 的法 律 , 否则其政 体性质也将转变 。同时我们 也应 明确 ,法律是否 良 善 ,其价 值判 断标准并不局 限于政体形式 ,一个 良善的政体 制定 的法律并不一定是 良法 , 甚至 于随着主客观条件 的变化 , 良法也可 能转 化为恶法 。因此 ,一部法律必须依据 现实主客 观条件 的变化做 出修改和补充 , 使法律 的统治能够与 时俱进 , 保持 旺盛 的活力 和生命力 。 法治化历程迄今 已经成为任何一个现代化 国家 必经的发 展过程 。追求 现代 法治 ,常被视为对人治 的反思 与摒弃 ,也 是对 自由民主等基本权利的捍卫 。因此 ,法治 与人 治 、法治 与法制 、 法治与 自由民主就构成研究和思考法治 的基本范畴 。 通过对这些 问题研 究思考才能对现代法治形成更加 清楚 明了
【 摘 要 】法律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实质性要素, “ 人治”及 “ 法治”孰优孰劣在 " 3 - 今毋庸置疑。但我们仍有必要对人治、
法制与法治这几个概念进行 必要的论述。文章由亚里士 多德的法治观入 手,引出了对人治、法制与 法治 、民主 自由的探讨。 【 关键词 】 法治;人治;法制;民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