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目标、内涵与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目标、内涵与策略(上)
2010-3-5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金融的未来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随着全球开始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加快经营转型是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中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根本目标,是构建集约化经营、内涵式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其内涵包括理念转型、业务转型、流程转型和管理转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将是一个长期、多阶段、渐进式的进程,其差异化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文提出了处理好转型与发展的关系、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推进渠道优化整合工作、完善产品创新机制、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业务经营空间、审慎稳妥地进入国际市场、完善和健全金融生态和监管机制等策略建议。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目标,内涵,策略
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已近三年,随着各国救市政策措施绩效的逐步显现,目前危机造成的负面冲击在不断减弱,世界经济运行企稳复苏的积极因素日益积累增加,全球开始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下简称后危机时代)。本次全球危机给世界经济金融的未来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经济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将直接引致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经营模式、业务结构、创新取向、管理机制发生变化。因此,经营转型将成为后危机时代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快推进经营转型也将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
一、经营转型是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一)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将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速度不会像过去那么高,国际业务的增长也可能比较艰难,业务国际化的风险也会有较大的提升。其次,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使得企业更趋于多样化和大型化,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面临挑战,新兴企业和企业倒闭、兼并的风险将会增大。第三,在大城市发展进入极限的情况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载体是二、三线城市。这些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诚信文化等相对较薄弱,这将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挑战。第四,尽管新能源、新技术、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驱动力出现,而由于配套设施、宏观调控等不足,新兴产业出现低效、低附加值和过剩的风险。第五,中国人口红利日趋衰竭,老龄化进程加快,投资和消费能力都受到制约。
同时,市场化、对外开放等经济发展动因的边际效应减弱,可能还会迎来世界经济增长周期的萧条期,这为中国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都会很自然地传导到银行系统。第六,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走出去”是中国银行业的必然趋势。但从中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管理素质、创新能力、客户基础、业务结构、竞争能力和国际化经验等现状来看,其实现经营管理的国际化,与国际先进银行在国际市场上同台竞技,还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在“走出去”的进程中将遇到许多风险。当然,世界和中国经济格局的调整演变也赋予了商业银行一些机遇。一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为商业银行开展国际、国内业务提供很多新的机会。二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生态环境将会不断改善,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将更加成熟和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质量将会由此得到提高。总的看来,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国际和国内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传统的经营模式、发展方式、经营结构和管理体制将很难适应这些新的变化,所以,加快经营转型是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必然且唯一的选择。
(二)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目标。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转型就是制度变迁,是用一种制度或制度安排来替代原有的处于非均衡状态的制度或制度安排。具体到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即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利润和价值增长的各种经营管理要素投入及其组合方式的转变,其实质是指商业银行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何种手段,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张、营利能力的提升和银行价值的增长。从内涵上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营转型的方向就是要彻底摈弃单纯追求规模与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向多元化价值增值型的内涵式增长方式转变;彻底摈弃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以结构调整、机制优化为基础的集约型经营模式转变。经营转型所要达到的效果,不仅是总量的增长,而且是在此基础上实现经营绩效和效率的全面提高,经营管理结构的动态优化,资产组合和业务组合的精巧协调,人才的合理匹配。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根本目标是构建集约化经营、内涵式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具体而言,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变化,提供全面、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减少社会交易成本,促进社会财富稳步增长,推动中国金融业持续发展,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就商业银行而言,必须主动适应客户与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经营战略,重构组织构架,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经营结构,完善资本配置体系,谋求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实现股东投资回报、客户满意度与银行价值互相增进,促进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的稳定增长。
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成功,最终将体现为经营效益的持续增长。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衡量标准:一是业务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二是经营结构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三是资产质量的健康性和稳定性。四是股东、客户与员工共赢发展。五是资本配置的科学性。六是业务定价的合理性。
(三)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内涵。
经营转型涉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所有层面,既涵盖业务结构、客户结构、产品结构、财务结构,也包括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架构、业务流程的变革。结构调整是经营转型的核心,完善机制是转型的关键,控制风险是转型的根本。
1、理念转型。经营转型的基础是理念的转变,即确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规律的经营管理理念,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经营环境变化的要求。(1)树立资本约束观。商业银行要改变单一的以存贷款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摈弃“速度情结”和“规模情结”,强化资本约束,摆脱片面、盲目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将效益的更快增长作为规模扩张的前提。(2)树立长期绩效观。经营转型的根本目的是银行价值的长期增长。只有有效控制各类经营风险,在收益计量中考虑到全面风险的成本、资本成本等成本因素,短期回报和长期盈利才能统一,银行的价值才可能在持续发展中稳步提高。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切实强化对市场、资本、风险、成本、价值的认识,围绕以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RAROC)和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指标的评价考核体系,确立业绩价值最大化的战略发展目标,通过风险的系统化控制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通过成本的全面管理和准确计量,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持续增长。(3)树立协调发展观。经营结构调整是经营转型的核心内容。不同的经营结构会产生不同的风险敞口,不同的风险概率对应不同的资本支持。包括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区域发展结构等在内的业务结构将直接影响风险的计量和经济资本的占用,而人力资源结构、财务资源结构和网点结构又通过影响业务结构而影响经济资本的占用和回报水平。因此,结构调整将贯穿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全过程。(4)树立现代服务观。在服务理念上,要突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体现在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中,在产品设计、服务流程、组织架构上处处以增加客户利益、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出发点。在服务意识上,要突出主动服务和整体服务意识,建立在统一价值取向和利益机制基础上的联动体系,提高联动服务客户的自觉性和整体竞争力。在服务体系上,要突出差异化服务,通过深入挖掘客户内在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超值”、“增值”服务,增强对市场、对客户的反应能力。在服务手段上,要加大渠道整合力度,突出综合经营网点、电子银行和客户经理三类重点渠道的建设,将最适合的产品通过最适合的渠道提供给最适合的客户。在服务目的上,要突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