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学方案计划设计

合集下载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 学生能够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通过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学生能够体会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培养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重。

- 学生能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 - 体会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 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内容、主题等基础知识。

-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语言表达等重点内容。

2. 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如卖炭翁的遭遇、封建社会的黑暗等。

-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朗读法 -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把握。

-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分析法 -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 通过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5. 角色扮演法 - 让学生扮演诗歌中的人物,如卖炭翁、宫使等。

-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6. 诗歌朗诵法 -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 通过诗歌朗诵,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播放一段关于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卖炭翁教学设计方案

卖炭翁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词句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卖炭翁的艰辛与无奈。

(3)学会从文学作品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卖炭翁的善良、勤劳,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2)培养学生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词句含义。

(2)体会卖炭翁的艰辛与无奈,理解课文主题。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从文学作品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等。

3. 精讲课文,深入理解(1)讲解生字词,解释词句含义。

(2)分析卖炭翁的形象,体会其艰辛与无奈。

(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4.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卖炭翁的形象和课文主题。

(2)结合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卖炭翁的艰辛与无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8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8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8篇)卖炭翁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白居易诗进长安》视频导入,了解其人其事。

师:(顺势导入)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PPT),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

这首诗歌的体裁叫做乐府诗,什么叫乐府诗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指生读)(乐府是指自汉代以来收集和整理创作诗歌的官署,后也指自乐府流传出来的诗歌。

叫乐府诗)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请同学个读课文,教师从旁指导。

3、播放PPT,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5、默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讲述了什么内容?三.再读指生读。

(一人读)请同学们注意这个字“裳”(板书),这个字在这首诗里的字音读做cháng,(板书标音),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一下,这回,大家在下面在再练习读一读,把字音读准。

(生读)指生汇报读。

(一人读)同学们注意,这首诗里,共有几句话?(五句话)那么我们再读的时候注意,一句话之音的停顿要短一些,而二句话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并且注意把问句读出来。

再练习读一读。

指生读。

(一人)相信大家这一回一定能读的更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齐读)四、读读品品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卖炭的老头呢?再读诗歌,圈画诗中描写卖炭翁的词句,简单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略)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位老人的生活状况?(其间穿插朗读)“苦”:烧炭苦: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外貌描写:年老体弱、劳动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为贫苦生活所迫)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心理描写:艰难无奈)请同学们拿出笔来,自己在下面默读课文,结合诗下面的注释,把不理解的或不清楚的字、词、句用笔在书上标出来。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卖炭翁》理解诗歌内容。

2.品读诗歌,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品析卖炭翁、宫使形象。

3.深情诵读,感受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品味精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怀,体悟诗歌主题。

教学流程:一、动漫情境导入今天让我们一同循着白居易的视线跨越千年,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

二、走近作者,了解时代背景。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首叙事诗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

三、检查预习并复习生难字。

1、生难字学习:读准字音。

鬓碾辙敕叱绫裳系(jì) :释义为打结、打扣。

翩翩:轻快的样子。

两骑(jì):一人一马为一骑。

四、品读诗歌,整体把握。

1、大声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学生A单读。

2、学生听读:出示动漫情境诗歌朗诵。

(1)我们在朗读和听读的时候,是不是感觉朗朗上口啊?请学生A找出诗歌中押韵的地方。

(翁—中,单—寒)古体诗押韵自由,篇幅长短不限,用长短句句式让诗歌节奏富有变化,使诗歌跌宕生姿。

(2)品味诗歌的感情基调:悲凉。

3、品读诗题:读一读诗题,你读到了什么信息?——一位卖炭为生的老人。

五、品悟诗情:找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

1、品味烧炭的辛苦你从哪些诗句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卖炭翁?学情预设1:我从“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的困苦和艰辛。

(如果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这属于什么描写呢?——外貌描写,请记下来。

)“两鬓苍苍”与”十指黑”如此强烈的对比,会让你感觉到......学情预设2:我从“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中读出了卖炭翁的衣食无着。

(起码的生存需求,而且很是急迫。

)同时如此的一问一答,又让诗歌节奏跌宕起伏。

2、品读诗歌,品味忧炭的凄苦。

预设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第13课《卖炭翁》教案

第13课《卖炭翁》教案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诗人的社会现实关注和批判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授过程中对此部分内容的讲解不够透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加强对这一点的讲解,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爱和同情。
-例如:讨论诗人如何通过《卖炭翁》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弱者的关爱和同情。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提高学科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那些辛勤工作却鲜被关注的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白居易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这些人的尊重和同情的。
其次,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氛围不够热烈。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设置不够贴近学生实际,或者引导方式不够恰当。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尝试调整讨论主题,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诗词朗诵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这说明学生们对诗歌的韵律美有一定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更多地设置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歌中的一个具体意象或诗句,探讨其深层含义。

2024版卖炭翁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

2024版卖炭翁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

卖炭翁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目录•教学目标与意义•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创设情境与激发兴趣策略•深入解读文本与培养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技巧提升指导•评价反馈机制建立01教学目标与意义掌握《卖炭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学习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了解唐代社会背景,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卖炭翁》所表达的对社会现实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的深刻反思。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结合历史学科,了解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融合语文学科,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入社会学视角,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跨学科融合及实际意义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注重拓展深度和广度,引导其进行深入研究。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需求02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课文内容重点难点剖析重点掌握《卖炭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映。

难点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韵律,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领悟作品的深层意蕴。

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增强语感和朗读能力。

诵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背景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就诗歌中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030201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问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分享交流互动式课堂设计思路03名家解读和评论引入名家对《卖炭翁》的解读和评论,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思考角度。

01相关历史背景资料提供与《卖炭翁》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卖炭翁的悲惨遭遇。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用典的含义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不易。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吗?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这是一首描写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诗。

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②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炭、薪、辗、辙、困、怜、愿、驱、叱、敕、系”等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③ 让学生说说诗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①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诗中描写了卖炭翁的哪些遭遇?诗人通过描写卖炭翁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评价。

(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①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体会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②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以及当时的感受。

(4)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① 让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② 让学生以“劳动人民的生活”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表达自己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关爱之情。

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生字词、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等。

(2)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1. 2. 3. 1. 2. 1. 2. 1. 2. 3. 1.2.布置作业 (1)让学生背诵这首诗。

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卖炭翁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炭翁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品析积累诗句。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

3、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唐朝,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首唐诗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两首。

在大唐,发展机会最好的地方,不是江浙沪,也不是北上广,而是长安和洛阳。

在1221年前,一位16岁的翩翩少年来到长安,想出人头地、一鸣惊人……(白居易16岁求达故事,涉及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故事中的少年你知道谁吗?(对,白居易)今天,我们就走进白大师的《卖炭翁》,一起感受下大唐的世态冷暖。

(二)白居易个人经历及其写作背景白居易(772新郑---846洛阳),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文化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虽生于官宦之家,却从小过着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

在此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白居易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聆听过无数灾民的哀嚎,也在兵荒马乱中饱尝家贫多故、飘零无助的苦痛,由此,他默默立下了一生的志向:我要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凭借1%的天赋和99%的汗水,白居易活跃在中唐政坛,官至左拾遗。

当时的中唐政坛,最大的毒瘤莫过于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

白居易一上任就对这些霍乱朝纲的权豪重臣们进行了尖锐抨击,白居易敏锐地觉察到眼下正是实现自己“为民代言”的绝佳时机,于是日吟夜唱,将继承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新乐府运动推向了最高潮。

《卖炭翁》教学设计(5篇)[修改版]

《卖炭翁》教学设计(5篇)[修改版]

第一篇:《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课题为《唐诗二首》,选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两首诗,这一节课着重学习《卖炭翁》。

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其主题为“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因此,本课学习应当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这首诗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有限的一首古体诗——新乐府诗,又是一首叙事诗,在写作中,运用了比较多的人物描写,并且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去读去比较,从而初步了解新乐府诗的特点。

还要让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去思考、去交流、去动笔改写,在这一过程中更深入地研究文本,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

【学情分析】部编教材加大了古诗文学习的量,因此,即将结束初二学习的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

白居易的诗素来以“浅直”著称,对于初中生而言,字面难度并不大,学生借助工具书,均能自己读懂内容。

但也应当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诗歌学习单纯理解为就是要背,忽略了对作品的深入地思考、分析与品味,更不会将诗歌学习与自己的写作联系在一起,这种理解是有偏误的,背诵只是诗歌学习的一部分,这些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传诵千古的优秀诗作,其学习价值远不止于诵读。

因此,要以诵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这首诗。

【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鉴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教学目标】1.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2.了解新乐府诗的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卖炭翁教学设计》,您浏览的《卖炭翁教学设计》正文如下:卖炭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自读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工具书,领悟诗所表达的中心。

2、通过争辩,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3、反复诵读,领悟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读懂课文,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中心。

2、难点:领悟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说明:把握文章中心,去体会作者对老人的怜悯,对“宫市”制度的.批判是重要的。

同学虽然距离那个时代比较遥远,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应当能有所把握。

而对于“对比”这一重要写作手法,同学在辨别,特殊是分析上是有确定的难度的。

因此,本课将对比作为学习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同学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谁能介绍一下“白居易”,结合自己的文学常识,概述白居易的生平、作品、风格。

使同学了解白居易。

感知文本:结合工具书,自己通读全文。

有疑难字词,作好标记。

班级沟通:同学自读。

同学对自己没有把握的字词进行沟通。

养成同学主动学习习惯。

疏通文字。

深化理解:诗中刻画了2组人物,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人物形象。

对于这样的人物,文中是如何进行描写的?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作用。

同学回答。

圈划批注,学习文章。

同学在课文中圈划,并组内沟通。

对人物形象有一个大致定位。

明确要使人物生动,需要运用描写。

学习对比的写法,理解对比的作用作业:通过阅读学习后,请你分别概括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你的思想感情,填入表格中。

同学思考、填表。

梳理文章脉络,中心。

思路点拨从文章的描写入手,通过学习对比,去理解人物、作者,是本堂课的教学思路。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感知文本部分可支配同学在课前预习时完成。

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富实效。

结尾的表格可以作为作业,也可以作为课堂练习。

练习举隅1、解释加点词:(1)伐薪烧炭:(2)何所营:(3)心忧炭贱愿天寒:(4)手把文书口称敕:(4)回车叱牛:(5)惜不得:(6)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教材八班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憧憬奇怪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

卖炭翁教学设计板书精选3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板书精选3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板书篇6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准备:课前预习、课件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学生自学、教师导拨。

教学过程:1、导入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力地促进唐代文学的繁荣,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不仅诗歌的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而且艺术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乐府诗《卖炭翁》。

乐府诗主张诗歌应“文章合时而著,歌诗合事而作”,那《卖炭翁》又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2、检查预习:薪(xīn)鬓(bìn)碾(niǎn)翩(piān)叱(chì)骑(jì)系(jì)3、朗读课文(1)抽一学生朗读,正音。

(2)教师朗读4、思考:《卖炭翁》一文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时、地、人、事、结果)5、理解文意、句意:圈画关键字词,学生分组研讨文章的词义句意。

关键词、重点句、抽学生翻译句子,师生导拨。

6、卖炭翁形象分析: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买炭翁的生存状态,劳动艰辛、年岁已高。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炭翁孤苦无助,急于通过卖炭获取生活资料,“可怜”两字表现出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动作描写:“伐薪烧炭”“哓驾炭车碾冰辙”写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和卖炭的不易卖炭翁形象: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7、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即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公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1)“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失掠夺的残酷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3)“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8、课堂小结:在这篇文章中,白居易为我们塑造了一卖炭翁的形象,通过他的遭遇,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宫市对百姓的巧取豪夺,感受到百姓生活的疾苦和无奈。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卖炭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卖炭翁》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介:《卖炭翁》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以“同情弱者”为题的古诗。

这是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

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以及对人物外形与内心的刻画,塑造出一个勤劳、善良的卖炭老人的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恨与抗议。

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卖炭翁》,进一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读懂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情境诵读,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3、用叙事的手法凸显主题的方法。

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了解诗人1、师:同学们,唐朝是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最负盛名的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王白居易。

你对白居易有哪些了解?(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那时劳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所以,他的作品中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比较多。

)2、师:你知道的可真多,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的。

)师:这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就跟随白居易来认识一个人——(指课题,生齐读。

《卖炭翁》)3、师: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歌写的是一位以卖炭为生的老汉。

)师:你怎么知道课文写的是一位老汉呢?(从“翁”字看出来的,我查过字典,“翁”就是“老汉”的意思。

)4、师:非常正确!以人物为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物命运的思考。

让我们一同随着作者的视线跨越千年,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卖炭翁》这首诗歌,仔仔细细读上4遍。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卖炭翁》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卖炭翁》的背景和作者学习《卖炭翁》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情感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反思能力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卖炭翁》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卖炭翁》的文本和注释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学生的阅读材料和作品展示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卖炭翁》的背景和作者教师向学生介绍《卖炭翁》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该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对《卖炭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步骤二:学习《卖炭翁》的主题和寓意教师教授学生《卖炭翁》的主题和寓意,让学生了解该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阅读,让学生对《卖炭翁》的内容和寓意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步骤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卖炭翁》的艺术之美,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观察学生对《卖炭翁》的背景和作者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对《卖炭翁》的主题和寓意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文学鉴赏和情感表达中的表现和能力评估学生在思考和反思方面的发展和应用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卖炭翁》的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和舞台经验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和讨论,拓宽学生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卖炭翁》。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卖炭翁的生活状况以及作者的表达意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同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卖炭翁》的文本。

2. 生词和句子翻译的参考资料。

3. 修辞手法的讲解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炭吗?炭有什么用途呢?(2)介绍卖炭翁的职业和生活状况,引发学生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关注。

2. 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引导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生词和句子的理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如“炭”、“翁”、“烟雾”等,并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2)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如“炭翁运炭去,烟熏泪流满面。

”等,理解其意义和表达方式。

4.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并让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2)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段描述自然景色的文字。

5. 讨论和分享:(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

6. 总结和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修辞手法,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包括对诗歌语言、形象、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3、引导学生感受古代社会的不公,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卖炭翁的形象和遭遇。

(2)体会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难点(1)对诗歌中对比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2)理解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深层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2)提问学生对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了解,引出课题《卖炭翁》。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

4、诗歌解读(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含义。

(2)分析卖炭翁的形象: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突出卖炭翁的辛苦劳作;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卖炭翁的矛盾心理。

(3)探讨卖炭翁的遭遇:“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揭示了宫使的强取豪夺,卖炭翁的无奈和悲愤。

5、诗歌手法分析(1)对比手法:“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通过宫使的飞扬跋扈和卖炭翁的悲惨无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学生能够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社会的不公,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体会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社会的不公。

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内容、主题、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语调、重音和停顿等。

3. 分析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意境和情感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5. 写作法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一篇读后感或诗歌评论。

指导学生注意写作的结构、语言和逻辑等。

6. 表演法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节,表演一个小品或短剧。

指导学生注意表演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唐代社会生活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唐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吗?”“你们读过哪些唐代的诗歌呢?”等,引导学生进入唐代诗歌的世界。

2. 讲授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内容、主题、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诗歌的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但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

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卖炭翁教学设计3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3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1第一个环节:自读。

(8分钟)读课文,读注释,再读课文,自讲课文。

第二个环节:诵读。

(12分钟)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

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

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

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

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

第三个环节:品析。

(15分钟)1.教师:我们可抓住课文的哪一点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

同学们发言:①抓“苦”:烧炭苦,卖炭苦,炭被抢更苦。

②抓“炭”:烧炭,送炭,失炭。

③抓对比描写:对卖炭翁的刻画,对宫市使者的刻画。

④抓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外貌,心情,遭遇,。

⑤抓卖炭翁周围的的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卖炭(经营)环境,社会环境。

⑥……教师:我们就抓住诗中的两组对应性的艺术描写诗句来理解课文吧。

①分析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

②分析对卖炭翁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③对比分析对宫市使者的描写。

形成如下板书:卖炭翁:面、发、指、衣、心辛劳、穷困、挣扎、痛苦对比使者:把、称、回、叱,系专横跋扈,肆意掠夺第四个环节:练习(10分钟左右)1.写出含下列字词的四字词语。

①伐②薪③面④鬓⑤辙⑥苍苍2.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或诗句。

①状其劳动环境之脏(尘灰)②写其长期烧炭之劳(烟火)③绘其饱经风霜之衰(苍苍)④诉其生活无着之苦(心忧炭贱愿天寒)3.说说卖炭翁被抢之后的心情。

(痛苦中酝藏着愤怒。

)[评析]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评析这个教例的美点。

教路严谨,目的明确。

自读,意在训练学生自学自悟,疏通文意。

诵读,意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技能。

品析,意在点拨学生品读课文的基本思路。

练习,意在教给学生检验所学知识的方法。

整个教例的.主旋律是:让学生学会读书。

四个教学环节形成一个“诵读、品析、积累”的鲜明的课堂教学思路,很有层次感,很有可操作性。

手法多样,教学有方。

一开始就变学生的默默聆受为主动感知。

诵读六遍既让学生有了阅读初感,为整体品析作好铺垫,又让课堂教学书声琅琅,热气腾腾。

品析课文的第一个设问实在妙极。

卖炭翁教学设计(共5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共5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忆旧识,获新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汉乐府民歌,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学生回忆诗歌内容:《十五参军征》反映民生疾苦,讲述了一位老兵在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下的悲惨遭遇。

《十五参军征》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精神,影响了一代代文人,时至唐代,一批文人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以新题写时事,反映社会现实。

其中有位诗人更是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响亮口号,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白居易〕乐府诗知识和白居易生平介绍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新乐府题材的讽喻诗《卖炭翁》。

二.读诗文,通诗意1.听读古诗朗读,给生字注音。

可小声跟读,读出古诗应有的节奏和韵律来。

2.学生齐读。

3.白居易的诗歌,往往粗浅直白,通俗易懂。

相传老妪能解,也就是老婆婆都能听懂诗歌的内容。

请借助书下的注释梳理古诗的意思。

重难点注释:①伐薪::砍柴。

②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③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④何所营:做什么用。

⑤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⑥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⑦骑〔旧读jì〕:一人一马成为骑,骑马的人。

⑧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⑨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⑩回:调转。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三.入诗境悯老翁1.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给我们朗读一遍诗歌。

2.请考虑:本诗围绕卖炭翁卖炭,写了哪些内容?讲了什么事情。

写的是一位老翁很辛苦的砍柴烧炭,历经艰辛快要把炭运到市场时,被宫使抢去了,卖炭翁失去了自己的炭。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勤奋工作的态度。

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促进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发展。

教学内容
《卖炭翁》教学活动将包括以下内容:
劳动精神和勤奋工作的态度的培养:学生将通过学习和讨论故事,培养自己的劳动精神和勤奋工作的态度。

观察和思考能力的提升:学生将通过学习和讨论故事,提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意识的激发:学生将通过学习和讨论故事,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智慧和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将通过学习和讨论故事,发展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
劳动精神和勤奋工作的态度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和讨论故事,培养自己的劳动精神和勤奋工作的态度。

观察和思考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学习和讨论故事,提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意识的激发:学生通过学习和讨论故事,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智慧和创造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学习和讨论故事,发展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
劳动精神和勤奋工作的态度的学习和讨论资源。

观察和思考能力的提升的学习和讨论资源。

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意识的学习和讨论资源。

智慧和创造力的发展的学习和讨论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炭翁》教学设计【授课年级】七年级【授课时间】45分钟【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七年级正处于由小学向初中的过渡阶段,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具有一定的跨越性。

在小学的学习当中,按照课标要求已经学习了75篇诗歌,并掌握了最基本关于诗歌的一些知识,如诗词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对诗歌情感的分析等。

2.能力水平:七年级的学生刚刚由小学进入初中,语文的学习要求其抬升一个较大的高度,但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在学习能力方面基本都有提升。

通过小学阶段的诗歌和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了分析诗歌,解读情感的能力。

3.心理层面:七年级正是从小学到初中过渡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开始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但是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懂得顾及面子,课堂相对来讲会变的沉闷。

故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及时鼓励与引导,同时增强诗歌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在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部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赋予表现力的作品”。

2.地理位置:《卖炭翁》选自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3.内容分析:本诗是一首讽喻诗,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作者以个别表现一般,目的是要揭露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作用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诗能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提升对古诗的理解力以及分析能力,意识到古今社会的巨大差距,学会热爱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读出诗中的生僻字,熟读本诗,通过课下注释,说出本诗的大致内容;2)学生能清楚地说出诗中各种人物的形象,学会运用一些人物描写的手法。

如肖像、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教师范读、自由朗读本诗,以致达到熟读,并结合课下注释,说出本诗的大致内容。

通过回答教师提问与引导,学生能够初步说出诗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并且结合幻灯片展示的诗句,学习体会作者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准确表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在本诗中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2)学生对今后学习古诗文的理解力和认识的深度达到初步提升和加深;3)学生能够意识到古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差异,珍惜当下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达到有感情的朗读,并借助相关课下注释,说出本诗的大致内容;2)能够通过学习重点诗句,把握人物形象,记住描写人物形象的一些常见方法;3)准确表述诗人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难点:1)提升对今后诗歌学习的理解力以及加深认识诗歌思想内涵的深度;2)意识到古今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橹?努力奋斗。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教学用具】幻灯片【教学过程】师:好!上课!生:起立!老师好!(鞠躬)师:同学们好!请坐!(鞠躬)一、新课导入:师:好,同学们,在本次课开启之前,请大家齐读一下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的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生:(齐读)师:那么请问大家,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生:白居易。

师:对了。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著名诗人白居易。

别看这首简单的小诗,它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在老师说这个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猜猜,白居易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多大年龄呢?生:(猜测)师:其实啊这首诗是作者在十六岁时写的。

诗是应考的习作。

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这类诗作要求考生必须要理清题意,诗歌节奏感要强,对仗要精妙。

要求如此之严苛,所以这种类型的诗作很难出佳作。

历史文献记载,白居易这年由江南入京,拜见了当时的名士顾况,白居易便向顾况献上了此诗。

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人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我们看这是顾况拿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

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就是说就凭这两句,你也能在京城锦衣玉食。

并广为传诵。

可见此诗在当时多么为人称道。

我们也知道,白居易他的才学是有多么的丰富。

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它兼具了景和情。

另外我们还要明确的是,白居易他还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现实主义代表诗作――《卖炭翁》,看看他又在这首诗中讲了什么呢?【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开课时,以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自然引出作者白居易,利用小故事提升课堂趣味性,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白居易的才学,自然引出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过渡到本课的题目《卖炭翁》。

【设计时间】5分钟二、新课讲授:师:那么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白居易这个人吗?知道什么说什么。

(指生回答)生:(回答)师:好,谢谢这位同学,请坐!(展示幻灯片)我们看刚才这位同学讲了(强调生回答的内容),在屏幕上还有一些关于白居易的其他简介,(师读,强调该记的内容)请大家把不知道的内容记一下。

生:(记录)【设计意图】讲解,整合白居易简介。

【设计时间】2分钟师:我们看大屏幕上的这样一句话: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

那么,作者写这首诗一定有它的社会背景,我们看看是什么样的现实状况,让白居易写下这首诗的呢?(幻灯片展示)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指生朗读)生:(读)【设计意图】引出写作背景,用白居易的写作主张,为后文的主旨与情感,埋下伏笔。

【设计时间】2分钟师:好,请坐!(再强调“宫市”)通过了解写作背景,我们知道原来这首诗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那么请大家跟随着老师的思路,一起来看看发生在这位卖炭的老人身上的到底是个什么事呢?请大家看手中的讲义,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展示幻灯片),拿起笔,标注自己不熟悉的字音。

师:(读)师:好,大家现在可以自由读,几个人之间相互读读,听听读的都对吗?生:(自由读)师:(下台巡视)好,停一下,有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指生朗读)生:(朗读)师:好,谢谢这位同学,请坐!(纠正错误)我们知道,朗读的一个标准便是遇到逗号停顿较短,遇到句号停顿较长。

好,我们按照这种方法,大家再一起齐读一遍,在这次朗读中,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一下,这首诗说了一件什么事呢?生:(齐读)【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请学生读,教师指正再读,学生齐读。

这样反复的读,一是让学生熟悉课文,能够流畅阅读;第二是让学生熟悉内容,了解大体内容。

【设计时间】4分钟师:好,大家读得非常准确流利,希望大家在学习完本课后还能够加入感情地去读。

好,请大家小组合作,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两分钟后我们请同学给咱们讲讲这个故事,大家开始。

生:(思考讨论)【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请同学按照叙事诗的要素将故事讲出,便于理清文章思路。

【?O计时间】4分钟师:(下台巡视)好,老师先给大家一个提示,通过我们思考,我们很容易就知道这首诗向我们讲述了关于一个卖炭的老头儿的故事,那么我们就知道了,这首诗就是一首叙事诗,就像记叙文一样,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大要素。

那么有哪位同学能在这四个方面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故事吗?(指生说)生:(讲述故事: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掠夺一空)师:非常好,请坐!通过这位同学的精彩讲述,我们发现,这首诗它是有一定的层次的,或者说它是有它自己的发展阶段的,我们再读这首诗,思考一下这首诗分为哪几个层次呢?大家能不能用几个字加以概括?生:(回答)师:(点评指正)好,我们把这首诗分成三个部分,我们一一来分析一下其中的文学现象,(展示幻灯片)第一部分的这四句,我们看,它主要在“烧炭”这一字眼上,围绕“烧炭”,我们看看老翁有哪些人物形象。

我们读这一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我们看“烟火色”,看课下注释的解释是什么?生:烟熏色的脸。

师:再看看“苍苍”的解释。

生: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师:那么“黑”也就是说老翁的手都被木炭染黑了。

师:大家看,老师画出的这些词语都是对人物哪个方面的描写?生:(外貌,肖像)师:(如果不会,加以引导)这是对卖炭翁的一种肖像描写,或者外貌描写,我们在现阶段不作对肖像和外貌描写的区分。

我们看,白居易通过对卖炭翁的肖像进行描写,我们发现卖炭翁他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谁能用几个形容词描述一下?(指生回答)生:(老迈,艰苦等)师:没错,请坐!分析得很到位,卖炭翁这种人物形象,他就是一种烧炭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老的一种形象。

我们再看后两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这两句包含的知识点有很多,我们一个个来看看。

第一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我们看这句诗一问一答,用了什么手法?生:设问师:没错,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

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

因此,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我们再看第二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给大家说说?(指生回答)生: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师:对啊,我们说,如果我们身上的衣服穿得很少,是不是希望天气变暖一些啊。

然而,我们看这老翁,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

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又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这种心理是矛盾的,反常的。

“可怜”二字,就倾注着诗人对老翁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

这是我们讲的第一部分――“烧炭”,接下来我们看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主要内容就在于“运炭”。

(展示幻灯片)我们看这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我们看,来人了,看他们是怎么样的。

“翩翩”是说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这又是一种描写人物的手法,叫做神态描写;再看他们的穿着打扮,“黄衣”、“白衫”,这里就用了我们之前说的是……生:肖像描写。

师:对,这样就将太监及其爪牙的这种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的形象展现了出来。

我们再看上一句“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里有一个对比,老师提示一下“牛困人饥”和后一句中哪个词语产生了对比?生:翩翩两骑。

师:正确。

就是通过这样的比较,展现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一“歇”的动作描写,联同“一尺雪”“晓驾”也道出了老翁运炭过程的艰辛,更进一步表现了太监的骄横无理。

我们再看最后一个部分,(展示幻灯片)我们看这个部分主要讲了老翁的炭被宫使抢了,所以我们把它概括成“炭被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