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的发展史
钢铁产业60年发展历程
钢铁产业60年发展历程1、1947-1957建国初期,在废墟上建立的新中国钢铁产业当时的钢铁工人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凭借着能够吃苦耐劳的品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力的推动了钢铁产业尽快的恢复生产。
鞍钢,本钢,石景山钢铁厂(首钢前身)等的高炉很快的恢复投产。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后,钢铁工人更是发扬与高炉共存亡的精神,大力恢复和发展钢铁的生产,以支持抗美援朝战争。
从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好了前期准备。
2、一五计划时期针对钢铁工业在重工业,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制定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向。
鞍钢的扩建,包钢,武钢的建设标志着新中国钢铁产业的新纪元。
在一五初期,几大钢铁企业逐步由恢复开始发展起来。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中央和地方均要积极发展钢铁企业,沿海和内地均要发展钢铁企业,不仅要有大型钢厂,还要建立中小型钢厂的指示,从而形成了钢铁部门大中小并举的一贯方针。
确立了除鞍钢,武钢,包钢外还要在山西太原,四川重庆,湖南湘潭,安徽马鞍山,北京石景山创办中型钢铁企业,在河北邯郸,河南安阳,山东济南,江苏南京,新疆乌鲁木齐,贵州贵阳,安徽合肥等十八个省市创办小型钢铁企业的产业布局。
钢铁产业逐步建设发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这一系列技术上规模建设上的重大突破和进展为一五计划计划中所定的钢产量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基础,给新中国的钢铁产业发展建立了很大的信心。
一五计划规定1957年钢铁工业产值为33.1亿元,实际达到46.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9.8%。
钢铁产量1957年生铁594万吨,钢535万吨,钢材436万吨,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5.2%,31.7%和31%。
钢材品种1952年全国能冶炼的钢种170个左右,到1957年增加到352个,1952年可生产的钢材品种300多个,到1957年增加到4000多个。
宝钢公司简介与发展历史
宝钢公司简介与发展历史
更多不锈钢管知识,请登录西安不锈钢管网站:
1998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即原上海宝山钢铁总厂,1993年更名)为主,吸收“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简称“上海冶金”)、“上海梅山(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梅山”)联合组建成上海宝钢集团公司(2005年10月,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依照《公司法》改建为规范的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2000年,宝钢集团独家创立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股份”),12月12日宝钢股份挂牌上市。
2007 年4 月28 日,通过成功实施跨区域资产重组,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八一钢铁”)在新疆揭牌,有着56 年历史的新疆八钢正式成为宝钢集团控股的子公司。
2008年6月28日,由宝钢控股的广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东钢铁”)成立,标志着宝钢与广东地区钢铁企业的
资产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年3月1日,宝钢集团公司与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签署协议,重组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宁波钢铁”)。
宝钢集团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其产品包括碳钢、不锈钢和特殊钢三大系列,用途覆盖汽车、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交通、建筑装潢、金属制品、航空航天、核电、电子仪表等领域。
围绕钢铁供应链、技术链、资源利用链,宝钢还发展了资源开发及物流业、钢材延伸加工业、工程技术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煤化工业、金融投资业等多元产业。
2005年,宝钢在国际权威钢铁咨询机构WSD(世界钢铁动态公司)“世界级钢铁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三,并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
2009年,宝钢集团钢产量达3887万吨,在全球钢铁企业排名第三。
宝钢集团
更好的钢铁
更好的环境
更好的生活。
前沿技术研究
高度重视钢铁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展了薄带连铸、纳米技术、非高炉炼铁、喷 射成形及真空镀膜等前沿技术的研究。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热点,积极 培育未来的竞争优势,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积极开展技术寻源和甄别,策划启动一批“蓝海”项目。
更好的钢铁
更好的环境
更好的生活。
宝钢文化
坚持与弘扬宝钢文化,是实现宝钢新一轮发展战略目标,使宝钢基业长青的 根本保证,也是宝钢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更好的钢铁
更好的环境
更好的生活。
资质荣誉
更好的钢铁
更好的环境
更好的生活。
更好的钢铁
更好的环境
更好的生活。
更好的钢铁
更好的环境
更好的生活。
更好的生活。
组织结构
更好的钢铁
更好的环境
更好的生活。
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宝钢新一轮规划的启动年。面对复 杂的宏观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宝钢全体员工迎难而上,在各利益相关方的关心和 支持下,宝钢经营业绩继续保持国内业界最优,盈利能力位居国际钢铁行业前列。2010年 宝钢实现营业收入273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42亿元,完成钢产量4450万吨,并再度被 《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受尊敬企业”。2011年宝钢连续八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 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列第212位。回顾“十一五”,是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极不平凡的五 年,也是宝钢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搭乘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 我们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我们遭受了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我们分享了奥运 和世博的成功喜悦;五年来,宝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国务院国资委的 领导下,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要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 过程中,宝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促进经济发展“一揽子计划”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市 场响应速度,强化内部协同运作,开展成本改善活动,很快遏制了效益指标下滑的趋势, 保持了国内业界最优的经营业绩,改革发展也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和 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五年来,宝钢的产量、资产 总额、营业收入、上缴利税等指标都实现了快速增长,累计钢产量达到16992万吨,实现 利润1212亿元,上缴利税1794亿元,实现了在业务规模、品种结构、空间布局、技术创新、 企业软实力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了综合竞争力。
宝钢发展史
2004年,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首次率先与铁矿石供应企业达成年度铁矿石长期协议基价。
╳宝钢热轧卷首次出口德国、日本的时间是1995年。
()╳宝钢使命: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产品、技术、服务供应商。
()√宝钢使命: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产品、技术、服务供应商。
√1985年9月15日,•一号高炉点火,在1周之内,高炉、转炉、初轧按生产工序一次连续投产成功,并做到了“安全、顺行、持续”。
(√)宝钢集团公司采取“战略控制型”的管控模式,发挥总部在战略制定与贯彻、协同运作、重大风险防范等方面的作用√2006 年12月,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宣布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宝钢股份长期信用等级从(),前景展望稳定。
√宝钢技术创新的工程集成体系以()为载体,生产、研发、设计和制造四位一体的。
工程项目宝钢技术创新的持续改进体系以()为特征。
稳定提高和精益运营提出“为用户服务是企业员工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的人是()。
黎明宝钢建设打下第一根桩的时间是()。
1978年12月23日宝钢建设时期,提出“给三高炉留出地方”的人是()。
黄锦发以2003年数据, 宝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排名第()位3721998年9月,率先进入宝钢集团的企业是()。
益昌薄板宝钢第一个投产项目是()。
电厂1980年高炉工地发生位移风波是,说出“请中央放心”的人是()。
李国豪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宝钢时,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1987年,撞断宝钢原料码头的货轮的国籍是(巴拿马)。
提出“注入新的观念比注入资金更重要”观念的企业是(益昌薄板)。
“过吧,没问题”,讲述的是宝钢建设时期(王铁梦)的故事。
宝钢三期工程首选了()、()和()等三大类产品。
食品业用镀锡板电机用硅钢片轿车用钢板与普碳钢相比,取向硅钢具有(工艺窗口窄)、(工艺流程长)、(特殊技术多)、(过程控制严)等特点宝钢已形成(普碳钢)、(特钢)、(不锈钢)三大专业制造体系光荣感责任感紧迫感。
宝钢气体发展历程
宝钢气体发展历程宝钢气体作为宝钢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气体供应商之一。
它起源于宝钢集团内部的一个小型气体供应部门,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中国气体行业的重要力量。
以下是宝钢气体的发展历程。
宝钢气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当时,宝钢集团需要大量的气体用于生产钢铁,但市场上的气体供应商无法满足需求。
于是,宝钢集团决定自行建设气体供应设施。
于是,在1976年,宝钢气体正式成立,成为宝钢集团的一个独立部门。
在成立初期,宝钢气体主要生产和供应工业气体,如氧气、氮气和乙炔等。
随着宝钢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宝钢气体的产能也逐渐增加。
它建设了一系列的气体生产设施,包括气体分离装置、气体储罐和气体管网等。
这些设施大大提高了宝钢集团的自主供气能力,降低了对外部气体供应商的依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宝钢气体开始转型升级。
它将目光投向了更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如特种气体和专用气体。
特种气体包括高纯气体、医用气体和气体混合物等,而专用气体则是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定制生产的。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宝钢气体加大了研发投入并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气体生产技术和设备。
同时,它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将产品和服务送到客户的身边。
这些措施使宝钢气体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获得了一致好评,逐渐树立了品牌形象。
近年来,宝钢气体逐渐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了向海外市场的拓展。
它与国际知名气体公司合作,相互补充优势,共同开拓新的市场。
宝钢气体的产品不仅远销到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还得到了国际客户的信赖和认可。
宝钢气体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它拥有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不断研发新型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它还与客户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措施,帮助客户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宝钢气体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气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宝钢集团在该领域的引领地位。
它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宝钢发展史
1宝钢技术创新的工程集成体系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生产、研发合计和制造四位一体的2宝钢建设打下第一根桩的时间是1978年12月23日。
3.提出注入新的观念比注入资金更重要的企业是宜昌薄板
4.提出为用户服务是企业员工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的人是黎明
5.宝钢建设时期,提出给三高录留出地方的人是黄锦发
6.过吧,没问题讲述的是宝钢建设时期王铁梦的故事
7.1980年高炉工地出现位移风波,说清中央放心的人是李国豪
8.1984年邓小平视察时讲宝钢要创新
9.1987年,撞断宝钢原料码头的货轮式巴拿马
10,宝钢进入500强是排名372位
11宝钢三个就是得内容是计划,利益,标准
12宝钢已形成特钢不锈钢普碳钢的散发制造体系
13宝钢的使命是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产品
14宝钢热轧卷出口德国,日本是1995年
15.1985年9.15日1高炉点火正确。
16.宝钢的三感是紧迫,使命,责任;
17.2004年宝钢为代表的谈矿石的长期协议计价错误
18.1989年率先进入宝钢的企业是宜昌薄板
19.宝钢第一投产的项目是电厂
20.200年12月宝钢信用等级为,A_
21,宝钢三期首先得是轿车,硅钢,镀锡,轿车,硅钢,油井。
宝钢集团发展概况
去年,宝钢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铁矿石和煤等原燃料 价格大幅上扬、国内钢材市场急速滑坡;同时,宝钢经历 了宝钢股份增发收购、钢铁主业整体上市的深刻变革。在 压力和挑战面前,宝钢迎难而上,优化流程,精益运营, 大力挖潜降本;随着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的成功投产,宝钢 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增产精品、新品,积极拓展市场。 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宝钢的各项经营业绩再创历史 纪录。在美国《财富》杂志最新的世界500强排名中,宝钢 “破三进二”位居第296位,排名在去年提高63位的基础上 又前行了13位。 据了解,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有控股企业占220家, 居主导地位。从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到 75.4。500强企业仅占全国25万多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 0.2%,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主 营业务收入的26.7%;利润总额3059亿元,占31.5%;其 入选门槛达37.3亿元。
500强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荣登中国制造业500强榜首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荣登中国制造业500强榜首 500 日前,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公布了中国制造业500强,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去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761.7亿 元,名列500强第一名。 中国制造业500强是依据2005年企业年报,按照主 营业务收入多少排序的。其他位居中国制造业500强前 十位的企业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 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摩托罗拉 (中国)电子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鞍山钢铁集团 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钢铁(集团) 公司。前十名企业中,有5家钢铁企业,2家汽车公 司,2家电子企业,1家家电企业,其中有5家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飞跃
宝钢新的跳跃是在具有290万吨粗钢规模的第三期 工程上(从1993年6月到2000年12月)。 当时是从欧美和日本引进的最先进的技术,而有 80%的设备是在国内制造的,这与第一期工程的设 备自给率不到5%成明显的对照,尤其是3期建成后 生产的产品都是过去国内不能生产或生产不足靠 进口的高端产品。1998年11月1日,国务院决定以 宝山钢铁为主体,把上钢一厂、三厂、五厂和梅山 钢铁等合并起来成立宝钢集团。2000年,宝山钢铁 上市,把国有股份减持到74%左右,开辟了民营化的 道路。从1978年12月开工以后,经过30年曲折的发 展,宝钢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大企业。
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史
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史1、宝钢股份(600001)-- 1978年12月23日在上海破土动工,1985年9月投产。
2、武钢股份(600005)-- 武钢集团为独家发起人,武钢集团1955年10月破土动工,1958年9月13 日正式投产。
3、马钢股份(600808)—全称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953年2月成立马鞍山铁矿厂,马钢全面恢复生产。
1958年8月11日,马鞍山钢铁公司正式成立。
1964年7月29,我国第一个直径为840毫米的整体车轮在马钢诞生,结束了我国车轮轮箍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4、包钢股份(600010)—包钢集团公司为主要发起人,前身包头钢铁公司,1954年建厂。
5、鞍钢股份(000898)—发起人鞍钢集团,前身是1916年动工兴建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
1949年恢复生产。
1952年7月14日鞍钢三大工程之一的无缝钢管厂动工建设。
1953年3月19日,完全依靠自己力量修复的鞍钢8号高炉开工。
6、邯郸钢铁(600001)—邯郸钢铁集团发起,前身邯郸钢铁总厂,1958年建成投产。
7、攀钢钢钒(000629)--攀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攀钢集团于1965年春开工建设,1970年出铁、1971年出钢、1974年出钢材。
8、唐钢股份(000709)—母公司唐钢集团,前身1943年建厂。
1952年,唐钢在国内率先试验成功侧吹碱性转炉炼钢技术;1953年,在国内率先试制成功高铝质耐火材料;1958年,又在国内率先试验成功了侧吹碱性转炉富氧炼钢技术;1960年,作为国内首批企业建设了一套连铸机。
9、济南钢铁(600022)--1958年建厂,厂名“济南钢铁总厂”10、首钢股份(000959)--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
1958年建起了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高炉。
中冶宝钢改革发展历程感人事情
中冶宝钢改革发展历程感人事情
2017年12月28日,建筑时报刊登了题为《平凡夫妻人间大爱》人物专题通讯,报道了荣获浙江省文明家庭、舟山市道德模范的中冶宝钢技术第三分公司马迹山项目部员工傅国海的感人事迹。
傅国海是马迹山项目部拖轮作业区的一名普通机工,他的妻子在2008年10月被确诊患上“尿毒症”,由于没有合适的肾源,而且家中经济也不宽裕,从2008年至今,他的妻子一直靠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
自从妻子生病后,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到了傅国海一人的身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九年,傅国海从不唉声叹气,总是微笑着劝导妻子,操持家务,他还学会了打针、挂盐水等一些日常护理技术,在他的细心照料下,妻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而他,为了回报社会各界对他家庭的关心,他自愿加入了嵊泗县东海社区志愿者队伍。
付出总有回报,傅国海家庭评为2016年度浙江省“文明家庭”,傅国海个人则被评为2017年舟山市“道德模范”,并被所在社区推荐成为了嵊泗县人大代表。
文章指出,爱不单是花前月下两相情悦的欢愉,更是执子之手共渡难关的坚贞,傅国海九年如一日的照顾妻子,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才是“真丈夫”、“好男人”的真正内涵,对他们俩人不离不弃的夫妻之情给予了大力的赞美与讴歌。
上海钢铁工业概况
1937上海钢铁工业概况大纲一、上海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1.多难的初生期2.曲折的成长期3.兴旺的壮大期二、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史三、宝钢2007年——2012年新一轮六年规划知识点汇总T01:多难的初生期1890年(光绪十六年)至1949年T02:曲折的成长期1949年至1979年T03:兴旺的壮大期1979年至2009年TO4: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史T05:宝钢2007年——2012年新一轮六年规划正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和锻造铁器的国家之一,上海则是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发源地。
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东周,中国继青铜器时期后,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铁器时期。
当时,中原一带以铁为原料制作生产工具、兵器和日用器具,此后还曾铸造了铁钱币。
《天工开物》中,曾记载了古代冶铁技术。
中国是最早发明冶铁技术的国家之一。
令人遗憾的是,在长达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冶炼技术始终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层面,工艺发展非常缓慢。
到了晚清时期,伴随晚清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开始引入列强的冶铁技术,并首先在上海出现了现代钢铁工业的雏形。
一、上海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上海钢铁概况从时间和阶段分,上海120年钢铁工业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a)1890年(光绪十六年)至1949年,这60年左右为初生期;(b)1949年至1979年,这30年为成长期;(c)1979年至2009年的后30年为壮大期。
我们预期,在完成《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近期国务院颁发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上海钢铁将伴随中国钢铁工业步入繁荣期。
1. 多难的初生期1890年(光绪十六年),清政府为制造枪炮需要,向英国购进3吨酸性炼钢平炉一座,并选择在上海的官办江南制造局建造中国第一家炼钢厂,于翌年投产,日产钢10吨。
1894年(光绪二十年)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又在上海城南高昌庙地区(今制造局路)辟地27亩,建设新的炼钢厂,从国外进口15吨酸性炼钢平炉一座。
此后,又陆续购置了1吨转炉一座和1.5吨、3吨电炉各一座,安置了直径400-914毫米轧钢机四套、冷轧机五套、卷铁皮机一台、2000吨水压机一座等设备,生产圆钢、方钢、角钢、扁铁、工字钢、6-18毫米钢板、枪筒钢、炮筒钢等,专供制造枪枝、快炮、舰艇及其它机件等军需之用。
宝钢的诞生
宝钢的诞生位于上海市东北部的宝山钢铁(集团)公司,诞生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上。
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
第二天,全会公报发表,标志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正式开始。
也就是在这一天,宝钢正式动工兴建。
在宝钢建设的利弊得失和抢建、停建问题上,发生了举世瞩目的争论。
这是因为宝钢的许多做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宝钢迈出的步伐,令某些赞成改革开放的人也觉得太急了点:第一,宝钢的投资额近130亿元,国家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的钱,要向国外大举借贷,这意味着改写过去曾经引以为荣的“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历史。
有人心里嘀咕:值吗?第二,宝钢不仅要从国外引进成套技术设备,而且生产用的矿石也几乎要靠进口;不仅从国外买进设备硬件,还买进技术软件,甚至买进全套管理软件。
有人问:有这个必要吗?第三,宝钢选址,基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没有像过去那样出于“备战”考虑选择在内地的山区。
但把厂址定在地面土层软、地下水位高、桩基难固定、工业污染已经够严重的上海,着实让人担心:工厂建成后会不会滑到长江里去!各种疑虑,集中反映到了中央最高权力决策机构。
1980年9月,在全国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对宝钢建设中有关厂址选择、进口矿石、投资、环保和桩基位移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质询。
1978年底,中央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1979年提出了国民经济的调整方针。
宝钢1980年底大量引进设备刚到达工地,就不得不服从国务院从宏观调整出发而做出的“宝钢停缓建”的决定。
当然,“调整”的方针并不是“消极”的措施,正如邓小平在1979年10月4日所说:“调整是为了什么?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是为了创造条件,使得在调整过程中,特别是调整以后,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又比较快的发展速度。
”“停缓建”也不是“放弃”,正如宝钢人实际上所做的那样,他们对现场设备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克服了重重困难,做到人心不散,队伍不乱,维护不断,物资不丢,充分准备着,坚信总有那么一天,“停缓建”的宝钢会恢复建设。
宝钢集团发展历程与四阶段战略演变分析
宝钢集团发展历程与四阶段战略演变分析(1)发展历程宝钢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的第一家现代化的钢铁企业,经历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全过程。
1978年12月,宝钢开始兴建,最初设计规模是年产钢671万吨。
1985年9月,宝钢一期工程投产,实现全系统一次投产成功。
1988年,宝钢在投产三周年之际,召开了“宝钢发展战略研讨会”,宝钢第一次提出了发展战略的设想。
当时黎明提出,宝钢最终规模以1000万吨/年为合适;产品以各种钢板为主,二期产品是镀层和涂层板、汽车板,三期产品应主要考虑镀锡板和硅钢片;要对已建成的设备不断改造,要大力发展开发和设计的科技力量,使宝钢的生产和技术永葆世界一流水平,以便带动全国钢铁工业尽快迈人世界先进行列。
在1991年二期投产后的第二年,宝钢提出“在20世纪末把宝钢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钢铁企业”的奋斗目标。
1995年,宝钢又举行了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明确提出:用15年的时间,建成一个跨国家、跨行业的一业为主、多业并举,集实业、金融、贸易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进人世界500强企业行列;此次会议提出了多元产业的思路。
2003年6月,谢企华任集团董事长又确立了宝钢新一轮战略发展目标:成为一个跻身世界500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倍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发展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2010年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进人世界钢铁业前三强;2003年的战略侧重于宝钢钢铁主业的一体化建设。
2007年宝钢提出了新形势下宝钢的发展战略,新战略将宝钢原来自建为主的模式改为新建+兼并,更好的适应了宝钢的现状和国内外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宝钢提出的多元化战略是在沿袭前几位领导人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出了非钢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2)发展战略从宝钢的发展历程来看,宝钢发展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的综合结果。
宝钢不同时期的领导人对企业发展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宝钢的发展
2020/11/17
宝钢的发展
一、宝钢工程建设时期(1978—1985) ----能不能建成最具现代化 的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经历了质询、停建、缓建、 续建、抢建的考验。
宝钢的发展
1980年9月,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在 京召开。
人大代表的质询意见可以归纳为60条, 主要的有:
为什么要上宝钢? 宝钢为什么建在上海软土地基上? 宝钢进口矿石能否保证安全供应? 宝钢会不会污染上海的环境? 宝钢的投资会不会是无底洞?
以能力建设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培 养机制
---重点培养员工的 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探索以优秀年轻人才和潜在人才 为主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为人才成长提 供辅导、支持和渠道。
宝钢的发展
以能力与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使人才在宝钢 ----创造得到重视, 贡献得到承认, 价值得到实现。
宝钢的发展
宝钢工程 ---引进了900多项新技术;
宝钢管理和技术骨干 ---来自全国29个省市2800多 家企事业单位;
宝钢操作技能人员 ---来自征地农民工、回城知 青、复员军人、高中生;
宝钢的发展
宝钢最早投产的是 —教育培训中心和职工大学;
努力培育: 思想好、 技术精、 作风正、 纪律严的 高素质员工队伍。
理干部 “能进能退、能上能下”。
宝钢的发展
建立 ---管理干部与技术干部 “双通道” 的成长机
制。 建立 ---聘任、公示、竞聘的 选拔机制。
宝钢的发展
C、工资分配制度 完善 ----核心人才长效激励机制 健全 ----以岗位、能力、绩效为 基础的分配激励约束制 度,形成分配能高能低 的机制
宝钢的发展
----一个社会资源不可替代的、 充满创新活力、能为公司实 现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 才培训和智力支持的高水平 的人才开发基地。
上海宝钢发展史
上海宝钢发展历程
一、建厂初期(1978年-1998年)
上海宝钢始建于1978年,是中国钢铁工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建厂初期,宝钢主要生产建筑钢材和钢板,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钢铁需求。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宝钢通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逐渐成为国内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
二、公司改制(1998年-2000年)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宝钢于1998年进行了公司改制,成立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此次改制使宝钢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和效益中心,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资产重组与扩张(2000年-2009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行业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
宝钢通过资产重组和兼并收购,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
在2005年与武钢集团合并后,宝钢成为国内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
此外,宝钢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建立合资企业、直接出口等方式,提高了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四、多元产业发展(2009年至今)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复杂变化和产业升级的压力,宝钢积极推动多元化发展战略。
自2009年以来,宝钢逐步涉足能源、环境、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通过多元产业发展,宝钢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总之,上海宝钢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崛起和壮大。
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中,宝钢以其强大的实力和卓越的管理水平,成为了全球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宝钢的发展史
宝钢的发展史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自2003年至2006年,宝钢连续四年进入世界500强。
2007年,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宣布:宝钢集团公司和宝钢股份长期信用等级确认为“A-”,展望从上年的“稳定”上调为“正面”,这是继2006年12月宝钢取得历史最高评级“A-”后的又一突破。
2007年,宝钢第三次进入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榜单。
宝钢钢铁主业立足于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年产钢能力3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目前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产品系列,产品集聚在汽车(尤其是高级轿车)用钢、家电用钢、石油管线钢、钻杆、油井管、高压锅炉管、冷轧硅钢、不锈钢、高合金品种钢和高等级建筑用钢,产品实物质量堪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
除钢铁主业外,近年来,宝钢战略性相关业务重点围绕钢铁供应链、技术链、资源利用链,加大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竞争力,提高行业地位,已初步形成了六大板块的业务结构:钢铁主业、资源开发业、钢材延伸加工业、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服务业。
2007年,宝钢提出了2007-2012年新一轮六年发展规划,宝钢规划期发展的基本战略思想,可以归纳为:“一条主线”、“两个转变”、“一个落脚点”。
即:围绕“规模扩张”这一未来发展的主线,实现从“精品战略”到“精品+规模”战略的转变;规模扩张实现从“新建为主”到“兼并重组与新建相结合”的扩张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升宝钢综合竞争力,引领中国钢铁行业发展。
战略目标是: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倍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世界一流的国际公众化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优秀企业。
规划期目标是: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成为全球前三强;进入世界500强200名以内。
从1978年12月23日在上海长江口破土动工到今天,宝钢建厂已经整整30年了,宝钢将进一步立足创新,发展精品,积极参与中国钢铁工业的重组,持续提升钢铁主业竞争力,加快多元产业发展步伐,努力推动新一轮战略规划实施,实现宝钢的跨越式发展。
宝钢调查报告
宝钢调查报告宝钢调查报告近年来,宝钢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宝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宝钢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撰写了这份调查报告。
一、宝钢的历史与发展宝钢成立于1998年,是由原上海宝山钢铁厂和原上海第二钢铁厂合并而成。
经过多年的发展,宝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拥有庞大的生产能力和广泛的市场份额。
宝钢的产品涵盖了从普通钢材到高端特种钢材的全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机械等多个领域。
二、宝钢的产能与技术实力宝钢拥有强大的产能和技术实力,其生产线覆盖了整个钢铁生产过程。
宝钢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巨大,不断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宝钢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
三、宝钢的市场竞争力宝钢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的优势。
首先,宝钢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广泛的客户群体,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其次,宝钢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具备较高的认可度,能够与国内外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竞争。
此外,宝钢还注重产品创新和研发投入,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四、宝钢的挑战与机遇尽管宝钢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全球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和国际贸易摩擦给宝钢带来了市场压力。
其次,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成本的上升,也对宝钢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对宝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出了挑战。
然而,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机遇。
宝钢可以通过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同时,宝钢可以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拓展新兴市场。
此外,宝钢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钢铁行业的挑战。
五、宝钢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宝钢应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宝钢的发展史
宝钢的发展史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自2003年至2006年,宝钢连续四年进入世界500强。
2007年,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宣布:宝钢集团公司和宝钢股份长期信用等级确认为“A-”,展望从上年的“稳定”上调为“正面”,这是继2006年12月宝钢取得历史最高评级“A—”后的又一突破。
2007年,宝钢第三次进入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榜单。
宝钢钢铁主业立足于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年产钢能力3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目前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产品系列,产品集聚在汽车(尤其是高级轿车)用钢、家电用钢、石油管线钢、钻杆、油井管、高压锅炉管、冷轧硅钢、不锈钢、高合金品种钢和高等级建筑用钢,产品实物质量堪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除钢铁主业外,近年来,宝钢战略性相关业务重点围绕钢铁供应链、技术链、资源利用链,加大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竞争力,提高行业地位,已初步形成了六大板块的业务结构:钢铁主业、资源开发业、钢材延伸加工业、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服务业。
2007年,宝钢提出了2007—2012年新一轮六年发展规划,宝钢规划期发展的基本战略思想,可以归纳为:“一条主线”、“两个转变”、“一个落脚点”.即:围绕“规模扩张”这一未来发展的主线,实现从“精品战略”到“精品+规模”战略的转变;规模扩张实现从“新建为主"到“兼并重组与新建相结合”的扩张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升宝钢综合竞争力,引领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战略目标是: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倍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世界一流的国际公众化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优秀企业.规划期目标是: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成为全球前三强;进入世界500强200名以内。
从1978年12月23日在上海长江口破土动工到今天,宝钢建厂已经整整30年了,宝钢将进一步立足创新,发展精品,积极参与中国钢铁工业的重组,持续提升钢铁主业竞争力,加快多元产业发展步伐,努力推动新一轮战略规划实施,实现宝钢的跨越式发展.宝钢的企业文化所谓“双全型",一方面是从生长点的角度去看,其命运扎根于改革,属“改革全新型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是从对外引进的程度去看,又属于“全面引进型企业文化”.一、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诞生位于上海市东北部的宝山钢铁(集团)公司,诞生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上。
宝钢公司简介与发展历史
宝钢公司简介与发展历史
更多不锈钢管知识,请登录西安不锈钢管网站:
1998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即原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1993年更名)为主,吸收“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简称“上海冶金”)、“上海梅山(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梅山”)联合组建成上海宝钢集团公司(2005年10月,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依照《公司法》改建为规范的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2000年,宝钢集团独家创立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股份”),12月12日宝钢股份挂牌上市。
2007 年4 月28 日,通过成功实施跨区域资产重组,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八一钢铁”)在新疆揭牌,有着56 年历史的新疆八钢正式成为宝钢集团控股的子公司。
2008年6月28日,由宝钢控股的广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东钢铁”)成立,标志着宝钢与广东地区钢铁企业的
资产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年3月1日,宝钢集团公司与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签署协议,重组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宁波钢铁”)。
宝钢集团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其产品包括碳钢、不锈钢和特殊钢三大系列,用途覆盖汽车、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交通、建筑装潢、金属制品、航空航天、核电、电子仪表等领域。
围绕钢铁供应链、技术链、资源利用链,宝钢还发展了资源开发及物流业、钢材延伸加工业、工程技术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煤化工业、金融投资业等多元产业。
2005年,宝钢在国际权威钢铁咨询机构WSD(世界钢铁动态公司)“世界级钢铁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三,并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
2009年,宝钢集团钢产量达3887万吨,在全球钢铁企业排名第三。
上海宝钢发展史
上海宝钢发展史
【实用版】
目录
1.宝钢概述
2.宝钢的发展历程
3.宝钢的成就与荣誉
4.宝钢的未来发展
正文
一、宝钢概述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股份)是全球领先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
成立于 2000 年 2 月,同年 12 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 2017 年完成吸收合并武钢股份后,宝钢股份拥有上海宝山、南京梅山、湛江东山、武汉青山等主要制造基地。
在全球上市钢铁企业中,宝钢股份粗钢产量排名第二、汽车板产量排名第三、取向电工钢产量排名第一,是全球碳钢品种最为齐全的钢铁企业之一。
二、宝钢的发展历程
1.1976 年,我国钢产量仅有 2100 万吨,生产技术落后,无法满足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决定建立上海宝钢集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水平。
2.1993 年,上海宝钢新事业发展总公司成立,为宝钢全资子公司,
下辖经营财务部、综合管理部、客户服务部、资源管理部、营销管理部及仓储运输部等单位。
3.2000 年 2 月,宝钢股份由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独家创立;同年 12 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4.2017 年 2 月,完成吸收合并武钢股份后,宝钢股份拥有上海宝山、
南京梅山、湛江东山、武汉青山等主要制造基地。
三、宝钢的成就与荣誉
宝钢股份坚持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拥有享誉全球的品牌、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公司注重创新能力的培育,积极开发应用先进制造和节能环保技术,建立了覆盖全国、遍及世界的营销和加工服务网络。
宝山钢铁的发展历史
宝山钢铁的发展历史
宝山钢铁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下面是宝山钢铁的发展历程:
1. 1934年:宝山钢铁在上海成立,当时名为宝山实业公司,主要生产轧钢、铸铁等产品。
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宝山钢铁被国家控制,成为国有企业。
3.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宝山钢铁遭到重大冲击,生产能力下降。
4.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宝山钢铁开始进行经济改革。
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力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5. 1984年:宝山钢铁与上海无缝钢管厂合并,建立了一体化的生产体系。
6. 1992年:宝山钢铁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钢铁企业。
7. 2000年:宝山钢铁与武汉钢铁集团合并,形成了宝钢集团。
8. 2003年:宝钢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
9. 近年来,宝钢集团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措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产
能,扩大了市场份额。
总体来说,宝山钢铁经历了从成立初期的建设发展,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迅速崛起,再到与其他钢铁企业的合并,形成了宝钢集团的历程。
宝山钢铁在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钢铁工业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钢的发展史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自2003年至2006年,宝钢连续四年进入世界500强。
2007年,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宣布:宝钢集团公司和宝钢股份长期信用等级确认为“A-”,展望从上年的“稳定”上调为“正面”,这是继2006年12月宝钢取得历史最高评级“A-”后的又一突破。
2007年,宝钢第三次进入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榜单。
宝钢钢铁主业立足于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年产钢能力3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目前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产品系列,产品集聚在汽车(尤其是高级轿车)用钢、家电用钢、石油管线钢、钻杆、油井管、高压锅炉管、冷轧硅钢、不锈钢、高合金品种钢和高等级建筑用钢,产品实物质量堪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
除钢铁主业外,近年来,宝钢战略性相关业务重点围绕钢铁供应链、技术链、资源利用链,加大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竞争力,提高行业地位,已初步形成了六大板块的业务结构:钢铁主业、资源开发业、钢材延伸加工业、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服务业。
2007年,宝钢提出了2007-2012年新一轮六年发展规划,宝钢规划期发展的基本战略思想,可以归纳为:“一条主线”、“两个转变”、“一个落脚点”。
即:围绕“规模扩张”这一未来发展的主线,实现从“精品战略”到“精品+规模”战略的转变;规模扩张实现从“新建为主”到“兼并重组与新建相结合”的扩张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升宝钢综合竞争力,引领中国钢铁行业发展。
战略目标是: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倍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世界一流的国际公众化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优秀企业。
规划期目标是: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成为全球前三强;进入世界500强200名以内。
从1978年12月23日在上海长江口破土动工到今天,宝钢建厂已经整整30年了,宝钢将进一步立足创新,发展精品,积极参与中国钢铁工业的重组,持续提升钢铁主业竞争力,加快多元产业发展步伐,努力推动新一轮战略规划实施,实现宝钢的跨越式发展。
宝钢的企业文化所谓“双全型”,一方面是从生长点的角度去看,其命运扎根于改革,属“改革全新型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是从对外引进的程度去看,又属于“全面引进型企业文化”。
一、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诞生位于上海市东北部的宝山钢铁(集团)公司,诞生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上。
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
第二天,全会公报发表,标志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正式开始。
也就是在这一天,宝钢正式动工兴建。
在宝钢建设的利弊得失和抢建、停建问题上,发生了举世瞩目的争论。
这是因为宝钢的许多做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宝钢迈出的步伐,令某些赞成改革开放的人也觉得太急了点:第一,宝钢的投资额近130亿元,国家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的钱,要向国外大举借贷,这意味着改写过去曾经引以为荣的“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历史。
有人心里嘀咕:值吗?第二,宝钢不仅要从国外引进成套技术设备,而且生产用的矿石也几乎要靠进口;不仅从国外买进设备硬件,还买进技术软件,甚至买进全套管理软件。
有人问:有这个必要吗?第三,宝钢选址,基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没有像过去那样出于“备战”考虑选择在内地的山区。
但把厂址定在地面土层软、地下水位高、桩基难固定、工业污染已经够严重的上海,着实让人担心:工厂建成后会不会滑到长江里去!各种疑虑,集中反映到了中央最高权力决策机构。
1980年9月,在全国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对宝钢建设中有关厂址选择、进口矿石、投资、环保和桩基位移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质询。
1978年底,中央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1979年提出了国民经济的调整方针。
宝钢1980年底大量引进设备刚到达工地,就不得不服从国务院从宏观调整出发而做出的“宝钢停缓建”的决定。
当然,“调整”的方针并不是“消极”的措施,正如邓小平在1979年10月4日所说:“调整是为了什么?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是为了创造条件,使得在调整过程中,特别是调整以后,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又比较快的发展速度。
”“停缓建”也不是“放弃”,正如宝钢人实际上所做的那样,他们对现场设备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克服了重重困难,做到人心不散,队伍不乱,维护不断,物资不丢,充分准备着,坚信总有那么一天,“停缓建”的宝钢会恢复建设。
1981年,宝钢建设大型论证会召开。
全国220多位专家,从已经形成的现实出发,反复权衡利弊,提出了“分期建设,拉长周期,缓中求活”的建议性方案。
理由是:“对外合同已经签订,大部分设备已到现场,工程已经铺开,如果下马,将损失100多亿元;如果不停,再花20多亿元,把建设周期拉长,再用5年时间,宝钢就可建成。
这样,可以用20多亿救活100多亿,而且国家每年只需花5亿左右资金。
”国务院采纳了这个建议。
1981年8月7日,国家计委、建委联合发文,决定宝钢工程恢复建设,并把整个工程分为一、二期进行。
1985年9月15日,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从高炉投料到炼钢和出初轧坯,仅用6天时间就一次投产成功。
从1978年12月23日,到1985年9月15日,宝钢作为一个企业终于正式诞生了。
我们看到,1981年专家们进行论证时,并没有涉及人们所提出的全部问题,而只是就已经形成的局面提出建议。
实际上,有些问题不是通过论证就能解决的。
即使经过论证的问题,也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建设中的宝钢,是大型企业而不是中小型企业,是现代化企业而不是传统企业,再加上钢铁工业本来就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所以投资总额很大。
规模要不要那么大,现代化程度要不要那么高,固然可以争论,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究竟有没有这种需要。
我国要搞现代化,可是当时全国年产钢还不到3000万吨,钢铁厂中没有一个算得上现代化的。
而当时美国、日本的年钢产量,都已经达到1亿多吨,钢铁厂的自动化程度都已经很高。
连韩国、巴西、印度,当时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千万吨级的现代化钢铁厂。
最能说明实践需要、也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我国当时每年从国外进口钢材所用的外汇,就可以建设一个年产钢300万吨的现代化工厂。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有自己的现代化大型钢铁厂。
因此,在宝钢一期工程还没有完全建成投产的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亲临宝钢,催促二期工程(原来安排在“七五”即1986年)上马:现在每年进口1000万吨钢材,进口1吨钢材要300多美元。
从长远看,宝钢二期是否能想想办法,争取早些上。
如果到“七五”上,要推迟两年建成,这样很不利。
宁肯借点债,付点利息,也要争取时间。
付点利钱,我们早一点拿到钢材,总算起来还是划得来的。
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下,原定要在1994年建成的二期工程,提前于1991年全面建成投产。
这虽然增加了我国钢铁产品的数量,弥补了我国钢铁产品在品种和质量方面的不足,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仍然无法完全满足。
为此,宝钢决定自筹资金搞三期工程,并于1993年12月23日打下了第一根标桩。
即使这样,到20世纪末宝钢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宝钢年产钢达到1100万吨的规模,我国的钢铁工业在产品数量、品种和质量等方面,也未必能完全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70年代末关于借点外债搞钢铁建设、关于宝钢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战略决定,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是完全正确的。
宝钢搞全面引进又怎么样呢?引进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这没有多大的异议。
但进口矿石、引进管理软件,就有了分歧。
先说进口矿石。
实际情况是,我国铁矿石的储量虽然很丰富,但含铁品位低,成分复杂,多分布于交通运输不便的偏僻地区,采选困难。
即使不建宝钢,每年也都要从国外进口矿石。
而由宝钢进口矿石生产的钢材,可以替代进口钢材,在经济上合算多了。
当然,有人不同意进口矿石,并不是从经济上合算不合算来提问题,而是说“原料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一旦被人家‘卡脖子’怎么办?”这是一个要不要、能不能开放的问题,只能由“开放”的实践来回答。
我国开放20年所取得的成果,已经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再说引进管理软件。
这是一个不能一概而论的问题。
有的公司,从国外引进了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但由于没有引进相应的管理软件,结果不会管,管不好,引进的硬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了一种摆设,成了一堆废铁。
但也有只引进硬件而获得成功的企业。
因此,在引进硬件的同时要不要引进管理软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宝钢在引进国外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同时,还引进了整套现代化管理方式,共花了8000万美元引进包括管理资料在内的各种软件。
得到的结果是:一、二期工程建成后,按期或提前投产,生产一直“安全、顺行、持续”。
那么,这是不是引进管理软件的功劳呢?让我们听听宝钢董事长黎明、党委书记朱尔沛、宣传部长莫臻的回答:“宝钢的同志在实践中意识到,像宝钢这样一套复杂的、高度自动化的装备,生产过程又用电子计算机集中控制,如果不实现现代化管理,而沿用传统管理方式,那么,要保证设备高速正常运转,到达高质、高效益,是根本不可能的。
”宝钢引进现代化管理软件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完全照搬外国管理方式也是行不通。
宝钢的管理者按照我国与外国在社会条件、文化传统、风尚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对引进的国外现代化管理方式,不断进行消化、吸收、充实、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现代化企业的新路子。
宝钢选址于上海,实践证明是对的吗?上海的地面土层是软,地下水位是高,承载力是低,但这并不是说就不能建厂。
宝钢人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对重大设备和厂房,首次大规模采用了开口钢管桩;在原料场地基处理中,三次修改外国专家的设计,采用了天然地基或扩大沙桩的桩距,使沙桩增强地基承载力。
同时,在建设中精打细算也是必须的。
宝钢打桩(包括钢管桩、混凝土桩和沙桩)的费用,占了一期工程投资总额的4%左右。
费用是多花了一点儿,但却奠定了宝钢稳固的基础。
上海的工业污染,在70年代确实就已经够严重了。
但宝钢作为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厂,在设计中就采取了许多环境保护的措施。
宝钢的设计本身,可以保证宝钢投产后不会增加上海污染。
后来十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也确实没有增加污染。
然而,土质太软、污染已重,是选址上海面临的两大问题。
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纵眼看世界,当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一般都在沿海建有大型钢铁厂。
究其原因,在于钢铁厂吞吐量大,运输任务繁重,建在沿海可以充分利用水运。
中国海岸线很长,为什么选中上海?这是国务院八个部委和许多专家反复调查研究和多方权衡的结果。
例如连云港,因曾有过回淤现象,建港条件不如上海而被否定。
再如镇海,虽有可停靠十万吨级货轮的码头,不用转泊,但因工业基础薄弱,在短期内难以建成现代化钢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