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重点词语及句子研究分析题型讲解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相似,反衬——相反):用……衬托了……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者本意是……,而先……,然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虚实结合: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了(表达了)……。
(5)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互相映衬,充满情趣。
(6)托物言志: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心刻画富有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理想(或者……人生观)。
(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作用是:直接抒发……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中领悟到……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有震撼力。
2.结构手法及作用(1)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结构严谨。
(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埋下伏笔:此处使用伏笔,为后文……以暗示(或埋伏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5)详略得当:详写了……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了……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或者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观点)。
记叙文关键词语、语句
⑿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 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 ⒀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权且按藏族人通常的习俗, 称呼你小卓玛吧。我也不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我 理解和明白你的心事。不过,今天太冷了,雪太大了,你 还是回家去吧,哪怕只是一顶简陋的帐篷。 ⒁我再三地劝她。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卓玛,却像巴颜 喀拉山一样坚定和倔犟,她虽然明白了我的好意,但再一 次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纸板上的那两个字,指了指远方, 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窝。 ⒂哦,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卓玛,我的眼中酸热热的, 情不自禁地双手抱拳,面对她的痴情,面对她的坚定,深 鞠一躬,并模仿着她的语气,说了一声:“谢谢!” ⒃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 在我的心底燃烧着。 分析第十六段的作用?
三、答题格式:
结构上的作用 + 内容上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 + (修辞/写作手法)
内容上的作用与结构上的作用。
第一个方面:结构上的作用 根据结构来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 作用: ①首句(段)——为下文作铺垫、点题、设置悬 念、埋下伏笔、总领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渲染 气氛、交代起因或缘故、推动情节发展。 ②过渡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 (总结)上文;引出(总领)下文。 ③尾句(段)——前后呼应、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上文、题目);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发人深 省、言有尽而意无穷。
例2: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 斥。(丰子恺《白鹅》)请分析 “厉声呵斥”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厉声喝斥”是大声斥责,是鹅的 大声叫喊,这里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 象地表现出白鹅高傲的特点,把白鹅写 得富有灵性,表现了对白鹅的喜爱。
答题角度二:修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记叙文之字词句含义分析专题(1)
记叙文之字词句含义分析专题学习目标:1、学习记叙文中字词句含义分析的方法。
2、学会结合具体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
步骤及内容:一、导入社会生活的进化一般都是由简到繁的,语言也就随着越来越繁,这自然是文化发展带来的变化。
有的时候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多种意思,一句话从不同人的口中,用不同的语气停顿说出来,就有多种不同的意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么辨别字、词、句在不同的语境中的的含义。
二、方法指津(一)1、理解记叙文中字、词的含义第一步:解释这个词的本义、原义。
第二步:思考这个词它的本义是在什么情况下(语言环境)使用的,而在短文中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有什么不同。
第三步:通过对比思考这个词在文中的特殊作用、特殊含义、词语具有的感情。
特殊作用: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语言上的作用、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比如说加强了文章的节奏、使下文与上文合辙压韵、衔接了上下文、转折了前后句等等。
特殊含义: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短文中某种情况下的特殊意义、特殊意思、隐藏义、引申义等等。
词语具有的感情:往往是指这个词语为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方面来理解。
例一:“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理解“震悚”的含义。
第一步:震悚的本义是“因恐惧而颤抖;震惊”的意思。
第二步:震悚在一般情况下是指在自己未知的情况下,发生一件出忽意料的事情。
在短文中,作者说“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也就是说阿长买《山海经》这件事情对鲁迅来说的确来的太突然了。
第三步:作者使用“震悚”这个词,是为了表达自己实在太震惊了,同时十分佩服阿长能给“我”买来书,“我”也深深地被她感动了,从侧面表现了阿长的热心对鲁迅的关心。
稍加梳理,就是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
(答案:这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惧而颤抖;震惊”联系上下文,它强烈地表现了“我”被深深感动的情感;从而说明了阿长的热心对“我”成长的意义的重大)例二:“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小学五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题讲解重点分析
记叙文阅读专题讲解(三)一、阅读辅助性基础知识1、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2、辞典可以告诉我们许多词语,包括人名、地名、制度、成语、典故……的含义。
()3、“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4、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5、太阳系除了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
()6、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
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7、“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8、小姑娘的相貌神态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
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9、“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10、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11、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
()12、国内外的团体和个人都可以捐款,来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
()13、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
()14、我把那个女孩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二、阅读专题讲解(一)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并列……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2、递进……不仅……而且…… ……不但……还…… ……连……也……3、选择……不是……就是…………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4、转折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5、假设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6、条件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7、因果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典型例题:1. 小明在学习上()有这么好的成绩,()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记叙文知识点简洁版含有重点题型及解题思路
记叙文1概括内容:(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①概括选文(小说)的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②依据选文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填空:如:森陷入困境,犬相助相伴()()犬回归忠诚,与森依偎获救这种填空题,在概括情节的基础上,注意字数要一致。
2主旨:注意题目本身、首段、尾段、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3题目作用:交代文章写作的对象或内容、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主题;作为线索,起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构思新颖;设置悬念、激发|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线索:核心的人物、事物、事件、时间、地点为线索。
(明线)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暗线)线索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文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我):亲切,自然,真实,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你):便于进行感情交流。
(大多数在辅助于第一、三人称)第三人称(他、她、它、某人名):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能比较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便于叙事和议论。
6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比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征。
拟人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夸张她笑得嘴角快咧到耳根了。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强感染力、说服力。
对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反复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加强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指导及关键词句分析
记叙文阅读指导及关键词句分析记叙文阅读之关键词句分析【出题形式】1、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词语(1)指代性词语(短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或内容。
(2)题眼,揭示文章中心和主题的词语。
(3)在文中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
(反语讽刺、一语双关)句子(1)中心句(2)过渡句(3)语言优美,哲理深厚的句子2、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补充知识点〗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一)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我的老师》)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3、语境中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常考题型:(一)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二)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如何品析记叙文中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
如何品析记叙文中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综观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中。
品析文中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应该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记叙文中的关键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
重点语句主要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等等。
1、对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含义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一要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例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的含义,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
是反语,表示讽刺。
二要注意词语的感色彩,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例如:理解《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一词的表达效果,首先必须明确“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三要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如《故乡》中“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
”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四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写作的背景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如《故乡》最后一句:“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弄清此句的深层含意必须了解该文的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本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然而,辛亥革命后的十年,封建礼教仍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百姓还面临着饥荒、兵、匪的威胁,农村经济几近破产,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国的希望在哪里,这一切引起了作者的深思。
据此可知,地上的路实指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道路,作者坚信只要去奋斗追求,希望最终定能实现。
记叙文阅读指导:词语及句子的辨析
记叙文阅读词语及句子的辨析方法指导1:如何把握文章主旨:(1)标题提示法,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从文章的标题上窥视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2)首段归纳法,文章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往往可以把握文章中心。
(3)段意串联法,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或分析核心的人物事件,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4)重复即中心,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中发现文章的中心主旨。
(5)篇末分析法,记叙文末尾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往往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
方法指导2: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类型题第一步:阅读题干,在原文中找到该词语,确定作答区域。
第二步:联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阐述加点词语的浅层含义、语境义。
(结合具体句子内容,可以将词语拆开重新组词,也可以用近义词来解释)第三步: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或表达效果:(1)情感分析角度:指表达喜好、热爱、赞美、思念或厌恶、批判等思想情感。
(2)主题感悟角度: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暗含了怎样的主旨。
(3)生动刻画角度:词语生动细致地描摹出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某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某种心理,某种感情等。
方法指导3:从不同角度赏析句子(1)从描写角度进行赏析(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景物等描写手法)(外语动心神)答题格式: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景物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表现了……的心理(心情),刻画了……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的情感。
(2)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格式: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准确具体)刻画了……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3)从词语运用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格式:“××”一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某人(某物)……的特点(或描绘了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一根善的拐杖朱成玉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
记叙文阅读答题基本术语及题型思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基本术语及题型思路(一)答题术语积累:1、描写方法答题术语:(1)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3)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4)描写的范围大小——细节描写、场面描写2、表达方式答题术语: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顶针等4、常见表现手法(写作方法):选材上的:以小见大;材料安排上的:详略得当表现主体上的:对比、衬托或者烘托(正衬、反衬)、侧面烘托、象征等;抒情上的:托物言志、借物寓理、借物喻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直抒胸臆;结构上的:铺垫伏笔、巧设悬念、首尾照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主旨上的: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卒章显志等描写上的: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工笔细描写景、多角度多感官写景;联想或想像写景等等(二)重要题型积累:题型1、开头段在文中的作用————开头段写了什么材料?是为了表现(突出、强调)什么+与下文的关系是什么?(三问思考)+作用作用有:(1、总领全文;2、开篇点题;3、巧设悬念;4、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5、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6、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背景;7、通过、、、材料引出下文)7种;题型2: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结尾段写了什么材料?是为了表现(突出、强调)什么+与上文的关系是什么?(三问思考)+作用1、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点明主旨);2、照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3、深化主题或升华情感;语言含蓄,发人深思,让人感觉余味无穷)4种-------1、小说的结尾又是小说的高潮,戛然而止,受到震撼人心的效果;2、小说的结尾揭开悬念,让人感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结构安排巧妙;3、开放式结尾,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发人深思,让人感觉余味无穷)3种,共7种;题型3:句子赏析题————点写法+明效果+析句意+抒情感写法有:1、修辞上的写法;2、用词上的写法(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词、颜色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反义词等等)3、句式上的写法:(反问句式、排比句式、短句等)注意有两点:1、写法角度要找完,尤其是长句子;2、句子所写对象的特点或者抒发情感的关键词一般都在该句子的上下文中。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Ol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02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03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 .......... (人或物) ....... 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 ......... 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04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中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是一常考题,多次在各省中考题中以第一题或者第二题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一句子中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及其赏析,常考题型分为考查理解单个字或者考查重点词,一般分值3到4分,所以要对该题型引起重视。
一、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1.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字表情达意的效果2.结合语境,品析第五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字的表达效果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字,分析其表达效果5.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字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6.联系上下文,请赏析*段中加点词语/字的表达效果二、注意:1.由上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可以看出这类考题考查的是*一个字和*一个词在文中的含义,则我们在解答这类题时,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2.字词的"含义”一般有:(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围(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3.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的种类:(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3.这类题的思路分析如下:第一步:分辨出考查字词的词性,从词性下手第二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找到考查字词和前后词的关系,再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第三步:如果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就遵循"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如果在第二步已经能够理解出考察字词的含义,即可免去这一步)第四步:整合答案,在卷子上作答出简练含义即可。
答: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真题一(2019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原题)母亲的刺绣时光宫佳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
初中语文记叙文考点分析之三重点段落、句子词语
1. 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 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2. 加点词××用得很传神,请作具体说明。 3.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某个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语?说明理由。
对词语的理解与赏析的考查主要有三种形式: 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重点词语表达效果(作 用)的分析;词语的替换及理由等。解答此类 题,要始终牢记一句话,即“词不离句,句不 离段,段不离篇”。
3. 表达方式的角度:①议论:重点分析其蕴 含的哲理,点明其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作 用。②抒情:重点剖析其抒发的感情,分析 其对表现文章中心、主题等的作用。③描写: 重点分析其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创设的意境, 再分析其对表现文章内容、中心思想、人物 形象或情感等的作用等。
4. (特殊)句式的角度:要先点明句子运用 的句式,再联系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分析其 表达效果(作用)。如:设问句(提醒注意, 引发思考)、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引出内容)、反问句(加强语气,增强情感表 达及感染力)、感叹句(抒情强烈,增强感召 力)等
解答理解语句含义类的题,要从表层含 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还要注意联 系文章中心思想。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角度着手:
1. 修辞方法的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 用的修辞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对句子本身的效果和对表现文章中心、人 物情感等的作用等)。
2. 描写方法的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用 的描写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其描写效果, 如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故事情节更丰满, 等等。
1.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某一个句子)?
2. 从文章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 果。
3. 品读文章指定段落,从某一角度(如词语 运用、修辞方法、人物描写等)结合相关语 句进行赏析
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词句理解及赏析(学生版)
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词句理解及赏析一、方法指导★★★★★(一)理解词语含义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审题干,分析词语的本义。
第二步,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词性或修饰成分,感情色彩。
第三步,联系上下文,把握语境义(引申义、临时义、修辞义、指代义等)。
(二)词语赏析的一般步骤词语赏析与词语含义理解的区别在于,前者在说明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还需要对词语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进行说明,并对其效果、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词语赏析类题,一般步骤是:(1)解释词语的本义及其语境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2)指出词语常见用法(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大词小用);从关键词语入手(动词\副词\形容词等;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3)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A描写的内容;B反映的情形;C表达的情感;D表现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品质)。
附:几种词性的常见作用(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从位置入手。
总领句,理解它必须从它的下文去搜索相关信息;总结句,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过渡句,需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
2.从关键词入手。
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
3.从主旨入手。
关注文章的主旨,留意文句的情景意境,进行准确阐释。
4.从艺术特色入手。
首先明确句子运用的手法或技巧,再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效果。
(四)句子赏析角度一:从修辞角度赏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表层含义)+表达了(表现出)什么(深层含义、情感、形象性格、品质精神、哲理)+达到了什么效果角度二: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环境)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什么情形+表现出什么(情感、形象性格、品质精神、主题)+推动情节发展角度三:从环境描写角度赏析:××句子具体描写了……景色,渲染了一种……氛围;烘托了人物……心情;表现出……的人物形象;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了……的情节发展;突出了……的主题。
词语含义及赏析记叙文常见考点
答案:“飞”这一动词生动地刻画出宏儿欢快、活泼、好奇心强的天性。
表达了作者的愤恨之情。
例5.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的说,咳了 例:《故乡》“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一声,拧起眉头。(《变色龙》)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的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
(《藤野先生》)
模胡:不注意穿着。 (课文的解释:穿着马虎,不讲究。) 深层含义:侧面表现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专业很专注以及严谨治 学的态度。
例6 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 答案:“渺远的鸡啼”运用以声写静的手法,以鸡啼反衬寂静, (2分)生动地描写出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 后(的2分沉)寂碎表。达,出作者撒对紫了藤萝一花的喜圈爱心白情。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
把准备好的钱给糟蹋了。"
2.文中A、B两句加点的词,富有表现力,请联系上下文进行品析。(4分)( 南宁) (1)A句的堆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句的堆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题技巧:
(1)首先看加点词语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如运用了 修辞,按照修辞的模式来答题。
咳:用咳嗽声音表示自己很威风严厉的样子 答案:“飞”这一动词生动地刻画出宏儿欢快、活泼、好奇心强的天性。
(1)A句的堆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句段的理解(好课件)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 1、交待要素(暗示时间、地点。。。。。。) • 2、渲染气氛。 • 3、烘托人物心情。 •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 5、帮助塑造人物性格
语言
动作
描写的内容 心里
外貌
神态 描写的方法 正面 侧面 细节 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细节描写,也 是刻画人物的 一种重要方法, 它是对于肖像、 语言、动作、 心理、环境和 场面的细微末 节所作的描写。
读懂
会答
学会阅读文章和掌握审题技巧 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
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明白文章写什么、 怎么写、为何写?通过什么表达什么?
整体感知:标题 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情感 理清思路:线索,结构 (注意标志性语句、段落 ) 揣摩字句:写法探究。
二是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别是要明确题目 所问的范围、角度、要求。 三是要整合要求,明了表达。尊重原文,在原 文中找答案
记叙顺序作用:
• 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 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赏析句子题型专题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赏析句子题型专题讲解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修辞手法 + 内容 + 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表达了……的感情。
(2)拟人:将……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3)夸张:突出某某事物的……特征,加强了……感情。
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要表达的感情。
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反复:增强语气,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的内容、感情。
(6)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7)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8)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文章情感的表达。
3、例子:(1)我们知道,优美的文章不是高谈阔论,也不是无病呻吟,它是积极的修辞,是人性的闪光。
朱自清在《春》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春之图画。
有人说,写景状物的过程就是修辞运用的过程,我很赞同这句话。
一篇优美的《春》,就是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方式所连缀而成的。
简要分析朱自清《春》里优美句子的表达效果:①(3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
(角度 + 内容/特点 + 情感)②“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记叙文重点词语及句子分析题型讲解
记叙文重点词语及句子分析题型讲解理解、品味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子,是中考语文试卷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题型。
文中的重点词语主要包括: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精确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有特定含义的成语;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在文中有深层含义的词语等等。
题型主要有:词语选用、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词语选用应从程度、范围、感情色彩上比较所给词的词义的不同。
常见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以上、其他、如此、此……”一般是在前文中找,再结合原文加以判断。
分析词语含义,应从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表达作用、修辞方式、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着手,方法是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揣摩其作用。
如“XX”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文中重点句子一般指:文章标题句、点明主旨句、中心句、总结全文句、运用修辞句、深层含义句、生动描写句、议论抒情句、过渡照应句等等。
题型主要有:找出文中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分析句子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
做这类试题可从句中关键词语入手,由此推知整句的意思。
也可从句子在文中的特殊位置入手,如在开头,往往是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埋伏笔、留悬念、作铺垫;在中间,往往是承上启下过渡;在结尾,往往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也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记叙文中的描写句往往起到生动、形象、细腻地表达描写对象的作用,议论、抒情句往往起表达情感、画龙点睛、揭示主旨的作用。
还可以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或主旨来分析,对句子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从表现力来看:应该结合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来分析。
我们把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针对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做一个小结:(1)比喻。
答题: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2)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使其形象鲜明,更生动地写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点。
(3)夸张: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本来面貌,目的在于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点,个别夸张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如:"那座山远看似乎直入云霄",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于这一奇景的惊叹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重点词语及句子分析题型讲解————————————————————————————————作者:————————————————————————————————日期:记叙文重点词语及句子分析题型讲解理解、品味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子,是中考语文试卷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题型。
文中的重点词语主要包括: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精确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有特定含义的成语;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在文中有深层含义的词语等等。
题型主要有:词语选用、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词语选用应从程度、范围、感情色彩上比较所给词的词义的不同。
常见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以上、其他、如此、此……”一般是在前文中找,再结合原文加以判断。
分析词语含义,应从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表达作用、修辞方式、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着手,方法是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揣摩其作用。
如“XX”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文中重点句子一般指:文章标题句、点明主旨句、中心句、总结全文句、运用修辞句、深层含义句、生动描写句、议论抒情句、过渡照应句等等。
题型主要有:找出文中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分析句子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
做这类试题可从句中关键词语入手,由此推知整句的意思。
也可从句子在文中的特殊位置入手,如在开头,往往是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埋伏笔、留悬念、作铺垫;在中间,往往是承上启下过渡;在结尾,往往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也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记叙文中的描写句往往起到生动、形象、细腻地表达描写对象的作用,议论、抒情句往往起表达情感、画龙点睛、揭示主旨的作用。
还可以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或主旨来分析,对句子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从表现力来看:应该结合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来分析。
我们把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针对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做一个小结:(1)比喻。
答题: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2)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使其形象鲜明,更生动地写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点。
(3)夸张: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本来面貌,目的在于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点,个别夸张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如:"那座山远看似乎直入云霄",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于这一奇景的惊叹之情。
(4)反复,反复包含间隔反复和直接反复,所谓间隔反复,就是在文中不断出现一个相同的句子,但是中间有间隔,在散文或者议论文中,这样的反复多半是为了强调作者的观点;无间隔反复则表现为呼吁型的,通常使语言更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5)对偶:句式工整,语言凝练,表意深刻,给人深刻印象。
(6)反问:有问无答,答在问中。
比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更能引起共鸣。
(7)设问:有问有答,一问引起读者思考,一答更能引发共鸣。
(8)排比:句式工整,便于吟咏;加强语势,层层递进。
(9)反语,褒词贬用,加强讽刺意味,批评……;或贬词褒用,(答题时注意找出贬义词对应的褒义词来答),如:我以孩子的"狡猾"的眼光,这里狡猾是贬义词,实际上写出了孩子的聪明、善解人意。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题目:"……"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章当中有什么作用。
这样的题目我们要三步走:第一步回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步很容易被判断;第二步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常见好处,比如说比喻就是更形象生动;第三步,结合文章的意思来分析这个修辞放在文章当中的具体的作用(表现人物情感、品质)。
方法归纳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摇曳多姿。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排比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解题思路:1. 品析语言技巧(方法)2. 不同方法的一般作用(规范化)3. 结合语境分析具体的作用,写出什么内容,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理解。
(具体化)4. 揭示表达效果(联系中心,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人物情感、性格、品质……)答题样式:方法:(修辞、描写手法等)+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具体化(写出了…内容、心理)+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典例分析:例1、牵挂周子①一天清晨,从梦中醒来惊出了一身冷汗。
梦境历历,如在眼前——天空飘着细雨,我回老家去,父亲说头痛得厉害。
我吓坏了,忙用摩托车带他去医院,并且一路上默默祈祷……但愿这只是一个梦,父亲肯定不会有事!②之所以会做这个梦,是因为父亲当时刚下岗在家,A_________。
那几日,小弟要结婚,家中正在装修房子。
父亲平日就爱喝两口,加上心中不舒畅和麻烦事,B_________也是在所难免。
而父亲的高血压,又每每让我放心不下。
③醒来后,仍然C_________。
把梦中的事告诉妻子,妻笑我心也太小了,会有什么事?话虽这么说,还是D_________。
早饭后,马上往家中打了个电话,正是父亲接的,听到父亲的声音,我的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支吾了几句,放下电话,心里格外轻松。
④事后想是否如妻所说,自己的心未免太小太细了呢?整日牵挂这,牵挂那的,是否太女人气了呢?转念一想,不觉哑然失笑,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心小又有何妨?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让你牵挂,或者知道有人在牵挂着自己,不同样是一种幸福吗?⑤我想起去年春节前的一件事。
那天,天格外冷。
因为放了寒假,睡了个懒觉,快到9点了,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父亲。
父亲搓着手,劈头就问,怎么没人接电话。
我说电话在客厅里,卧室门又关得严实,睡得死没听到。
父亲缓缓地说,电话半天没人接,担心你们怕是煤气中毒,就赶过来看看,没事就好。
说完就走了。
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眼睛一片朦胧。
⑥这就是牵挂。
它是干渴中的一汪清泉,冬日里的一轮暖阳,滋润、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它是世间美好的情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世间因为有了这份牵挂才美丽,生命也因有了这份牵挂而精彩呢。
(原载2003年2月13日《齐鲁晚报》)5. 请选择正确的词语,把序号填入文中A、B、C、D处。
(4分)备选词语:①忐忑不安②心情郁闷③心有余悸④借酒浇愁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6.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主要的两件事。
(4分)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作者选择的两件事情非常琐屑,请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第⑤段中划线的“劈头就问”和“缓缓地说”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请发挥想象,对其表情加以描写。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模仿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话。
(3分)这就是牵挂。
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解析:试题第5、8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词语的揣摩、品味,解答这一类试题一定要仔细品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推敲,准确理解词语的不同含义。
第5题是词语选用,所提供的四个词语反映人物在不同境况下的心理表现,父亲当时刚下岗在家,无所适从,思绪不安,心神不宁,所以会“忐忑不安”;加上小弟结婚装修房子,事物繁多,父亲心理特别忧郁、烦心,难免“心情郁闷”,所以我放心不下,日夜担心有高血压的父亲会累垮,担忧过虑才会幻想种种的不测之事发生,虽说是梦境,但回想起来仍感觉害怕担心,故“心有余悸”,即使妻子百般劝解,仍觉得放心不下,心中忧虑难以排解,故“借酒浇愁”。
考生理清了这段情感思绪,就一定能准确选定词语。
第8题是通过词语来揣摩人物心理变化,试想,一个非常牵挂儿子的父亲,当电话响了半天也不见儿子接电话,心里那种紧张担忧是不言而喻的,难免产生不祥的猜测,疑心儿子全家是否煤气中毒,特地赶去察看,这样心急火燎的父亲一见到儿子怎能不劈头就问呢?这里的“劈头”表现出父亲高度紧张的心理;待得知事情真相后,父亲高悬着的心才得以平稳,语气也渐渐地变得缓和,“缓缓地说”表现出父亲心情释然。
答案:5.(4分)A心情郁闷B借酒浇愁C心有余悸D忐忑不安(各1分)6.(4分)一个是作者因一场噩梦而对父亲惦念不已,非得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才安心。
(2分)另一个事例是父亲因为没人接电话竟疑心儿子全家是否煤气中毒了,特地赶来察看。
(2分)7.(4分)两件事情虽然琐屑却有典型意义,第一件事表现了作者深深的孝敬之情,第二件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彻骨的关爱之情,感人至深。
(2分)这种父子间无微不至的“牵挂”,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正是这种亲情维系着我们这个世界,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并使人生放发出绚丽的色彩。
(1分)以小见大。
(1分)8.(4分)“劈头就问”表现了父亲焦急万分,担心儿子全家煤气中毒;(1分)“缓缓地说”是因为父亲得知没接电话的原因,儿子全家平安以后,内心感到轻松释然。
(1分)表情描写要抓住眼神和脸色,答案略。
(2分)9.(3分)示例:牵挂是风雨中的一把雨伞,黑暗里的一束亮光,保护、照亮着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