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庖丁解牛·优质课·公开课·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研究•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庄子·庖丁解牛
【题解】
庖:厨师。丁:人名。解牛:分解、分割。
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作者简介】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散文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宋国蒙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有《庄子》。
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其思想】
一、批判现实社会。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二、向往自由。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常苦闷,以至消极厌世。为摆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三、提出辨证法——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认为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
【其著作】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是著名的经典著作。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共7篇,是庄子本人所作,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全面阐述了庄子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论和政治论;外篇15篇,是内篇的补充和发挥,观点阐述的更为明确和具体,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的更为强烈;杂篇共11篇,是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养生主》选自内篇,是庄子宣扬其养生之道的文章,其中引入了《庖丁解牛》的寓言加以论证: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那样,顺应自然,避开一切矛盾,“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保身”、“全生”。这种思想无疑是消极的。
【其散文风格】
浪漫主义是其散文的艺术特色,这与先秦各家不同,而独与屈原的楚辞近似,诙诡怪诞,汪洋恣肆。
首先,是大量使用寓言。庄子及其后学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讲自己的哲学观点。
其次,庄子寓言想象丰富,有惊人的夸张和奇妙的构思。
第三、庄子有很高的语言驾御能力,散文词汇丰富,谴词造句变化多端,描情状物多姿多彩,语言自然流畅又尖锐泼辣,用韵声调铿锵,富有诗意,对后代影响较大。
总之,庄子的文章长于说理,想象丰富、妙趣横生,且哲学意味很浓,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时代背景】
面对春秋战国的纷乱社会:
儒家的回应:
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
道家的回应:
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养生主》总论:(养生主: 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识记字词】
○1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2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3踌躇满志:文中悠然自得,心满意足之意。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4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文言字词】
“为”字的用法和意义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
○3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乎”字的用法和意义
○1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2进乎技矣(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3依乎天理(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4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词:呢)
○5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字的用法和意义
○1砉然向然(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2奏刀騞然(助词,象声词词尾)○3因其固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4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5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
1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
2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
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
4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者,……也”
○
2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文本解析】 解牛成功后怡然自得的神情。(结果)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态度)
用刀结果及原因:十九年,解牛数千,刀
刃若新发;“以无厚入有间”。(关键)解牛的三个境界:所见无非全牛, 目无全
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必由之路)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总说)
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动作: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舞蹈化)庖丁谈解牛之道:(亦即养生之道)
解牛场面(表现技艺高超)
【第一段】 通过动作和声音来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问题·1】
庖丁解牛的外在特点是什么?
从绘形(视觉)和摹声(听觉)两个方面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解牛场面作了诗意化处理。
解牛时的动作姿态——连用5个动词:
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是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
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音乐化)
作者写解牛场面,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
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