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相构造学

合集下载

火山构造

火山构造

破 火 山 演 化 图
火山机构
破火山基本特征
• 在区域构造上,常在基地断裂交汇点部位、基地断裂之上 或深大断裂旁側 • 物质成分:中酸性、酸性;尤其熔结凝灰岩最为发育 • 几何形态:圆形、近圆形 • 内部结构:破火口或破火口洼地;(1:2-1:3) • 环状、放射状断裂发育 • 大部分具等轴状、环带状物化探异常 • 地貌上若破坏不强烈,仍保留环状、辐射状山脉和水系 • 规模大,几公里直径破火山很少,几百—上千km2 • 多阶段喷发历史(1、喷溢爆发交替进行;2、强烈爆发, 岩浆房抽空,环断形成;3、火口塌陷,破火口形成,火 口湖堆积;4、复合宆隆) • 侵蚀弱时,破火口外产状围斜外倾,火口内围斜内倾,侵 蚀破坏强时,则总体内倾
火山机构的分类(三级)
• 以典型火山命名: • 冰岛型(icelandic type ) • 夏威夷型(hawaiian type) 斯通博利型(strombolian type) 乌尔加若型(vulcanian type) 布里尼型(plinian type) 卡特曼型(katmai type )超布里尼型(ultraplinian type) 玛珥式(Maar type)
类型 级别 Ⅰ Ⅱ 区域火山构造 Ⅲ Ⅳ
淖、元山北 推测裂隙式火山机构:上都河—王家 营子 锥火山:浩勒包 推测中心式火山机构:乌兰台、正蓝 旗食品牧场夏营盘、 满克头鄂博旋回:西 干沟破火山、榛子山 破火山,二道梁穹火 晚侏罗世: 多伦火山喷发盆地 山; 白音高老旋回:白家 营子破火山、多伦破 火山 , 耗 耒沟 破 火 山、泡子沿破火山,榛 子山西 双敖包火 复活期火山 侧火山 中央侵入穹隆
火山渣锥
老黑山——火山渣锥
亚布里式
多期渣锥
喷火口

气孔状火山熔岩结构构造

气孔状火山熔岩结构构造

气孔状火山熔岩结构构造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气孔状火山熔岩结构,这个听起来有点复杂的东西,其实就像一块美味的巧克力蛋糕,里面藏着各种惊喜!想象一下,火山喷发的时候,熔岩像是在过山车上狂欢,哗哗地流下来,最后冷却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奇妙的岩石。

嘿,谁说科学就不能有点乐趣呢?气孔状火山熔岩结构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在熔岩冷却的过程中,气体被困在里面,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气孔”。

这些气孔就像是大自然的“表情包”,展示了熔岩流动时的那种狂热和张扬。

这些气孔会很大,像是小洞穴一样,有时候又小得像针眼。

这些变化,简直就像人的心情一样多变,不同的火山、不同的环境,结果也就大相径庭。

说到气孔,这个东西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

它们不仅让火山熔岩的结构变得独特,还在岩石的重量和密度上造成了影响。

想象一下,一个满是气孔的火山岩,轻得像羽毛;而另一块没有气孔的岩石,可能就重得像块小石头。

嘿,这就是大自然的“减肥秘籍”!通过这些小小的气孔,岩石可以保持轻盈又坚固,简直是大自然的智慧。

再说说这些气孔的形成过程。

火山喷发时,熔岩里面的气体在高温下被释放,像是气球爆炸一样,瞬间四散而去。

冷却的时候,这些气体来不及逃跑,就在熔岩里留下了小洞。

这就好比你在派对上,兴奋得不得了,结果被人群推搡,最后被挤得没了地方,只能缩成一团。

那些气孔就是熔岩在冷却过程中被气体“挤压”出来的结果,真的是既好笑又神奇。

这种结构的火山岩在自然界中可不少见,尤其是像夏威夷那样的地方,火山活动频繁,熔岩流淌的地方到处都是。

看着那些气孔岩石,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就像在看一幅抽象画,每一块都有它独特的故事。

气孔越多的岩石,给人的感觉就越轻盈,仿佛随时都能飞起来。

想象一下,站在一座满是气孔的火山岩上,仰望蓝天,感觉自己就像是飞向云霄的小鸟,那种自由简直让人心潮澎湃。

气孔状火山熔岩结构还有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它的用途。

这样的岩石常常用来做建筑材料,嘿,真是让人没想到吧!轻巧又坚固的特性,让它在建筑界成为了“抢手货”。

火山岩简介

火山岩简介

火山岩简介火山岩是一种由火山喷发或地壳深处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它具有特殊的成因和独特的特征,备受地质学家和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对火山岩的形成、分类、特征以及它在地球科学、建筑、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火山岩的形成火山岩是由岩浆在地下或地表凝固而形成的。

岩浆是由地壳深处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熔化形成的熔融物质。

当岩浆从地下涌到地表时,由于温度的降低和空气的作用,岩浆会迅速冷却并凝固形成岩石。

这个过程称为“火山喷发”。

由于每一次喷发的火山岩熔浆成分和温度不同,所以形成的火山岩也有所不同。

火山岩的分类根据火山喷发的方式和岩石组成不同,火山岩可以分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多种类型。

其中,玄武岩是最常见的一种火山岩,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镁铁,具有细粒、致密、坚韧的特点。

安山岩则含有较多的铝和钙,颗粒粗大,呈现出灰色或灰棕色的外观。

流纹岩是一种颗粒较粗、含玻璃质的火山岩,常常由于岩浆含有较多的气体而形成气孔。

火山岩的特征火山岩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得火山岩在地球科学和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火山岩的颗粒大小和外观特点有很大的差异。

有些火山岩颗粒细小、致密,形成均质的结构;而有些火山岩则颗粒粗大,形成斑状结构。

其次,火山岩可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颜色,如黑色、灰色、红色等。

这取决于其中物质含量和天然颜色的差异。

火山岩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火山岩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通过研究火山岩的成分和结构,可以了解到地球深处的岩浆组成和特点,从而推测地壳和地幔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其次,火山岩是火山活动的产物,研究火山岩可以帮助预测火山的喷发活动和风险评估。

此外,火山岩的存在也反映了地质历史和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

火山岩在建筑中的应用火山岩在建筑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由于火山岩具有坚硬、耐磨、耐火和耐化学腐蚀的特点,它被广泛用于制造建筑材料,如石块、砖块、石料等。

其次,火山岩和水泥混合可以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被用于修建桥梁、隧道、大坝等重要的基础设施。

火山岩相划分方案

火山岩相划分方案

火山岩相划分方案“相”是地质体中能够反映成因的地质特征的总和。

火山岩相一词由前苏联学者较早引入地质文献。

早期主要指火山熔岩,即溢流相火山岩。

火山岩相能够揭示火山岩空间展布规律和不同岩性组合之间的成因联系。

不同岩相带的孔隙和裂隙及其组合不同。

因此,岩相是火山岩成因和物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科普切弗- 德沃尔尼科夫把火山岩分为原始喷发相、次火山岩相和火山管道相。

Lajoie 按成因将火山碎屑岩分为自碎屑岩相和火成碎屑岩相。

李石和王彤划分3 相8 亚相,包括喷发相、次火山岩相和火山管道相。

Fisher 和Schmincke 将火山碎屑岩分为火山碎屑流相、火山碎屑岩相、喷发冲积相和火山灰流相。

Cas 和Wright 按物源特征和搬运方式将火山岩相划分为熔岩流相、火山碎屑岩相、火山碎屑降落沉积相、陆上碎屑流和涌浪相、凝灰岩相和水下碎屑流和深海火山灰相。

陶奎元、邱家骧划分11 种火山岩相,分别为喷溢相、空落相、火山碎屑流相、涌流相、火山泥流相、崩塌相、侵出相、火山口- 火山颈相、次火山岩相、隐爆角砾岩相和火山喷发沉积相。

金伯禄按火山物质搬运方式分为4 相11 亚相,包括爆发相、喷崩及喷溢相、侵出相及潜火山相和喷发- 沉积相。

谢家莹等划分出13种岩相,包括喷溢相、爆发空落相、火山碎屑流相、爆溢相、基底涌流相、火山泥石流相、喷发沉积相、火山颈相、侵出相、潜火山相、隐爆角砾岩相、侵入相、火山湖相。

刘祥将火山碎屑岩分为4 种岩相,包括火山喷发空中降落堆积物、火山碎屑流状堆积物、火山泥流堆积物、火山基浪堆积物。

刘文灿把大别山火山岩划分为爆发相、喷溢相、喷发- 沉积相、潜火山岩相。

谢家莹等对东南地区竹田头J 3 - K1 火山岩- 沉积岩序列进行剖析,划分出5 组岩相,包括喷溢相、火山碎屑流相、爆发空落相、喷发沉积相和火山沉积岩相。

近年来火山岩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火山岩相识别和储层预测是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

松辽盆地火山岩被分为爆发空落相、溢流相、火山碎屑流相、基底涌流相和喷发沉积相。

火山岩-基本概念

火山岩-基本概念
辉绿石:暗绿或黑色,辉绿结构或次辉绿结构。主要由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组成。易蚀变。 细晶岩:包括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等长英质岩类,致密。
5、自碎岩类
岩流自碎岩:主要为玄武质成分和英安质成分的自碎熔岩。 隐爆自碎岩:或称侵入自碎岩,包括各种火山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碎屑呈棱角-次棱角状。
超基性岩:
以SiO2含量<45%及不含石英为特征,富含FeO、MgO,而K2O、Na2O含量少。总特 征是贫硅、贫碱、富镁铁。又称超镁铁岩。本类岩石分布极少,喷出岩更罕见,易蛇纹 石化等蚀变。(超镁铁岩以镁铁矿物含量大于90%命名,超基性岩以SiO2含量(酸度) 命名,所以概念不同。)
岩盆
岩盖
岩床
岩墙
岩基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常见造岩矿物,根据其化学成分的特点,可分为两类: (1)硅铝矿物: SiO2 与Al2O3的含量高,不含FeO、MgO,其中包括石英类和长石类及似长
石类。这些矿物颜色较浅,又称浅色或淡色矿物。 (2)铁镁矿物: FeO、MgO的含量较高, SiO2 的含量较低。其中包括橄榄石类、辉石类、 角闪石类和黑云母类,又称为深色或暗色矿物。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 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 侵入岩的构造:
块状构造(均一构造):岩石中各种组分和结构都均匀分布,没有定向排列,也没有其它特殊的现象 条带状构造:岩石中不同成分、颜色、粒度或结构的条带相间排列,条带彼此平行或近于平行 斑杂构造:岩石不同部位的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差别很大,整个岩石看起来斑斑杂杂,很不均匀, 杂乱无章 流线、流面构造:岩浆在流动过程中,板状、片状矿物、扁平析离体及捕虏体等平行排列,形成流 面;而柱状、针状矿物平行排列,形成流线 球状构造:侵入岩中分布有球状及椭球状体。 晶洞和晶腺构造: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近圆形空心孔洞为晶洞。晶洞壁上生长排列很好的自形 晶体,称晶腺构造。 原生片麻构造:岩石中暗色矿物断续的定向排列,其间被浅色粒状矿物所分开。(少见)

火山构造

火山构造

三、次火山岩构造及其对成矿的控制
• 次火山岩构造的含义 • 次火山岩—是与火山岩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浅成超浅成的侵入体。其形成深度小于1.5Km,岩石具有明显的斑状 结构,岩体内部的原生裂隙及角砾岩体十分发育。在次火山岩发 育过程中(侵入—冷凝过程中)形成的一套构造要素,称为次火 山岩构造。 • 次火山岩构造的特点 • 由于次火山岩形成环境浅,岩体内部的原生裂隙及角砾岩体十分 发育,成矿期构造裂隙叠加强烈,但热流变构造不发育。 • 剥蚀较浅的火山岩区,常作为火山岩构造的控矿单元之一;强烈 剥蚀区,常成群成带分布,构成次火山岩田。 • 其分布受断裂裂隙控制明显,多组断裂交汇部位是次火山岩田及 其有关矿田产出的有利部位。 • 次火山岩体的原生裂隙、角砾岩体、接触带及叠加的构造裂隙等 直接控制矿床、矿体产出位置、形态、产状及规模。
同火山洼地是与火山穹窿形成时间相近, 空间上相连的火山热液-沉积盆地。其 中除火山物质外,还堆积有碎屑质、泥 质和硅质沉积物。 是火山热液-沉积型的块状硫化物铜、 铅锌矿,铁锰的氧化物矿床形成的有利 场所。 在火山喷发的晚期或间歇期,当含矿火 山气液沿断裂或片理化带到达海底时, 由于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矿质通过化学 作用或与沉积物发生作用而沉淀成矿。 有斜形成在穹隆斜坡上的矿石,在海水 冲刷或气体爆发作用下破碎,沿斜坡向 洼地运动沉积成矿。矿体为似层状、透 镜状,与围岩整合。
1、破火山口构造成因与演化
破火山口构造的成因: 爆发式破火山口:由于火山的多次猛 烈爆发,崩塌了火山口上部的巨量岩 石而形成的。规模一般较小。 塌陷式破火山口:在火山活动的晚期, 火山机构可沿环形断裂塌陷而成。其 原因可能是浅部岩浆囊喷发,或是岩 浆回撤、火山自身塌陷时形成的 。大 量岩浆的撤退可能是由于其构造支撑 的丧失而造成的。 由塌陷或塌陷与爆发复合形成的破火 山口规模大,直径可达几公里或几十 公里。 某些破火山口形成后,经过一段时间, 断块再上升,形成复合破火山口 。

《岩浆岩石学》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岩浆岩石学》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一、喷发类型 喷发类型
火山岩以喷出岩常见, 火山岩以喷出岩常见,喷出岩的产状与喷 发类型有关。 发类型有关。常见的喷发类型有两种划分方 一种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分为:熔透式、 法;一种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分为:熔透式、 裂隙式、中心式; 裂隙式、中心式;另一种按近代典型的火山 名称分为;夏威夷式、斯通博利式、 名称分为;夏威夷式、斯通博利式、乌尔加 诺式、布里尼式、卡特曼式等。 诺式、布里尼式、卡特曼式等。前一种分法 包括不同时代的火山喷发, 包括不同时代的火山喷发,后者主要是现代 的中心式喷发的进一步划分。 的中心式喷发的进一步划分。
按火山通道的形状
3.中心式(点式)喷发 中心式喷发是指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喷发通道在平 面上为点状,又称点状喷发。多数近代火山属于这种类型,其 最大特点是常在地表形成下缓上陡的火山堆,我国山西大同及 黑龙江五大连池皆可见到成群的火堆。
夏威夷式喷发
属热点火山,以美国夏威夷岛为代表,特点是很少发生爆 属热点火山,以美国夏威夷岛为代表, 炸,常常从山顶火山口和山腰裂隙溢出相当多数量的玄 武质熔岩流,岩浆粘度小,流动性大, 武质熔岩流,岩浆粘度小,流动性大,表现为比较安静 的溢流,气体释放量可多可少。 的溢流,气体释放量可多可少。由于喷发时岩浆受到较 大的静压力以及气泡的膨胀作用,当其到达地表时, 大的静压力以及气泡的膨胀作用,当其到达地表时,形 成熔岩喷泉,被逸出气体推动的熔岩喷泉可高达300m或 成熔岩喷泉,被逸出气体推动的熔岩喷泉可高达300m或 更高,被喷出的多是玄武质熔岩,也可以是安山质熔岩, 更高,被喷出的多是玄武质熔岩,也可以是安山质熔岩, 也有少量的火山渣和火山灰。 也有少量的火山渣和火山灰。
斯通博利型
最典型的是意大利的斯通博利火山,位 最典型的是意大利的斯通博利火山, 于西西里风神岛, 于西西里风神岛,经常有火山喷发 活动,从古代起即被称为“地中海 活动,从古代起即被称为“ 的灯塔” 的灯塔”。 其喷发特征是或多或少的定期的中等强 度喷发,喷出炽热熔岩, 度喷发,喷出炽热熔岩,其粘性比 夏威夷式要大一些, 夏威夷式要大一些,伴随着白色蒸 汽云。 汽云。 火山口的熔岩有轻度硬结, 火山口的熔岩有轻度硬结,主要为块状 熔岩,由玄武质、安山质成分的岩 熔岩,由玄武质、 石组成,熔岩流厚而短, 石组成,熔岩流厚而短,也有少数 为绳状, 为绳状,每隔半小时就有气体从中 逸出。 逸出。 这种火山韵律性地喷出白热的火山渣、 这种火山韵律性地喷出白热的火山渣、 火山砾和火山弹,爆炸较为温和。 火山砾和火山弹,爆炸较为温和。 如斯通博利火山(意大利)、 )、帕利库廷 如斯通博利火山(意大利)、帕利库廷 火山(墨西哥)、维苏威火山(意 火山(墨西哥)、维苏威火山( )、维苏威火山 大利)、阿瓦琴火山、 )、阿瓦琴火山 大利)、阿瓦琴火山、克留契夫火 前苏联), ),都具有斯通博利型 山(前苏联),都具有斯通博利型 喷发特点。 喷式(面式)喷发

火成岩岩相划分

火成岩岩相划分

火成岩岩相划分火成岩体各部分因形成环境的差异所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特征的总和。

火成岩形成深度是划分火成岩相的主要依据。

由于形成深度不同,岩浆温度、压力、冷却速度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条件就有差异。

火山岩和侵入岩虽有联系,但岩浆在冷却时所处的位置不同,在岩相上则有明显的差别.(1)火山岩岩相根据火山岩形成环境,分成 6个岩相:①溢流相。

粘度较小的岩浆容易流动,常在强烈喷发后溢出,形成熔岩流或熔岩被。

最常见的溢流相岩石是玄武岩,其次为安山岩。

②爆发相。

火山强烈爆发而形成的火山碎屑物在地表的堆积,这种相的岩石的岩性复杂,由不同粒级的火山碎屑岩组成.富含挥发份和粘度大的中、酸性和碱性岩浆更有利于形成爆发相岩石。

火山碎屑物粒度与离火山口的远近有一定关系,一般在火山口附近堆积的为粗大的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远离火山口为细粒的凝灰岩。

③侵出相。

主要为粘度大、不易流动的中酸性、酸性和碱性岩浆,在气体大量释放后,从火山口往外挤出而成。

在火山口内及附近堆积成岩钟、岩针等熔岩穹丘。

在其周围常有自碎角砾岩化的集块熔岩或角砾熔岩。

一般形成在喷发晚期,特别是在猛烈喷发以后.④火山通道(火山颈)相。

通道中充填的岩浆物质或(和)火山碎屑物质。

常呈岩墙状或岩颈状产出.⑤潜(次)火山岩相.它是与喷出岩同源但为浅成侵入的岩体。

岩性特征与喷出岩相似,一般晶体稍大。

形成深度一般比较小,小于3公里,通常为0.5~1。

5公里。

它常具有熔岩的外貌、而又具有侵入岩的产状,如岩墙、岩盖、岩床和岩株等。

主要形成于火山作用晚期。

⑥喷发(火山)沉积相.它是火山喷发和正常沉积作用的产物,在水盆地中火山碎屑物与正常沉积碎屑物常混合组成向沉积岩过渡的火山碎屑岩,也常有正常的火山碎屑岩,并与正常沉积岩共生,有时夹有薄层熔岩,一般层理比较发育,多半分布在离火山口较远的地方,在火山作用相对平静期最为发育.根据形成的环境,火山岩岩相又可划分成海相和陆相。

海相是在海洋中喷发-沉积形成的。

第2章 火成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3)-产状和相

第2章 火成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3)-产状和相

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宽;同外貌但结晶 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
侵 入 深 度 一 般<3.0km. 又 可 细 分 为: 近地表亚相: 0~0.5km; 超浅成亚相: 0.5~1.5km; 浅 成 亚 相:1.5~3km; ● 火山沉积相:在火山作用过程中皆可产出,但以火山喷发的 低潮期-间隙期最为发育,是火山作用迭加沉积作用的产物。可 形成于陆地,也可形成于水体中。
Figure 4-24. a. Map of ring dikes, Island of Mull, Scotland. After Bailey et al. (1924), Tertiary and post-tertiary geology of Mull, Loch Aline and Oban. Geol. Surv. Scot. Mull Memoir. Copyright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一)火山岩的产状和相
1、 火山岩的产状
(2)常见的火山岩产状类型 a. 火山锥:中心式火山喷发时围绕火山口由火山物质形成的 下缓上陡的锥状体。 碎屑锥: 以爆发产物为主,火山碎屑物质常>95%。 熔岩锥: 以溢流产物为主,火山碎屑物质常<10%。 混合锥: 火山碎屑物与熔岩互层组成的火山锥,为喷发和溢 流交替出现的火山活动产物。
c. 崩塌破火山口: 是由于岩浆物质大量喷发后,岩浆房空虚 ,而火山口附近上覆物质增多,因支撑不住而崩塌沉陷形成 的火山构造。
塌陷破火山口
塌陷破火山口
a.玛珥湖
b.火山凝灰环 c. 火山锥
a
b
c
塌陷破火山口
侵蚀(塌陷?)破 火 山 口
侵蚀破火山口

火山岩的结构与构造

火山岩的结构与构造

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火成岩的名称,固然与其所含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但了解这些物质组分的形态面貌也十分重要,后者用专门术语来说就是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火成岩命名时的另一基本原则,就要考虑它的结构和构造。

这是因为同样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的岩浆,当其沿裂隙上升到某一部位时,冷凝后表现出来的结构和构造也是不同的,这样,岩石的名称也就自然有差别了。

例如在酸性岩类中,正长石、斜长石、石英等基本矿物形成晶体时,呈粒状结构,就称为花岗岩;而当其喷溢出地面,虽然其物质组分相同,但颗粒结构不清楚,有时还出现流动的带状构造,这样,就不能称做花岗岩,而叫流纹岩了。

由此可见,火成岩的野外定名,不可不注意其结构和构造。

什么是岩石的结构?简单地说,是指岩石物质组分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什么是火成岩的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各部分(集合体)在形成岩石时,在排列充填其空间方式上所构成的岩石特点;或者也可以说,是集合体的排列、配置与充填方式的关系。

具体地怎样认识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呢,现分别予以阐述,先谈结构,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

①岩石的结晶程度。

我们把岩石中的矿物形成晶体的,称为结晶物质,简称晶质;把另一种未能形成晶体的物质,称为玻璃质,简称非晶质。

所谓岩石的结晶程度,即指晶质与非晶质之间的比例关系。

此种比例关系,大体分为三大类:全晶质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全部都形成晶体,例如花岗石。

玻璃质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全部都是非晶质的,跟玻璃十分相似,主要见于某些火山喷出岩,如黑耀岩。

半晶质结构--岩石中既有矿物晶体,又有玻璃物质,火山喷出岩类颇为常见,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②矿物颗粒的形状。

这是由于矿物的习性和结晶空间约束的变化,使晶体形成不同形态的颗粒。

这些颗粒的形状有:粒状(如石英),柱状(如角闪石及辉石),板状(如长石),片状(如云母和绿泥石),针状(如金红石),纤维状(如蛇纹石)。

第2讲 火成岩成分及结构构造

第2讲 火成岩成分及结构构造

副矿物:含量很少,通常不到1%的矿物,在分 类命名中不起作用。
例如:辉长岩中,辉石占45%,斜长石占45%, 黑云母占8%,磁铁矿,榍石各占1%,则:辉石、 斜长石为主要矿物,决定了岩石的大类,黑云母 为次要矿物,磁铁矿、榍石为副矿物。定名:黑 云母辉长岩。
3、根据矿物成因分为:
①原生矿物: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形成,并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相 对稳定的矿物。如角闪石、长石。 ②成岩矿物:在岩浆完全结晶后,由于外界物理化学条件变化, 原生矿物发生转变而形成的新矿物。 如β-石英-α-石英, 碱性长石-出溶形成条纹长石 ③岩浆期后矿物:岩浆冷凝后,由于挥发分和岩浆期后溶液作 用(蚀变、交代、充填)而形成的矿物。 如气成矿物:电气石、萤石、黄玉;蚀变矿物:蛇纹石 ④它生矿物:岩浆与围岩或捕虏体反应所形成的矿物 如:硅灰石、红柱石,不是火成岩中出现的矿物,而是由于 同化、混染所致。 ⑤次生矿物:主要是地表风化形成的矿物(产状上限于风化带内) 如钾长石的高岭土化。
似斑状结构:也分为两群,基质为显晶质,多见于浅成岩 及中深成岩中,斑晶和基质基本上是同世代产物,局部物理 化学条件变化或 不均一形成。
3、自形程度:矿物结晶成完好晶体的程度 自形结构:岩石由自形矿物晶体组成。自形晶:晶体具有 完整的晶面,镜下由规则的多边形组成,多为直边接触。 它形结构:岩石由它形晶组成。晶体呈它形,不规则的曲 线所包围。 半自形结构:岩石由半自形晶组成。部分晶面发育良好, 其它晶面发育不好。 4、相互关系:包括矿物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与火山玻璃及隐 晶质之间的关系。
①表示法及变化范围
通常主要元素用氧化物的重量百分数表示,最主要的 氧化物是(按价态排列) SiO2、TiO2、Al2O3、Fe2O3、 FeO、MnO、MgO、CaO、Na2O、K2O、P2O5、CO2、 H2O十三项。它们占火成岩平均化学成分的98%±,一 般化学分析给出的结果也是这十三项。

火山岩成因与构造演化背景

火山岩成因与构造演化背景

火山岩成因与构造演化背景火山岩是一种由火山爆发喷发的岩浆在地壳表面或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在地球历史的漫长岁月中,火山岩经历了多次构造演化背景的改变,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多样化的地质特征。

本文将探讨火山岩形成的成因以及不同构造演化背景下的变化。

火山岩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地质过程和地球板块运动。

首先,地球内部的火山岩主要来源于地幔上升的岩浆。

当地幔岩石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融化,形成岩浆。

当岩浆经过裂缝和断层等地质破裂处进入地壳时,由于地壳温度低于岩浆的熔点,岩浆会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火山岩。

其次,地球板块的运动也会促使火山的喷发。

通常来说,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和分离过程中,岩石会被压入地幔深处,并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融化形成岩浆。

当岩浆从地幔升至地壳时,形成火山喷发。

然而,火山岩的构造演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板块边界类型、地壳厚度和地壳构造等。

首先,板块边界类型对火山岩的形成和构造演化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在火山带形成的火山岩主要受到板块的汇聚和俯冲作用影响。

当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时,俯冲板块被带入地幔中,形成岩浆。

这些岩浆通过裂缝和断层进入地壳,形成火山岩丘和火山群。

另一方面,板块分离或扩展区也会促使岩床上升至地表并形成火山岩。

这种情况下,岩浆通过拉张断层进入地壳,形成火山口和断层火山。

其次,地壳厚度也是火山岩构造演化的重要因素。

在地壳较薄的地区,岩浆更容易穿透地壳并形成火山岩。

这种情况下,火山岩经常形成火山口和火山断层。

而在地壳较厚的地区,岩浆一般难以穿透地壳表面,而在地壳下部形成岩浆岩。

这种情况下,岩浆岩在经过长时间的构造演化后,可能会在地表下部形成浅层岩浆团块。

最后,地壳构造对火山岩的演化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构造活跃的地区,地壳的挤压和剪切作用会形成火山岩丘和火山群。

而在构造相对平稳的地区,火山岩一般分布较散,火山口和岛屿地形相对较少。

此外,构造活动也会导致地壳的抬升和沉降,进而影响火山岩的分布和形态。

火山岩相分析

火山岩相分析

大龙湾基浪堆积
Maar远缘
Maar增生火山砾
火山碎屑涌流鉴别
岩浆爆发(ground surge、ash- cloud surge)
干涌流:与浮岩流相伴生,单层薄,分选好,常具交错层理 (渐进式)、波状、平行层理、砂丘等构造。 ash- cloud surge细火山灰,ground surge粗粒和刚性碎屑较多,分别 位于喷发单元的上、下部。厚度一般不大(1m左右)。组成 岩石主要为层凝灰岩 射汽-岩浆爆发、射汽爆发(base surge) 湿涌流: 可单独存在,形成特征的Maar式火山。纹层理极 发育,可具对称的粒序,交错层理(后退式)、波痕、冲槽、 冲坑构造、塑性变形、层理下陷构造和U型槽 单元层:底粗,中堆积构造发育,顶部很细、层薄,远端发 育增生火山砾 气孔、杏仁构造:在水盆地中多位于熔岩的下部,宏观上酷 似沉凝灰岩
岩相类型
1、爆发相 A、近源崩落相(爆发与崩塌) 火山渣降落堆积(scoria fall) B、空落相 浮岩降落堆积(pumice fall) 火山灰降落堆积(ash fall) 块灰流(block and ash- flow) C、火山碎屑流相 渣状流(scoria flow) (pyroclastic 浮岩流(pumice flow (ash flow ) flow )or ignimbrite)
4
狭窄火山通道
布里尼喷发柱结构分区与空降堆积
示意图
扩散区 Ht 最终高度 Hb B浮力 正浮力 对流区 Hm H高度 m动量能 密度 喷发柱的高度与质量释放率的四次方根成正比 质量释放率-单位时间内喷发量,m单位kg/s 增大 大气密度 混合相密度
扩散
气冲区
(h=236.6m1/4)
从火山喷发的动力过程中获得模拟的初始参数 扩散区 水平扩散

火山岩相构造学-2

火山岩相构造学-2

《火山岩相构造学》来自五星文库点这里,有很多篇《火山岩相构造学》在线阅读本文:/wxd_9qeyt2x74s2b61z989i4_2.html火山岩相构造学导读:而波状或交错层理可能是常见的构造,火山碎屑流堆积内部分层是通过递变的基底带、大型的碎屑排列链、交替的粗细粒序层、未,在一个单一的火山碎屑流之内,晶屑与岩屑相对地集中在火山碎屑流的底层,绝大多数火山碎屑流堆积的分选系数大于2,火山碎屑流和涌流堆积物比空落堆积更缺乏分选性,在火山碎屑岩流堆积的结构分析中,火山口壁的碎裂,或者火山口内岩塞、岩穹的破碎而成,在详细分析炽热的火山碎屑流堆积物的压实作用时厚度薄、粒度更细和具较好的分选性,而波状或交错层理可能是常见的构造。

火山碎屑流堆积内部分层是通过递变的基底带、大型的碎屑排列链、交替的粗细粒序层、未经变动的伸长或板状碎屑的方向以及通过颜色和成分变化来划分:包括递变层理在内的许多特征提供了火山碎屑流是高密度层流状态侵位的证据。

在一个单一的火山碎屑流之内,粒度递变可能是正向的、反向的、对称的或复合的。

浮岩碎块、浆屑的粒序可能是反向的,而岩石碎块的粒序则可能是正向的,这是由于两者密度有很大的差别。

由于在流动过程中的分选作用,晶屑与岩屑相对地集中在火山碎屑流的底层。

绝大多数火山碎屑流堆积的分选系数大于2,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分选系数趋于减小。

火山碎屑流和涌流堆积物比空落堆积更缺乏分选性,当然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重叠区。

在火山碎屑岩流堆积的结构分析中,了解浆屑、浮岩、岩屑和晶屑的相对比例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它们的粒度分布、分选和其他参数在喷发柱和在流体中可以作为不同于分选的其它含义,例如岩屑可有岩浆侵入引起的岩浆房,火山口壁的碎裂,或者火山口内岩塞、岩穹的破碎而成,也可以是在其流动过程中摄取而来的基底。

晶屑的粒度分布是岩浆中斑晶的粒度和爆发过程中的破碎的效应,但是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粒度范围(如长石对比磁铁矿)。

火山岩相划分方案

火山岩相划分方案

火山岩相划分方案“相”是地质体中能够反映成因的地质特征的总和。

火山岩相一词由前苏联学者较早引入地质文献。

早期主要指火山熔岩,即溢流相火山岩。

火山岩相能够揭示火山岩空间展布规律和不同岩性组合之间的成因联系。

不同岩相带的孔隙和裂隙及其组合不同。

因此,岩相是火山岩成因和物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科普切弗- 德沃尔尼科夫把火山岩分为原始喷发相、次火山岩相和火山管道相。

Lajoie 按成因将火山碎屑岩分为自碎屑岩相和火成碎屑岩相。

李石和王彤划分3 相8 亚相,包括喷发相、次火山岩相和火山管道相。

Fisher 和Schmincke 将火山碎屑岩分为火山碎屑流相、火山碎屑岩相、喷发冲积相和火山灰流相。

Cas 和Wright 按物源特征和搬运方式将火山岩相划分为熔岩流相、火山碎屑岩相、火山碎屑降落沉积相、陆上碎屑流和涌浪相、凝灰岩相和水下碎屑流和深海火山灰相。

陶奎元、邱家骧划分11 种火山岩相,分别为喷溢相、空落相、火山碎屑流相、涌流相、火山泥流相、崩塌相、侵出相、火山口- 火山颈相、次火山岩相、隐爆角砾岩相和火山喷发沉积相。

金伯禄按火山物质搬运方式分为4 相11 亚相,包括爆发相、喷崩及喷溢相、侵出相及潜火山相和喷发- 沉积相。

谢家莹等划分出13种岩相,包括喷溢相、爆发空落相、火山碎屑流相、爆溢相、基底涌流相、火山泥石流相、喷发沉积相、火山颈相、侵出相、潜火山相、隐爆角砾岩相、侵入相、火山湖相。

刘祥将火山碎屑岩分为4 种岩相,包括火山喷发空中降落堆积物、火山碎屑流状堆积物、火山泥流堆积物、火山基浪堆积物。

刘文灿把大别山火山岩划分为爆发相、喷溢相、喷发- 沉积相、潜火山岩相。

谢家莹等对东南地区竹田头J 3 - K1 火山岩- 沉积岩序列进行剖析,划分出5 组岩相,包括喷溢相、火山碎屑流相、爆发空落相、喷发沉积相和火山沉积岩相。

近年来火山岩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火山岩相识别和储层预测是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

松辽盆地火山岩被分为爆发空落相、溢流相、火山碎屑流相、基底涌流相和喷发沉积相。

三大岩类的结构构造汇总

三大岩类的结构构造汇总

三大岩类的结构构造1. 岩浆岩的结构组成岩浆岩的物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态、颗粒取向以及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类依据结构特点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岩石完全由结晶的矿物组成。

半晶质结构岩石中既有结晶矿物也有玻璃质隐晶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火山玻璃组成颗粒大小等粒细粒0.2~2mm中粒2~5mm粗粒5~25mm伟晶>25mm不等粒连续组成岩石的矿物大小不一,但是不同粒度的都有斑状明显大小不同的两群,大的斑晶和小的基质,基质为隐晶质或者玻璃质似斑状基质为显晶质颗粒形态自形多数矿物为自形晶体半自形主要由半自形晶体组成他形主要由他形晶体组成颗粒取向粗面结构长石微晶近平行定向排列似粗面结构喷出岩中长石以外的晶体或者侵入岩中任意矿物近平行排列交织结构微晶杂乱无章,无明显定向性或者只有弱定向性相互关系交生条纹钾长石和钠长石有规律地交生,形成的条纹(条纹长石,正条纹与反条纹)蠕虫许多细小的,形似蠕虫的石英穿插交生在长石中,石英嵌晶的消光位一致文象石英呈一定的外形(尖棱形、象形文字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

石英嵌晶同时消光套幔反应边早生成的矿物或者捕虏晶,与熔浆反应,当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周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这原矿物。

环斑似斑状岩石中,碱性长石斑晶多呈卵球形,外面包裹着更长石—中长石的包壳环带结构发育于一些固溶体系列的矿物中,从晶体颗粒中心向边缘呈换带状分布,但显示不同的消光位。

斜长石的环带结构:正环带(基—酸)、反环带(酸—基)包含结构在较大的矿物中包嵌着许多较小的矿物颗粒填隙间粒充填物质均为粒状矿物间隐充填物为隐晶质—玻璃质,二者的过渡类型为间粒—间隐结构2. 岩浆岩的构造 火山岩中不矿物集合体之间,或者矿物集合体与其他组分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火山碎屑岩结构集块结构 粒度>64mm 的火山碎屑含量一般>50% 火山角砾结构 粒度介于2~64mm 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 凝灰结构 粒度介于2~0.065mm 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 尘屑结构 粒度<0.065mm 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特殊结构 霏细结构 仅由微晶斜长石和石英组成的结构 球粒结构 主要有球粒组成的岩石结构 碎斑结构 矿物从该文变体转变为低温变体时,体积收缩,是的斑晶产生裂缝,在次火山作用下,挥发分由于压力减小而膨胀,但又不能直接逸出地表,所以造成涡流,在滚动中使得碎裂的斑晶进一步分裂,但是不离散,形成碎斑结构 花岗结构 在花岗岩中,往往暗色矿物为自形晶,长石为半自形晶,石英为他形,发育典型的半自形粒状结构 辉长结构中深成基性侵入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相似,均呈半自形—他形的粒状结构辉绿结构 浅成镁铁质侵入岩的典型结构,也可以出现在玄武岩中,斜长石和辉石的颗粒大小相似,单个他形辉石颗粒充填在较自形板条状斜长石形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岩相构造学一、定义与分类火山岩相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火山活动产物特征的总称。

“环境”一词在火山学中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复杂,它既有火山喷发环境,也有火山产物堆积的环境。

首先是陆上与水下环境。

其次是地表、近地表到地下一定深度的环境,再次是在火山或火山机构的特定位置,如近源的火口,火山颈和远源的环境。

各种环境直接决定火山活动产物特征的差异。

而火山岩相构造学总任务之一,就是从火山产物特征入手恢复它的喷发或堆积的环境。

通过岩相或相模式的研究可以正确判别火山喷发类型、火山构造、划分火山旋回和再造古火山活动史;在研究火山成因矿床时岩相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据中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地区工作的实践,提出以下相分类的基本方案。

(1)喷溢相effusion facies(EFF) 1(2)降落(空落)相fall out (air fall)facies (FOF)(3)火山碎屑流相Pyrodastic flow facies(PLF)(4)溢流相Surge facies{地面涌流(干涌流)ground surges(GSF),基底涌流(湿涌流)base surges(BSF)}(5)火山泥流相lahar facies (LHF)(6)火山爆发崩塌相V olcanic explosion-collapse facies(VECF)(7)侵出相extrusion facies(ETF)(8)火口。

火山颈相volcanic neck facies(VNF)(9)次火山岩相subvolcanic rock(intrusion)facies(SIF)(10)隐爆发角砾岩相subexplosive breccia facies (SBF)(11)火山喷发沉积相eruption—sedimentary facies (ESF)(一)、喷溢相1、底面、分界面在火山岩区野外地质调查中,为了建立地层层序,划分岩流单元、测定厚度,确定产状,就必须鉴别熔岩层的界面及顶底面。

(1)熔岩层界面下列一些标志可参考使用:①熔岩表面浮岩壳首先冷却形成裂缝。

熔融的岩浆自下而上涌出充填这种浮岩壳的裂缝。

这时,第二次的熔岩盖于早期熔岩流凸凹不平的浮岩壳之上。

②熔岩表面的楔形裂隙为第二次熔岩所充填。

③第二次熔岩溢盖于第一次枕状构造熔岩的顶部,两者之间为枕状体所隔。

④第二次岩流底部有第一次岩流的角砾。

⑤第二次熔岩叠盖在第一次熔岩发育有裂隙的顶部带之上。

⑥第一次熔岩经过风化剥蚀,沟谷内有充填物,往往为碎屑物,呈倒贯沉积脉,第二次熔岩溢盖其上。

⑦第二次熔岩对第一次熔岩顶部的烘烤,使第一次熔岩出现退色带。

⑧两种熔岩层界面其上、下气孔带的差异,第二次熔岩底面具扁平气孔带,与第一次熔岩顶部的多气化带相邻接。

⑨两期熔岩之间断续出现凝灰岩夹层。

⑩两期熔岩的间隙时间较长者,也可以有土壤层相隔。

如熔岩成分或结构有明显不同时,这种直接的界面易于鉴别,它们可以呈现整合或喷发不整合关系。

(2)熔岩层顶面下列一些现象指示熔岩顶面:玻璃质渣壳、集块岩壳;含同成分胶结的角砾熔岩;绳状,波状、旋涡状结构往往发育于顶部;多孔状、气孔小而密,充填物多;碎屑岩倒贯脉;红色氧化顶(对陆相而言);楔型裂隙,凹坑;枕状体发育,面包形、饼形、球形的、枕状体的凸面指示岩层顶面。

(3)熔岩层的底面下列一些特征可作为判别标志:含有下伏地层岩石的角砾;底面往往受到下伏岩层原始地形的影响而起伏不平;管状、串珠状、扁平状气孔或气孔带发育;下部捕虏深成包体较多;底部流纹比较发育;枕状体的平面或凹面指示岩层底面;底部暗色矿物相对上部更富集;柱状节理比较规则。

2、喷溢相模式熔岩流的内部,由于结晶冷却条件的差异,往往形成分带性,可区分为顶部(或上部带)、中间带和底部(或下部带)。

(1)酸性熔岩的内部分带酸性熔岩从底部到上部一个完整的分带可包括:珍珠岩质碎屑熔岩带,即珍珠岩的碎屑被次生玻璃质熔岩胶结;珍珠岩带;珍珠岩(或黑曜岩)与霏细流纹岩组成条带,每个条带厚数毫米到数米;流纹岩带,往往为斑状流纹岩;珍珠岩与霏细岩组成的条带、珍珠岩带、顶部带为多孔玻璃质熔岩,甚至出现浮岩。

酸性岩流内部分带。

各地区都有差异,但存在一般的规律(表11)。

在观察酸性熔岩层时,除注意表11所列六个方面之外,岩石颜色也应注意,酸性熔岩内部分带性与各种非金属矿产的分布、产出部位密切有关。

酸性岩流内部分带性是多样的,这主要取决于各种因素,诸如挥发分的饱和程度,熔岩冷凝和运移速度,浅岩浆房中液态不混熔,以及熔岩流的厚度。

最明显的分带性出现在厚的熔岩流中。

冷凝过程中挥发分聚集在岩流的顶部,易形成泡沫浮石状熔岩。

当熔岩沿地表流动易成皱纹状流状体,而中部则有利于形成原生球粒的过渡现象。

相反,在厚度不大的岩流中,流状体常发育于上部,而块状的玻璃变种(黑曜岩带)则常常发育在熔岩流的下部;中部发育结晶的球粒和微嵌晶生成物。

由于熔岩与地表接触使之速冷,底部发育有玻璃质岩,而表层中,熔岩物质破裂和皱纹现象叠置共存。

古老的酸性熔岩流内部的分带性由于侵蚀及重结晶作用,而不易保存完整或显示不明显。

因此,在研究酸性熔岩的内部分带性时,应注意脱玻与重结晶作用。

(2)基性、中性熔岩的分带性基性熔岩的分带性,一般比较明显,其分带性具表12所列的特征。

(二)火山碎屑流相火山碎屑流是火山爆发产生的热、气体和碎屑组成的密度流(density current)。

其堆积物为极其重要的一种爆发相,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ignimbrite”的由来上面已讲述,是马歇尔(1935)提出的,国内文献译为“熔结凝岩”,将火山碎屑流与熔结凝灰岩视为同义词。

这种译法与近代国外文献中所述的含义不相符合。

如史帕克斯(1997)将ignimbrite定义为富含浮石的火山碎屑流堆积。

包括了熔结的和未熔结的,费希尔认为这类岩石有许多类型的过渡,建议将ignimbrite一词用于由火山碎屑流侵位而成的堆积物。

1985年赞希尔在南京讲学中提出。

许多地质学家认为ignimbrite包括了熔结的与未熔结的,而且还不受“凝灰”这一粒度的限制。

熔结凝灰岩(welded tuff)应该是指ignimbrite的熔结部分。

火山灰流(ash flow)或火山灰流凝灰岩(ash flow tuff )指粒度一般在“凝灰级”范围的火山碎屑流。

火山碎屑流形成于不同的构造和火山部位,体积差别很大。

火山碎屑流堆积物体积在0.001~1.0km3范围内,往往是典型的中心式火山喷发。

较大规模的火山碎屑流体积为1—l00km3,形成较大型的层火山,象1883年爪哇岛克拉克托火山体积为100~1000km3的火山碎屑流是与大型的破火山口相伴生,像加利福尼亚纵谷、黄石(怀俄明州)破火山口,它们是由连续的巨大体积的喷发而成。

有一种情况(科罗拉多州圣胡安山脉La Garita破火山口),单一的火山碎屑流岩席超过3000km3。

一般讲小到中等体积的火山碎屑流,其成分变化范围由流纹质到玄武质;而大体积的火山碎屑流通常为流纹质到英安质成分。

在对的地形关系方面,火山斜坡的上部,由于火山碎屑流迁移而仅仅保留于山谷的较低部位;在不平坦地区,小体积的火山碎屑流被限制在山沟内;火山碎屑流向外延展时,在火山斜坡之外,呈现如舌状的扇形。

在组分方面,火山碎屑流和相关的涌流堆积物均由晶屑、玻屑、浮岩和岩石碎屑组成,但其含量变化很大。

这主要取决于岩浆的组分和碎屑流的成因。

在某些堆积物中,有一定数量的晶屑和岩屑还可能有捕虏体,起源于熔岩穹爆发瓦解或崩落而成的碎屑流堆积物,则混合有无气泡、部分气泡和全部气泡的原生岩浆物质碎屑。

从定义上说,火山灰流凝灰岩是由50%以上属于火山灰粒级(<2mm)的碎屑物组成。

这些碎屑物中有不同数量的浮岩砾和岩石砾而构成混合物。

最普通火山灰粒缎的碎屑是玻璃,且往往伴有少量的浮岩粒。

火山灰和火山砾级的浮岩碎屑都含有直径几毫米或几微米的椭圆形或长管状气孔。

管状气孔的浮岩被认为是多泡沫的岩浆迅速地从火山管道上升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其气泡延伸方向与它们的形态相一致。

晶屑为其次普通的火山灰粒级的组分,产于伴生的同源岩浆浮岩砾或岩块中的斑晶,大多数并不破碎,因此说明斑晶的破碎作用可能发生在喷发或搬运的过程中,甚至可以延续到压结过程中。

正象晶体稍为张裂而充填玻璃质碎屑,香肠状岩石板条和弯曲的黑云母等所表现的现象。

在火山碎屑流堆积物中晶体丰度约为0—50%,明显高于伴生的同成分溶岩中的斑晶含量。

一般情况卜,晶屑含量高于浮岩火山砾和火山弹,这是在搬运过程中,晶体相对于玻屑优先富集在胶结物中的有力证据。

因为多数大体积的火山碎屑流堆积是钙碱性英安岩和流纹岩,所以晶屑矿物大多数是石英、透长石,斜长石,其次为角闪石、辉石、黑云母、钛铁氧化物,副矿物为锆石,榍石。

在粗面质、响岩质和超碱性流纹质的岩石中,碱性长石取代了两种长石。

在一个冷却单元内,晶体丰度朝上部可能增加而且变成更为基性的成分。

岩屑在中等到大体积的火山碎屑流或在某些小体积浮岩碎屑流中是稀少的,一般含量小于5%(体积)岩屑的:主要来源有三种:来自岩浆房边缘缓慢冷却、结晶的岩浆“外壳”,来自火山管道壁及火山碎屑流沿途捕获。

如果对区域地层是了解的,那么前两种来源的碎屑可以提供岩浆房深度的信息。

在结构构造方面,大多数未熔结的火山碎屑流堆积物缺乏分选而呈块状,但在许多情况下,也显示微小的粒序、线状层理或朝一定方向碎屑的叠瓦状构造。

多数的火山碎屑涌流堆积比火山碎屑流堆积的厚度薄、粒度更细和具较好的分选性,而波状或交错层理可能是常见的构造。

火山碎屑流堆积内部分层是通过递变的基底带、大型的碎屑排列链、交替的粗细粒序层、未经变动的伸长或板状碎屑的方向以及通过颜色和成分变化来划分:包括递变层理在内的许多特征提供了火山碎屑流是高密度层流状态侵位的证据。

在一个单一的火山碎屑流之内,粒度递变可能是正向的、反向的、对称的或复合的。

浮岩碎块、浆屑的粒序可能是反向的,而岩石碎块的粒序则可能是正向的,这是由于两者密度有很大的差别。

由于在流动过程中的分选作用,晶屑与岩屑相对地集中在火山碎屑流的底层。

绝大多数火山碎屑流堆积的分选系数大于2,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分选系数趋于减小。

火山碎屑流和涌流堆积物比空落堆积更缺乏分选性,当然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重叠区。

在火山碎屑岩流堆积的结构分析中,了解浆屑、浮岩、岩屑和晶屑的相对比例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它们的粒度分布、分选和其他参数在喷发柱和在流体中可以作为不同于分选的其它含义,例如岩屑可有岩浆侵入引起的岩浆房,火山口壁的碎裂,或者火山口内岩塞、岩穹的破碎而成,也可以是在其流动过程中摄取而来的基底。

晶屑的粒度分布是岩浆中斑晶的粒度和爆发过程中的破碎的效应,但是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粒度范围(如长石对比磁铁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