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二者的关系搞不好,很难完成各自的任务。首先教师与学生交往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有任何偏见,有时因个别学生习惯不好,班里一出问题老师就先说这些学生,这样会产生误会。还有教师要多换位思考,体察学生心理。教师与学生交往中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的自我中心主义,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要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要经常倾听学生的诉说,从中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与学生要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往,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同时加强自身的知识、品德方面的修养,使学生感到教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有较高的思想情操,学生对教师心悦诚服,也就自然树立起了教师的威信。从细节上密切与学生的交往,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搞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高级活动,“教育即交往”,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它是学校中基本的人际关系。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交往中实现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多层面的关系体系,是由教学关系、管理关系、道德关系、心理关系乃至法律关系、个人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关系所构成。师生关系产生于教育又维系着教育,对教育活动和教育质量起着制约的作用。在新世纪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手段,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是十分有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人的心情会处于愉快轻松的状态,人的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和触觉都更加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语言也会更加生动。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在心理上更加趋向教师,提高与教师互动的频度,乐于从教师方面接受大量的信息;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神圣感、使命感也会增强,教学的艺术和智慧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甚至是创造性的发挥。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师生心理病患,减轻师生的心灵负担。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亦是新课程的追求和课改的方向之一。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21世纪的青少年身处的社会具有高度的信息化、国际化和变革性。他们接受的是进一步改革开放下市场经济的浪潮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他们在鄙视落后和保守,追求新异的同时,也较老一代的人富有现实感和理性精神。他们讨厌一切虚假和不切实际的说教。他们崇尚个性,具有很强的民主和平等意识,希望老师是他们真诚的朋友。从青少年的这些特性出发,教师要做好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放下架子以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的身份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情绪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新型的课堂上更应如此,自由平等的环境氛围往往容易产生灵感,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才能形成。课堂上,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因而,和谐师生关系的第一步是转变观念。

新课程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关系。教师要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意味着师生关系向着师生平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民主教学方面发展。

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体制弊端的影响下,过度地强调升学率,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校园生活枯燥单调,学生的个性与爱好受到严重的束缚,从而导致学生的个性走向叛逆,与家长、教师的教育唱反调;在另一方面,在教育评价上,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认为学生纪律现象少,学习成绩好,升学率高意味着教育效果好,教师的业绩就好,这使得教师的工作不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是为了升学率,这样物化、量化的教育观使教育更加急功近利。升学率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我不想学”,但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对学生只能是“要你学”,于是出现了师生关系的紧张。再加上学校为各班级的教育工作频繁地进行“量化考核”:卫生差了扣分,纪律不好扣分,没穿校服,迟到早退……都要扣分,这种功利的目的和做法和强大的压力客观上为和谐师生关系设置了障碍。运用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关爱、理解与尊重是师生和谐交往的前提。“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积聚对学生的爱,是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根本。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老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是一个完美的老师”。教师只有投入充沛的感情,把爱洒向学生的心田,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奠定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光有师爱还不够,师生还必须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让学生感觉到并接受,才能真正实现。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欣赏而非评判是激活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并不是所有的赞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欣赏式的赞美才具有建设性。欣赏式的赞美是描述性的,只是赞扬学生的努力、工作和成果,学生在这种真实的被欣赏中获得积极性的自我体验,它可以强化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形象,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挚爱和热望。

用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智慧取代消极的处罚是消解师生隔阂的有效办法,以充满智慧的办法取代处罚,教师可以成为预防纷争的专家、避免危机的巨匠和化解冲突的高手,并由此营造和谐有效的教室生态和学习环境。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常自觉不自觉地和学生进行消极的沟通。命令、控制、指挥的沟通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教师权利的内在害怕和自己内心的软弱感;警告、威胁,这种沟通与命令、控制、指挥很相似,只是再加上不服从的后果;训诫、说教、说“应该”和“必须”的沟通方式容易引起抗拒心理,并更容易激起学生强烈地维护自己的立场;过渡忠告和建议会不断削弱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创造力;中伤、归类揶揄会使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给予泛泛之辞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无益的;“强加于人”的交流会带给学生防卫和抵触,削弱学生对教师的尊重;随意指责与批评会导致学生的狡辩以逃脱指责……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只有充分了解学生,老师才能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学生是发展的人,有完整而丰富的生活世界,每个学生有独具特点的个性,都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责权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身心特点并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全面理解新课程体系下师生关系的内涵。新课程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其次要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再次要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锤炼教育教学艺术,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1)为人师表,增强亲和力。我们常说,教师为人师表,“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这些话本身没有错,但许多教师曲解了其含义,在学生面前过分强调教师的身份,甚至不苟言笑,让学生敬而远之,拉大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不能与老师坦诚的交往,又如何能促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呢?有研究表明:学生们喜欢的未来的教师形象是年轻漂亮,有亲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漂亮是一种美,但这毕竟不可能是人人拥有的。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更是一种美。在走进学校时,不管有多大的烦恼,露出你真诚的笑脸,便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一次真诚的交流都可以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当然这种亲和力不单单是包括对学生关爱与微笑,还包括对自身形象的重视,试想,一位不修边副的教师再怎么微笑也难以让学生接受。

(2)与时俱进,改进教育教学。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老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对于语文老师,漂亮的板书,流利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于一名英语老师而言,一口流利标准的口语,往往让学生从心理上容易接受你。所以,要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提高。组织好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又一有力的途经。我们常说,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是在主体与主导问题上,往往容易流于形式,以为提几个问题,做几个习题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一堂课,形式单调,学生尚且朦胧欲睡,打不起精神,又何来兴趣听课,更谈不上师生的交流与交往。久而久之,课堂上师生关系必然疏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