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策略(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策略(一)
作者:王兆成朱明臣朱湘华李东孔德胤刘德【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的最佳外科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得出结论:骨瓣开颅手术和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各有优缺点及不同适应证,应根据不同病情采取最合适的手术方式,尽可能挽救病人生命,减少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缺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神经科常见危急症,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存和健康,其特点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残障率、预后差,其治疗方法一直都存在争议。回顾我科从1998年7月到2009年11月收治的206例HICH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几种手术方式的各自适应证及优缺点。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从1998年7月到2009年11月收治的经CT证实为脑叶出血和脑深部出血(包括基底节区出血、丘脑出血及混合性出血),年龄30~90岁,90d内有效随访的病例共206例,男113例,女93例;年龄30~90岁,平均62.5岁。发病到手术时间2~144h,平均43.6h。病例排除标准:①由于肿瘤、外伤、血管畸形及动脉瘤引发的出血;②脑干出血;③凝血功能障碍;④出血性疾病;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6例,冠心病4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22例,心律失常66例,糖尿病86例。
1.2分组及临床表现
本组86例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病,120例在睡眠、休息安静状态下发病。入院时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其中传统方法开颅65例,小骨窗开颅70例,微创定向穿刺引流71例。按GCS评分,传统开颅组GCS3~5分19例,6~8分29例,9~12分17例;小骨窗组GCS3~5分11例,6~8分25例,9~12分26例,13~15分8例;微创组GCS3~5分4例,6~8分12例,9~12分36例,13~15分19例。按王忠诚意识障碍分级,传统开颅组Ⅰ级0例,Ⅱ级2例,Ⅲ级27例,Ⅳ级26例,Ⅴ级10例;小骨窗组Ⅰ级1例,Ⅱ级4例,Ⅲ级29例,Ⅳ级34例,Ⅴ级2例;微创组Ⅰ级4例,Ⅱ级11例,Ⅲ级32例,Ⅳ级23例,Ⅴ级1例。206例患者中不同程度偏瘫196例,失语76例,中枢性高热12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呕吐烦躁59例,呼吸不规则15例,去脑强直13例,单侧瞳孔散大48例,双侧瞳孔散大15例,双侧瞳孔缩小7例。血压145~280/95~150mmHg,平均(195±25)/(110±10)mmHg。
1.3出血部位及出血量
全部病例均经CT扫描,其中脑深部出血(包括基底节区出血、丘脑和小脑出血)191例,占92.7%,其中合并脑室出血80例,占38.8%,脑叶出血18例,占8.7%。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30ml以下47例,30~60ml86例,60~100ml56例,100ml以上17例。
1.4治疗方法
诊断明确后,所有患者入院后及术后常规给予止血、控制血压、根据情况脱水、抗感染、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等基础治疗,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各种治疗的优缺点,由医生和家属共同选择治疗方案。有135例患者全麻后,气管插管,根据头颅CT显示的血肿位置,取马蹄形切口,去除大骨瓣(传统方法开颅,共65例);或取直切口,颅骨钻孔扩大直径3cm(小骨窗开颅,共70例),切开脑皮层,直视下清除血肿,并止血。血肿腔内置引流管1~2d。微创定向穿刺(硬通道或软通道)的患者共71例,根据头颅CT显示的血肿位置,以血肿中心体表投影为穿刺点,避开头皮及脑皮层重要血管及功能区,以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选用适当型号(北京万特福)行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硬通道,共46例),钻入达血肿腔;或切开头皮3cm,颅骨以电钻钻一孔,硬脑膜“十”字切开一小孔,
以Meditronic26020多孔软管插入血肿腔(软通道,共25例),以注射器抽吸,并反复以生理盐水冲洗置换,结束后注入尿激酶3~4万U,夹闭2~3h后放开,每日可重复上述操作1~2次,直到血肿清除70%~90%方可拔针。对于血肿破入脑室者,根据脑室内出血量的多少同时行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对于已有脑疝形成,生命体征不稳的患者,开颅手术前先行微创穿刺,抽出部分血肿减压后再完成开颅手术。
1.5预后评价标准
发病90d后随访,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评估预后;Ⅰ级:完全恢复正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以独立生活;Ⅲ级:需要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卧床,但是保持意识;Ⅴ级:植物状态生存。
2结果
传统开颅组65例中,按ADL分级,Ⅰ级7例,Ⅱ级13例,Ⅲ级19例,Ⅳ级8例,Ⅴ级6例,死亡12例。小骨窗开颅组70例中,Ⅰ级9例,Ⅱ级24例,Ⅲ级18例,Ⅳ级5例,Ⅴ级3例,死亡11例。
微创穿刺组71例中,Ⅰ级17例,Ⅱ级26例,Ⅲ级16例,Ⅳ级4例,Ⅴ级2例,死亡6例。治疗效果按ADL分级Ⅰ-Ⅱ级评为优,Ⅲ级评为良,Ⅳ-Ⅴ级评为差,传统开颅组ADLⅠ~Ⅲ级39例,优良率60.0%;小骨开颅组ADLⅠ~Ⅲ级51例,优良率72.9%;微创穿刺组ADLⅠ~Ⅲ级59例,优良率83.1%。206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65例,上消化道出血134例,泌尿系统感染128例,低钠或高钠血症15例,尿崩症7例,脑积水23例,硬膜下积液1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3例。29例死亡病例中,死于再出血6例,急性呼吸衰竭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0例,家属放弃治疗5例。
3讨论
手术治疗HICH的目的主要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不是破坏)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防止和减少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传统开颅手术创伤大,清除血肿的同时可能增加对脑组织的损伤,手术时间长,失血多,需全麻,所引起的损伤、水肿反应重,特别是年老的HICH患者,术后病情往往加重,死亡率居高不下。近年来开展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为HICH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治疗途径,其具有定位准确、简便、快捷、节省时间、创伤极小的优点,但是减压较慢,血肿不易彻底引流。我们认为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病情的进展及病人身体情况等多个因素,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