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必考140字--36-42 说 益 穷 治 食 受 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难点,为了让文言文学习变得简单,我们挑选了由黄保余老师主编的《文言文必考140字》,这些字是在古文考试中高频出现的疑难字,从今天起,我们每天学一个字,学完140个字,轻松应对古文考试!
那么这周我们要学第36~42个字,大家看完下面的字义分析,同时也一定要背诵下来哦~
36 “说”字
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1) 动词。

a.读shuō,意为:“陈述”、“诉说”、“解释”。

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
译文:(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诉说尽。

b.读shuì,意为“劝说”、“说服”。

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
译文:范增说服项羽说……。

2) 名词,读shuō。

a.说法,主张,言论。

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
译文: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b.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师说》。

3) 通“悦”,形容词,意为“高兴”、“愉快”、“欢喜”。

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秦伯很高兴,和郑国结盟了。

37 “益”字
本义:水漫出。

“益”字像器皿中有水漫出,“溢”的本字。

1) 好处,利益。

谦得益。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谦虚会得到好处。

2) 增加,增多。

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有的人增加它,有的人减少它,怎么能够取法它呢?
3) 富足,富裕。

如此者,其家必日益。

——《吕氏春秋》
译文:像这样的,他的家里一定会日益富足。

4) 更加。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孟子·梁惠王》
译文:如果水更加深,如果火更加热。

5) 渐渐地。

始皇帝益壮。

——《史记·吕不韦列传》
译文:始皇帝渐渐长大成人。

38 “穷”字
像形声。

从穴,躬声。

躬,身体,身在穴上,很窘困。

1) 尽,完结。

而心目耳力俱穷。

——《促织》
译文: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

2) 困窘,处境艰难。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刚正端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

3) 与“达”相对,意为“不得志”、“不显达”。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泽天下。

——《孟子·尽心上》
译文: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4) 穷尽,竭尽。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
译文: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浏览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

39 “治”字
从水,台声。

①(chí)本义:水名。

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1)治理。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屈原列传》
译文:而圣明的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却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见。

2)对付。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三国志·鲁肃传》
译文:同心同德,共同对付曹操。

3)泛指处理,进行某项工作,可视情况来译。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赤壁之战》
译文:如今我训练出水军八十万,正要和将军在东吴一起打猎。

4)与“乱”相对,特指国家治理得好,社会安定。

齐国大治。

——《齐威王·烹阿大夫》
译文:齐国治理得很好。

40 “食”字
本义:饭,饭食。

1) 饭,食物。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译文:百姓谁不愿意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酒浆来欢迎将军呢?
2) 背弃,食言。

我若今日复出应诏,是自食其言了。

——《醒世恒言》
译文:假如我今日出来应诏,就是背弃诺言了。

3) 吃,同现代汉语;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

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

——《汉书·张安世传》
译文:(张安世立了功)尊为公侯,依靠一万户生活。

4) 念sì,饲养,喂养。

谨食之,时而献焉。

——《捕蛇者说》
译文: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献蛇的)时候,把它献上去。

41 “受”字
像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

本义:接受;承受。

1) 承受,接受,得到。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能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人,得到上等的赏赐。

2) 容纳。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南邻》
译文: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

3) 同“授”,教授。

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人。

4) 通“授”,授予,交给。

因能受官。

——《韩非子》
译文:根据能力授予官职。

42 “以”字
本义:用。

1) 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译文: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

2) 而。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译文: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

3) 把,拿,用。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完璧归赵》
译文:希望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4) 以为,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全都认为比徐公美。

5) 凭,靠。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限制老百姓不靠划定好的界线,巩固国防不凭借地势的险要。

6)按照,依照,根据。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译文:鞭策它(指千里马)不依照正确的方法。

贵以近知远。

——《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

7) 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译文:本来就诧怪这事。

8) 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
译文:临危受命以来,我白天黑夜地忧愁哀叹。

9) 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
译文:(用)逆(的方式)使我烦忧。

10) 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