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辙”在歌唱语言训练中的作用
“十三辙”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训练与应用
“十三辙”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训练与应用作者:林娜君来源:《艺海》2018年第08期〔摘要〕语言是歌唱的基础,而咬字吐字又是歌唱中准确表达语言不可忽视的一环。
“十三辙”是从我国古典诗词中总结出来的合辙押韵规律,利用“十三辙”可以帮助歌唱者准确地掌握歌唱发声技巧。
〔关键词〕十三辙;归韵;咬字;吐字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很多声乐学习者,会出现重声轻字的情况,只注重发出来的声音是否圆润,而忽视了咬字,导致发出来的声音含糊不清,听不出来唱的是什么。
所以,正确掌握咬字吐字是歌唱者的重要素养之一。
一、十三辙在声音中的训练出色的演唱离不开基础的训练,“十三辙”在声音训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找到头腔共鸣,高位置演唱。
在学习演唱中,声音的位置跟共鸣是很重要的。
借助“十三辙”中的“一七辙”“姑苏辙”和“人辰辙”可以更好地帮助找到头腔共鸣,进行高位置演唱。
“一七辙”中的“i”母音是所有母音中发音最明亮,也是最容易找到高位置的一个母音;“姑苏辙”中的“u”母音和“人辰辙”中的前鼻韵母“en”可以帮助快速地找到头腔共鸣。
2.训练中下声区,统一音色。
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同样适用于声乐演唱。
中低声区是歌唱的基础,打好中低音基础,高音才会上得轻松。
“a”母音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开口母音,“十三辙”中的“江阳辙”是以“a”母音为主,用“ng”截气收声。
“ang”音发声在胸腔,声音大、宽、明亮。
用“江阳辙”可以有效地训练胸腔共鸣和把喉咙打开。
3.帮助稳定喉头,统一声区。
“u”元音是歌唱者最常用的一个元音,相对其他四个元音来说,“u”元音是发声喉位最低、声音最通的一个元音。
十三辙中的“姑苏辙”以“u”为主要发响韵母,在歌唱练声中,可用声母“m”“n”相拼,统一声区。
二、十三辙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应用作曲家(词作家)创作的歌曲,是一度创造,仅仅是跃然于纸面上的乐谱;必须通过演唱者的二度创造,才能把音乐形象、完整、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
浅议在舞台演唱艺术歌曲中十三辙的运用
浅议在舞台演唱艺术歌曲中十三辙的运用摘要:本文阐述了在表演和声乐学习中,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难点在于对句尾音的处理,即对“辙”的处理,将句尾音以“十三辙”分类,对字进行“归韵”,并以口腔状态的实际保持和变化为切入点,以意大利语五个元音为基础,处理好中国歌曲中出现的十三辙。
关键词:十三辙归韵发音过程收音语言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民族唱法的演员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功,一是歌唱方法的基本功,二是风格润腔技巧的基本功,二者缺一不可。
语言是歌唱的基本,一切歌唱技术都要围绕语言这个中心来训练和运用。
在人声这个乐器中有一种独特的功能是任何一种乐器所做不到的,就是配合歌词同时发出传情达意的诗词歌赋。
语言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演唱歌曲时不论是什么歌曲都应该注意它的语言。
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就要注意中国的语言特点(普通话)。
我国古诗词中所沿用的十三辙,其分类方法有助于认识汉字发音过程的规律性。
让我们来看一下十三辙。
中国十三辙分为:(一)发花;(二)梭波;(三)乜斜;四)一七;(五)姑苏;(六)怀来;(七)灰堆;(八)遥条;(九)由求;(十)言前;(十一)人晨;(十二)江阳;(十三)中东。
十三辙的分类方法有助于认识汉字发音过程的规律性,有助于对“归韵”——字音收尾规律性的认识。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首声乐作品来展开我们的论述。
《早发白帝城》1=G4/4李白词黄自曲这是李白先生的一首七言绝句,先看一下尾字:“间”[jian]、“还”[huan]、“住”[zhu]、“山”[shan]。
1.“间、还、山”三个字都属于“言前”辙,我们分析一下“言前”辙的发音特点。
“本类汉字属宽韵,是‘抵腭’鼻韵的一种。
‘出声’后‘引腹’发响的韵母是‘a’,但要发挥鼻腔共鸣的作用,关键在于‘归韵’的一瞬间,以舌尖舐抵硬腭前,上齿龈部位发出半鼻音,‘n’气息达到上述部位即收音。
”抵腭是比较形象的说法,说明了收音的部分,练习时应细听,加以辨别体会,不能让气息穿过鼻孔而与“江阳”类相混淆。
汉语音韵十三辙
汉语音韵十三辙问题导入:音韵学的发展,对歌唱语言的规范和演唱技巧的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汉语音韵十三辙?十三辙在歌唱中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我国的诗词、曲等韵文体都各有其格律,比较讲究语言的声韵,有合辙押韵的特点。
所谓格律,包括句式,句逗节奏、四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
押韵(又称“压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中国诗歌、歌曲、戏曲、曲艺唱词的一个特点,也是汉语音乐性特征在歌词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什么是押韵,押韵,就是指在一首歌词中,把韵母相同或相近(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如有的韵尾是收尾音相同)的字,放在句子的相同字位上。
因为一般都放在句子的末一字上,故又称为“韵脚”,合辙的意思与押韵意思相近,“辙”的本义是车轮在运行中压出的轨迹,是“韵”的通俗称谓,汉语十三辙指的就是汉语的十三个韵部。
“合辙”就是“押韵”。
十三辙与元代的《中原音韵》是一脉相承的,都属于北音曲韵,不过是因为时代的变迁而使得语音有所变化,现将较通用的(以北京音系为准)一种十三辙的情况附表于下。
辙名 合辙的韵母 合辙部分 收音 例字a巴、拔、霸i a 家、夹、甲、驾1、发花U a a蛙、娃、瓦、袜e 歌、革、葛、各o 坡、婆、笸、破2、梭波u o eo郭、国、果、过êi e 阶、节、姐、借3、乜斜üe ê靴、学、雪、血4、姑苏 u u夫、扶、府、付 I逼、鼻、笔、 ü 居、局举具 -i [ʅ] 思、死、四 [ʅ] 诗、十、史、事 5、一 七(衣期)E riü e r儿、耳、二 a i 哀、呆、矮、爱 6、怀来u a i a i拐、怪e i飞、肥、匪、费 7、灰堆u e i (u i ) e ii 威、围、尾、位 a o滔、桃、讨、套8、遥条i a o a oo (u )消、淆、晓、笑 o u抽、绸、丑、臭9、由求i o u (i u ) o uu优、游、友、幼 a n 滩、谈、坦、探 i a n千、前、浅、欠 u a n 欢、环、缓、换 10、言前üa n a n冤、元、远、院 e n 分、焚、粉 i n拼、贫、品、聘 u e n (u n ) 村、存、忖、寸 11、人辰ün(e )nn晕、云、允、运 12、江阳a n ga n gn g 方、房、访、放i a n g 枪、强、抢、呛 u a n g 荒、黄、谎、晃 e n g 风、逢、讽、奉 i n g星、形、醒、性 u e n g 翁、滃、瓮 o n g 通、同、统、痛 13、中东i o n gi n ge n g o n g庸、永、用、顒如果从人的语音发声响度大小和音色明暗的不同考虑,那么有辙口的字在听感上是有着明显的差异和特点的。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十三辙在演唱实践中的应用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十三辙在演唱实践中的应用作者:赵晓曦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9期摘要: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
歌唱语言是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发展而来,但是两者也有区别,主要体现在咬字吐字的处理上。
歌唱中掌握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是声乐理论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咬字吐字不清,即便有再美的声音也不能引起听者情感上的共鸣。
关键词:咬字;吐字;十三辙;演唱方法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094-01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是每个歌唱者都必须学习的最基本的问题。
掌握了歌唱中咬字吐字的方法和规律从而夸张地去美化字,这样声音才能作为载体将美的歌词传达到听众的心里。
歌中的每个字都生动活泼,富于歌唱性,这样就会有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
歌唱中的咬字是指字头而言,即把字头的声母,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给予咬准。
歌唱中的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即把字腹的韵母,按照不同的口形给予拉长吐准,并收清字尾。
在中国,我们把字尾的归韵归纳总结了出来,称为十三辙,又称“十三道大辙”,在北方说唱艺术中,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包括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
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口、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
下面我们就深入到作品中进行研究和分析,以《红豆词》为例。
歌词如下: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瞧不尽镜里花容瘦,展不开眉头挨不明更漏,(歌词反复一遍)喔……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歌词取自曹雪芹的《红楼梦》,是贾宝玉所唱《红豆》曲的歌词。
这是一首爱情的颂歌“红豆”即相思豆,唐代王维《红豆》诗有“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句,诗歌中常用红豆代指相思,但是此处借指血泪。
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
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美声艺术歌曲是一种古典音乐中富有情感和技巧的表演艺术,它要求歌手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和深厚的音乐修养。
在美声艺术歌曲中,常常会运用到“十三辙”的技巧,这一技巧具有独特的运用特征,对歌曲的演绎和表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进行浅析。
“十三辙”,是指使用13种音程来进行装饰性的唱法处理。
这种唱法可以在演唱美声艺术歌曲时进行运用,它要求歌手具备扎实的声乐技巧和出色的音乐感觉,可以将歌曲表现得更加细腻和动人。
下面将从声音的高低、音程的变化、情感的表达和技巧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从声音的高低来看,“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表现在对声音高低的灵活运用上。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要不断地提升和降低音调,将不同的音程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这种高低音的变化,可以使歌曲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能够充分展现歌手的音乐功底和技巧水平。
从音程的变化来看,“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表现在音程的丰富多变上。
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而“十三辙”则是要求歌手在演唱时能够巧妙地变换音程,使得整个演唱过程中充满了变化和惊喜。
这种音程的变化,不仅可以增加歌曲的表现力,还可以使听众产生更加强烈的听觉享受。
从情感的表达来看,“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表现在情感的立体表达上。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之中,通过“十三辙”的运用,可以更加细腻地表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立体表达,可以使歌曲更加动人和感染人心,使听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内涵。
十三辙在歌唱技巧中的应用
2.十三 辙与 歌唱技 巧 的关 系
6.谣 条 辙 ,包 括 “ao”和 “iao”的 字 的关 系
挑 …);iao(谣 ,萧 ,浇 … )
十三 辙是北 方语 音的辙 韵规 范 ,它 与声 乐的
7.姑苏 辙 ,包 括 “u”的字 。u(乌 ,布 ,富 … )
于 民间的一 部有 目无书 的活 的韵书 .相 当于韵 书 光 ,装 … )
的十 三个韵 部 。进 一步讲 ,它是 将汉语 402个音 节
5.油求 辙 ,包 括 “OU”和 “iu(iou)”的字 。ou(欧 ,
分编成 了十三个 音韵 ,就是 十三 辙 。”Ⅲ
收 ,友 … );iu‘iou’(优 ,求 ,酒 … )
2010年 10月 第 3期
兴 义 民族 师 范学 院学 报
Journal of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0ct. 2010 NO.3
十 三 辙 在 歌 唱 技 巧 中的应 用
杜 青 云
(兴义 民族 师 范学 院 , 贵 州 兴义 562400)
一 、 十三 辙概 述 1.十三辙 的概念 所 谓 “辙 ”,本来 是 说古 代 双木轮 大 车过后 。车 轮在路 上 轧 出的痕 迹 ,留下 的 车轮 凹印 。这个 “辙 ” 字 ,用 在 戏 曲的行 腔 吐字 ,.就 是 大家 经 常所说 的 “辙 口”。它是 指在 演 唱活 动 中应 当遵循 的音轨 韵
歌 唱 ,是 人们 用 以抒 发情 感 、交 流情感 的一 种 方式 。歌 唱在所 有 的音 乐表 演形 式 中 ,是 最 自然 、 最亲 切 、最美 妙 、最 富感染 力 的一 种 。生 活 中 的歌 唱大 多 围绕 自我 需求 的满 足 而产 生 ,是 情 之 所 至 、 兴 之所 至 ,常常 是 随 心所 欲 ,任 意 发 挥 ,显 得 极 为 自然 流 畅 。在人 们 日常 生活 的歌 唱 中 ,不 乏 能人 高 手 ,有 的歌 唱动 听 感 人 ,沁 人 心 扉 ,能 达 到 较 高 的 艺术 境地 。但 这 种歌 唱基 本上 还 是一 种无 拘 束 的 自在活动 。作为专业的歌 唱,要达到更高的艺术境 界 ,就必须 遵循 一 定 的歌 唱规 范 ,掌握 一定 的歌 唱 方法 和技 能 。
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
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十三辙”是指意味着13个音符的音程。
在美声艺术歌曲中,这个音程的运用是十分常见的,可以增加音乐的美感和表现力。
本文将从音乐理论的角度对“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进行浅析。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十三辙”。
在西方音乐中,音程是指两个音的音高之间的音距。
一个完全的音程包括了音高的名称和音程的性质。
而“十三辙”指的是两个音之间的音程是第13音程,也就是相差12个半音的音程。
这个音程在音乐中的运用有着独特的特征。
在美声艺术歌曲中,“十三辙”通常被运用在旋律的设计中。
美声艺术歌曲的旋律通常是复杂而丰富的,而“十三辙”这个音程的运用可以让旋律更加丰富多变。
在旋律的走向中,适当的运用“十三辙”能够增加旋律的张力和层次感,使得整个歌曲更加立体、生动。
“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还可以对歌曲的情感表达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声艺术歌曲通常是通过声乐来表达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声乐技巧的巧妙运用来表达角色的情感。
在这种情况下,“十三辙”这个音程的运用可以使得歌曲的音乐表达更加丰富、多变。
在表现喜怒哀乐等情感方面,“十三辙”可以通过音乐的张力和层次感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变化,使得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传神。
“十三辙”还可以在美声艺术歌曲的和声中发挥作用。
和声是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歌曲增加美感和丰富度。
在美声艺术歌曲的和声中,适当的运用“十三辙”能够使得和声更加多样化,增加了音乐的变化和层次感。
这种变化和层次感可以使得整个歌曲更加生动、富有戏剧性。
“十三辙”在和声中的运用还可以为歌曲增加一种特有的魅力和情调,使得歌曲更加优美、动听。
“十三辙”的运用对美声艺术歌曲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丰富旋律、增加音乐的美感和表现力,而且还可以为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声、伴奏和节奏感上增添一些亮点。
在美声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过程中,对“十三辙”的运用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声乐语言艺术之“归韵收声十三辙”
声乐语言艺术之“归韵收声十三辙”摘要:声乐作为音乐性的歌唱艺术和时间性的听觉艺术,它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瞬间使听众能准确的听清所唱的每一个字、词,乃至整首歌曲。
因此,在声乐学习和表演中,注重声乐语言高度准确性的把握尤为重要。
其中,归韵收声是声乐语言准确性把握的重中之重,它影响字音的清楚、准确与声音的连贯。
关键词:声乐语言艺术归韵收声十三辙1 “归韵收声”在声乐语言艺术中的作用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非常讲究咬字吐字的准确性,大多数汉字都有韵头、韵腹和韵尾三个部分,在歌唱发音时也必然有三者之间的过渡过程。
但是,仅仅将字头咬住、字腹吐清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注意韵尾的收声与归韵。
韵尾虽然只是字音的尾巴,但是同样影响字音的清楚、准确与声音的连贯,韵尾也是辨别字音的主要因素。
具体来说,归韵,是指唱词的某些句子在末尾一个字上有规律地落到相近的音上,这些落音的字,不管其声母相同与否,只要韵母主要部分相同或相近。
如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中:“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其中前一句歌词最后一个字的连(lian)字与后一句歌词结尾处的间(jian)字,都有一个对应的韵脚(an)。
收声与归韵的意思大体相同。
2 “归韵收声十三辙”的分类与方法训练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归韵或收音是根据十三辙来进行的。
十三辙是相同或相近韵母分类的结果,属于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就能合辙押韵,歌唱时凡相同或相近韵母的字都必须“归”辙。
下面就十三辙的辙口分类与收音方法分类讲解。
2.1 发花辙发花辙的主要韵母是a,包含有a、ua、ia三个韵母。
发花辙歌曲的训练,要求气息通畅,声音圆润开阔,有韵头的字轻唱在韵头后,再过渡到韵腹,一音到底,口形不变,不收尾。
可供练习的歌曲有《玛依拉》《北京颂歌》等。
2.2 梭坡辙梭坡辙的主要元音是“e、o”,包含有e、o、uo三个韵母。
e、o 在发音时基本相同,都是舌位在口腔后部半升,口形半开,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但它们在歌唱发声中的嘴形是有区别,o的嘴形为o形,而e的嘴形稍横一些张开,嘴唇两侧向上提。
95﹪的人都不知道用“十三辙”解决咬字吐字的问题
95﹪的人都不知道用“十三辙”解决咬字吐字的问题---------------------------------------95﹪的人都不知道用“十三辙”解决咬字吐字的问题歌唱中的咬字,是指字头(声母)而言,即把字头的声母,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予以咬准。
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韵母)而言,即把字腹的韵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长吐准,并收清字尾。
歌唱中咬字吐字的一般规律是:一、字头要唱得短、轻、准汉字的发音,大多是以辅音开头的,字头就是指发音的开头部分,即我们常说的“五音”:唇、舌、牙、齿、喉。
唇音:b,p,m,f舌音:d,t,n,l牙音:j,q,x齿音:z,c,s,zh,ch,sh,r喉音:g,k,h这五大类的发音时,用力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
唇音字用力部位在唇上,上下嘴唇喷口应有力清晰。
舌音着力在舌尖,牙音字用力部位在牙,齿音字用力部位在上下齿间,喉音字用力部位在喉。
我们应充分运用“咬”字的技巧,来加强歌曲的感染力。
二、引长字腹字腹(韵母)是字在歌唱发音中的引长部分,它占时值较长,歌唱时响度最大,是字的主体部分,与发声的关系最密切,它需要引长,也能够引长。
它对歌唱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引长部分按照字腹中不同的韵母的口形要求,分为“齐,开,撮,合”四类,我们称“四呼”。
开口呼:a,o,e发音时要求口腔打开。
齐齿呼:ī或以ī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口呈扁平形,气息通过上下齿之间的空隙流出,用力在齿。
撮口呼:ü或以ü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上下唇微向前,用力在唇。
合口呼:u可以u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上下唇收拢呈圆形。
“四呼”在引长字腹时运用,口形决不能随曲调的变化而变化,应始终保持不变。
歌唱中声音是否圆润、连贯主要取决于吐字发音的准确、连贯与流畅。
三、字尾收音要分明字尾是指字的结尾部分。
在歌唱发声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应把尾音收住,才算唱完整这个字,否则只算唱了半个字。
单韵母的字是没有字尾的,不需要收音,只要元音发音完整不走形。
戏曲十三辙的形成及其实用价值
戏曲十三辙的形成及其实用价值所谓'辙’,本来是说古代双木轮大车过后,车轮在路上轧出的痕迹,留下的车轮凹印。
用在戏曲上就是大家经常所说的“辙口”。
它是指在创作演唱活动中遵循的音轨韵律,是戏曲、曲艺押韵时对“韵”的通俗叫法。
押韵等同于“合辙”,合辙也等同于'押韵’。
前车已留辙,后车必有路,比喻后车要按着前车之辙前进。
也就是说戏曲唱词、曲艺唱段、歌词、诗词等,第一句合什么辙(押什么韵),后面也跟着合什么辙(押什么韵),就是人们常说的“合辙押韵”。
十三辙,一般说来就是在戏曲创作和演唱中经常运用的汉语十三个音韵。
实际上是多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部有目无书的活的韵书。
相当于韵书的十三个韵部。
进一步讲它是将汉语402个音节分编成了十三个音韵,就是十三辙。
京剧(戏曲)称“十三道大辙”。
即:衣七辙、姑苏辙、花发辙、梭坡辙、乜斜辙、怀来辙、灰堆辙、遥条辙、油求辙、言前辙、人晨辙、江阳辙、中东辙。
各辙所含韵字还要分平声、仄声;上韵、下韵。
每个音节再分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如果平仄声不明,上下韵不清,四声不准,唱念起来肯定不会合辙押韵,听起来别扭,不会动听感人。
十三辙的产生和演变过程没有文字记载,多说是从明清开始,北方戏曲、曲艺押韵用的是十三辙,是由老艺人口传言教,民间流传。
元代,公元1324年间,周德清编纂的《中原音韵》(中州韵),是为当时元杂剧(元曲)唱词押韵写的一部韵书。
他以元代北方通用汉语为标准,取消了长期沿用的'入’声,设十九个韵部,分四声。
是韵书史上一次大变革,思想上一次大解放。
因为《中原音韵》是为戏曲写唱词用的韵书,民间戏曲、曲艺艺人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删繁就简,去粗存精,取长补短,经过元、明、清漫长的岁月,把戏曲、曲艺当时写曲用的《中原音韵》十九个韵部慢慢的沿变成了十三个韵部,成了十三辙(诗词叫'韵’,戏曲叫'辙’)。
从近代分析,民国三十年当时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根据《中原音韵》和《洪武正韵》编印的《中华新韵》,分为十八个韵部;现代,中华诗词编辑部编印的《中华新韵》,分十四个韵部。
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
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摘要】美声艺术歌曲以其高雅唱腔和精致表现著称,而“十三辙”作为音乐中的重要元素,在这类歌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十三辙”的起源、表现形式、情感表达、节奏感受以及和声运用等方面进行浅析。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点,揭示其对这类音乐作品的重要性和影响。
同时也将探讨“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独特魅力,深入挖掘这种古老音乐形式在现代美声艺术歌曲中的价值和创新之处。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十三辙”对美声艺术歌曲的贡献和意义,以及这一传统元素在当今音乐中的独特魅力所在。
【关键词】美声艺术歌曲、十三辙、意义、起源、表现形式、情感表达、节奏感受、和声运用、重要性、影响、独特魅力。
1. 引言1.1 美声艺术歌曲的特点美声艺术歌曲是一种以声乐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音乐艺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美声艺术歌曲注重声音的美感和技巧,歌手需要具备出色的嗓音和演唱技巧,才能演绎出高水准的作品。
美声艺术歌曲的曲调优美动听,旋律流畅优美,充满情感表达力,能够深深打动人心。
美声艺术歌曲常常使用复杂的和声结构和音乐形式,展现出高超的音乐技巧和艺术功底。
美声艺术歌曲以其高雅、优美、动人的音乐语言,吸引着无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与青睐。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要通过声音的表现力、情感的传达以及技巧的运用,将作品的魅力完美展现出来,使听众得以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无限魅力。
美声艺术歌曲的这些特点体现了音乐艺术的高度,使其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倾心追逐的音乐品类之一。
1.2 “十三辙”在音乐中的意义在音乐中,“十三辙”是一种具有特殊韵律与情感表达能力的音乐元素,它源自中国古代音乐“琵琶十三辙”的概念。
在美声艺术歌曲中,“十三辙”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内涵,能够为歌曲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形式,更是对音乐的一种探索与挑战,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论“十三辙”在歌唱发声中的应用及特点
论“十三辙”在歌唱发声中的应用及特点【摘要】摘要:十三辙在歌唱发声中可以帮助歌唱者在发声时找到字音的归韵和收音。
在歌曲教学和演唱中,合理的利用十三辙的每道辙,可以更快的掌握歌唱发声技巧,克服鼻音、尖音等不利摘要:十三辙在歌唱发声中可以帮助歌唱者在发声时找到字音的归韵和收音。
在歌曲教学和演唱中,合理的利用十三辙的每道辙,可以更快的掌握歌唱发声技巧,克服鼻音、尖音等不利因素。
本文主要探讨了十三辙在歌唱发声中的应用和特点。
关键词:十三辙;发声中应用;歌唱特点一般来讲,十三辙就是在戏曲创作和演唱中常用的十三个音韵。
实际上是流传于民间的一部韵书,它将汉语402个音节分编成十三个音韵,就是十三辙。
歌唱作为一种人们用以抒发和交流感情的工具,在最求更高的艺术境界过程中,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歌唱规范,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
歌唱以语言为基础,与语言有着许多的共性,因此,我们对歌唱艺术的语言表达以及发音方法的研究中,也要探究汉语十三辙在歌唱中的应用及特点。
一、十三辙概述民族唱法的演员需要具备两大功底:歌唱方法基本功和风格润腔技巧的基本功。
这就要求演唱歌曲时要注意语言特点,掌握歌词发音规律。
“十三辙”是在北方说唱艺术中,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口、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
十三辙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无文字记载,是由老艺人口传言教,民间流传。
中国十三辙分为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晨、江阳、中东等。
十三辙的这种分类有助于认识汉字发音过程中的规律性。
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韵部宽,是曲艺界、戏曲界常用的押韵工具。
发花辙语言风趣,词句诙谐幽默,如“烤地瓜”“人人夸”;梭波辙通俗易懂,应用广泛,如“劫刑车”;乜斜辙、姑苏辙及一七辙应用较窄,目前用这些道辙写的歌曲也较少;怀来辙在曲艺段子中常用,如“情满怀”“走上台”等,都是经典的代表作;灰堆辙的作品较少,可以在山东快书《大实话》中见到;江阳辙和中东辙都比较宽,是大辙,词汇丰富,内容较广;人晨辙又分为大人晨辙和小人晨辙。
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
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
“十三辙”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声乐技巧,经常出现在京剧中的唱腔、唱段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声乐技巧逐渐被传统美声艺术歌曲所采用,并在其中发挥了独特的表现力。
下面就来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
一、分割词组明确
“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是它能够明确分割词组。
在歌曲中,一个完整的词组常常需要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和音量控制才能完美地表现出来。
然而,“十三辙”技巧的使用可以让歌唱者更加容易地找到词组间的音乐停顿点,并将歌曲更加细致地表达出来。
二、提高节奏变化的准确度
另一个“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特点是它能够提高节奏变化的准确度。
正如戏曲中的使用一样,这种声乐技巧可以让歌唱者更加精确地掌握歌曲中的不同节奏、重音和音乐结构。
三、加强音乐表现力
“十三辙”还可以加强歌曲的音乐表现力。
在美声艺术歌曲中,这种技巧通常用于强调特定的音乐短语或强调情感表达的一部分。
通过使用“十三辙”,歌唱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和音乐元素。
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
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
美声艺术歌曲是指以歌唱技巧为主要特征的音乐形式,它要求歌手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出色的歌唱技巧。
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经常会运用到“十三辙”这一歌唱技巧。
本文将对“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进行浅析。
一、“十三辙”是什么
“十三辙”是指十三种歌唱技巧的总称,分别是:滑音、颤音、假声、叠音、颤腔、音程转换、变调、歌词咬字、音程跑、拉气、掐音、音色的变化、开合嗓。
这十三种技巧在美声艺术歌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可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使得歌曲更加动听动人。
1. 滑音
滑音是通过流畅自然的音程变化,赋予歌曲更加丰富的音乐情感表达。
在美声艺术歌曲中,滑音的运用可以使得歌曲更加空灵,有一种悠扬的美感。
2. 颤音
3. 假声
假声是一种高声音区的演唱技巧,它可以使得歌曲的高音部分更加悦耳动听。
在美声艺术歌曲中,假声可以为歌曲的高音部分注入更加柔和的音色,增加歌曲的动感。
4. 叠音
5. 颤腔
6. 音程转换
7. 变调
变调是歌唱技巧中的一种音乐修饰手段,可以让歌曲更加丰富多彩。
在美声艺术歌曲中,变调可以使得歌曲更加具有音乐的变化性,增加歌曲的吸引力。
8. 歌词咬字
10. 拉气
12. 音色的变化
13. 开合嗓
“十三辙”这种歌唱技巧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非常丰富多彩,可以使得歌曲更加具有音乐性和表现力,给人们带来更加动听、动感的美声艺术歌曲。
希望这些分析对大家对美声艺术歌曲有所帮助,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多多欣赏美声艺术歌曲,感受其中的美妙。
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与训练方法(三)
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与训练方法(三).txt52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
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
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与训练方法(三)五、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声音要有比较宽广的音域,要有相当响亮的音量,要有表达歌曲感情的各种声音色彩。
这些除了要靠正确的气息控制,正确的发声方法之外,更要靠正确掌握人体对发声的共鸣作用。
共鸣能够形成的声音质量变化,要比声带自身的发声能量大得多。
当某个物体振动发出声响时,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物体的振动,从而增强了原物体振动的声响,形成了共鸣现象。
歌唱的共鸣就是指歌唱发声时,由于气息冲击声带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同时引起了人体内其他各共鸣腔体产生共振的现象。
由于共鸣时产生的泛音与声带发出的音组成复音,因此,它使声音得到了美化,达到宏亮、丰满、悦耳、动听的效果。
人的声带是极短的振动体,它发出的声音是微小的,全靠人体许多天然的共鸣腔体(如胸腔、咽腔、头腔等)将它扩大,这些共鸣腔体可以调节声带所发声音的大小、明暗及音色上的变化,并能调整其高度。
1、人体的共鸣腔体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人的共鸣腔体可以分成不可调节的共鸣腔:胸腔、鼻腔、额窦和蝶窦等,可以调节的共鸣腔:咽腔、喉腔、口腔,这部分是重要的共鸣腔体,可调节共鸣,上联头腔,下联胸腔,是个联络站。
歌唱发声时,应随着音的升高或降低的变化,适当地调节那些可调节的共鸣腔体。
一般来说,高音的共鸣区是分布在口腔,低音的共鸣区分布在胸腔。
但这样的分布并不是说可以将各个共鸣腔孤立地来用,而是应当使所有的共鸣腔体连成一体,即所谓形成“整体共鸣”。
整体共鸣就是胸、口、头腔共鸣的混合使用。
2、共鸣的运用在歌唱发声时,应用混合共鸣的方法,掌握好共鸣在各声区里的混合比例,使各共鸣腔保持一定的平衡,使声音获得良好的效果。
唱高音时头腔共鸣应加强一些,口腔、胸腔也要有;唱中音时,声音要求圆润、流畅,口腔共鸣应多一些,胸腔、头腔共鸣也要有;唱低音时声音低沉、浑厚,以胸腔共鸣为主体,掺入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
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
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摘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进行浅析。
在我们将对美声艺术歌曲进行概述。
在我们将依次进行“十三辙”的概念解析、具体运用、和声配置中的应用特征、旋律线条中的运用特点以及表现情感与氛围的运用进行探讨。
在我们将总结“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此文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独特魅力,以及对歌曲表现力和情感传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声艺术歌曲、十三辙、和声配置、旋律线条、情感与氛围、重要性、未来趋势、运用特征。
1. 引言1.1 美声艺术歌曲概述美声艺术歌曲是一种以声乐技巧和音乐表达为主要特征的音乐形式,通常由专业歌唱家演唱。
这种形式注重声音的纯净、准确和表现力,常常表现出高度的技术要求和音乐品味。
美声艺术歌曲在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声乐艺术的高峰之一。
美声艺术歌曲通常具有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它们常常以诗词或文学作品为歌词,并通过音乐的表现力来展现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美声艺术歌曲的演唱要求歌唱家具备卓越的声音控制能力、音准和表现技巧,能够准确地传达作曲家的意图和歌词的情感。
美声艺术歌曲是一种高雅而精致的音乐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技术要求。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曲目,被广泛认为是声乐领域中的精品之一,对声乐表演和音乐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贡献。
2. 正文2.1 “十三辙”概念解析“十三辙”是指在音乐中用来表示音高的具体步骤或音程的概念。
在美声艺术歌曲中,十三辙通常被用来构建旋律和和声,带给听众美妙的音乐体验。
具体来说,“十三辙”包括从主音到第五音的13个音程,覆盖了一定的音域范围。
这些音程的排列顺序和音程之间的关系,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感染力。
在美声艺术歌曲中,作曲家们通常会巧妙地运用“十三辙”的音程,来打造优美动听的旋律线条和丰富多变的和声效果。
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
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
"十三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旋律的使用。
美声艺术歌曲常常具有复杂的旋律结构,而"十三辙"正好可以用于丰富旋律线条。
"十三辙"由十三个旋律片段组成,每个旋律片段都有明确的音乐特点,通过巧妙地组合排列,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旋律。
在美声艺术歌曲中使用"十三辙"可以使旋律层次更加丰富,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其次是情感表达的方式。
美声艺术歌曲常常以情感表达为主题,而"十三辙"正好可以用于情感的表达。
"十三辙"具有悠扬的旋律和抒情的形式,可以使歌曲的情感更加深沉。
通过对"十三辙"的运用,歌手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曲中,从而更加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主要包括旋律的使用、情感表达的方式、和声的运用和节奏的运用等方面。
通过对"十三辙"的巧妙运用,可以使美声艺术歌曲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听觉和情感上的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辙”在歌唱语言训练中的作用摘要:“十三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应用模式,它是中国千百年来民间艺术家们世代流传沿袭的表演智慧。
本文首先通过概述“十三辙”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定义来分析“十三辙”自身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性质。
继而运用跨学科探究思维,站在艺术学的高度,研究“十三辙”与当下的歌唱训练的关系,通过结合相应的音乐作品来逐个列举“十三辙”的发音位置。
继而针对现在歌唱语言训练中常出现的问题,运用“十三辙”的相应理论予以指导。
整篇文章希望通过论证“十三辙”在歌唱语言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来呼吁更多的表演者在关注西方乐理之外认真研习中国式的语法规范,用扎实的民族语言来推动民族音乐表演和创作,促进优秀艺术遗产的传承与发扬,为构建文化自信强国而助力。
关键词:十三辙;歌唱语言训练;声乐;民族语言The Role of "Thirteen Rut" in Singing Language Training Abstract:"Thirteen Rut" is China's unique language application model, it is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folk artists handed down the performance of wisdom.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nature of "thirteen rut" by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basic definition of "thirteen rut". And then use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quiry thinking, standing on the height of art, study "13" and the current singing and training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music to enumerate the "thirteen" the pronunciation position. And then for the current singing language training often problems, the use of "thirteen" the corresponding theory to be guided. The whole article hopes to demonstrate the "thirteenth" in the singing language training in the indispensable role to call on more performers in the West outside the music theory seriously study Chinese grammar norms, with a solid national language to promote Folk music performances and creation,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outstanding artistic heritage, to build a culture of self-confidence and power.Keywords: thirteen rut;Singing language training; vocal music; national language目录引言............................................................ - 1 - 一、“十三辙”概述.............................................. - 1 -(一)音节的概念............................................ - 1 - (二)“十三辙”的定义...................................... - 1 -1、发花辙................................................ - 1 -2、江阳辙................................................ - 1 -3、梭波辙................................................ - 2 -4、中东辙................................................ - 2 -5、言前辙................................................ - 2 -6、人晨辙................................................ - 2 -7、一七辙................................................ - 2 -8、乜斜辙............................................... - 3 -9、摇条辙................................................ - 3 -10、由球辙............................................... - 3 -11、怀来辙............................................... - 3 -12、灰堆辙.............................................. - 3 -13、姑苏辙............................................... - 3 -(三)“十三辙”的性质...................................... - 4 - 二、“十三辙”与歌唱技巧........................................ - 4 -(一)“十三辙”与声乐的联系................................ - 5 - (二)“十三辙”与具体的歌唱技巧............................ - 6 - 三、“十三辙”在歌唱中的特点.................................... - 6 -(一)浅论“十三辙”的发声部位.............................. - 6 -1、发花辙................................................ - 6 -2、江阳辙................................................ - 6 -3、梭波辙................................................ - 7 -4、中东辙................................................ - 7 -5、言前辙................................................ - 7 -6、人晨辙................................................ - 8 -7、一七辙................................................ - 8 -8、乜斜辙................................................ - 9 -9、摇条辙................................................ - 9 -10、由球辙............................................... - 9 -11、怀来辙............................................... - 9 -12、灰堆辙............................................... - 9 -13、姑苏辙............................................... - 9 -(二)“十三辙”在歌唱技巧中的应用......................... - 10 - 四、“十三辙”对声乐教学的启示................................. - 11 -(一)“十三辙”的应用分析——以《时代的勇气》为例......... - 11 - (二)在歌唱技巧中引入“十三辙”理论的借鉴意义............. - 12 - 五、小结....................................................... - 12 - 参考文献:..................................................... - 13 -引言我们常常会听到“中国话不适合唱歌”这样的论断。
然而溯其根源,中国的说唱艺人,曲艺杂家,戏曲名角早在千百年前就用这博大精深的民族语言演绎了数不胜数兼具生活厚度、时代温度的音乐经典,他们在口传心授间发现、整理、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语言语法规则,虽未形成文字记载,却仍以跨越时空的隽永性指导着今人的歌唱创作。
一、“十三辙”概述(一)音节的概念根据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知道音节是语流音变中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音节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因而音节的划分是我们可以通过个体听觉进行明显感知和区分的。
每一个音节都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所谓声母就是每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而韵母就是紧随于声母之后的那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