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课程(教育)标准》比较

合集下载

科学教育的中美比较_上官子木

科学教育的中美比较_上官子木

民主2012·4□上官子木科学教育的中美比较一、科学教育与科学实验在我国中学的科学教育中,理科各科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放在科学基本事实和基础知识上,这种忽视科学方法的教学其最突出的表现是普遍忽视实验。

将我国学校的科学课程与美国的相比,前者更注重事实和原理,后者更重视理解和应用。

在美国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实验前不对实验内容进行详细解释,而是提出一系列问题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思考。

美国的实验课有时甚至是由学生先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向老师提交实验准备报告,教师再据此准备实验器具。

学生一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做完实验后再阅读教科书、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以验证实验的结果。

各实验小组得出自己的结论后,还要与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交流。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并推出理论。

由于是带着问题做实验,因而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较,我国学校的实验课一般是在相关的理论概念学习之后进行。

在实验之前,教师已详尽地向学生讲解了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的基本要求、整套的实验方法、所使用的各种实验仪器乃至最终的实验结果。

然后,学生照着事先已被告知的实验步骤做实验。

我国科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以理论概念为学习的核心,用做习题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实验只是补充说明理论概念的辅助工具。

美国科学教育的特点是,以观察实验为学习的核心,不仅由实验推演出理论概念,而且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

我国的科学课程讲授得太快是因为省略了很多实验过程,多数实验是老师做演示,学生只是观看,而看实验同自己动手做实验其效果差之甚远。

学生好不容易有了动手实验的少量机会,可时间往往又太少,实验的要求也不高。

尤其是教师的指点过多,对于实验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事先都做了提醒。

学生这样做实验往往没有机会犯错误,没犯错误也就没经历挫折,没经历挫折就不能有深刻的体会,没有深刻体会的实验其效果则十分有限。

值得引起注意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我国教材里规定做的实验本来就少,但即使是这么少的实验也会因各种原因被某些基层学校省略掉,而对于那些不仅没做过、连演示都没看过的实验,学生们要依靠硬背的方式来死记实验的结果。

中美_科学课程_教育_标准_比较

中美_科学课程_教育_标准_比较

中美《科学课程(教育)标准》比较①孙宏安(大连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00870)[内容提要]本文从基本思想、体系结构、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四个方面对中美“科学课程(教育)标准”进行了比较,结论是:两者的基本思想一致;体系结构方面表现出宏观结构有较多不同而微观结构有较大一致性的特点;具体内容有较多的共同点,特别在相应的年级之间;表述方式很不一样,这是因为两者的作用不同。

[关键词]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教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667(2003)1020045250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和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1999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编订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推出,1996年美国出版),两者颇具可比性。

本文对这两个“标准”进行对比,希望能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

两个“标准”本身是有区别的,中国的是“课程标准”而美国的是“教育标准”,教育比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大得多,但两者却的确存在交叉的部分,如果在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中选取关于“教学”的标准与中国的科学课程标准比较仍是可行的,最简单的做法是在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中去掉关于教师和教育保障系统的标准即第四章“科学教师专业进修标准”和第八章“科学教育系统标准”,然后与中国科学课程标准做比较。

本文就是对中国科学课程标准与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的第一至第三章、第五至第七章进行比较。

一、基本思想两个标准的基本思想是比较一致的,表现在对科学教育的性质、对科学的本质、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的认识的基本一致上(见表1)。

两个标准的科学教育的基本思想都是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基本的或总的目标;把科学探究作为基本的科学教学方式;把科学面向全体学生,使科学学习作为学生的能动过程;把科学教育作为反映当代科学发展特点的活动。

中美科学教育的差异研究

中美科学教育的差异研究

中美科学教育的差异研究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家和国家之间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国都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

美国的科学教育从整体上来讲有独特的长处,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1.课程与教材的比较1.1科学教育课程目标的比较。

都立足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美国《国家课程教育标准》的第一条原则规定:“科学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它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作为出发点,而且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同时也考虑了学习困难学生的现实状况。

我国的科学课程的宗旨同样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标准》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认为正规学校的教育应当把“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少而精,体现儿童的主体性。

1.2科学教育的课程内容标准比较。

美国的科学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有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且是从身边的具体现象人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美国科学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这不仅出于减少课程数量的考虑,也反应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即“各门自然科学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主要的概念变得更加统一”。

这也是当今科学技术整合性对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

与美国不同,我国的科学教育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不象美国科学教育的课程那样在各年级都比较详细和具体。

我国中学科学教育长期以来实行分科教学,小学科学教学识综合性的,但教师普遍缺乏综合科学的训练,而且小学科学教学至今尚未真正受到重视。

近年来,一些省市在初中进行综合理科教学改革,但阻力较大,困难不少。

2.教与学的差异2.1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学结构紧凑,以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为主,其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

复习与重复性练习是教师用来控制和巩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学生反复练习以便熟练解答与考试相似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大力提倡学生主体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但这种努力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很难得到贯彻。

中美初中科学教材课程难度的比较与分析

中美初中科学教材课程难度的比较与分析

中、美初中科学教材课程难度的比较与剖析【纲要】课程难度是权衡教科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数据指标,也定量地表现了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

论文选择大陆《科学》(浙教版)与美国主流教材《科学研究者》,以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内容中的“地球、月球和太阳”主题为例,对其课程难度进行定量剖析与比较。

经过对课程广度、课程深度、课程时间与课程难度系数的定量计算与比较,提出浙教版《科学》教材在该部分的难度相对较适合,略低于《科学研究者》,这与科学课程实验区以为“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部分内容较难的反应建议相适应。

在课程广度、课程深度的比较与剖析中发现,《科学研究者》较之浙教版《科学》具更多知识点,更关注于学生研究活动的设计,确实贯彻了“研究”的理念。

【重点词】《科学》;《科学研究者》;课程难度;课程广度;课程深度;课程时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试行)将“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详细目标之一,我国《国家中长久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大纲(XX-2020 年)》也明确提出“调整教材内容,科学地设计课程难度”。

可见,不论是国家教育改革文件仍是新课程的推动,都彰显了对教材难度研究的关注。

但怎样明确界定“难”?定性剖析之余,定量的计算“难”度成为必定。

鉴于目前科学课程实验区的实践需要 1,鉴于目前的对科学教材难度更多倾向于定性说明,仅有少许源于定量数据的现状,论文将针对大陆主要科学教材(浙教版《科学》 2)与美国的主流科学教材(《科学研究者》 3)中地球与空间科学部分的“地球、月球与太阳”主题为例,从课程广度、课程深度与课程难度三维度进行比较与解说。

一、课程难度模型及其因素剖析课程难度作为权衡教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数据指标,表现了教课内容在教育结果上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质和量在时间上相一致的动向进度[1] 。

论文将鉴于中、美两地课程标准 [7][8]“内容标准”之知识点,采纳课程难度定量模型4,即N=(α S/T )+(1- α) G/T(经订正)进行计算。

中美课程标准的比较对初中生物学教育的启示

中美课程标准的比较对初中生物学教育的启示

中美课程标准的比较对初中生物学教育的启示摘要:比较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初中生命科学部分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对国内教师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育;课程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知识的积累速度越来越快,呈现出“知识大爆炸”的状态。

而且,自然科学知识向“精、专、深”方向发展。

为了解决教学时间有限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和方针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2011年中国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美国的国家研究理事会(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也开发了《K-12科学教育框架》,在2013年发布了《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The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

2011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注重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概念教学为基础,倡导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美国2013年颁布的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提出了以注重核心概念的学习三个维度的学生发展:科学与工程实践、学科核心概念、学科交叉概念。

这三个方面贯穿整个K-12教育即中小学教育的过程。

将《下一代美国科学标准》的生物科学部分与中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均简称为美国标准和中国标准)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点和不同点,对国内生物教师的初中生物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中美生物标准之间的相同点1.强调概念教学美国标准提出了生物学的4个核心概念:从细胞到生命体;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生物与环境。

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到高中,这4大核心生物概念始终贯穿生命科学的学习,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概念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断扩大。

中国标准列出了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共十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

基于大概念的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概念水平比较

基于大概念的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概念水平比较
• 中美两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都重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概念水平上的异同点
• 不同点 • 概念水平上的广度和深度不同。美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涉及的概念范围更广,内容更加深入,注重培养学生的
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则更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 课程标准的组织结构不同。美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按照主题或项目进行组织,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性问题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03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 概念水平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概述
01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制 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02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
学、技术科学等多个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注学生发展
关注两国学生在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方面的表现, 以及两国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
促进交流与合作
加强中美两国在科学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科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多元化和个性化我国小学科学的评价和反馈方式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反馈,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 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认知 。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总体水平相当
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概念水平上 具有相似之处,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科 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注重实践操作和 问题解决能力。
02
概念理解差异
借鉴美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优点,扩大我国小 学科学课程的概念范围,增加课程内容的深度和 广度,注重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中美科学教育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中美科学教育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中美科学教育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中美是两个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科技产业的国家之一,教育在两国的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比中美科学教育课程标准的异同之处,以期让读者对两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中美在科学教育课程标准的设置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国家课程标准将科学课程分为化学、生物、物理三个单独的学科,按照每个学年设置为主线教学内容。

而美国的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将科学教育分为四个领域:物理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化学科学以及生命科学。

每个领域包含了多个相关的学科,通过将不同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可以形成更完整的科学知识结构。

其次,在科学教育的目标设置上,中美也存在差异。

中美的教育目标都是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升等方面进行设置,但存在一些不同。

比如,在中国的初中阶段,学科目标更强调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强调让学生学会归纳、演绎等知识加工方式;而美国的科学教育则更加强调训练学生科学探究的技能,着重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另外,在教学的方法和方式上,中美科学教育课程标准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的科学教育中,强调知识内容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而美国的教育则更加重视科学实验的开展和学生的科学探究实践能力。

在美国,教师会让学生参与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创造性的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奥妙。

总结来说,中美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在设置、目标、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这些不同的背后,反映出两国教育制度的理念和方向。

中美的教育经验互相借鉴,在创新与开放中取得双赢。

未来,中国和美国都将继续推动科技进步,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只有深入了解对方的国家和文化,相互学习与借鉴,方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共同推动中美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全世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中美小学新科学课程(教育)标准的比较及启示

中美小学新科学课程(教育)标准的比较及启示

教 育标 准 》 与我 国《 小 学科 学课 程标 准 ( 修 订 稿) 》 进行 比较 , 可 以发 现 小 学科 学教 育 的如 下启 示 和 借鉴 : 注重科 学教 育的基 础性 和普 适性 ; 注重 工程 教 育 的渗 透 ; 注 重科 学 内容 的 多维度 整 合 ; 注 重 学生对 科 学知识 的 意义 建构 。 ( 关 键 词] 小学 ; 科 学教 育标 准 ; 科 学课 程标 准
第 四, 以科 学 探究 为 最 重 要 之石 , 可 以攻玉 。 ” 基 于按 主题 编 排 的《 新 科 学 教育 标 活 中 的科学 为逻 辑起点 ; 第五 , 科 学课 程 具 有 开 放 性 , 即科 学 课 准》 与 我 国《 新科 学课 程标 准 》 进行对比, 为 我 国小 学 的学 习方 式 ; 科 学课 程改 革 与研究 提供 些许 启示 与借 鉴 。

程 在学 习 内容 、 活动组织 、 作业与练习、 评 价 等 方 面
给教师 和学 生提 供 了选 择 的机会 和 创造 的空 间 。 _ l 2

设 计理 念
美 国《 新科 学 教 育 标 准 》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围绕 日
显然 , 中美 两 国 科 学课 程 ( 教育) 标 准 的设 计 都
其次在对学生期望的表科学课程一英里长一英寸深的诘难17的局面达方面新科学教育标准中对表现期望的描述是融合了少即是多1胡的理念通过少数大概念来掌握了该部分内容学生能够做什么把学生视为统整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参与科学工程实践实现对学习的主体而非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使学生根据自重要原理的深入探索n妇给学生提供那些最重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建构知识学以致用
全面 提高 学生 的科 学 素养 。其 设 计 坚持 : 第 Ge n e r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S t a n d a r d s , 以下 简 称 《 新 科 学 教 究精 神 , 育 标准 ) 。《 新科 学 教 育 标 准 》 的编排( 版本 ) 分 为 按

中美科学教育的差异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

中美科学教育的差异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

中美科学教育的差异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摘要:通过查阅文献和比较研究发现,中美两国学校在科学教育的观念及其体制、科学课堂教学方式、科学课程与教学资源、科学教科书及其使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认识和理解中美两国科学教育上存在的这些差异,并通过科学教育改革力求达到和而不同,对普及和发展我国基础科学教育、提高科学教育质量不无启发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美;科学教育;比较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广泛关注小学科学教育,小学科学课程彼时已被赋予了核心课程的地位,成为与中学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机组成部分[1]。

而在我国,为了与国际接轨,直到2001年,才将过去的小学“自然”课程改为“科学”课程,并公布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如今过去了十余年,我们却赫然发现义务教育各学科(小学科学除外)课程标准均于2012修定通过并获准执行。

近年来,虽然科学教育的观念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流行起来,但由于长期实行分科教学,人们的意识里缺少整体的科学教育的观念。

有些人认为,只有现在小学和初中设立的综合科学课才算是科学教育,这种认识在我国几乎是一个普遍的误解。

一、科学教育观念及其体制上的差异美国从19世纪开始,科学就成为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初期以来,小学和初中(或中间学校)大都采用综合科学课程,高中虽分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等学科,但也有一些主题是跨学科的,因此人们的意识里都具有科学教育的观念。

进步教育运动时期,美国初中和高中一年级普遍开设“普通科学”(general science)课,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技现象及其原理。

该门课程尤其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目的是使中学生受到基本的科学教育。

[2]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是美国科学教育课程现代化时期,当时流行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倡导分科教学,反对综合科学教育,但分科的科学课程仍然保留了一些跨学科的性质。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理念,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和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在教育目标比较中发现,中美两国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具体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

教学方法比较中,美国注重师生互动和实践教学,而中国则更加注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课程设置方面,两国在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教师角色比较中,美国教师更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国教师则更注重知识传授和纪律管理。

学生评价标准比较中,美国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中国则更重视学术成绩和考试成绩。

总体比较显示,中美两国的科学教育理念各有特点,互补之处也值得借鉴。

最后提出了启示和建议,指出两国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优点,不断改进科学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比较、引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学生评价标准、总体比较、启示、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大国之一,而科学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要基石。

中美两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和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和共通点。

本文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优劣势,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

在中国,科学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验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学科,并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与此美国的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科学教育理念上的不同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机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比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美国科学课与中国科学课的比较

美国科学课与中国科学课的比较

发生在课堂上的科学故事——美国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研究[内容提要]美国小学科学课教学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提倡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因而就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个精彩的"科学故事",形成了一种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一方面是基于消除师生对科学和科学研究的迷信,回归"科学自我"的理念;一方面是基于美国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杜威、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这种模式对我国小学科学课教学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科学故事", "科学自我",做科学,启示许多研究表明,我国的科学课教学与美国有很大区别。

而与此对应的是,我国学生的科学习惯和科学素养也与美国的学生有很大差异。

我国学生素以知识掌握的数量之多和其熟练程度之高而著称于世,而美国的学生却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见长。

我国在国外的留学生要等导师为其布置研究课题,而美国学生却善于独立寻找研究问题,进行创造性的研究。

虽然在我国的学生中也不乏出类拨翠者,但从普遍的角度来说,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美国基础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吸取其长处,然后再结合我们自己的优势,促使我国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美国小学科学课"课堂上的科学故事"案例二则案例1:冰这是一个非常寒冷的早晨,因为在两天前下了一场大雪。

低温使一切都变得冰冷,冰雪覆盖了所有的一切。

住在本地的威尔森先生一早就起来,准备好以后,就向他任教的小学走去。

他看到许多冰棒倒挂在屋檐,在初升的阳光照射下放出光辉,很让人喜爱。

于是他伸手打断了其中几根较长的冰捧并将其带入他的三年级教室。

学生们在厚厚的冬装之外还另加了丝巾、手套、和棉帽,陆续来到教室。

他们都坐到自己的坐位上。

完成学校早上例行的事务以后,威尔森先生来到教室窗户外窗台前,在那里他放置了早上拿来的冰棒。

小学科学论文-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及启示通用版

小学科学论文-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及启示通用版

小学科学论文-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及启示通用版【摘要】文章从课程理念、体系结构和内容标准3个方面入手,对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小学部分和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点。

美国标准启示我国要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改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

【关键词】科学课程标准;中美;启示2013年4 月,美国发布了《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它是美国在21世纪颁布的首个全国性科学课程标准,地理科学家安德鲁·卢泽将其称为“饿着肚子行走在丛林中突然发现的一串香蕉”。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于2001年颁布,2011年进行了修订。

现将中美两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教育)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二者的异同点,并提出几个借鉴点。

一、课程理念基于《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交叉概念及核心观念》,《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开拓了科学教育的新视野。

在理念的设计上,《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有7个改变,如表1。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中美科学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异同点。

1. 相同点(1)科学教育标准注重培养和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学习科学的机会。

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

(2)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发展批判性思维,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如表1。

2. 不同点美国的科学教育注重学生个人利益的发展,强调科学教育的宗旨之一是引导学生为学业、工作和公民生活做好准备。

我国科学教育除了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个人能力的培养,还将为社会服务纳入其中。

二、体系结构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兴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课程改革运动,科学探究的教育思潮风靡全球,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科学课程的综合化,纳入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元素。

中美小学科学课程对比

中美小学科学课程对比

《科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适切性的研究——构架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子课题《我国小学科学课程与国外小学科学课程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沈阳市和平区南京九校《科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适切性的研究——构架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子课题《我国小学科学课程与国外小学科学课程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沈阳市和平区南京九校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至今小学科学领域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五年,学生的科学素养状况尚不令人乐观。

尽管原因来自多个方面,但是,考虑到目前学校《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最主要的阵地,课程设计和实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我们同先进发达国家有着同样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目标,但是,与持续不断进行课程研究与改进运动而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成果的国际科学教育相比较,我们的课程研究和改进运动才刚刚起步。

如何使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程尽快从原有的自然课程、现阶段的科学课程转向真正以探究为本的科学课程,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目标,是摆在小学科学教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二)已有研究回顾及其述评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出现了大量课程开发项目,促进了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目前,已经开发出并获得教育部审定通过的小学科学课程项目有8个。

已有调查显示,教师在实施各个版本教材时,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与探究活动的开展相关联。

目前,国际科学课程设计模式已由“主题——行为”模式转换为“概念——过程”模式,研究与实践表明,该模式在设计整合的科学课程中具有优越性,并能够对探究活动的课程设计提供指导。

主题为本和概念为本的课程设计“概念——过程”课程的设计模式强调学生概念性理解的发展、关键性知识内容的掌握和行为能力的表现。

设计良好的课程是一件复杂的脑力劳动,这不仅需要时间的投入,具备概念性思维和设计才能,更需要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把握。

这两种设计模式都强调以具体的、事实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根基。

浅析中美科学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

浅析中美科学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

浅析中美《科学》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王红柳 张迎春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10062《中学生物教学》2003.321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迅速变化,将对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智能,而且要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就是为了满足公民生存的需要,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的一类课程。

一些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科学教育,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

美国政府于1985年启动了举世瞩目的2061计划,提出要建立国家课程标准,先是数学,再是科学,然后是技术;并于1996年出版了《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

我国在借鉴了美英及其他国家科学教育相对成熟的经验和思路的基础上,总结部分省市地区试点的实践经验,经反复论证,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7月制定并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

笔者将中美两国的《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如下共同特点,以期对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能有所启示和帮助。

1 基本理念所谓“理念”,就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质上就是科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它对科学课程的实施起着指导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科学》课程标准具有如下共同特点:1.1 核心理念都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科学素养的含义,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确切的定义。

美国学者认为“科学素养”包括6个方面:(1)概念性———构建科学的主要概念及其体系;(2)科学的理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3)科学的伦理———科学所具有的价值标准;(4)科学与人文———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5)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政治、经济、产业等社会侧面之间的关系;(6)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及差异。

我国学者认为科学素养主要涵盖了4个方面:(1)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2)科学能力;(3)科学观;(4)科学品质。

曹斯-中美科教标准差别

曹斯-中美科教标准差别

中国与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的差别系、专业:11科教1班学生姓名:曹斯斯学号:1131030016完成时间:2012年12月3日目录1.科学教育标准的特色上的差别1.1美国的特色1.2中国的特色2. 教育目标的差别3.内容标准的差别1.1内容标准简介1.2内容标准差别4.教学标准的差别1.1中美教学标准简介1.2教学标准差别5.评价标准的差别6.文献综述1.科学教育标准的特色上的差别美国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包括七个方面,而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有五个方面,其实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我国是将之融入到教学标准中的。

其他几方面的标准从内容上看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根据自身的国情,则各个方面也有其特色。

1.1美国的特色如下:1)强调对所有的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即教育平等原则贯穿整个文件;2)强调理解,即学生必须全面理解学习材料而非仅仅记住一些事实或步骤;3)建议发展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关于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的基本知识;4)包含内容标准、教学标准、专业发展标准和评价标准等,即对“标准”的定义不局限于学生的学习内容;5)强调内容而不是课程;6)建议采用综合、集中和连贯的教学方式进行科学教育。

1.2我国的课程标准除则更加完整,除具有上述特点之外,还有以下特色:1)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性;2)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的多样性;3)强调实践活动,内容与实际紧密联系。

2. 教育目标的差别1)美国的科学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人能力,而培养理解科学的能力也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为其今后的工作生活发展奠定基础;2)美国的科学教育直接与经济挂钩,标准明确提出通过科学和数学教育帮助和改进国家和公民的生产能力,而我国的标准不曾提到这一点,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技术能力;3)最为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的标准十分明确地强调个人的利益发展。

3.内容标准的差别1.1内容标准简介1)美国的内容标准分为八个类别:统一概念和过程;作为探究的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科学与技术;个人和社会视角中的科学;科学的历史和本质。

中美中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

中美中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

作者: 王廷河 黄丽英 杨宝花 武文涛
作者机构: 张家口教育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出版物刊名: 黑河学刊
页码: 160-161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 中国 美国 科学课程标准 比较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是一股强劲的潮流,从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观念,到政策、体制、内容、方法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对中美两国中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分析,在比较中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借鉴美国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我国《科学课程标准》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科学课程(教育)标准》比较
作者:孙宏安文章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2003年第10期点击数: 1901 更新时间:2007-5-18
[内容提要]本文从基本思想、体系结构、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四个方面对中美“科学课程(教育)标准”进行了比较,结论是:两者的基本思想一致;体系结构方面表现出宏观结构有较多不同而微观结构有较大一致性的特点;具体内容有较多的共同点,特别在相应的年级之间;表述方式很不一样,这是因为两者的作用不同。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和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1999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编订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推出,1996年美国出版),两者颇具可比性。

本文对这两个“标准”进行对比,希望能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

两个“标准”本身是有区别的,中国的是“课程标准”而美国的是“教育标准”,教育比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大得多,但两者却的确存在交叉的部分,如果在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中选取关于“教学”的标准与中国的科学课程标准比较仍是可行的,最简单的做法是在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中去掉关于教师和教育保障系统的标准即第四章“科学教师专业进修标准”和第八章“科学教育系统标准”,然后与中国科学课程标准做比较。

本文就是对中国科学课程标准与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的第一至第三章、第五至第七章进行比较。

一、基本思想
两个标准的基本思想是比较一致的,表现在对科学教育的性质、对科学的本质、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的认识的基本一致上(见表1)。

两个标准的科学教育的基本思想都是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基本的或总的目标;把科学探究作为基本的科学教学方式;把科学面向全体学生,使科学学习作为学生的能动过程;把科学教育作为反映当代科学发展特点的活动。

二、体系结构
两个“标准”的体系结构是不一样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编排的方式不同。

中国的科学课程标准交替中小学分两段分别独立编排,小学(3-6年级)和中学(7-9年级)各自包括自己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5个部分。

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则是从幼儿园到高中统一编排的,只是在“科学内容标准”一章中分3段———幼儿园到4年级、5-8年级和9-12年级列出,其余各章,如“导言”、“原则和定义”、“科学教学标准”、“科学教育中的评价”和“科学教育大纲标准”等部分都是对所有的学段适用的。

二是中国的科学课程标准只有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的,而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不仅有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还有幼儿园和高中的,这说明在宏观结构上两者是不一样的。

两个“标准”的体系又有共同点。

这一共同点是虽然标准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和构成总体的方式不一样,但大多数组成部分的进一步细分的结构还是相近的。

最明显的是“科
学内容标准”(见表2)。

其中的“5”虽然标题不同,但中国课程标准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下一个层次的3个主题是:科学史、技术设计和当代重大课题;美国的“科学与技术”标题的下一个层次的主题则有“技术设计的能力”;而标题“从个人和社会视角所见的科学”的下一个层次的主题基本上都属于“当代社会重大课题”范围。

可见“科学内容标准”的微观结构是相当一致的。

三、具体内容
在具体内容方面,两者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

本文按中国科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和提法,列两个表(表3A和表3B)举例在“主题”或进一步的“课题”的层次对两者进行比较,
指出它们的共同点。

当然,从表中也能看出,在“内容标准”方面,不同点也是存在的。

最大的不同点是美国科学教育标准中在“内容标准”的一开始就列出与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科学教学都要培养的科学能力和科学理解力有重要关系的“统一的概念和过程”:系统、秩序和组织,证据、模型和解释,不变量、变化和测量,进化和平衡,形式和功能等;而中国的“内
容标准”中没有相应的内容。

当然在“前言”中还是提出了“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是对科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的途径,因而有一定的关系。

四、表述方式
两个标准在表述方式上有较大不同。

对“内容标准”表述的比较则以“三大科学内容”,即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的比较为例。

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的表述是先指出某一科学内容的所有主题,然后阐述“培养学生的理解力”的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一阐述按不同年级组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学科内容而有所不同。

例如,对低年级组的“生命科学”,指出:“皮亚杰注意到,幼儿采用拟人化的方法来解释生命体。

小学低年级的许多孩子把‘生命’与任何以某种方式活动的物体联系起来。

”因而指出“小学学生一般会采用互相排斥的分类而不是层次型分类”,再由此得到培养低年级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力的方法。

在初中阶段,“学生应从个别生命体的观点去研究生命科学发展到认识生态系统的模式并且建立起对生命系统细胞层次的理解”,因而教学的方式应该随之改变。

对“物质科学”低年级组的“幼儿对物质的研究始于对物体及其属性的检验和定性描述”,低年级学生“不会依靠直觉把声音和声源的特性联系起来”,因而决定了低年级物质科学教学的特点。

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把幼儿园到8年级期间所学到的物质的宏观性质与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的能力”,由此决定了高年级物质科学教学的特点。

中国科学课程标准的表述则是分别列出某一科学内容的主题,再分别列出一个主题下的所有课题(如果有的话———大多数都有),然后用表格列出“具体内容目标”即教学要求和为达到这些目标应该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建议。

例如,关于“生命科学”内容的主题“生命的延续和进化”的一个课题“植物的生殖与发育”的课程标准的表述(见表4)。

这里的“内容目标”是用一些事先规定了的动词表示的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关于知识技能和体验的目标,它们是充分“行为化”了的,因而认为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所以对应于列举的每一个目标,(大多数)都建议了某些活动。

表述的不同是由于本文开头指出的两个标准本身的不同,“教育标准”比“课程标准”更具一般性,因而只指出培养学生理解力的理论和方法,指出每一个教学主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实施科学教育时,学校或学区(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教学情况制订出科学的教学大纲,以指导具体教学。

制订大纲也是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的组成部分,对此,有这样一些要求:“必须用一组对学生的明确目标期望来指导科学大纲全部内容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选择和制定学习单元和学习过程”,一种可能的做法就是“用一些事先规定了的动词表示的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关于知识技能和体验的目标”;“大纲应包括全部内容标准”、“科学内容必须嵌入各种适合学生的发育水平、有趣和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程形式”,一种可能的形式就是各种适当的学生活动。

因此,按科学教育标准制订的相应的科学教育大纲就可以表述为中国的科学课程标准的形式。

这正是两者的区别:中国的科学课程标准是适合于具体操作的“行动”指南,而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则只提供了制订这种指南的“理论”依据。

可见,中美“科学课程(教育)标准”的基本思想相当一致;两者的体系结构方面表现出宏观结构有较多不同和微观结构有较大一致性的特点;两者的具体内容有较多的共同性,特别在相应的年级之间;两者的表述方式很不一样,这是因为两者的作用不同: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提供了制订教学大纲的理论依据,而中国的科学课程标准则是一个按理论制订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南,也可以说就是科学教学的大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